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一些好的经验
① 我是非地理专业的考生,我现在想考地理专业的研究生,比如说地理教学什么的,希望有经验的能给我点建议
可以考啊,好多学校都不需要考,比如说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版、福建师范权大学、西南大学等。这些学校都是挺不错的,但是你如果想考个985的,那就必须考数学了,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也需要考数学(大部分是高等数学的内容),这些都是自主命题的,有点难度,看你的期望值了,想进好学校就必须考数学,如果你想考地理教学类的,就不需要考数学了,而且还是比较好考的,自己斟酌吧,早作打算,如果考数学,现在就要准备了,加油……
②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有哪些望赐教!
初中教法很简单,一些为中考和会考服务就行,不过为了孩子好还是多弄些课回件,再适当放点记录片答,教育片,我小时候就挺喜欢地理的,因为我们地理要是风趣幽默总能在课堂上深透给我们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只有那些只是才是我至今都没忘记的东西
③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作为一项文科知识的基础教学科目,初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升学、研究以及工作版都有着深权远的影响意义.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④ 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现,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符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新理念。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成为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搜集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要回归生活,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对教材解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胆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多用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购房者各要考虑哪些地理要素?通过把生活实例适当的引入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运用生活经验,培养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关注生活,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构建开放式小组合作探究的地理新课堂。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创新能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使生活地理化。
现在,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些媒体从接触地理到关注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收集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然后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如海啸、地震等。由于资料新,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的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目的,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任务。因此,地理教学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并改变自己、影响他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如在生活中,为避免“白色污染”应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生活垃圾应分类进行回收利用;为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应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使用利于环保的再生纸。在生产活动中,不能以损害环境的方式去谋利,应当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
总之,以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⑤ 地理教学有什么好方法
结合现实生活讲课~~~首先作为地理老师要博学多才~还要游历经验丰富~~~课堂上就可以常常讲一些自己亲身经历~学生们就会产生一种与你共鸣的感觉~如果足够幽默和投入~学生也会很向往你所说的地方~
⑥ 我对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依据课标、整合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各地教材出现了四种版本,包头市高中地理教材选用了湘教版教材,包括必修教材三册,选修教材七册。在目前自治区实施的高考方案中,选修部分采取三选一,高考分值是10分。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只考查必修内容。因此,无论对于高考,还是学业水平考试,必修的三册教材都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从2009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开始进入新课程教学实验,到2012年,新课程的教学在包头完成了一轮的教学实践,目前进入第二轮实验时期。一轮实验中出现许多问题,有待探讨解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完成第一轮的教学实践,因此,对于如何搞好新课程教学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从已经进行的教学实践经验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教师要通读、研磨课标与教材。
教师只有通读、研磨课标与教材,才能对湘教版教材的编写思路、知识框架、教学理念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
建议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
新课程的改革,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对教师而言,他们具备完整的地理专业知识储备,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知识的系统和框架始终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不需要重新建立。但对学生而言则不然,没有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在他们的认知中,知识是零散的,是一个一个片段,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的整合可以在一章内进行节次的整合,也可以是一节内各标题的调整,总之,教材的整合为了让学生容易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如,在湘教版必修II第三单元的教学中重新整合教材。
湘教版教材原来的顺序是:第一节地域联系 第二节农业区位 第三节工业区位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经调整后改为第一节农业区位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三节 地域联系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这样安排,在农业、工业区位学习的基础上,不需要再重复学习原第一节的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在地域联系的教学中,学生自学交通运输,为第四节的教学作铺垫。教学中注意区分工业联系和地域联系。
新课改采取一标多本,教师在运用湘教版教材的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目前高中地理教材有四个版本,湘教版、人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每套教材都有精彩的章节可以作为平时教学的素材,值得借鉴,通过教师的整合和创新提升,抓住教学核心。
建议三:强调教学是依据课标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教学依据,课标才是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教师应该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认识,备课时,一定先研究课标,依据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至于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钻研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只要教学没有偏离课程目标就可以。
⑦ 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基本技能
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具有"教师意识",同时还要有"地理教师"意识,因为在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地理知识的丰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师更能体现《中国21世纪议程》的思想,在当今科技、社会、思想飞速发展的今天,地理教师应努力学习新理论,树立新观念,努力具备良好的素质,使其自我不断完善,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一个中学地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地理教师应努力学习,勤奋进取,争取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中学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课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上好这门课,是政治教师应经常思考的问题。要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从课程本身特点入手,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是提高业务水平的关键
1、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这样,才能居高临下,从多角度分析与处理教材。同时要把握住地理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从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等角度了解时代的要求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具有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意识。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是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为主线。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协调”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教育。《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强调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求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题和中心目标。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自己要懂得,更应让学生懂得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懂得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不能以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去取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人与自然必须相互支撑。也要使学生明确,我国是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只能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优化经济与科技的组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者统一。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
择。
2、教育科学知识
地理教师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与教育理论对照,使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与教育艺术
地理教师要对学生全面负责,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应该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向学生进行生动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责任。地理学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在国情国策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地理教师应首先具有这方面的品德修养因此应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艺术。并将知识、思想、行为三者有机结合。
4、其他知识
地理教学内容中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品德素质。例如,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塑造地表形态与外力,板块的张裂与碰撞,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资源的开发与限制,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等等,都体现了对立统一关系。再如,流星的坠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产生、日食月食、雷鸣闪电、山崩海啸、海市蜃楼、血雨腥风、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社会上流行的“闰月之年有大灾”、“彗星出现预示国家有难”、“十字连星警示世界末日来临”等谣言,都是不符合科学的主观臆造。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这方面的内容,以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地理教师应了解物理、化学、历史等知识。为了教好学生,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扩大知识面。如广泛的艺术情趣和爱好、对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鉴赏、古文和古诗词的功力等。
(二)自觉培养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是工作进步的保证
地理教师的业务水平既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关,也和教学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以提高下列能力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2、设计教法,特别是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3、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4、地理活动的组织能力
5、实验、演示或制作教具、模型、图表的技能
6、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7、进行环境能力、国情教育及科学地理教育的能力
8、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的能力
9、命题、检查提问及了解学生情况的能力
10、分析、评议地理课堂教学的能力
11、运用所学地理评价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具有国际意识、全球意识及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充满竞争的社会。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环境。同时,诸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南极大陆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和平的实现等,都已成为世界性话题,仅靠某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进行全球合作。中国实现现代化,也要参与世界竞争,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科学管理,等等。因此,教师要利用自己这方面的意识和观念,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打破闭关锁国的思想,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树立国际国内两种政治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市场观,为日后参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础。
(四).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创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仅靠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教学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多媒体的出现使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使课堂从单一的“讲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发展。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二是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教学原则。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传递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所难以传递的信息,而且可以促进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从而打破传统的“师讲生听”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代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设计、组织、引导、解疑下,实现信息的主动获取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且有充分的实践活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三是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将不限于传统的教材,特别是教科书,学生和教师都将从软件和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可以作为学习内容的信息。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地理教师必须要具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五)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未来的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而不是传统经验型教书匠,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因此,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必要的途径,是实施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及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而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学习能力指教师在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修养中的进步与提高。作为地理教师应时常充实自己,使教学和学习并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学研究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既教学,又研究,动心动脑,并努力选好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创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