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基础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基础

发布时间: 2021-03-04 14:18:37

㈠ 哈师大 自然地理学考研 、(634)地理学基础范围是什么 重点是什么

..........孩子,我想说,如果能在网络知道上提个问就知道重点范围,那实在是太神奇了。我把知道的一些东西私聊给你,自己考虑一下。
.....你联系我吧,我找不到你。

㈡ 近代自然科学的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欧洲从13世纪中叶开始,技术的社会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十四五世纪,在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意大利,手工业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家庭手工业已转化为工场手工业。在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已有毛织企业300多个,大约有3万多毛织工人。由于有了用水力驱动的动力锤,可以锻造较重的船锚,加上其他加工技术的进步,已能制造大型帆船,这更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意大利威尼斯的各造船厂每年能制造上千艘船只。意大利有了往来于地中海的商业船队。十五六世纪,德国已有了用马力和水力驱动的抽水机,使深坑采矿成为可能。德、法、意等国在15世纪后半期已出现了高10英尺、直径5英尺的大型熔矿炉,实行了鼓风炼铁法。英国的纺织业则著称于欧洲。
技术的社会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大约在十二三世纪之后,陆续传入欧洲。它们在欧洲的推广和应用,为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13世纪指南针已在欧洲遍应用。造纸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2世纪传入欧洲,到1450年又有了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的铅锡锑合金铸成的活字发明。廉价书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火药及火器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改变了作战方法,而且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所以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尽管各个阶级都可以利用以往的和新的技术发明,但新兴的资产阶级更了解技术的作用,因而也就更主动地利用技术为建立自己的统治服务。当然,对此不能作概念化的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在欧洲得以发展,近代科学技术之所以能在欧洲产生,是与欧洲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关的。恰如英国的贝尔纳所指出的:“中古时代末期的欧洲文化,在物质方面或即便在知识方面,都不见得高于亚洲几个大帝国的水平。至于欧洲所以能有较大希望,则只有用它的社会形式和经济形式都比较缺少固定性和一致性去说明。”欧洲各国是庄园领主制的封建国家,始终未建立起稳固而统一的帝国,这一点与东方的封建帝国不同。封建领主为求其生存和发展,有着发展经济的内在要求。这就给商人和手工业主的发展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余地。欧洲的基督教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权几乎控制了王权,在教权、王权、封建领主之间始终充满矛盾。矛盾斗争的结果,使教权、王权削弱了,手工业主和商人反而从中获得了利益。从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是出于基督教扩张的目的发动的侵略战争,其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但由此却使欧洲人重新发现了希腊古典文化。它与神学的说教不同,有更大的世俗性,也更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十字军东征,还加速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刺激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的产生,在欧洲出现了航海探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些由资产阶级发动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运动,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工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和工场主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他们不仅极力扩大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又再次想到东方去寻找市场和黄金。在此欲望的驱使下,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这种航海探险活动首先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兴起。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岸南行,到达非洲最南端,证明了由此继续航行可以到达印度。意大利人哥伦布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赞同和资助,于1490年8月经过70天的航行,到达美洲,并于1493年3月回到西班牙。15世纪末,意大利商人阿美利哥・味斯普奇再次前去美洲,后来使用他的名字将这块大陆命名为阿美利加洲。葡萄牙人达伽马沿迪亚士的航路于1497年绕过好望角,终于到达印度。麦哲伦又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于1519年9月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印度,又绕过非洲,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海岸,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伟大的航海活动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不仅使航海者直接受益,而且推进了海外贸易,开辟了新市场,开拓了殖民地,掠夺了海外的原料和奴隶劳动力,大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航海活动首先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地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知识领域。这样不仅使科学特别是天文学,地理学有了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且使科学变成了大众的科学。航海活动为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事实,推动了科学观念上的突破和新学科的建立。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不仅需要有社会的政治条件和经济基础,而且要有文化条件。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条件。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它打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倡导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新思想,赞颂人的智慧和才能,提倡人性、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批判宗教宣扬的来世思想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它实际上用人性反对神性,崇尚理性,鄙薄信仰,歌颂世俗,蔑视天堂。人文主义者并不根本否定宗教,他们所反对的只是神权统治和封建教会的腐败。长期以来受到宗教神学、经院哲学禁锢的欧洲人,在这场运动中,获得了思想上的大解放,经历了观念上的一次大革命。文艺复兴运动之所以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因也就在这里,即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破除了人们对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的迷信,培育了自由研究的精神,引导了人们去观察和研究自然和现实世界。文艺复兴对科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则是培育了一批富有新鲜活力并有所建树的自然科学家。他们在科学成果上也许不如后来的科学家,但正是他们开辟了科学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后来的科学家。
在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中间,最杰出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公元1482—1519)。他既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又是出色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高举天文学革命旗帜的哥白尼(公元1473—1543)、科学的殉道者维萨里(公元1514—1564)等人都出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资产阶级首先打起“文艺复兴”的旗帜,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接着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掀起了反对教会特权的运动。由于教会在德国的统治最为残酷,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国开始。这次运动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公元1483—1546)所提出的宗教改革学说,其核心就是“信仰可以获救”。路德主张,只要自己信仰上帝,灵魂就可以获救,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不需要有教会和教士的特权,也无需奢侈的宗教仪式。他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揭露了教会僧侣们的虚伪和腐朽。他反对教会利用“赦罪符”骗取民财。路德的主张代表了市民对宗教改革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宗教改革运动很快在全国开展起来。继路德之后,法国人加尔文(公元1509—1564)又发展了新教。加尔文的新教提倡并拥护私有财产,认为发家致富是光荣的,强调人要实现上帝所赋予的使命。新教很快传播于欧洲各国。 中世纪的欧洲,科学变成了神学的附庸。宗教改革运动对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有积极作用。宗教改革者反对神父的权威,认为研究万物是对上帝的爱戴,这些都是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的。近代欧洲的著名科学家中新教徒占很大的优势,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宗教改革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新教尽管在某些方面允许科学活动的存在,但当科学发现与宗教教义相抵触的时候,新教徒照样把科学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场,甚至比旧教还残酷。自然科学为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还要经历同神学的激烈搏斗。

㈢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方法基础

概念论 现象学 存在主义

㈣ 文学地域主义与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一个概念吗

不是一个概念
前者强调的是文学的地域特色
后者强调的是地方的文学特色

㈤ 哲学方法论什么

方法来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自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5)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基础扩展阅读:

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科学方法论,包括培根阐述的实验方法与归纳逻辑、笛卡儿论述的数学方法与演绎逻辑,以及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方法与中国曾邦哲的系统逻辑《结构论》。

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是哲学方法论;研究各门具体学科,带有一定普遍意义,适用于许多有关领域的方法理论是一般科学方法论;研究某一具体学科,涉及某一具体领域的方法理论是具体科学方法论。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哲学方法论在一定意义上说带有决定性作用,它是各门科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的方法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有着指导意义。

㈥ 哲学:什么是存在形式

哲学方法论就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态和存在形式.
经验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人文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大多数学科都起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人文地理学也不例外.纵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历程,从古典地理学发展时期包罗万象的"科学之母"地位,到近代科学知识的分化发展,
地理学者们一直就在寻找关于地球表面更多有用的知识,地理学就是对地球的描述.研究对
象的复杂性(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构成的地理环境系统),研究内容的庞杂(笼统的地球表面,
抽象的人地关系,区域差异)使地理学带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往往局限于对复杂
现象的定性描述,建立起了半科学,半文学的知识体系.
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
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
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地区差异,揭示地理要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解释途径见图3-2.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
一方面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
价,得出结论.人文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最为典型,由于每个地方
具有独特性,因而区域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例外论的,地域分异论
的代表人物哈特向就认为地理学解决独特事件.另一方面,强调
综合和归纳的作用.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地理现象的某
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由于归纳主义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
来,从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看,它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把一个
个有关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经验事实都收集起来,很难提出假设,发展理论.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当代科学哲学中,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或学派,叫逻辑实证主义(或称逻辑经验主
义),它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而且至今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是西方科学哲学
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派别.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或理
性),换言之,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两者缺一不可.
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是其方法论的核心.实证主义
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主要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一方面,
与地理学相近的一些学科的渗透,如产生于经济学界的区位论引入了人文地理学,一些非地
感 知 经 验
杂 乱 的 事 物
定义,分类,量度
有条理的事物
归纳,概括
法则和理论的建立
理学者尝试用新方法应用到地理问题的解释上,例如物理学者斯图瓦特(J. Q. Stewart)早
在1947年在《地理学评论》上发表了"关于人口分布与平衡的实验数学规划".另一方面,
一些地理工作者开始寻求可以应用到地理问题的定量方法,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以解决传统
地理学的诸多弊端.因此,从50年代后期起,谋求地理学的科学化与定量化的观点和行动
在欧美地理学界扩展开来.最早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加里森领导的小组首开数量研究之风.
60年代,计量地理研究的潮流传遍西方地理学界.由于使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的问题,经常
是具有空间分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基本要素容易抽象建立数学模式,这就导致计量与理论
运动的倡导者们把大量精力投入空间分布的研究上.把研究重点从原先的区域方面转到空间
分析和空间联系上,并寻求空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哈格特(P. Haggett)的《人文地理学的区
位分析》(1965)为人文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建立
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他把一个枢纽区
(nodal region)分解为六个要素:相互作用,
网络,枢纽,等级,面,扩散,建立了区位结
构分析的一般程序.哈维(D. W. Harvey)的《地
理学中的解释》(1969)一书,从逻辑实证主义
哲学立场上总结了地理学计量革命的方法论,
也是理论地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
之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变化.
首先,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传统地
理学关注地区特点因而是独特的,理论发展受
到抑制.空间科学的地理学则寻求用空间分布
的普遍规律来解释各地区的独特事件.实证主
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
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例如人文地理学就确
立了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建构人文地理学的科学
理论,正切中了传统地理学的要害.人文地理学者们把他们的注意力移到空间行为和空间分
的规律上,这种对规律的实证主义关注,加强了目前绝大多数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
其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
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提出理论的过程与归纳法有很大的不同(见图3-3).
第三,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
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
法则和理论的建立
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也有其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经
济决定论的倾向,实证主义学派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人的
行为并非仅受经济单一因素的影响,完全服从空间的支配;第二,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
普遍性原理,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规范;第三,地理系统是开放的
多变量系统,难于模拟实验,无法受控重演,因而演绎模型的建立具有相对性.实证主义认
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都是一种"物",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
因此,实证主义方法目前只在区位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效果,而在文
化地理与历史地理等方面则需求助于人本主义方法.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
针对实证主义人文地理学忽视人这个主体的倾向,一些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受人本主义思
想的影响,加强了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
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但总的说来,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都是潜在的和间接的,它们并没有向人文地理学家提供一种直接的方法,只是从这两种哲学
中引进对人的经验和人的主观性的重视这样的观点,并作为武器来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那种
忽视人的地位的观点.
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内容大多涉及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领域,突出
地集中在人的行为方面的探讨.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者看来,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历史结
论已存在,无需再通过分析归纳得出,故在这个领域只能依靠唯心主义方法,为了理解一个
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
机.这种思考是完全主观的,主要根据自身或他人感应的环境来推知历史上在多种因素下产
生的机制.
文化地理学方面.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
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即人对地方的看法,如归属
感,地方赋予人的安全感,地位等.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地方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居住区
研究等工作中有重大意义.
人本主义地理学还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即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
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只有从个人所形成的环境感应以及由这种感应产生的映象和
意境地图出发,人们才能作出在空间中进行活动的选择.
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
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四,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继自然科学的综合趋向之后出现的一种
新综合趋向.结构概念与系统,功能,元素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某一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
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结构是由各个部分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而部分只能在整体
上才有意义.因此,结构主义是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
现实.它的基本原理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
才是有意义的.所以,解释不可能单凭对现象的经验主义研究就能完成,这与注重经验,观
察的实证主义有很大的区别.
同时,在结构主义的模式和方法论中,人只是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的一个元素,它本身没
有独特性,只是由结构决定的,因而是被动的,这与以唯主体性出发的人本主义有着原则上
的分歧.
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最有影响的有两点:①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
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②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
解释地理现象.千差万别的人文地理现象是表层结构,而要真正解释则需把握人地系统中的
深层结构.当前,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组织的空间形式和本质结构.主要
内容集中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上,如福利,财富的分配,犯罪,居住分离等,并把财富不均
等归因于社会制度等非地理因素,出现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但结构主义人文地
理学不像实证主义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那样完善,系统,影响力也较小.

㈦ 城市地理学中的新人文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市地理学中新人文主义学派不分类不是那么的明显,倒是有后现代主义学派在80年代后兴起~ 下面这个论文相信能给你一些帮助。城市地理学中的新人文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㈧ 什么是结构主义地理学

20世纪中叶,人文地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闭自守的学科,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人文地理学本身却呈爆炸式的发展。其起点是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既有观点和方法的挑战,1950—60年代的实证主义和空间分析受到各种非议,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方法逐渐融入人文地理学,也给人文地理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约翰斯顿在其《哲学与人文地理学》(《Philosophy and human geography》)一书中,将80年代的西方人文地理学派从哲学角度归结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及其结构主义三大思想流派(R.J. Johnston,1986)。结构主义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概括起来,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阶段。

一、结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大融合-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与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一样,结构主义思想和方法论是通过其它社会科学引入到地理学中的。事实上,结构主义早在70年代之前就已经对人文地理学产生影响了,其代表人物是两位无政府主义者皮特·克鲁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和埃利兹·雷克白(Elisee Reclus)(R.J. Johnston,1986)。

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皮亚杰(J. Piaget),他注重作为结构转换(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过程的知识获取的研究。他的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中关于儿童如何学习空间几何的研究对人文地理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他发现:在人们的心理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与前一阶段在量上存在差异,并且在每一阶段都是新要素与已有要素合而为一,所有的要素再统一和协调起来,与“格式”(schemata)相匹配(而不是随意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结构自律性(self—regulatory)特征。从皮亚杰的实验获得的启示是:在儿童对空间构思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四个主要阶段,但该实验并未延伸到传统地理学的研究领域(J. Piaget,1971)。高尔德(P.R. Gould)提出“虽然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直接对儿童学习空间、周围环境和几何学与拓扑学概念的方式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但他并未论及儿童所拥有的基本地理映象(Geographical images)及他们学习这些映象的方式”。高尔德主要研究了“优先表面”(Preference surface),即对某些场所(place)的反应态度。但有另一些学者更多注重的是对地理知识(Geographical knowledge)的获取(P.R. Gould,1973)。格里高力指出:在这些研究中,包括了许多有关皮亚杰结构主义认知地图方面概念,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很少注意到结构主义的观点,仅仅集中于人们所知道的东西及其他们获得的途径,并且在这些研究中间,具有很强烈的实证主义色彩(D. Gregory,1978)。

在这一时期,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要算结构马克思主义,它形成了人文地理学中的激进主义地理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哈维(D. Harvey)(D. Harvey,1973,1982)、邦奇(W. Bunge)和卡斯特尔(M. Castell)等(R. J. Johnston,1986;M. Castell,1977,1983)。他们认为,人文地理学应首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抨击,并于1969年在克拉克大学创刊《对立面(Antipode)》,集中发表他们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维于1971年开始撰文介绍该学派的基本观点,并在其后出版的《社会公平与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一书中作了系统的阐述(D. Harvey,1973)。哈维指出: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非常深刻,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改革方案。该类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认为:人文地理学不能归纳出空间行为的普遍规律,而是要寻求确定人类行为过程的经济过程,并在特定的情形下去证明它。不能象实证主义地理学那样认为某种原因一定能够会产生某种效果,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认为经济活动使人类的活动有一定的方式。至于人们选取哪一种方式则不可能从理论中直接得到,而只能在实例研究中去理解(D. Harvey,1973; R.J. Johnston,1986)。

二、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复兴-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结构主义地理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地理学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不过一反常态,与第一阶段的结构主义学派有着很大的不同,人文地理学不再直接接受来自结构主义的哲学思潮,而是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艾米(A. Amin),格雷厄姆(S. Graham)等有国际影响的地理学家的研究工作等(A. Amin & S. Graham,1998)。

这一时期,这些学者均是在地理研究中广泛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虽然他们同时又有可能属于不同的学派,如女权主义地理学派,后殖民主义地理学派等,但他们并不相互封闭,而是在不断的进行交流与对话。女权主义经常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社会建设中的性别的作用的重要性,用于解释人的作用及广泛的因果关系,也用于解释人们的社会和空间经历。同时,结构马克思主义、皮亚杰的发生心理学等对地理学的影响并未消失殆尽,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不过这一时期的结构主义地理学,不象第一阶段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那样,不再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内容。

总之,这一阶段的结构主义地理学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化,逐渐走向成熟,结构主义的方法论框架真正渗透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当中去,并且在城市地理的研究中日益突出。

㈨ 中山大学考研 地理学基础和地理学综合有什么区别

一、中山大学考研地理学基础和地理学综合(应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区回别:

1、地理学答基础是初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为复试科目;

2、考试范围不同。

二、《中山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规定:

070500 地理学(方向01 自然地理学):

初试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
(3)602 高等数学(B)
(4)872 地理学基础

复试专业课:

S3705001 综合自然地理学

三、《中山大学2017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的考试范围》

864地理学基础:
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综合分析当前地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现实问题。

S3705008综合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规律及其演替趋势;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和综合自然区划;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协调关系及可持续利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