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Ⅰ 如何写矿山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矿山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抄急预案按照目录编写
一、总则
(一)本预案所称地质灾害是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发生在企业区域范围内的,危害企业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本预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三)本预案编制目的:
(四)编制原则:
(五)编制依据:
(六)适用范围:
二、 组织机构与职责
三、应急保障
(一) 应急资源:
(二)应急通讯系统
(三) 资金保障:
(四)人员保障
四、 应急响应
(一) 响应程序:
(二)预警信号:
(三)地质灾害避灾线路
(四) 应急响应的一般规定:
(五)人员的撤离
Ⅱ 辽阳市宏伟区曙光镇前进村石洞沟崩滑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辽阳市国土资源局
辽阳市宏伟区政府
(2013年5月29日)
根据2013年最新排查成果,辽阳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89处,列入市本年度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57个,宏伟区前进村石洞沟崩滑塌地灾隐患点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检验《辽阳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效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决定于2013年6月26日10:00—11:00举行,本次应急演练由辽阳市国土资源局和辽阳市宏伟区政府联合主办,宏伟区曙光镇政府和辽阳市国土资源局宏伟分局共同承办,辽阳市气象局、辽阳市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曙光镇前进村等单位协办。为确保该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通过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使得群众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危险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由于崩滑塌易发生区域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诱发因素影响,崩滑塌极易发生。在此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辽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区人民政府和区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崩滑塌威胁区内的人民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并采取相应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地点、背景
地点:宏伟区曙光镇前进村石洞沟居民点。
环境:该地质灾害点地处低山丘陵地貌,上部残坡积砂质黏性土,下部为震旦系钓鱼台组石英岩,发育3组节理,边坡平均坡度20°~60°,坡向180°,原始坡高40米,植被不发育,可见6~10处突兀的探头石。该边坡现状稳定性一般,潜在稳定性较差,存在崩滑塌隐患主要地质灾害引发因素为降雨、风化,危及该斜坡下方5户20人生命财产安全。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有《防灾抢险方案》,村民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五、预计参加人员及车辆
预计207人,各种车辆56台。
六、演练内容
(1)演练前先把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危险区群众手中,张贴标语、宣传画,设立警示牌、避险路线指示牌、安全地点(避险点)指示牌等。
(2)发布避险信号(用铜锣警报)。
(3)组织群众按规定路线转移到安全地带。
(4)避险安全地带必须做到“四有”,即有吃、有住、有穿、有医疗保障。
(5)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对群众进行一次现场培训,发放宣传材料。
(6)结束后,进行总结、宣传。
七、演练准备
演练前一周召开由相关市、区、镇、部门领导各小组成员等参加的会议。说明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具体实施的有关问题和分工等。
指挥长:祁龙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马志刚 宏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副指挥长:张树生 宏伟分局局长
马东 曙光镇镇长
1.综合联络组
组长:王云祥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夏辉 曙光镇国土资源所所长
成员:王威 村支部书记
高利杰 市地灾指导中心副主任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详尽的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演练方案,联络、组织协调各演练部门之间的关系,及时处理、解决演练过程各种困难,并研究对策,搞好实际演练前的预演。
2.撤离疏散组
组长:李喜 镇武装部部长
副组长:高义飞 村民兵连长
成员:队员15人(村基干民兵)
主要职责:迅速组织撤离疏散组人员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转移灾害现场的财产。
3.交通管制组
组长:刘希昌 区交警支队副队长
成员:交警及管路协理8人(村基干民兵)
主要职责:维护交通秩序,实施交通戒严封锁。
4.治安秩序组
组长:金晓明 镇派出所所长
成员:派出所及联防人员15人(警察4人,其他11人)
主要职责: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巡逻。
5.应急技术组
组长:杨毅柠 勘查规划院主任
副组长:张春彬 国土所副所长
成员:市地灾应急指导中心10人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
6.后勤保障组
组长:毛文学 民政局副局长
副组长:镇民政办主任
成员:区民政部门3人,镇民办工作人员7人,共10人。
主要职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搭建帐篷,储存和发放救灾物资;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
7.医疗救援组
组长:李威 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王振杰 疾控站站长
成员: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司机8人
主要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病。
8.宣传报道组
组长:孙强 区外宣办分管电视主任
副组长:刘军 市信息中心主任
成员:区电视台、市国土办公室、市信息中心主任、宏伟区国土局、市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等8人。
主要职责:对此次演练的宣传报道;对群众进行一次现场国土局、培训,并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材料。
八、演练程序
具体见演练脚本(略)。
Ⅲ 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泥(渣)石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预案演练方案
阜蒙县国土资源局
(2011年6月20日)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辽宁省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域内即将发生泥(渣)石流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有序地撤离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减轻泥(渣)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历史采矿遗留的废石堆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泥(渣)石流有可能产生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阜蒙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阜蒙县国土资源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阜蒙县人民政府和阜蒙县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指挥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用最短的时间组织泥(渣)石流危险区内同乃村西南角居民10户、30余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和灾情设置
(一)基本背景
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泥石流区位于阜新镇同乃村一带。根据辽宁工程勘察设计院环境2011年提交的《阜新市阜蒙县地质灾害群防群测建设及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该区为潜在的不稳定泥石流沟,易产生泥(渣)石流的松散物质有自然状态的沟谷内第四系松散沉积的土、碎石等以及矿山长期开采产生的历史废石松散堆积物,总堆积量约50万立方米,上游汇水面积约12平方千米,在急降雨、长期降雨的情况下,有约10万立方米的松散土石及废石堆积易被搬运,具备产生泥(渣)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松散物质条件,一旦发生对同乃村西南角部分居民产生生命财产威胁。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有《应急抢险撤离方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二)灾情设置
在连日强降水的情况下,有约10万立方米的松散土石及废石堆积被搬运,产生小型泥(渣)石流,对同乃村西南角部分居民产生生命财产威胁。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准备
(一)在市国土资源局和阜蒙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阜蒙县国土资源局、阜蒙县政府应急办组织实施。
(二)演练前期场地、物资及器材准备工作由阜蒙县国土局负责,相关准备有:
1.a.两辆中巴车;
b.红袖标(“指挥长”1个,“副指挥长”2个,“抢险救灾”90个,公安、消防、卫生人员着制服不戴袖套);
c.订制车辆通行证;
d.制作救灾红旗6面,每面标各组名称;
e.两幅地图(阜新镇同乃村地图、泥石流地质灾害演练工作部署图);50张塑料凳;2个手提扬声器。
2.a.会场主席台及观摩台;
b.会场主席台横标(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域泥(渣)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演练);
c.音响、话筒(有线话筒2个、无线话筒4个);
d.若遇雨天需搭建的主席台、观摩台雨棚;
3.a.张贴标语(注:今年地灾日主题)(例如标语:1.防御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战胜灾害,生产自救。3.保护地质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
b.指挥部室内布置(安两套办公桌椅,放一台对讲机,一台望远镜,红色铅笔一支,指挥杆一棵,地图一幅,“抢险救灾工作部署示意图”)。
c.彩条若干,4块警示牌。音响1套、话筒6只,雨棚,其他临时用品。
d.各小组一步对讲机(共5部)。
(三)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领导:
(1)市国土资源局有关处室的领导。
(2)阜新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有关领导、专业人员。
(3)全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的局长、科长。
(4)其他有关部门领导。
六、演练时间
演练时间:2011年6月25日9:00。
七、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6月19日9:00在阜蒙县阜新镇召开,会议由阜蒙县政府、阜蒙县国土资源局联合召集。阜蒙县政府领导、县国土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成员、相关部门领导、阜新镇同乃村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等参加。
会议内容:
(1)阜蒙县政府领导、阜新市、县国土资源局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成立演习导演组,根据演习方案,负责演练全程的指导工作。由阜蒙县副县长任总导演,其他各单位参与。
a.布置演练工作(时间进程安排)。
b.观摩现场定点定位及车辆安排。
(4)演练工作分工:
指挥部:A.指挥长(阜蒙县副县长、阜蒙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主要负责:
a.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b.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c.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B1.副指挥长(阜蒙县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阜蒙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即应急办主任)
主要负责:
a.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
b.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预备等相关事宜;
c.负责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B2.副指挥长(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主要负责:
a.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b.协调各部门工作;
c.负责调查、监测及工作的策划。
B2.副指挥长(阜蒙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即应急办主任)主要负责:
a.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
b.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预备等相关事宜;
c.负责新闻媒体报道作。
(5)六个应急作组演练职责:
A.综合联络组:由阜蒙县政府应急办公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阜蒙县武装部、政府办公室、国土局、气象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安监局、公安局、卫生局、地质专家及庙后镇政府负责人组成。任务为: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把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观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抢险组、交通治安治理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及灾后重建组工作。
B.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阜蒙县国土局副局长任组长,成员由阜蒙县国土局、气象局、安监局、地质专家、阜新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阜新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海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难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具体准确的气象预告;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阜蒙县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物资准备:全站仪,GPS定位仪,各类观察、测绘、记录器材。
C.应急抢险组:由阜蒙县武装部部长任组长,成员由阜蒙县武装部、公安消防队、阜新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织预备役人员、民兵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物资准备:消防车,铁镐、铁锨,必要的工程机械等。
D.交通治安组:由阜蒙县公安局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县公安局、交通局、县交警大队、武警中队、阜新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交通治安治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
物资准备:必要的警用器械。
E.医疗卫生组:由阜蒙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卫生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阜新镇医院、阜新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物资准备:药品、医疗器械;120救护车1辆;担架3付;3台防疫喷雾器。
F.后勤物资保障组:由阜蒙县民政局局长任组长,成员为民政局、交通局、财政局,阜新镇政府主要领导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物资准备:3顶帐篷,5床棉被,5袋米,5桶食用油,一辆救灾物资运输车,两张折叠床,两张桌子,五张椅子。预备可能遇到雨天抢险避所需的雨衣、雨伞(雨衣30件、雨伞30把),小型发电机、照明设备。
2.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预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预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组应熟悉:泥(渣)石流的灾难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预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应熟悉阜蒙县阜新镇××铁矿矿区泥(渣)石流的地理环境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全站仪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应熟悉阜蒙县阜新镇××铁矿矿区泥(渣)石流的地理环境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预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阜蒙县人民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县国土局应急抢险小分队和阜新镇基层民兵、预备役人员组成,人员30人左右,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阜蒙县国土局、阜新镇政府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督导工作,确定相关典型形象的演练。
3.应急预案演练预演工作
(一)演练预演:6月19日下午2:00召开演练预演会议,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及要求,制订完善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县武装部、县国土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等有关新闻媒体以及阜新镇同乃村委会召开参加演练区域内的全体会议,确保各种形象人员落实及演练各种措施。
6月19日下午3:00进行预演。
(二)演练实施:
6月20日9:00时全体演练单位及观摩贵宾集中阜新镇××学校待命。
9:10,阜蒙县国土局接阜新镇政府报告:“因近日持续降雨,昨夜至今晨12小时降雨量超过160毫米,瞬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阜新镇同乃村南、西、北山体多处发生坍塌,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周边多处废石堆产生滑塌现象,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资料表明泥石流正处于发展过程中,有明显发展增强趋势,请求市、县国土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阜蒙县国土局领导:
a.向阜蒙县人民政府汇报;
b.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
c.阜蒙县国土局派出应急抢险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全站仪监测点。
d.阜蒙县国土局值班室接到灾情报告,立即向阜蒙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报告,指挥长下令紧急启动《阜蒙县国土资源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入一级警报状态,应急指挥部、应急分队全体成员立即紧急集合,准备车辆,携带装备,第一时间前往灾区,评估灾情,指导应急抢险。
9:25:阜蒙县国土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周边降雨持续,多处山坡地、废石堆发生滑塌,泥石流处于形成状态有进一步发展增强趋势,有可能发生小型泥石流灾害,建议尽快报告县政府,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0:阜蒙县国土局领导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建议启动阜蒙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阜蒙县人民政府和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向阜新市政府汇报,该地区发生小型泥石流灾害,经阜新市人民政府同意,启动阜新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县阜新市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通知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立即赶赴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集中待命。
10:00:阜蒙县指挥部设在阜新镇同乃村铁矿,同乃村为集合地点,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待命,灾情调查监测组立刻进入预定监测地点开展监测。
10:10:阜蒙县国土局副局长向指挥部介绍该泥石流地质灾害有关情况。
阜蒙县气象局部门报告天气情况。
阜蒙县国土局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2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治理组,封锁进入危险区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的村口公路、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
应急抢险组:使用高音广播放警报信息、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群众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随着降雨的持续增大,携带大量土石等松散物质的水流汇集形成较大规模的流体向下游流动,泥石流正处于发展过程中,泥石流即将通过在同乃村东部至同乃村西部这一狭窄的河谷地带,由于两侧废石堆积,阻挡了泥石流的排泄,在流体经过之处已对同乃村部分邻河民居产生了破坏作用。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灾民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的通讯与联络的畅通。
10:30:撤离开始。
11:00:撤离完毕。
11:0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切断电源水源。
交通治安治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正常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有三人因碰撞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由于降雨停止,汇水区水流逐渐减少,在泥石流主峰流过同乃村南部,由于地势变开阔,地形变平坦,松散物质堆积,加之降水的减少,上游携带松散物质的水流减小,泥石流已趋于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事宜。
11:10: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界。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1:15:有关领导及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安置情况。
11:40: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县领导讲话,市国土资源局领导讲话。
12:00:公布演练结束。
图1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流程图
沟谷泄洪渠道废石堆积情况
泥石流沟谷上游汇水区情况
Ⅳ 蓝田县三官庙镇过风岭村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预案演练方案
蓝田县国土资源局、三官庙镇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
为进一步提高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根据“十有县”创建的工作要求,县国土资源局和三官庙政府决定,在三官庙镇过风岭村举行一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使各部门在发生突发地质灾害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危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三官庙镇过风岭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速滑趋势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滑坡危险区内的15户50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过风岭滑坡因遭遇连阴雨可能发生滑坡,将造成房屋等财产毁坏,由于撤离群众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目前该滑坡坡体长度50~100米,宽0.2米,厚约5~8米,体积约1000立方米。该滑坡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着在滑坡(坡脚)体前缘下居住的村民15户50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滑坡体目前处于初期蠕滑阶段,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随时可能产生突然滑动,滑坡稳定性极差,有速滑的趋势。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有单点“应急预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四、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1.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领导:
(1)市国土局的领导;
(2)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
(3)各镇分管领导和国土所长。
五、演练时间
1.预演练时间:2013年10月30日10:00;
2.正式演练时间由县国土资源局和三官庙镇确定(2013年10月30日)10:00—12:00。
六、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镇人民政府召集,镇政府工作人员、横岭国土所、卫生院、派出所,相关部门人员、过风岭村委会干部及村民小组长等参加(会议时间暂定10月30日8:00在镇政府会议室召开)。
会议内容:
(1)镇人民政府领导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2.演练工作人员分工:
(1)指挥长:张森 三官庙镇镇长
主要职责:①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②决定启动应急预案;③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2)副指挥长:夏建良 三官庙镇副书记
主要职责:①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②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③负责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3)副指挥长:陈余浩 党委委员副镇长
主要职责:①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②协调各部门工作;③负责调查、监测及工作的策划。
(4)六个应急工作组演练职责:
综合联络组:由许恩朝任组长,成员由武装部、镇政府办公室、派出所、国土所、卫生院等组成。任务: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抢险组、交通治安管理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灾后重建组工作。
交通治安管理组:由派出所所长何平利任组长,成员由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迅速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应急抢险组:由夏建良任组长,成员由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迅速组织抢险队和民兵预备人员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群众的有序、快速撤离,安全到达指定地点。负责协助群众撤离牲口。(3头牛、5只羊)负责协助群众搬运生活用品(2辆架子车、锅灶等)。
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国土所所长邵国权任组长,成员由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疗卫生组:由卫生院院长程续涛任组长,成员由卫生院及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①准备医疗器械、药品等救护工具,完成简单的救治、包扎。②负责借还2个担架,并负责撤离2名伤员(用担架抬伤员到救护室)。③安排卫生院准备4名医护人员,并要求着白大褂,听诊器)
后勤物资保障组:由许恩朝任组长,成员由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①负责借还帐篷,并搭建拆除;②向灾民发放救灾物品(矿泉水、面包等)。
会务组:由陈余浩任组长,成员有程勤、薛新峰。任务:负责横幅的悬挂和回收;救灾帐篷的编号和黏贴;会场的布置,音响、桌椅的借还摆放;会议报到、接待参会领导。
(二)演练场地分布
1.设置救灾演练观摩台一处(设桌子三个,椅子五把,扩音设备)
上悬横幅:三官庙镇过风岭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案演练观摩台
2.设救灾演练指挥部一处(设桌子一个 椅子两把 扩音设备)
上悬横幅:蓝田县三官庙镇过风岭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案演练指挥部
3.现场
上悬横幅:西安市蓝田县三官庙镇过风岭村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案演练现场会
4.四顶灾民临时安置帐篷
1顶医疗救助帐篷。(内设四条板凳、两张床),1顶放牛养牲口的场地。
5.观摩督导领导车辆停放。
沿路有序停放(掉头后停好)
6.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应熟悉过风岭村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应熟悉过风岭村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应熟悉过风岭村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镇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镇基层民兵组成,人员30人左右,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引导工作,确定相关典型形象的演练。
7.应急预案演练预演工作。
10月30日上午召开演练预备会议,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及要求,制订完善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广播站等,镇政府、派出所、国土所、卫生院和过风岭村委会、村民小组召开参加演练区域内的全体群众会议,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确保各种形象人员落实及演练各种措施。10月30日10:00时进行预演。
七、演练工作程序
1.应急演练
10月30日8:00—8:30镇政府会议室召开演练工作协调预备会议,参加人员:镇政府工作人员、横岭国土所、卫生院、派出所,相关部门人员和过风岭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等。
(1)镇政府领导讲话;
(2)镇分管应急工作演练工作的安排。
2.三官庙镇过风岭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流程;
(略)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Ⅳ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及时发现临灾迹象、及时撤离、减少人员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本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总则
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应急处置各级机构、负责人及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
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1)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图5-1);
2)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3)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4)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5)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6)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图5-1 应急机构构成图
(3)预警和预防机制
明确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信息监测体系及监测负责人,报告制度、预警预防行动负责单位,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灾情险情报告(明确报告程序、内容、接收报告的部门及应当做出的反应)。
(4)应急响应
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险情后,首先由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做出应急反应,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抢险救援。县政府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县指挥部率各相关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县指挥部在核实地质灾害或险情的初步情况后,向县政府提出预警级别建议,由县政府发布预警。发生大型、特大型突发性地质灾害,或县政府对事态难以完全控制,由县政府决定向省、市人民政府请求紧急援助。
(5)后期处置
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
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各级别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处理制度),应急支援力量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责任追究
对于在应急抢险中不按规定执行和引发地质灾害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Ⅵ 五井镇南铜峪村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2011年8月)
为检验在多发性地质灾害面前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如下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开展演练工作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开展演练工作并收到实效,找出不足进行弥补,更好地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目的
在五井镇南铜峪村崩塌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安全撤离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应急预案演练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在五井镇南铜峪村崩塌遭受连续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崩塌有可能产生速滑趋势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临朐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镇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镇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崩塌危险区内的18户52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四、应急预案演练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五、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崩塌位于五井镇南铜峪村北山,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九龙群灰色厚层灰岩和黄色页岩。目前该崩塌体长度190米,宽约18米,厚约6米,体积约20520立方米,属于中型崩塌。该崩塌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着在崩塌前缘下居住的南铜峪村村民18户52口人生命财产的安全。崩塌目前处于初期蠕滑阶段,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崩塌随时可能产生突然滑动,崩塌稳定性极差,有下滑的趋势。
该崩塌隐患点编制有“预防抢撤方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六、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在五井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七、演练时间
演练时间:2011年8月9日上午8:30。
八、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五井镇人民政府召集,五井镇人民政府、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有关部门负责人、五井镇南铜峪村两委干部及村民小组长等参加。
会议内容:
(1)五井镇人民政府领导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演练工作分工:
A.指挥长:五井镇镇长瞿志敏
主要负责:①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②决定启动应急预案;③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B.副指挥长:五井镇人大主席王振华
主要负责:①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②协调各部门工作;③负责调查、监测及工作的策划;④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⑤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⑥负责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4)六个应急工作组演练职责:
A.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安同瑞任组长,成员由县国土局李振华、五井安监所孟庆宝、五井国土所王佰友、地质专业人员贺同利组成。任务为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B.后勤物资保障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沈汝虎任组长,成员由民政所潘兴利、财政所杨光福及王本业组成。任务为: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C.综合联络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王振华任组长,成员由国土局白兴波、政府办公室房伟、国土所谭金波、水利站尹兆升、安监所郑成军、公安派出所高玉志、政府人员谭涛、李峰及五井镇铜峪村支部书记郭宝升等人员组成。任务为: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拍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抢险组、交通治安管理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灾后重建组工作。
D.医疗卫生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王文昌任组长,成员由五井镇医院冯天成、五井镇政府人员王成娟、谭清海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E.应急抢险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王春喜任组长,成员由五井镇政府张本贞、王福武、王国帅、张永、赵强、巩磊、郎群、高明生、边兴胜、许致涛、贺同宝、马庆东、颜海鹿、王力、许新明、魏鹏、程洁、孙德军、夏佃柱组成。任务为:迅速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集体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F.交通治安管理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常敬伟任组长,成员由公安派出所所长石金伟及全体干警、五井镇政府巩京明、杜金德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应熟悉南铜峪村村崩塌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应熟悉南铜峪村村的地理环境及崩塌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全站仪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应熟悉南铜峪村村的地理环境及崩塌情况,熟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应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五井镇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五井镇基层民兵组成,人员20人,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五井镇政府及五井派出所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确定相关典型形象的演练。
3.应急预案演练预演工作
8月9日上午召开演练预备会议,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及要求,制订完善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五井镇政府、南铜峪村委会、村民小组分片召开参加演练区域内全体群众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和训导,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确保各种形象人员及演练各种措施落实。
(二)演练工作程序
1.演练工作预备会议
8月9日8:30,在五井镇政府会议室召开演练工作协调预备会议,参加人员:演练指挥部成员、镇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等。
(1)镇政府领导讲话;
(2)作演练工作的安排;
a.布置演练工作(时间进程安排);
b.观摩现场定点定位及车辆安排。
2.演练工作程序安排
(1)9:00全体演练人员集中于五井镇政府大会议室待命。
9:10,接五井镇政府报告:“因连续大雨,南铜峪村崩塌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资料表明崩塌不断向前延伸,崩塌有明显下滑趋势,要求县国土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县国土局领导:
a.向县人民政府汇报;
b.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
c.县国土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全站仪监测点。
9:30,镇人民政府向县政府汇报,经县长同意,“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通知“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南铜峪村集中待命。
10:00,指挥部设在南铜峪村办公室,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原地待命。
县国土局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2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组,在南铜峪村口封锁村西进入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
应急抢险组:使用音响设备放警报信息或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群众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应急抢险组组织20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做好各安置点灾民的思想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的通讯与联络畅通。
10:30,撤离开始。
11:00,撤离完毕。
11:0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戒、切断电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崩塌变化已趋稳定,降雨也已停止,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戒事宜。
11:10,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道路封锁、警戒。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1:15,镇政府领导及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撤离安置情况。
11:40,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
12:00,宣布演练结束。
演练总结:通过这次演练,《临朐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临朐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应急小分队队伍得到了锻炼,领导和同志们各司其职,明确了职责,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提高了战斗力。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Ⅶ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内成的损失,维护人容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颁发了《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了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出现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时,根据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国务院可以成立临时性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负责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指挥和部署。
Ⅷ 泉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初探
陈向阳1戴全福2
(1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院,漳州,363000;2泉州市国土资源局,泉州,362000)
摘要编制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明确要求,也是地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编制《泉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过程中对应急预案的特性进行了探索,并初步提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具有全面性和预见性、统一性和程序性、协调性和灵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
关键词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特性
前言
目前,各地都在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状态订计划、做预案,以期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事件中协调、有序地采取应对行动,在事件后尽快恢复秩序。
所谓的应急,是指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有时也称为紧急状态。而应急预案则是经一定程序事先制定的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行动方案。
泉州市是福建省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据统计,1990~2002年平均每年发生129.1处地质灾害,共造成117人死亡,占本市因自然灾害死亡的22.33%,由于泉州市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突发性特点表现十分明显。对泉州市特别是山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2000年6月18日,惠安县辋川镇后任村居民屋后发生突发性滑坡,造成了9死1伤的严重伤亡事故。2000年6月17日~19日安溪县发生地质灾害187处,8月23~26日发生地质灾害286处,两次灾害数量占该县灾害点调查总数的79.76%。针对泉州市地质灾害的这种群发性、突发性的发灾特点及其造成的严重灾情,泉州市今年发布了《泉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希望能在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尽力降低灾害损失。
1应急预案的特性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认为一个较为完善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1全面性和预见性
泉州市地质灾害大都具有突发的特点,事件的发生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全年的各个时期都可能出现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因此在对本地区所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后,《应急预案》将全年地质灾害的应急准备分为四种状态,见表1。
表1地质灾害应急准备一览表
在应急准备时,既要注重那些已经出现灾害前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及“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的发放达到预警目的),又应该对那些不曾发生但却可能发生的事件(如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尽可能地考虑意外的情况,设想各种复杂的可能。如我市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农村,这些地方多数交通、通讯条件较为不便,抢险救援力量、装备等较为薄弱,因此《应急预案》规定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首先在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基干民兵组织及受灾地村民抢险、自救,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通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请求当地驻军、武警部队等力量参与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点),应开展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基本知识培训,并进行训练演习。在临灾应急状态时,应组织有关人员值班管理,保证救援力量可随时投入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1.2统一性和程序性
应急反应统一指挥和应急处置的程序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指挥的混乱、失当,反应延误都可能造成灾情的扩大,所以首先应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统一指挥权。《应急预案》制定时首先明确了泉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为泉州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抢险、评估、治安、通讯、宣传、物质保障等10个专业小组,这些小组在地质灾害应急时都具有其独立的应急任务,每个小组由特定机构领导,并指定若干辅助机构。同时《应急预案》还制定了事件发生时的调查、报告与应急处置的基本程序,并根据地质灾害可能的危害程度、灾情等因素建立统一的地质灾害分级标准,详见表2。
表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灾情分级表
注:1.危害程度采用受威胁人数和可能的经济损失两个指标评价;
2.灾情分级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两个指标评价;
3.表中只要两个指标达到一项,即可作相应的灾情和危害程度判定。
1.3协调性和灵活性
协调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预案要与上一级政府乃至国家的应急反应计划相协调,落实上一级政府和国家对应急反应的总体要求以及各项有关的措施。其次要与同级各部门的应急反应计划相协调,以便在事件范围涉及不同辖区时联合行动。与协调性相关的是要有统一的预警信号并保障各有关单位通讯、联络的畅通。
灵活性是指由于泉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在发生时其规模、影响范围、灾害损失的方式等各有不同,因此,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应急预案》强调对紧急事件既要作出统一的、协调的反应,同时也根据应急工作的实际情况在遇到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地质灾害紧急事件时,可视情况启动全部或部分专业组的职能。这种组织结构方式使执行各职能的专业小组专长得到发挥,同时能保证这样一种应急体系在组织结构上具有最大限度的灵活性。
1.4权威性和强制性
应急反应关系到公众的安全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在落实预案的过程中应树立预案的权威性,应急预案应由同级政府发布,在预案的编制过程就应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正因为如此才可保证预案的执行具有强制性的属性。如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就是预案强制性的最好体现。
1.5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开放性是指预案的制定应当吸收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市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特别是那些需要有关部门、机构、组织(如交通、建设、水利、旅游等部门)配合才能加以实施的措施,一定要充分沟通和交流。第一,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了解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构的职能、责任、工作程序,争取公众的支持和监督,为公众在事件发生时寻求相应的帮助提供方便。第二,要建立公共的地质灾害信息发布机制,用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稳定公众的情绪,消除他们的恐惧,引导他们配合应急行动,传递正确的自我防护知识,切断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密切关注媒体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的反应,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第三,要有对预案进行事后评估的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扩展性是指应急行动应当特别注意与上一级政府和国家的应急反应计划、与各类非政府组织如,红十字会、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等相关计划相互衔接。一方面可以利用上述单位的技术优势弥补本地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2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完善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不是独立的,它和其他部门的应急计划(或预案)是应对社会经济生活突发性事件的有力保障,是地方统一的灾害综合管理框架的一部分,它能使我们在遇到各种突发的紧急情况时迅速启动预案,按程序执行对策,使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及时、有序、高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