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质灾害
A. 汶川地震灾民安置情况如何
四川全力安置因地震受灾一千三百名"三孤"人员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今天在此间通报说,四川省民政部门正全力解决地震受灾“三孤”人员安置。
陈克福介绍说,对于暂时查找不到亲属的“三孤”人员, 民政部门正努力帮助他们查找父母和亲属,对于孤儿将采取亲属代养、家庭收养、寄养、类家庭养育、集中供养、学校寄宿等方式养育,无房散居的五保户和“三孤”人员统一纳入敬老院或福利院进行集中供养,同时加快集中供养机构建设进度,让因灾产生的“三孤”人员尽快入住到更好的环境中。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全省新增“三孤”人员一千三百四十九人,其中孤老六百四十五人,孤儿五百三十二人,孤残一百七十二人。
陈克福说,地震发生后,四川各级民政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妥善安置“三孤”人员,将他们就近安置到所属的社会福利机构或就近就便安置在灾民临时居住点,部分查找到亲属的由亲属代养,还按照每人每月六百元的标准发放三个月救灾补助金。通过以上方式,灾区新增和原有“三孤”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对于广为关注的地震孤儿收养问题,陈克福说,由于孤儿身份必须通过法律部门开具其父母的死亡证明后才能正式认证,所以地震造成孤儿的数目目前还具有不确定性。今年汶川地震造成的孤儿暂不向海外包括港澳台人士开放收养程序。
据介绍,社会各界对“三孤”人员,特别是对孤儿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日前向民政部承诺将从今年十二月起给每个地震孤儿发放生活补助费,每月六百元,一直到孤儿满十八周岁。
,“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四川省已发放过渡安置房补助资金27.3亿元,永久性农房重建开工数达到21.3万户,发放重建补助资金9.8亿元,维修加固农房115.6万户,同时还发放维修加固补助资金4157万元。
据了解,四川将力争用1年半时间,全面完成汶川地震中因灾倒损农房恢复建设项目。
除此之外,为确保灾区群众的震后正常生活,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共发放受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资金38.9亿元,救济粮18.6万吨,救助困难群众700余万人。
据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介绍,为安抚遇难者家属,目前四川省已发放遇难者家属抚慰金1.15亿元。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四川省已有4万余名地震受灾困难群众分别纳入了城乡低保。
陈克福还介绍说,在下一步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四川省将重点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快推进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全力解决受灾“三孤”人员安置,加强救灾款物接收发放的监督管理。
现在,各地正在积极展开灾后安置工作,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的人以后住在哪里? 一般来说,短时间内建成永久性住房非常困难,从现在起开始建造永久性住房也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所以,目前需要一个过渡性政策,就是先在相对稳定的地方建造可以居住两到三年的非永久性住房。
这种住房一是建造周期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灾民入住。二是避免了永久性住房选址困难的情况。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研究确定到底是否原址再建,而汶川地区历来是一个地震高发区,是否适宜重建家园还有待商榷。所以,现在先开建非永久性住房,边安置灾民边研究对策,不失为一种方法。
地震使太多的家庭不再完整,孩子失去父母变成孤儿、老人失去子女无人赡养。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地区已经做好收养、安置灾后孤儿的准备工作,开通收养咨询热线、统一安排市民做收养预约登记。
但是,仅仅给孩子一个家是不够的,还应该尽快开展灾后的心里治疗,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不能让地震成为孩子们一生的梦魇。另外,针对无人赡养的老人,应在建造住所的同时尽快落实、兴建养老院。
B. 080715 汶川县的地质灾害为什么这么严重
汶川县城将异地重建 专家称环境已不适宜人居 本报讯(记者徐一龙)汶川大地震中,汶川县城的绝大部分建筑物并未倒塌,人员伤亡也不惨重,但次生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汶川县城的“生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驻阿坝州组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尹稚的报告指出,“汶川县城已不具备适宜人居的环境”。目前,阿坝州已向四川省递交报告,考虑将县城整体搬迁。 这份名为《专家组强烈请求紧急疏散异地转移安置汶川县城及部分理县、茂县山区乡镇受灾群众的建议报告》由尹稚教授执笔。报告建议,汶川县城已经不具备原址重建的空间面积和环境容量,应考虑异地重建。目前,此报告已送交四川省委、省政府并抄送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昨天,汶川县县长廖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县里非常重视专家的这份报告。“专家说汶川已经是活着的死城了。”廖敏表示,阿坝州也已经向四川省委、省政府紧急送交报告,申请择址另建新汶川。 一名驻守在汶川县城的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新址还没确定,一种说法是,可能在成都 与阿坝州的郊区寻找一块地方。 据了解,汶川全县共有人口8万余人,其中县城3万余人。目前,在新址尚未确定的情况下,汶川县城也已着手将县城的绝大部分居民和附近城镇的近5万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这一安全地带被选在从汶川到绵池213国道20余公里的两侧。汶川县县长廖敏介绍说,这一地带在地震发生后就安置了部分居民,在得到专家报告后,县里加快了这一长廊的安置点建设。 汶川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确认,5万居民将在6月底临时安置到这一安全的长廊地带。汶川新址一旦确定,即将启动移民工程。 县城或重回孤岛 报告指出,汶川县地震前原有地质灾害点160处,震后截至6月2日的统计已发现新增地质灾害点3590处,其中79处新增点已对县城形成压迫和包围之势,并随余震和降雨而日渐恶化,严重威胁到县城已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和全部的对外交通线安全。 报告指出,目前雨季已至,次生地质灾害一旦诱发成灾,汶川县将重回孤岛状态。 居民安置地点缺乏 报告指出,目前汶川县城内,绝大部分房屋已成危房,只剩下十多处理论上可用的房屋,但由于被危房包围,也并不安全。同时,县城内极少数可避免次生灾害影响的土地上也遍布危房,短时间内无法拆除。报告认为,目前汶川县较为安全的集中安置点有两处,一处位于雁门乡,可安置2057户,另一处位于七盘沟,可安置1200户,距县城分别为3.5公里和4公里。地质调查队徒步调查证实,七盘沟安置点上游还有5处小型堰塞湖存在,如不排除险情,也无法使用。 至于镇乡一级,现在仅绵镇尚有239亩耕地可用于安置,但也受到山体滑坡和洪水上涨的双重威胁,留足安全间距后仅能安置2958户,其余各乡镇已无任何安全之地可用。 地质灾害也让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遭到重创汶川县原有耕地106500亩,地震导致灭失土地42000亩,严重损毁48000亩,仅存1万多亩耕地。如果将居民就地安置,其生存基础已经丧失,吃饭和饮水都将面临严重困难。 建议汶川建新县城 专家组同时发现,特大规模的山体崩塌使县城的两江六岸尽成裸岩、裸土,构成连绵不断的巨大沙尘源。每个晴日,午后河谷风溯江而上,整个谷地下起草坡上达雁门均处在沙尘暴笼罩之中,属重度污染,这些天经历的最低能见度只有不足百米。所有地质、生态、岩土工程、工程地质专家的共同意见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危害。汶川县城已不具备适合人居住的环境。 专家建议,汶川县境内受灾群众应该迅速转移到汶川与都江堰接壤的平原地带。 报告建议,汶川县城已经不具备原址重建的空间面积和环境容量,汶川应考虑异地重建。 相关新闻 汶川7万人因地质灾害再次大转移 据央视报道刚刚安顿下来的汶川县由于受到新的地质灾害的影响,全县7万多人昨天开始大转移。 目前,汶川已进入雨季,下雨对地震中所有脆弱的山体无疑是雪上加霜,整个汶川县受灾群众正在进行紧急大转移。昨天下午4点左右,受灾群众从山上赶到安置点,他们一到安置点就住进了帐篷。到昨晚为止,从汶川受灾地区到安置点的群众达到1500多人。由于下雨,转移速度缓慢,预计今天将达到2000人左右。
C. 汶川地区发生山洪泥石流,是什么样的地质环境让汶川多灾多难
专家指出汶川处于地震带,受地震影响会成为多灾区。四川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认为,这是累计效应的结果,“一次强降雨不会受灾这么重。”四川省防指专家库相关专家也认为,考虑到汶川森林覆盖率56.9%、岷江出境流量超过2300立方米/秒,“山洪泥石流要爆发,只能说明土壤饱和度较高,前期降雨量较大。”
累计降雨量这么大,导致当地的山体、土壤被反复浸泡,反复曝晒,很容易出现灾害。所以汶川发生山洪泥石流是有迹可循的,当地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D. 汶川地震引起了哪一种地质灾害急啊!
这要看你如何理解地质灾害。因为地震、火山暴发都属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内若按国务院颁发的《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确定的6种地质灾害类型,汶川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山体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也是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汶川地震后,震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是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体堵塞了原水流的下泄通道,并为泥石流提供了大量的物源,所以泥石流灾害为地震间接引发,其直接原因还是降雨或堰塞湖的坝体溃决。上述三种地质灾害在今后数年仍会多发。地震直接引发的其他地质灾害类型还有地裂缝,会对房屋等建筑物造成破坏。
E. 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地震一般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有: 泥石流 崩塌 滑坡 地裂缝 堰塞湖 等
其带来的不可预见后果是严重的。
F. 汶川地震受灾情况
http://cd.qq.com/zt/2008/wcearthquake/index.htm
G. 汶川地震引发的灾区滑坡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
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火灾。
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
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9.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灾害出。
10.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
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11.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季节和时间;
(6)有无地震预报;
(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8)抢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13.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
H. 为什么汶川所在区域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
中新网9月3日电 测绘局、地震局今天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结果,介绍汶川地震对地震周边地区及青藏板块地形的影响。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近期地震发生比较多的两个原因。
第一,汶川8级地震发生以后,从我们多年总结研究的经验来讲,这么大的地震发生以后,在全国范围内会存在一些调整,会发生一些地震,所以最近我们感觉震区以外的一些地区,包括西藏、新疆以及四川与云南交界的地方发生一些地震。按照统计规律,每年我们国家发生5级以上地震是18次左右。到目前为止,除汶川地震强余震以外,现在中国大陆已经发生了21次5级以上地震,从目前情况来说,整个地震数量超过平均水平,相对来说强一些。
第二,最近地震发生这些区域在我们国家都是地震多发地区,包括新疆、西藏、云南,是我们国家地震多发的一些省市,从本身来讲,这些地方也会发生一些地震
马宗晋表示,“对于强余震还需较长时间加强研究”。他介绍,截至9月1日12时,也就是汶川大震后112天内,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2万7千多次余震。其中6级以上余震8次,最大的余震是5月25日下午发生在青川的6.4级地震;5级以上余震39次。余震的数量和强度仍有较大的起伏。7月24日,青川一带又发生了5.6、6.0和6.1级较强余震,造成十余人伤亡。
马宗晋表示,目前,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地震资料的多方分析,基本上仍确认5
I. 汶川地区除地震外还有哪些主要地质灾害
汶川地区除地震外还有滑坡、泥石流这两种主要的地质灾害。
J. 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目前最新情况
中新网7月19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1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22人。 据总参谋部报告,截至18日24时,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1485182人。 据卫生部报告,截至19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6449人(不包括灾区病员人数),已出院90365人,仍有3431人住院,其中四川转外省市伤员仍住院1848人,共救治伤病员3073195人次。 据中国地震局报告,18日12时至19日12时,汶川地震主震区监测到3.9级以下余震203次,无4.0级以上余震。主震区已累计监测到余震18690次。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19日12时,向灾区调运的救灾帐篷共计157.97万顶、被子486.69万床、衣物1410.13万件、燃油214.4万吨、煤炭458万吨。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报告,截至18日,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已安装538000套、正安装15000套、待安装32500套,生产地已发运5700套、待发运25700套。 据财政部报告,截至19日12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614.84亿元。中央财政投入550.65亿元,其中:应急抢险救灾资金250.65亿元,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00亿元。地方财政投入64.19亿元。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19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80.93亿元,实际到账款物578.00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221.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