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发布时间: 2021-03-12 01:36:09

㈠ 我国应如何建立起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

建立起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通过不加调配,经济适应能力才能够逐步发展。

㈡ 钟南山在人民日报撰文写了什么

9月17日人民日报第9版,钟南山撰文《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阐述了我国对待人民的态度,一直以人民至上,以生命至上

文章称,当前,我国基本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并且实现了疫情的常态化防控。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无论是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还是100多岁的老人,我们都全力救治;优秀的人员、急需的资源、先进的设备,我们都全力保障;所有的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所有的救治方案全部用上……

他在文章中表示,“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为了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疫情,我们让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按下‘暂停键’,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经济的损失可以补回来,人的生命如果失去就不会再来。”

(2)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扩展阅读

文章全文: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当前,我国基本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并且实现了疫情的常态化防控。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回顾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苦斗争,一个个感人细节诠释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一件件生动事实彰显着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无论是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还是100多岁的老人,我们都全力救治;优秀的人员、急需的资源、先进的设备,我们都全力保障;所有的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所有的救治方案全部用上……

为挽救每一个生命倾尽全力,这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普遍共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抗疫斗争最鲜明的底色。对于广大医务人员来说,自己的工作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这份责任不但成为医务人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时无畏前行的动力,还时刻提醒着医者是人类与病魔斗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这背后就是生命的重量。

这次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明确:不管是面对急性传染病还是多发、常见及危害大的各种慢性病,保障全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永远是我们公共卫生及医疗战线工作者的首要使命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科学理念。这个理念体现在我们在全国层面将重点放在预防上,不给病毒在全国传播的机会,这样才能把疫情范围和感染人数牢牢控制住。如果放任病毒传播,即使后来有再好的治疗方法也难以控制住疫情。

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为了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疫情,我们让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按下“暂停键”,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经济的损失可以补回来,人的生命如果失去就不会再来。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需要科技的支撑。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学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这些成就,成为我们抗击疫情的最有力武器。

现在,我们正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例如,我国疫苗的研发在国际上处在第一方阵。接下来,我们有信心在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等方面通过自身努力以及开展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为确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第一节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
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实施已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部署启动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围绕现代农业、城镇化、环境治理、健康养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瓶颈制约,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强化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若干国际创新合作平台。
第二节优化创新组织体系
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网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深入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科教融合发展,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在重大关键项目上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市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第三节提升创新基础能力
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布局一批高水平国家实验室。加快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科学领域和部分多学科交叉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先进设施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开放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资源。
第四节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流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省份、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㈣ 我国连续11年位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为世界制造业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占比比重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

四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变革催生和创造发展新动能。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部署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等等。

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新发展活力。聚焦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要素市场化改革举措,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增强制造业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高效联动,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开放,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培育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㈤ 钟南山在人民日报撰文的主题是什么

钟南山在人民日报撰文的主题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钟南山在人民日报撰文写道: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科学理念。这个理念体现在我们在全国层面将重点放在预防上,不给病毒在全国传播的机会,这样才能把疫情范围和感染人数牢牢控制住。

如果放任病毒传播,即使后来有再好的治疗方法也难以控制住疫情。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

为了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疫情,我们让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按下“暂停键”,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经济的损失可以补回来,人的生命如果失去就不会再来。

(5)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扩展阅读: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需要科技的支撑

习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学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正是这些成就,成为我们抗击疫情的最有力武器。现在,我们正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例如,我国疫苗的研发在国际上处在第一方阵。

接下来,我们有信心在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等方面通过自身努力以及开展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为确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㈥ 在抗议过程中如何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在抗疫的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1位。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都值得去尊重,去保护。我们的责任就是去保护每一个公民的生命。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科学分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6)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扩展阅读: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需要科技的支撑

习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学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正是这些成就,成为我们抗击疫情的最有力武器。现在,我们正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例如,我国疫苗的研发在国际上处在第一方阵。

接下来,我们有信心在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等方面通过自身努力以及开展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为确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㈦ 终于承认自己落后的山东出路在哪

知耻近乎勇。

从人的角度,山东与东北的联系往往会伴随着“闯关东”的话题。在那次移民潮中,成千上万的山东人经由山海关前往东北三省谋生。

从事的角度,新年里的两件事,又把山东和东北联系在了一起。

阳历新年,东北企业家毛振华雪地陈情,控诉其在当地“被欺负”;农历新年,山东企业家黄鸣实名举报德州市委书记,称其懒政不作为。两个地方、两个人,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营商环境问题。

前者掀起了一轮“东北还有救吗”的大讨论,后者则掀起了一轮“山东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东北”的大讨论。

东北,共和国的长子,一直在振兴。山东,在全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大省,又出了什么问题?

如何把握机遇?

施戍杰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一是增加创新的动力。就是让创新者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且这些利润能够覆盖创新存在的风险。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市场标准,实现“优胜劣汰”、“良币驱逐劣币”。

二是提高创新的能力。创新包含多个层次,越是基础领域的、颠覆性的创新越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撑。这就要发挥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大量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有效对接并实现成果转化。

三是激发创新的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创新的意愿和能力,还需要让资本、技术、劳动力、人才等生产要素顺畅的流转、组合,也就是激发出创新的活力。这要求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成为资源组合的载体,并打破高校、科研院所同市场的壁垒。

为了让山东人民感受到富裕,改善营商环境也很重要。

当前山东的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概括地说,就是政府和市场关系出现错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尚不充分,存在以权力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对企业行为的扭曲。

对此,改善山东的营商环境需要双管齐下。一是要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从更多依靠行政力量转变为更加尊重市场力量,政府从企业的管理者转变为企业的服务者。

二是要加快转变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实现企业充分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活力。

“新动能要逐渐取代旧动能,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包括生产要素、科技进步、经营理念、制度环境等多要素的新动能培育和支持体系,否则新动能的转换就会变成一句空话。”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青岛分院院长刘鹤说。

㈧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后标志着什么呢

国新办2020年12月17日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指出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这是对全体参研参试科技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8)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扩展阅读:

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中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是什么

会议认为,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会议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会议强调,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

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强调,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9)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扩展阅读:

会议确定,2021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

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