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质灾害
⑴ (2oo8上海)下列5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A.云贵高原B.青藏高
A.云贵高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崎岖,多地震,地质不稳定,多崩回塌、滑坡、泥石答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故正确;
着.青藏高原,高寒气候,以低温冷害、冰雪灾害为主,故不符合题意;
C.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较多,没有云贵高原频繁,故不符合题意;
1.内蒙古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地势平坦,以干旱、风沙、盐渍化为主.
故选:A.
⑵ 上海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应急演练方案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2011年11月29日)
为确保本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根据本年度目标管理工作要求和部署,市局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拟于2011年12月5日进行一次以探测工作为重点的演练活动,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应急演练目标
(1)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协调组织、指挥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2)检验应急救援专用物资、装备、技术等储备情况。
(3)进一步强化应急队伍后勤保障能力。
(4)提高队伍熟练运用高科技技术设备仪器与方法参与应急救援,提升整体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实战能力。
(5)确保在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快速地得到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演练实施的依据
(1)《上海市处置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上海市处置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3)《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处置预案》。
三、演练时间
2011年12月5日14:30~16:30。
四、演练地点及项目
(1)地点:万安路1399号(广粤路西侧、万安路到底)(图1)。
图1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地理位置图
(2)工程名称:闸北区339街坊北上海物流8号地块工程(图2)。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⑶ 上海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咨询部门与浙江工程勘察院(水文地质大队)的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哪个更好
应该是上海那家吧。浙江那家是事业单位,但也快改制了,业务范围较小,还有有事业单位的毛病,管的太死了。
中船看起来应该不错。况且咨询工作技术含量也较高。
我觉得中船好,最终你拿主意吧。
⑷ 上海市海洋灾害有哪些
上海今年发布的首个台风橙色预警,意味着上海在未来24小时内,沿江沿海地区最大阵风可达11级至12级。在台风预警信号的四个等级里,橙色属于第二高的强度。
近5年来,上海发布的台风橙色预警比较少,加上这次一共只有3次。根据上海气象资料显示,2018年7月,受到台风“安比”影响,上海发布台风橙色预警。2015年,上海也曾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当年的超强台风“灿鸿”给上海带来了全城暴雨。
预计,“利奇马”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减弱,将于9日半夜到10日凌晨在浙江温岭附近沿海登陆。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截至22点30分,台风“利奇马”已经来到温岭石塘镇东南约60公里的海面上,其外眼墙、内眼墙不断收缩,但也到了真正触碰大陆的时刻。
受“利奇马”影响,台州、温州沿海已出现12-15级大风,外眼墙内的某测站已测得958百帕的气压。据气象专家分析,“利奇马”的真正力量,其实在这两层眼墙内,乐清、玉环、温岭、台州等地,最猛烈的狂风暴雨就要来了。
过去的几个小时,“利奇马”已经给上海带来大雨或暴雨。08时-21时雨量统计显示,降水南多北少,中南部地区的雨量达大雨到暴雨程度,其中奉贤51.4毫米占全市首位,金山43.4毫米、闵行31.8毫米。全市普遍出现5~6级阵风,东滩湿地、滴水湖等地最大阵风为10级风。今夜到周日上午,上海基本处在“利奇马”势力范围之内,风雨天气继续。
⑸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曾正强1 陈华文1 张维然2 段正梁2 严学新1 龚士良1
(1.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72)
摘要:如何恰当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的经济损失,不仅是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防灾、减灾决策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上海市地面沉降的致灾机理与危害的基础上,应用地质学、水文学、灾害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初步建立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体系,确立了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首次对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地面沉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损失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地面沉降;评估原则;评估方法;经济损失;风险损失;减灾效益
1 前言
上海是我国最早发现并开展地面沉降勘察研究工作的城市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即已发现地面沉降现象,随之进一步发展,至1965年采取控制措施前,市中心城区已平均累计下沉了1.69m,年均沉降37.93mm,年最大沉降量110mm,沉降中心个别点最大累积沉降量已达2.63m。60年代中期采取控沉措施以后,年均沉降量锐减到6.19mm,控沉效果达到了84%,使地面沉降一直处于有控制的微量沉降时期。因此,无论在地面沉降的机理研究,还是在控沉措施及控沉效果方面,上海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控沉减灾成就,为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关机构在地面沉降研究的同时,对各种灾害现象也进行了广泛调查,积累了部分灾害损失资料。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前在地面沉降经济损失研究方面存在诸如损失分类不全、估算依据不足、评估原则、评估方法欠妥等问题,致使估算结果严重偏低。因此,如何恰当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的经济损失,不仅是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防灾、减灾决策的需要。因此,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1999~2002)”实施工程中,将“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作为项目子课题,2001年上海市科委又将该课题列入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着4个方面展开:(1)建立上海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体系:即研究地面沉降致灾机理与危害、建立经济损失指标分类体系,界定评估空间、时间及时点,制定地面沉降经济损失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2)估算1921~200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3)评估控制地面沉降产生的经济效益;(4)预测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
2 上海市地面沉降的致灾机理与危害
上海市绝大部分地区被厚达300余米的松散覆盖层所覆盖,地下水资源丰富。当大量抽取地下水时,土层中的有效压力加大,松散土层压缩变形就会导致地面高程逐渐降低,产生地面沉降现象。上海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的开采量、开采的时间、地区、层次分布有密切关系,因此,开采地下水是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致灾因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建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致灾因子,根据研究,这一时期工程施工产生的地面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32%。
由于地面沉降作用的对象是整个城市系统,因此,从灾害学的角度分析,地面沉降的承灾体包括了城市的各个方面,如工业、能源、建筑业、交通、减灾工程设施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以及人们所积累起来的各类财富等。上海以其占全国1‰的面积、1%的人口,却提供了全国5%左右的GDP和10%以上的财政收入,一旦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其经济损失将是极其巨大的。
地面沉降将直接导致安全高程的丧失,高程丧失一方面会带来许多直接危害,如损害道路、桥梁、港口码头、地下管线、深井等各类基础设施和建构筑物;另一方面,由于上海市滨江临海,市区平均吴淞高程仅有3~3.5m,易于遭受台风、暴雨、潮水等的侵袭,这样的地理条件对地面沉降极为敏感。同样的地面标高损失,对高海拔的内陆城市也许并不产生明显危害,但对上海而言,则有可能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从而危害城市的安全。地面沉降诱发或加剧的潮灾、洪灾、地面积水灾害等,已成为上海市减灾防灾工作的心腹大患,虽然历年来政府已投入了巨额资金多次修筑和加高加固沿江防汛墙,同时对市区排水系统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建设,但至今仍未能从根本上消除上海市所面临的水患威胁,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地面高程降低后导致防汛、排涝设施标准的严重降低。
上海历史上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已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市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并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其成灾机理可用图1示意。
6.3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估算结果
根据上述假定条件和评估模型,以2000年12月31日为估算时点,估算得到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总额约为351.54亿元。
7 结论
(1)本文在充分收集上海与地面沉降有关的灾害现象的基础上,对上海地面沉降的致灾机理与危害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初步建立了上海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体系,确立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原则和评估方法。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地面沉降经济损失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非常巨大。在1921~2000年共80年间,上海市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98.22亿元,平均每年经济损失约36.23亿元,地面平均每下降1mm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53亿元。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以间接经济损失为主,其间接经济损失占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的95%。
(3)上海市取得了良好的控沉经济效益。上海市控制地面沉降取得的控沉经济效益高达208.38亿元,控沉效益费用比为12.4倍,年均控沉经济效益为5.79亿元。
(4)由于历史上严重的地面沉降,安全高程丧失后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上海市未来仍然面临地面沉降损失风险,以2000年12月31日为估算时点,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约为351.54亿元。为降低损失风险,上海市应进一步加大地面沉降灾害控制与治理力度,增加减灾防灾投入,以取得更大的控沉减灾效益。
Economic Loss Assessment of Land Subsidence Hazard in Shanghai
Zeng Zhengqiang1, Chen Huawen1, Zhang Weiran2,Duan Zhengliang2, Yan Xuexin1, Gong Shiliang1
(1. 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Shanghai 200072;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Abstract: How to properly assess economic loss of land subsidenc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shanghai city’ s land subsidence research faced with but also a need of preventing and recing hazards. This paper was based on mechanics and damage of shanghai city’s land subsidence, and applied some coherent subjects such a s geology , hydrology, hazard theory,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built assessment system and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economic loss of shanghai city’s land subsidence hazard. Based on above these researches, this paper firstly comprehensively assessed economic loss which Shanghai city’s land subsidence hazard inced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controlling land subsidence, moreover, predicted risk loss of land subsidence hazard from 2001 to 2020 in Shanghai.
Key words: Land subsidence; Assessment principles; Assessment methods; Economic loss; Risk loss; Benefits of recing hazards
⑹ 上海会发生地震、和海啸灾害吗
上海没地震过,但是会受到其他地方地震影响而发生余震。
洪水历史上有过。
海啸也不会发生。
⑺ 上海会发生地震、和海啸灾害吗
上海不会有地震,因为不再地震带上。但是上海会有海啸的可能
⑻ 上海会不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
上海是平原地区,几乎没有地质灾害的可能,但是气候灾害并不少见:春夏版,雷雨频发权,易造成雷电灾害,强对流天气中会有大风,暴雨,冰雹,龙卷,前年大风曾吹倒上海赛车场的看台,暴雨可引发城市内涝,去年出现雹灾;龙卷风曾摧毁龙华机场的飞机,又一次将4吨重的桶从杨浦吹到浦东;夏天有高温和台风,2009年7.20温度达到40度,麦莎,卡努等台风名你应该记忆犹新,1919年和1949年台风正面登陆上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秋冬:大雾,寒潮,暴雪,大雾很常见,但对水陆交通影响很大;1893年冬季上海最低气温下探-12度,虽然近年气温偏高,但对于暴雪的可能性也更大如2008年,累计雪量达49mm
1996年南黄海发生6级地震,上海有震感,但上海土质松软,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很小(在大城市中排最后)
综上所述,上海要防范高温,大风,暴雨,雷电,冰雹,霜冻,暴雪,大雾等灾害,还有一件事,其实佘山是座死火山,不过已经不活动。总结的可能还不全面,总体来说,上海灾害频率较低,受灾较轻,且大多可防可控,无需多虑
⑼ 上海有什么会死人的自然灾害么 像地震 水灾 台风什么的
主要是洪涝、海啸、台风。上海沿海,所以容易发生海啸、台风;同时又沿长江,一旦有强降水,就容易发生
洪涝灾害
。
⑽ 上海的海洋灾害主要有哪几种
风暴潮
“目前,我们通过在海洋观测(站点)建设验潮井,利用水位计或水位雷达等设备,获取每分钟的潮位观测数据。”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计划业务科科长赵鹏介绍,“风暴潮发生期间,预报员可根据天气形势变化及潮汐观测结果,判断未来潮汐水位的增减变化,制作发布风暴潮预警信息。”
1、海浪
海浪灾害是威胁近海群众生命安全最为突出的海洋灾害。赵鹏介绍,目前对于海浪的监测方式包括,利用X波段雷达、S波段雷达等设备开展海浪大面积观测,通过海洋站的波浪浮标、海上综合观测浮标等开展海浪定点观测,海浪灾害发生期间。
利用应急移动监测车对重点岸段进行现场补充观测,获取浪高、浪向等观测数据,结合天气形势变化,预报未来海浪的变化,制作发布海浪预警信息产品。
2、海啸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海啸灾害的监测预警。赵鹏说,通过布设在远海、大洋的海啸观测浮标实时获取海啸波高高度、海啸波传播周期等数据。通过数值模拟手段预测海啸波传播速度、传播方向、波高变化等信息,制作发布海啸预警信息。
3、赤潮
赤潮可以引起水体变色,对海洋生物带来危害。自然资源部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赵升介绍,对于赤潮主要通过海上船舶监测方式,结合卫星遥感监测,确定赤潮发生的位置、范围大小等,通过海上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获取赤潮种类、是否有毒等信息,综合海上风场、海流等资料,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漂移预测分析,预测赤潮未来漂移方向、漂移速度等。
4、海冰
海冰的生成对水产养殖、交通运输、油气开采等行业带来严重影响。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焦艳告诉记者,我国的海冰监测始于1959年,先后经历了人工目测、船舶监测、航空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技术手段先进、组织结构严密,由多种监测平台组成的海陆空立体化、全方位的海冰监测体系。
其中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岸(岛)基雷达、浮标测冰、海上平台雷达视频监视、船载冰厚监测技术、车载雷达等监视监测技术。
5、绿潮
“绿藻体内含有大量叶绿素,当它们在海面聚集时,可以利用光学卫星进行识别,获取绿潮的整体范围。”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锐说,我国海洋预警部门建有综合立体的观测系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对近岸和海上重点区域的绿潮进行监测,以此获取绿潮的准确分布范围。其中,包括卫星、飞机、船舶、海洋站、雷达、浮标等。
(10)上海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一些旱涝灾害。主要是受我国的季风气候影响,虽然季风气候可以给我国带来比较充沛的水分,呵护农业的发展,但同时季风气候带来的水分分布并不均匀,这就使各个地方的降雨量和每个地方不同季节的降雨量出现很大的差别。从而很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我国的旱涝灾害也比较严重,最常见的就是南方长时间的暴雨和西北一些地区长时间的干旱。比如今年的南方大部分地区都长时间处于汛期,城市内涝非常严重。
海洋灾害就是台风,海啸等来自海洋的灾害。我国主要受影响的地区就是沿海的福建,上海一带。海洋灾害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台风了,台风登陆会携带大量水汽从而造成暴雨,还会因为巨大的风力把大树连根拔起,掀翻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