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地质灾害名词解释

地质灾害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2021-03-08 04:24:30

① 活断层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基础工程书中

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 断层。后内一 种情况也可称 为 潜 在 活断层各国学者对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容层,因有鉴别标志佐证而无争议; 但对潜在活断层的判定则有不同见解。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对“近期”一词的看法不同,即对活断层活动时间的上限有不同的标准。

(1)地质灾害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沿断裂面往往发育成泉水湖泊。断层处不宜兴建大坝等大型工程,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 系。

地壳中的断层密如织网。断层从较小的破裂一直到上千公里的断裂带,有各种不同的尺度和深度,断裂带是多条断层 的聚合带。

与地震有联系的断层是活动断层,过去虽运动但如今稳定的断层叫休眠断层,或称为“死”断层。

工程地质现象是什么(名词解释)

一般指因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环境改变产生的地质现象,边(斜)坡变形,滑坡,崩塌,危岩,基坑地质灾害等。

③ 城市地质环境及其相关术语

环境、资源、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等相关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或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即使在同一学科或领域内,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经历,也会给出不同的定义。为使读者对本书的理解不至于混乱,本节将对这些相关概念作一个界定。

一、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二者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都是相对于人类这个主体而言的,对人类十分重要。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概念: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位于该空间内部的直接或间接地决定或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1]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经常的和必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环境影响着人类,作用于人类;反之,人类也能通过自己的活动反作用于自然环境,即人类有目的、有计划、能动地改造着环境、利用着环境,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然而,人类长期以来并没考虑到由于对环境的干预能产生长期的、累积的影响的环境效应。当人类违反自然规律去干预环境时,人类将因自己的错误而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当人类按照自然规律去干预环境时,便会使环境有利于人类的生存而发展。人类在认识到其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后,从而使人们又重新回归于正确的平等、共生、共进的关系上来。

2.环境价值

环境作用于人类,影响于人类,人类也反作用于环境,影响着环境。在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向着人类生存与发展好的方向的作用和影响;与此同时,环境质量和环境功能也是向着好的方向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关系称为环境价值。环境价值表现的是双向关系,而且也是双赢关系。也就是说,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牺牲环境,以环境为代价,降低了环境质量,损害了环境功能,这种单向利己关系只是无休止地从环境中摄取,毫不顾忌环境的承载能力,把人和环境的关系对立起来,人与环境只是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需要与满足的关系,这只能是环境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环境价值。为了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降低了的环境质量和折损的环境功能予以足量的经济补偿,这就是环境补偿价值。环境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和环境补偿价值构成,在没有环境补偿价值的情况下,环境价值就不存在。环境价值是产生于人类对环境获取效用的同时又要对环境给予足量的经济补偿。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的所在,人类与环境关系是和谐、平等共处、共生、共存、共荣的统一整体。环境价值是指事物和人的行为对人的正常环境生活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既在满足人的环境本性和需要所具有的意义和使用价值,亦要人类向自然环境提供足量的补偿价值,以补偿自然环境满足人类需要能力的折损。

倡导环境价值,把环境价值理解为与人的统一独立整体,与人共同享有平等的尊严、权利和价值,回归环境价值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恢复人的环境本性和环境需要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恢复人与环境的自由的和谐关系,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立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3.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它包括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阳光、地热等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自然资源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2~4]:①按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层位,可划分为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②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型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型自然资源;③按其利用限度,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④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

4.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自然资源只不过是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自然环境包含了自然资源,这就是自然环境的资源观。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地质环境、地理环境等。

5.短缺资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属性和功能所决定的。它们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有用属性和可利用的功能。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中,有的是短缺资源,有的是稀缺资源。

短缺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和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因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而产生明显不足的资源。资源的短缺状况和短缺程度与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价格有关。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资源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即显现出资源短缺[5]

因为资源短缺状况和短缺程度与价格有关,所以与形成价格的机制有关。在国内外市场分割的环境下,有的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价格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具有刚性价格的许多自然资源,以远低于其价值进行交换,出现过度利用,造成长期短缺。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市场机制健全的条件下,资源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能较好地反映资源供销状况,虽然由于信息的不完全而可能出现资源短缺,但是短缺现象有一定弹性,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较短。

总之,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环境、水环境、地质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的总称,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它也是一种自然资源。水、土地、森林、草原、地质矿产、石油天然气、动植物、空气等自然资源均是环境的要素。而自然资源则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中包含着资源,资源蕴涵于环境。

因此,在本书中出现的“环境”、“资源”、“环境资源”或“资源环境”这些词汇如果没有前定介词修饰,则环境资源或资源环境同指一个概念,都可以简称为环境资源或资源环境。

二、地质环境与地质资源

1.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是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互影响的地球表层岩土体空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资源、环境等基础功能。它与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物质、能量交换,起控制、支撑或破坏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系统。地质环境承受内动力、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为作用,具有内源性、隐蔽性和一旦酿成灾害的不可逆性,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制约作用。地质环境可由第一、第二、第三地质环境构成。

第一地质环境,指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地质环境,或可称为原生地质环境。

第二地质环境,指人类进行地质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等活动,以及发展经济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等所改造了的地质环境,或可称为城市次生地质环境。

第三地质环境,指人类活动及其与原生、次生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总和。城市地质环境即为典型的第三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环境,它包含了地质资源,具有与环境相同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相同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环境地质问题(environmental geology problems)是指地质环境中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不利或潜在不利影响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和作用,如各类地质灾害、土壤污染、地下水水质污染、海水入侵、土壤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等问题。本书“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环境问题”同义。

地质灾害(geo-hazards)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和工程建设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即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地质灾害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缓变性灾害,以较缓慢的作用过程对人类造成危害,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另一类为突发性灾害,骤然发作成灾,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

2.地质资源

地质资源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蕴藏于地层中的各种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如各类矿床、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微生物、地表各类天然建筑材料、土地、湿地、地质景观和地下空间资源等。地质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自然资源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与自然资源相同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地质资源也是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

3.地质环境与地质资源的关系

地质环境与地质资源的关系正如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一样:地质环境包含地质资源,地质资源只不过是地质环境的一个要素。在谈及地质环境或地质资源的时候,具体含义各有侧重:地质环境主要指包括地质资源在内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各类要素,重点是人类与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而在谈论地质资源时,侧重于人类开发利用于生产、生活的蕴藏于地层中的物质。从环境角度看,地质资源是地质环境的一部分;从资源角度看,地质环境是地质资源的一部分。

本书提及地质资源时,可理解为地质资源环境,在提及地质环境时,可理解为地质环境资源;在论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或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的时候,包括了地质环境和地质资源评价和风险评价的含义。

4.其他几个相关概念

城市地质环境:指包括城市发展所影响的区域和深度范围内地质条件、地质资源、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等的总和,是地质环境在城市区域的概念。在城市区域,几乎不存在原生地质环境,主要是人类与自然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城市次生地质环境。因此,城市地质环境主要指人类活动及其与次生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总和。

城市地质环境包括对城市发展有利的地质资源和良好的地质条件,也包括对城市发展不利的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及不良地质作用与现象。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对城市发展起支持作用的地质资源、良好地质环境条件的有利方面的评价,也包括对城市发展起限制作用的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等不利因素的评价。

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与交换的因素,即与城市居民相互作用的环境称为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称为城市生态环境学。

社会经济环境: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环境为社会经济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地质环境居于主导地位,而在社会经济环境中,人居于主导地位。

城市生态地质环境:以人类生存的城市地质环境为核心,其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重叠部分为生态地质环境。

三、地质环境资源的特性

地质环境资源与其他天然资源相比较,具有下列特性[6]:

(1)资源属性:一部分地质环境资源,如天然建筑材料、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资源,具有与一般天然资源一致的属性,即难以恢复和再生性、不可逆性、耗损耗竭和枯竭性,具有可以移动性。

(2)环境属性:另一部分地质环境资源如地面空间、地下空间、地质景观、湿地、天然地质体及其构成等具有自然环境属性,即具有不可耗竭性、不可移动性,但具有可恢复和重建性质,即这部分地质资源虽然可被破坏、污染和毁损,但其功能可以通过工程治理或天然自净与调整得到修复。

(3)独一无二的特性:地质环境资源,其环境资源价值不仅与其具体种类、品质等有关,还受到其所处的具体地理区位、埋藏条件、开发利用条件、稀有程度等的影响,可以认为,地球上没有在使用价值、补偿价值、开采利用条件、修复条件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种资源。因此,地质环境资源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在具有环境属性的地质环境资源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4)社会化商品属性:地质环境资源与一般天然资源一样,具有可社会化与可商品化属性。不论是上述具有资源属性的地质环境或是具有环境属性的地质环境,都可以通过人类的工程改造或者开采利用,进入流通领域,实现其社会化和商品化。

地质环境资源的价值由上述特性决定,在进行地质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时,必须考虑到地质环境资源的这些特性。

④ 泥石流相关术语解释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⑤ 高考常用地理术语总结●地理老师请进

你只要把这些都看熟了,考试时照套就行,这是经验之谈,我也是高三地理生,我的成绩基本上是全校前五,不要浪费哦

⑥ 什么叫第一斜坡带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提到的专业术语,请高手指教。

比如从山脚到山顶,不是单一的平直斜坡面,半山腰处有一比较宽的平台,或者相对最高峰次一级的山脊,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在下部。那么山脚到平台(或者次级山脊)一带为第一斜坡带。
仅供参考!

⑦ 地质学旳一些问题,急,急,急,

1、重力流:由重力而引起的气流和水流
2、沃尔索相律(看的不是很明白)
● 相序:是指从 一种相 逐渐过渡到 另外一种相的一系列相的关系或 相的有序组合.
大量事实证实:沉积相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发展变化是有序的,并遵从
相序定律(或沃尔索相律(Walther,1894),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是指
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
└→ 横向上连续,垂向上连续 └→垂向叠加
换句话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4、由下到上分别是
前三角洲泥 三角洲前缘粉砂和泥 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积
有油气有关系 具体的不知道

5、无障壁海岸相的沉积环境是无(障壁岛)遮挡,海水(循环良好)的开阔海岸带 (亚相分类不知)

7、沉积物重力流的形成条件
1.足够的水深:一般认为1500~1800m,最小水深100m。
2.足够的坡度角:一般认为,最小坡度角为3°~5°。
3.充沛的物源:形成沉积物重力流的必要条件。
4.一定的触发机制:洪水、地震、海啸等。

Ps能查到的就这么多了 我可是文科生 快要我小命了 抓狂 你是石油大学吧 ……

⑧ 工程地质问题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工程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工程地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1)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强度和变形两个方面。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和现象都会影响地基稳定。铁路、公路等工程建筑则会遇到路基稳定性问题。

(2) 斜坡稳定性问题:自然界的天然斜坡是经受长期地表地质作用达到相对协调平衡的产物,人类工程活动尤其是道路工程需开挖和填筑人工边坡(路堑、路堤、堤坝、基坑等),斜坡稳定对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及保证地基稳定十分重要。斜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是影响其稳定性的物质基础,风化作用、地应力、地震、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对斜坡软弱结构面作用往往破环斜坡稳定,而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其稳定的重要因素。

(3) 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地下洞室被包围于岩土体介质(围岩)中,在洞室开挖和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地下岩体原始平衡条件,便会出现一系列不稳定现象,常遇到围岩塌方、地下水涌水等。一般在工程建设规划和选址时要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研究地质体在地质历史中受力状况和变形过程,做好山体稳定性评价,研究岩体结构特性,预测岩体变形破坏规律,进行岩体稳定性评价以及考虑建筑物和岩体结构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是防止工程失误和事故,保证洞室围岩稳定所必需的工作。

(4) 区域稳定性问题:震陷和液化以及活断层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5)一般工程施工前,先由勘察设计院对地质进行勘察

⑨ 山上掉石头在地质灾害中用专业术语怎么说

术语和符号
3.1
术语
3.1.1
地质灾害
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
3.1.2
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体沿某一界面发版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权。
3.1.3
滑体
沿滑动面作整体滑动的岩土体。
3.1.4
滑带
滑体与滑床间的软弱岩土夹层。
3.1.5
滑床
滑带下的不动岩土体。
3.1.6
危岩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http://wenku..com/view/a89699ece009581b6bd9ebdd.html

⑩ 术语及定义

生态地质环境 ( ecological geology environment)

生态地质环境是指与地质环境相关的生态环境形成、演化与发展的作用过程。

地质环境 ( geological environment)

地质环境是指地球岩石圈与外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空间。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人类依赖地质环境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质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方式和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共同构成了地质环境的两种重要方式。

环境地质 ( environmental geology)

运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第四纪地质、灾害地质、生态地质、地质资源等的组成成分、形态和发展规模、演化趋势,揭示人类活动对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与反馈,以维护自然环境系统的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免受环境恶化对人类的侵扰。

环境地质类型 ( environmental geology type)

根据环境地质本身的组分、结构以及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地质的破坏与影响,对环境地质划分出性质不同的类别,如沙漠化土地类型、石漠化类型等。环境地质类型划分是开展环境地质遥感监测的前提,也是进行环境地质区划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地质问题 (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geology)

地质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可分为天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力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为天然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飓风等。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称为人为环境地质问题; 它包括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等现象,如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

环境演变 (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环境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组成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是缓慢渐变的,有时是突发的。

环境退化 (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人类对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环境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功能减退的现象。如土地沙质荒漠化、土地盐碱质荒漠化和地面沉降等。若让这些现象任其发展,而不加以预防和治理,环境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可能完全丧失,致使环境恶化。

环境要素 ( environmental elements)

又称环境因子,是构成环境的基本物质组成部分。如第四纪地质、土地沙质荒漠化、现代冰川雪线、湿地等。

环境保护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控制和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使人类的发展与环境协调,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遥感监测 (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利用各种遥感技术,对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并作出评价和预报的统称。地质环境演变的时空尺度不同,对采用的遥感技术手段和对监测周期的要求也不一致。如突发性地质灾害、江河洪水等变化以天数计,需要做短期高精度监测; 土地沙漠化、土地石漠化、湿地、地面沉降等变化以年数计,根据需要可加长监测周期。

土地沙质荒漠化 ( land desertification)

在一定条件下,原来非荒漠化地区出现以风沙为主的动力活动,并逐渐形成沙漠景观的土地与环境退化现象或过程。它是土地荒漠化中最常见的土地与环境退化现象。发生土地沙漠化的基本条件是: 人为扰动、气候干旱、水源匮乏、植被稀少,风力活动程度强大,有比较丰富的沙源。

土地盐碱质荒漠化 ( land sanilization)

是指易溶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或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为中性盐,碳酸盐或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土地水蚀荒漠化 ( land water-erosion)

水蚀荒漠化是指流水 ( 以水蚀为主) 作用下的土地荒漠化。由于人为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导致严重的流水侵蚀,使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直至丧失,出现以劣地或石质 ( 碎石质等) 坡地为标志的土地严重退化。

石漠化 ( hammadazation stone desertization)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岩溶发育地区,土壤严重被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石质化的土地退化现象。

沙漠 ( desert)

是指在风积作用下形成的地面覆盖大量流沙的荒漠。

砾漠 ( gravel desert)

是指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

新构造断裂 ( neotectonic fracture)

新构造断裂是指第四纪时期形成或发生继承活动的断裂。它们往往在地形地貌上明显地或隐蔽地表现出来,反映到遥感图像上呈连续的或断续的线性影像,具有一定的规模,大部分在第四纪时期都有较为明显的活动史。

现代冰川 ( existing glacier)

冰川是具有经常运动性能,长期存在的自然粒雪体和自然冰体。现代冰川是目前仍然保存在地球表面的自然粒雪体和自然冰体。

现代雪线 ( existing snow line)

雪线是反映固态降雨量等于其年消融量的水准面。现代雪线是反映某期监测数据冰川消融区与积累区的过渡界线。

城市扩展 ( city expanding)

城市扩展是通过不同时期监测数据反映城市建设面积的扩大。它间接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

基准数据 ( base data)

基准数据是用于区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的第一期数据,也称之为本底数据。它是区域生态地质环境因子遥感动态监测的基础。

监测周期 ( monitoring period)

监测周期是指重复监测生态地质环境的一定的时间间隔。这种时间间隔是根据生态地质环境变化状况或可辨认最小变化面积来确定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