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信息技术培训
A.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以计算机多媒体和因特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着教育的形态与模式。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这种现代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手段等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引入地理教育教学领域,不仅是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也将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多媒体和网络把教学信息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在课堂呈现,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形式单一的缺点。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运用多媒体在优化地理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活跃课堂,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学科部分章节内容比较抽象,空间性较强,如果利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很难让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学生产生兴趣,相反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和逆反情绪。但是,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面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形相结合的课件,以动听的音乐、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的形象、逼真的视觉效果再现客观事物,将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直观、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意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的图像处理能力可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具备正确的、全面地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其主要途径有:①对于展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的地图,可采用重新着色、闪亮、添加符号、箭头、线条等,突出所要表现的区域、地名、地理分界线等;②对于各种形式的地理图表,可将其和模拟实景、视频、数字、语言等作相互转换,教会学生获取资料、运用资料、用好资料的基本处理问题的能力;③对于那些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相关模式图表则可利用信息技术作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接受大量的地理信息过程中,运用多种媒体把学生的眼、耳、脑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并能及时在饶有兴趣的情况下进行帮助学生综合、归纳、分析,形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尽管我们有了各种教具、实验、演示手段,也出现了各种模型、仪器、图表、挂图,但这些毕竟不能把声、像、动态等特点集中于一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则能做到,这是书本加黑板加模型的模式所绝对达不到的。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信息社会可以为学生建立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新课标的主要理念。让现代信息技术走入地理课堂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又是当今网络时代的一种必然。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轻松突破地理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图、文、音、像、影并茂,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计算机多媒体能展示存在而又不能亲临实践的地理景观,可以展示地理现象的演变规律,从而使地理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优化了地理教学过程;通过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
C. 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学习融入高中地理日常教学
课程标准规定,地理三中的区域发展问题要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教学版,这部分中的案例属于大型权案例,这对高中地理教师是个挑战。在以往的区域发展案例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把案例当作要掌握的知识去“讲”;简单地把案例当作理解地理原理的普通实例,即“举例”。 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纳入高中地理标准,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个特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内容同科学技术发展和实际生产生活应用密切联系的方面,有比较大的实用价值。同时,地理信息技术也是地理学习的一种工具或一个平台。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使他们普遍感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比较困难;相应设备和软件的缺乏;容易就技术讲技术。 评估学生的学习是高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不会设计有效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对教师和学生的压力过大,特别是对担任多班教学的地理教师;阶段性评价命题对日常教学存在不良导向的问题等。
D. 地理教学怎样应用信息技术的,以及信息技术
教师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版(3)培养学权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再说,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从手段上改变了现行地理教学,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和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地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能加速知识传播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别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E.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一、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的需要: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地理教育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地理学科具有具体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学不但要考虑科学性、抽象性、还要经常考虑艺术性、直观性。 数字化的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从事地理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再说,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从手段上改变了现行地理教学,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和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地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能加速知识传播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别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地理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其本身就是教师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悟、对学生背景的了解。地理教师应该以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理论。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1、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它的快速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为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特征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对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和普及,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一场革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介入地理教学活动后,其固有的超文本阅读,信息量丰富,交互性强,反响快速,贮存量大,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巧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使教学内容由虚变实、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明,极大的丰富了地理教与学的活动,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探索地理知识和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对地理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为培养创造性的学生提供条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良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及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就是其突出的优点。
3、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现行考试制度,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注重:①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③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基于以往我们学习知识的特点是范围专一的,结构组合是线性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汇聚,也为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这样,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
F.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一、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的需要: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地理教育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地理学科具有具体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学不但要考虑科学性、抽象性、还要经常考虑艺术性、直观性。 数字化的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从事地理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再说,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从手段上改变了现行地理教学,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和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地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能加速知识传播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别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地理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其本身就是教师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悟、对学生背景的了解。地理教师应该以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理论。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1、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它的快速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为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特征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对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和普及,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一场革命,为学生提供
G.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进行融合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专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属境去感知去体验,进 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它能克服在传统教 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从而对地理产生兴趣
H. 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走进课堂。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它对克服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走入了一些误区。下面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用一般Powerpoint等简单软件即可完成的课件就没有必要非要采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只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可以。也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使资源共享(现在的网络中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较实用的化学教学软件)。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特别是一些课件的评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把教学课件搞成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认真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最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教师教学理念、思想的现代化,要远胜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所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应用水平提出了挑战,同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难想像,一个教育思想落后、业务水平低下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实效会有什么效果。
二、忌滥用信息技术,忽略与学科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媒体的工具性功能,使其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能使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学。现实授课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特别是公开课,简直成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天下,也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效应,结果事与愿违。笔者曾听过一节“原电池”的公开课,教师在用实验演示了原电池形成后,应该让学生思考其形成的过程,这正是培养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好时机,而上课教师却直接采用信息技术模拟了原电池形成电流的过程,讲解得很仔细,感觉好像不错,实际上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这就是信息技术使用的时机没有把握好。还有很多的时候实际上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用了反而多余,使学生感觉教师是在演戏,无形中教师扮演了“解说员”的角色。此外,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由于信息技术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也容易使身心疲倦。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课型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教学中特别是高中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作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这部分知识是根本用不着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的,否则就会“画蛇添足”或者是“杀鸡用牛刀”。所以,信息技术在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一是界面制作要乎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2)要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新授课中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信息技术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3)要做到授课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要根据授课的内容而定,要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要勉强。使用时力求做到“五度”:时间上有宽度,活动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结果上有效度。
三、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从目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看,制作的教学课件无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从应用的数量看,前者无疑居多,但这类课件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实际应用中往往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难以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果信息技术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人手,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四、不能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实验教学
中学中的不少课程如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日常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它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规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实验有一定的毒性、危险性、操作的复杂性和成功率低等因素,有的教师往往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实验的过程或播放录像等形式来进行演示。其实这根本无法达到实验教学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拟电无法和真实的实验过程相媲美,而且这样做也失去了实验的“过程”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不适宜选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替代。当然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实验,如:化学中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分子的有效碰撞.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模拟和展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无可非议的,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注意,模拟和真实毕竟是有区别的,前者不能代替后者。
五、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有些教师把信息技术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功能,无形中摒弃了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东西,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优越的一面,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师板书逐渐被计算机投影代替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的常见现象,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记笔记,问其原因,比较一致的回答是“来不及”,因为信息的转化非常快,不少学生记了笔记就耽误了听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把本来准备板书的内容,如化学方程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的结论、方法等都事先输在了微机里,上课时直接投影显示出来,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记录,其效果事与愿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和粉笔,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内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此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特别是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显得重要,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去使用信息技术,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不至于走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