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地质灾害
Ⅰ 地质遗迹知多少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六种类型:一、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鞍山白家坟花岗岩,陕西小秦岭元古界剖面,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吉林浑江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宁夏中宁陆相泥盆系及生物群保护遗址,云南曲靖陆相泥盆系剖面,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纪地层界线剖面,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台湾的利吉青灰泥岩剖面,河北原阳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二、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产地、新疆奇台县克拉麦里矽化木森林奇观、山东山旺中新世山旺组古生物群、辽宁抚顺煤田含昆虫琥珀遗址、山东泰安晚寒武世三叶虫产地、四川自贡恐龙化石、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三、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辽宁大连白云山庄莲花状旋钮构造、四川松潘—甘孜多层次滑脱构造、北京西山褶叠层构造、陕西蓝田铁炉子活动性断裂与河道错位、四川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景观。四、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黄山奇峰,赞皇嶂石岩风景名胜区,丹霞山地质地貌景观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区,山东马山石柱群和硅化木群落,五大连池火山地质景观,雁荡山流纹岩峰林地质景观区,桃渚流纹岩峰林、石林景观区,涠洲岛火山喷发海蚀、海积景观,天津贝壳堤、牡蛎滩保护区,西沙群岛石岛的地质景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喜马拉雅山与现代冰川,贡嘎山冰川公园,西藏羊八井地热田,西藏的间歇喷泉,雅鲁藏布江大峡湾,黄龙—九寨沟高寒岩溶钙化景观区,织金洞岩溶地质景观,黄果树瀑布群地质景观,桂林岩溶峰林地质景观,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奇观,云南路南石林,新疆风蚀地貌景观——乌尔禾魔鬼城,长江山峡地质奇观,太鲁阁大理岩峡谷,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台湾的泥火山,台湾阳明山地热景观,台湾东北角海岸风景特定区的地形景观。五、特大型矿床。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栾川南泥湖钼矿田、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世界“锑都”——锡矿山、白云鄂博——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赣南钨矿、湖南柿竹园钨铋钼锡超大型矿床、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阿尔泰伟晶岩、大庆油田、青海察尔汗盐湖、东胜神木煤田、辽宁海城菱镁矿矿床。六、地质灾害遗迹。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四川小南海地震堰塞湖、广西南丹新州矿采空区塌陷、河北唐山地震、秭归新滩滑坡、云南东川市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Ⅱ 下列有关贵州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西部,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B.
A、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形.故A说法错误;
B、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地质灾害频繁.故B说法正确;
C、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故C说法正确;
D、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故D说法正确.依据题意.
故选:A.
Ⅲ 贵州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局的决策和指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资源保障与资源调控相结合,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加快促进资源配置从行政审批到市场配置转变,管理手段从传统方式向现代科技转变,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勇于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积极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采取切实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土地和矿产资源市场建设更加规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力度进一步加大。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为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全面查清全省土地利用现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农用地分等定级服务,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全面启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地质环境管理不断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取得新的成绩。
●测绘事业不断发展,基础测绘成果显著。
●在中共贵州省九届七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意见》,就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广泛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7 615 246.61公顷,其中农用地15 287 556.73公顷,建设用地540 606.60公顷,未利用地1 787 083.28公顷。与2004年相比,农用地减少2 474.31公顷,建设用地增加5 712.84公顷,未利用地减少3 238.53公顷(图1)。
(二)土地面积结构变化情况
2005年全省耕地增加3 170.36公顷。增加来源如下:土地整理576.22公顷,开发2 215.44公顷,复垦105.8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55.55公顷,其他217.28公顷(图2)。
2005年全省耕地减少12 567.16公顷。减少原因如下:各项建设占用耕地3 113.52公顷,生态退耕6 789.55公顷,自然灾害损毁386.25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 596.33公顷,其他681.51公顷(图3)。
图1 2005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
图2 2005年贵州省耕地增加来源构成
图3 2005年贵州省耕地减少因素构成
(三)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情况
2005年全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首次召开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会议,制订实施了《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改革意见》、《关于严格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和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活动的意见》等管理规章及多个规程规范。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从立项、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到项目竣工验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和规定申报、组织实施。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坚持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与扶贫开发、移民安置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2005年经审查批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3个,预算资金为19.81亿元,可复垦和整理中低产田近6 233.00公顷;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1个,计划新增耕地约306.67公顷。2005年共完成部、省、市三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236个,新增农用地2 635.68公顷,其中耕地2 461.70公顷。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全省至今已发现各类矿产110种以上,发现矿床、矿点3 000余处。其中72种矿产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主要储量产地1 344处。有42种矿产储量排名全国前十位,以煤(煤层气)、铝、磷、锰、金、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优势,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现实经济优势明显,在全国或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如下:①煤矿是全省最重要的能源矿产,现有资源储量492亿吨,集中分布于西部的六盘水和毕节地区,尤其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低硫优质煤丰富,占全省总量的1/3;②是中国铝土矿的三大产区之一,集中产于中部,资源储量4.22亿吨;③是我国三大磷矿的集中产区,也是富磷产出最多的省区,集中于开阳、瓮福和织金等地区,资源储量26.87亿吨,列全国第二位;④锰矿集中分布于遵义与松桃两地,保有储量7 66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⑤是率先发现具工业价值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省区,也是该新型金矿探明储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黔西南,储量166吨,排全国第十位;⑥全国1/3的重晶石集中于贵州,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地区,资料储量1.12亿吨,天柱大河边储量达1.08亿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矿区;⑦是沉积岩的“王国”,水泥用灰岩及其配料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遍及省内各地,水泥灰岩资源储量16.41亿吨,水泥配料用砂岩、粘土、页岩储量分列全国第五、第八、第十位。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全省共有从事地质勘查的单位46个,从业人员8 959人,主要分属于地矿、有色、煤田、核工业、建材、化工等部门。
全年投入地质勘查费用(除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共23 909.6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 273.5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583.80万元,企事业单位投入20 692.31万元,其他投入1 360.01万元。
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205 018米,坑探工作量1 379米。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矿种有15种,主要是煤矿、锰矿、铜矿、铝土矿、汞矿、锑矿、铅锌矿、金矿、硫铁矿等。
新发现矿产地3处。
新查明矿产储量:煤矿资源量10.50亿吨,锰矿资源量245矿石万吨,镍矿5 239金属吨,普通萤石14矿石万吨。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完成了全省9个地州市及18个矿产资源重点县矿产资源规划的审批工作,编制全省级铝、磷、金、化工煤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实施《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按照“大煤保大电”,集中建设大型铝工业基地,合理配置矿产资源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严格按照《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规定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勘查、开采项目不予批准探矿权、采矿权。截至2005年底,全省经批准登记有效的勘查许可证743件、采矿许可证9 016件,批准登记面积14 849.95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1 037.75万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强化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取缔不具备办矿条件、布局不合理、破坏浪费资源的矿山,使矿山的开发基本实现了矿权明晰、依法办矿的格局。2005年全省矿山数达6 329个,矿山从业人员为264 111人,矿业总产值达131.11亿元,利润总额为24.80亿元。
三、国土资源市场
1.保护耕地,保障发展
采取严格措施,切实保护耕地。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资源供应。在全省新增的建设用地中,有80%以上投向能源、交通、水利水电等基础建设项目。积极为重点建设项目办理先行用地和正式用地审批手续。2005年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14 627.97公顷,其中农用地转用5 772.90公顷,耕地4 556.34公顷。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审批、退件、城市用地信用等信息在公众网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和服务。
2.土地征用情况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征地等工作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得到充分尊重,多途径安置得到逐步推广。按照国土资源部的安排,在全省开展了制订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工作。
3.土地市场建设和土地供应及收益情况
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建立土地有形市场,使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得到全面落实。2005年全省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 631宗,面积882.11公顷,收取地价款33.99亿元。其中,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1 390宗,面积548.11公顷,收取地价款29.43亿元。
全省土地二级市场共转让土地10 871宗,面积287.43公顷,收入7.25亿元;出租23宗,面积9.69公顷,获租金176.63万元;抵押4 917宗,面积3 391.31公顷,获贷款金额56.31亿元。二级市场的运作有效地盘活了存量土地资产,促进了存量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进一步加强对探矿权与采矿权的管理,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组织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程序工作,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三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为强化矿产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和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对全省煤、磷、锰、金等矿种的矿权管理。
2005年全省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1 319件,获合同金额2 524.97万元;转让采矿权36宗,获价款1 721.97万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加大对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尤其加大对侵害农民利益的土地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2003年以来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引起群体上访或重复上访的234个建设项目进行了排查处置,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200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未因征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体上访事件。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省土地、矿产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47件,本年受理41件,本年结案49件(含2004年未结案件8件)。
六、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各级政府、部门措施得力,加强汛期巡查,明确政府领导责任,强化部门工作责任制,开展治理责任认定,加大治理经费投入。全年发生地质灾害121起,造成14人死亡,14人受伤,未发生群死群伤事件。金沙、桐梓等县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7起,避免526人伤亡,是地质灾害伤亡最低、成功避让最多的一年。
2.建立每年2 000万元省级地区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地质灾害的治理。《贵州省地质环境条例》已由省人民政府报请省人大待讨论通过
3.地质遗迹和矿山环境保护有新的突破
地质遗迹保护实现了从单纯强调保护向保护开发并重的地质公园建设转变。全省建立了台江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关岭、乌当、绥阳、独山,乌蒙山、平塘等省级地质公园;关岭、兴义、织金洞、绥阳双河洞、六盘水乌蒙山及平塘六处省级地质公园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获国家资金补助近1 000万元。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计划得到实施。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遵义市、铜仁地区、开阳县、习水县已制定并发布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与使用管理规定》已经拟定。
七、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人员培训情况
全省县级以上的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人员共4 501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 607人,占总人数的35.70%;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员3 217人,占总人数的71.47%(图4)。
2005年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参加各类院校培训866人次,学历教育542人次,通过各类院校的学习和培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业务和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图4 2005年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学历情况
八、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要点
1.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总的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深化改革、从严管理、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强化社会公共服务,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地质工作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的重要一年,做好2006年工作对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至关重要。
(1)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度,进一步增强参与宏观调控的力度。
(2)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作为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3)继续为经济建设和西电东送提供国土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为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做好用地服务工作。
(4)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探索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治本之策。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全力以赴完成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工作任务。
(5)加大地质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资源供给能力;继续做好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
(6)严格保护群众合法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7)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公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重点是依法行政制度建设,以及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建设和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建设。
(8)进一步加大科技和测绘工作力度,逐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技工作水平。
(9)切实加强基础业务建设,保障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10)继续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进一步推进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建设。
(11)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与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实际相适应的政策制度、监督与惩治并重的预防腐败工作机制。
Ⅳ 贵州省织金县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贵州的地貌特征表现为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为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碳酸岩总厚度达6200~11000米,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70%。近80%的县(市、区、特区)喀斯特面积占一半以上,甚至有10%的县(市、区)喀斯特面积占90%以上。所以贵州地面上广泛分布了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瀑布、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等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地下也发育了溶洞、暗河、伏流、暗湖以及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等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景观。
(二)地貌类型
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境内山脉众多,层峦叠嶂,绵延纵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
北部有大娄山,海拔1000~1500米。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北境,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其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川黔要隘娄山关,海拔1444米,人称黔北第一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娄山关大捷的 遗迹。
东北部有武陵山,山脉由湖南蜿蜒进入贵州,这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海拔2572米,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是中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贵州屋脊韭菜坪,海拔2901米。这里不仅具有一览众山小的浓郁高原风光,而且石林与草场相互环绕,交相辉映,造型各异,风姿迥然,人们称其为“天上石林”。
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海拔2178米,山体巍峨挺拔,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透明。这里原始森林茂密,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秃杉、红豆杉等20多种国家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三)地貌区域差异
由于受到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自然力的影响,贵州地貌区域差异明显。
1.东部山地丘陵区。范围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地势东高西低,除梵净山、雷公山外,海拔大都在800米以下。区域沟岩发育、水网密集,地表分割破碎,山地和丘陵地貌显著。
2.北部中山峡谷区。范围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以中山峡谷地貌为主,丘陵、盆地、岩溶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范围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地势自西向东和自中向南、北倾斜,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地貌类型以山原丘陵洼地和山原丘陵盆地为主,大部分地区起伏和缓,面积较大的坝子较多。
4.南部山地河谷区。范围包括苗岭中段以南的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海拔1200~1500米,南部红水河一带海拔300~400米。地貌类型以中、低山河谷为主。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范围包括普安以南,望谟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北部海拔1500~2000米,南部南盘江、北盘江河谷地带海拔400米,西部海拔1400~1800米,东部海拔800米以下。地貌类型以山原丘陵为主。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范围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织金以西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大多在1400~2400米之间,最高峰达2901米,是全省最高地区。除西北部和西部外,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地势起伏较大,是典型的山原山地地貌。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气候是指某一个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总和。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所谓季风气候就是随着冬夏季节的变化而明显改变风向的气候。由于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夏季主要受来自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温暖湿润,冬季受来自于内陆的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贵州位于中国季风区,纬度偏低,受夏季风影响强烈,所以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一)气温
贵州在全国的温度带划分中属于亚热带范围。由于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所以受纬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为冬温较高,夏温较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十分宜人。南部、北部和东部河谷地带为高温区,南部的红水河和南盘江、北盘江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是省内气温最高地区;东南部的都柳江和北部的赤水河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东部的其他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5℃左右;西北部地势较高地带为低温区,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8℃以下。其余广大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
贵州的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在3℃~ 6℃之间,南部册亨、望谟、荔波在8℃以上,罗甸最高,平均气温达10.1℃;威宁、大方、开阳、万山等地的平均气温最低,为1.5℃~2℃之间。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多在22℃~26℃之间,为典型的夏凉地区。温度最高的是东北部乌江和北部赤水河河谷地带,平均气温在28℃左右;海拔1800米以上的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下;威宁一带低于18℃。大部分地区气温年变化幅度不过20℃左右。
贵州在历史上曾经出现极端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东部的铜仁,为42.5℃;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西部的威宁,为–15.3℃。气温曾超过40℃的有沿河、思南、石阡、赤水、镇远和罗甸;气温曾低于–10℃的有三穗、松桃、万山、玉屏、天柱、江口、台江、开阳、普定、织金、黔西、毕节和赫章,但这些是多年中很少的现象。
贵州除南部的望谟、罗甸冬季不到1个月,西部威宁、赫章的山地基本没有夏季外,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二)降水量
根据全国的干湿地区划分,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800~400毫米是半湿润地区,400~200毫米是半干旱地区,200毫米以下是干旱地区。贵州距离南海较近,处于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降雨量多,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属于湿润地区。贵州的降水可分为三个多雨区和两个少雨带,多雨区的降雨量均在1300毫米以上。第一个多雨区在苗岭西段南坡,雨量最多的是晴隆,年降雨量达1588.2毫米;第二个多雨区在苗岭东段南坡,雨量最多的是丹寨,年降雨量达1505.8毫米;第三个多雨区在东北部武陵山的东南坡,中心区的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在三个多雨区之间就是少雨带,贵州雨量最少的是威宁、赫章、毕节一带,年降水量在900毫米左右,其中赫章最少,为854.1毫米。
贵州各地常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比蒸发量大。各地降雨量年变化较小,但一年中各时期变化较大,常出现一段时期干旱少雨,一段时期却大雨或暴雨连连不断的情况。贵州雨季每年4月上旬到5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6~7月雨量最大,此时正值高气温、多光照时期,水、热、光基本同步,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三)日照
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阴雨多、日照少的独特天气。年日照时数在1050~1800小时之间,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要少三分之一左右,还不及青藏高原的一半。在时空分布上,日照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一年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每年9月中下旬,秋雨可连续下10~20天。大部分地区阴雨日数超过150天,年相对湿度高达70%以上,而且一年四季没有什么变化。
(四)气候的地域差异及类型
由于贵州地面起伏较大,加上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得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地域差异显著,全省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类型。南亚热带在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9℃以上,几乎长夏无冬,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宜多种喜温亚热带经济作物;中亚热带在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冬暖而夏热,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适宜发展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北亚热带为黔北、黔中和黔西南海拔1000米左右的广大地区,冬暖夏凉,农作物可一年一熟或两熟,适种性广,这是贵州的主要气候类型。暖温带在黔西北海拔1700~2400米之间的地区,冬冷而夏凉;中温带为黔西北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带,几乎长冬无夏。
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显著,常被形容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五)气象灾害
贵州气候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气象灾害。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以及倒春寒、秋绵雨、暴雨和大风等。干旱是省内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夏旱突出,春旱次之。夏旱常发生在东北部、东部和北部,春旱主要发生在西部,北部也时有发生,其他地区相对较少。秋风是8~9月间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低温冷害。全省除地势低洼而封闭的河谷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秋风危害。凌冻是冬季地面冻结影响交通运输、通信以及农牧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贵州高海拔地区每年都有出现。冰雹是贵州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春夏之交,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雹发生,历时短,但破坏性强。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河流是指沿地表线形凹槽集中的经常性或周期性水流。贵州降水丰富,沟壑纵横,河网密度较大。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有7条。河流多发源于西部和中部山地,顺地势向北、东、南三面分流。以苗岭为分水岭,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为11.57万平方千米,占贵州总面积的65.7%,有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四大水系;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为6.04万平方千米,占贵州总面积的34.3%,有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四大水系。这些河流水系分别位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贵州地下河流也较多,已探明的有1097条,较大的地下河系有23个。贵州河流的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9位。
(一)牛栏江横江水系
贵州境内主要在威宁县,省内流域面积4888平方千米。牛栏江干流发源于云南省,在贵州境内长79千米,流域面积2014平方千米,最终汇入长江上游金沙江。主要支流有哈喇河、玉龙小河。横江干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羊街镇,自南向北流经云南后汇入金沙江,贵州境内长120千米,流域面积2874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拖洛河。该水系水量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牛栏江含沙量稍大。
(二)乌江水系
主要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下游部分在四川盆地边缘。乌江干流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盐仓镇的香炉山,境内长889千米,流域面积6.68万平方千米(含省外为6.9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7.9%,是贵州最大的河流。乌江源流称三岔河,自西向东流经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在织金和黔西交界处与北来的六冲河汇合后称为乌江,自西向东流至思南县后转向北流,在重庆市的涪陵汇入长江。乌江水系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90立方米/秒,年来水量549亿立方米,与黄河水量相当。乌江具有水力发电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先后建成乌江渡、东风、普定、洪家渡(60万千瓦)、引子渡(36万千瓦)、索风营(60万千瓦)等大中型水电站,并进行了乌江渡扩能,构皮滩大型水电站在建,目前还在不断进行梯级开发。另外,乌江景色十分秀丽,有人说:乌江的山,有剑门之雄,三峡之壮,峨嵋之秀;乌江的水,清澈透明,碧若琉璃;畅游乌江,有“船在画中行”的感觉。乌江流域涉及贵州40多个市、县,多为开发较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所以乌江水系对贵州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赤水河綦江水系
主要位于贵州省的北部,包括赤水河、桐梓河和綦江上源松坎河,贵州境内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涉及毕节地区的毕节、大方、金沙和遵义市的红花岗、仁怀、赤水、习水、桐梓等8个县(市、区)。赤水河是长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威信县雨河乡,干流进入贵州西部毕节市后成为川黔界河,流经金沙县、习水县、赤水市后,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贵州境内长299千米(全长378千米),流域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二道河、桐梓河、习水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55.3亿立方米。赤水河地处滇、黔、川三省交界处,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的美誉。流域内有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国酒茅台酒、习酒、郎酒等中国名酒都产于河流两岸;也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足迹。綦江上源松坎河在贵州从源头至赶水镇后称綦江,贵州境内长约80千米,中下游流经重庆南部。
(四)沅江水系
源于贵州中部,从东部出省后经湖南、湖北汇入洞庭湖。干流全长1022千米,流域面积8.92万平方千米(贵州境内3.03万平方千米),涉及黔南自治州的都匀、福泉、瓮安,黔东南自治州的麻江、丹寨、凯里、黄平、施秉、镇远、岑巩、雷山、台江、剑河、三穗、锦屏、黎平、天柱、榕江及铜仁地区的铜仁、玉屏、万山、江口、石阡、松桃等24个县(市、特区),主要支流有清水江、氵舞阳河、锦江等。流域内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平氵舞阳湖国家森林公园。
(五)南盘江水系
南盘江是珠江干流西江的上源,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流经滇、黔、桂交界处的三江口后,成为黔、桂两省区的界河,至望谟县的蔗香乡与北盘江汇合后称为红水河。干流在贵州境内长263千米,流域面积7651平方千米,流经兴义、安龙、册亨、兴仁、普安、盘县等6县(市、特区),主要支流有黄泥河和马别河。流域内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很丰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52.1亿立方米。已建成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52万千瓦。
(六)北盘江水系
北盘江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自西向东经宣威,至都格进入贵州,再折向东南往茅口、盘江桥,至望谟县的蔗香乡与南盘江汇合,全长450千米(贵州境内长352千米),流域面积2.65万平方千米(贵州境内2.10万平方千米),流经威宁、水城、六枝、盘县、普安、晴隆、兴仁、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紫云、镇宁、关岭、普定、西秀等16个县(市、区)。主要支流有拖长江、乌都河、麻沙河、大田河、可渡河、月亮河、打邦河、红辣河等。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环境优美。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8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21亿立方米。现已建成响水水电站,装机容量10万千瓦。流域内有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龙宫等自然景观。
(七)红水河水系
南、北盘江汇合后称为红水河,自西向东在黔、桂交界处流过106千米后折向东南进入广西。贵州境内流域面积1.60万平方千米,涉及贵阳市和望谟、罗甸、惠水、长顺、平塘、独山、都匀、紫云、安顺、贵定、平坝等11个市(县)。主要支流有蒙江和六洞河。红水河流域有丰富的水量和水力资源。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8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89.1亿立方米。贵州与广西已合作修建装机容量630万千瓦的龙滩水电站。
(八)都柳江水系
都柳江是西江的第二大支流,干流发源于独山县的拉林乡,自西向东流经三都、榕江、从江等县,于从江县的八洛流入广西。贵州境内长330千米,流域面积1.16万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3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05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寨蒿河、平江和双江。其开发以水力发电、航运、农田灌溉和防洪为主。
四、林地多、耕地少,没有平原支撑的耕作条件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贵州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等地带性土壤和石灰土、紫色土等非地带性土壤以及水稻土和旱作土等耕作土壤交错分布。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占贵州总面积的38.6%;其次是石灰土,占贵州总面积的24.4%;最少的是水稻土。贵州土壤具有类型多样,地域性较强,宜林地多,可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的特点。
(一)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贵州山地面积为10.8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山间平坦坝地面积为1.32万平方千米,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坡度在6度以下,集中连片、面积1万亩以上的耕地大坝47个,耕地面积91.92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4%。全省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6.78%。其中,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29.47%;园地占农用地面积的0.78%;林地占农用地面积的51.81%;牧草地占农用地面积的10.51%;其他农用地占农用地面积的7.42%。这种土壤条件,加上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缩小,使得贵州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贵州耕地不仅面积小,且质量不高。土地平均坡度21.5度,坡度大于25度的土地占贵州土地面积的35.07%,35度以上陡坡占贵州土地面积的8.65%。在全省耕地中,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较好的一等耕地仅占22%;土层不厚、土质偏黏、肥力中等、水利条件较差的中等地占42%;土层浅薄、肥力较低、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无水利条件保证的三等耕地占36%。中、下等耕地占了耕地总面积的80%左右,而且其中还有21%左右是不宜耕耕地。
(三)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贵州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发育是其自然的基本特征。全省61.9%的喀斯特面积主要是由碳酸盐类岩石组成,其特点为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决定了成土速率低、土层浅薄,植被一旦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程度高。而且碳酸盐类岩石在受水溶蚀的情况下,易使地块破碎,固体物质中的钙、镁还易随水流失,从而导致贵州土壤生态环境脆弱,恢复发展困难。
(四)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在贵州的林牧用地中,一等地占17%,二等地占33%,三等地占25.3%,四等地占23.8%。其中,林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黔东南自治州,其次是铜仁和遵义,毕节和六盘水最少。草地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黔南、遵义和毕节,其次是铜仁和安顺,六盘水和贵阳最少。
五、错综复杂、分布呈过渡性的多种植被
植被是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贵州植物起源古老,种类繁多,亚热带性质明显,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具有垂直分布和地带性分布规律,而且岩溶植被发育。贵州的自然植被可分为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沼泽与水生植被和竹林五类。
(一)阔叶林
阔叶林是以阔叶树种为主要成分的森林植被。贵州高大的山体(如梵净山、雷公山)从山脚到山体中上部依次分布了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贵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冬青科及山矾科、杜鹃花科、金缕梅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或被破坏后,喜温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耐寒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形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种类有多脉青冈、褐叶青冈、硬斗石砾等,落叶树种有水青冈、亮叶水青冈、槭树、野樱、水青树等。在梵净山、黎平、松桃等局部地区有珙桐、鹅掌楸等珍稀落叶林分布。另外,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分布有山地硬叶常绿林和落叶阔叶林,在南部及河谷地带分布有山地季雨林和河谷季雨林,在喀斯特丘陵山地分布有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二)针叶林
针叶林是贵州森林中分布面积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类森林植被,主要是松科、杉科和柏科植物。暖性针叶林中的马尾松林广泛分布在贵州东部、中部、北部,向西可延伸至赫章、纳雍、水城、六枝、关岭的东部及北盘江一带;云南松林在威宁、水城、盘县、兴义、普安、兴仁等地分布最为集中;杉木林广泛分布在东部地区,清水江、都柳江流域是中心产区;柏木林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地区,以黔北、黔东北一带最多。另外,银杉、秃杉、福建柏、柔毛油杉、黄杉、大明松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针叶林在贵州也有分布。贵州有冷杉林、铁杉林和华山松林等寒温性及温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梵净山上部和西部高原山区,也是珍贵的稀有森林植被。
(三)灌丛和灌草丛
灌丛是以灌木组成的植被类型;灌草丛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其中散生有少量灌木的植被群落。灌丛有杜鹃、油茶、蔷薇、箭竹、南天竹、仙人掌等多种类型,灌草丛有蕨类、白茅、芒、野古草、余甘子等,多为森林植被反复破坏后退化形成,只有海拔较高的山顶(如梵净山、雷公山)因温度较低而生长有小面积原生性灌丛和灌草丛。
(四)沼泽与水生植被
沼泽在贵州分布不多。原生性沼泽仅在少数海拔较高、山体温度很低的局部低洼积水地段分布,主要是以泥炭藓、大金发藓为主的藓类沼泽。水生植被是在湖泊、河流、水塘环境下发育的灯心草、水芹菜、浮萍、金鱼藻等植物群落。
(五)竹林
竹林是由禾本科竹亚科多种竹类植物为主构成的一类特殊植被类型。贵州以中亚热带竹林为主,有楠竹(毛竹)、慈竹、斑竹、淡竹、水竹、方竹、箭竹等,以楠竹林最为重要,在赤水河及其支流河谷大面积连片分布,形成“竹海”景观。在黎平、天柱、锦屏、榕江、从江也有分布。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原因,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既有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温性亚高山针叶林,又有暖性同地针叶林;既有大面积次生落叶阔叶林,又有分布极为稀少的珍贵落叶林。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而使各种植被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叠、错综复杂、组合多样。
Ⅳ 贵州纳雍发生山体垮塌伤亡情况怎样
贵州纳雍发生山体垮塌, 致多人死伤。
现场图。保佑人民生命安全!
最新消息:
8月28日中午,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附近发生山体高位垮塌,半座山体倾泻而下,掩埋山下一个村子,有消息称至少28户人家被埋。
Ⅵ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机制体制,我部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近两年来,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完成了首批“十有县”建设以及第二批“十有县”的验收,“十有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现对在2010年通过验收的北京市房山区等第二批545个县(市、区)名单予以公布。
希望各“十有县”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希望其他地区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二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五日
附件
第二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
(共545个)
北京市(9个):
房山区、门头沟区、延庆县、密云县、怀柔区、平谷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河北省(24个):
平山县、赞皇县、阜平县、易县、涞水县、唐县、永年县、邯郸县、峰峰矿区、临城县、内邱县、遵化市、迁安市、抚宁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县、鹰手营子矿区、宣化县、张家口市宣化区、沽源县、张北县、阳原县
山西省(21个):
清徐县、太原市尖草坪区、阳曲县、太原市杏花岭区、泽州县、长子县、屯留县、沁源县、潞城市、武乡县、平顺县、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和顺县、左权县、宁武县、河曲县
内蒙古自治区(4个):
赤峰市元宝山区、阿鲁科尔沁旗、丰镇市、察哈尔右翼中旗
辽宁省(7个):
庄河市、海城市、岫岩县、清原县、宽甸县、东港市、盖州市
吉林省(10个):
长春市双阳区、通化市二道江区、柳河县、通化县、辉南县、白山市浑江区、白山市江源区、蛟河市、磐石市、汪清县
黑龙江省(30个):
延寿县、依兰县、尚志市、五常市、龙江县、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海林市、穆棱市、汤原县、桦南县、肇源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鸡东县、鸡西市恒山区、宝清县、双鸭山市岭东区、铁力市、伊春市美溪区、勃利县、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萝北县、黑河市爱辉区、逊克县、五大连池市、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嫩江县、孙吴县、庆安县、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塔河县
江苏省(11个):
南京市栖霞区、南京市浦口区、镇江市京口区、句容市、邳州市、新沂市、徐州市贾汪区、宜兴市、灌云县、东海县、赣榆县
浙江省(19个):
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桐庐县、富阳市、温州市瓯海区、乐清市、瑞安市、苍南县、泰顺县、长兴县、新昌县、磐安县、天台县、龙游县、江山市、青田县、松阳县、景宁县、庆元县
安徽省(14个):
东至县、青阳县、旌德县、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枞阳县、桐城市、休宁县、黟县、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市徽州区、金寨县、舒城县
福建省(30个):
闽侯县、福州市马尾区、平潭县、福清市、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市海沧区、周宁县、蕉城区、屏南县、莆田市城厢区、莆田市涵江区、安溪县、南安市、泉州市洛江区、南靖县、长泰县、华安县、龙岩市新罗区、永定县、上杭县、长汀县、武平县、大田县、清流县、沙县、南平市延平区、建瓯市、浦城县、邵武市、武夷山市
江西省(31个):
修水县、星子县、九江县、彭泽县、上饶县、广丰县、婺源县、丰城市、高安市、上高县、奉新县、资溪县、黎川县、南丰县、广昌县、遂川县、崇义县、兴国县、南康市、大余县、石城县、龙南县、上犹县、安远县、乐平市、景德镇市昌江区、上栗县、芦溪县、萍乡市湘东区、萍乡市安源区、南昌市湾里区
山东省(20个):
沂源县、安丘市、莱芜市莱城区、文登市、乳山市、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罗庄区、临沂市河东区、平邑县、沂南县、郯城县、临沭县、费县、莒南县、济南市
历城区、泰安市泰山区、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金乡县
河南省(16个):
新密市、栾川县、三门峡市湖滨区、义马市、商城县、方城县、平顶山市石龙区、汝州市、泌阳县、林州市、安阳县、淇县、卫辉市、博爱县、永城市、济源市湖北省(21个):
远安县、宜都市、宜昌市点军区、通山县、通城县、崇阳县、咸宁市咸安区、咸丰县、来凤县、宣恩县、黄石市铁山区、黄石市西塞山区、阳新县、郧西县、丹江口市、竹溪县、十堰市茅箭区、英山县、松滋市、南漳县、应城市
湖南省(40个):
宁乡县、湘乡市、醴陵市、株洲县、衡山县、衡阳县、祁东县、常宁市、衡东县、平江县、临湘市、岳阳县、桃源县、常德市鼎城区、桃江县、隆回县、邵东县、绥宁县、武冈市、新宁县、双峰县、涟源市、冷水江市、辰溪县、麻阳县、芷江县、溆浦县、汝城县、永兴县、郴州市苏仙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双牌县、江华县、道县、新田县、宁远县、永顺县、花垣县、桑植县、慈利县
广东省(37个):
广州市萝岗区、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龙岗区、宝安区、珠海市斗门区、香洲区、金湾区、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佛山市南海区、乐昌市、仁化县、河源市连平县、和平县、梅州市平远县、丰顺县、惠州市惠阳区、大亚湾经济开发区、汕尾市陆河县、海丰县、江门市台山市、鹤山市、阳江市阳西县、湛江市雷州市、坡头区、肇庆市四会市、怀集县、清远市佛冈县、清新县、潮州市饶平县、潮安县、揭阳市揭东县、揭西县、云浮市郁南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
凤山县、宜州市、田东县、平果县、资源县
海南省(6个):
保亭县、昌江县、琼中县、陵水县、五指山市、白沙县
重庆市(10个):
万盛区、巴南区、北碚区、长寿区、潼南县、云阳县、巫山县、奉节县、彭水县、綦江县
四川省(26个):
荣县、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绵阳市安县、江油市、三台县、内江市资中县、隆昌县、雅安市雨城区、天全县、芦山县、石棉县、汉源县、宝兴县、荥经县,广安市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岳池县、武胜县、甘孜州康定县、丹巴县,阿坝州小金县,凉山州甘洛县
贵州省(61个):
修文县、贵阳市乌当区、贵阳市云岩区、贵阳市南明区、遵义市红花岗区、余庆县、务川县、凤冈县、湄潭县、道真县、正安县、绥阳县、桐梓县、赤水市、习水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安顺市西秀区、普定县、镇宁县、紫云县、黔南州福泉市、贵定县、龙里县、惠水县、长顺县、罗甸县、平塘县、独山县、荔波县、三都县、天柱县、岑巩县、从江县、麻江县、锦屏县、黄平县、丹寨县、台江县,兴义市、兴仁县、贞丰县、晴隆县、普安县、大方县、赫章县、金沙县、毕节市、织金县、威宁县、纳雍县,铜仁市、玉屏县、万山特区、松桃县、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石阡县、印江县
云南省(35个):
昆明市东川区、禄劝县、宜良县、昭通市昭阳区、盐津县、水富县、曲靖市麒麟区、沾益县、会泽县、玉溪市红塔区、龙陵县、昌宁县、腾冲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开远市、元阳县、河口县、文山县、丘北县、西畴县、江城县、孟连县、南涧县、漾濞县、永平县、潞西市、华坪县、玉龙县、香格里拉县、维西县、临沧市临翔区、沧源县、耿马县
西藏自治区(5个):
亚东县、芒康县、波密县、察隅县、洛扎县
陕西省(19个):
西安市临潼区、西安市灞桥区、宝鸡市金台区、太白县、长武县、淳化县、韩城市、白水县、商洛市商州区、镇安县、安康市汉滨区、镇坪县、洋县、留坝县、府谷县、定边县、志丹县、甘泉县、铜川市印台区
甘肃省(19个):
兰州市七里河区、酒泉市肃州区、山丹县、肃南县、天祝县、古浪县、白银市平川区、会宁县、通渭县、漳县、天水市秦州区、清水县、陇南市武都区、文县、东乡县、临夏县、迭部县、镇原县、崇信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
固原市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中卫市海原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个):
尼勒克县、特克斯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阜康市、沙湾县、乌苏市、乌鲁木齐县、哈巴河县、阿勒泰市、富蕴县
Ⅶ 贵州哪些地区的暴雨洪灾最为严重
贵州遵义强降雨致3人死亡4127人需紧急生活救助
据悉,6月23日07时至12时,黎平敖市(130.9毫米)、锦屏隆里(101.7毫米)出现大暴雨,暴雨出现在榕江、丹寨、剑河、三都、雷山、黎平、锦屏、平塘、贵定、思南、都匀、独山12县域内的41个观测站,大雨有92个观测站。大雨以上降水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部、黔东南州中部。
Ⅷ 贵州山体滑坡情况怎么样了
贵州山体滑坡目击者:有人在山下拍视频 ,瞬间被埋。
8月28日10时许,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普撒村发生山体垮塌,有人被困。据了解,10时44分,毕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紧急出动救援。随后,贵州省消防总队、贵阳支队迅速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