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彬长地质灾害

彬长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1-19 22:57:31

Ⅰ 陕西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地质勘查全行业队伍情况

陕西是地质勘查队伍大省。截止到2006年底,陕西属地化地质勘查部门有省地矿局、西北有色地勘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等4个局级单位,下辖53个处级法人单位。中央直属地质勘查单位有冶金西北局、建材陕西总队、中化陕西地勘院、武警黄金第五支队、西安地研所、核工业二○三所等6个单位。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仍为全省地质勘查主力。另外,具有地质勘查资质还有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煤矿、建设、水电、科教等行业单位及社会单位39个。全省地质勘查行业在职职工2.22万人,较2005年2.26万人有所减少。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12万人,其中技术人员6362人(地学专业技术人员4803人,高级技术人员1415人,中级技术人员2332人),较2005年增长2.5%;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2071人,较2005年下降0.4%;矿业开发从业人员799人,较2005年增长2%;其他产业从业人员5457人,较2005年下降3%;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1.71万元,较2005年增长0.18万元;离退休人员1.75万人,人均年经费1.67万元,较2005年均有一定程度增长。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地质人才接续匮乏,行业在职人员持续减少。但受矿业市场持续升温影响,地质勘查、矿业开发从业人员增加,主要源于地勘单位内部工勘及其他产业人员的回流。

全省81个单位具有地质勘查资质293项,其中最高为甲级资质的单位有47个,最高为乙级资质的单位有9个,最高为丙级资质的单位有25个。按资质级别分:甲级资质95个;乙级资质85个;丙级资质113个。按资质类别分:区域地质调查15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41个;固体矿产勘查65个;液体矿产勘查27个;气体矿产勘查8个;地球物理勘查30个;地球化学勘查22个;遥感地质勘查7个;勘查工程施工50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26个;选冶加工试验2个。与2005年71个地质勘查资质单位相比,2006年增加10个社会地质勘查单位,其中1个乙级勘查工程施工(钻探)单位,4个为丙级固体矿产勘查单位,5个丙级勘查工程施工(钻探)单位。

二、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一)人员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底,全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58个,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42个。全省职工及离退休人员3.8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12万人,离退休人员1.73万人。全省年末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04万人,其中技术人员6014人(包括地质专业技术人员4547人,高级技术人员1289人,中级技术人员2137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1681人,矿业开发从业人员775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5440人。在职人员人均年收入1.72万元,离退休人员人均年收入1.68万元。与2005年相比,在职职工减少674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增加150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减少170人,工勘人员有所减少,矿产开发人员有所增加,人均年收入增加0.23万元。

(二)基本经济情况

全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总资产35.95亿元,其中生产性资产14.19亿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3.20亿元,净值1.70亿元,总负债17.33亿元,所有者权益18.62亿元。以上指标比2005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总资产增长25%,生产性资产增长12.6%,地质设备原值增长17.6%,净值增长21.4%,总负债增长27.2%。全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总收入17.82亿元,其中地勘业收入8.64亿元,矿业权转让收入1.28亿元,矿产开发收入2.98亿元,工勘收入2.21亿元,其他产业收入2.71亿元。总支出15.59亿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2.18亿元。以上指标比2005年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总收入增长44.29%,地勘业收入增长19.67%,矿业权转让收入从无增长到1.28亿元,矿产开发收入增长159%,工勘收入增长2.31%,总支出增长29.92%,地质找矿支出增长45.33%,矿产开发支出增长112%。以上可以看出,受矿业市场升温拉动,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地质勘查、矿产开发收支均有大幅增长,矿业权市场收益也大幅增加。

(三)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省地矿局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费1559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费2430万元。采用数字填图新技术完成了略阳县幅1:25万区调修测,青藏高原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西乡县1:5万矿调等项目,在西乡县大河坝地区发现了铅锌、铜、铁矿(点)多处,南郑县白玉地区发现铜矿化带。关中盆地5000平方公里地下热水资源调查评价。完成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中“榆溪河流域水源地勘查”、“秃尾河流域水源地勘查”、“府谷县墙头—黄甫川水源地勘查”等共11个水源地地下水勘查工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完成了“2006-2015年陕西省地质勘查规划”、“陕西省地质勘查工作需求预测及重点选区研究”、“陕西省地质勘查多元化投资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研究”等综合研究工作。西北有色地勘局承担国家公益性矿产地质调查项目12个,取得国家财政资金1252万元,实际完成投入1509万元。其中承担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1个,完成预算资金122万元;承担中央财政补助项目2个,完成预算资金198万元;承担省级财政补助项目1个,完成预算资金75万元;承担国家资源补偿费项目8个,完成预算资金1114万元。省煤田地质局承担中央矿产资源补偿费140万元小保当普查项目,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费用100万元彬长小庄煤层气项目,地方财政268万元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省核工业地质局承担国土资源部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陕西省财政补贴等铀矿地质勘查项目共4项,完成了陕西省黄陵县双龙-南峪口地区铀矿普查项目、陕西省关中地区一线两带氡子体测量、陕西省丹凤三角区伟晶供给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研究、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铀矿评价等项目,实施经费502万元。

(四)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省地矿局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收入1612万元。主要有靖边县红墩界煤田勘查,圈定了5个煤层,分布稳定,为高-特高热值的长焰煤或不粘煤。在镇巴县—下高川地区发现两个锰矿化区,发现钒矿化带5条,矿化带长数十公里,厚数米。在镇坪县发现5条铅锌矿化带,9条金铜矿化带,均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新疆西南天山国营马厂地区新发现铜矿带2条、圈定铁锰矿带2条、发现含金构造蚀变带1条。已初步圈定铜矿(化)体4条,初步圈定铁锰矿体3条,初步圈定金矿(化)体1条。新疆阿合齐地区的僧阿尔加尔新发现铜矿体一条,宽度4.6米,长大于100米,铜品位0.6%~1.5%。西北有色地勘局承担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项目36个,完成投资8940万元。其中局设地质项目25个,投入经费2336万元(均在陕西南部实施);国内社会地质项目9个(分别在秦岭、渭北、重庆实施),投入经费2921万元;国内投资海外社会地质项目2个(分别在蒙古、几内亚实施),经费投入3683万元。省煤田地质局承担地质勘查项目经费4623万元,其中省投资公司217.76万元,局投入资金511.76万元,矿产勘查收入3893.51万元。所开展的地质项目主要集中在省内,钻探总进尺117864米。项目主要有:孟家湾西区普查、西湾露天(二期)勘探、陇县煤炭资源综合普查、千阳北部找煤、张家峁井田勘探、孟村井田勘探、大保当扩大勘探、文家坡井田勘探、亭南预留区勘探、青岗坪勘探等项目。省核工业地质局共开展煤、金、钒、钼、锰、铜等各类商业性矿产勘查项目30多个,评价项目20多个,完成金额5800万元。

(五)矿产开发基本情况

2006年,省地矿局矿产开发收入788万元。西北有色地勘局重点矿山有4座,主要矿产品有铅、锌和黄金,已形成日采—选矿石1200吨、年采—选矿石4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年开发涉及部分加工处理矿石41.93万吨,生产黄金333公斤;铅精粉(金属量)4524.27吨;锌精粉(金属量)18139.3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265亿元。省核工业地质局共有陕西省凤县庞家河金矿、陕西省华县桃园钼矿、陕西省西乡县石膏矿、内蒙中旗祥瑞金矿,年总收入4000万元。省煤田地质局尚未参与矿产开发的投资。

(六)工程勘察施工及其他产业情况

2006年省地矿局承担了陕北石油勘查施工,完成石油钻探工作量15万米;承担了西安地铁二号线试验段张家堡车站基坑围护工程、宝鸡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主体塔基础工程;完成了府谷县武家庄高庄子新农村大口径辐射井施工等多项水资源勘查和施工项目,水文水井钻探工作量约1.5万米;完成了延安市宝塔区王良寺经济适用窑小区场地滑坡治理等多项地质灾害勘查、评价、治理项目。西北有色地勘局完成工作量钻探30余万米,施工领域包括石油钻井、岩芯钻探、岩土工勘,实现产值1.75亿元,实现收入1.57亿元。省核工业地质局完成陕西省内的包西铁路通道大保当至子长段定测项目、西安市“引湑济黑”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江苏省的台商大楼(苏州台商开发CO.)项目、浙江省嘉兴市明日明园项目等189 项,完成总产值2793万元。省煤田地质局基本没有承担工程勘察项目。地勘单位从事的多种经营产业大多数规模较小,市场定位的不明确、管理经验的欠缺,市场竞争力不足,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点。

三、地勘单位改革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1.地勘费基数

省财政厅都按月及时划拨,各局也按规定将地勘费主要用于离退休人员费用、地质勘查工作和经常性费用支出等,保证了专款专用。

2.转增国家资本金

按照规定探矿权价款需要转增国家资本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审批,目前我省尚无审批一例。

3.贷款贴息

各地勘单位属地化以来的用于地勘单位组织转产、安排职工再就业方面的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申请,省财政按规定都给予了贴息。

4.税收优惠

目前各属地化地勘部门只有财政预算拨款不纳税,其他用于弥补经费不足的对外经营收入和为安置下岗职工创办的企业收入均纳税,尤其在所得税政策上尚未与事业单位同等对待。

5.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

省地矿局办理了一部分下岗职工优惠证,其他局未办理。但基本生活费仍由各单位自行发放。

6.离退休人员养老金

离退休人员由各局管理,费用来自地勘费。目前属地化地勘单位均未改制为企业,因此未进入社会统筹,也无资金来源。

7.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

省政府已出台文件落实。

8.基本建设投资补助

2006年国家发改委有一定补助。

9.住房改革支出

由于无资金来源,与省属单位一起均未实现货币化。

10.增加工资

已落实,与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

11.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各局机关已进医保,其他人员因无资金来源尚未落实。

四、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和意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我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我厅已建议省政府成立由省编办、人事厅、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厅、政策研究室、四个省属地勘单位组成的地质勘查单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落实优惠政策,制订改革方案,按照“补欠、剥离、改制、重组”思路,分步实施。

(一)补欠

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地勘单位“三金”、住房困难、基本建设经费不足、历史债务等遗留问题。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落实责任,明确资金来源,为地勘单位改革创造条件。

(二)剥离

剥离离退休人员,经费切块单列管理,由地勘单位代管或进入省直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剥离办社会的职能,将地勘单位下属学校、医院等按属地和归口原则划归当地政府、部门管理。

(三)改制

改革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人员管理上,以2006年年底为限,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原职工身份、职务、级别等全部进入档案,离退休时按事业身份对待。新进人员由单位按企业方式自主聘用。在编制、经费管理上,以2006年切出离退休费用余额为基数,实行按原职工“退一减一”政策。经费包干,自负盈亏。改革后,地勘单位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在人事管理上,原职工身份、职务、级别等全部进入档案,实行岗位管理;在分配制度上,建立以岗位、绩效和股权分配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经营者逐步实行年薪制;在用工管理上,员工一律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

(四)重组

初期,以局为单位,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整合资产,突出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工程勘查等主业,利用现有资产设备、人才技术优势和已取得的矿权,参与资源开发,进行企业化运作和管理。后期,适时组建陕西省地勘企业集团。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Ⅱ 谁了解中煤第一勘探局煤层气研究所的情况

关于公布煤炭工业第十三届优质地质报告的通知

--------------------------------------------------------------------------------

时间:2007-9-5 14:09:00 阅读1031次

各煤炭地质会员单位、各获奖单位和个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第十三届优质地质报告评选工作已于2007年5月经评审委员会最终评审通过,共评选出优质地质报告32件,优质专业报告64件,新发现资源类地质报告19项。评选结果已经在《中煤地质报》(6月4日)公示,在规定的公示期内没有人提出异议。现予以正式公布。

一、综合地质报告
序号 报 告 名 称 承 担 单 位 获奖等级 主要完成人员
1 安徽省阜阳市口孜东井田煤炭勘探报告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勘察院 特 胡绍龙、朱文伟、周士荣、孙贵、徐其林、随峰堂、邵军战
2 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北矿区红柳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94队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特 岳正喜、郭维森、冯国富、何青、马瑞平、侯宏奇、常宇飞
3 贵州省盘县雨谷井田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特 任文林、洪愿进、陈建平、王健、熊孟辉、王树华、陈康
4 辽宁省铁法煤田大兴井田煤层气普查勘探地质报告 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 特 于在春、王生辉、崔玉环、黄贵、李希彦、刘淑霞、练贵先
5 河南省焦作煤田赵固一井田勘探报告 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 特 刁良勋、徐连利、孙锦屏、牛志刚、刘全民、刘传喜、李元建、王海泉
6 山西省朔州市平朔矿区东露天矿田煤炭勘探地质报告 第一勘探局地质勘查院 第一勘探局一一九勘探队 特 严建新、袁同星、李春兰、张新发、张聚法、田秀荣、武建全
7 山东省巨野煤田郓城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山东煤炭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一 王付山 宁凡顺、范士彦 姜明丽、郭剑萍 王克敏
8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红格尔勘查区煤炭勘探报告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一 郭增昌、武晓军、朱广彦、冯世民、李振生、孙义娟
9 甘肃省民勤县红沙岗矿区北井田煤炭勘探地质报告 甘肃省煤田地质局勘查院 一 李晓军、马国林、赵西蓉、张成功、张亚玲、刘继东
10 江西省丰城市石上井田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江西省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 一 姚嘉、郑在邦、徐小明、王涛、江中乐、李文成、刘效贤
11 四川省攀枝花煤矿区大箐河煤矿区向钭东翼深部地质普查报告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地质队 一 陈述明、李正武、刘明富、梁红勉、冯东、余杰
12 河南省永夏煤田薛湖井田勘探报告 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 一 贠三强、孙少平、徐连利、刘全民、李元建、郭海英
13 山东省金乡煤田霄云寺井田勘探报告 江苏煤炭地质局二队江苏煤炭地质局物测队 一 孟运平、周峰岩、冯建强、羊玉武、何黄生、郭满娇
14 陕西省黄陇侏纪煤田彬长矿区小庄井田勘测探地质报告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6队 一 申小龙、成永康、吕广罗、任秀娟、韦文奎、南武校
15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积家井勘查区(中南部)煤炭详查报告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5队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一 雷少毅、姚建明、关汝青、侯飞龙、邓魏、刘智昌
16 贵州省大方县绿塘井田煤炭勘探报告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一 陈建平、舒万柏、熊孟辉、吴庆柄、易同生、刘崇义
17 贵州省普安县糯东井田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一 任文林、洪愿进、曹志德、曹细如、王树华、熊炜
18 山东省巨野煤田正邦井田勘探报告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一 黄尊灵 张正修 路庆海 卢忠良 钟 明 栗 洁
19 山西省沁水煤田潞安矿区高河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 一 黄广林、朱增良、蔡晋、石玲、郭天福、赵万福
20 黑龙江省宝清县朝阳勘查区煤炭勘探报告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局110勘探队 一 张桐华、姚淑荣、孟庆发、徐旭英、王力、程予广
21 安徽省濉溪县杨柳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一 张文永、张家礼、蔡学斌、云晓鸣、卜军、左传明
22 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第一勘探局一七三勘探队 一 薛少波、张玉峰、杨岗、宋博辇、马继勇、张春沛
23 新疆托克逊县克尔碱潘吉塔格煤矿详查地质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6队 一 黄健民、王正华、尹宝强、典陆波、毛明、雍晓艰
24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清水营井田勘探报告 宁夏煤田地质局 一 李新安、崔建忠、梁永平、郭天辉、张明、韩克喜
25 四川省古蔺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岔角滩井田(南段)勘探地质报告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地质队 二 蒋忠芳、高原、马金龙、何国祥、胡春林
26 河南省禹州煤田泉店井田勘探报告 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院 二 贠三强、孙少平、孙宝山、刘全民、李元建
27 青海省鱼卡煤田东部煤炭地质详查报告 青海煤炭地质勘察院 二 白生海、王云合、田贵发、张勇祥、康耀芳、
28 安徽省淮北煤田临涣矿区袁店井田煤炭勘探报告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二 徐胜平、刘玉昌、吕凡家、黄芳友、赵智勇
29 山东省阳谷—茌平煤田阿城镇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山东煤炭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 二 范庆武 鲍怀伟、鲁孟胜 黄春慧、姜明丽
30 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二号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94队 二 何进军、郭维森、赵岩、王艳丽、康永焕、梁秋利、杨占盈
31 福建省永定县昌福山煤矿区中井田详查(最终)地质报告 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 二 鲍继坤、陈泉霖、何仲秋、刘东辉、陈国美
32 贵州省普安县泥堡勘探区煤矿普查地质报告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地质勘察研究院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二 舒万柏、陈康、吴庆炳、杨有龙、刘崇义
二、物探地质报告

序号 报 告 名 称 承 担 单 位 获奖等级 主要完成人员
1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潘三矿西三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张兴平、王宏进、汪洋、陈加林、李正越
2 宁夏鸳鸯湖矿区清水营井田地震勘探报告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一 张奋轩、冯西会、王中锋、朱芳香、杨永群、许德才、郭志斌
3 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湖西矿井一、五、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一 李丽萍、徐衍合、王松杰、范庆荣、周霄鹏、王真
4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榆树井井田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江苏煤炭地质局物测队 一 吴守华、徐永清、周国兴、徐小连、栾国廷、张艳娟
5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孙疃煤矿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一 徐奭、赵显宗、武磊彬、赵智勇、郭龙芳、史春玲
6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S5采区三维地震勘探 水文地质局物测队 一 高俊良、段建华、宋长愿、石君华、黄明恢、蔺国华
7 淄博矿业集团公司济(宁)北矿区唐口井田C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队 一 耿丽娟、殷全增、侯水平、牛小军、李广善、徐芳
8 晋城金驹实业有限公司赵庄2号井西一盘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盒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一 刘卫、李树东、陈双华、张宁茹、蔡军、邓国成
9 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S6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一 张胤彬、杨双安、李连英、张淑婷、贾建平、杨晓东
10 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水库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牛鹏程、马国东、斐文春、汪洋、王瑞杰、郭浩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红柳井田二维地震勘探报告 第一勘探局物测队 一 刘俊友、郭良红、江德花、王利强、周新潮、张少恒
12 山西沁水盆地马必区块煤层气二维地震勘探报告 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一 常锁亮、索重辉、陈强、郝治国、王润福、贾智鹏
13 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北矿区红柳林井田磁法勘探报告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一 刘江、王星明、郭栋、寇中平、马福生、杜建辉、钟建宇
14 南山集团柳海井田北部海域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侯慎建、孙升林、武喜尊、王玉海、王宏进、冷广升
15 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东二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陈昌武、刘海忠、王树敏、王云红、王瑞芳
16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鲍店煤矿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汶小刚、冯西会、杨永群、李倩秀、朱芳香
17 上海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姚桥煤矿西九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程增庆、王瑞杰、王宏进、汪洋、王秀荣
18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朝川矿戊一、四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孙卫东 王 真、孙立新 张 莉、朱金华
19 晋城蓝焰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庄矿井四盘区北部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二 韩少明、张胤彬、张淑婷、王建青、郑民刚、亢红霞
20 内蒙古自治区鄂克自治旗伊敏煤田五牧场勘探区西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东北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张群、辛思华、孔庆和、张文德、卢君实
21 扎赉诺尔煤业公司铁北矿新一采区右三片、新二采区右一片地震、电法、水文地质综合报告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二 杨永波、王玉文、刘吉才、李又臣、于卫东、
22 大庆市东风地区地热资源地震勘查成果报告 吉林省煤田地质物探公司 二 于云舟、张作伟、李朝林、任日春、屈学贤、王文瑞
23 宁夏宁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任家庄煤矿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甘肃省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 二 刘克军、尹俊青、王永奎、陈昌礼、邵同梅
24 阳煤(集团)一矿南条带杨坡堰分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水文地质局物测队 二 倪新辉、段建华、吴成远、陈洪恩、赵广玲
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大南湖煤田一井田地震勘探报告 河北省煤田物探队 二 耿丽娟、殷全增、侯水平、徐芳、吴淑媛
26 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果岸地裂缝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 二 吴加和、潘树仁、沈骥千、陈红萍、曹茂春
27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泉店井田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刘绍伟、马学明、贾运巧、刘卫、蔡军
28 安徽恒源煤电有限公司深部(II63、II61采区)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周韬、周建雄、张运霞、张开元、满立新
29 山东省宁汶煤田义能井田初期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李丽萍 范庆荣、田思清 刘永川、栗 洁
30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屯兰矿南三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二 刘海平、张胤彬、杨双安、张淑婷、杨晓东
31 老虎头煤矿南留庄井四采区水文电法勘探报告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方含珍、邓朱根、赵雪峰、梁太木、曹峰
32 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明煤矿—410水平东翼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田雪丰、李正越、王玉海、郭浩、娄建
33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孔庄煤矿中深部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蒋贤东 徐海荣、栗 洁 许崇宝、王宝贵
34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元矿二水平东翼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第一勘探局物测队 二 徐爱军、武学明、周新潮、陈贵红、杨崇斌
35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十一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耿丽娟、郭彦民、刘丕哲、丁华、刘晓红
36 济宁二号煤矿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江苏煤炭地质局物测队 二 程怡、李德华、岳洪波、张玉良、邱苏
37 陕西彬长矿区大佛寺矿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二 冯西会、李米田、王中锋、朱芳香、王伟、张奋轩、杨永群
38 河南省正龙煤业有限公司城郊矿南三、南五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刘卫、朱英丽、侯懿、贾运巧、张新红
39 安徽省阜阳市口孜东先期开采块段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王云、郭磊、徐亚兵、桂杉、张安徽
40 山东省阳谷—茌平煤田黑虎庙井田初期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二 范庆荣 王书军、田思清 张 宏、王 真
41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景矿芦南二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二 戚广龙、于卫东、曲延林、屈绍忠
三、水文、工程、环境、测量及其它地质报告

序号 报 告 名 称 承 担 单 位 获奖等级 主要完成人员
1 兖济滕矿区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 山东煤炭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 一 鲁孟胜 姜明丽、张心彬 范士彦、郝启勇、隋建红
2 甘肃省大通河铁城水电站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甘肃省煤田地质局勘察院 一 张子祥、马国哲、刘继东、马国林、张成功、沈树龙
3 二连浩特—广州国家高速公路湖南境永州至蓝山(湘粤界)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西安煤航遥感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一 王飞跃、赵小峰、刘春华、王涛、王喜英、刘江
4 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应急开发工程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水文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 一 孙玉臣、沈智慧、白喜庆、张立才、李连娟、李曦滨
5 邯郸市主城区总体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及用地评定分析 水文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 一 翟立娟、卢世威、许霞、吴爱新、马秀芬、唐燕波
6 山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高层住宅楼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一 赵学兵、郭振全、刘志成、任斗金、杨伍喜、赵振江
7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桥湾乡倒虹村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地质队 一 陈照雄、张显伟、王泽均、刘尚武、李小君、冯秩群
8 山西省沁水县鑫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郑庄矿区航空地质填图报告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一 任斗金、文红伟、刘建军、郑启孝、陈慧林、吴扬云
9 山东省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口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一 王淑霞 聂文志、许崇宝 林 宁、刘正风 刘冬梅
10 邯郸市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 第一勘探局地质勘查院 一 袁同星、陈春琳、刘占勇、龚汉红、刘向阳、郭岩
11 华亭中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甘肃陇原地质勘察工程公司平凉分公司 二 李奇峰、王育正、王祖德、王月强、王志鸿
12 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紧急实施II类项目开县丰乐镇井泉滑坡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报告 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 二 李大华、杨明显、廖云平、向晓军、李德万
13 河南省伊川县奋进煤矿黄村分矿注浆堵水工程竣工报告 江苏煤炭地质局二队 二 刘铁林、邱增果、曹增法、唐岳明、施立虎
14 河北省邯郸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第一勘探局地质勘查院 二 袁同星、龚汉宏、刘向阳、刘占勇、郭岩
15 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II类应急抢险项目开县丰乐镇李家坪滑坡下滑体可研阶段工程地质勘查 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 二 傅耀军、杨光辉、王学峰、万雪林、王春明
16 禹州至登封高速公路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综合报告 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郑州基础分公司 二 康文献、张先哲、汪源典、刘绍伟、康鸿文
17 京沪高速铁路韩台煤田段采空影响评价报告 山东煤炭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 二 范士彦 林树杰、于付国 谢 波、姜明丽
18 襄垣县古韩镇大黄庄村房屋裂缝与周边煤矿采煤沉陷关系勘查报告 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 二 李敬宇、田卫东、刘君、李树林、王志康
19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官矿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二 汤振清 孙文洁、刘松良 吴绍清、贾继旺
20 罗家寨气田内部集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 肖建新、周建中、刘忠敏、黎冬林、白绍罗
21 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拉纳山隧道、拉纳山出口左侧不稳定钭坡及地希弄中桥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 冉茂云、徐德明、谢尚斌、贾建超、李茂竹
22 青(岛)红(其拉甫)国家重点干线公路鲁冀到邯郸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 二 孙占起、白喜庆、石少州、张立才、李本军
23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分布图 黑龙江省煤炭工业管理局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 尹德顺、顾娇杨、曲延林、熊云飞、倪萍

四、新发现资源类地质报告
序号 报 告 名 称 储量(万吨) 提 交 单 位 主要完成 人员
1 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麟游北部勘查区详查地质报告 135000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6队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王双明、王国柱、李智学、崔忠省、王兴、田善学、王中锋、申小龙、刘瑞安
2 贵州省清镇市新店西勘查区煤炭普查地质报告 32660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杨通保、舒万柏、赵福平、杨淑萍、张杰、吴亚荣、梁建庄
3 贵州省大方县小屯勘查区煤矿普查地质报告 62929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赵福平、杨通保、舒万柏、吴亚荣、雷正均、唐显贵、梁建庄
4 贵州省毕节市岔河勘查区煤矿普查地质报告 92677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杨通保、舒万柏、陈名学、赵福平、吴亚荣、杨淑萍、梁建庄
5 贵州省金沙县龙凤井田煤炭勘探 67000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 刘继东 单松炜 谢 波、颜丙宏、韩绪山、滕子君、鲁 楠
6 山东省阳谷—茌平煤田阿城镇井田勘探 28000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 李献水 李海元、郑良村 吴钦宝、范庆武、鲍怀伟、刘振亭
7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煤田东大井田3号煤层勘探地质报告 88000 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察院 王国龙、琚海鸥、孙际青、蔡晋、郭天福、张江平、李延辉
8 山西省沁水煤田沁水县鑫海能源有限公司郑庄井田3号煤层勘探地质报告 36800 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察院 李广宏、刘国生、蔡晋、孙际青、黄广林、李延辉、琚海鸥
9 青海省大柴旦行委老高泉北露天煤矿外围勘探报告 4777 青海煤炭地质局105队 刘天绩、文怀军、赵国德、蔡玉良、毛晓勇、李永红、翁彦良
10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庙地区煤炭资源预查地质报告 726646 宁夏煤田地质局 顾建宁、李万寿、卢建国、于新芳、郑国敏、孙志鹏、李志兴
11 内蒙古自治区大雁煤田西区预查地质报告 81116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大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孟宪民、戚广龙、许文军、陈殿海、屈绍忠、刘迪新、朱彦武
12 安徽省蒙城县赵集勘查区煤炭普查地质报告 31500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张文永、程勇国、徐胜平、冯春平、卜军、唐成光、吕凡家
13 安徽省蒙城县邵于庄井田煤炭普查地质报告 12187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王顶立、葛灵生、刘春、张铮、蔡学斌、程勇国、黄芳友
14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榆树井井田煤炭勘探报告 34563 第一勘探局地质勘查院 黄维清、王遂正、王兴华、刘向阳、李洪、吴守华、张新生
15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煤田朱家街矿区详查报告 8142 吉林省煤田地质203勘探公司 李亚文、俞青山、陈金平、王洪力、王敏吉、魏喜文、毛宝安
16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红格尔勘查区煤炭勘探报告 64316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队 郭增昌、武晓军、朱广彦、冯世民、李振生、孙义娟
17 青海省鱼卡煤田东部煤炭地质详查报告 32290 青海煤炭地质勘察院 郭晋宁、王青平、白生海、王云和、田贵发、张勇祥、陈玉香
18 青海省鱼卡煤田尕秀西段煤炭详查报告 28692 青海煤炭地质勘察院 白生海、王云和、潘语录、鞠崎、张占贤、余存莲、方万武
19 山东阳谷—茌平煤田黑虎庙井田勘探 28035.2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 武旭仁 赵广金、牛连雨 王怀洪黄春慧 范庆荣、江明根

Ⅲ 鄂尔多斯盆地

1.石炭—二叠系煤层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层主要分布于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煤层总厚以北厚南薄为特征。西北部乌海及东北部府谷煤层累计厚度达20~35 m,柳林—神木一带厚度在10~20 m,而南部铜川等地煤层总厚度仅5 m左右(图3-7)。

太原组各煤岩系形成于广阔的滨海平原区,在成煤过程中形成了广覆型富煤区。但是,由于各处古构造、古环境及同沉积构造的差异,导致了各地煤层富集程度的差别(表3-13)。盆地内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层数较少,煤层厚度薄。该组共含煤5~12层,可采煤最大累厚度达36.50 m,含煤系数平均17.51%,最高达38.20%,其中仅10号煤(陕西俗称“丈八煤”),是全区分布最稳定的主采煤层。

图3-6 柴达木盆地及祁连地区侏罗系煤层等厚线图

图3-7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等厚线图

10号煤层产于第二岩性段I旋回的上部,在北部府谷、保德一带厚0~20 m。在平面上10号煤层常与同期砂体过渡,被分为2~3个分层。由于砂体的影响,厚度变化较大。保德以南至宜川—富县以北的中部区,含煤3~5层,一般可采煤1层,最厚12 m左右,含煤系数平均为10.35%,最厚15 m。吴堡矿区以南至韩城一带的广大地区,该煤层分布连续,厚度变化较小,含煤3~7层,一般厚度为4~8 m,最大12.42 m,含煤系数平均为7.0%,多以单层产出,局部有分叉现象(图3-8)。在盆地南缘地区,10号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其中澄合矿区厚度为0~4.05 m,并常有大面积缺失。蒲白矿区至铜川一带,煤层分布基本稳定,但厚度变化亦大,一般厚1~3 m,个别地段可达20.73 m,常有变薄、尖灭的现象,且厚度变化受沉积时基底古地形和同沉积坳陷作用的控制明显,在古地形低凹处和同沉积作用较强的地段煤层沉积厚度大,在古地形凸起处和相对隆起处煤层变薄甚至尖灭。

表3-13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含煤情况一览表

图3-8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太原组10煤层分叉现象

从表3-13可以看出,北部含煤性最好,是煤层的富煤区。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有逐渐变差的趋势。区内大约在东经108°30′以东,是太原组可采煤层的分布区。富煤区则分布在铜川—延安—靖边以东的广大地区,以西为薄煤区。由东向西随着逐渐靠近108°线的中央隆起区,煤层层数减少,煤层发生变薄或尖灭。

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煤层主要发育于盆地的西缘、北部及东部,含煤2~5层,其中4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在乌海至横山堡一带煤层累计厚度一般大于12 m,含煤系数在8.1%~10.4%;陕西北部地区累计煤层厚度可达10 m,其中府谷地区厚0~13.13 m,吴堡一带一般厚1.6~5 m,含煤系数在1.8%~38.2%;河东煤田一般为6 m左右,其中北部煤厚度可达16 m,含煤系数5.6~32.3%;南部韩城一带厚0.18~9.25 m,一般厚1~5 m,含煤系数在0~17.3%(表3-14)。煤层厚度变化总体上表现为,东西向中间薄两侧厚,南北向南部薄北部厚。由韩城矿区中部向西至铜川逐渐变薄至不可采甚至尖灭,为零星分布的薄透镜体,其余均为局部可采煤层,大部分地区为透镜状或煤线,大致在榆林—延川—合阳一线以西本组煤层基本没有发育;在南缘的渭北地区,由合阳至铜川一带,仍有零星分布的透镜状薄煤或煤线,一般不可采。

表3-14 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含煤情况

2.三叠系瓦窑堡组煤层

上三叠统延长组、瓦窑堡组煤层仅在子长、志丹及洛川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含煤。含煤最多可达32层,其中Ⅴ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Ⅰ~Ⅳ号煤层厚度多在0.5 m以下,一般不可采,仅在局部地段可达0.6~0.8 m,极个别点厚度达1 m左右,其他煤层均为0.1~0.3 m左右的煤线。总含煤系数0.2%~1.9%。V号煤层发育在第4岩性段顶部,紧靠第5段之底油页岩层之下,一般为单层产出,有时分叉为两层。在第4段保存完整的地区,V号煤层均有分布,其厚度为0.2~2.95 m,呈层状,为复杂或较复杂结构的煤层,含夹矸2~4层。分布连续的富煤区在子长—安塞间,其外为断续分布的小面积可采区,煤层厚度及含煤系数均由富煤中心向四周逐渐变小(图3-9)。

3.侏罗系延安组煤层

下、中侏罗统延安组是本盆地主要含煤地层,该组煤层层数多,总厚度大。盆地北部的杭锦旗、乌审及东胜的地区煤层总厚度一般为10~30 m,盆地西部马家滩、盐池至环县及华亭地区煤层厚度多大于20 m,往南及往东煤层层数减少,厚度逐渐变薄。黄陵、延长至神木一线煤层尖灭(图3-10)。各区含煤特征如下。

在陕北侏罗纪煤田含煤多达27层,主可采煤层为3号、4号、8号和9号,局部可采煤层如2号、5号、7号煤层,1号和6号煤为零星可采煤层(表3-15)。各煤层基本产于4个岩性段的中部,每个煤层分别位于各段中级旋回的顶部(图3-11)。煤层厚度、间距、结构及稳定性以第3段含煤性为最好,含煤系数7.37%~12.7%,其次是第1段,含煤系数5%~8%。全组总含煤系数0.2%~0.9%,由东南边缘向北西含煤系数逐渐增加。

侏罗系3号煤层是陕北侏罗纪煤田最发育的煤层,分布广,连续性好,厚度大而稳定,一般厚3~5 m,最厚达12 m之多。由东北端的府谷至西部定边,整个煤田几乎都有3号煤层分布,尤以榆林、神木地区发育好,其可采面积约2万 km2。富煤带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厚度中心位于榆溪河上游及榆溪河—秃尾河之间。煤层厚度变化的总趋势由东南向北西逐渐增厚。由于成煤后直罗组河道的强烈冲刷,沿秃尾河形成一个北西向的薄煤区或缺失区,使3号煤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延边以西至安边一带是煤层的变薄区,厚1~3 m。定边一带仍是3号煤的稳定分布区,厚3~5 m左右。

图3-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瓦窑堡组煤厚等值线及可采煤层系数等值线图

南部黄陇侏罗纪煤田中,3号煤基本没有发育,仅在彬长矿区的局部地段见有透镜状薄煤或煤线。

4号煤层:产于第3岩性段旋回的上部,主要分布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东北段榆林以北的地区,亦是榆、神、府地区的主要可采煤层。榆林附近及其以南的地区多不可采。可采区内为厚度稳定、连续性好的中厚煤层,一般厚1.3~3.5 m,最厚达5.19 m。总的分布特点是由东南边缘向北西逐渐增厚,厚度中心位于红碱淖一带,呈北东向分布。该煤层在定边地区为局部可采煤层,在黄陇煤田一般没有发育,仅在彬长矿区可见零星分布的透镜状煤层。

图3-10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厚分布图

8号煤层:产于第1岩性段Ⅰ旋回之顶部,宝塔山砂岩K标志层之上,与其下9号煤为同一煤组的两个分层,二者常有分叉合并现象,是延安组中分布最广的煤层之一,在陕北侏罗纪煤田中主要分布在榆溪河东北部和定边一带,其间为薄煤区或煤线,总的分布趋势是由西南的榆溪河向东北逐渐增厚,厚度中心位于秃尾河上游红碱淖一带,厚0.83~6.60 m。在黄陇侏罗纪煤田中该煤层为惟一主可采煤层,分布稳定、厚度大。主要分布在店头、焦坪、彬长及阡陇几个成煤盆地中,为该区的主要工业煤层,厚0~34 m,一般厚2~8 m。在盆地中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增厚,由于该煤田中古隆起、同期河道及后期河道发育,往往破坏了该煤层的连续性,形成一个孤立的煤盆地,或在盆地中形成几个富煤带。

9号煤层:可采区主要分布在陕北侏罗纪煤田中,其展布和变化特点与8 号煤相似,亦是神府地区的主采煤层。在黄陇煤田中,局部地段仅是8号煤的一个分层,大部分地区没有发育。

图3-11 鄂尔多斯盆地安口矿区侏罗系主采煤层煤岩柱状图

甘肃华亭矿区5个煤层组含煤7层,主可采煤层为5号煤层,其平均厚度为46.51 m,局部可采煤层如2~2号煤层、2~3号煤层、3号煤层及4号煤层(表3-15),含煤系数5%。

宁夏汝箕沟矿区含煤地层共含煤11层,可采及局部可采者7层。可采煤层总厚度为22.95~45.38 m。5~2煤层为主要可采层、4~2煤次之,余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结构多为复杂型,煤层间距变化大,为7~53 m之间。煤层总厚在达峰沟最大达34.02 m,至卫东和大岭井田减薄至22.95~24.63 m,含煤系数为9%~13%,至立新井田煤系减薄为160 m,煤层分叉,厚度减薄到20.63 m,至北段和南段煤系厚仅30 m,煤层总厚度只有2.3~2.9 m,下部煤层已逐渐尖灭(表3-15)。

表3-15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层情况一览表

从上述各主要煤层厚煤带分布的特点可以看出:盆地西北地区煤层厚度相对较大、含煤性较好;盆地南部、东部含煤性变差,煤系厚度逐渐变小,煤层层数减少,厚度变薄;大理河以南,葫芦河以北,吴旗以东地区无煤沉积。

Ⅳ 胡家河煤矿什么时候投产

2009年6月30日,彬长矿区开发建设公司胡家河煤矿奠基仪式在陕西省长武县内举行。
胡家河煤容矿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彬长公司投资建设的第二座大型现代化矿井项目,计划建设规模1100万吨/年,先期按500万吨/年建设,服务年限为70年。先期总投资26亿元,建设工期41个月。据了解,胡家河煤矿地质储量8亿吨,可采储量5亿吨,煤层最大厚度26.2米,平均厚度14.49米,属低中灰、低硫、高热值优质动力煤。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已对胡家河井田进行了详查,彬长公司成立后,先后进行了预可研、储量备案,并完成了环保、水保、地质灾害、安全预评价及矿区范围划定等工作。目前,各项开工前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据悉,该矿井建成后,每年将对当地贡献20亿元以上的GDP增量,提供1000人的就业机会,同时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加快彬长矿区能源基地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Ⅳ 煤炭开发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西北地区煤炭开采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陕西韩城—铜川—彬长—黄陵等渭北煤田区、陕西神府及内蒙古东胜煤田区,甘肃平凉华亭、阿干镇、窑街煤田区,宁夏灵武、石嘴山、石炭井煤田区,内蒙古乌达、海勃湾、包头石拐煤田区,新疆的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煤田区等。

总体而言,西北地区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十分严重,是所有矿产工业类型中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以地下采煤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西北地区煤矿以地下开采为主,其产量约占煤炭产量的96%,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见表3-7。煤矿开采的环境地质问题示意图见图3-3。

表3-7 煤炭开采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图3-3 煤矿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示意图

露头煤及浅部煤层采用露天开采,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高陡边坡诱发滑坡(①),外排土矸场占压土地(②),废渣堆积沟坡上,暴雨诱发形成滑坡(①)和泥石流(③)地质灾害。煤层采空区(④、⑤)上方地裂缝(⑥)会造成建筑物开裂、农田被毁,稍深部煤层采空区上方发生地面塌陷(⑦),耕地被毁,村庄搬迁。煤矸石堆积占压土地的同时,矸石山粉尘及自燃(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风井排出的沼气、二氧化碳等污染大气环境(⑨),危及人类健康。露天矿排矸场及煤矸石淋溶水造成地表水土(⑩)及农作物污染,下渗造成地下水及岩溶水污染(

)

3.4.2.1 煤矸石压占土地

煤矸石是采煤和选煤过程中的废弃物,通常占煤矿产量的12%~20%,是煤矿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危害是堆积压占土地破坏植被。陕西黄陵店头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小流域地区的森林植被良好,但是部分煤矿排放的煤矸石堆积在山坡上,压占了生长良好的杂木林。陕西韩城下峪口黄河滩湿地芦苇茂密,生态环境良好,但是该矿排放的煤矸石填滩造地,破坏了黄河湿地生态资源与环境。

3.4.2.2 对水资源的影响

产于鄂尔多斯盆地周边的石炭-二叠系中的煤田,其下部是奥陶系石灰岩,上部为侏罗系砂泥岩,属干旱盆地严重缺水地区。矿井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地表水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煤矿酸性及高矿化度的井水造成地下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新疆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煤矿煤系地层倾角67°~78°,开采后形成自上而下的采空区塌陷和裂缝带,造成水资源流失的环境破坏。煤炭资源大面积连续开采,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地下水破坏,同时导致地表河流流量锐减,生态环境破坏。1997年以来,陕西神府煤田开发区的不少河流断流,如2000年窟野河断流75d,2001年断流106d。由于煤矿采空区裂缝遍布,最宽达2m多,局部地区地面下降2~3m,导致原流量达7344m3/d的双沟河已完全干枯,26.67ha水田变为旱地,杨树等植被大片枯死。

3.4.2.3 崩塌、滑坡、泥石流

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开挖或堆积在斜坡体上的采矿废渣因暴雨、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原因引发崩塌、滑坡。煤矿区滑坡主要发生在露天矿、黄土高原以及山地矿山。如新疆哈密三道岭露天煤矿1967、1983 和1999年先后三次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造成矿区运输中断,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内蒙古包头石拐矿区由于采煤使地下采空区面积增大,近几年滑坡活动加剧,目前滑坡体东西长100~370m,南北宽600余m,面积约16×104m2,体积约400×104m3。从1979年至今已毁坏民房及其他建筑物达5000m2,堵塞了通往五当召旅游点的道路600m,造成经济损失约400万元。红旗山出现了多组东西向宽约0.1~1.5m、南北走向长约100~300m的地裂缝,危及山脚下677户194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陕西韩城象山煤矿因地下采煤及渠道渗水等原因,引起山体蠕滑,直接威胁坑口电厂——韩城电厂主厂房的安全,为此付出了上亿元的防治费用。陕西彬县百子沟煤矿地下采煤采空区上方岩层垮落、下沉,使地表斜坡失去平衡导致1995年7月6日的黄土滑坡,滑距约30m,180×104m3土方量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滑坡将矿部三座大楼整体向前推移5~7m,楼房墙壁出现裂缝,地板鼓起,地基被毁。由于事先的预报准确,所幸无人员伤亡。1991年8月9日,陕西铜川金华山煤矿西侧黄土塬边由于地下采煤引起崩塌、滑坡,土方量达1050×104m3,将坡脚处的西龙村埋没,大片良田被毁,损失巨大。

陕西铜川焦坪、王石凹、李家塔、金华山、桃园等煤矿均发生过严重的滑坡,铜川矿区有中等以上规模滑坡1000多处,铜川市区有154处,崩塌体361处。陕蒙神府—东胜矿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植被覆盖率低,土壤风蚀、水蚀交错,岩层结构疏松,易风化,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煤田大面积开采,采矿废石及排土乱堆乱放,沿山坡开挖加大了地面坡度。矿区人为泥石流均分布在河道两侧,泥石流直接注入河床,使河床过水断面缩小,行洪能力降低,即使中等水深洪水,也能造成很大灾害。1989年7月21日,矿区上游突降暴雨,3h降雨120mm,在乌兰木伦河形成含沙量高达1360kg/m3的泥石流,淤平坑井11处和露天矿坑9处,其中马家塔露天矿被淹没,泥沙淤积15×104m3,冲毁两岸矿堤1870m、水浇地600亩、路基挡墙60m,导致铁轨悬空,中断行车一月之久,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3.4.2.4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地下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造成耕地破坏、公路塌陷、铁轨扭曲、建筑物裂缝,以及洼地积水沿裂隙下渗引发矿井透水等事故。在干旱地区由于地表水系受到破坏,导致矿区生产、生活以及农业用水发生困难。同时,还可诱发山体开裂形成滑坡。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在大中型地下开采的煤矿区最为普遍,灾害也最为严重。如新疆的六道湾煤矿,甘肃的华亭、窑街、阿干镇、王家山等煤矿,宁夏的石嘴山、石炭井煤矿和陕西的渭北韩城—铜川以及神府—东胜煤田矿区。

调查资料表明,在579座各种类型的矿山中,有115座矿山存在地面塌陷,塌陷面积达20236km2。其中非煤矿山10座,仅占8.70%;而煤矿山有105座,占塌陷矿山的91.30%。根据塌陷面积及严重程度,大于10km2的极差级别矿山8座,占8%;1~10km2差级别矿山 37座,占 35%;0.1~1km2中等级别矿山 37座,占 35%;小于0.1km2较好级别矿山23座,占22%。

煤矿区的地面塌陷最为严重,这是因为煤层厚度较金属矿体稳定,分布范围大,煤层产状较平缓,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较金属矿山要大得多,并且上覆岩层多为松软的页岩、粉砂岩及泥质岩层。煤矿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范围及深度与采煤方法、工作面开采面积、采区回采率以及煤层产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而言,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充分采动(用长壁工作面全部垮落法采煤时)比非充分采动(条带部分冒落法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影响范围及深度要大。而煤层采厚越大,倾角越小,埋深愈浅,开采面积越大,地面塌陷、裂缝影响范围及深度也越大。地表最大下沉量W可用公式估算:W=qMcosα。

式中:q为下沉系数,全部冒落采煤法 q=0.70~0.90,条带部分冒落采煤法 q=0.02~0.30;M为煤层法线厚度;α为煤层倾角。

当采深与采厚之比小于20时,地表常发生剧烈变形,此比值大到一定程度后塌陷消失。榆林神府矿区大砭窑煤矿开采5煤层,煤层厚4~6m,埋深90~100m,1992年5月5日矿井上方发生地面塌陷12000m2,陷落深度0.7m。有关资料指出,塌陷面积与开采面积之比平均值为1.2,塌陷容积与开采体积之比平均值为0.6~0.7。当采深较大时,地面、地表裂缝则较少。当采深H >(100~150)m,或 F=H/M≥20(M 为煤层厚度)时,地表移动和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呈明显连续,不出现地裂缝。

根据煤炭工业“九五”环境保护计划,2000年全国(除西北地区,下同)煤矿地面塌陷面积为182.20km2,复垦面积为48.40km2,复垦率为26.6%。西北地区煤矿地面塌陷面积为35.76km2,复垦面积为 4.40km2,复垦率为12.3%,比同期全国平均值低54.9%。2000年西北地区煤炭产量达8994×104t,万吨煤塌陷面积为0.31ha,比全国万吨煤塌陷面积均值0.20ha高55%,而复垦率低51.5%。可见,西北地区煤矿地下开采塌陷区的防治工作应加紧加快。

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煤矿距友好商贸中心仅1.5km,该矿煤层倾角67°~78°,属急倾斜煤层,50年来,地下不同开采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后,由于上位顶煤和覆盖层的周期性塌陷断裂,出现与煤层走向一致的条带状塌陷深坑,深度达40~50m,并在塌陷坑两侧形成平行裂缝,造成了连续性的地面塌陷凹槽、地裂缝和塌陷坑。塌陷区目前仅作为乌鲁木齐市城市工业垃圾的填埋场所,在其虚土表面又不断产生新的塌陷深坑和地裂缝,3km2的土地不能开发利用,迫使市政设施建设不得不绕道而行,成为乌鲁木齐城市建设发展的死角。

宁夏石嘴山市石嘴山煤矿开采面积为5.15km2,而塌陷面积已达6.97km2,是其开采面积的135%,形成深达8~20m的地表塌陷凹地,部分地段的裂缝宽达1m。矿区铁路运输基地高出塌陷区10~20m,使得矿山企业每年用于铁路的垫路费高达100万元,穿越矿区的109国道被迫改道。

陕西省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总面积约115km2(表3-8),主要分布于渭北及陕北煤矿区,陕南秦巴山地区仅有零星分布。其中铜川市老矿区因开采较早,地面塌陷比较严重,到199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其地面塌陷为63.82km2,占到全省煤矿区地面塌陷区的55.38%,其中80%为耕地。而神木县近几年煤矿开发力度不断增大,加之煤层埋藏较浅,地面塌陷面积增大,截至2001年,该县乡镇煤矿造成地面塌陷达5.32km2

表3-8 陕西省煤矿区地面塌陷

陕西省渭北煤田的铜川、黄陵、合阳、白水、韩城各矿区,陕北神府煤田的大柳塔、大砭窑、洋桃瑁、沙川沟、刘占沟、新民矿等矿区,均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山体滑坡,造成大面积的农田被毁、房屋开裂、铁轨扭曲、公路塌陷、矿井涌水等。2001年7月特大暴雨使黄陵店头陕煤建五处矿区仓村三组的1.2km2耕地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裂缝最宽达15m,塌陷落差达7.45m,60%耕地已无法复垦,农田撂荒,预计经济损失达270万元。2000年4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陕西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黑池塬乡镇煤矿地下开采造成的村民窑洞开裂、耕地被毁进行了曝光。陕西白水县县办煤矿开采导致白水县火车站候车室出现裂缝、铁轨下沉、广场地面鼓包。陕西渭北煤田地表水平拉伸变形值达到0.8~2.2mm/m时出现地裂缝,裂缝宽300~700mm,深度达5~15m。铜川煤矿区地裂缝有5400余条,以王石凹煤矿为例,在1:5000 的地形图上填绘的裂缝就有70多条,总长度近7000余米。20世纪90年代,甘肃窑街煤矿区矿井地面占地598.1ha,地面塌陷20处,共计443.54ha,地面塌陷面积比80年代扩大了48.4%,每年以14.47ha的速度扩大,10年间因塌陷引起的特大型山体滑坡等灾难性地质事故数起。80年代造成水土流失面积449~550ha,90年代达到663~720ha。甘肃靖远王家山煤矿1995年8月两次洪水携带泥石流从地面裂缝涌入井下,造成多人伤亡。

陕西神木大柳塔煤矿区1997年以后形成采空区,1998年前后产生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大柳塔矿区采空区约为 3.9km2,总面积约 5.8km2,产生地裂缝的总面积约5.45km2。大柳塔活鸡兔井采空区面积过大,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其中205工作面塌陷区宽0.3km,长为3km,面积为0.9km2,共发现16条地表裂缝,沿整个工作面呈断续分布,裂缝宽5~60cm,间距2~8m。206 工作面塌陷区宽0.3km,长为3.5km,面积为1.05km2,共发现 5条裂缝,裂缝宽 5~60cm,间距 5m 左右。207 工作面塌陷区宽0.3km,长为1.5km,面积为0.45km2,是整体陷落,其中裂缝十分发育,共发现5条,宽5~30cm,间距10m左右。从神东矿区大柳塔、补连塔和榆家梁3个矿井实测资料可知,其万吨煤地面塌陷面积为0.35~0.42ha,比全国万吨煤地面塌陷面积0.2ha几乎高出1倍,主要原因是煤层埋藏浅(61~110m),煤层厚(3.4~5.0m)。

3.4.2.5 水土流失

据水利部1992年统计,西部地区轻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04.07×104km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58.01%。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侵蚀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在黄土区、黄土与沙漠过渡区,矿区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最大。据陕西铜川、韩城、神府煤矿区有关环境报告资料预测,陕西神府—内蒙古东胜矿区平均侵蚀模数按1.21×104t/km2·a、面积按3024km2计算,年土壤侵蚀量为3659.04×104t;准噶尔矿区平均侵蚀模数按1.30×104t/km2·a、面积按1365km2计算,年土壤侵蚀量为1774.5×104t。据几个矿区开发前后不同时期的遥感资料以及河流、库坝、泥沙资料综合分析和计算表明,煤矿开采后水土流失量一般为开采前的2倍左右。陕西黄陵矿区建矿前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建矿5年后,土壤侵蚀模数已达1000 t/km2·a。甘肃的窑街、阿干镇、靖远煤矿区,宁夏的石嘴山、石炭井煤矿区,陕蒙神府-内蒙古东胜煤矿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内蒙古的乌达等煤矿区,侵蚀模数达10000~30000t/km2·a,是开采前水土流失量的3.0~4.5 倍。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直接威胁矿区安全。例如,陕西神木中鸡煤矿由于矿渣倾入河道,占据河床2/3的面积,1984年8月雨季时河水受阻回流,造成特大淹井事故。

3.4.2.6 土地沙化

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破坏了浅层地下水系统均衡,因地下水位下降使部分地区的塌陷区植被枯死,形成或加剧土地沙漠化。露天煤矿、交通及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占用大量耕地,破坏植被,使部分原已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戈壁沙漠区煤矿废渣的堆放、风化加剧了土地沙化。

陕西神府煤田矿区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地方、个体开发沿河沟两岸乱挖滥采,破坏植被,导致沙土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以来,毁坏耕地666.7ha,堆放废渣超过6000×104t,破坏植被4946.7ha,增加入黄泥沙量达2019×104t。据“神府东胜矿区环境影响报告书”预测,若不采取必要的防沙措施,在矿区生产能力达到3000×104t规模时,将新增沙漠化面积129.64km2,煤矿开发导致的沙漠化面积为自然发展产生沙漠化面积的1.53倍,新增入河泥沙量480×104t,比现有条件下进河泥沙量增加13.7%。

3.4.2.7 水土环境污染

煤矿水污染源主要是煤矿开采外排的矿井水、洗(选)煤水以及煤矸石淋滤水。据有关文献,莫斯科近郊煤田矿井地质环境的研究表明,距矸石堆底部50~60m远的土壤中,每100g土壤中铁含量达146~160mg,铝含量达11~19mg,分别超过允许值的3~4和1.5倍,土壤被毒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所限和认识不足,矿井水被当作水害加以防治,矿井水被白白排掉而未加以综合利用和保护。2000年西北地区国有矿井煤产量3785×104t,平均吨煤排水量1.3t,其他矿井煤产量5209×104t,平均吨煤排水量0.324t。西北地区的煤矿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区水资源匮乏,毫无节制的排水不仅大大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增加了吨煤成本,而且还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流失、水质恶化,还可能造成地下突然涌水淹井事故的产生。

煤矿矿井水多属酸性水,未加处理直接排放,加剧了干旱地区矿山用水危机。陕西、宁夏、内蒙古部分矿井水pH值均小于6,陕西铜川李家塔矿井水pH值为3。酸性矿井水直接排放会破坏河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抑制矿区植被生长。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新疆大部分矿井及陕西中部和东部等矿井水是高矿化度水,一般矿化度均大于1000mg/L,其中甘肃靖远大部分矿井水矿化度在4000mg/L以上,尤其是王家山矿高达15000mg/L以上。

2002年7月在陕西渭北煤矿区的一些矿务局调查时发现,陕西白水县个别矿山存在将坑道废水直接排入地下岩溶裂隙的现象,导致岩溶水污染,此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尽快采取措施保护岩溶水,使地下水资源不受污染。

Ⅵ 陕西彬长矿区煤层瓦斯灾害与对策

王兴 杨文清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6队 西安市 710054)

作者简介:王兴,1961年生,男,西安高陵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高级工程师,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六队总工程师,西安能源研究会理事,西安市水资源专家顾问组专家。

摘要 本文试图利用已有的地质成果,对陕西彬长矿区煤层开采中的瓦斯问题进行讨论。就影响矿区建设的煤层瓦斯富集规律进行分析,提出先期抽排的可行性和抽排工艺,为煤炭开发中降低瓦斯含量、减少灾害发生找寻新的途径。

关键词 彬长矿区 瓦斯灾害 对策

Coal Gas Disaster and Ploys in Binchang Coalmine,Shaanxi Province

Wang Xing,Yang Wenqing

(Shanxi Bureau of Coal field Geology,Xi'an City 710054)

Abstact:Based on available geological data,the article discussed that the coal gas problems in coal mining in Binchang coal mine of Shaanxi.The author analyzed the accumulation laws of coal gas influencing construction of coal mines and pointed out the feasibility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 exploitation of coal gas,which will develop a new way to rece gas content of coal and risk of coal gas disaster.

Keywords:Binchang coalmine;gas disaster;ploys

陕西彬长矿区至2005年年底,已有下沟、火石咀、水帘等煤矿生产,另有大佛寺、亭南煤矿在建,现有各生产矿井均属于高沼气矿井,亦曾发生过瓦斯突出。水帘煤矿1980、1985年曾发生过两次瓦斯突出,前次瓦斯突出后,咸阳矿山救护队在掘进煤巷中测定瓦斯相对涌出量达34.4m3/t·d(日产原煤200t左右),后一次测定混合气体中瓦斯含量已超过10%。1990年9月矿山救护队测定,瓦斯相对涌出量为9.18m3/t·d(日产原煤463 t左右);火石嘴煤矿1986年4月19日,瓦斯顺采煤工作面煤层裂隙泄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8.5m3/t·d;1987年5月5日,虎伸沟村办小煤矿发生瓦斯突出,矿山救护队测定混合气体中瓦斯含量已超过10%。几个矿井正常生产时,工作面电钻炮眼内偶尔可听见“嘶嘶”的瓦斯喷出声。

1 煤层气富集规律

矿区勘查阶段,钻孔中采样主要采用解吸法及集气式,共采集煤层气样品240个,其中4号煤层瓦斯样170多个,另外还有顶、底板样、4上煤层样以及生产矿井样等。样品有效控制深度311.96m(D1孔)~885.40m(207孔),甲烷成分0.32%~95.26%(D33孔),甲烷含量0.01~6.29mL/g,daf(D32 孔)。本区煤层气为干气,所有样品测试结果,重烃含量均小于5%。煤层气含量随着埋藏深度加深而增大,其变化梯度为煤层埋深增加54.18m含量增加1mL/g,daf。甲烷含量随着甲烷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其赋存规律受诸多地质因素控制,与成煤环境、煤化程度、煤层厚度、沉积构造及围岩性质等关系密切,构成了本区煤层气含量的分布格局。其成分在横向上的分带表现为南北向,即矿区东、西部为氧化(CO2-N2)带,中部为N2-CH4带或甲烷(CH4)带。南北向以路家小灵台背斜鞍部的CO2-N2带将中部地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大佛寺向斜区煤层气相对富集,最高可达6.29mL/g,daf(D32孔),一般都在3mL/g,daf以上,北部仅在雅店背斜鞍部有甲烷富集带,最高可达5.71mL/g,daf(214孔)。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值均为钻孔中采样测试值,由于自煤层原位切割、提钻至井口,打开采煤器后采样、装罐需要几十分钟时间,所测得的数据相对较低,但由于勘查方法所限,目前尚无可靠的换算方法来得到准确的数据。因此,在应用上述数据时,应充分考虑到其误差。

本区中侏罗世延安早期基底隆起比较发育,如矿区北部的七里铺-西坡隆起及南部的两亭-太峪隆起等,其间尚有次级隆起发育。矿区南部在近EW及NEE 向基底隆起背景之上迭加有近SN 向构造,使其呈古垄岗与洼地地貌,具有一定的等间距性,也正是由于这些古隆岗的存在,为煤层和煤层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区。成煤前期构造,形成了煤系基底,控制了煤系地层及煤层的沉积厚度即气源岩的厚度分布,背斜部位沉积薄或无沉积,向斜部位沉积厚,为生成煤层气提供了物质基础;至延安中晚期地壳大部已被夷平,多数基底隆起消失,煤层亦不甚发育。矿区主体由一系列NEE 向排列的孟村、南玉子、大佛寺及景村等次级坳陷组成,成为煤田中部次级坳陷中规模最大、赋煤最好的地区之一;两亭-太峪隆起以南成煤环境变化大,煤系地层及煤层均不稳定[1]。成煤构造和后期改造作用使隆起与坳陷具有长期的继承性,煤层上部沉积了一定厚度的盖层物质,为煤层气的储积提供了有利条件。

矿区4煤层底板标高在南部的彬县背斜北翼阴山煤矿,最高为839.12m,最低点在西北部七里铺背斜南翼倾伏端,为143.60m(长4孔)。平均每千米下降3.0m,呈东南高、西北低之势。由于煤层气沿煤层的平均渗透性一般高于垂直煤层和岩层的渗透性,特别是在煤层上覆地层比较厚、渗透性比较差的岩层发育的情况下,煤层气向上垂直运移和排放就更为困难。火石咀煤矿4煤层的测试结果,其平均渗透率7.4mD,而垂直煤层的渗透率仅有3.7mD。这是促使煤层气沿煤层由低处向高处运移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火石咀、水帘、阴山及虎伸沟等煤矿成为高沼气矿井的原因之一。

2 煤层气开发的工程地质条件

本区4煤层顶、底板均为一厚度较大、透气性较差的泥质岩。其孔隙度低,渗透性差,排驱压力大,表现为隔气层性质。矿区东、西部4 煤层底板泥岩比较薄,最薄在0.2~0.5m,一般为2.0m左右;北部4煤层底板泥岩最薄1.87m,一般厚3.0m,中部孟村向斜4煤层底板泥岩比较厚,最大厚度10.05m,一般在5m左右,南部的大佛寺向斜区4煤层底板泥岩最厚16.06m,一般厚度在6.0m左右。4煤层顶板泥岩亦表现为东、西部薄,一般在2.0m左右,中部较厚,一般在3~5m之间,最厚为7.40m。总体表现规律是顶、底板泥岩厚度与煤层气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另外,在顶、底板泥岩厚度>4m 时,其甲烷含量>2.5mL/g,daf,当泥岩厚度<4m 时,其甲烷含量<2.5mL/g,daf。因此,矿区煤层气赋存规律与煤层顶、底板泥岩厚度关系密切。

另外,地下水活动对煤层气含量也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地下水可驱动裂隙和孔隙中的煤层气运移;地下水可带动微溶于水的煤层气一起流动;水分子被吸附在孔隙、裂隙表面,减弱了煤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水体占据了煤层孔隙的空间,排挤了煤层中的游离甲烷。因此,地下水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煤层中的煤层气含量比较小。反之,地下水活动微弱的地区,煤层中的煤层气含量比较大。矿区延安组含煤地层富水性微弱,4煤层含水率1.07%~2.83%,矿井反映的煤巷几乎无水,因此,矿区地下水活动对煤层气含量无大的影响。

3 资源利用可行性及抽排工艺

从1970年代开始,我国在抚顺和焦作等矿区开展了地面钻井抽煤层气的试验。从1990年代初开始引进国外煤层气技术,但目前仍处在勘探阶段。近几年国内自营勘探和合作开发均取得较大进展。1998年中联公司在山西沁水煤田东南部开展了煤层气勘探,施工煤层气井11口,初步控制含气面积550km2。到1998年,我国已施工地面钻井201口,总进尺10万余米。部分单井产气量达1000~5000m3/d,个别井可达16000m3/d[2]

随着近年来,油气钻井、开采技术的不断引进,低含量煤层气的开采已成为可能。对本区煤矿建设而言,降低矿井瓦斯含量,减少事故发生的方法,除了加强矿井安全设施建设外,先期抽排也十分必要。针对本区煤层厚度大、结构完整以及煤层气赋存特征,采用不同的钻井结构和布井方案,不但可以降低矿井瓦斯含量,而且,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开发,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煤层气开采过程包括钻井、完井、强化、测试和开采等工艺。钻井工艺包括煤矿采空区钻井、采掘面水平钻井和采前地面垂直钻井。完井方式包括裸眼完井、套管完井和混合完井,这几种钻井工艺均适合于本区,但不同的构造部位、煤层分布特征有不同的工艺。强化是针对大多数煤层渗透率低,仅靠井眼圆柱侧面积作为出气面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采取的入工强化增产措施,包括煤层水力压裂、打水平排泄孔和洞穴应力释放法等工艺。矿区煤层气储层压力较低,需要入工升举,抽出煤层中的水,使产层压力降低后才能产气[3]。同时,应注意到本区煤层气含量的不均一性,即在煤层裂隙发育地带,煤层气相对富集。因此,选择合理的布井方案,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兴.2003.陕西黄陇侏罗纪煤田优质富煤带及其构造因素[A].见煤田地质可持续发展研究.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杜

[2]张铁岗.2001.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杜

[3]乌效鸣.1997.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计算原理及应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杜

[4]李明朝,张伍侪.1990.中国主要煤田的浅层煤成气[M].北京:科学出版杜

[5]钟玲文,张新民.1990(4).煤的吸附能力与其煤化程度和煤岩组成间的关系[J].煤田地质与勘探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