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区别
Ⅰ 请问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区位学派、空间学派、人文主义与心人文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是什么
20世纪中叶,人文地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闭自守的学科,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人文地理学本身却呈爆炸式的发展。其起点是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既有观点和方法的挑战,1950—60年代的实证主义和空间分析受到各种非议,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方法逐渐融入人文地理学,也给人文地理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约翰斯顿在其《哲学与人文地理学》(《Philosophy and human geography》)一书中,将80年代的西方人文地理学派从哲学角度归结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及其结构主义三大思想流派(R.J. Johnston,1986)。结构主义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概括起来,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阶段。
一、结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大融合-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与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一样,结构主义思想和方法论是通过其它社会科学引入到地理学中的。事实上,结构主义早在70年代之前就已经对人文地理学产生影响了,其代表人物是两位无政府主义者皮特·克鲁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和埃利兹·雷克白(Elisee Reclus)(R.J. Johnston,1986)。
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皮亚杰(J. Piaget),他注重作为结构转换(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过程的知识获取的研究。他的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中关于儿童如何学习空间几何的研究对人文地理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他发现:在人们的心理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与前一阶段在量上存在差异,并且在每一阶段都是新要素与已有要素合而为一,所有的要素再统一和协调起来,与“格式”(schemata)相匹配(而不是随意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结构自律性(self—regulatory)特征。从皮亚杰的实验获得的启示是:在儿童对空间构思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四个主要阶段,但该实验并未延伸到传统地理学的研究领域(J. Piaget,1971)。高尔德(P.R. Gould)提出“虽然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直接对儿童学习空间、周围环境和几何学与拓扑学概念的方式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但他并未论及儿童所拥有的基本地理映象(Geographical images)及他们学习这些映象的方式”。高尔德主要研究了“优先表面”(Preference surface),即对某些场所(place)的反应态度。但有另一些学者更多注重的是对地理知识(Geographical knowledge)的获取(P.R. Gould,1973)。格里高力指出:在这些研究中,包括了许多有关皮亚杰结构主义认知地图方面概念,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很少注意到结构主义的观点,仅仅集中于人们所知道的东西及其他们获得的途径,并且在这些研究中间,具有很强烈的实证主义色彩(D. Gregory,1978)。
在这一时期,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要算结构马克思主义,它形成了人文地理学中的激进主义地理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哈维(D. Harvey)(D. Harvey,1973,1982)、邦奇(W. Bunge)和卡斯特尔(M. Castell)等(R. J. Johnston,1986;M. Castell,1977,1983)。他们认为,人文地理学应首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抨击,并于1969年在克拉克大学创刊《对立面(Antipode)》,集中发表他们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维于1971年开始撰文介绍该学派的基本观点,并在其后出版的《社会公平与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一书中作了系统的阐述(D. Harvey,1973)。哈维指出: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非常深刻,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改革方案。该类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认为:人文地理学不能归纳出空间行为的普遍规律,而是要寻求确定人类行为过程的经济过程,并在特定的情形下去证明它。不能象实证主义地理学那样认为某种原因一定能够会产生某种效果,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认为经济活动使人类的活动有一定的方式。至于人们选取哪一种方式则不可能从理论中直接得到,而只能在实例研究中去理解(D. Harvey,1973; R.J. Johnston,1986)。
二、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复兴-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结构主义地理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地理学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不过一反常态,与第一阶段的结构主义学派有着很大的不同,人文地理学不再直接接受来自结构主义的哲学思潮,而是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艾米(A. Amin),格雷厄姆(S. Graham)等有国际影响的地理学家的研究工作等(A. Amin & S. Graham,1998)。
这一时期,这些学者均是在地理研究中广泛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虽然他们同时又有可能属于不同的学派,如女权主义地理学派,后殖民主义地理学派等,但他们并不相互封闭,而是在不断的进行交流与对话。女权主义经常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社会建设中的性别的作用的重要性,用于解释人的作用及广泛的因果关系,也用于解释人们的社会和空间经历。同时,结构马克思主义、皮亚杰的发生心理学等对地理学的影响并未消失殆尽,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不过这一时期的结构主义地理学,不象第一阶段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那样,不再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内容。
总之,这一阶段的结构主义地理学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化,逐渐走向成熟,结构主义的方法论框架真正渗透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当中去,并且在城市地理的研究中日益突出。
Ⅱ 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区别(从地理学角度)
当然是前者包括后者。学地理方面的知道,首先把地图背下来,培养好兴趣,象我哥一个记忆能力差的人只因爱好地理能把全世界的主要河,首都,主要城,山等等的全背下来。理论的学习是离不开对地图的理解的。
Ⅲ 什么是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是近代科学的一个普遍特征 , 新地理学也毫无例外 地球作为 一 个统一整体 而人类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 ;注重探讨相互关联的不同事 象 的差异性 而 ,这些事象共存于地球的空间 区域 中;研究 特定 的 自然要 素时如植 物、动物 地形 、土壤 气候时 ,首先应注意到其同周围的关系。特别强调野外实地考察在地理研究上 的重 要性 。在事前要有充分准备 ,学会使用各种科学仪器 ,在考察中收集资料 ,再加以分析 整理。他采取的野外调查研究步骤 “ 观察 、收集 、核对 、验证 、推论”。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及其 方法论对历史地理学 的影响 作为地理学研究 的主要工具 ,将资料展现在地图上用作分析 、判断 、推求结论 ,可 以说所取得的一切就,均基于他大量的实地考察 。 近代人文地理学鼻祖李特尔受当时的实证哲学和科学思潮的影响,坚持地理学应 该是实验科学 ,应从 观察开始 ,再去比较事象异 同,最后则是建立法则。李特尔强 调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顶点和核心 ,力图把地理 自然科学 和其他社会学科结合起来 ,亲 自观察或利用别人的观察结果 ,采用 归结方法和演绎法 ,力 图建立 人地关 系的一般 体 系、原理和定律 。同时李特尔对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和 目的持有机整体性观念。
Ⅳ 区域地理是实证主义吗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她研究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区域。其主要目的是去版理解或定义个别地区权包含人类及自然因素的独特性或特色。区域地理学的注意力亦有放在区域化(regionalization)上,其包括了适合的的方法把空界分界成为区域。
Ⅳ 在人文地理学中 请举例说明,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方法的异同
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早期左倾右倾都是照搬苏联模式,属于经验主义
后期经历改革开放之后,研究出了中国式的马列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就属于实证主义
相同点,都是参照原有的理论进行实践
不同点,经验主义是直接照抄,生搬硬套
实证主义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进后实施
Ⅵ 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2.实证主义,是一种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西方哲学流派。实证主义作为经验主义的一种形式,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在这之前,I.牛顿D.休谟的经验论已涉及实证问题,而且19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H.圣西门最初使用“实证主义”一词。但严格地讲,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A.孔德。从1830年开始,孔德陆续刊布其六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标志着实证主义的形成。自孔德时代以来,实证主义者已分级对各学科加以组织。从最古老和最基础的物理学到社会科学,每门科学都被认为可以还原到次一级水平,这样几乎所有科学都是物理学的分支。
Ⅶ 地理科学专业和地理科学类专业有什么区别
1、地理科学专业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回现代地答貌学、环境演变、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等。
地理科学专业以重基础、重技能、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课程与课时设置上重视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与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因学生而异开设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关联的一门学问。研究大致分为两大领域,即以地形、地质、气候、海洋等自然环境为对象的自然地理学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为对象的人文地理学。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大量地理应用方面的研究,学习者会接触到有关地质、勘探、地图绘制、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等等多方面的知识。
2、地理科学类专业将来向哪些方向就业:有矿产资源方面的,还有航天航空的,旅游方面的,等等和地理有关的行业。
Ⅷ 什么是结构主义地理学
20世纪中叶,人文地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闭自守的学科,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人文地理学本身却呈爆炸式的发展。其起点是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既有观点和方法的挑战,1950—60年代的实证主义和空间分析受到各种非议,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方法逐渐融入人文地理学,也给人文地理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约翰斯顿在其《哲学与人文地理学》(《Philosophy and human geography》)一书中,将80年代的西方人文地理学派从哲学角度归结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及其结构主义三大思想流派(R.J. Johnston,1986)。结构主义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概括起来,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阶段。
一、结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大融合-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与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一样,结构主义思想和方法论是通过其它社会科学引入到地理学中的。事实上,结构主义早在70年代之前就已经对人文地理学产生影响了,其代表人物是两位无政府主义者皮特·克鲁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和埃利兹·雷克白(Elisee Reclus)(R.J. Johnston,1986)。
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皮亚杰(J. Piaget),他注重作为结构转换(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过程的知识获取的研究。他的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中关于儿童如何学习空间几何的研究对人文地理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他发现:在人们的心理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与前一阶段在量上存在差异,并且在每一阶段都是新要素与已有要素合而为一,所有的要素再统一和协调起来,与“格式”(schemata)相匹配(而不是随意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结构自律性(self—regulatory)特征。从皮亚杰的实验获得的启示是:在儿童对空间构思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四个主要阶段,但该实验并未延伸到传统地理学的研究领域(J. Piaget,1971)。高尔德(P.R. Gould)提出“虽然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直接对儿童学习空间、周围环境和几何学与拓扑学概念的方式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但他并未论及儿童所拥有的基本地理映象(Geographical images)及他们学习这些映象的方式”。高尔德主要研究了“优先表面”(Preference surface),即对某些场所(place)的反应态度。但有另一些学者更多注重的是对地理知识(Geographical knowledge)的获取(P.R. Gould,1973)。格里高力指出:在这些研究中,包括了许多有关皮亚杰结构主义认知地图方面概念,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很少注意到结构主义的观点,仅仅集中于人们所知道的东西及其他们获得的途径,并且在这些研究中间,具有很强烈的实证主义色彩(D. Gregory,1978)。
在这一时期,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要算结构马克思主义,它形成了人文地理学中的激进主义地理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哈维(D. Harvey)(D. Harvey,1973,1982)、邦奇(W. Bunge)和卡斯特尔(M. Castell)等(R. J. Johnston,1986;M. Castell,1977,1983)。他们认为,人文地理学应首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抨击,并于1969年在克拉克大学创刊《对立面(Antipode)》,集中发表他们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维于1971年开始撰文介绍该学派的基本观点,并在其后出版的《社会公平与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一书中作了系统的阐述(D. Harvey,1973)。哈维指出: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非常深刻,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改革方案。该类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认为:人文地理学不能归纳出空间行为的普遍规律,而是要寻求确定人类行为过程的经济过程,并在特定的情形下去证明它。不能象实证主义地理学那样认为某种原因一定能够会产生某种效果,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认为经济活动使人类的活动有一定的方式。至于人们选取哪一种方式则不可能从理论中直接得到,而只能在实例研究中去理解(D. Harvey,1973; R.J. Johnston,1986)。
二、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复兴-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结构主义地理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地理学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不过一反常态,与第一阶段的结构主义学派有着很大的不同,人文地理学不再直接接受来自结构主义的哲学思潮,而是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艾米(A. Amin),格雷厄姆(S. Graham)等有国际影响的地理学家的研究工作等(A. Amin & S. Graham,1998)。
这一时期,这些学者均是在地理研究中广泛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虽然他们同时又有可能属于不同的学派,如女权主义地理学派,后殖民主义地理学派等,但他们并不相互封闭,而是在不断的进行交流与对话。女权主义经常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社会建设中的性别的作用的重要性,用于解释人的作用及广泛的因果关系,也用于解释人们的社会和空间经历。同时,结构马克思主义、皮亚杰的发生心理学等对地理学的影响并未消失殆尽,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不过这一时期的结构主义地理学,不象第一阶段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那样,不再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内容。
总之,这一阶段的结构主义地理学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化,逐渐走向成熟,结构主义的方法论框架真正渗透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当中去,并且在城市地理的研究中日益突出。
Ⅸ 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形成
一、结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大融合——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结构主义早在70年代之前就已经对人文地理学产生影响了,其代表人物是两位无政府主义者皮特·克鲁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和埃利兹·雷克白(Elisee Reclus)(R. J. Johnston, 1986)。
在这一时期,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要算结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人文地理学中的激进主义地理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哈维(D. Harvey)、邦奇(W. Bunge)和卡斯特尔(M. Castell)等。他们认为,人文地理学应首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抨击,并于1969年在克拉克大学创刊《对立面(Antipode)》,集中发表他们的见解,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哈维于1971年开始撰文介绍该学派的基本观点,并在其后出版的《社会公平与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一书中做了系统的阐述(D. Harvey, 1973)。哈维指出: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非常深刻,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改革方案。该类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认为:人文地理学不能归纳出空间行为的普遍规律,而是要寻求确定人类行为过程的经济过程,并在特定的情形下去证明它。不能像实证主义地理学那样认为某种原因一定会产生某种效果,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认为经济活动是人类活动有一定的方式,至于人们选择哪一种方式则不可能从理论中直接得到,而只能在实例研究中去理解
二、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复兴——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结构主义地理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地理学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不过一反常态,与第一阶段的结构主义学派有很大的不同,人文地理学不再直接接受来自结构主义的哲学思潮,而是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如艾米(A. Amin),格雷厄姆(S. Graham)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地理学家的工作等(A. Amin & S. Graham, 1998)。
这一时期,这些学者均是在地理研究中广泛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虽然他们又可能属于不同的学派,如女权主义地理学派,后殖民主义地理学派等,但他们并不相互封闭,而是在不断的进行交流与对话。女权主义经常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社会建设中性别作用的重要性,用于解释人的作用及广泛的因果关系,也用于解释人们的社会和空间经历。这时的结构主义地理学不再具有系统的研究,并且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组建走向成熟。结构主义的方法论框架真正渗透到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当中,并且在城市地里的研究中日益突出。
Ⅹ 哲学地理文学有什么区别
哲学(英语: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按照词源有「爱与智慧」的意思。在学术界里,对于哲学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单就西方学术史来说,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等概念。
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哲学是定性、定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而科学则是在哲学对宇宙的定性、定逻辑的基础上分科认识宇宙中的各部分即万事万物的定量变化规律的学问。
广义的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具体定性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
在古代东方是没有哲学概念的,哲学一词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概念。在使用中常常与处世学问、宗教信仰、统治术、权谋术、易经算命等等概念相混淆。
哲学的终极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