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笔记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笔记

发布时间: 2021-03-04 10:16:43

『壹』 初中地理怎么做笔记

生物地理,可以一起记,然后是政治单独记,历史也单独记,记住初中开始学业就很忙了,下课就复习一下老师讲的内容,周末就少玩下,初一很重要,因为衔接了初中和小学,一开始你可能不适应,别害怕,慢慢就会适应的

『贰』 如何对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异常关键。教学设计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难点,领会其思想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维束缚,要与时俱进。还应注意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以上就是教学设计这个环节应多加注意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课也是这样。良好的导入,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教学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导入应尽可能贴近生活,这也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导入还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导入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是牵强附会,为了导入而导入。还有导入的时间不要过长。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一堂完整的课不仅应当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丰满翔实的展开,还应有发人深省、余味悠长或知识升华的结课。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定要对本堂课进行回顾总结,并突出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升华与迁移。

对于整个教学,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并不断地去实践。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着装大方,符合规范。另外,不要有小动作,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要科学性、专业性,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简洁明了。切记口头语。声音要洪亮、清晰,有节奏,语气分明。教学过程要再现知识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的逻辑起点。突出重、难点。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要自然流畅。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不断引导。“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问题的设计也很关键。课堂教学提问应避免 “无效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提问的时机也应进行很好的把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并且必要时还要进行导答。提出问题后要留出时间让同学们思考。另一方面,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尽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学生回答后要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说“很好,请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环节要合理有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多关注学生,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别低着头只顾讲课。教学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另外,多媒体课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练,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颜色的搭配要符合学生的色彩习惯,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度要大,确保文字能清晰可见。

『叁』 求初中地理笔记

我没有总结的,只有记在书上的

『肆』 初中一年级地理笔记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八、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九、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一、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十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4、劳动力5、科技6、工业基础十四、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十五、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十六、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1: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①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②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③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④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①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②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③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④技术力量信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十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⑴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⑵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⑶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⑵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
十八、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⑴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⑵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⑶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⑷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⑴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⑵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⑶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⑷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⑸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⑹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⑺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
⑴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⑵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⑶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十九、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⑴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港湾⑵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⑶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⑷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⑸政策条件:
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应用: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4个因素:①路宽;②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
4、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⑴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
⑵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⑶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十、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
1、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⑴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5个方面加以比较。
⑵突出共同点: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
⑶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边疆,加强西藏和内地联系。
⑷不同的自然条件: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铁路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铁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
2、“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⑴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⑵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垮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伍』 高中地理笔记如何整理

记好地图!抄 只背要点`!袭 其他对书本要搞熟
认真了解当年的重大事件~! 这是考试的重点
根据重点进行看今年估计要考的知识点 看看以往的试题~! 进行整理 不要盲目的去背诵~! 还有自己不知道的要多问问老师`!

『陆』 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柒』 初一地理、生物课堂笔记~~~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亚洲及欧洲
1、亚洲:亚细亚 欧洲:欧罗巴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
3、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东半球和北半球。
5、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B.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6、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因而此地区地壳不稳,多火山、地震。
7、亚洲气候特征:
A.复杂多样,各地气温差别显著。
B.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干湿差异悬殊。
C.季风气候显著,尤其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8、冬季风: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降低,降水不多。
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丰沛的水汽和大量的降水。
9、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10、亚洲河网分布的两大特点:
A.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B.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1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全球的60%。
12、冰川作用造成的地形:
A.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
B.芬兰成千上万的湖泊
C.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丘
D.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
13、欧洲形成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A.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
B.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绝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C.大部分位于北纬40°~60°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D.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E.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14、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是欧洲。
15、多瑙河是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它和莱茵河是欧洲著名的国际河流,伏加尔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16、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1天。
17、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级下)
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
树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娩
发育:受精卵 胚胎 胎儿 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卫生保健: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 脱落 出血
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卫生保健:
4、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
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吸气和呼气
4) 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氧气

氧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毛细血管
----------------------------------------------------------------------------------------------------------------------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
高温堆肥
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 产生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 沿着与听觉
声波 鼓膜 产生振动 耳蜗 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区别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区别于:应激性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复杂的反射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
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7、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看看是这个吗?

『捌』 初中地理笔记 资料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背景
二,课程性质
三,基本理念
四,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地球与地图
二,世界地理
三,中国地理
四,乡土地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背 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 "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四,设计思路
1.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2.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3.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
4.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例如,本《标准》规定,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选择非洲(洲),南亚(地区),英国(国家)等,也可选择其他大洲,地区,国家.
5.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总体结构的说明如下:
(1)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
(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地理课程(7~9年级)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一,地球与地图
(一) 地球和地球仪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说明:
●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 地图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说明: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世界地理
(一) 海洋与陆地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说明: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二) 气候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说明:
●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
●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 居民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 地区发展差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国际合作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认识区域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资料,并与所学大洲进行对比.
●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以极地科学考察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或者举办一次科普报告会,或者观看录像片.
●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变化.
●观看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录像.
●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例如,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等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 ●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华人与华侨对所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选择某一主题,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制作计算机演示文稿,并在全班演讲.
说明:
●本单元通过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洲-地区-国家"的组合,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项"标准";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不一定是一个区域对应一条"标准".
●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三,中国地理
(一) 疆域与人口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
●"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 经济与文化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