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地质灾害
① 关于地理气候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 、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
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⑴、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⑵、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
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较暖,冬季较温和;
⑷、温带草原气候:夏暖冬寒;
⑸、温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
⑹、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⑺、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⑻、热带草原气候:暖季多雨凉季干燥;
⑼、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
⑽、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⑾、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
⑿、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⒀、极地冰原气候:全年严寒
气候变化对人类与自然系统有重要影响.由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适应今天以及最近过去的气候,因此,如果这些变化太快使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不能适应的话,人们将很难应付这些变化.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对基本的人类生活标准(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对于所有的国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将会增大天气灾害的风险。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其中一些变化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负面影响。据统计,1950年到2000年,特别是1990年以后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增加。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另一方面我国总体经济体量增加,因此经济损失绝对值大幅升高。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负面的。预计到2030年,我国三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麦,除了浇灌冬小麦以外,均以减产为主。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也很大,全球变暖使水循环的过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间不均匀性增加。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也有影响,如长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率会增加,对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青藏铁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铁路和公路运行维护的投资。
同全球一样,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候变暖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威胁,这种威胁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科技界应当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气候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的共同愿望。
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1月份平均气温为-30.6度。那里最冷曾经出现过52.3度的极端最低气温。这是我国现有气象记录中的气温最低值。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33度,人称“火洲”。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经达到49.6度。这是我国现有气象记录中的最低值。号称“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和南京,7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28.6,29.0和28.2。比起火洲的吐鲁番来,还得甘拜下风。
②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这里地震灾害多的原因是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这里地震灾害多的原因是版:位于南极洲板块权与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智利中南部海岸地区从1960年5月21日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大地震。20世纪板块边界大地震中最突出的事件。从北面的康塞普西翁市到南面的瓦尔的维亚市,在一个月之内发生7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有 3次是 7.7 级以上的巨大地震,最大的一次为8.9级。由于面波震级MS的饱和效应,8.9并不能说明此震规模之巨大,如按矩震级MW计算 ,此震应为 9.5级(见震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板块边界巨大地震的破裂面是非常之大的,超过了面波震级所表示的范围。
由于此次地震规模巨大,地球的整体受到首都圣地亚哥市容一次罕见的冲击,因而发生地球自由振荡,圣地亚哥至蒙特港沿岸的城镇遭到破坏,5 700多人遇难。此外,地震激发的海啸也是罕见的,15小时后,高达15米的巨浪袭击了夏威夷群岛。23小时后,6米高的海浪猛扑日本海港和码头,压塌了一座房屋。这次海啸在日本造成8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 并且伴有剧烈的火山爆发。
③ 谁知道南美洲“的的喀喀湖”的地形,气候,自然灾害,农业
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3821米)
这个说法早要改改了。
青藏高原上随便回找个点也比它这个海答拔高。
随便找个淡水湖都比它高。
就算小的不算,
玛旁雍错位于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海拔45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面积400多平方公里。
这个也够大的了吧。
④ 安第斯山脉是由什么形成的,多什么地质灾害
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也称安弟斯山脉或安蒂斯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且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安第斯山脉从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绵亘约形成一道连续不断的屏障。安地斯山脉将狭窄的西海岸地区同大陆的其余部分分开,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征之一,它对山脉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生存条件产生深刻的影响。位于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为西半球和南半球第一高峰,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可能成因:
科学家表示,安第斯山脉可能经历过“疯长期”,其高度曾在200万到400万年里增长了一倍。
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板块构造(一种促使陆地形成、运动以及山脉形成的作用)理论也许应该更新了。
地质学家原先估计,绵延在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系是在过去4000万年里逐渐隆起形成的。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地质学副教授卡玛拉·加尔齐奥内说,如果山脉抬升速度很快,就会对气候和生物进化产生影响。
安第斯山脉绵延7000公里,高山众多,地势陡峭,最高峰海拔6900米,山脉平均海拔4000米。
安第斯山脉是板块运动的产物,主要是因为纳斯卡板块俯冲到南美板块下方,于是抬升了山体。这一过程仍然在进行,还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
加尔齐奥内和研究搭档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对沉积物进行研究后认定,安第斯山脉曾在几千万年里抬升缓慢,然后在距今1000万年至600万年间突然加快了升高速度。
这表明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应归功于“拆沉作用”。当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相撞时,一般理论都认为大陆板块会发生褶皱形成山脉。加尔齐奥内说,褶皱会在地壳下方形成一个沉重的“根部”,固定住地壳。
传统理论认为,地底深处的地幔软流层会缓慢侵蚀这个“根部”,使山脉随着地壳的加厚而逐渐抬升。
但加尔齐奥内却提出了另一种理论,即“拆沉作用”使“根部”温度上升,变成粘稠的糖浆那样的物质,并向下渗漏,然后突然崩溃,陷入炽热的地幔中。位于“根部”上方的山脉便突然与其脱离,开始抬升。
地质灾害种类:
北段
山脉成条状分支 、隔以广谷和低地 ,各条山脉多代表背斜构造,通过侵蚀,轴部出露花岗岩、片麻岩等古结晶岩,两翼则残留着白垩纪、第三纪砂岩和石灰岩。位于哥伦比亚,朝北向东延伸,最后加勒比岛的岛弧相连。
中段
(南纬4.58°~27.93°):宽度和高度显著加大,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楔入宽阔的山原玻利维亚高原。从秘鲁到智利,在此山脉由西北转为东北走向。
安第斯山脉
此地安第斯山的宽度最大,也有最多的火山活动遗迹,据知有超过900个的火山,高度由5000到7000米南段安第斯山,从智利一直到巴塔哥尼亚海岸,这一段有相当多的活火山。
⑤ 尼瓜多尔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同属南美洲的巴西为什么很少发
主要是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而巴西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少发生。
⑥ 南美洲西岸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是什么
地震,火山,雪崩,滑坡,泥石流等。
⑦ 南美洲遭受到的主要地质灾害
第一,安第斯山脉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多地震
第二,地震带上分布众多火山,火山爆发
第三,高山众多,遇到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山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