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旅游地质灾害

旅游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1-18 04:17:13

A. 地震保险适用于旅游中的地震灾害吗

2015年4月24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这让人们对自身安全开始关注起来。对此,建议您及时购买一份地震保险。地震保险适用于旅游中的地震灾害吗
国内绝大多数寿险公司都将地震纳入了承保范围。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寿险等)、个人意外伤害保险、个人意外医疗保险、旅游意外险等的保险责任中一般均包含地震责任,因此地震保险是适用于旅游中的地震灾害的。至于怎么购买房屋地震保险,您可以参考下文:
1、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物具有保险利益关系。如果家庭大部分财产出现了变更,一定要到保险公司进行保单内容的变更。
2、并非所有的家庭财产都能投保地震房屋保险。无法确定具体价值的财产(如字画、古玩)、日常生活必需品等不能投保地震房屋保险。
3、不要超额投保。保险公司在赔偿时遵循的是补偿性原则,对于超额投保的部分,保险公司不赔偿。不要超额投保和重复投保,最好的投保方法就是原值投保。慧择网提醒,购买合适的地震保险很有必要。通过慧择网购买地震保险,不仅选择空间大,而且后期理赔有保障。 华安“满堂福”家庭财产保险保障内容:* 房屋及室内财产、家用电器用电安全保障等* 室内财产盗抢、第三者责任保险* 特别承保包括地震在内的各种自然风险造成的损失低至:399元

B. 全国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旅游区有哪些

可以这么说,是个山就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是个海就有可能发生风暴潮海啸,是个沙版漠戈壁滩就权有沙尘暴,是个河流湖泊就有水位暴涨发洪水的可能,东南沿海台风多,西部地区地震多,出去旅游看好天气就行,地质灾害有一大部分都是由于大暴雨,剩下的发生的概率都不大

C. 近三个月的地理新闻,有内容,或者给我标题我自己去搜,可以是天气自然灾害旅游新闻等都可,十条新闻~感

罕见暴风雪肆虐抄北美。袭
兰新高铁开通
“蛟龙号”深潜7020米创纪录

墨西哥西部的科利马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烟柱高达2000米。
亚洲航空公司一架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客机失联。失联的航机编号为QZ8501。
1月28至29日,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
2015年1月 南澳大利亚森林大火
2015年亚洲杯于2015年1月9日-1月3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堪培拉、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纽卡斯尔这五个城市举行。
印度军方1月31日在东部奥里萨省外一个小岛,进行第三次烈火-5型导弹试射,这是印度首次成功从运载车上试射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5”型远程导弹。
总理将于12月14日至20日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哈总理第二次定期会晤、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出席在塞尔维亚举行的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对塞尔维亚进行正式访问,赴泰国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

D. 今年7月中旬去九寨沟旅游,会不会遇到大雨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去之前查下天气,小雨中雨去九寨都没多大问题。何况成都周边三条路进九寨,成都汶川进、绵阳平武进、广元文县进,一条路发生地质灾害会选择另外两条走。
如果真的大暴雨发生重大地质灾害,车站不会发车啊。

E. 关于矿山地质

主要干的是一些坑道编录、储量计算、矿山建设等方面的,需要下井工作.主要还是学《矿山地质学》那门课~

F. 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旅游资源是地质旅游的基础,我们要保护好景区的各种地质地貌景观,创造一种和谐的旅游环境,没有和谐的旅游环境就谈不上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Wartiti等人(2008)指出,保护地质景观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地质循环。这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保护景区的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首要的就是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地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建设中缺乏灾害预防性措施

由于不了解历史灾害又无防灾意识,山区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着盲目建设的现象。不少沟谷在中下游特别是沟口建有旅游设施,这些地方恰好是泥石流物质大量淤积的地方。沿沟谷建设一些休息亭等设施,由于缺乏挡护等措施,当泥石流或崩塌等发生时这些建筑物就会被毁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地震灾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开发深度不够表现在文化内涵开发不足,没有整体开发意识,灾害旅游资源与普通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地方民族文化的整合、与长远文化发展趋势整合不足;景观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们文化需求提高的趋势,综合服务设施不足;开发主题没有震撼力。

2.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

在地震遗址中开发旅游资源,往往会忽视环境的保护问题,环境与旅游资源的和谐发展的问题。旅游地质景观常常与森林、草地、湖泊、珍稀动植物等伴生,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地质旅游的观赏性更突出。地质遗迹展示过程中,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自然生态因素;另一方面,也难以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地质灾害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学与景观学相关的原理,与生物多样性展示,景观多样性展示等有机协调,并尽可能使地质灾害资源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王嘉学和杨世瑜,2007)。地质旅游的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如果环境保护不好,治理不好,无法给人以休闲、观光、欣赏的功能。地震旅游景区给游客呈现的是另一种旅游,也许是一种狼藉的状态,是一种凌乱不堪的情景,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要注重其环境的保护以及景区环境和谐发展。

3.地震意识淡薄

在地震灾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开发利用不设防,没有地震常识教育的设施和标示等问题。Perry和Lindell(2008)指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于地质灾害的损失方面也是一种内因。在地震区开发旅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经历了地质灾害后,很多山体处于活动状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的地质灾害。因此在开发旅游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对于进入地质灾害景区的游客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并在景区设置地质灾害发生的安全保护措施。

(三)滑坡、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底蕴挖掘不够

主要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如对消南海地震灾害旅游资源开发、对喀斯特溶洞塌陷、洪水等灾害资源开发,只停留在一些相对狭义概念的旅游资源开发上,科学文化介绍少,附会文化、虚拟文化介绍多。旅游开发商和导游人员科学素质差。这使得一部分极高品位的灾害旅游资源体现不出它应有的价值。

2.缺乏开发意识

对于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旅游资源没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我们只把它看作是一种灾难,一种让人们的生命财产得到损失的灾难。许多滑坡、塌陷、泥石流、洪水治理工程没有进行旅游开发规划。特别是大部分灾害旅游资源未进行开发,绝大多数在设计上根本就没有考虑旅游功能。投入了大量资金,有治理工程,就是没有开发利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我们对于这些灾难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就会让更多的人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如果我们对这些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就会发现其形成、发生的规律,从而更好的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与周围的地质环境协调发展差

旅游地质环境是指以旅游地质资源为基础由地质作用、地质景观与地貌、地理、生物、生态、气候各环境因素与人类旅游活动共同构成的综合体。是供人类休闲、观光、欣赏,从中得到享受,起到既休闲又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人类旅游活动的环境(王嘉学和杨世瑜,2007)。大部分灾害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没有与普通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没有发挥其整体的规模效益。地质灾害旅游资源虽是另一类的旅游,旨在给人们以警示和教育的意义,但是也要对它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整合,与周围的旅游资源与环境达到和谐的发展。

二、解决对策

(一)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景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为保护景区的地质旅游资源一定要做好这些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Han等(2007)指出我们要搞清楚这些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链,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1.修筑拦挡建筑物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或者是有大量碎屑物质堆积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既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在泥石流流经的沟道上,利用峡谷、窄口等形成的具有一定库容的地形修建拦砂坝,拦截泥石流携带的固体物质,过滤大颗粒物质,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防护工程的撞击、磨蚀,增加下游工程的安全度。

2.支撑与坡面防护

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以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对危险块体连片分布,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在泥石流沟域松散固体物质分布区,如滑坡、崩塌分布密集的沟谷段,修建梯级谷坊工程,利用系列坝逐级回淤稳固滑坡脚,同时调节沟道纵比降以削减泥石流能量。对泥石流补给集中且量大的大滑坡、崩塌等,如确有必要可采取挡土、排水等专项工程治理。对以片蚀为主的荒坡等分散物源,采用农林措施固坡。

3.疏干岸坡与排水防渗

通过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将降雨产生的径流拦截汇集,利用排水沟排出坡外。对于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将地下水排出,从而减小孔隙水压力、减低地下水对坡体岩土体的软化作用。对必须穿过滑坡区的引水或排水工程做严格的防渗漏处理;避免在滑坡区内修建蓄水工程;对滑坡区地表做防渗处理;防止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等。

4.排导工程

在泥石流通过城市等重要保护目标区河道段,加高加固两岸河道,减小河道弯度,疏掏拓宽河道,设置潜坝防止河床下切等,以利于泥石流安全通过,输入到下游河道中。对跨河建筑物进行改造留足排洪断面,也可建急流槽使泥石流快速通过跨河建筑物,而不致发生阻塞。

5.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利用农业、林牧业技术,对沟域内泥石流的产生提供大量固体物质(土壤、石块)的陡坡耕地、荒地、荒坡,进行人工改造,以控制其面蚀作用和水土流失强度,减少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同时也起到调节或削减地表径流,阻滞在沟道中形成大的洪峰,从而抑制泥石流的产生和发展。

(二)增加宣传的力度,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让旅游开发商、当地居民、游人等了解保护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提高他们保护环境、减灾防灾的意识。重视旅游地内部的工作人员心理防范机制培育,改进内部工作旅游地应制订减轻风险和防止损失的规划以及风险善后规划。重视救灾工作,力争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落实综合防救措施,加强事故发生后的应急、营救能力。发生损失时,在实行保险的责任范围内监督采取迅速而适当的解决措施或进行保护以缩小损失的影响(袁红,2003)。

(三)加大地震旅游的开发

在地质灾害旅游中最主要的是地震旅游。目前,地震旅游在中国基本上是刚刚起步,为发展中国地震旅游事业,地震工作者和地震、文物等有关部门应首先对中国现存的各种地震遗迹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考察对其旅游功能做出评估,并制定开发利用规划,为旅游部门提供更多的有特色的地震旅游区和旅游线路,不断增加地震旅游的品种。旅游部门应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地震旅游事业的发展,将地震旅游摆上议事日程,首先应加大地震旅游的宣传力度,让国内外广大游客充分了解中国地震旅游的内涵和特色。在风光旅游中可适当增加地震旅游项目和内容,导游人员在向游客介绍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背景时,应与“地震”结合起来,也可组织专项地震旅游,组织游客到震区作地震旅游、考察;在地震遗迹较集中的地震废墟如唐山、云南丽江等地可建立地震公园。此外,还需要培训导游人员,让他们学习地学科技知识,提高地震旅游的导游水平。

地震旅游是集旅游、考察、探索、科普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会给人以新鲜感,会引起人们对地学旅游的更大兴趣。中国地震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很大,有待我们去开发、去挖掘。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地震旅游事业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广阔的前景,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震旅游将会成为21世纪的热门旅游。

(四)划定危险区,分区预防

各级地质遗迹旅游开发区,应聘请具有相应资格和资质证书的专业机构来编制防治潜在地质灾害的规划,并将其作为该开发区旅游开发规划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Malheiro(2006)指出绘制旅游区地质灾害图,同时将存在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和其他区域进行分区,并据其危险性大小的评估,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3个级别,在危险区边界上设立明显标志;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应禁止从事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各种旅游开发活动,如开挖、设施建设或破坏原生土壤植被等;而针对各地质遗迹旅游开发区不同类型的潜在地质灾害,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针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危害现状,并考虑到旅游风景区游览观赏和游人活动的特点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划定地质灾害易发生区、危险区,重点监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需要水文、环保、地质、气象等部门的共同协作配合,防止灾害的发生(谢洪忠和杨世瑜,2003)。

(五)严格规范旅游开发活动

地质遗迹旅游开发活动是加剧各类潜在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直接诱发因素之一,必须严格规范各项旅游开发活动,将其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如严格控制污水乱排乱放,加强对天然土壤植被的保护,合理抽取地下水,控制游人密度,采用绿色施工法等。

(六)建立景区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Chen等(2008)指出灾害的预测对于灾难的减轻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对灾害的调查,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借鉴成功的经验,对现在的状况进行检测,从而对未来灾害的情况做出预测。Fedeski等(2007)指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图技术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地质旅游地景区内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危险性分析评价系统、防灾减灾决策系统。Edbrooke等(2003)同样指出,地理数据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好各类潜在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健全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

中国是一个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随着经济的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财产安全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效地减缓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从根本上做到地质灾害的防范和事前管理,就必须从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到场址规划都运用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办法,逐步推行既能与国际接轨,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张茂省和唐亚明,2008)。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中国的珍贵的地质旅游资源,创造一个和谐的旅游环境,从而达到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科学旅游活动,其科学含量与科技含量必须在景区的开发、建设和保护中得到充分体现。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促进行业协作,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地质景区的发展。不论是在旅游开发、设计和经营过程中,都要坚持循环经济的道路,合理地组织旅游产业,进行旅游开发,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从而探索出一条新的旅游经济发展之路。

G. 灾难旅游的地理意义

灾害在带给人类生命财产灾祸的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灾区的重建与长远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灾害、缅怀遇难者、接受减灾教育。

H. 读“我国南方沿海某区域图”(下图),当地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避免自然灾害


小题1:C
小题2:B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