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命题趋势
⑴ 如何理解新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命题
0世纪前来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源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和经济地理学研究三个阶段。
新近出现的跨国公司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以及结构主义思维方式反映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
⑵ 2013年初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出题方向是什么
土地类型,中国政区及简称,人口增长与土地矛盾,跨流域调水(西中东)
⑶ 如何学习地理如何学习总结所学的地理知识点如何更好的掌握高考的命题方向
我是选理的。地理曾经还算可以,对于你的地理我建议你拿个笔记本将课堂笔记、内辅导书上的知识点、容课本上的精华和图(注意图文结合并理解记忆)都抄在一起汇总掌握,平时不懂就问,不然老师是拿来干什么的!另外,推荐标记学习法,就是在做错题后,明确相关所有的知识点,由点到面宏观把握,再掌握关键知识点,并做上标记(比如星号,遇到一次标一次,直到第三次)这样你对自己的软肋就清楚,并方便自己复习。坚持下去相信你定有收获!望采纳^_^
⑷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命题趋势是怎样是的有什么备考建议吗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命题趋势:
国家公务员考试从2015年开始分岗位命制行测试卷,分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和市(地)级以下两类。基于招考岗位与测查能力的不同,两类试卷在总题量与考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2020国考行测两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总题量:省级卷为135道、地市卷为130道。
2.常识判断:两卷有10题互不相同,不同的题目均偏向政治、法律、地理常识等方面。
3.言语理解与表达:省级卷中出现了2篇文章阅读。
4.数量关系:省级卷比地市卷多5题。
5.逻辑判断:地市卷中出现了1篇材料带5个小题的逻辑判断题,另外还有4道图形推理题目互不相同。
由此可见,为了体现报考职位的不同,两类试卷之间的区分度越来越明显,与报考职位,更加匹配。
(4)地理学科命题趋势扩展阅读: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建议: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逻辑填空部分以实词和成语为主要考点,对此,考生在备考时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积累常见词语词义,打牢基础知识体系。另外,针对逻辑填空题,还需要考生在平时注重观察语言文字的行文逻辑,加强对生活事理的分析能力。
(2)片段阅读的考点集中在主旨观点题目上,考生要提高迅速把握材料内涵的能力,抓住材料主旨,找到破题点,确定正确答案。
(3)文章阅读的考点较多,涉及主旨观点、细节判断、语句填充等诸多琐碎考点,但解答这些题目的前提是能够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与主旨。
(4)针对语句表达中的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题,在了解题目命题特点的基础上,要重点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二、数量关系
(1)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近几年的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数字推理出现的可能性仍然不大,考生须将备考的重点放在数学运算上。
(2)复习数学运算要从基础知识、计算技巧、题型演练三个方面入手。了解数学运算基础理论知识的具体内容,并深刻理解其应用的特点;熟悉各种计算技巧,逐步提高解题速度;了解传统题型,重点掌握每种题型的常用解题方法和步骤。最后考生可常做模拟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三、判断推理
(1)图形推理:备考重点在于全面了解并掌握各种图形推理类型的解题要点,其中复合规律的考查是热点,要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辨别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
(2)定义判断:定义判断虽然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但这对解题几乎构不成影响,考生只要了解定义判断的解题基础,掌握常见的要点类型,并能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即可准确解题。
(3)类比推理:备考重点在于对词项间关系的判断,因此要了解词项间的各种关系,如集合关系、近反义关系、描述关系、条件关系和语法关系等五类常见的类比推理基本关系;同时要学会利用遣词造句法、词性对照法、纵向对比法等解题技巧来解题。
(4)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的重点在于分析论证结构,考生需要牢记论证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见的论证类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掌握针对各题型的解题方法。智力推理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相对的变化也较多。因此此类题目并不需要基础知识的积累,关键在于找到最优的解题方法,即解题的突破口。
⑸ 地理学科考研哪个方向不考高数
地理学 一般考的也都是学校自主命题的高等数学
不考数学的学校不多
历史地理学好象不考数学
地信好象南师大不考
自然地理两个地大都不考
人文的不太清楚
⑹ 2007年地理高考方向
2007年地理高考复习建议
一、重视主干知识教学,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
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命题点具有抽样性特点,故对各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就尤为重要,而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变,不回避已考查过内容的命题思路没有改变。
在高三教学复习中应化繁为简,重点要讲透,难点要讲清,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应大胆删去。这是当前高考改革对高三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能很好地把握主干知识,就能使学生更集中时间和精力,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当前教学中存在求全求保险的心理,有的老师认为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他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策略,无助于考试成绩提高。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包括(1)经纬网地图的应用分析;(2)各类等值线图的阅读分析应用;(3)日照图的判断分析与季节问题综合;(4)天气系统的分析:(5)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6)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7)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生态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9)人类在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0)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空间格局的区位分析;(11)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12)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13)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新。在抓主干知识中,还应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二、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区域地理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所以区域地理也往往成为综合能力测试中地理试题命题的切入点,区域地理一直是高考文综试题命题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初中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安排不连续,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未得到应有重视,为复习迎考带来一定困难。近年从高考地理阅卷得分统计来看,考生区域地理试题方面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全题覆没”。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怎样进行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呢?
1.区域定位的训练。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区域定位就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分析一个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相关位置是指某项地理事物与海陆轮廓、地形区、河流、湖泊、交通线、国界线等相对位置而言。
(1)选用高考试题训练区域定位。
(2)通过经纬线训练区域定位。
教学中让学生熟悉“五横五纵”经纬线附近的地理事物。“五横”是指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纵”是指本初子午线、20°W经线、90°E经线、120°E经线、60°W经线。例如:赤道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高山气候。主要的河流有刚果河、亚马孙河。主要的国家有加蓬、刚果、乌干达、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附近主要的城市内罗华(肯尼亚)、吉伦坡、新加坡、基多(厄瓜多尔)。
2.区域地图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读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对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区域地理试题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地图的比例尺扩大。教材中区域地理地图大都是大比例尺地图,反映多是一个大洲、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图。高考试题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范围缩小,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其二是交界地区地图增多,以局部区域地图为主。
3.区域对比训练。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
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要将同类地理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第三要将比较的内容逐项对比说明,不要把互不相关的内容各说各的。如非洲的热带草原和南亚的热带季风比较,世界各大洲地形的比较。英国和日本地理事物的比较等。
4.正确处理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在复习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时,不能脱离区域地理而复习系统地理,因为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也不能脱离系统地理,纯粹复习区域地理,否则区域地理的复习就太肤浅,复习效率低,也不能达到高考复习的要求(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时,联系美国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
三、走出误区,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1.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的关系
热点问题包括:(1)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2)发生重大事件的世界聚焦地区,(3)中国社会热点事件,(4)地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怎样处理热点问题、处理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关系时,重心应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适当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分析热点问题,而不是盲目引导学生参看众多的资料和阅览纷繁的新闻。
2.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关系
高考综合试题特征为大题综合,小题分科;情景综合,设问分科;形式综合,内容分科。跨学科综合仍旧是拼盘形式。真正跨学科综合题应该是融合式的,即同一设问需要用几科知识才能回答,或设问与答案分属几个学科。全国文科综合测试卷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的情形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3.地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考命题应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2007年高考应关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试题变化的趋势将是: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渗透探究性。
四、精心选择试题,提高实战能力。
考前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这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解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
(1)利用历年高考试题。往年的高考试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材料,教师可以研究这些题目的设计思维,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要求学生:对这些试题不仅仅满足会做,更重要的是了解命题的意图,分析解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能力要求。
(2)善用各校的交流试题。自身力量编制试题能力有限,视角存在局限性。各地区的试题都是精心选择或由教科院、教研室组织设计制作,一般质量较好,可以借鉴。建议使用武汉、黄冈以及北京地区的试卷,从2006年的复习备考来看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3)根据学生实际剪编试题。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编写针对性强的试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态,调节试题难度。
⑺ 北京高考地理备考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一、要进一步熟悉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
从近些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地理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如果学生不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对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熟悉,则很难进行知识迁移和进行灵活的地理思维,因此在地理学科的具体复习中,应该紧紧围绕地理主干知识即主要地理原理来复习,在梳理和归纳教材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特别关注应该如何构建知识网络和分析比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联系。
在具体的复习中可以将地理主干知识分解成几个大专题,再细化成几个小专题,如“日照图(地球的运动);时间的计算(时区和日界线);地图比例尺和等高线;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逆温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大气热状况(大气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和对人类的影响)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季风);天气与气候;水循环、河水补给、水资源利用;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工农业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和世界区域地理”等专题。通过专题复习和一些重点和疑难问题的小专题针对性复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原理,同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熟悉程度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二、要进一步强化地理专题和综合训练
在地理复习中,学生只依靠知识复习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在知识复习的基础上,主动地强化知识的应用训练,尤其要针对高考地理试题的要求,进行强化性的地理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以便在思维过程中领会地理试题的命题思路、题目中所蕴藏的学科思想;通过训练,让学生反思解答试题中存在的知识缺漏和能力方面的弱点,并思考解决的办法;通过训练,让学生思考和探究试题的命题新趋势,从中把握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方向。例如2007年山东卷(课改区)选做题30、31、32“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其中“探究问题的能力”是一大趋势。当然通过地理训练,还能够让学生在实战演练过程中逐渐提高地理解题能力,同时还能够逐步消除在地理复习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解答失误。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三、要进一步关注热点,贴近现实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命题材料,来源于生活,这种类型的试题内容和考查角度,都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的生活和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体现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此在今后的地理复习中,不仅要重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和学科热点问题,也要注意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探讨,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
在热点复习中,应该围绕时政材料为核心来进行,同时应该注意时政材料的生活性:1.时政材料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2.时政材料要与体现人地关系、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学科思想相结合;3.时政材料要与地理主干知识相结合。在结合时政材料进行复习时,应该从多角度设题,或者从不同侧面来与地理主干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以便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应用地理知识和原理,从而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地理复习中,还应该仔细和深入研究近几年不同省份和已经实行新课改方案的省份的高考试题,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高考趋势、命题方式以及特点和规律,从而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依然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路,以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⑻ 高考地理选择题命题特点及对策是什么
高考地理选择题命题特点及对策
1、以试题组的形式来组织命题
试题组是在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小题组成的试题组合。试题组综合性特别强,小题之间联系密切,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对策】:在解题的时候,不一定按照试题的顺序,而应从最容易的小题突破,然后再根据各小题之间的联系来相互印证,这样既大大提高正确率,又能节省时间。
例1.下图是我国某地近50年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年际变化率小 B.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年际变化率小
C.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年际变化率大 D.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年际变化率大
(2).该地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高原的东部 B.南疆地区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的东南部
(3).该地的自然带属于
A.温带森林草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高寒草原带
【解析】解答此题突破口是在第二问,根据图中年降水量低于100mm,可知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南疆地区,然后再根据南疆的自然特征很快就可以推出,该地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年际变化率大,属于温带荒漠带。
2.等值线型选择题常“考”不衰
等值线是指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地理学科中重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及等压面等。等值线图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等值线数值的判读;二是等值线变化原因的探究;三是实际应用。
【对策】:等值线图的判读可以根据其内在规律分析判读:(1)等值线数值大小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大小变化规律,判断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2)等值线疏密程度。等值线的疏密反映了其单位距离的等值线数值差的大小,若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数值差就越大;若等值线较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就较小。(3)“高低低高”规律。在等值线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会发生弯曲,根据弯曲的方向,可以确定其影响的因素,如果等值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该地区等值线的数值一定比它同一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低;反之,则该地区等值线数值一定比它同一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高。
例2 下图是某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等值线向高纬凸出,B处等值线与纬线平行,有关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A处海拔高,气温高 ②A处海拔低,气温高
③B处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④B处受海陆因素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甲、乙两地最可能的数值是
A.甲为160、乙为140 B.甲为140、乙为160
C.甲这180、乙为120 D.甲为160、乙为120
【解析】(1)根据A处封冻线向北(高值)凸出,可知其封冻期比两侧短,说明其温度较高;B处等值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其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故选B。
(2)甲乙两处都位于平原地区,由于甲位置偏北,相对的封冻期较长,乙的封冻期较短。但它们为闭合等值线,分布在140和160之间,因此其数值最大为160,最小为140。故选A。
3.计算型选择题思维能力要求高
地理思维方法在地理计算部分体现最“深刻”,不仅强调思维的过程,还强调逻辑推理;有的要求计算准确,有的还要讲求估算,与单纯的数学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意义和地理规律,即能够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
【对策】: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法,然后进行深刻剖析试题,挖掘题目计算信息,最后进行严谨规范的计算。
例3 下图中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度线,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若一架飞机在该日的F地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
A.东北、5小时 B.西北、6小时
C.东南、5.5小时 D.西北、5.5小时
【解析】F地的地理坐标为(0°,72.5°E),T地的地理坐标为(30°N,10°W),则飞机的飞行方向为西北方向,F地与T地经度相差82.5°,地方时相差5.5小时,又由于T地白昼长为11小时,即日出相对F地地方时6点日出晚0.5小时,所以飞行时间为6小时。
4.统计图型选择题变化多样
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数字化和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定量到定性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格、坐标图、结构图三大类。
【对策】:(1)表格 ①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题中虽然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因素。
②对统计数据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解读表格题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映射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即从理论上作定性分析。多数表格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象的强弱、大小、多少等相对数量变化规律。若题目要求做精确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并计算数据,做出定量分析。
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2)坐标图 ①读取纵横坐标所示内容:在阅读坐标图时,首先要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如时间、人口、气温、降水量、流量、产量、面积等),分析纵横坐标所示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②读取坐标数值或趋向:通常坐标图上的点、线、柱等,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可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既要从坐标图上准确读取相关数据,做出定量认识,又要联系相关地理知识,做出定性分析。解题关键是准确读取对应的坐标数值或变化趋向。③综合分析数据趋向原因:在解答坐标图时,对地理事物及其变化过程和峰值(最大值)、谷值(最小值)及峰谷的变化特点,要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与地理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和图像蕴含的地理规律。④结合分析准确选择答案:通过对地理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去伪存真,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3)结构图 ①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②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③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
5.比较、排序型选择题不断增加
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
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要求理解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排序。排序类选择题主要考查考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定位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对策】: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比较法进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解答时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解答排序型选择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现的相对位置来推理它们的位置关系,重在比较判断再排序。
⑼ 求学习文综的技巧
一、文综重点知识总结:
地理学科:
1.近几年来地理学科命题特点:
(1)时代性:与时代同步,因此说高考卷往往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考查。
(2)实用性: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要求。
(3)探究性: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教学方式的体现,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构建联系等等能力。
(4)综合性:文科综合学科内综合是必然,学科间综合题目质量越来越高。
(5)地方区域性:由于高考分省命题,因此会融入一些地方元素,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2.对不同的知识模块,考查方式不同:
(1)自然地理:注重原理、规律的考查。
(2)人文地理:注重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3)区域地理:注重对学生归纳重组、综合思维的考查。
3.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归纳:
自然地理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
4.地理压轴题题型以及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1。区位条件分析型解答题
题型有: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评价地理事物的区位条件。
(2。分布规律应用型解答题
题型有:利用太阳辐射分布推导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应用、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运用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析地理现象、利用洋流分布规律解释地理问题、结合版块分布解释地理问题。
(3。区域综合分析型解答题
题型有: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地球的基础知识、以区域为基础考查地理分布规律、通过区域资料考查区域特征、对比两地区域特征的异同、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基本技能型解答题
题型有:以地图为载体考查地图基本要素、以图表为载体考查统计和计算、设计研究性情境考查实践技能。
(5。与现实问题综合的解答题
题型有:提供新材料考查循环经济、创设新情境考查人口城市化、探讨区域环境以及整治措施、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结合当地热点问题考查,例如北京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政治学科:
主要内容以及压轴题的题型总结:
政治学科有六种大的模块知识,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式,总结如下:
1.关注民生类题型
内容(加强社会保障健全安全机制、十二五规划的内容、物价上涨问题、就业问题、维护正义公平)
2.经济发展类题型
内容(楼市调控、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文化相关类题型
内容(发展文化产业、弘扬民族道德、北京精神、教育事业与文化发展)
4.民主政治以及党建类题型
内容(当成立90周年、建设责任政府、公民政治参与、完善民主政治)
5.民族团结与统筹区域发展
内容(西藏成立60周年,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地域经济发展)
历史学科:
1.高考命题顺序:先古代后近现代,先中国后世界。
2.内容上主要分成三大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前两部分占高考80%以上的内容。
在政治部分中,制度创新、民主法制建设、多极化趋势等是命题的重点内容。
在经济部分中,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是命题的重点内容。
思想文化部分中,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三民主义、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是命题的重点内容。
3.考查形式:识记部分内容偏少,归纳和比较是历史命题的主线。例如说在选择题中,把同类知识作为备选项的干扰项,在简答题中,横向或者纵向比较只要事件、历史特征,紧紧围绕着这“变”这个关键词,例如中外不同时期思想上变化、经济政策上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科技文化表现方式的变化等等。变化是历史的永恒的特点。
4.学生这几天要全面、系统的梳理如下知识,因为这些方面往往都是考查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考查的方式还是考查的内容,相信这些内容占绝大部分,不管材料如何变化,在学科知识上,这些主线不动摇。
(1)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和人民代表大会制。
(2)经济政策的“变”: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等
(3)思想文化中的“变”: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斗争、真理标准讨论等。
(4)世界市场特点的“变”: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
(5)一些重要国家计划与市场的“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这是历史部分考查的主要内容
--网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