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原位试验规程
① 公路地基承载力测试规程是什么
公路地基承载力测试规程应依照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进行动力触探试验。
一. 一般规定
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二. 试验设备
1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2500px,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三 .试验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标准贯入量为750px,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250px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750px的锤击数N10。
2 试验应先用钻探设备钻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0.3m处,然后进行连续贯入试验。
3 当贯入750px的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375px的击数超过50击时,可终止试验。
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标准贯入量均为250px,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标准贯入量锤击数N63.5、N120。
2 试验时锤击频率应控制在15~30击/min,试验应保持连续贯入。
3 试验过程中应防止落锤偏心和探杆的侧向晃动,并保持探头的垂直贯入。
4 遇地层松软无法按标准贯入量记录试验锤击数时,可记录每阵击数N(一般为1~5击)的贯入量△s,然后再换算为标准贯入量锤击数。
5 重型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连续3次大于50击时,即可停止试验;当需继续试验时,应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当超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小于2时,应改用重型动力触探进行试验。
6 在钻孔中分段进行触探时,应先钻探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1.0m处,然后再开始贯入试验。
7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深度超过375px、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深度超过20m时,应注意触探杆的侧摩阴力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② 岩土工程常用的原位测试手段有哪些能提供哪些参数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一、 岩土工程勘察
1.1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水电、铁路、公路、港口等勘察规范中关于勘察分级、岩土 分类以及勘察阶段的划分与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
1.2 岩石及土的分类标准(国标及各行业标准)。
1.3 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1.4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应在哪个勘察阶段进行?地质点应如何定位?
1.5 了解各种地貌的形成,特别是一些特殊地质营力形成的地貌特点。
1.6 了解各种常用勘探手段的使用原则、适用的地层。
1.7 了解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原状土试样的质量分级,各级土样采取的要求。
1.8 了解岩石和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的含义,主要力学指标的使用原则,试验要求。
1.9 了解各种常用原位测试手段的适用条件、所可能提供的岩土工程参数及其应用。
1.10 了解各种常用原位测试设备的技术规格、操作方法。
1.11 了解岩土工程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物理意义,测求方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方法。
1.12 了解地下水在第四系含水层中的一般赋存状态,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性的分级及标准。
1.13 了解地下水对岩土体工程特性的影响,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
1.14 了解一般常见的特殊岩土如填土、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膨胀土、分化岩等的因、分类,工程特性及评价指标。
1.15 准确了解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改系数的含义。
1.16 为筑坝、筑路所需的建筑材料勘察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勘探工作的布置原则。
参考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
2、《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5、《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7、《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二、 浅基础
2.1 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2 地基设计时,哪些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计算?哪些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
2.3 地基设计时考虑的地基主要受力层指的是什么?
2.4 地基计算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在什么情况下应按基本组合,什么情况下应按长期效应组合,什么情况下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土体自重的分项系数应取多少?
2.5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根据什么确定,并应满足什么要求?
2.6 地基承载力与基础宽度及埋深有无关系?如何进行深度和宽度修正?修正系数与土性有什么关系?
2.7 抗剪强度由哪两个土性参数不清所组成?如何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
2.8 轴心荷载作用和偏心荷载作用对基础底面压力的计算有什么不同?偏心荷载作用下如何考虑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9 什么叫做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它与基础埋深有什么关系?
2.10 如何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2.11 当地下水位处于基础底面以上时对浅基础设计有什么影响?设计时对地下水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2.12 如何进行天然地基沉降计算?
2.13 考虑应力历史时或需预测沉降历时关系时怎样计算地基沉降?进行这种讲算时土工试验有些什么要求?
2.14 哪些因素会导致产生不均匀沉降?设计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2.15 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地基稳定性?规定的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多少?从稳定性考虑,对位于土坡坡顶上的建筑有什么专门的要求?
2.16 浅基础一般有哪些型式?
2.17 建筑物沉降观测要点。
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三、 深基础
3.1 桩的分类、桩基础的组成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基本知识。
3.2 布桩时桩中心距的确定: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及其厚度的要求。
3.3 桩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进及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桩基沉降时,应采用哪些效应组合?
3.4 什么情况下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如何考虑?
3.5 岩溶地区桩基应按哪些原则设计?
3.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设计值的相互关系。各种抗力分项系数如何取值?
③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工程地质手册最新版本是哪个
2015年勘察工程所用的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 50585-2010)
12、《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
1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
高层部分: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J 366-2004)
2、《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铁路类:
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007)
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12 J1407-2012)
3、《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12 J1408-2012)
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05)
5、《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158-2006)
6、《铁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7、《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5)
8、《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9、《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
1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
1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9-1999)(2003年版)
12、《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修订版)(1999)
水工类: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2、《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
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
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94)
5、《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
6、《堤坊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
7、《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 5355-2006)
公路类: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其它类:
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 (GB 50218-94已经废止)
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7、《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
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 147-1-2010)
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1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
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5、《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
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J302-2004)
17、《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
1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
19、《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
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
2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 251-2011)
2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
2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24.《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2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27、《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83-2011)
28、《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
尾砂坝:
1、《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
市政类:
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
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冶金类:
1、《冶金工业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749-2012)
2、《冶金工业建设钻探技术规范》(GB50734-2012)
3、《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GB/T50480-2008)
4、《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615-2010)
设计手册类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常士骠、张苏民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龚晓南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公路设计手册·路基》(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铁路工程地质手册》。铁路第一勘察设计院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特殊类:
1、《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778-2012)
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3、《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 )
4、《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
5、《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
6、《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79-2006)(强调有总工)
生活垃圾处理场:
1、《生活垃圾处理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CJJ176-2012)
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l13—2007)
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
④ 谁知道原位检测方法
地基承载力的确来定方法,可以分源为现场原位试验、理论公式以及根据地基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从有关规范中直接查取等三大类。
1、常用原位试验有现场荷载试验、标准贯入试验、触探试验等;
2、根据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再结合建筑物对沉降的要求确定地即允许承载力;
3、对中小型建筑物,可根据现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按规范查出地基允许承载力。
⑤ 请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工程地质手册最新版本是哪个
2015年勘察工程所用的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 50585-2010)
12、《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
1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
高层部分: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J 366-2004)
2、《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铁路类:
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007)
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12 J1407-2012)
3、《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12 J1408-2012)
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05)
5、《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158-2006)
6、《铁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7、《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5)
8、《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9、《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
1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
1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9-1999)(2003年版)
12、《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修订版)(1999)
水工类: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2、《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
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
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94)
5、《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
6、《堤坊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
7、《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 5355-2006)
公路类: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其它类:
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 (GB 50218-94已经废止)
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7、《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
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 147-1-2010)
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1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
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5、《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
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J302-2004)
17、《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
1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
19、《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
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
2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 251-2011)
2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
2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24.《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2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27、《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83-2011)
28、《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
尾砂坝:
1、《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
市政类:
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
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冶金类:
1、《冶金工业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749-2012)
2、《冶金工业建设钻探技术规范》(GB50734-2012)
3、《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GB/T50480-2008)
4、《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615-2010)
设计手册类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常士骠、张苏民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龚晓南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公路设计手册·路基》(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铁路工程地质手册》。铁路第一勘察设计院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特殊类:
1、《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778-2012)
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3、《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 )
4、《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
5、《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
6、《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79-2006)(强调有总工)
生活垃圾处理场:
1、《生活垃圾处理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CJJ176-2012)
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l13—2007)
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
⑥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试验遵循哪个试验规程
动力触探划分土层并定名时,应与其他勘探测试手段相结合;确定地基承载力或变形模量时,动力触探孔数应根据场地大小、建筑物等级及土层均匀程度综合考虑,但同一场地应不少于3孔。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
试验指标的统计和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指标,不宜少于6个。
2 计算单孔分层试验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及个别指标异常值,采用平均值或统计值作为单孔分层指标代表值。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 5219-2000)
⑦ 工程地质钻探工安全操作规程,谁知道有这类书籍
“工程地质钻探工安全操作规程
1、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上班前不准喝酒,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穿戴整齐,戴好安全帽,不得赤脚、穿拖鞋、打赤膊工作。
2、高空作业必须挂好安全带,禁止上下同时作业。
3、各类机械设备安装、牢固、周正、水平,不准带电移动设备。雷雨、暴雨禁止作业。
4、在钻具下入钻孔途中遇阻时,用管钳转动钻具但吊卡必须吊住钻杆。
5、回次终了时,必须用升降机将主动钻杆提上孔口,不得边用卡盘,边用管钳别,以防管钳打滑伤人。
6、提下钻不能猛提猛放,孔内卡钻更不得强行起拔,应用震动或转动等方法提升。
7、不得将手置于钻具、取土器底部或用手托。起拔垫叉时不得将手拿在垫叉下面。
8、不使用扭伤错股的钢丝绳,钢丝绳上的断头刺应削掉,断头达1/7时不得继续使用。
9、弯曲及裂痕未经修复的钻塔不得使用,各部、零件均应保持完整无缺,起钻时应随时注意塔架的负荷能力。
10、钻塔场地应进行整平,以防设备及钻塔倾斜,木机台板厚度不得小于40毫米。
11、锤击套管不能用手扶套管打箍,在打吊时不准用手扶吊锤杆,同时必须安装冲击把手。
12、用钻杆撬起钻具时不得用胸口或腹部向下压钻杆,不使用有伤痕的撬杆。
13、定期对机具进行检查,对摩损部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4、在稻田和泥泞的场地上施工,操作人员应穿长筒胶鞋,严禁打赤脚,以防伤脚或触电。
15、所有设备迁移,必须先切断电源总开关,严禁带电移位。
16、所有从事工程地质钻探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岩心钻探规程》中的有关条款。
”可以在网上搜搜,网络里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17—91
工 程 地 质 钻 探 规 程
1991—12—09发布 1992—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发布
目 次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各类工程勘查钻探的工作要点 (1)
4 钻探设备的选择与安装 (7)
5 钻探方法与钻进工艺 (10)
6 水域钻探 (19)
7 钻孔原状土样的采取 (25)
8 钻孔原位测试与水文地质试验 (27)
9 工程质量基本要求 (33)
10 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38)
11 机械仪器、专用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42)
12 机台管理 (45)
附录A 动力触探试验探杆长度校正系数及公式(补充件) (48)
附录B 触探指标与土的主要力学指标的关系(参考件) (49)
附录C 土石的类型及野外鉴别(参考件) (52)
附录D 本规程所用法定计量单位与沿用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对照和
换算(参考件)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17—91
工 程 地 质 钻 探 规 程
工程地质钻探是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国土整治与开发、城市规划与建设、水利水电建设规划与开发以及铁路、交通、国防工程建设中,为直接取得地下地质实物资料和野外试验资料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技术方法。它的基本任务是在工程地质测绘及物探工作的基础上,揭露并划分地层、测定界线;鉴定和描述岩土的岩性、成分和产状;了解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界限及形态等;并通过钻孔。原位测试、水文地质试验与观测,采取各类原状或扰动样品,提供室内试验,以了解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评价、规划和进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必需的地质数据及资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进行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和各类建筑工程场(厂)址基础工程地质勘察钻探的各项生产活动的技术要求,它既包含技术工作要求,又包括有关工艺操作规定。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和各类场(厂)址基础工程地质勘察钻探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检查,是进行各类工程地质钻探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本规程不适用于大口径基础桩施工工程钻探。
本规程中有些条款只是一般性和原则性的规定要求,在贯彻执行本规程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2 引用标准
2.1 直接引用标准
GB 3423 金刚石岩芯钻探用无缝钢管
DZl.1 金刚石岩芯钻探管材螺纹
DZ 2.1 地质钻探金刚石钻头
DZ 2.2 地质钻探金刚石扩孔器
TB J12 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则
2.2 配合使用的标准
ZB D14002 1/20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ZB D14003 1/2.5—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3 各类工程勘查钻探的工作要点
3.1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钻探
3.1.1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是指1∶100万、1∶50万、1∶20万、1∶5万、1∶2.5万等比例尺的区域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中所采用或选用的一种技术方法,一般应在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工程地质特征和国民经济规划发展的需要,布置钻探工作。
3.1.2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钻探的目的是揭露埋藏的岩土体地质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其主要任务是一
a.调查岩土体的空间分布、岩性、厚度,进行分层和划分土体结构类型;
b.揭露地质构造的变化,破碎带的空间分布和岩性、胶结程度及其随深度变化情况;
c. 了解风化带、滑动体、岩溶等处动力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规模、组成或充填物性质及发育规律;
d.调查含水层的水位、含(透)水性及水质;
e. 采取试验样品,进行野外原位测试,为了解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工程地质长期观测提供条件,获取必需和足够数量的岩土工程地质性质方面的代表性资料以及取得评价工程地 质条件的定量指标;
f.了解工程建筑材料的埋藏分布、岩性及开采条件。’
3.1.3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工作应考虑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把经济发达区和列为近期规划的重点工程或有经济发展前景的地区作为工作重点。钻孔布置的一般原则是:
a.在平原区,为建立勘探结构剖面,应在代表性地区投入较多的工作量,沿工程地质条件变异大的方向布置钻探剖面或组成“十”字形、“井”字形勘探线(网);
b.在山区,勘探线主要布置在山间盆地、大型河谷及其他地形平缓的较大面积土层覆盖区;勘探线方向应垂直主要构造线或地貌单元以及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对重大而具有代表性的动力地质现象和断裂构造带地段,应布置适当钻孔;
c.黄土地区,应把查明黄土垂直分层和水平变化规律、湿陷性等作为勘探重点;
d. 冻土地区,应把查明冻土结构类型和季节性冻土的上、下界面,主要不良冻融现象作为勘探的重点;其他,如岩溶地区、滨海区、沙漠地区及其他分布有特殊岩土体的地区,都应依其工程地质特点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布置钻探工作。
此外,在布置的钻孔中,控制性钻孔数量一般应占总数的5%一10%。
3.1.4 钻孔深度确定的一般原则
a.平原区孔深一般为10一30 m左右: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建设布局的需要可适当加深,如滨海平原区域市工程地质调查钻孔可加深至50m;
b.对于厚度小于20 m的覆盖层和风化带,应钻进至新鲜基岩3—5m;
c.对于揭露构造破碎带的钻孔,应钻透破碎带至完整基岩3—5m;
d.对于外动力地质现象的活动体,应钻进至活动体下5m左右;
e.岩溶裸露区和浅埋区的钻孔,一般应钻入岩层内20一30 m,控制性钻孔应酌情加深;
f .少量深部控制性钻孔,孔深一般控制在100 m左右。
3.1.5 钻孔原状土样的采取
以了解每个工程地质单元中主要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为主:一般在钻孔中分层采取,对主要土层和有特殊意义的夹层每层至少一组样,厚度大而岩性又变化明显者,应酌情增加。
3.1.6钻孔原位测试
应选择在各工程地质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钻孔与孔段进行,测试方法可根据测试对象的特点选取。常用钻孔原位测试方法的应用范围与作用是:
a.采用动力触探可测得砂土的孔隙比或相对密度,粉土、粘性土的状态,估算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评定地基土和桩基的承载力等;标准贯入试验主要适用于砂土、粉土、一般粘性土,以及补步判定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
b.静力触探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及中密、稍密的砂土层,也可用于含少量碎石的土层;可对地基土进行力学分层,测定各类土,特别是软弱土层(如淤泥、淤泥质土等)的容许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在桩基工程勘查中,尤其适用于选择持力层和预估单桩承载力;
c. 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可测定饱和粘土层、淤泥等软弱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土的灵敏度;
d.旁(横)压试验适合用于测定粘性土、砂土、粉土、软质岩石和风化岩石的承载力,横压变形模量及其应力应变关系等。
3.1.7水文地质试验
在拟建的水工建筑区,尤其是水库工程的可能渗漏地段和坝址区,应在钻孔中进行自上而下的分段压(注)水试验,以了解岩石的透水性和裂隙性;在规划的建筑区,尤其是地下建筑和开采工程区,应选择其主要含水层进行少量的抽水试验工作。
3.2 场(厂)址地基钻探
3.2.1 选择场(厂)址钻探
3.2.1.1 选择场(厂)址钻探是工业及民用建筑、水利水电工程、机场、港口及国防工程等各类场(厂)址工程地质钻探的第一个阶段,其目的是为规划选点或场地可行性研究以及下一阶段——初勘阶段提供地质资料,对拟选场(厂)址在地质上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当已有资料不满足要求时布置钻探工作。
3.2.1.2 选择场(厂)址钻探的任务是了解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即场(厂)址的地层岩性、构造、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为规划选点及可行性论证提供依据。由于各类场(厂)址工程的性质和类别不尽相同,其钻探工作的布置、钻孔深度、原状土样的采取、原位测试及水文地质试验与观测等应按照有关专业规程规范要求进行。
3.2.2 初勘工程钻探
3.2.2.1 初步勘查工程钻探是在场(厂)址经批准后进行。其目的是全面查明选定场(厂)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内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和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定量评价,并为确定建筑工程的形式、规模、主要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足够的工程地质数据资料。其主要任务是:
a.初步查明场(厂)址地层岩性、构造、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冻结层深度;
b.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
c.对设计地震裂度为七级及其以上的建筑物,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d.对水工建筑物场地区附近的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初查。
3.2.2.2 工程布置与钻ZL深度:
初勘工程钻孔分为一般性钻孔和控制性钻孔两类。控制性钻孔,一般占钻孔总数的1/5一l/3,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钻孔。钻孔深度根据工程类别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不超过30 m,以满足建筑物地基受压层深度的要求以及了解场地较深部的地层岩性及是否存在软弱地层或其他地质问题为准;同时,根据钻探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减钻孔深度。
3.2.2.3 钻孔原状土样的采取、原位测试及水文地质试验:
a.工业和民用建筑钻孔原状土样的采取与原位测试的数量,一般应占总数的1/4—1/2,并在平面上适当均布;多数情况下,作原位测试的钻孔,同时应作为采取原状土样钻孔使用;同时,通常采用简易可行的原位测试方法,如标准贯入试验;对于复杂费时的原位测试项目,一般到详勘时再做。
b.取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主要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当地层稳定、土质较均匀时可放宽取样、测试间距,反之则应缩小间距,但各土层一般均需要采取试样或取得测试数据。
c.要初步查明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水文地质条件,应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含水层性质、补给排泄条件,实测地下水水位,初步确定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地下水长期观测孔。
d.在拟建的水工建筑基岩区,除少数专门性钻孔外,均应进行分段压水试验;在平原河流或有深厚覆盖层的峡谷水工建筑区,对砂砾卵石层或其他主要含(透)水层的钻孔,应分层进行抽、注水试验。
3.2.3详勘工程钻探
3.2.3.1 详细勘查工程地质钻探在初步设计后进行,目的是补充初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使每个建筑物下的地基条件完全明确,以便为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设计数据和资料,即对具体建筑物地基或具体地质问题进行钻探,为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其主要任务是:
a.查明场地内的地层结构、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压缩性及容许承载力作出
评价;
b.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侵蚀性,必要时还需查明地层的渗透性、水位变化幅度及其规律;
c.提供不良地质现象的整、防治工程所需资料和数据;
d.判定和查明地基岩土和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和影响及其防治所需的资料;
e.对水工建筑区附近的天然建筑材料进行详查。
3.2.3.2 根据工程性质及其类别确定钻孔深度,其中:
a.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钻孔深度一般按地基计算类别确定,其中按容许承载力计算的地基,以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对除按容许承载力计算外尚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钻孔应达到地基压缩(沉降)层的计算深度,场地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有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
b.水工建筑钻孔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结合建筑物类型、建筑物高度或基础宽度等具体确定;河床钻孔,一般为1/2—2倍坝高或闸底板宽度,岩溶地区应适当加深;中低坝或闸基钻孔,一般为坝高或闸底板宽度的一倍左右;对建在覆盖层上的坝(闸)钻孔,通常应打入基岩适当深度;当软土层或透水层厚度较大时,应有部分控制深孔打到相对隔水层或相对硬土层;岸坡上的钻孔,应打到可利用的稳定岩体与相对隔水层或地下水位以下一定深度。
3.2.3.3 钻孔原状土样的采取与原位测试:
a.其数量应按地基土的复杂程度、建筑物类别及场地面积确定,工业和民用建筑钻孔一般应占钻孔总数的1/3—2/3,且每个场地和每个建筑物不得少于2—3个;
b.其竖向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地基土的均匀性和代表性确定,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一般为1—2m,其下间距可适当放宽;但在同一场地内每个主要土层的试样和原位测试数据一般各不得少于3—6个,对于厚度小于1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视其对地基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采取原状土样及原位测试。
3.2.3.4 水文地质测试:
在初勘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观测与试验,以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性质、埋藏条件、变化规律及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例如为建筑物基础、地下建筑物设计提供渗透性系数和单位涌水量资料的钻孔进行抽水试验;为了了解岩石的裂隙发育程度并为防渗漏设施的设计提供资料的钻孔进行压水试验;为测定上部土层的渗透性能而进行的钻孔注水试验;以及为掌握地下水动态而进行的钻孔长期观测等。
3.3 专门工程勘查钻探
3.3.1 类别与目的
专门工程勘查通常包括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动力基础工程、取水工程、桥涵工程、线路工程、隧洞工程勘查等,此外,施工勘察也属此范畴。专门工程勘查工作通常在初详勘后进行或与详勘工作同步进行,其钻探目的是为满足专门工程进行设计施工的需要,解决与设计施工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提供相应的工程地质资料。
3.3.2 高层(指八层以上需用电梯的)建筑基础工程钻探
3.3.2.1 箱形基础钻探
3.3.2.1.1 主要任务:
a. 查明建筑物影响范围内地基上的分布、组成及均匀性,采取原状土样,进行钻孔原位测试,对土的强度和变形指标作出评价;
b.查明地下水的状况,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基坑开挖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有关参数;
c.查明建筑物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及产生地震液化的地层及其埋藏分布状况,以便对整个建筑场地的长期稳定性和抗震稳定性以及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进行评价。
3.3.2.1.2 工作布置与钻孔深度:通常每幢单独高层建筑物的钻孔数不少于4个,钻孔最大间距不得超过35m,其中控制性钻孔不少于2个;深度一般为1.5—2倍箱形基础宽度(从基础底面算起)。
3.3.2.2 桩基工程钻探
当场地的地基土层较软弱,其下不太深处又有较密实的持力层时,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3.3.2.2.1 主要目的是选择桩尖的持力层,查明桩尖持力层的分布、厚度及其物理力学指标、确定单桩承载力,为桩基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3.3.2.2.2 钻孔深度,根据桩的不同类型而定:
a.对于单排端承桩,一般应钻至预计的桩尖持力层顶板以下2—3m;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予钻穿并钻到厚度不小于3m的密实土层;当持力层为基岩时,一般钻到基岩即可;
b.对于单排摩擦桩,钻孔深度应超过预计桩长l一2m。
3.3.2.2.3 对桩基钻孔深度范围内的每一主要土层,均应采取原状土或进行原位测试。
3.3.3 动力机器基础勘查钻探
动力机器基础,除要求查明地基在静载下的稳定性、变形性质和承载力外,尚应查明地基在动载下的稳定性、变形性质和承载力等。
3.3.3.1 钻探工作一般与建筑物地基钻探一并进行,其目的是查明地基土层的构成,特别是人工填土、堆积土、软土及可能产生液化的砂土等;对振动反应敏感的土层的分布;采取原状土样及进行原位测试, 以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动力性质。
3.3.3.2 钻孔深度根据基础埋深及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按静荷载的压缩层计算深度或达基础底面下1.5—3倍基础短边长即可。
3.3.4 线路工程勘查钻探
主要包括工厂的铁道专用线、公路专用线、重型车辆试车道和架空索道,输电线路及给排水管道的地基钻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一般比例尺不小于1∶5000)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进行。
3.3.4.1 铁路和公路专用线、试车道地基钻孔一般沿线路中心线布置,对高路堤、深路堑、斜坡地段及其他特殊地质条件地段,应布置一定数量的钻探横剖面,每一横剖面不少于3个钻孔;钻孔深度应达基底持力层下或钻入基岩1—2m,但孔深一般不超过10 m。
3.3.4.2 架空索道、输电线路地基钻探主要为查明每个支架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提供。。。。。
⑧ 地基场原位测试有哪七种方法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应增加原位测试工作量,其布置应与钻探、室内试验的配合和回对比,答以提高勘察质量。原位测试成果的使用应考虑地区性和经验性。
原位测试一般包括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载荷试验及波速试验等。选用原位测试方法应以土层情况、设计参数的要求以及建筑物等级等因素确定。
(我只知道什么叫地基,但对于测试方法就不知道了,建议你上 www.google.com 搜索,或者上 www.sohu.com 搜搜看,也许能有所收获)
⑨ 建筑地质勘察需要哪些规范
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做岩石试验时需要)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⑩ 原位测试的一般规定
第1条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应增加原位测试工作量,其布置应与钻探、室内试验的配合和对比,以提高勘察质量。原位测试成果的使用应考虑地区性和经验性。
第2条 原位测试一般包括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载荷试验及波速试验等。选用原位测试方法应以土层情况、设计参数的要求以及建筑物等级等因素确定。
第3条 采用静力触探方法评价土的强度和变形指标时,应结合本地区经验取值。应用静力触探曲线分层时,应综合考虑土的类别,成因和地下水条件等因素。
第4条 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测定软土的抗剪强度。对重荷载的大型建筑,应测定其残余强度并计算其灵敏度。
第5条 标准贯入试验可用于评价土的均匀性和定性地划分不同性质的土层,以及软土中夹砂层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第6条 旁压试验宜采用自钻式旁压仪。依据仪器设备和土质条件,选择适当的钻头、转速、进速、泥浆压力和流量、刃口的距离等以确定最佳自钻方式。
第7条 用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时,承压板面积不宜小于5000 。承载力基本值的选用,应根据压力和沉降、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的特征,结合地区经验取值。
第8条 场地土的动力参数可采用弹性波速单孔法测试,测点间距宜采用1~1.5M。当地层复杂时,宜采用跨孔法。跨孔法的两测孔间距宜采用4~5M。并应测量孔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