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转移方案
Ⅰ 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
一、为科学规范、协调有序、快速高效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结合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国土资源部应急响应依据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等信息情况,设置A、B、C、D和E(常规方案)等5个级别的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分别由部长、副部长、地质环境司司长、地质环境司副司长和地质环境司工作人员带领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地方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三、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等信息来源主要是: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其他部门商请,地方速报信息,媒体及其他信息等。
四、启动各级工作方案的决策程序是:国务院启动Ⅰ级应急预案,我部自动启动A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其他纳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日常决策程序,由地质环境司汇总信息,提出建议,按程序报部领导决策。
五、A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分成立或不成立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两种情况,B级以下均不成立,成立领导小组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不成立的由地质环境司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六、各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由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响应行动和应急响应保障等构成。
(一)应急响应组织
1.A级方案
由部长带队组成部应急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应急中心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等。
专家组由院士带队,7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信息保障组和预警组,配备远程会商、快速探测和卫星通讯等装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2.B级方案
由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部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应急中心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等。
专家组由正高职级专家或院士带队,5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信息保障组和预警组,配备远程会商、快速探测和卫星通讯等装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3.C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地质环境司有关人员等。
专家组由副高职专家带队,3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配备相应设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4.D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副司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地质环境司工作人员等。
专家组由副高职专家带队,3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配备相应设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5.E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处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有关人员等。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二)应急响应行动
现场应急响应行动,分险情和灾情两种情况。
1.险情应急响应行动
(1)快速了解险情和抢险工作进展;
(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险情;
(3)必要时,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遥感资料或航空拍摄事宜;
(4)专家会商预测险情趋势,并做好专家意见记录备案;
(5)扩大范围调查地质灾害灾情隐患;
(6)架设远程通讯设备,实施远程会商;
(7)研究提出预警建议和避险排险技术咨询方案;
(8)研究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技术指导的建议;
(9)总结应急工作,提交总结报告,整理资料并归档。
2.灾情应急响应行动
(1)快速了解灾情以及抢险救灾工作进展;
(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价灾情,预测险情;
(3)扩大范围调查区内地质灾害隐患;
(4)必要时,联系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遥感资料或航空拍摄;
(5)研究提出抢险救灾技术咨询方案;
(6)研究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技术咨询建议;
(7)做出地质灾害责任认定,并做好专家认定意见备案;
(8)架设远程通讯设备,实施远程会商;
(9)总结应急工作,提交总结报告,整理资料、归档。
以上是基本处置工作内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响应级别不同,可以增加或减少具体工作内容。
(三)应急响应保障
1.人员调配
一般工作人员分现场工作人员和后方工作人员。前方(现场)人员由调查处置、信息传输和专用设备操作等方面人员组成,具体工作时与省级应急机构工作人员联合组队。后方工作人员由信息、通讯、设备和后勤等方面人员组成,工作重点是为前方(现场)工作组提供保障。
专家组由地质环境司根据应急响应等级和灾情险情特征,从专家库中遴选。
2.装备配置
应急中心做好应急装备配置与保障工作,定期进行检测与维修,行前做好装备安全性、可用性检查和精度校准;应急结束后做好装备清查和登记入库工作。应急响应前,后方工作装备配置尽可能全面。应急出发前先与省级应急机构沟通协调,根据需要,再确定远程携带的具体设备,并做好备份工作。应急工作装备配置,依据应急响应级别和应急工作实际需求,酌情而定。
(1)调查监测装备
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
电子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望远镜
手持GPS、激光测距仪
三维激光扫描仪
无人驾驶飞机或轻遥飞机(配置到灾害多发省市)
(2)通讯装备
远程视频会商系统
卫星电话
对讲机
(3)相关软件
专业制图及影像处理(遥感)软件
快速模拟演示软件
智能方案系统软件
地质工程设计软件
(4)车辆
车载发电机
车载应急系统
(5)劳动防护及其他
帐篷、野外工作服装
医药和劳保用品
野外作业安全装备
便携式计算机(带无线网卡)
3.资料保障
应急中心做好资料整理、集成和质量检查工作,逐步建成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应急响应资料要求彩色纸介质和电子版同时准备,精度尽可能满足应急要求。具体应急响应工作中,资料保障依据应急响应工作需求酌情而定。
(1)背景信息
行政区划图(MapGIS和JPG)
地形图(MapGIS和JPG)
地质图(MapGIS和JPG)
(2)基础地质灾害资料
地质灾害分布
地质灾害发生区域易发程度分区图(MapGIS和JPG)及说明书(Word)
历史灾害情况(Word)
发灾点及其周边灾害发育情况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信息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信息
(3)其他资料
近期降雨预报、地震或重大工程等信息(Word)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
卫星和航空遥感图像及数据
七、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相关机构与职责
(一)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职责
当国务院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时,国土资源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部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部长担任,成员由部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和应急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响应决策指挥,主要职责任务:
1.决定国土资源部A级应急响应启动;
2.决定应急响应工作上报国务院的事宜;
3.领导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4.部署国务院交办的应急任务;
5.决定对外发布的应急工作情况;
6.决定国土资源部A级应急响应终止。
(二)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在国土资源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和地质环境司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
1.承办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专题会议、活动和文电等工作;
2.负责接收、核实地质灾害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并保持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各级国土资源系统以及应急队伍的联系;
3.传达指挥部应急指令,并督促检查指令落实情况;
4.协调部工作组、各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各项应急工作;
5.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进展,统一向新闻单位提供灾情及应急工作等信息;
6.协助、指导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7.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法、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审报和组织实施;
8.组织开展应急调研和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负责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9.承办国土资源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地质环境司
当启动A级应急响应,成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地质环境司与办公厅联合组成办公室,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应急工作任务;当启动A级方案,不成立领导小组,地质环境司承担相当于上述办公室职责,完成部领导交办任务;当启动B级以下级别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地质环境负责全部协调工作任务。
(四)应急中心
应急中心是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技术支撑单位,在现有技术支撑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加挂“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达到实体运行目的,其主要职责为:
1.组建专家组,进行应急专家库建设、管理;
2.承担地质灾害应急值守、灾情汇总工作及上报;
3.开展现场应急调查等技术工作;
4.架构地质灾害事发地与部之间的远程会商通信网络,确保现场与后方的信息畅通以及会商的顺利进行;
5.为现场应急工作和专家会商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及时开展相关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趋势预测;
6.提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建议措施;
7.开展地质灾害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
8.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9.技术指导省级相关机构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
10.协助编制年度国家地质灾害预案,起草相关技术工作规程和要求,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应急处置技术培训;
11.承担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地质灾害专家库
遴选国内外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分院士专家、正高职专家和一般专家等3个层次,分级分类入库,依据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级别,选取不同层次专家组成专家组,为部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Ⅱ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国家、国土资源部总体预案框架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市(地、州)、县(市、区)级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Ⅲ 歙县北岸镇金竹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转移安置演练方案
歙县人民政府
(2013年5月10日)
一、演练目的:
通过地质灾害应急避险转移安置演练,培养群众应对突发地质灾害避险基本技能,熟悉避险转移路径和方法,增强群众应对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辖区内地质灾害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演练内容
(1)警报
(2)紧急集合开展救援
(3)特殊情况处置
(4)转移疏散
(5)安置保障
三、情况构想
近期,辖区内连降暴雨,各地质灾害点处于高危警戒状态。5月10日9:30,北岸镇金竹岭地质灾害点监测员发出险情报告B区出现险情,并有危房倒塌,需要对危险范围内群众实行紧急避险转移安置。
四、演练组织指挥机构及主要职责
指挥长:镇长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指挥,部署和协调活动安排,明确所属人员的责任分工。
副指挥长:张青峰
主要职责:协助指挥长做好转移安置工作,协调各组成员现场调度及参谋建议工作。
记录员:洪银飞
主要职责:做好整个避险转移安置及各指挥下达和现场情况记录工作。
成员:洪敏、吴正忠、凌咏秋、方志勇、江文龙
下设6个组
(1)监测预警组:江文龙为组长,5名组员,主要职责:负责地质灾害监测、警报工作。
(2)安全保卫组:方志勇为组长,公安部门5人。主要职责:转移安置群众安全保卫,辖区内稳定工作。
(3)救援组:洪敏为组长,应急分队30人,主要职责:负责群众动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和巡逻警戒任务。
(4)医疗救护组:盛夏兵为组长,医疗卫生5人,主要职责:主要做好受伤人员的抢救治疗工作,地质灾害点的卫生防疫工作。
(5)安置保障组:吴正忠为组长,后勤5人,主要职责:做好转移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和核灾、报灾工作。
(6)宣传工作组:凌咏秋为组长,宣传2人,主要职责:做好受灾点群众正面宣传和心理疏导工作,收集避险救灾害过程中的好人好事及宣传报道工作。
五、演练内容
全体集合整队张青峰向镇长报告:“镇长同志,歙县北岸镇金竹村参加地质灾害应急行动演练人员实到50人,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
镇长:“按计划进行”
张青峰:“是”
张青峰“演练正式开始,各组成员迅速到位”
(应急分队到金竹村滑坡点位置,救护组、保障组到安置点,监测员到监测点,报警人员分两组准备好报警器材)。
(一)演练第一个内容:报警
监测员向村委会主任报告。
监测员报告:主任,金竹岭B区地质灾害点发生地质松动,局部地方已滑坡,威胁现住10户20人的安全,需要马上疏散转移,请指示。
村委会主任回答:立即发出灾情警报,动员住户迅速撤离,继续加强监测,有新情况及时报告。
村委会主任向镇长报告:金竹岭B区地质灾害点发生地质松动,局部地方已滑坡,威胁现住10户20人的安全,需要马上疏散转移,请求支援。
镇长回答:立即启动应急避险转移预案,并迅速组织自救转移,支援力量随后就到。村委会主任:“是”。
镇长指示:立即启动应急避险转移预案,各组立即按计划到达指定地点。
张青峰:“救援组立即紧急集合,救护组、保障组、治安组立即到达指定位置,村口位置拉起警戒线输导群众只出不进”
镇长向王县长报告:刚接到我镇金竹村村主任报告,金竹岭B区地质灾害点发生地质松动,局部地方已滑坡,威胁现住10户20人的安全,我镇决定立即启动应急避险转移预案响应,妥否,请指示。
王县长回答:立即启动应急方案,迅速组织群众转移。
村主任通过高音喇叭通告:广大村民请注意,金竹岭地质灾害点已出现重大险情,请灾害点住户人员不要惊慌,迅速有序地沿避险转移路线转移至村委会安置点。
2人1组分两组鸣锣报警。
(二)演练第二个内容:紧急集合开展救援
洪敏:“镇长同志,民兵应急救援分队实到3个班30人,集合完毕,请指示”
镇长:“金竹B区出现险情,群众需要转移安置,请1班2班协助群众做好转移和搜救工作,3班待命”。
洪敏:“是”。
洪敏:“1班2班由班长负责,迅速到达B区按照预案“2人1户”协助群众做好转移工作,并对B区范围全面搜救,确保B区每1个人都要转移下来”。
【应急分队人员按两条路线跑步离开。】
方志勇:“镇长同志,安全保卫组到达准备完毕,请指示”。
镇长:“金竹 B 区出现险情,现正在组织群众转移,请你们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方志勇:“是”。
方志勇:“人员分两组、加强巡逻,做好群众转移输导工作,确保人员安全转移,现在出发”。
【安全保卫组分两组离开】。
盛夏兵:“镇长同志,医疗救护组按计划集合准备完毕,请指示”。
镇长:“请在安置点做好医疗救助准备工作”。
盛夏兵:“是”。
【带领人员离开。】
(三)演练第三个内容:特殊情况处置
1班报告:“部长同志,B区发现一名人员受伤,需要担架,请指示”。
洪敏:“保护好伤员,注意安全,等待医疗组到位,协助医疗组做好伤员转移工作”。
洪敏:“镇长同志,B区发现一名伤员,担架协助”。
镇长:“医疗组注意,B区发现一名伤员,需要医疗担架1副,请派人协助处理”。
盛夏兵:“收到,我们立即出发”。
【医疗组带担架跑步离开。】
2班报告:“部长同志,A区一房屋倒塌,请救支援”
洪敏:“马上设立警示牌,并立即进行搜救,一定要确保人员安全,增援分队马上就到”
洪敏:“镇长同志,A区发出一房倒塌,需要支援,请指示”。
镇长:“立即派3班增援,一定要仔细搜寻,查看里面是否有人员,并设立警示标志”。
洪敏:“是”。
洪敏:“A区有一房屋倒塌,请立即增援,要仔细认真做好人员搜救工作,请清除路面障碍,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3班带人跑步离开。】
(四)演练第四个内容:转移疏散
应急分队人员转移人员按两条线路,慢慢集中安置,小孩牵着、抱着,老人背着、扶着,伤员担架抬着,送到安置区,安置保障组做好人员安置和登记工作。
1班报告:“部长同志,1班共转移出10人,请指示”。
洪敏:“安置好群众后再巡查一遍,查看是否有遗漏人员”。
2班报告:“部长同志,2班共转移出9人,其中伤员1人,请指示”。
洪敏:“安置好群众伤员后,再巡查一遍,查看是否有遗漏人员”。
3班报告:“部长同志,倒塌房屋内已搜索完毕,没有人员在内”。
洪敏:“请做好B区巡逻警戒工作,防止其他群众进入该区”。
洪敏:“镇长同志,救援组已将B区群众全部转移,共转移群众19人,请核对查检”。
镇长:“王县长同志,金竹村按预案将B区危险点群众全部转移,共19人,其中1人受伤,已得到医治,其他群众情绪稳定,生活保障没有问题,请检阅”。
(五)演练第五个内容:安置保障
床位全部铺开,群众方便面、矿泉水得到保障,蚊香点燃,受伤人员得到医疗保障,老年人体格检查,宣传组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各级领导带指挥部成员到村委会安置点亲切看望并慰问群众。
全体集合,张青峰讲评:“今天应急演练按规定内容实施完毕,各分队在演练过程中,精神状态较好,处理应急事项不慌不乱比较妥当,人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默切,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就是在转移群众过程中,不些同志只顾着自己跑,下次要记住一定要先确保群众的安全,讲评完毕”。
张青峰:“镇长同志,北岸镇金竹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转移安置演练按规定实施完毕,请指示”。
镇长:“王县长同志,北岸镇金竹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转移安置演练按规定实施完毕,请你指示”。
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请领导做指示。
演练到此结束,各分队带回。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Ⅳ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及时发现临灾迹象、及时撤离、减少人员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本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总则
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应急处置各级机构、负责人及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
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1)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图5-1);
2)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3)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4)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5)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6)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图5-1 应急机构构成图
(3)预警和预防机制
明确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信息监测体系及监测负责人,报告制度、预警预防行动负责单位,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灾情险情报告(明确报告程序、内容、接收报告的部门及应当做出的反应)。
(4)应急响应
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险情后,首先由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做出应急反应,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抢险救援。县政府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县指挥部率各相关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县指挥部在核实地质灾害或险情的初步情况后,向县政府提出预警级别建议,由县政府发布预警。发生大型、特大型突发性地质灾害,或县政府对事态难以完全控制,由县政府决定向省、市人民政府请求紧急援助。
(5)后期处置
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
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各级别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处理制度),应急支援力量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责任追究
对于在应急抢险中不按规定执行和引发地质灾害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Ⅳ 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有哪些
一、为科学规范、协调有序、快速高效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结合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国土资源部应急响应依据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等信息情况,设置A、B、C、D和E(常规方案)等5个级别的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分别由部长、副部长、地质环境司司长、地质环境司副司长和地质环境司工作人员带领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地方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三、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等信息来源主要是: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其他部门商请,地方速报信息,媒体及其他信息等。
四、启动各级工作方案的决策程序是:国务院启动Ⅰ级应急预案,我部自动启动A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其他纳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日常决策程序,由地质环境司汇总信息,提出建议,按程序报部领导决策。
五、A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分成立或不成立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两种情况,B级以下均不成立,成立领导小组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不成立的由地质环境司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六、各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由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响应行动和应急响应保障等构成。
(一)应急响应组织
1.A级方案
由部长带队组成部应急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应急中心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等。
专家组由院士带队,7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信息保障组和预警组,配备远程会商、快速探测和卫星通讯等装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2.B级方案
由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部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应急中心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等。
专家组由正高职级专家或院士带队,5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信息保障组和预警组,配备远程会商、快速探测和卫星通讯等装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3.C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地质环境司有关人员等。
专家组由副高职专家带队,3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配备相应设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4.D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副司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地质环境司工作人员等。
专家组由副高职专家带队,3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配备相应设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5.E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处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有关人员等。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二)应急响应行动
现场应急响应行动,分险情和灾情两种情况。
1.险情应急响应行动
(1)快速了解险情和抢险工作进展;(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险情;(3)必要时,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遥感资料或航空拍摄事宜;(4)专家会商预测险情趋势,并做好专家意见记录备案;(5)扩大范围调查地质灾害灾情隐患;(6)架设远程通讯设备,实施远程会商;(7)研究提出预警建议和避险排险技术咨询方案;(8)研究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技术指导的建议;(9)总结应急工作,提交总结报告,整理资料并归档。
2.灾情应急响应行动
(1)快速了解灾情以及抢险救灾工作进展;(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价灾情,预测险情;(3)扩大范围调查区内地质灾害隐患;(4)必要时,联系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遥感资料或航空拍摄;(5)研究提出抢险救灾技术咨询方案;(6)研究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技术咨询建议;(7)做出地质灾害责任认定,并做好专家认定意见备案;(8)架设远程通讯设备,实施远程会商;(9)总结应急工作,提交总结报告,整理资料、归档。
以上是基本处置工作内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响应级别不同,可以增加或减少具体工作内容。
(三)应急响应保障
1.人员调配
一般工作人员分现场工作人员和后方工作人员。前方(现场)人员由调查处置、信息传输和专用设备操作等方面人员组成,具体工作时与省级应急机构工作人员联合组队。后方工作人员由信息、通讯、设备和后勤等方面人员组成,工作重点是为前方(现场)工作组提供保障。
专家组由地质环境司根据应急响应等级和灾情险情特征,从专家库中遴选。
2.装备配置
应急中心做好应急装备配置与保障工作,定期进行检测与维修,行前做好装备安全性、可用性检查和精度校准;应急结束后做好装备清查和登记入库工作。应急响应前,后方工作装备配置尽可能全面。应急出发前先与省级应急机构沟通协调,根据需要,再确定远程携带的具体设备,并做好备份工作。应急工作装备配置,依据应急响应级别和应急工作实际需求,酌情而定。
(1)调查监测装备
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
电子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望远镜
手持GPS、激光测距仪
三维激光扫描仪
无人驾驶飞机或轻遥飞机(配置到灾害多发省市)
(2)通讯装备
远程视频会商系统
卫星电话
对讲机
(3)相关软件
专业制图及影像处理(遥感)软件
快速模拟演示软件
智能方案系统软件
地质工程设计软件
(4)车辆
车载发电机
车载应急系统
(5)劳动防护及其他
帐篷、野外工作服装
医药和劳保用品
野外作业安全装备
便携式计算机(带无线网卡)
3.资料保障
应急中心做好资料整理、集成和质量检查工作,逐步建成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应急响应资料要求彩色纸介质和电子版同时准备,精度尽可能满足应急要求。具体应急响应工作中,资料保障依据应急响应工作需求酌情而定。
(1)背景信息
行政区划图(MapGIS和JPG)
地形图(MpaGIS和JPG)
地质图(MpaGIS和JPG)
(2)基础地质灾害资料
地质灾害分布
地质灾害发生区域易发程度分区图(MapGIS和JPG)及说明书(Word)
历史灾害情况(Word)
发灾点及其周边灾害发育情况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信息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信息
(3)其他资料
近期降雨预报、地震或重大工程等信息(Word)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
卫星和航空遥感图像及数据
七、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相关机构与职责
(一)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职责
当国务院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时,国土资源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部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部长担任,成员由部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和应急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响应决策指挥,主要职责任务:1.决定国土资源部A级应急响应启动;2.决定应急响应工作上报国务院的事宜;3.领导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4.部署国务院交办的应急任务;5.决定对外发布的应急工作情况;6.决定国土资源部A级应急响应终止。
(二)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在国土资源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和地质环境司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1.承办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专题会议、活动和文电等工作;2.负责接收、核实地质灾害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并保持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各级国土资源系统以及应急队伍的联系;3.传达指挥部应急指令,并督促检查指令落实情况;4.协调部工作组、各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各项应急工作;5.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进展,统一向新闻单位提供灾情及应急工作等信息;6.协助、指导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7.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法、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审报和组织实施;8.组织开展应急调研和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负责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承办国土资源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地质环境司
当启动A级应急响应,成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地质环境司与办公厅联合组成办公室,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应急工作任务;当启动A级方案,不成立领导小组,地质环境司承担相当于上述办公室职责,完成部领导交办任务;当启动B级以下级别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地质环境负责全部协调工作任务。
(四)应急中心
应急中心是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技术支撑单位,在现有技术支撑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加挂“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达到实体运行目的,其主要职责为:1.组建专家组,进行应急专家库建设、管理;2.承担地质灾害应急值守、灾情汇总工作及上报;3.开展现场应急调查等技术工作;4.架构地质灾害事发地与部之间的远程会商通信网络,确保现场与后方的信息畅通以及会商的顺利进行;5.为现场应急工作和专家会商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及时开展相关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趋势预测;6.提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建议措施;7.开展地质灾害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8.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9.技术指导省级相关机构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10.协助编制年度国家地质灾害预案,起草相关技术工作规程和要求,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应急处置技术培训;11.承担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地质灾害专家库
遴选国内外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分院士专家、正高职专家和一般专家等3个层次,分级分类入库,依据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级别,选取不同层次专家组成专家组,为部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Ⅵ 延平区塔前中学地质灾害防御转移演练方案
南平市国土资源局
(2011年5月10日)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南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延平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延平区塔前中学地质灾害防御转移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防御地质灾害转移避险是避免和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开展“防御地质灾害转移避险”演练,其目的就是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体系,进行检验。同时也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二、指挥机构
“防御地质灾害转移避险”演练指挥部成员:
总指挥:吴永辉(延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副总指挥:郑耀明(南平市国土资源局延平分局局长)
陈国富(延平区塔前镇镇长)
成员:黄革、江胜平、叶盛福、郑建成、李源,魏林净、黄慧光、郑图宁、魏隆海。
三、参演人员
参加演练人员:延平区塔前中学全体师生。
观摩领导:市级、区级有关部门领导。
四、地点时间
延平区塔前中学。2011年5月15日下午4时30分。
五、演练内容
防御地质灾害转移避险常识普及,人员安全有序疏散,地质灾害现场冷静指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六、假想事件
延平区塔前中学发生地质灾害隐患危及全体师生人身安全。
七、演习步骤
(1)学校办公室接到地质灾害点监测人打来电话称中学东侧发生地质灾害危及全体师生安全,学校办公室立即向校长叶盛福报告,校长叶盛福立即向总指挥吴永辉副区长汇报。
(2)总指挥吴永辉副区长核实情况后,决定立即启动地质灾害防御转移预案。命令副总指挥镇长陈国富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指挥,校长叶盛福发出广播及警报信号,并要求受威胁师生立即在疏散指挥人员指引下沿安全路线撤离到指定场所。
(3)撤离(疏散)方法:延平区塔前中学下方街道,沿西侧撤离。
(4)秩序导护组任务:听到警报立即到达各自位置作好疏散导护工作。
(5)紧急救护组任务:准备好救护器材。对受到惊吓、产生心理障碍的师生进行治疗。
(6)后勤保障组:准备好喊话器、标语等。
(7)宣传报道组:负责演练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八、有关要求
1.总的要求
发生地质灾害受威胁师生要冷静应对、有效避险、服从指挥、有序疏散;
2.具体要求
(1)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真抓实干,确保防灾减灾教育和演练工作落到实处。
(3)各部门在演练过程中,要精心组织、精心安排。要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演练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演练纪律,切实保证演练工作顺利进行。
(4)各部门在开展防御地质灾害转移避险的安全教育和演练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