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论文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论文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3-05 02:07:29

❶ 新课改下地理教师应如何备课

一、 体现地理教学生活化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凭着对地理教育的执着追求,有效地利用教材和课程标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结合,地理学科才会有生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更应该让学生用知识去创造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比如学"南方和北方交通运输方式"时,我用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粤海铁路的例子及相关的图片;在学"北方地区的河流特点"时我用了网上刚刚看到的黄河壶口瀑布变成冰瀑的图片;诸如此类的地理新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有效整合地理课程资源 地理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具备生动形象、直观具体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只有将教材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给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内容,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觉得地理是一门有趣和有用的学科,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一个良好的地理基础。对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服务于教学活动,既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 以人为本 初中这个时期,是学生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他们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这段时期教育的影响力,超出现阶段而扩展到学生的终身。因此,对学生的热爱和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关注,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开拓和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地理知识信息挂起钩来,相互印证,构建成系统、深刻和牢固的地理知识,从而转化成地理意识、地理眼光和地理头脑,让学生越来越觉得地理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是鲜活的,是有用的。同时教师还要对不同智能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不同智能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 四、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让学生反复做读图、填图和拼图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教师演示拼图,引导学生看图、填图,使死图变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感知;组织学生拼图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实现愉快教学。 五、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 教师备课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科学设计,还要在教学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个性发挥留有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因此,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有灵活性;教师还需根据教材特点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将教学环节设计出主要的教学步骤、活动板块、训练方法和主干性提问;还可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倾听、随时关注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的闪现,往往可以成为教学中新的增长点,它既是地理教师宝贵的资源,也是对地理教师智慧的考验,教师要学会捕捉并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临时生成的资源,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节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❷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分析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能够反映日、地、月三者关系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等。教材选了人们最经常见到的月相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不大,便于学生们联系实际理解。由于大纲中没有规定讲述月相的内容,因此教材将本部分内容处理为选学。
虽然学生们对月亮的圆缺的各种形状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农历每月某一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时间可见,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面(即半圆面)朝哪一个方向?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几乎没有文字说,只有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图。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月相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月相成因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月相成因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比较齐全。经过整理,我找到了月球仪,可以很好的演示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和日、地、月三者的关系。但是,在预演时我发现月球仪也有缺陷,就是仪器太小了,而且整个演示过程中只能靠近仪器时才可以看清楚。这样一来,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坐在后排的学生就无法看见。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课程进度的要求,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花几分钟时间近距离观看。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我把篮球当月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月球,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月相成因图。
在上月相课之前,我从隔壁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并且将篮球的一半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反射太阳光的一面。
“咦,老师,你收的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的,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而是让他们继续好奇下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情况。”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下面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我先设置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并告诉他们太阳光线从南方照射进来,篮球上涂成白色的一面就代表月球被找亮的部分,要求演示时亮半面要始终朝向南边。当我说我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月相成因时,四个班级中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班级活泼的学生比较多,积极要求演示的学生也比较多;有的班级本身比较安静,学生不够积极。但是,最后,我还是在各班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月球”。在我的指挥下,地球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断的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八个方位作为月球移动的位置。首先,我让“月球”站在观测者的右侧,(观测者要随着月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和月面的朝向。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及月面朝向,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我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月相与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图总是一致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月相这部分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月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这一问题,是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指出的,并且在后面的两个班时我也及时做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月相,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是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个案例的教学中,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和研究,如何用更有效,更直接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思考的问题。

来自 大科学 团队

❸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论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课程的教学都存在一个教学效果的有效性问题,对于课程教学的目的最终都会归结到高效课堂的构建上。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还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以促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进行,构建高效课堂,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一、教学理念的更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使高效课堂难以构建。实施新课改以后,老师必须更新较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数学课程的教学思路,以新的教学理念为课程指导,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多角度、多思路的教学。保持数学课堂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改变学习方式,与老师、同学多交流,使学生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1.教学内容要使新课程标准得以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否成功,主要在于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是否相吻合,教学内容的设置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注意教育三维目标的渗透与促进,对传统课程标准的优点进行保留与继承,吸收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以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形成。 2.要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容量。对于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较为复杂,而且有明显的难易之分,对于学生而言,多数的知识内容是能够理解的。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老师不仅要注意对课堂知识、教授方法以及题目设置的容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综合、全面考虑,并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 3.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新课改背景下,不但允许各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选择,而且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经验进行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与认知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开发,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三、教学手段的改进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对相关知识的教授。一般而言,教学手段分为语言与教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仅要求老师提高基本教学手段的运用,最重要的是要对教具进行充分运用,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被逐渐应用于教学活动。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展示,能够将有关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使得相关数学知识更加真实,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关系的变化过程,提高数学课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加大数学课堂容量,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与构建。 2.充分运用与数学有关的模型与实物。高中数学作为一门既复杂又严谨的课程,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就要运用有效、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那么,老师就要充分运用相关的模型与实物,通过对实物的剖解和模型的演示,让学生对抽象概念有一个具体形象的理解,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对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要逐渐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通过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提高数学课程的课堂效率,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加快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❹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新课程大力倡导有效教学理念,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坚持基本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物力、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研究行为从根本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改进教学行为,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措施。
一、切实转变师生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各项政策和规定的实施者,教师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各项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来说,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要强化自身知识内涵,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此外,要将高效课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大胆探究,挖掘出地理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和规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再创造能力。总而言之,转变师生观念,有利于建设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二、增强教学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有些地理活动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性,部分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要以各种趣味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拓宽学生的思维面,确保活动题讨论环节的有序开展。比如,将时事新闻引入课堂教学中,以身边现象、生活实例为基本切入点,引入趣闻、典故、漫画、名人诗词、歌谣或者民间谚语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解《中国的气候》这一章节知识时,要求学生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工农业有何影响?”初接触这个活动题时,学生感到一筹莫展,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不利于教学环节的有序开展,这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工农业的具体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思考,将南平农业现象和气候作为基本切入点。这些材料真实可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交叉,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氛围瞬间活跃,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展开激烈讨论,并将观点汇总,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第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制订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教学任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和魅力;第二,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理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豪感;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主体差异,为优秀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鼓励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注重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比较于其他阶段的地理学习,初中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就教材内容而言,地形、气候等知识既是学习的重点,又与现实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既要保证教材教学的顺利完成,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所处城市中,让学生总结教材内容与本地气候特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我国气候大陆性、季风性较突出,其中兼有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气候,学生要明确自己所处的气候带,然后以此进行拓展延伸,熟记类似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和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以便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课堂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导致教学时间多但有效性不强,由此,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地图、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的优势,给学生更为直观的课堂感受,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发挥榜样的力量,构建高效课堂
要确保地理导学案的成功应用,就要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假若缺乏得力组长的支撑,导学案的完成效果会大打折扣,该组的学习效率也会下降,时间一长,组员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增强组长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教师要走进学生,多与组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导学案,为组长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在遇到难度较大而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分析能力较强的组长参与竞争,每到精彩处,学生便鼓掌,教师要给予赞赏和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显著增强组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也才能使小组成员信服组长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地震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日本大地震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引起日本海啸的原
因,并尝试寻求避震方法。为了显示小组实力,组长会在课前带领组员读报或者上网查阅相关信息,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做足准备。课堂上,组长会组织组员整理和分析资料信息,并将结果进行记录,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此时,教师要鼓励组长阐述观点,其中不少组长得出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跃、多火山地震等结论,并就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的避震举措,组长们的表现无疑是小组成员争相学习的。
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探究和讨论。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激烈的讨论环节,教师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允许优先完成任务的3~4先小组发言,初中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好胜心,为了获得发言机会,他们会快速地进行分析和整理;而对于完成速度较慢的小组,教师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惩罚;但是,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承诺对进步特别明显的小组予以加分奖励。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点燃,有利于加快导学案的完成效率,而教师也能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音响、监控器、实物展示台、计算机以及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将枯燥、晦涩的形声教材转化为趣味性较强的形声影像,给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官体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部分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将静态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中国的气候》这一章节知识时,笔者为了加快学生的理解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季风气候显著”这一重难点知识,我在课前制作了形象的Flash动画,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季风的发源地、影响范围以及风向等知识,这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明显。
总而言之,将初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有着显著的优势,而且初中地理学科的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但是教师仍要不断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切实增强学生的地理运用水平和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特质,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❺ 新课标下地理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地理知识,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体会专和领悟其中的地属理思想与地理思维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高中地理改革中的实践,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