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露天煤矿地质灾害检查

露天煤矿地质灾害检查

发布时间: 2021-03-07 23:42:32

⑴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一)地面沉降及塌陷的防治措施

西南地区矿山地面沉降和塌陷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采用避让和填埋。

1)居民点搬迁;

2)房屋、建筑物加固;

3)对重要建筑群、道路及不适合搬迁的居民点、城镇、工业区预留安全矿柱,划定禁采边界;

4)对已形成的沉陷区、裂缝进行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西南地区矿山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矿业开发程度较高的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如贵州务川汞矿区、汪家寨煤矿区、开阳磷矿区、四川泸沽铁矿区、石棉矿区、大树硫铁矿区、重庆狮子山煤矿区、云南东川铜矿区、易门铜矿区、石缸河锡矿区等,主要措施是:

1.合理堆放废渣,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几率

矿山废石废渣排放,采取合理勘察选址、集中有序堆放;现有废石、渣堆进行覆土,并植树种草绿化,坡脚砌筑挡土墙坝,防止废石、渣滚落,坡面修筑浆砌石护坡或进行其他固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对占用主要行洪通道如河谷、沟谷的废石废渣,进行清理或修建行洪渠或管道,保证洪水的顺利通过,截断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

2.新建尾矿库严格设计程序,防止新的泥石流产生

新建尾矿库必须由国内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选址、评估、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严禁无勘测、无设计、无监理进行施工。尾矿库上游必须保证汇水面积小,下游无重要建筑交通线、工矿企业、居民点等设施。坝体内各项设施齐全,并达到国家规定相应的防洪、抗震标准。正在使用的尾矿库必须按照设计使用要求,进行坝体、库内设施的监测维护、加固。坝面应随坝体的逐步升高进行浆砌块石固化或绿化,防止雨水冲刷。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设计库容的尾矿库,应立即停用,启动闭库程序,严禁超设计能力使用。同时,对已闭库的尾矿库和正在使用的尾矿库,设专职人员对其进行监测,并制定相应的预警、应急防灾措施,防止尾矿库溃决事故而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3.禁止乱挖滥采,随意堆放弃渣,从源头上防止泥石流的产生

在各矿区内禁止大矿小开、乱采滥挖、随意弃置废石、尾矿等现象,对地质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个体私营矿点进行清理、关闭整顿,恢复矿业秩序,保护地质环境。

(三)崩塌、滑坡的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是采矿工程活动易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煤矿、铝土矿、磷矿、汞矿等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近年来,西南地区针对矿山开采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如下:

1)加强监测;

2)采用科学合理的开采布局,如:露采矿山严格按照设计的剥采比进行台阶式开采,放缓采面、坡面,限制采面、坡面高度等;

3)对危险地段修建防护面,并采取削方减载、减少振动、坡脚堆载、抗滑桩支挡措施等。

防治对象主要针对威胁矿山企业自身工作面、采场的灾害隐患点以及部分对周围居民点存在较大威胁的隐患点。如重庆市天府矿务局一井矸石山治理工程位于天府镇南1km东山脚下,20世纪50~80年代开采煤矿,倾倒弃渣厚5~30m,顺坡向堆积,由于长年累月冲刷侵蚀,在岩面附近地下水富集、饱和形成滑带,给坡下厂房、民舍带来安全隐患。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治理工程内容如下:矸石山西侧坡脚布9根1m×1m抗滑桩;在西侧、西南侧布设条石护坡挡墙、片石挡墙,支挡松散弃渣下滑;钢筋格构砼,位于斜坡中上部,2.5m×2.5m格距,呈菱形展布护坡地梁;格构内植树绿化;条石挡墙外侧修排水沟,沟底宽600mm,高900mm,1∶0.25梯形放坡,抗滑桩外侧沟底修底宽400mm,高900mm的截水沟;为方便群众,治理环境,在条石挡墙外侧修便道,以及运输材料的通行便道。治理后,原有的矸石山边坡得到稳定,潜在滑坡安全隐患得以消除,保证了坡下厂房和民舍的安全。

贵州省务川汞矿由于30多年的矿山开采,致使矿区发生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泥石流、尾矿库坝坡失稳、渗漏、翻坝等环境地质问题,使矿区生态环境破坏、水环境恶化。务川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下述治理措施:尾矿库坝坡失稳的治理措施是设有反滤层的块石压坡工程、排渗井系统工程、排洪区工程及监测工程;地面塌陷、地裂缝的治理措施是塌陷坑填埋工程、监测系统及警示系统工程;同时对塌陷区、尾矿库库区及矿区的房前屋后进行了植树种草绿化。

经过对务川汞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得到改善,居民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⑵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现状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破坏性强。为此,国家和矿山企业筹集经费约4.8亿元,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恢复治理。治理成效较显著的矿山有云南省小龙潭煤矿、楚雄燎原煤业有限公司、华宁向阳煤矿,重庆市天府煤矿,西藏自治区罗布莎铬铁矿区,贵州省盘江火烧铺煤矿、万山汞矿、开阳磷矿,四川省有拉拉铜矿、泸沽铁矿、会东铅锌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等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经济条件采取了不同的工程防治措施。对于危害、影响较严重、治理难度较大、治理的经济意义不很大的地质灾害点,一般均采取了搬迁、避让的措施。对于崩塌、滑坡,一般除加强监测外,采取了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削方减载,支挡及植树种草等措施。对于泥石流,除加强监测外,采取了固坡、拦渣、排导、生物工程等措施。对于地面塌陷、地裂缝,除加强监测、加强采空区管理外,一般采取了回填塌陷坑,加固地裂缝地区地基,防止塌陷对建筑物的破坏等措施。

云南省小龙潭煤矿是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较好的矿山。该矿属于云南省劳改系统,始建于1953年,目前年产煤630×104t,是云南省最主要的能源基地,全省50%多的火力用煤由该矿务局提供。小龙潭矿务局从建矿到2001年10月底,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4.26亿元,实现利税10.69亿元。该矿采用凹露天开采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2个采场(小龙潭采场、布沼坝采场)边帮发生多次滑动。小龙潭矿务局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已投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1.89亿元,通过多期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表6-4,表6-5),使矿山生产得到了保障。

表6-4 小龙潭矿务局露天采场滑坡治理情况

表6-5 布沼坝露天矿西北帮边坡锚索加固工程治理效果

四川会东铅锌矿山亦属恢复治理较好的矿山。该矿位于凉山州会东小街乡,是集采、选、冶为一体的国有中型矿山。该矿山于1972年建成投产,1973年7月露天采场西边坡即产生第1次滑坡,滑体规模达21×104m3,处理扩大后的采场于1987年7月又在西边坡发生滑坡。第2代露采场1988年6月建成投产,西边坡上下高差达300m以上,坡度较陡,在其南段又形成了以垂直位移为主的滑移变形体,为稳定边坡,矿山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了综合治理,主要措施是:

1)修建排水沟、泄洪道,部分改善西边坡不利的水文地质条件;

2)控制采矿爆破强度,减少对西边坡的震动破坏;

3)用锚索、抗滑桩及水泥挡墙对西边坡滑移变形体地段进行联合加固处理(图6-1)。

经以上加固处理后的西边坡基本是稳定的,多年未发生滑动,保证了矿山的安全生产。

⑶ 露天矿山的整改报告怎么写

我有报告,参与了几个国内矿山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可以找我。

①新建露天开采矿山的开采方案中,应明确包含该矿山环境的保护预案,重点是剥离土层存储、非矿岩土的转移、矿渣的堆放、尾矿的排放等。
②正在开采的露天矿山,除对粉尘、噪声加强控制外,既要对已出现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治理方案,又要根据预测的环境问题提出预防措施。
③有松散覆盖层的矿山,应统筹安排剥离表层土的堆放、存储、复垦再利用。如表层土中富集有适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种子、腐植土等,不宜与废弃矿渣混合堆放,应独立存储。
④采矿废弃的矿渣、围岩杂石等固体废弃物,应在采矿前制定最佳的存放方案,并应注意对可利用的有益成份进行合理利用。
⑤露天采矿选矿中产生的尾矿渣、泥应制定合理的排放、存储方案。
⑥编制露天开采矿山综合治理方案应突出以下内容:
a.采矿场及梯级开拓的稳定边坡的保护和边坡再造;
b.防治由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消除矿区的潜在地质灾害体;
c.消除露天采矿中普遍存在的粉尘、噪声污染;
d.露天采矿的土地复垦和采区的植被重建。
矿区植被重建
1、边坡覆绿
露天开采矿山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出现坡面岩石裸露、地面碎石间含土量少、水分难以保持、太阳辐射强烈导致高温、干旱或水涝等极端环境条件。植被复绿必须有与相宜的立地条件,即需创造和解决土壤条件、营养条件、物理条件和植物物种条件等。同时,要恢复植被,首先需了解植物生长和与其密切相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按矿区不同类型治理设计的要求,结合边坡物理治理工程的手段可对矿山进行以下一种或同时进行数种类型相结合的生态治理。
1)CBS植被混凝土技术喷浆型(陡峭的岩石边坡绿化新技术)
在大坡度岩面架立体塑料网或平面铁丝、塑料网、锚固,再用压力喷混机逐层喷涂混有土壤、肥料、有机质、疏松材料、保水剂、粘合剂等混合料加水成浆,喷射到岩面上网架内,待下层固化后再喷灌及至要求的厚度,再在上层喷播含草籽的混合料。
2)营造台阶型
对矿山相对较高坡度大、坡面致密稳定,对放缓边坡复土种植不易和投入较大的,可以营造台阶式,台阶一般要求为10m以下、不高于20m,宽1—2m,台阶上构造种植槽,槽高60cm以上,离槽底5cm设排水沟,槽中回填种植土。

⑷ 露天煤矿边坡监测及处理措施

按照露天矿边坡管理规范执行,最好不要自己想方法,设立固定观测点,内按时进行边坡容分析等是常用的管理措施,但是处理措施要根据具体的边坡工程地质,是否工作帮,滑移的剧烈程度等等因素做决定,没有千篇一律的处理措施,以往积累的经验只能是参考,大型 边坡还得重新计算,瑞典条分法的计算结果一般就可以了。

⑸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排查分析

8.2.1.1 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排查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的宗旨是有效利用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的优势互补作用,同时将双方的耦合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在联采过程中其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井工开采导致其影响域内的边坡岩体弱化,同时活化边坡系统内部软弱结构面,使得受露天开挖卸荷作用而发生应力状态调整的边坡系统再次受到扰动,易导致边坡失稳灾害的发生。二是露天矿开挖的卸荷作用同样会对井工开采产生影响,特别是露天矿爆破等动荷载的反复加载,致使岩体发生松动,甚至导致巷道围岩失稳。三是由于二者影响域的重合,其采动效应相互叠加、耦合、放大,从而导致灾害的发生。

根据这三方面的内容,可以分析已存在的或将会产生的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开展勘查、试验、危险性分析,为下一步监测预警及治理提供依据。

中国国际咨询公司曾对平朔安家岭露井之间岩体(边坡)稳定性技术进行过技术咨询研究。采用现场调查分析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对露天矿边坡与周边构筑物安全的影响。采用选择与确定典型剖面的方法排查危险性。

也可以采用以上排查方法,首先排查危险因素,其后确定典型剖面开展工作。

(1)典型剖面选择原则

1)通过现场踏勘、调查、分析研究,选择现状边坡中动态稳定性较差有代表性的剖面;

2)分析判断上窑外排土场与露天不采区井工开采及采煤沉陷影响可能最大的露天矿边坡中的有代表性的剖面;

3)井工开采及采煤沉陷可能影响和危及地面重要构筑物安全的对应剖面;

4)井工开采与露天开采复合作用下对边坡稳定性最不利的有代表性的剖面。

(2)根据以上原则选定的典型剖面

1)上窑外排土场西南部典型剖面(3-3’剖面)

该剖面位于上窑外排土场西南部,走向NE60°,虽距井采第一采区有一定距离,但环形路轨位于坡脚,西南部坡下有火药库,最大排高150m,坡脚14°,基底土层20m,倾角达8°~10°左右。该剖面区的边坡稳定直接关系到环线与火药库的安全。

2)上窑外排土场西南部典型剖面(4-4’剖面)

该剖面位于上窑外排土场西南部,C-C’剖面东南侧,走向NE60°,受上窑井采区井工开采沉陷影响,环形线路位于坡脚,高压架线沿坡下而过。基底土层厚5m,顺倾,倾角5°左右。

在上窑外排西南部选定2个剖面的主要原因是,边坡为顺倾,坡底附近有地面重要建筑物,排土场下有井工开采,井采地面沉陷后可能危及排土场边坡的稳定。

3)上窑外排土场东西区皮带运输线间边坡典型剖面(C-C’剖面)

该剖面位于上窑外排土场东区排土场之间的运输线路间边坡的典型剖面,两侧有上窑井采区,东侧有西界井采区,走向SW78°。西排排高104m,坡角16°,基底土厚23m,反倾,倾角2°左右;东排排高67m,坡角12°,基底土层顺倾。该剖面区的边坡稳定对运输通道的安全与露天矿正常剥离、运输生产至关重要。

4)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南端帮上窑排土场典型剖面(F-F’剖面)

该剖面包括南端帮坑下边坡与上窑西排土场(下部为井采第一采区)边坡,是露天井工联合开采,井采和露采复合作用影响最大的、总体坡高最高的一个典型剖面。4号煤底板以上距地表坡高220m,其中南端帮坑下边坡高度130m,坡角29°,岩层反倾,倾角2°左右;西排土场坡高90m,坡角20°,土层厚18m;上窑井采区4#煤层埋深105~165m,宽240m。剖面南部又有高压架线、皮带廊道与铁路运输线。因此该剖面是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对露采影响最大、露采井采复合作用下边坡稳定性最受影响、又有地面重要构筑物的一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典型剖面。

5)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北端帮露天不采区典型剖面(E-E’剖面)

该剖面为露天不采区井工开采区南侧的露天矿矿坑北端帮边坡剖面,走向NE0°,9#煤底板距地面高差180m,坡角29°,土层厚41m,岩层顺倾,倾角5°左右。井采主副斜井临近北端帮;北端帮岩层顺倾,黄土层中黏土层与4#煤顶板的风氧化层为二个弱层,1300平盘、1360和1375平盘在2002年相继出现裂缝;端帮进行过平硐采煤;总体边坡角31°,局部边坡最大坡角40°以上。因此比较起来是一个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复合作用影响下边坡稳定性最差的剖面之一。

图8-14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位置及典型剖面位置

6)露天不采区斜井井口位置边坡典型剖面(X-X’剖面、Y-Y’剖面)

露天不采区斜井井口区边坡虽然不高,但所处位置重要,即是人员、材料物资进出斜井的通道,边坡下方又有重要的工业设施与建筑,因此它的稳定直接影响人员设备及重要设施的安全。是露天不采区井工开采安全必须分析和考虑治理的一个重要剖面。

根据以上典型剖面开展具体的勘察、试验、分析、监测、预警、安全防治控制技术研究。

8.2.1.2 勘察

针对影响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安全的危险性因素的勘察目的,主要是查清危险因素区域(或选定的典型剖面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方法也是采用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区勘察方法,需要注意的就是考虑二者叠加域岩体变化规律。重点加强对露井复合影响造成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特点进行勘察。

以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地质勘察为例:

(1)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组成边坡的岩体岩性、产状、构造、新构造运动、区域地质特性、岩层风化程度、水文地质特征;

2)矿区水文、气象、地震资料、开采中爆破等采矿工程活动情况;

3)边坡稳定性、边坡变形与滑坡调查及分析;

4)岩体结构类型和工程地质分区。具体内容包括:

① 边坡岩层的岩石名称、颜色、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岩层的产状、含水状态,软弱层(面)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接触关系及接触面的特征;

② 与边坡稳定性有关的地质构造,包括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及破碎程度、断层面的特征、充填物,断层与地下水的关系;裂隙的性质、产状、发育程度,裂隙带的宽度及充填物;褶曲的形态、类型、产状、特征;

③ 松散及风化岩石的岩性、风化程度及其与坚硬岩石的接触关系、接触面的特征;

④ 含水层的岩性、厚度,裂隙或岩溶发育状态及特征;出水点的位置、流量变化、水质、水源及补给途径;

⑤ 地下水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程度。

(2)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按步骤:

1)收集现场相关资料,包括现场该边坡地质、水文、气候等资料,确定边坡的岩体结构、组成及赋存形态;

2)收集该边坡之前做过的相关勘探报告、钻孔资料、地质剖面图、位移监测资料等;

3)结合上述资料确定边坡剖面线的位置,并在边坡剖面线上确定能代表边坡岩体性质的钻孔位置;

4)露天矿边坡钻探应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38]中有关技术要求执行;

5)边坡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理分析评价,编制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对井采影响下的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特点变化与趋势进行。

8.2.1.3 试验

试验目的是测定危险影响区或典型剖面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产生影响前及与露天井工联合开采相互影响下两种情况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发展趋势。方法也是采用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增加的就是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下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发展趋势。

以露天开采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为例。

(1)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内容

1)抗剪强度试验,包括岩样、原位岩体与散体岩土的直接剪切或三轴压缩抗剪强度试验。岩土样直剪采用直剪仪;岩土样小三轴抗剪采用三轴仪;原位岩体直剪试验采用原位岩体直剪试验系统;散体岩土大三轴试验采用大三轴仪试验系统;

2)岩土物理性质指标测定,包括密度、含水率、比重、界线含水量、压缩、固结、贯入等;

3)岩土试样抗压强度、点荷载强度、变形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测定;

4)软岩或泥化层流变试验,采用直剪流变仪测定长期强度及各种流变参数;

5)岩土不同含水量下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2)边坡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方法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要以国家有关标准(如《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的标准》GB/T50123[41]、GB/T50266[40]等)、煤炭行业有关煤和岩石试验标准(MT)、水利水电行业有关岩石试验、土工试验的标准为主要遵循依据,并结合各露天矿边坡具体的特点确定试验项目、内容,并调整试验方法。

(3)岩体强度评价

岩体强度评价主要为确定边坡稳定分析采用的指标参数,结合以上试验成果,选用适宜的岩体强度评价理论、滑坡反分析成果及岩土性质类比成果等综合确定露井联采影响边坡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特别是抗剪强度指标,为边坡稳定性分析选用。

(4)边坡模拟试验

宜根据露天矿边坡稳定分析与滑坡模式、破坏机理分析需要,依据边坡岩体实际赋存条件、地质剖面、岩土性质,采用底摩擦模型法或相似材料模型法进行边坡模拟试验,求得边坡变形破坏和滑坡模式。试验方法根据《露天煤矿边坡模拟试验方法》MT/T675进行。

(5)以上试验与评价内容应包括岩体在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发生前与影响发生后两种情况下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

8.2.1.4 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分析主要目的是分析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的类别、时空关系、影响大小、危害程度,提出监测预警与防治对策等初步建议。分析方法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参照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南与方法,针对危险性分析,进行情景模拟。通过调查、排查、分析危险因素的种类、范围(时空关系)、大小与危害程度,监测预警系统,采用技术与管理手段等防治对策以有效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同时编制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安全危险因素的应急预案。

危险因素分析与相应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协调性、强制性与规范性。

(2)参照国土资源部对地质灾害防治勘查、设计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按地质环境条件与影响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分类。如2.5.1中介绍的抚顺西露天矿,由于胜利矿井采对露采边坡影响的地质环境分类(沉陷滑移区)及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及安全区。在分类基础上分析危险因素类别、范围、大小与危害,以提出初步的防治措施。

⑹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前言(任务由来、目的、任务、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矿山工程概况、矿山保护对象及重要性、评估级别确定、以往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2)自然地理环境;

3)地质环境;

4)矿床地质及开采概况;

5)各致灾地质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6)矿山或各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8)矿山开采适宜性评估;

9)结论与建议。

应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区段评估的应附反映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区段评估图,反映各区段地质环境特征的典型纵、横剖面图。

2.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前言(任务由来、目的、任务、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矿山工程概况、矿山保护对象及重要性、评估级别确定、以往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2)自然地理环境;

3)地质环境;

4)矿床地质及开采概况;

5)采矿影响程度分析;

6)地表移动变形致灾危险性评估;

7)各致灾地质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8)矿山或各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9)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10)矿山开采适宜性评估;

11)结论与建议。

应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平面图、剖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及地层综合柱状图。分区段评估的应附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分区段评估图和反映各区段地质环境特征的典型纵、横剖面图。

小结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分为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三种类型,这三类评估的基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相同,但涉及范围的致灾地质体、灾种不同,评估技术要求有针对性,评估成果的重点内容有所区别。这是需要加强理解的。

复习思考题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如何确定?

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3.规划、建设和矿山项目重要性分类是什么?

4.评估分级的依据是什么?

5.地质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6.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依据是什么?

7.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依据是什么?

8.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地质灾害评估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项目适宜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编制要求是什么?

⑺ 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露天开采必须剥离矿体上方及周围的表土、植被与岩石,直接破坏了土地的完整性及其植被。大量的矿石及废石被采走后,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了风景景观和旅游景观。埋藏较深的急倾斜矿床开采后会形成深浅不一的凹型露天坑,埋藏浅的缓倾斜和水平矿床开采后则形成凹陷型露天坑。矿坑疏干排水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下降漏斗。

3.5.2.1 外排土场压占土地植被数量巨大

露天开采剥离的大量岩土,除少数矿山采用内排土方式外,大部分为外排土堆放,因而除剥采占地外,废渣需压占新的大量土地,外排占用的排土场面积一般为采矿场占用面积的40%~55%。据有关资料,我国露天煤矿外排土压占的土地,约是挖损土地的1.5~2.5倍,露天矿正常生产后,每采万吨煤排土场平均压占土地0.16ha。我国铁矿开采以露采为主,剥采比多在2~4 倍之间,铁矿山每开采1×104t矿石,废渣占有土地3.97ha。因此剥离量很大,历年排土量累计约在100×108t以上,每年以5×108t的速度增加。陕南石棉矿露天剥采面积约2km2,造成同等面积的山体植被破坏。

3.5.2.2 滑坡是露天矿山最主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露天开采排土不仅压占大量土地,而且随着排土堆高度的升高,潜伏着失稳和滑坡的隐患。采边滑坡是露天矿山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地质灾害,严重时甚至导致露天矿提前关闭的重大损失。1983年7月9日,甘肃白银露天矿滑坡导致运输系统中断和生产设施破坏,停产三个月,铜产量减少3000 t。金川露天矿因滑坡迫使运输道路改线,部分矿段提前闭坑停产。哈密三道岭煤矿1967、1983、1999年先后三次发生大的滑坡造成矿山多次停产,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白云鄂博铁稀土矿主采坑北部运渣道路因滑坡报废,直接经济损失90万元。甘肃厂坝铅锌矿区深凹的采坑北部高陡边坡存在多处滑坡危险,直接关系到露天矿安全生产,迫使矿山花费大量资金用于监测防治。陕西铜川焦坪前河露天矿采坑面积0.97km2,造成同等面积的土地植被破坏。剥离边坡地段平均坡度约50°,高陡边坡已经有多处小滑坡体,潜在的滑坡隐患较为严重。

3.5.2.3 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为了防止地下水突然涌出而淹没露天开采场,必须进行矿坑疏干排水,降低预定开采地段的地下水位,而这会形成大面积疏干漏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平衡,导致当地水资源枯竭或取水困难,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或断流,导致表土缺水,影响植物生长,重则导致土地沙化、荒漠化。

3.5.2.4 水土环境的污染

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排出的废石、矸石含有害元素,长期遭受风化雨淋,淋滤出酸性水或含有重金属的淋滤水,污染土地、河流,并通过裂隙带下渗地下污染地下水。

⑻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

(一)矿山地质灾害灾种和规模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复杂多样。主要灾种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煤矸石自燃、土地沙化、尾矿库溃坝、矿井突水等矿山地质灾害(图3-1)。据不完全统计,各类矿山地质灾害共计达2061次(表3-10),其中滑坡432次,占总灾数的20.9%;泥石流175次,占总灾数的8.4%;地面塌陷和沉降527次,占总灾数的25.5%;崩塌316次,占总灾数的15.3%;地裂缝484处,占总灾数的23.5%;矿坑突水121处,占总灾数的5.87%;其他矿山地质灾害6次,占0.51%。上述矿山地质灾害中,以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居多,滑坡、崩塌次之。

表3-10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统计 单位:次

注:其他地质灾害包括煤矸石自燃、尾矿库溃坝等。

根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2)对矿山地质灾害规模的划分标准(表3-11),将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划分为大、中、小3类。其中大型矿山地质灾害58次,占总灾数的2.81%;中型147次,占总灾数的7.13%;小型1856次,占总灾数的90.06%(表3-12)。

表3-11 常见地质灾害规模等级划分

备注:只要其中一项指标符合即可。

表3-12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规模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以云南省发生的次数最多,为694次(表3-12),占总灾数的33.67%。其次是四川省586次,占总灾数的28.43%;再次是贵州481次,占总灾数的23.34%;重庆市254次,占总灾数的12.32%;西藏发生矿山地质灾害次数最少,为46次,占总灾数的2.23%。

1.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灾种和规模

该省矿山地质灾害694次,主要发生在有色金属矿山。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有采矿场(坑)3065处,选矿厂1000余处,废渣堆2912处,尾矿库(堆)544年(表3-13)。形成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灾种有滑坡171处(大型14处、中型23处、小型134处),崩塌56处(中型6处、小型50处),泥石流78处(大型4处、中型12处、小型71处),地面塌陷169处(大型3处、中型19处、小型153处),矿坑涌水41处,地裂缝179处,疏干泉点100个。以滑坡、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矿山地质灾害灾种较多,其他类型较少。

2.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灾种和规模

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煤矿山,其次是有金属矿山,各类矿山地质灾害481次。其中大型8处,占总灾数的1.66%;中型12处,占总灾数的2.50%;小型461处,占总灾数的95.84%。滑坡62处,大型2处,中型5处,小型55处;崩塌57次,大型1次,中型2次,小型54次;泥石流12次,大型1次,中型2次,小型9次;地面沉降55次,中型1次,小型54次;地面塌陷106次,大型1次,中型1次,小型104次;地裂缝161次,大型1处,中型1处,小型159处;矿坑突水28次,大型2次,小型26次(表3-14)。

3.四川省矿山地质灾害灾种和规模

四川省发生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的次数仅少于云南省,为586次。其中滑坡130次,占四川总灾数的22.9%;泥石流78次,占四川总灾数的13.3%;地面塌陷147次,占四川总灾数的25.1%;崩塌的102次,占四川总灾数的16.9%;地裂缝87处,占四川总灾数的14.8%;矿坑突水37次,占四川总灾数的6.3%;其他矿山地质灾害5次。各种矿山地质灾害中,大型21次,占总灾数的3.6%;中型53次,占总灾数的9.1%;小型512次,占总灾数的87.4%。

表3-13 云南省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表3-14 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危害程度统计

4.重庆市矿山地质灾害灾种和规模

重庆市矿山地质灾害亦比较严重,主要发生在煤矿山。据不完全统计,各类矿山地质灾害254次。其中滑坡69处,占27.1%;泥石流6次,占2.4%;地面塌陷39处,占15.3%;崩塌87次,占34.2%;地裂缝37处,占14.6%;矿坑突水15次,占5.9%;其他矿山地质灾害1次。各矿山地质灾害大型6次,占2.30%;中型18次,占7.09%;小型230次,占90.55%。

5.西藏自治区矿山地质灾害

西藏矿产开发尚时间较短,规模不大,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尚不突出。据西藏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不完全统计,西藏矿山地质灾害有46次。其中崩塌14次,地裂缝20次,地面塌陷11次,泥石流1次。西藏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罗布莎铬铁矿山、朗县铬铁矿山,其次是玉龙铜矿矿山等。

(二)矿山地质灾害危害性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危害性相当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62亿元,死亡人数1982人。从经济损失来看,以贵州省最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5.80亿元,占西南地区损失总数的61.67%;其次是重庆市,直接经济损失3.83亿元,占西南地区损失总数的15.34%;再次云南省,直接经济3.07亿元,占西南地区损失总数的11.90%;四川直接经济损失2.90亿元,占西南地区损失总数的11.31%;西藏矿山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少,为0.0178亿元。贵州省和重庆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的原因,与煤矿山发生的泥石流和矿坑突水灾种有关。

从矿山地质灾害死亡人数看,云南省死亡人数最多,为1203人,占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死亡总人数的60.70%;其次是四川省,死亡人数358人,占西南地区矿山灾害死亡总人数的18.06%;再次是贵州省,死亡288人,占西南地区死亡总人数的14.53%;重庆市死亡130人,占西南地区矿山灾害死亡总人数的12.32%;西藏矿山地质灾害死亡人数最少,为3人,占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死亡总人数的0.15%。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多的原因,与有色金属矿山形成的突发性泥石流和滑坡灾种有关。贵州省经济损失最大的矿山地质灾害是地面沉降。

1.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害性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7亿元,死亡1203人。该省历年来矿山地质灾害至少破坏或威胁200余条公路、500余个村庄安全,掩埋耕地4000余hm2。其中滑坡和崩塌(227次)危害性最严重,影响和破坏土地面积2163.36hm2、各种建筑物120×104m2、公路100余条,直接经济损失1.41亿元,死亡729人;泥石流78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79亿元,死亡362人;地面塌陷169处,塌陷面积994.54hm2,单个面积0.1~64hm2,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形态以圆形、半圆形和长条状为主,塌陷深度0.3~10m,影响和破坏公路近100条,150多个村寨房屋开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63亿元,死亡15人;地裂缝179处,常与矿山采空区相伴产生,呈群带状分布,单缝宽1cm至数米,长数米至2000余m,主要危害是损坏民房,破坏耕地,威胁矿区安全生产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024亿元;矿坑突水41次,主要是由于开采地下水位以下的矿体时,掘穿隔水底板或打通原采矿老硐,或主平坑位于河流附近,受断层破碎带影响及支护不力导致顶板隔水层变形、冒落而引起河流漏水等因素而致。矿坑突水的主要危害是淹井,影响矿区生产,威胁井下人员安全,有些场合还会造成地表河流断流。如玉溪煤矿矿坑突水淹没矿井长380m,造成龙潭断流,北衙金矿矿坑突水停产40天等。

2.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危害性

贵州省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1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2.48亿元,死亡288人。其中滑坡62次,以浅层松散层滑坡为主,岩质滑坡较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6亿元,间接经济损失4.11亿元,死亡48人;崩塌是贵州省常见也是威胁最大的一个灾种,突发性强,不易防范,危害性大,崩塌57处造成死亡84人,威胁房屋12061间,威胁人口12516人,威胁公路117.5km,毁坏耕地22.0hm2,毁坏房屋15间,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79亿元;泥石流12处,死亡27人,破坏土地87.85hm2,直接经济损失4.1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6.73亿元;地面塌陷106处,塌陷坑直径一般2~30m,最大120m,最小1.5m,深一般0.5~3m,最深15m,面积最大0.4km2,形态大多呈竖井状或巨形锅底状。附近伴生有较多地裂缝和大面积沉降,地裂缝长10~100m,宽0.2~6m。塌陷展布受采空区控制,两者分布基本一致。其危害破坏耕地、林地501.67hm2,破坏公路150余条,100多个村寨房屋开裂,直接经济损失约0.05亿元;地裂缝161处,常与采空区伴生,少数因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成群出现,裂缝间距0.2~1.5m,延伸一般20~200m,少量达500~800m,个别长1000m,裂宽一般0.2~1.5m,少量2~5m,个别6~9m,裂深一般0.4~5.5m,个别达100m(从地表可见100m以下开采坑道冒出热气),单个裂缝群分布面积一般100~1000m2,少数1~2km2。如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铜厂坡地裂缝群分布面积为2km2。其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03亿元,100多户民房、仓库、学校墙体撕裂、垮塌,耕地漏水荒芜,坑道渗水淹没,牲畜滑进裂缝致死,仅大河—纳福一带毁坏耕地5km2;地面沉降55处,主要分布在煤矿山,如六盘水市19个矿山采空区造成地面沉降破坏耕地2850hm2,林地436.3hm2,破坏各类公路418km,310多个村寨房屋开裂,直接经济损失约5.78亿元,为贵州省经济损失最大的矿山地质灾害;矿坑突水28处,死亡53人,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3.四川省矿山地质灾害危害性

四川省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0亿元,死亡358人,影响范围51352.59hm2。其中滑坡130次,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死亡88人,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泥石流78次,直接经济损失0.2亿元,死亡168人;地面塌陷147处,陷坑直径5~10m,坑深6m,呈漏斗状,仅宝顶地区煤矿采空区塌陷变形面积达15.79km2,地面塌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82亿元,死亡36人;地裂缝87处,缝深一般0.5~3m,最深5m,宽0.05~0.4m,最宽1m,长十几米至数百米,最长达1000m,主裂缝间距3~5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03亿元,死亡8人;崩塌102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02亿元,死亡48人。

4.重庆市矿山地质灾害危害性

重庆市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3亿元,死亡130人,影响范围9375.78hm2。其中崩塌死亡人数最多,为58人,占死亡总数的44.61%,如1973年5月22日合川市康佳乡鸡公咀发生崩塌死亡42人,1994年4月30日武隆县鸡冠岭发生崩塌死亡16人。崩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间接经济损失7亿元;矸石山滑坡死亡22人,占死亡人口总数的16.91%,直接经济损失0.25亿元;矿坑突水是重庆市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矿山地质灾害,为2.4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总数的65.28%,死亡21人,如2003年9月10日秀山县涌洞乡川河煤矿发生特大穿水事故,造成18人死亡。

重庆市发生的各类矿山地质灾害以能源矿山(煤矿)造成的危害最大,其中死亡118人,直接经济损失3.68亿元,占总损失的96.08%;金属矿山(主要是锰矿)造成的危害次之,死亡8人,直接经济损失0.08亿元,占总损失的2.09%;非金属矿山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0.07亿元,占总损失的1.83%。

5.西藏自治区矿山地质灾害危害性

西藏各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铬铁矿山和铜矿山,其次是煤矿山,累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0.0178亿元,死亡3人。其中崩塌14处,死亡3人,造成经济损失113万元,占总损失的64.04%;其次是地面塌陷11处,塌陷面积约10hm2,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占总损失的33.70%;地裂缝20条,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占总损失的2.24%;泥石流1处,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占总损失的0.06%。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