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乡镇新增地质灾害隐患报告

乡镇新增地质灾害隐患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3-13 18:24:05

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现有重大险情.可能发生滑坡,乡镇国土资源所应采取哪些措施

报灾呀。情况危险的话,具体操作程序:
1、首先转移受威胁群众
2、向县级国土资源局、乡镇政府上报灾情
3、划定危险区、设置警戒线
4、清点群众,禁止群众私自返回房屋,妥善安置,等待上级部门现场处理

❷ 信息专报中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及对策建议怎么写

七、地质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底子急待查清,市级防治规划急需编制。
目前,我市祁阳、东安、零陵、道县4个县区己完成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新田、江永两县正在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其余5个县区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导致全市地质灾害底子不清,防灾工作缺乏针对性,同时影响了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今年省国土资源厅已同意支持永州完成全市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建议市政府将去年拟安排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经费落实到位,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2、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地质环境遗留问题较多。近年来,受利益驱动,无证开采、滥采乱挖等违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一些矿区已是千苍百孔,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汛期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建议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治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3、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全市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80余处,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急需治理,治理任务艰巨,治理资金缺口很大。尤其是江华县蔚竹口乡政府驻地滑坡和两岔河乡俊山村滑坡、祁阳县内下林场内下村滑坡和潘市镇高山村滑坡、双牌县城文化西路滑坡和茶林乡中学滑坡、蓝山县毛俊镇龙江村滑坡、零陵区梳子铺乡木塘村滑坡、东安县城青山坞滑坡等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较大险情,急需采取工程治理或应急处理措施。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防治资金投入力度。
4、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我市地质环境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与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不相适应,加之尚未设立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管理的技术机构——地质环境监测站,日常技术工作依赖从409队和煤勘三队临时抽调技术力量来完成。为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市政府批准设立地质环境监测站和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
八、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与建议
1、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法律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
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在地质灾害危险地段的醒目位置粉刷警示标语、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悬挂警示横幅、发放防灾明白卡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救能力。
2、进一步完善以群测群防为重点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继续完善以乡(镇)、村、组为基础,群众与专家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各乡(镇)、村、组要落实专门联络员,明确各个隐患点的监测人。加强与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的联系,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依靠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挥它们在防灾中的主力作用。要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使群测群防网络真正发挥作用。
3、完成地质灾害普查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为推进我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收集规划材料,确定规划编制单位,落实项目经费。
4、建立健全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力度。
我市地质灾害多,防治经费缺口大。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切实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广泛筹措资金,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进行治理,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防治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对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诱发单位出资治理;三是建议出台政策,从土地出让金收入和矿业权出让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地质灾害防治。
5、建立地质灾害搬迁补助和应急救助机制。
过去一段时间,地质灾害防治以工程治理和应急处理等工程措施为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资金投入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用有限的资金来治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搬迁避让和应急救助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建立地质灾害搬迁补助和应急救助机制。
6、加强采矿行为监管,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管,督促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实施地质环境保护,拒不恢复或治理的,责令限期恢复和治理,逾期不执行的,责令停止开采,情节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缴存力度,切实督促采矿权人缴存备用金,对不缴存或不足额缴存的,不得发放采矿许可证或办理延续登记。
7、认真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建设用地审批办法》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防止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凡不按规定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不得办理用地审批或采矿许可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及城镇居民建房的指导,防止将房屋建在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❸ 汛后地质灾害隐患存在问题怎么写

七、地质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底子急待查清,市级防治规划急需编制。
目前,我市祁阳、东安、零陵、道县4个县区己完成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新田、江永两县正在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其余5个县区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导致全市地质灾害底子不清,防灾工作缺乏针对性,同时影响了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今年省国土资源厅已同意支持永州完成全市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建议市政府将去年拟安排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经费落实到位,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2、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地质环境遗留问题较多。近年来,受利益驱动,无证开采、滥采乱挖等违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一些矿区已是千苍百孔,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汛期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建议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治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3、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全市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80余处,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急需治理,治理任务艰巨,治理资金缺口很大。尤其是江华县蔚竹口乡政府驻地滑坡和两岔河乡俊山村滑坡、祁阳县内下林场内下村滑坡和潘市镇高山村滑坡、双牌县城文化西路滑坡和茶林乡中学滑坡、蓝山县毛俊镇龙江村滑坡、零陵区梳子铺乡木塘村滑坡、东安县城青山坞滑坡等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较大险情,急需采取工程治理或应急处理措施。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防治资金投入力度。
4、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我市地质环境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与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不相适应,加之尚未设立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管理的技术机构——地质环境监测站,日常技术工作依赖从409队和煤勘三队临时抽调技术力量来完成。为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市政府批准设立地质环境监测站和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
八、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与建议
1、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法律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
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在地质灾害危险地段的醒目位置粉刷警示标语、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悬挂警示横幅、发放防灾明白卡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救能力。
2、进一步完善以群测群防为重点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继续完善以乡(镇)、村、组为基础,群众与专家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各乡(镇)、村、组要落实专门联络员,明确各个隐患点的监测人。加强与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的联系,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依靠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挥它们在防灾中的主力作用。要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使群测群防网络真正发挥作用。
3、完成地质灾害普查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为推进我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收集规划材料,确定规划编制单位,落实项目经费。
4、建立健全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力度。
我市地质灾害多,防治经费缺口大。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切实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广泛筹措资金,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进行治理,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防治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对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诱发单位出资治理;三是建议出台政策,从土地出让金收入和矿业权出让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地质灾害防治。
5、建立地质灾害搬迁补助和应急救助机制。
过去一段时间,地质灾害防治以工程治理和应急处理等工程措施为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资金投入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用有限的资金来治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搬迁避让和应急救助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建立地质灾害搬迁补助和应急救助机制。
6、加强采矿行为监管,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管,督促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实施地质环境保护,拒不恢复或治理的,责令限期恢复和治理,逾期不执行的,责令停止开采,情节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缴存力度,切实督促采矿权人缴存备用金,对不缴存或不足额缴存的,不得发放采矿许可证或办理延续登记。
7、认真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建设用地审批办法》的规定,做好地质灾

❹ “8·” 云南省鲁甸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1 基本情况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东经103.3°)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余震1335次。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抗震抢险救灾工作做出统一安排。各级国土部门其实启动应急预案,部、省、市工作组和专业队伍赶赴灾区,开展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和抢险救灾工作。

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其中鲁甸县526人、巧家县78人、昭阳区1人、会泽县12人;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2 地震地质灾害排查

本次排查工作自8月4日开始,排查工作覆盖了烈度Ⅵ度以上615个行政村共7956个村民小组,涉及4县1区56个乡镇,排查总面积 10037km2,排查路线25558km,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769处,转移避险安置人员19486人/次,重点排查了学校537所,沟口223处、集市77个、厂矿企业21个、排查临时、过渡安置点667个,排查部队营地22处。

2.1 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概况

地震灾区处在滇东岩溶高原面至金沙江底的河谷斜坡地带,总体地势递降幅度大,属金沙江流域,江河纵横排列,地形切割较强烈,高差巨大。西部五莲峰山地海拔3000~3500m,最高峰药山海拔4040m,金沙江谷底海拔600~700m。为高原季风气候,局地暴雨多发。南北、北东及北东东向断裂及梳状褶皱为主体构造,从元古界到中生界各地层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呈条带状相间出露,地层岩性变化大。山高坡陡谷深,松散土石广布,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强烈,地质环境脆弱。

2.1.1 交通位置

鲁甸地震灾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鲁甸县距省会昆明市447km,距昭通城27km,昆水公路和213国道穿越县境。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辐射的交汇点,位于国家规划的“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腹心地带,是云南的北大门和滇、川、黔三省经济、文化的交汇重地。随着内昆铁路的建成通车,由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具雏形,昭通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是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区位优势逐步凸现(图1)。

图9 红石崖崩塌特征图

4.1.4 威胁对象

本次地震调查区附近受损严重,其中李家山村及王家坡尤为严重,目前已死亡36人,失踪27人,受伤37人。

该崩塌点直接威胁到红石岩下部居民,同时威胁到堰塞湖库区内的居民、红石岩电站以及堰塞湖下游巧家县小河集镇、多个梯级电站和河道两侧的居民。该崩塌点一旦再次发生失稳或堰塞湖发生溃决,将可能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受威胁人数为1438人,目前已经紧急撤离,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表6,该崩塌危害对象等级划分为一级。

4.2 灾害体发展趋势预测

截至8月5日下午六点,红石岩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回淤长度已达约15km,而且水位正以30~50cm/h的速度上升,经调查及估算,在不发生明显集中降雨的情况下,牛栏江的汇水量约40~50m3/s。

堰塞体下游沿岸有巧家县小河集镇、分散居民以及多个梯级电站,该堰塞湖对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堰塞湖已导致牛栏江沿岸斜坡下部的多处居民聚居点被淹没,且水位还在不断的上涨。崩塌堆积体形成的堰塞湖在不断增大的水压力作用下,尤其考虑到余震以及强降雨等不利状况,堰塞体发生溃决的可能性较大,发展趋势趋于不稳定,应立即采取应急除险措施。

另外,目前红石岩崩塌点中下部坡面堆积大量块石,且红石岩崩塌失稳区后缘岩土体在本次地震作用下必然存在大量的裂缝,坡体稳定性较差,在余震、降雨等工况下,发生进一步失稳滚落堰塞湖库区内的可能性较大,应加强对坡面崩塌堆积体的监测和预警,防止进一步失稳造成影响。

4.3 崩塌发生原因分析

初步分析该崩塌发生的原因主要为:

(1)“8·03”强烈地震是导致本次崩塌发生的主要原因,地震诱发了该灾害点岩体的大量失稳,崩塌堆积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2)由于该灾害点处于高山峡谷地貌单元,坡体高陡,临空面发育,风化卸荷裂隙发育,造成坡体表面的岩土体极其破碎,在地震、降雨等外营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失稳。

(3)该区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条件复杂,使得该区域的岩土体结构松散,坡体稳定性较差,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4.4 下一步工作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由于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水位在持续上升,需及时处理否则将对下游村庄及电站造成极大危害。

(1)首先组织堰塞湖库区以及堰塞湖溃决可能影响范围之内的居民、集镇、厂矿区人员进行撤离,保证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加强对堰塞湖上游水量的监测,尤其是在降雨等不利条件下,对堰塞湖的蓄水状况进行实时分析。

(3)组织协调下游梯级电站进行库容储备,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对下游造成严重危害。

(4)加强对堰塞湖库区斜坡的变形监测,防止库区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堰塞湖造成不利影响。

(5)尽快对该堰塞体进行处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❺ 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2011年11月)

第一部分 应急预案基本内容与工作组织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模拟在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紧急情况下,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有效检验各小组职责的分工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体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建设平安东坪,构建和谐社会。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情况十分紧急。按《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群众,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东坪镇政府西北方向18公里处,2007年9月,经地质专家评估确定,属于要尽快治理的小型地质灾害滑坡隐患点,受威胁群众72户276人,潜在经济损失202万元。遇连续大雨和强降雨极易引起大面积滑坡。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东坪镇人民政府。

六、演练时间

2011年11月4日上午:10:00—11:00(10:00在茶山口村集合)。

七、演练地点

(1)灾害隐患点: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

(2)撤离安置点:茶山口村晒谷坪。

八、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各小组协调的一体性,演练于11月4日上午召开各小组负责人会议。

会议内容:

(1)介绍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方案;

(2)讨论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细化分工,任务落实。

总指挥:李加武(镇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赵财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莫胜华(镇党委副书记)

赵伟华(东田村委会主任)

(二)各职能组及工作职责

1.避让、抢险、救灾指挥组

组长:李加武(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赵财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莫胜华(镇党委副书记)

赵伟华(东田村委会主任)

成员:赵才福(东田村支部委员、副主任)

赵天银(东田村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赵观娣(东田村委委员)

主要职责:按规定上报灾情、请示启动预案,组织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2.地质灾害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赵伟华(东田村委会主任)

成员:赵才福(东田村支部委员、副主任)

赵天银(东田村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赵观娣(东田村村委委员)

主要职责: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数据记录、资料整理上报,按指挥组的命令传达预警信号。继续全方位监测,及时确定灾害等级并上报。

3.群众疏散、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赵伟胜

副组长:赵国辉

成员:邵来娇、赵晓明、陈玉华、林梓阶、余锦华、林秀玉、吴醒城、赵书养、

谢小花、赵天明

主要职责:

及时组织群众立即转移、疏散撤离到指定的临时安置点。负责对受困群众的救援,实行每个干部包三户。

4.安全保卫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白宜安

成员:周继龙、林伟坚、袁伟坚、张文、盘安杏、赵志顺、杨观太、周学连、马云安、张顺榕、吴贻双、许炳华、廖其昌、文华、赵兴养、廖严明、杨婷、盘才胜、赵良才、江群英、叶色明、赵晓英、许新兰

主要职责:疏散、抢险、救灾工作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疏散过程中的秩序及撤离后的安全巡逻,撤离区的清场和搜救,交通管制,维护社会稳定。

具体分工:

1)灾区清场和搜救组

组长:白宜安

成员:周继龙、林伟坚、盘安杏、赵志顺、杨观太、周学连、马云安、张顺榕

2)安置点

吴贻双、许炳华、廖其昌、文华、赵兴养、廖严明、杨婷、盘才胜、赵良才、江群英、叶色明、赵晓英、许新兰

3)茶山口村交叉路口

袁伟坚、张文

5.医疗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刘文斌

成员:林伟、肖细芬、刘晓汝、张美群、张家庆、赵秀珍、余文干、马志勇、黄细玉、李勇军、邝伟华

医疗救治小组职责:

对因灾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治和安置点的消毒防疫。

具体分工:

安置点:林伟、肖细芬、刘晓汝、张美群

现场救护组:张家庆、赵秀珍、余文干、马志勇、林玉清

担架组:李勇军、邝伟华

6.灾民安置组成员及职责

安置点:

组长:黄静莉

副组长:黄细玉

成员:杨永兰、刘永祥、邓清华、李美秀、赵丽莉、赵秀丽、饶玉城、周战开、杨利松、吴宗耀

职责:负责安置点的帐篷搭建,受灾人员安置,救灾物资发放。

7.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赵良军

成员:赵立新、刘森、林永松、谢荣历

主要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提供和后勤保障工作。

各小组如果出现领导缺位时,实行依次递补的办法。

(三)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滑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和紧急撤离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部分 应急预案演练实施程序

灾情总体设想: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因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影响,滑坡于今天早晨突然加大。据气象预报,强降雨天气还将持续,极易引起大面积滑坡,直接危威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紧急!

10:00

东田村委会会议室

指挥部成员和会议代表在会议室集中开会

东田村委会

疏散、抢险、救援组、安全保卫组、医疗卫生组、受灾安置组、后勤保障组等各工作组集中等待出发。

10:05

东田村委会会议室

在会议讨论其他话题时,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赵伟华打进电话向东坪镇人民政府镇长赵财保报告灾情。

赵伟华(监测员):“赵镇长,我是赵伟华,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滑坡监测点出现紧急情况,滑坡于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坡,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的各种征兆比较明显,直接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赵财保镇长:“请你们继续作好监测工作,我们马上向上级汇报。”赵财保镇长挂断电话,立即向李加武书记报告情况。

赵财保镇长:“李书记,接监测员紧急报告,我镇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紧急情况,滑坡于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的各种征兆比较明显”。

李加武书记:“我马上向上级汇报。”

挂断电话后,立即向周志军副县长报告。

李书记:“周副县长,我是东坪镇党委书记李加武,我东田村委茶山口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紧急情况,受昨夜强降雨影响,滑坡于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的各种征兆比较明显,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否立即启动预案,请指示,并请求县委、县政府派员支援”。

周志军副县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一,同意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开展危险区域人员撤离工作,我们马上组织人员支援。”

10:10

东田村委会

李书记挂断电话后,立即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李书记:“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经请示县委、县政府,指示我们立即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按预案各领导立即分别通知各小组负责人到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大家立即行动。”

10:15

东田村委会内

参会代表到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现场观摩疏散群众的演练。

10:15

东田村委会

各行动小组负责人到指挥部集中开会。

10:20

东田村委会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李加武:县委指示:“立即启动预案疏散群众”。现在,地质灾害监测组开展灾害调查工作并继续跟踪观察;抢险、救援组立即组织群众转移,疏散撤离到临时安置点;安全保卫组负责交通管制,维护好秩序;医疗卫生组搞好伤员救治;后勤保障组搞好后勤保障。各小组立即行动,请马上执行!”

各组长齐声:“是!”

10:22

指挥部

紧急抢险组组长李加武向应急分队下达命令。

李加武:“现在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出现地质灾险情,各小组成员和包户责任人组织群众撤离到指定的安置点;立即行动!

10:2

安全保卫组成员带上“禁止通行”的牌子和警戒绳到各道路口设置警戒,对公路通行车辆进行交通管制,有序指挥。

10:25

茶山口村

各应急分队进入各责任区组织群众向指定地点撤离。

10:28

茶山口村

几名小孩,行动不便,将其抱到撤离点。

10:28

茶山口村

2个群众意外受伤,医疗救护组及时处置,应急队员用担架将受伤群众抬至安置地点。

10:28

茶山口村

1个老人不肯撤离,应急队员反复做其思想工作,用担架将老人抬至安置地点。

10:29

茶山口村

搜救组长白宜安向指挥长报告。

白宜安:“李书记,搜救结束,危险区内无一人滞留,请指示”。

李加武:“加强治安保卫和警戒,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你们一定也要注意自身安全检查”。

10:0

安置点

医疗卫生组长刘文斌向指挥长报告。

刘文斌:“李书记,两名伤员已安全送到安置点,请指示”。

应急分组组长赵国辉向指挥部报告。

赵国辉:李书记,2名小学生和1名老人已安全转移到安置点。

李加武:“一定搞好伤员救治,并协助灾民安置”。

10:35

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撤离点。

赵伟胜用对手机向指挥部汇报。

赵伟胜:“李书记,全部群众已经全部撤离完毕,各项任务已经完成。”

李加武:“好的,继续做好安置点转移人员的安置工作和危险区域的警戒工作,在警报未解除前被转移人员不得返回。”

10:35

安置点

灾民安置组成员向灾民发放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

10:35

指挥部

县委领导赶到指挥部,立即询问灾情。

周副县长:“有无人员伤亡,受灾情况怎样?”李家武:“无一人员伤亡,全部安全转移,崩塌基本稳定,财产损失较大。”

10:40

安置点

李书记陪同县委领导到安置点看望慰问灾民。

11:00

茶山口村晒谷坪

总指挥长李加武宣布解除警戒,演习结束。

附表: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干部包片情况一览表(制表)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❻ 求一篇关于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调研文章

解决土地问题 调处地灾矛盾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全省煤炭保有储量500多亿吨,远景储量超过2000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全省含煤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左右。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顺利实施,我省煤炭资源的开采已步入大型化、规模化的轨道,完全杜绝了非法小煤窑乱挖滥采的现象。
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伴生的,现在我省大部分煤炭开采区内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裂缝、房屋开裂、山体垮塌、水源枯竭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灾区内广大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全省各地因地质灾害矛盾引发的灾民群体性挖路堵厂和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矿区内厂群关系逐渐恶化,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灾民与煤矿的群体性斗殴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极其严重的后果。目前,很多地方对地质灾害问题的处理都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彻底解决方案,都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根本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时间长了,灾民因为问题未得彻底解决而经常聚众挖路堵厂或集体上访,煤矿因为不能正常生产而产生不满情绪,地方政府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灾民对政府的信任度越来越小,以致矿区内干群关系紧张,矿群关系恶化,灾民与煤矿的矛盾日益尖锐。我省含煤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如果按每平方公里矿区平均涉及群众10户50人计算(此数据为保守估计数据),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将影响至少70万户350万灾民。试想一下,如果在煤炭资源枯竭、煤矿闭坑前地质灾害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则煤矿闭坑后这三百多万灾民的遗留问题政府将如何处置?因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彻底治理好几乎是不可能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将灾民彻底搬迁安置到无地质灾害隐患且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安居乐业,才是唯一的出路。
灾民的搬迁安置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涉及到资金来源如何解决?搬迁安置方式如何选择?灾民房屋如何赔偿?灾民土地问题如何解决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灾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资金来源,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五条“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的规定,全部由责任煤矿承担;搬迁安置方式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搬迁安置方式,要多条腿走路,不能搞一刀切;房屋赔偿可请有资质的单位(如贵州中道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等)对灾民的受损房屋进行评估,严格按照房产评估重置价格进行赔偿;土地问题是这些问题的重中之重,它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灾民受损土地的赔偿和治理问题?二是灾民搬出灾区后的土地耕种问题?这两个问题能否解决是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 灾民受损土地的赔偿和治理问题
对灾民受损土地的赔偿,必须坚持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则。土地问题是棵高压线,处理不好,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引起更大的社会矛盾和后遗症。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当地的村民委员会,农民对耕种的土地只有承包经营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根据这条规定,灾民的土地受损不能耕种后,灾民和责任煤矿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经当地村民委员会同意,按照“两受”原则(“两受”即灾民能接受,煤矿能承受)制定统一标准对灾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有偿流转,灾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费用于搬出灾区后在其它地方有偿流转土地耕种,这就是“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流转来解决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作中土地赔偿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办法。
地质灾害问题涉及面广,涉及人口众多,在实际工作中,灾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费如何计算就成了一大难题。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丈量法,对呀,将灾民的土地逐块丈量,得出具体面积后,按每亩多少钱制定一个灾民和煤矿都能接受的标准不就算出来了吗?其实不然。在农村进行土地联产承包的时候,大部分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都没有对土地进行严格的丈量划分,都是东一块、西一块、肥瘦搭配、远近搭配大致差不多就把土地分了。同样的一个划地人口,分到平整肥沃离家近的土地面积就小,分到贫瘠瘦弱离家远的土地面积就大,有的甚至相差几倍,再加上荒地开垦、工程建设、水打沙冲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现在农村同样一个划地人口的土地面积千差万别。再者,农村土地的地块大都不规则,测量起来一则难度大,二则不准确,同一地块不同的人测量出的结果都不完全相同。由此可见,用丈量法计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费是行不通的,因为标准无法制定,所以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面对这一难题,我们想出了一个创造性的办法:用土地联产承包时划地人口的数量来制定标准计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费。这个办法一出台,就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首先,在进行土地联产承包的时候,是根据当时农户人口的多少划分的土地,划地人口的基数是以前农业税费征收的依据,各地方乡镇财政所有据可查;其次,在进行土地联产承包的时候,虽然同样的划地人口分的土地面积有大有小,但基本上都遵循了一个原则:即每份土地的产值是大致均衡的,面积小的必然平整肥沃,面积大的必然贫瘠瘦弱,用划地人口的数量来计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费是相对公平的;第三,这个办法在操作上简单易行,清楚明了,灾民和煤矿都能够接受。
灾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给煤矿后,煤矿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受损土地进行治理、管理和经营。为了更好地治理好灾区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灾民大量搬出灾区,土地大面积连片后,煤矿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土地开发项目(如种草养畜、开发茶产业、开发经果林、开发速生坑木林等),经有关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既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能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
二、灾民搬出灾区后的土地耕种问题
在搬迁安置的灾民当中,虽然有极少部分人已经具备了无土安置的条件,他们或弃农经商、或发展二、三产业(如运输业、饮食业、养殖业等)完全可以安居乐业,但绝大部分灾民搬出灾区后仍然离不开土地。民以食为天,如果大部分不具备无土安置条件的灾民搬出灾区后无地可种,则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就得不到彻底解决,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作肯定无法顺利进行。
对灾民的搬迁安置工作,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异地集中搬迁安置,异地集中搬迁安置地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无地质灾害隐患;二是生产生活条件要好;三是必须有足够的土地划分给灾民耕种。在这三个条件当中,第一个和第二个都容易达到,但第三个条件就太难了。我国对集体土地实行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目前地方政府手中还未被承包的大面积土地资源少之又少(金沙县以前有大水农场和开化农场,但现在已基本用于解决受自然灾害影响灾民的异地集中搬迁安置),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这种土地资源。再者,异地集中搬迁安置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矛盾容易集中爆发,处理不好后患无穷。由此可见,异地集中搬迁安置方式是不可取的。既然异地集中搬迁安置方式行不通,怎么办?那就只有反其道而行,采取异地分散搬迁安置方式解决。
在我国农村,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集体土地实行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一直未发生重大变革。现在农村有的农户因为子女参加工作、经商、发展二、三产业(如运输业、饮食业、养殖业等)致富等原因已经脱离农村进入城镇定居,老家的房屋无人居住,承包经营的土地无人耕管,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是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从农业大国逐渐向现代化工业强国过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那些没有地质灾害隐患且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进城定居农户的老房子和承包经营的土地是一笔巨大的固定资产和闲置资源,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思路:政府把这些进城定居农户的相关信息(姓名、住址、联系方式、房屋结构、房屋面积、田土数量等)收集起来提供给灾民,让灾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联系合适的进城定居农户“结对子”,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对进城定居农户的老房子进行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有偿流转来解决灾民搬出灾区后的住房和土地耕种问题,这就是“结对子”异地分散搬迁安置方式。金沙县沙土镇人民政府在对全镇及周边乡镇无地质灾害隐患且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地方的进城定居农户进行普遍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了地质灾害区广大受灾群众的意见,经过多次召集煤矿业主和受灾群众代表开会协商,于二OO五年四月制定了《沙土镇有证煤矿煤炭开采区地质灾害赔偿搬迁安置方案》。该方案实施后,沙土镇用“结对子”异地分散搬迁安置方式处理地质灾害问题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从二OO五年至二O一O年底已经有144户(587人)灾民顺利搬出灾区安居乐业,其余灾民的搬迁安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从《方案》实施至今从未发生一起灾民群体性挖路堵厂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实践证明,用“结对子”异地分散搬迁安置方式解决灾民搬出灾区后的住房和土地耕种问题是切实可行的,既彻底解决了灾民的搬迁安置问题,又盘活了进城定居农户留在农村的固定资产和闲置资源;既为群众解了难,又为企业分了忧,最终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多赢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乡(镇)党委、政府要思维超前、把好关、服好务。思维超前即对灾民所结的“对子”,不要局限在某乡(镇)、某县(市)、某地(州)、某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给灾民充分的自主权。只要灾民联系的搬迁安置地点符合方案中的相关规定,确实能彻底解决灾民的搬迁安置问题,乡(镇)党委、政府就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让灾民顺利搬出灾区安居乐业(沙土镇分散搬迁安置的144户灾民,跨省到山东定居的有1户;跨地区到贵阳定居的有6户,到遵义定居的有9户,到铜仁定居的有1户;跨乡镇到安底镇定居的有2户,到岚头镇定居的有1户)。把好关即对搬出灾区的灾民流转的土地质量、数量按方案规定严格把关,流转的土地必须能满足灾民全家的生产生活需要。灾民搬出灾区后,只有他们的生产生活走上正轨并有了良好的发展,灾民的搬迁安置工作才能成功,地质灾害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否则将后患无穷。服好务即乡(镇)党委、政府在实施灾民搬迁安置工作时,必须成立地质灾害调处办公室,安排专人办公,竭诚为灾民服务,尽最大努力为灾民排忧解难。对搬出灾区的群众,不能搬出去就不管不问,要建立档案进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对灾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想灾民之所想,急灾民之所急,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让灾民有发展门路,有经济收入,确保灾民不返贫。只有这样,才能扭转以前造成的干群关系紧张、矿群关系恶化的局面,才能得到广大灾民的支持,才能使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总之,土地问题是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作的瓶颈,是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土地问题处理好了,其余问题就迎刃而解。地质灾害问题是影响矿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的处理已经成为基层乡(镇)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彻底解决地质灾害问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坚信,只要基层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就一定能做好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作,就一定能彻底解决地质灾害问题,最终实现“灾民满意搬出,企业正常生产;矿区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

❼ 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成功避让山体崩塌地质灾害

2010年5月6日凌晨3时至上午11时,双峰县全境普降暴雨,平均降雨量达 17毫米,局部地区达246毫米,导致山洪暴发,诱发地质灾害45起,其中,山体滑坡40起,崩塌5起,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余万元,未造成人员失踪和伤亡。

双峰县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较为完善,各乡(镇)、村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设立了监测员和联络员。5月6日凌晨,双峰县国土资源局在接到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及市气象局的预警信息后,局长成永胜立即于早晨7点30分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灾抢险工作,并要求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利用手机短信和电话等方式及时传达到各村、组及户,并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随着暴雨的不断增强,6日上午,永丰镇人民政府镇长彭斌果断决定对该镇原地质灾害隐患点(省道1822线永丰镇镜坪村风光段)山体崩塌区进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下午3时许,随着一声巨响,灾情发生了。近百吨巨石从山上崩落,一瞬间,道路完全被巨石填满中断。该路段是县域内重要的交通干线,平时每天有近3000辆车通行。所幸的是,由于措施得当,处置及时,此次山体崩塌地质灾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崩塌的滚石

交通管制现场

双峰县永丰镇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的成功避让,取决于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取决于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及时发布,取决于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的普及,也取决于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从上至下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果断决策。

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今年灾情及我部防范工作情况

今年,我国气候极端异常,部分地区前旱后雨,瞬时暴雨,持续强降雨,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群发。1至6月,全国发生19522起,造成464人死亡和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8.6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32.3%、177.8%和190%。

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今年上半年作出60多次重要批示,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我部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年初开始早研判、早部署、早检查、早落实,采取多种手段严防严控。一是精心部署,先后8次召开全国和重要地区的汛期防范工作会议,多次发文和联合相关部门发文,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二是检查督促,近百次派出由部领导和司局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组检查指导。三是强化应急,派出88名专家长期驻守18个重点省(区、市),指导排查、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等。多次启动应急响应,在玉树地震和关岭滑坡等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协助和指导防范次生灾害。四是重点防范,把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作为重中之重,派出150名专家协助四川、青海、重庆、湖北四省(市)开展排查和巡查,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人口密集地区、交通干道和重要工程周边灾害点再排查。五是联控联防,加强与气象、水利、铁路、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发挥部门优势,落实防灾责任,提升防控能力。

通过以上工作,今年上半年地质灾害防范取得了显著成效。转移受威胁群众20多万,成功避让477起,避免人员伤亡14839人。仅6月一个月,全国共成功预报320起,避免人员伤亡11014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为历年来单月最多。与2009年1至6月相比,今年同期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增长了近10倍,而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大幅减少。

重点地区防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成功预报和避免多起重大地质灾害。三峡库区已连续7年未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汶川地震灾区2年多来,虽然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但灾民安置点未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实现了主汛期地质灾害无重大群死群伤的目标。玉树地震灾区隐患排查迅速完成,重要隐患均被严密监控或应急排危除险。

二、以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地质环境队伍(工程地质队、水文地质队)作为地勘队伍的组成部分连同地勘费一并下放地方。地质灾害作为地质环境工作的一部分,是在机构改革之后的10年来逐步成为一项重要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三定规定我部的职能是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历了调查、普查、工程治理从无到有的过程,初步形成了以地质灾害调查为基础,以三峡库区、地震灾区为重点的,少数隐患点实施专业队伍监测,绝大多数采取群测群防监测,逐步开始重大隐患点工程治理的格局。

1、在山区县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形成了群测群防体系

从2003年至2008年,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部署完成了1640个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于此项成果初步建立了以群测群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体系。现在全国24万处隐患点均已纳入群测群防体系,有10万群测群防员。实践证明群测群防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大创举,是在现行条件下最为有效的监测体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挽救了大量生命,取得了巨大成功。

1640个县的调查评价程度很低,每个县只安排20万元经费,只能做一些地表肉眼观察工作,基本查清了房前屋后小开小裂小缝,但对较远距离的、具有隐蔽性的、比较复杂的地质灾害隐患还没有查清楚。群测群防体系不健全,主要依靠兼职,缺少必要的经济待遇和设施配备。原因是地质灾害多数分布在山区,大多数都是贫困县,县乡政府在财政上都比较困难。

2、组建了部级和省级及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机构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由1个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院、32个省级监测总站、233个市级监测分站和166个县级监测站组成的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了三峡库区滑坡崩塌专业监测网。在典型地区开展了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示范工作。

问题是全国地质灾害行政管理人员太少,越到基层越少,绝大多数县一个专职人员也没有。香港的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土力工程处有700多人从事地质灾害管理,我们全国都算上专职管理人员也不到他们的一半。市、县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建立的还很不普遍,绝大多数市、县没有地质灾害监测机构,现有的机构也还存在着人员少,技术人员更少的问题。经费普遍没有保障,少数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数是自收自支,与其公益性服务机构性质很不相宜。

3、法规规章逐步完善,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国务院于2003年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颁布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各省(区、市)和大部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市、县均发布实施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年我部印发了《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了部省两级应急专家队伍。2009年,在全国开展以县(区、市)为对象的群测群防 “十有县” (有组织、有规划、有经费、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建设,已建成321个。在全国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事业支撑、应急处置、专家咨询、中介服务“五条线”建设,努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2007年以来,在全国先后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和“县、乡、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培训基层干部、监测人员和群众、学生300多万人。2010年,正在在全国开展针对基层国土所和群测群防员的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巡查、宣传、预案和人员“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培训10万人。

4、各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逐步加强

从2003年起,我部与气象局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截至2009年,国家、30个省(区、市)、223个市、1035个县开展了这项工作。今年我部与气象局又共同研究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度,联合发文要求所有市、县都要开展这项工作。我部与建设、交通、铁道等部门联控联防,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区、交通干道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步加强。今年我部与交通部、铁道部联合发文,就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共同部署, 2次邀请10多个部委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共同开展汛期检查,取得较好效果。

三、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加强的工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已经是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盼的大事。我们一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加强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一方面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1、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普查、排查等基础工作

为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必须加大基础工作力度。全国应开展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区(300万平方公里)详查工作应加快进度,地震灾区、三峡库区等应做到普查,排查工作应纳入基础工作由专业队伍承担,并每隔一年排查一次,人员集中区附近2000米范围要提高工作程度,部署一批必要的工程勘查。

2、建立市、县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

建立市、县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是必要的,地下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都需要监测,各地的监测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特点有所侧重。监测机构承接地质灾害调查、普查、排查等基础工作成果,可以根据成果、根据群测群防员分布,划定每个群测群防员的监测区域、监测隐患点、巡查路线等,使地调成果发挥作用。

3、以村支部书记、村长、村民小组长为主加强群测群防员队伍

实践证明村支部书记、村长和村民小组长担当群测群防员是最合适人选,他们了解当地情况、熟悉村民、富有责任心。他们当群测群防员遇有灾情险情最方便报告乡镇政府,立即就能使基层政府直接组织抢险救灾。应该给这支群测群防员队伍统一的经济待遇,应由中央财政承担他们的补助经费,这样就能把群测群防的水平提高到现阶段最高水平。

4、国家级和市、县级地灾防治指挥协调能力建设是当前应该加强的两个重要环节

地质灾害现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自然灾害,今年暴雨导致人员伤亡90%属于地质灾害。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我部作为办公室单位,组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中心。

地质灾害防治关键在基层,而我们基层最为薄弱。要加强市、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形成中央出资由专业的地勘单位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由市、县两级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承接,群测群防员使用,发现灾情险情报告市县、乡政府应急处置的防灾体系。

5、进一步加大重大地质灾害治理资金投入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由中央和省级政府负责特大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现在用于面上的治理资金中央每年出资仅9个亿,与各地需求相比杯水车薪。如能增加到每年40个亿治理进度会大大加快。三峡库区、地震灾区之所以防灾工作做得好,与国家投入力度大是直接相关的。现在有些省级政府也出一些资金,但不普遍,也没有形成制度。各省都应该每年有专项纳入财政预算。市、县两级的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经费也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