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应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❶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推荐个网站给你参考参考:http://ke..com/view/2099028.html
希望对你内有帮助容。
❷ 延平区塔前中学地质灾害防御转移演练方案
南平市国土资源局
(2011年5月10日)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南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延平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延平区塔前中学地质灾害防御转移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防御地质灾害转移避险是避免和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开展“防御地质灾害转移避险”演练,其目的就是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体系,进行检验。同时也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二、指挥机构
“防御地质灾害转移避险”演练指挥部成员:
总指挥:吴永辉(延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副总指挥:郑耀明(南平市国土资源局延平分局局长)
陈国富(延平区塔前镇镇长)
成员:黄革、江胜平、叶盛福、郑建成、李源,魏林净、黄慧光、郑图宁、魏隆海。
三、参演人员
参加演练人员:延平区塔前中学全体师生。
观摩领导:市级、区级有关部门领导。
四、地点时间
延平区塔前中学。2011年5月15日下午4时30分。
五、演练内容
防御地质灾害转移避险常识普及,人员安全有序疏散,地质灾害现场冷静指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六、假想事件
延平区塔前中学发生地质灾害隐患危及全体师生人身安全。
七、演习步骤
(1)学校办公室接到地质灾害点监测人打来电话称中学东侧发生地质灾害危及全体师生安全,学校办公室立即向校长叶盛福报告,校长叶盛福立即向总指挥吴永辉副区长汇报。
(2)总指挥吴永辉副区长核实情况后,决定立即启动地质灾害防御转移预案。命令副总指挥镇长陈国富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指挥,校长叶盛福发出广播及警报信号,并要求受威胁师生立即在疏散指挥人员指引下沿安全路线撤离到指定场所。
(3)撤离(疏散)方法:延平区塔前中学下方街道,沿西侧撤离。
(4)秩序导护组任务:听到警报立即到达各自位置作好疏散导护工作。
(5)紧急救护组任务:准备好救护器材。对受到惊吓、产生心理障碍的师生进行治疗。
(6)后勤保障组:准备好喊话器、标语等。
(7)宣传报道组:负责演练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八、有关要求
1.总的要求
发生地质灾害受威胁师生要冷静应对、有效避险、服从指挥、有序疏散;
2.具体要求
(1)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真抓实干,确保防灾减灾教育和演练工作落到实处。
(3)各部门在演练过程中,要精心组织、精心安排。要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演练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演练纪律,切实保证演练工作顺利进行。
(4)各部门在开展防御地质灾害转移避险的安全教育和演练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❸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及时发现临灾迹象、及时撤离、减少人员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本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总则
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应急处置各级机构、负责人及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
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1)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图5-1);
2)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3)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4)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5)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6)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图5-1 应急机构构成图
(3)预警和预防机制
明确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信息监测体系及监测负责人,报告制度、预警预防行动负责单位,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灾情险情报告(明确报告程序、内容、接收报告的部门及应当做出的反应)。
(4)应急响应
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险情后,首先由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做出应急反应,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抢险救援。县政府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县指挥部率各相关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县指挥部在核实地质灾害或险情的初步情况后,向县政府提出预警级别建议,由县政府发布预警。发生大型、特大型突发性地质灾害,或县政府对事态难以完全控制,由县政府决定向省、市人民政府请求紧急援助。
(5)后期处置
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
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各级别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处理制度),应急支援力量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责任追究
对于在应急抢险中不按规定执行和引发地质灾害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