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核心问题教学研讨
A. 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现在初中地理已经成为中考的内容,以前虽然学校有这堂课,但是由于这堂课不进行中考,所以一般不会学太多,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我们来了解一下以下内容吧!会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地理学习重点
在老师检查完作业之后,需要认真的仔细的查看,当作业当中出现错题需要及时的改正,出现错误就证明在这一方面有缺陷,需要多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然后把错题记在笔记本上.
以上就是怎样学好初中地理的方式,如果地理有问题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以上内容.
B.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有关创设“问题”情境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也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地理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能否发现、提出对学生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探究价值高的问题对探究学习至关重要。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硬件基础、师生水平等,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事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教师引导下发现、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的常见有以下几种设疑与导思方法:
1.无疑处设疑导思
所谓“无疑处”是指教材中直接描述地理事物的内容,学生感到似乎无疑,但并非真正无疑。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认识地理事物,既了解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又了解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在无疑中设疑导思,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把握课标精神,吃透教材内容;二是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无疑处设疑导思,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抓“文眼”设疑导思
“文眼”即教材章节重点、难点的关键处。在此处,教师要精巧地设疑,并注重抓住教材关键,去突破教材难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在学习误区设疑导思
所谓“误区”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最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些误区巧妙设疑,辅以引导,可以化难为易,使学生走出学习误区。
4.联系实际设疑导思
搜集整理学生熟知的生产、生活事例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并以此作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目等的主题,设疑导思;也可结合国内外大事如中国四大工程、中东问题等设疑;还可联系当地生产、生活实例设疑。
C. 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学习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时候,需要有专业的方式,认真了解,了解所学的知识,明确各部分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之外,我们还必须充分的运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初中地理成绩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并且在学习当中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和老师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及时的把每一个难点都解决掉,并且加上教科书知识以及可以课外的知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内容更加的丰富,让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学到的知识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再次练习,否则可能会出现忘记的情况.
以上就是学习初中地理的技巧,通过以上的内容,学会以上的方式之后自身的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
D.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哪些方面问题如何避免出现这些问
地理教学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问题
地理教学的评价者多是工作在一线的地理学科教师,受个人素质及理论根基等因素的影响,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并不统一,导致对地理教学的评价在很多时候还停留在表层的“形式”,而尚未触及“实质”和“内涵”。
(1)关注课堂上是否设计了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却忽视了对探究问题的设置是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时代性、层次性和思维含量;探究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足;合作学习时主题是否具有合作的意义;学生小组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是否严谨等具体情况的评价。
(2)课堂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意识浓厚,评价水平却有待提高。
①“很好”、“你真棒”、“你太聪明了”…频繁与贫乏或过于简单的评价语言,使表扬变得廉价,学生表现得不痛不痒,失去应有的“鼓励”作用。
②重复学生的回答,对答案不置可否,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后仍是不明所以,既无法认识自己的不足,又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方向。
③一味的夸奖或夸大其实的评价,对学生的知识误区没有正确的引导,短时间内满足了学生的虚荣心,却对学生长期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④评价的单向性。多数课堂的教学评价只限于教师评价学生,缺少互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欠缺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过程,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使教学评价少了全面性和民主性。
⑤评价的单一性。多是教师的口头评价,对目光、表情、动作手势等评价介质的利用不充分,致使评价缺少更大的感染力。
(3)教学评价中对教师如何处理“教学生成”、怎样把握“生成资源”?等问题的理念性引导不足,导致教师不敢放手,不少课堂仍很大程度的束缚在固有的教学设计之中,难以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4)教学评价中意见多、建议少,无法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5)过程性评价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被“简化处理”,未能在**常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评价、反馈不及时,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只局限于期末一次性给出的过程性评价成绩,难以记录学习轨迹,改进学习。
2、理想化问题
(1)追求大而全的教学评价。抛开了教师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和起点,要求过高,面面俱到却主次不分,缺少循序渐进的完善过程。
(2)过于追求单位时间内结果有效性和过程有效性的协调统一。有些课堂上,评价者在下课时以检测题的形式对学生当堂学习内容进行测试,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首要依据。这种评价手段,恰恰忽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内化过程、忽视了对应有技能的运用与熟练过程和情感的领悟与升华过程。因为这些过程很难在课堂有限时间内统统完成。所以,个人认为,就一节课的时间而言,如果以知识点检测的形式来考察学生,那么关注三维目标,注重思维及探究过程的课堂,很可能不如“灌输”、“强化”下的课堂效果更明显。因此,这种评价手段,如果只作为教师当堂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途径尚可,而如果成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则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误导教师,影响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3、功利化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阵地多在各种评优、观摩及研讨活动的现场,使得教师对最关键、最重要的常态课重视不够,**常教学中缺少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及时反思、专研的精神,未能实现教学评价功能的最大化。
E. 初中世界地理教学的几个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难于讲清的知识点。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阻碍着学生获取新知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以后学习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因此我觉得突破教学难点既要分析教学难点,也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对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学难点分哪几类
1.抽象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有较高的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教师授课的挑战以及学生自我突破、自主学习的瓶颈。一般来讲,空间想象要求高、抽象性强、灵活性大、综合性高、分散性大,这些知识点常常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意义”等,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学生很难弄懂为什么地球自转运动就会产生白天黑夜的变化、就会使不同的地方出现时间差?为什么地球公转就会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等。
2.识记性教学难点。识记是知识再识记与再呈现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识记并能清晰准确地再呈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识记性难点,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例如: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4个省级行政区、主要商品粮基地等等,学生总是弄得稀里糊涂。对这些知识,如果不找出识记规律、诀窍,是很难实现长久识记的。
3.应用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性难点多存在于如何应用地图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释一些具体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等方面。例如:天气与气候一节中雨带的推移、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应用性难点的突破方法应讲究应用问题的针对性,巧设问题情境、问题层次,减缓问题的梯度,在必要时应用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逐步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综合性教学难点。地理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间的多种关系是地理事物综合性联系的反映。一般来讲,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这样的地理知识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比较多,而且前因后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掌握这样的知识,不仅要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需要灵活多变的能力,正是因为这样才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比如气候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按海陆位置可分为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中部,影响气候因素则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等。各知识要点的主次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是一个地区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因为地势高故而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
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于教师来讲,学生与教材就是教学活动中的“彼”。我们教学要求的实质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扩展和加深到新课标要求的水平;将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理解、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应达到的水平。了解这两方面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教学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难点的解决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新内容,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寻找解决难点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1.利用直观教具突破难点。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跨度大,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识记和灵活运用,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化抽象为直观。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动画,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完全可以将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在课堂中应用,发挥其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如我在教“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展示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展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及变化规律,加上简洁的解说词或者文字,事先印制关于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等的表格填空练习。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也有了。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就可以由难变易。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中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教学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F. 如何突破初中地理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难于讲清的知识点。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阻碍着学生获取新知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以后学习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因此我觉得突破教学难点既要分析教学难点,也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对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学难点分哪几类
1.抽象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有较高的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教师授课的挑战以及学生自我突破、自主学习的瓶颈。一般来讲,空间想象要求高、抽象性强、灵活性大、综合性高、分散性大,这些知识点常常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意义”等,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学生很难弄懂为什么地球自转运动就会产生白天黑夜的变化、就会使不同的地方出现时间差?为什么地球公转就会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等。
2.识记性教学难点。识记是知识再识记与再呈现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识记并能清晰准确地再呈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识记性难点,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例如: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4个省级行政区、主要商品粮基地等等,学生总是弄得稀里糊涂。对这些知识,如果不找出识记规律、诀窍,是很难实现长久识记的。
3.应用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性难点多存在于如何应用地图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释一些具体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等方面。例如:天气与气候一节中雨带的推移、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应用性难点的突破方法应讲究应用问题的针对性,巧设问题情境、问题层次,减缓问题的梯度,在必要时应用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逐步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综合性教学难点。地理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间的多种关系是地理事物综合性联系的反映。一般来讲,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这样的地理知识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比较多,而且前因后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掌握这样的知识,不仅要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需要灵活多变的能力,正是因为这样才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比如气候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按海陆位置可分为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中部,影响气候因素则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等。各知识要点的主次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是一个地区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因为地势高故而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
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于教师来讲,学生与教材就是教学活动中的“彼”。我们教学要求的实质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扩展和加深到新课标要求的水平;将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理解、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应达到的水平。了解这两方面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教学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难点的解决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新内容,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寻找解决难点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1.利用直观教具突破难点。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跨度大,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识记和灵活运用,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化抽象为直观。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动画,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完全可以将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在课堂中应用,发挥其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如我在教“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展示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展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及变化规律,加上简洁的解说词或者文字,事先印制关于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等的表格填空练习。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也有了。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就可以由难变易。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中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教学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2.通过自主探究突破难点。我们知道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自主探究,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如《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有一拼图游戏。要求学生先描绘出各省级行政单位,再剪下进拼图。游戏的目的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熟悉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为了节省时间,我要求学生每人买一塑料拼图,并要求他们将上面的省级行政单位名称涂掉。在拼图比赛时增加边拼图边说出该省的简称和省级行政单位以及同学之间根据塑料块的形状判断省名,还可以把各省轮廓与动物联系起来。通过活动学生很快熟悉了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位置、简称及省级行政中心。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产生和形成。 3.利用“口诀”、“顺口溜”突破难点。教学中根据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学生颇感兴趣,识记较快。巧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既通俗易懂,又易生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我国的疆域》一节,我国的邻国这一知识点学生记起来很吃力,在授新课时我让学生先用常规记忆法去记忆。结果大部分学生反映太难了。这时我再展示歌诀: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老师再作适当的解释,这一难点便轻易攻破。又如:在教学“中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这一知识点时,我编成记忆口诀:北有三江与松嫩,南有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基地多,三湖二江与成都。同时指出这里的商品粮基地都位于平原,结合所学的河流、湖泊以及地形区来记忆。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使学生轻松记住地理知识,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通过身边地理突破难点。实践出真知。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立足课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我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野外进行考察。我们学校在飞凤山脚下,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带领学生来到山脚下让他们在实地考察:(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势坡度的关系;(2)如何判定山谷和山脊?(3)陡崖是怎样判定的?(4)哪种地形部位容易形成河流?经过实地观察,不但拉近了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实物化,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而且锻炼了学生意志、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陶冶了情操。
5.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突破难点。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把所教的知识、内容逐一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析图、练图,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掌握地理知识,既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图文分家、地物分家的现象,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推断力和想象力。如:在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图”,看图例中不同颜色所表示的气候类型;然后启发学生“析图”,即结合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总结气候按纬度高低的分布规律、按海陆位置的分布规律及按海拔高低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填图、绘图练习使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分布形成空间概念。这样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就会深刻,识记才会更加,运用起来,也就轻松自如、得心用手了。
总之,要在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因地制宜”,在教学上方能百战百胜。
G.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初中地理新教材复,在内容和体制系方面更能体现地理学科教育和教 学的本质,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虽然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 教材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没有减轻。
一、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学生缺乏对本科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应试 教育这根无形“指挥棒”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 的错误想法, 甚至一部分学生一踏入初中, 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地理嘛,不参加中考,它与我无关。 ”他们没有学习地理的内在 需要和动机,当然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与主 观能动性。其实,地理学科不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 性、推理性,还具有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在将来的生活、工 作中对学生今后的作用也是颇具影响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就此进行 生动的讲解强调,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应把握好切入点,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 浓厚兴趣
地理新教材更注重生活的地理和
H.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认真钻研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认真钻研教材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三维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了解哪些内容要学生做一般了解,哪些内容要让学生理解,哪些内容要做详细掌握;这节课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能力,要形成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这些准备之后,上课才能有的放矢、分清主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要符合知识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千篇一律选择某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更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别人的教学方式。提倡那些依照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陈述性、事实性的知识应用,建议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要图文结合并运用教具(地球运行仪、挂图等),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完成。
第三,要认真设计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所提的问题,既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又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既能引发学生对知识冲突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
要做好以上三点,教师备课的立足点,应从传统的“我想怎么教”,转变成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的“我该怎么学”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法的指导,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才能从一点一滴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有同学认为:“地理课尽学位置、地形、气候,多没趣,上课就想睡觉。”可见,想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稳定的持久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一次充满激情导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提问、一串形象生动的比喻,甚至老师幽默风趣课堂语言等等,老师应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
例如:在讲授“随州的乡土地理”时,我要学生为可爱得家乡制作一张随州的名片,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学们争先恐后,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效果自然与众不同。
再如:学到中国的政区时,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要学生记住,难度是非常大的,我就妙用中国政区图进行如下联想和想象:把中国的轮廓看成一只雄鸡,东北三省是鸡的头,新疆、西藏是鸡的尾,台湾、海南是鸡的脚,巍巍群山是鸡的骨骼,滔滔江河是鸡的血液。北京像心脏,是祖国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天津像樱桃镶嵌在渤海之滨,河北像火炬,北京正好位于火炬的火芯,湖南像男子的头,江西像女子的头,他们比邻而居,创造美好的家园。福建像相思鸟,祈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台湾像纺锤,纺不完的思亲线。…….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想像成不同的形状,趣味十足且容易记忆。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只有在兴趣的动因之下,学生才会认真地去思考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挖掘和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学习当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情感,还陶冶了情操。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一节课45分钟,教师必须精心筹划、合理安排。
首先做好课前五分钟的展示秀:九年级地理课一星期只有一节课,学生要学第二课时的时候可能把第一课时的内容给忘了,因此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取名叫“课前五分钟,秀出你自己”。或要求学生结合将要学习话题,展示与话题相关的课外搜集。如:地理图片、趣味故事、旅游见闻等等,只要不游离话题之外均可。通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或要求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巩固方法有多种:小测验、提问、老师归纳总结、填图拼图比赛、知识接龙等等。老师要制定相应的的评价机制,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次应预留课内的作业时间:讲授新课的时候,有的教师讲得过多、过细,以为这样才能讲得透彻,让学生明白,其实这种作法挤掉了学生的大量的宝贵时间,学生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结果只好把作业留到课外做。而事实上这样的作业既加重有了学生的负担,又收效甚微。这样的课堂教学怎能不低效呢。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精讲、少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老师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梯度地制定相应的练习,练习要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当场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当场进行辅导。
第三应做好课后的总结记忆:学习完一节课的内容之后,教师适时进行归纳总结记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要记住的重点内容,要让学生在书上进行标记,有的在书上画出,有的记下笔记。有些需要背记的知识内容,要尽可能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当场记住。记忆的方法有多种,有趣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字头记忆法、谜语记忆法等,老师要不断变换记忆方法,让学生轻松、有趣地记下该识记的内容。比如:学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要让学生记住地球大小的数据,难度较大,我就根据地球大小的数据特点,把它编成绕口令:地球是个圆球体,赤道周长四万公里,平均半径六三七一,面积大约五点一,真理来得不容易,大家一定要牢记。学习地球的自转方向,经线、纬线的方向时,我这样编:地球长得真正好,自西向东绕轴跑,竖经横纬球面靠,指引方向立功牢。学到世界各大洲的界线时,我把各大洲界线编成绕口令:我拉山(乌拉尔山),我拉河(乌拉尔河),高架索(高加索山脉),横亘亚欧的中央;爸拉马(巴拿马运河),妈坐车,悠逛美洲各城乡;苏伊土兵(苏伊土运河)握钢枪,守卫亚非的边疆;各国人民齐努力,世界定能现安祥。利用这种方法来记住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学生觉得有趣容易接受,而且能很快记住教学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课会越上越好。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在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回顾总结,通过不断地调整改进提高。那么课后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主要有: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 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 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中存在的问题? 本节课的精彩之处在哪里?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还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还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融洽,智慧和思维火花的碰撞;还是学生某些绝妙的回答、见解及质疑等。教师都必须及时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特别是疏漏、失误之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更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深刻的反思,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因此,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学,这样就能不断提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本领,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I. 我对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依据课标、整合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各地教材出现了四种版本,包头市高中地理教材选用了湘教版教材,包括必修教材三册,选修教材七册。在目前自治区实施的高考方案中,选修部分采取三选一,高考分值是10分。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只考查必修内容。因此,无论对于高考,还是学业水平考试,必修的三册教材都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从2009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开始进入新课程教学实验,到2012年,新课程的教学在包头完成了一轮的教学实践,目前进入第二轮实验时期。一轮实验中出现许多问题,有待探讨解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完成第一轮的教学实践,因此,对于如何搞好新课程教学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从已经进行的教学实践经验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教师要通读、研磨课标与教材。
教师只有通读、研磨课标与教材,才能对湘教版教材的编写思路、知识框架、教学理念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
建议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
新课程的改革,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对教师而言,他们具备完整的地理专业知识储备,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知识的系统和框架始终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不需要重新建立。但对学生而言则不然,没有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在他们的认知中,知识是零散的,是一个一个片段,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的整合可以在一章内进行节次的整合,也可以是一节内各标题的调整,总之,教材的整合为了让学生容易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如,在湘教版必修II第三单元的教学中重新整合教材。
湘教版教材原来的顺序是:第一节地域联系 第二节农业区位 第三节工业区位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经调整后改为第一节农业区位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三节 地域联系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这样安排,在农业、工业区位学习的基础上,不需要再重复学习原第一节的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在地域联系的教学中,学生自学交通运输,为第四节的教学作铺垫。教学中注意区分工业联系和地域联系。
新课改采取一标多本,教师在运用湘教版教材的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目前高中地理教材有四个版本,湘教版、人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每套教材都有精彩的章节可以作为平时教学的素材,值得借鉴,通过教师的整合和创新提升,抓住教学核心。
建议三:强调教学是依据课标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教学依据,课标才是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教师应该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认识,备课时,一定先研究课标,依据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至于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钻研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只要教学没有偏离课程目标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