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周正中国地质大学
㈠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的师资情况好吗
顶了!劝那些考生千万别报,来了就会后悔的要死。
1.学校环境一点都不好,学校很小,教学设施很烂,交通也不方便(因为实在一个山沟里面到市区要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而且晚了就没车回去。)
2.学校的老师层次参差不齐,有地大本部的,也有不知道哪里找的,遇到好老师就好,遇不到好的老师估计学习的兴趣就没了。
3.学校有很多地方都没有透明度的,学校网络很垃圾,限制流量限制P2P,只能看看学校内部网站的一些资源。而且还不准许办电信的宽带。校园网收费也很贵,数次涨价。
4.学校超市很黑心,有些东西都是假货,而且有些商品比外面贵一块钱。
5.听往届的一些学长说,毕业的时候拿学位证时,是一件让人很不爽的事情,在学位证这方面根本没有透明度。我都还在担心以后我毕业会是怎么一个情况。
6.学校根本就很少为学生着想,只晓得收学费,收这个费那个费。也不说改善一下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
7.学校周边治安很乱。
要报考的考生清酌情考虑,千万别只看表面现像。
我是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06级的毕业生,大学四年下来各方面表现优异,扪心自问是个合格的毕业生,但是,我不解,为什么最终我没学位证而有人四年下来挂了N多门的却有,为什么大学四年下来学校在29号才公布成绩,其实大家的成绩早就下来了,据内部人士透露那是为了给找路子的人缓冲时间,我有认识的花了1万找关系拿到了学位证把别人名额挤下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吗?学校在30号给我们停水停电赶我们走怕我们闹事还说让我们写申请增加名额,全扯淡,我们都被骗了,被这个民办三本学校骗了,希望大家看到这能够警觉让已经或者准备报考这个学校的亲戚朋友悬崖勒马 。那些学校的托别在这里乱发言坑人。
㈡ 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作为地大16级研究生,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其实地大有很多地标性建筑,在你看来习以为常,然而你在别的学校却会发现没有,至于这其中是否隐藏着别的含义?那就要等你来学校亲自去探索了!相信他们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首先就是地质工作者的石刻雕像,他们少部分你能够在学校明显的地方发现,但大部分都在隐藏的角落才能发现!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质包,腰跨罗盘,头顶蓝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从他面前出发走向祖国各地,他是学校最具标志性的风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里已经站立了近30年。走进他,你会想要知道,他是谁?又经历过怎样的历史变迁?而这个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谁呢?想要知道吗?那就加入我们地大这个大家庭,自己探索获得答案不是更加有趣吗?
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何岗老师以及洪建和老师怎么样 考研想找个好导师
这位同学,作为中国地质大学何岗老师的学生,我想我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这两位老师何岗老师和洪建和老师都是值得你去尊重的良师,也值得推荐的。我是08年从北方小城考进地质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正是何岗老师,那时我是他的第二批学生。如今,转眼我离开学校已经4年,看着QQ群里的实验室的队伍日渐庞大,很多名字我已经不认识,不由感慨时间最残忍,岁月洪流泥沙俱下,区区几年恍如隔世。
研究生三年,其实哪个导师并不重要,因为不论哪个导师他们都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教我们。反倒是作为学生自己,这三年是技能提升的关键阶段,自律能力,好习惯的养成,求知力的保持,他们像滚雪球一样慢慢累积,三年后,人与人的差距会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很惭愧作为当年毕业的学生,我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学生,我一直自嘲自己是学渣,当我毕业工作后,回想起当年在学校的时光,觉得遇到两位恩师是我很大的幸运。洪老师为人也很谦和,业务水平也很高,何岗老师其实也是一个好老师,是那种表面苛刻其实一切都为你好的良师。至少,从他那里你能学到做人的很多道理。我想这个已经足以。至于研究生阶段,学的专业知识,真正毕业后工作了能学以致用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真的觉得挑老师毫无意义。
送给你一句话,不管你最后选择了哪位导师,还是希望你能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光,以前读书时,毕业是我一直隐隐期待的事情,我从来没有把我的大学我的研究生阶段当一回事,我嫌弃它籍籍无名,嫌弃它规矩死板,嫌弃它制度落后,嫌弃读书的时间太过煎熬。可是真正等我毕业开始工作,发现周末不用加班可以看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发现每天来去匆匆身不由己的时候,我第一次开始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学校的日子,我好想再回去好好做几天实验,可惜我们都回不去了。毕业后有几次我坐飞机飞武汉,办我的护照时路过学校,有过想回去看看的冲动,却终究觉得物是人非,没敢在踏进校门。如今的我,经营着自己的一家小规模的文化传媒公司,整个团队几十个人,效益也还不错,因为知道资质平凡又想过好的生活,所以一直活的很努力。只是很惭愧我终究没有从事我研究生所学专业的工作,这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但是我想在研究生三年里学到的一些思维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做人的道理,对我受用终身。很多次我有过再去川大读一个传媒学博士的想法,终究还是没时间没精力。上周我在飞香港的飞机上,在飞机上的一本杂志上看到地质大学的新闻,那一瞬间百感交集。所以当学生一定是最好的,就像你现在一样,当学生你可以对未来有很多期冀,就像是青春不朽,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最后一句:所有的圆满和团聚,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完成。去选这两位老师吧,祝你学业有成!
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哪些不错的地标建筑
当初是被地大的隧道吸引过来的!不过呆了快一年,也发现了越来越多超美的地方~
逸夫博物馆
我国首个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的大学
地大学子持学生卡免费参观哟,里面很多化石、矿物、标本,超级美的石头!我们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一起来参观过这里,之后也有带小伙伴们来这里参观,真的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啦
地大的好看的建筑还远不止这些呢~只有来了这里慢慢发现啦!
㈤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师资怎么样
师资在河北省内,估计算是一般的本三院校吧,可是长城学院有的专业其实不错,比如地科系,工程系。今后往本部考研比较有利,即使不考研就业的话这两个专业也不错。学校比较小,建校时间短,很多东西不够完善,但硬件设施也不差。学校离市区有点远,整个周边环境不很好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15000多人。
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保定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院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具有齐全的教学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图书馆藏书128万册,拥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等多个电子期刊数据库。
学院坐落于保定市南二环路,学院设有地球科学与资源系、信息工程系、工程技术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系、外语系、基础课部、体育课部等八个系部。学院发展目标是把学院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社会民众公认的一流独立学院。㈥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和虎振学院是一个吗
不是,但是两个学校是邻居,而且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董事长是虎振,中国地质大专学长城学院是属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的全日制学院,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教学管理,虎振只是投资建校等。其他本三也有投资者的。
㈦ 地质大学出过什么杰出人士或名人
杨遵仪教授(1908.10— ),男,广东揭阳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1939年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古生物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地质学特别是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历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地质学院副总务长,专修科主任,水文系、石油系、地质测量及找矿系、地质系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古生物学报》的编委,《地质学报》、《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的副主编和《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China》 的主编;九三学社中央顾问;美洲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美国耶鲁大学Sigmay Xi荣誉会员;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冈瓦纳地层分会委员。
主编了《古生物学教程》、《古生物学》和《古生物地史学》教材。其中1980年与郝诒纯教授合作再次主编的《古生物学教程》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与程裕淇、王鸿祯教授合著的《The Geology of China》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外学者四人合编的《Permo——Triassic Events in the Eastern Tethys》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环太平洋事件及其全球对比》(英文)先后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还著有《贵州中部中、上三叠统腕足类》;合著《南祁连山三叠系》(1983)、《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及生物群》(1987)、《桃李满天下》(1993)等9部专著和60余篇论文。
80年代初与殷鸿福、张克信、吴顺宝等合作研究《全球二叠-三叠系界限层型(GSSP)浙江省眉山剖面》去年被定为国际“金锤子”获2001年国内科技十大新闻。
参加编著的《中国地层概论》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主持的《南祁连山的三叠系》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及生物群》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第五届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同年还获得何梁何力科技进步奖。被录入《中国科学家传记大词典》和《中国科技名人录》。
王鸿祯教授(1916.11— ),男,山东苍山人,中共党员,1950年2月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民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古生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顾问。
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在地层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将沉积相与构造背景相结合,区别不同的古地理格局与古构造框架,主编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层序地层的分类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之间的可能联系,出版了《中国层序地层研究》;在大地构造方面,提出了构造名词体系和中国及全球的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的划分,提出了以泛大陆为准的大陆聚散周期,进行了全球古大陆再造研究,提出了地球演化中可能曾发生阶段性有限膨胀的设想,由此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地质学史方面,提出以学科史和学科思想史为主要研究方向,主编出版了《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文集、图集和教材20余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1994),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1996)。
赵鹏大教授(1931.5— ),男,满族,辽宁清源人,中共党员,1980年任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1995),地质勘探学家、数学地质学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8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数学地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名誉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长、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九屇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定量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IAMG杂志《不可再生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编委及IAMG杂志《计算机与地学》(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通讯编委,《中国地质大 学学报——地球科学》主编。曾任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亚洲地区代表、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专门委员。㈧ 中国地质大学隆重举行建校周年庆祝大会
地学摇篮,甲子华章。2012年月20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馆隆重举行。
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北京市委市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以及部分省(市)的国土资源厅、兄弟高校等单位向学校发来贺信,向地大师生和海内外的校友表示热烈祝贺。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全国政协原秘书长、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地质大学首任校长朱训,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安徽省委副书记孙金龙,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前进,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邵鸿,武警黄金指挥部政委杨继明,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钟自然,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刘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姜沛民,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夏国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宏仁,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陈洲其,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蒋承菘,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寿嘉华,原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董道华,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国家海洋局原局长严宏谟,国务院参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闪淳昌,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张景安,科技日报社原社长焦洪波出席庆祝大会。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刘光鼎、李德生、马宗晋、傅家谟、欧阳自远、叶大年、李廷栋、赵鹏大、殷鸿福、於崇文、翟光明、汤中立、汪集旸、卢耀如、胡见义、张本仁、翟裕生、钟大赉、谢和平、李曙光、康玉柱、王铁冠、金振民、杨文采、莫宣学、翟明国、马永生、舒德干等28人出席大会。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分别在庆祝大会上讲话,向中国地质大学60年华诞致以诚挚的祝贺,充分肯定学校60年来的办学成绩,并提出了殷切希望。
教师代表颜丹平,学生代表扈恒畅,校友代表马永生,兄弟院校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海外高校代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副校长珍妮特·基斯特纳,国际友好人士、纳米比亚驻华大使罗纳德·纳穆巴胡,合作单位代表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局长邵毅分别在大会上致辞。
大会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鸿冰主持。他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亲身经历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老教师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王鸿冰说,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声誉和影响也源自所培养的人才,60年来数万名毕业生走出校门,扎根基层,投身一线,踏遍青山,献身地质,成为事业发展的栋梁和骨干,铸就了地大的辉煌,在此向数万名校友表示感谢和欢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邓军做了题为《传承地大精神彰显地学品质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的主题发言,回顾办学历史、总结建设成就和特色优势,阐述学校发展思路。
邓军在发言中说,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行业同起伏共发展的奋斗史;是一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创业史;是一部推动地学发展,追求学术卓越的创新史;是一部弘扬先行精神,引领地学文化的光荣史。
邓军指出,目前学校正处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将继续坚持“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人才培养方针和“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水平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以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为保证,推进协同创新,不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深刻领会校友温家宝总理对母校的殷切希望,努力建设一个更具创造力、贡献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地质大学,最终实现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领导,北京市相关委、办、局领导,国内外大学和合作单位领导,全体校领导,海内外校友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和在校师生代表共3000余人出席庆祝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