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1-21 08:44:07

⑴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9.3.1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9.3.1.1基本原则

建立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系统的完备性:主要指系统功能齐全、完备。通常而言,应具有数据采集、编辑、管理、处理、查询、绘图、分析、输出的功能。

(2)系统的先进性:系统的先进性主要指软件的先进性即选择好的开发工具及基础平台。

(3)系统的标准化:系统的标准化一是图式、图例要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二是指结合项目需求,定义数据库结构和规范数据项编码。

(4)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数据精度的可靠性。

9.3.1.2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1)设计要求: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属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是出于对地球物理勘查综合数据的管理、物探成果显示与空间分析的目的而建立的,系统的设计应主要侧重于:①需求分析;②总体结构描述;③软硬件配置、包括选择合适的工具型GIS软件;④数据来源、信息分类、规范、标准和内容的确定;③数据库结构设计;⑥系统功能设计;⑦用户界面设计;⑧数据标准化和数据质量保证等。

(2)建立步骤:和其他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一样,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按开发时间序列化分为四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相应每一个阶段,都会形成一定的文档资料,以保证系统开发的成功,并最经济的花费人力物力投资,便于系统运行和维护。

9.3.2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9.3.2.1系统建立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在对用户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通过用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将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得到对系统粗略的描述和可行性论证材料。

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情况调查:通过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等部门的工作内容、地质灾害信息来源及资料管理方式、资料使用状况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指出现行工作状况在工作效率、费用支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用户的需求及用户数量。

(2)明确系统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功能:在用户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系统建设的目的、任务及系统的主要功能。

(3)系统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在需求分析和明确目的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分为理论上的可行性研究、技术上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a.理论上分析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具型GIS平台提供的数据结构与地球物理数据的特征是否适宜;二是地球物理数据的分析方法和专业应用模型与GIS技术的结合是否可行。设计人员再根据系统的目标和任务,选择合适的工具型GIS平台。

b.技术上需考虑的问题为:关注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速度和GIS软件的使用周期的相适宜性;根据地质灾害勘查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小的现实,估算研究区总的数据容量,说明数据源的类型与采集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硬件设备配置;根据系统的开发目的,提出二次开发方案。

c.从经济和社会效益着眼需考虑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时的经济承受能力,预算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所需的费用及系统投入使用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9.3.2.2系统目标和内容

9.3.2.2.1系统目标

以地质灾害勘查的20余种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勘测所得到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为核心,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可视化技术建立能综合管理研究区地球物理数据并能进行快速查询、同时具备物探数据的绘制成图和成果解释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

9.3.2.2.2系统内容

(1)系统总体结构:系统在结构上可分为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库两部分,应用程序由图形管理、属性管理、数据处理、空间分析等模块组成,总体结构如图9-3所示。

图9-3系统总体结构图

(2)系统功能设计: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图形文件输入:支持数字化仪输入方式、扫描矢量化、多种GIS格式数据导入功能;

·基本属性数据的录入与编辑及外挂属性库的浏览和编辑功能;

·常用光栅图像的导入,如JPEG、BMP格式;

·图形数据的修改:对点、线、面等空间对象进行添加、删除、移动等编辑工作;

·查询:实现点、线、面等图形目标查询属性信息,并能查询属性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线、面等空间对象以及根据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勘查阶段、勘查物探方法查询物探工作量的功能;

·图形的放大、缩小、漫游功能;

·热链接:实现点、线、面等空间对象与文本、照片或图片的热链接;

·空间分析:包括栅格分析及矢量分析;

·绘制物探数据剖面图、平面剖面图、断面图、钻孔柱状图、三维立体图及切片的功能;

·图形格式转换及输出功能。

(3)二次开发设计:二次开发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根据系统的任务以及选择的开发平台提出需要做二次应用开发的内容;二是对于所需开发的问题准备采用的开发方案。

本系统是一个应用型的GIS系统,二次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在GIS工具的基础上实现GIS工具向专业型GIS系统的转化。

考虑到本系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开发应具有较高的起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软件成果,避免软件开发的重复性。基本思路是在引用GIS平台的基本功能之上,借助于平台所提供的开发语言和通用编程软件尤其是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如Visual Basic、Visual C++)进行二次开发。软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专题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专题数据库的数据管理与查询、专业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管理的物探数据类型繁多,要求系统应能接收多种类型的数据,按方法类别入库、处理,并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通过对数据库中物探数据的处理分析、达到物探成果一维、二维、三维显示的目的,在叠加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人机交互地质解释。

9.3.3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

系统实施是在系统设计的原则指导下,按照详细的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分阶段、分步完成系统开发的过程。

9.3.3.1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引进及调试

其实施过程如图9-4所示。

图9-4系统硬件、软件引进实施步骤

9.3.3.2系统数据库建立

包括各种基础地理数据、地质灾害数据尤其是物探数据的数据源选择,物探数据库点、线、面积测量方式的数据格式的定义,测点、测线及各物探方法属性表的命名原则的确定;按照地球物理方法的分类分别对每类勘探方法的数据库结构进行定义;数据质量检查、图形数据依据层次关系划分图层并建立层名和分层表。

9.3.3.3应用系统的开发

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应用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语言及VB、VC进行编程,开发物探成果显示模块、开发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模块、开发人机交互地质解释模块、制定用户界面、建立图形符号库,输入空间和属性数据,编写用户手册等。

9.3.3.4系统测试和联调

对系统开发的每个模块均进行测试。模块组装完毕后,进行系统测试和联调。利用小区域的试验数据,对系统各项功能进行验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直至符合设计要求。编写系统测试报告。

9.3.4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系统运行是指系统经过调试和验收以后,交付用户使用。系统维护是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和实际步骤。具体包括数据的维护、软件的维护和硬件的维护。定期更新数据,备份数据使系统数据始终处于相对最新的状态。严禁自行更改软件,按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黄杏元,马劲松,汤勤等.2001.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伟,李大心,唐庆兵,刘志军.2002.基于GIS技术的工程物探数据管理与处理解释系统,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4(2),140~145

秦其明,曹五丰,陈杉等.2001.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信才.200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周风林,洪立波等.1998.地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永波、张礼中,周小元,梁国玲.2001.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北京:地质出版社

⑵ 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灾害勘查设计中有哪些应用

各类地质灾害指的复是在自然或者人制为的因素条件下形成的,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各类地质灾害还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最近几年,由于大自然的破坏,以至各类地质灾害屡屡发生,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到了夏季,暴雨频发,对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更容易引发,这种灾害会导致水土流失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损失。因此,对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的深入研究就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而且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工作,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类地质灾害对于人类的损失。作为一项新的科研成果,物探技术成为了现代针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一项重大发明,作为一项新的现代化的勘探技术,它具备了准确、省时省力、经济、全面性的特点。因此,它在各类地质灾害的勘探与调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所形成的原因,来分析物探技术,重点介绍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瑞雷波法在各类地质灾害中的实际应用

⑶ 如何查询具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监理、施工、危险性评估等资质的全部单位的名单

基本上查全面了 不太可能 找下企业黄页可能能查到 我所知道 地质灾害治理 勘察 设计 这些甲级资质的全国有75家 在四川的就有大概30多家 乙级的就不清楚了 不过现在做地灾的一般都是甲级工程

⑷ 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甲级资质单位资质延续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公告 2011 年第 27 号

根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29 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30 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31 号)的规定,资质证书有效期满继续从业的资质单位应办理资质延续申请。为做好甲级资质证书延续换发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通知如下:

一、申请材料

1.甲级资质延续申请报告 (内容包括对注册资金、人员、业绩、设备、工作质量、业务培训、业务手册和管理制度等的说明)。

2.国土资源部第 29 号令、第 30 号令和第 31 号令规定的甲级资质要求提交的相关材料。

3.申请资质所列技术及管理人员需附有参加地质灾害业务培训的培训证书。

4.资质延续申请表、报盘软件、电子文档报送要求请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http: / /www.mlr.gov.cn)下载。

二、审查内容

审查内容主要是: 国土资源部第 29 号令、第 30 号令和第 31 号令规定的甲级资质单位应具备的注册资金、人员、业绩、设备、工作质量、业务培训、业务手册和管理制度等条件。

三、报送时间和地点

需延续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内,将延续申请材料提交到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

四、联系人及方式

环境司: 卓弘春 (010)66558322

政务大厅: 王兆丰 (010)66558748

软件技术: 曾建鹰 (010)66558761

邮政地址: 北京阜内大街 64 号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

邮编: 100812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⑸ 求一份关于油气,区域地质,地质灾害的地质勘察报告或者防灾设计报告


作者
沈茂丁 , 王峰 , 徐文毅 , 赵庆磊
摘要
中缅油气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发育,为了确保管道施工、运营

⑹ 公司有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资质 可以考岩土工程师么

有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资质 可以考岩土工程师的,只要你报考条件合适就可以。

⑺ 同一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能否由同一个资质单位勘察设计、设计和施工

可以,类似于建筑上的设计施工一体化,但监理不行。

⑻ 地质灾害勘察设计费用应下浮多少

全国的有水利部的,勘查设计收费标准6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四川省有专门的 勘查设计收费标准6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概预算标准》

⑼ 地质灾害治理设计需要什么资质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属于工业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工程规模和资金不同,所需资质也不同。

一级资质

可承担单项合同额 3000 万元以上的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

(1)高度 200 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高度 240 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

二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

(1)高度 100 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高度 120 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

(3)建筑面积 4 万平方米以下的单体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4)单跨跨度 39 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三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

(1)高度 50 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高度 70 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

(3)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以下的单体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4)单跨跨度 27 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9)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扩展阅读:

影响或控制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总体条件。它与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既存在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指的是造成地质灾害的直接因素;地质灾害背景指的是控制和影响地质灾害的更高层次的基础条件。地质灾害背景由两个系列组成:

①以地球动力活动为核心的自然背景;

②以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核心的社会经济背景。地质灾害背景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具体灾害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但从宏观上控制了一个地区一种或多种地质灾害的成灾程度和变化的总体趋势。因此研究地质灾害背景条件是进行地质灾害宏观评价的重要内容

地质灾害勘查不同于一般建筑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其特点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

(1)重视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井从区域因素中寻找地质灾害体的形成演化过程和主要作用因素。

(2)充分认识灾害体的地质结构,从其结构出发研究其稳定性;

(3)重视变形原因的分析,并把它与外界诱发因素相联系,研究主要诱发因素的作用特点与强度(灵敏度)。

(4)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参数有较大的不唯一性,霄表现为较强的离散性,应根据灾害个体的特点与作用因素综合确定,进行多状态的模拟计算。

(5)目前尚未研究出具有昔适性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也许并不存在),现有的方法都有较多的假定条件。

(6)勘查阶段结束不等于勘查工作结束,后续的工作如监测或施工开挖常常能补充、修改勘查阶段的认识,甚至完全改变以前的结论。因此,地质灾害的勘查有者延续性特点,即使是非常认真详细的工作,也不能过于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7)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选择是强谰应用经验与技巧,寻求以最少的工作量和最低的投资,获得最佳的勘查效果;

(8)勘查工作量确定的最基本原则是能够查明地质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的作用因襄t满足稳定性评价对有关参数的需求,而不拘于一般的勘察规程。

在此前提下,勘查工作量越少越好,使用的勘查方法越少越好,勘查设备越简单越好,勘查周期越短越好。一般而言,勘查工作量依据地质灾害体的规模、复杂程度和勘查技术方法的效果综合确定。

(9)勘查队伍是实现勘查目标、选择合理勘查方法和优化勘查工作量的关键。从事地质灾害勘查的工作实体应在地质技术^才,勘查设备和室内分析试验等方面具备条件,井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