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高中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

高中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 2021-03-05 04:27:00

Ⅰ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是什么有何意义

地理环境是旅游吸引力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各种旅游活动的载体。而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别十分明显,因此,清楚认识中国旅游业成长的基础——中国及各旅游区域的旅游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特征,充分了解中国及其各地域旅游业成长的现状,对旅游从业人员很有必要。这将影响到是否能充分发挥各地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环境的优势,并形成各地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力的大问题,这也是针对旅游高职高专开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原由之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主要是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专业自学考试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兼顾相关旅游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需要。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是涵盖一定的基础理论、以知识性内容为主的专业理论课程。它本着力求真实反映中国及各旅游分区的旅游要素及旅游地理环境的空间特征的出发点,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成长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设置本课程来满足旅游产业成长的现实需求和旅游专业教学的需要。使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的自学应考者,熟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及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的典型风景名胜状况,认识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掌握中国九个一级旅游区的地理概况和它们各自的旅游亚区资源特色,熟悉中国各省市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从整体上对我国及其各旅游区成长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旅游业现状特征、未来成长趋势及其主要的景区景点特色有一个初步又比较正确的认识。

Ⅱ 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的分项目标是如何构成的

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的分项目标是如何构成的

Ⅲ 地理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至少要包括学段,单元,课时三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完整,有效地按着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我觉得我们理解课程标准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什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技能;通过什么活动的过程,学生从中获得什么学习的方法;通过什么活动学生体验、感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要研究课程标准相应的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哪些是体验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每一课时的教学实现的,因此在制定好单元目标之后必须把单元目标分解和落实为课时目标。课时目标的设计是完成单元目标的关键。课时目标相对于单元目标要更具体,具体到可操作,可评价,可测量 。课时目标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至少要包括学段,单元,课时三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完整,有效地按着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在设计课时目标时,教师往往容易照抄单元目标,而实际上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教学目标,下面以“亚洲复杂的气候(第六章七年级下册)这一课为例,如果把具体内容标准中的“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存在的环境,发展问题”直接作为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综合相关因素,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归纳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气候面积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阅读亚洲气候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亚洲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亚洲不同地区主要的气候差异及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分组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景观资料,并与亚洲进行对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资料分析亚洲由于气候差异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减少自然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方案,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本节课的目标侧重于“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总之,我们在充分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任务的预期结果的表述,是一个可供测定的指标体系,是对“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落实。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Ⅳ 湘教版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

必修课程
地理I
标准 活动建议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到天气系统的特点。
•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举例说明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
•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并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选择一种形式(如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个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的形成。
• 用肉眼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 绘制出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 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或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
• 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 用计算机设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水循环或洋流运动的动画。
• 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观看录像等)形式,说明某扑克然要素变化时,将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 搜集家乡某条河流变化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为该河流的未来提出扑克己的设想。
• 有条件的学校对水井定点、定时观测,记录水位、水色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主要原因。
• 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 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地理II
标准 活动建议
1、人口与城市l 分析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 运用实例,解释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 运用中心地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方式的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类与地理环境的直辖市发展
•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 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地点。
• 搜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讲座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 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
• 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如何治理某一环境问题的小论文,并展示交流。
• 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
• 结合实际,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并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地理III
标准 活动建议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l 了解区域的含义。
•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
• 举例说明立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式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海参域开发与综合治理的措施。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了角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 以某区域为例子,分析该区域森林或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了解森林或湿地的保护措施。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低产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综合治理低产区的方法与途径。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 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交通、旅游等信息。 • 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施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施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 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 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
• 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 收看相关电视节目,如DISCOVERY(探索)等,了解在野外探索与考察中GPS的功能。
• 运用网络电子地图,查找某城市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并查询从市中心某地到某几个景点的公共交通线路。
说明: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本部分至少选择4个中国案例,2个国外案例。
选修课程
一、宇宙与地球
标准 活动建议
1.宇宙l 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 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 及其特点。
• 举例说出人类探测宇宙的的历程、意义及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性。
2.星空观察
• 运用天球坐标系简图,确定主要恒星的位置。
• 运用星图进行星空观察,说出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3.太阳和太阳系
• 了解太阳圈层结构。
• 运用资料、图表,结合模拟演示,说明太阳系的组成九大行星的结构及运动特征。
4.月球和地月系
• 简述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 分析月相变化规律,并解释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5.地球的演化
• 根据图表说出地质年代的划分以及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 简述关于大地构造主要假说的观点。
• 运用简单的地质构造图,判读地质构造类型并绘制地质剖面示意图。 • 观看有关主题的影像资料,如天体演化来龙去脉宇宙与人神奇的地球等,交流观后感。
• 收集有关地外文明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 阅读星图,观察四季星空,辨认银河,以及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金牛座、猎户座、狮子座、等星座和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恒星。
•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太阳活动和月球面貌。
• 连续观测半个月以上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浓度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 组织一次野外地质考察活动,观察岩层及地质构造,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寻找化石,讲座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 收集有关图片资料,召开一次专题讲座会,重建恐龙生活时代的地球环境。
• 结合本地的地形特点,开展关于地表形态形成及演化的研究性学习。
说明: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和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两项,旨在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永无止境,以增强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二、海洋地理
标准 活动建议
1.海洋和海岸带
• 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 和分布规律。
• 运用图表及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 运用图表,分析海 一 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
• 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
• 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 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 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2.海洋开发
• 说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 说出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举例说明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 简述海洋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 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海洋权益
• 区别海洋国土、内海、领海、公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概念。
•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 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的重要性。
三、旅游地理
标准 活动建议
1.旅游资源遥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 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 比较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区别。
•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2.旅游景观欣赏
•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 运用资料,举例描述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旅游规划l 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 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4.旅游设计
• 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 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所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5.旅游与环境保护
• 阐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 举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 收集世界和中国旅游景区的各种资料,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
• 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
• 在互联网上查询并下载旅游景区的资料,模拟设计一份旅游活动方案。
• 设计一条本地一日游的旅游路线。
• 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
• 讲座到某地旅游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 结合本地实际,组织一次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会。
• 将学生装的游记、摄影作品、旅游纪念品等集中起来,进行展览交流。
四、城乡规划与生活
标准 活动建议
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l 说出市镇划分的一般标准。
• 比较中外城市的发展过程,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 阐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特点与利弊。
• 举例说明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 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污染中,乡村聚落的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 举例说明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城乡分布
• 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以及变化趋势。
• 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 举例说明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3、城乡规划
• 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了解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功能争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 归纳城乡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说明其配置特点和变化趋势。
• 理解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理。
4、城乡建设与生活
• 了解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评价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 说出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 举例说明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 到乡村集市上通过对赶集人进行调查,粗略估计集市的服务范围。
• 收集你所熟悉的城市的地图书馆和有关资料,分析其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看一看有哪些利弊,又怎样加以改进。
• 选择一个熟悉的城市,讲座该城市存在的城市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 开展一次关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问卷调查,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 运用有关资料,进行一次城乡规划的模拟练习。可把全班学生分成3--4组,提交各组的规划方案,开展比较评价。
• 模拟选房购房活动:通过上网浏览、收集广告资料、实地调查考察,对几处商品房进行比较,确定购房方案。
• 绘制社区主要的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的分布草图,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
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标准 活动建议
1.自然灾害概述
•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 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成灾的地域差异。
• 概述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减灾
•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 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
•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
•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避害趋利的远景。 • 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
• 搜集本地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
• 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
• 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颁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己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 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援救学习。
• 配合世界的防灾日,出一期板报。
• 组织以自然灾害与我们(或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高科技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标准 活动建议
1.地理信息技术
• 运用资料概述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 说出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 根据有关资料,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地图与遥感(RS)
• 结合实例,简述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会初步判读遥感图像。
• 结合实例,说明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 结合实例,说出遥感的主要功能。
3.全球定位系统(GPS)
• 简述说明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 结合实例,说出GPS在交通、旅游、导航等领域中的应用。
4.地理信息系统(GIS)
• 结合实例,说明GIS的基本功能。
• 了解地图数字化的方法
• 会在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 会在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 结合实例,初步掌握GIS的查询方法。
• 会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 会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5.3S技术
• 了解3S技术的综合应用。
• 了解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 在GIS软件中,建立同学基本情况信息表,在地图上显示同学的信息,实现查询、分析等功能。
• 在GIS软件中,应用中国人口和行政区划数据,查看东西部省区人口信息,在网上查找东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对此说明东西部的区域等差异。
说明:本课程建议使用二次开发的GIS软件(如对国产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简化GIS功能。教学过程中,建议开发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学习软件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Ⅳ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惠来一中地理科组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今年我校高一级有22个班级,高二有7个文科班11个理科班,高三有9个文科班。学生人数较多,但是学生的基础较差,不同年级存在不同的学习问题。特别是区域地理方面,很多学生对于各大洲的轮廓和我国的行政区划都不了解。高三学生对备考的理念和要求也较低。

二、教学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计划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高考要求,以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以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目标。

1、 学生能主动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习地理的习惯

2、 学生能对各地理区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能详细认识重点区域的地理条件,能对世界个区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3、 学会通过所学原理分析地理现象,具备分析区域条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制设备验证地理原理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地理终身学习的兴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

四、教学目标实施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在教学中,第一,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 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必修三和选修六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应以系统性的知识为基础,着重于知识结构及联系的理解和掌握,读图解图能力的提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等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同时掌握好审题答题的技巧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加强个别指导,使学生整体得到成长。

总之,我们要努力创设适于学生的学习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围绕地理教学三个领域的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时段内,在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地理素养都有所发展。

Ⅵ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

1、旅游资来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自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6)高中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扩展阅读:

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