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启示

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启示

发布时间: 2021-03-07 05:11:49

A. 湖南省双牌县茶林乡成功预防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

2010年6月20日凌晨,在连续强暴雨诱发下,双牌县茶林乡全药冲村3组发生了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流程280米,体积约1.8万立方米,15栋房屋被不同程度冲毁、淹埋,3辆货车被埋,1辆面包车被冲走,直接经济损失达270万元,受灾村民达18户65人。泥沙堆积物造成河道堵塞、改道。由于预报预警及时准确,应急反应行动迅速,撤离群众措施得力,使得所有65人成功避险。

6月19日下午,茶林乡政府领导和乡国土资源所人员接到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永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手机信息后,乡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办公室人员24小时值班,通知全乡16个村进入防汛准备,并召开全体乡干部会,要求乡干部全部分头下到各村,与村组干部逐一通知到各家各户,一旦发现险情,马上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疏散避险。

泥石流灾害现场

6月20日0时35分,茶林乡开始普降中雨。到2时30分,中雨骤然转为特大暴雨。茶林乡政府立即启动防灾应急预案,所有干部按照预定的分组安排立即再次下到各村,与村干部一起对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群众进行紧急疏散。全药冲村3组位于山谷下方,两侧的山上土质疏松,碎石量特别大,在这样的特大暴雨下,极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是防灾的重中之重。乡、村干部紧急跑向全药冲村3组,一边鸣锣、吹哨发布疏散避险信号,一边挨家挨户敲门,对3组所有人员进行疏散。2时45分,在锣声、口哨声夹杂着雨声中,村民们全部撤离到了预定的安全区域,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有人喊了一句:“我的小孩没有来!”原来是一位姓邓的村民,他说,疏散时,他的小孩开始好像是跟着跑出来了,后来,由于天太黑、雨太大,他就没有注意,以为小孩跟在后面。等到了安全区后,才发现自己的小孩没有跟上来。这声喊对大家的震惊程度不亚于当时空中的霹雳。村支书问清情况后,赶忙通过电话与正在3组挨家挨户排查的乡政府领导联系,报告了这一情况,自己也原路跑回寻找。得到这一情况,乡政府领导更是心急如焚,马上跑到小孩的家中,冲开门,顺着哭声找到小孩,一把抱起跑往安全区。半路上遇见找回来的村支书,便将小孩交给他,自己回去,对剩下的几栋房屋再次清查,确认没有人员滞留后,最后才撤离。3时25分,随着轰隆隆一连串的巨响,3组上方的山谷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奔涌而下,冲毁、淹埋了房屋,但3组65人无一伤亡。

泥石流埋没的汽车

此次成功避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1)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永州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消息及时到位,乡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乡政府制定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公布张贴,要求工作人员、村组干部和群众熟悉应急预案。正是由于有应急预案,危急关头乡政府领导果断决策,村民能够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有序撤离,才争取了逃生的宝贵时间。

(2)国土资源部门扎实的工作,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这起泥石流灾害突如其来,规模大,但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与国土资源部门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到位。这些宣传工作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防灾救灾的意识。而且双牌县国土资源局每年都会发放大量地质灾害宣传资料到村组。其次,防灾责任落实到了基层。双牌县国土资源局每年都把预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采取一票否决制,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员的责任心进一步加强。每在汛期来临之前,双牌县国土资源局都会通知每个乡,并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威胁户都会下发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宣传单。

地质灾害警示牌

(3)群众主动防灾,是做好防灾工作的基础。群众既可能是致灾对象,也可能是主动防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做出成效。

B. “8·”新疆玛纳斯县芦草沟矿区泥石流

1 引言

2013年8月14日17~19时,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芦草沟矿区突降暴雨,形成洪水泥石流灾害。洪水泥石流对矿区内天安煤矿、园丰煤矿造成一定破坏,但因预警预报及时准确,在该次山洪泥石流爆发前,矿山值班人员立即启动防灾应急预案,对受威胁人员实施了应急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成功避免50人、100万元财产损失。

此次洪水泥石流对矿区内的工业广场、职工宿舍、库房及电器设备等造成一定毁坏,估算直接经济损失约40万元。

接到灾情报告后,玛纳斯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等一行5人于8月15日早上10点赶赴芦草沟矿区调查灾情。要求矿区在清理矿区堆积物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要做好进一步防范措施,建在沟谷的宿舍不允许居住工人,必须全部搬迁至办公楼安全地带,同时要加强对矿区上游沟谷的监测。

2 地质灾害灾情概况

2.1 基本情况

芦草沟为玛纳斯河上游支流,补给来源主要为冰川融雪水和大气降水,沟谷仅在春季融雪或夏秋雨季有短暂水流汇入玛纳斯河。此次产生泥石流灾害的沟谷为芦草沟支沟,海拔1000~2000m,沟向正北,沟谷纵坡降为270‰,流域面积约4km2。平时为干沟,降雨或融雪时沟内形成汇流。

矿区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和侏罗系的砾岩、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泥石流物质来源多为坡积物、冲沟两侧风化崩塌坠落形成的碎屑物质和块石,两侧沟谷坡度在25°~45°,植被较发育。

8月14日玛纳斯南山矿区降水量在6~12mm,为中量降雨。由于山区多有局地强降雨,据查此次暴雨量为近10年来历史最大。灾害发生后,天安煤矿只是工业广场部分被洪水冲毁,损失较小。洪水泥石流堆积体将园丰煤矿矿区食堂南部80m长、5m宽、2m多深的泄洪沟填平,泥石流冲开矿区食堂附近的截洪坝冲入食堂北侧花园、职工宿舍、职工活动室等房屋,房间内进水达1m深(含大量泥沙)。洪水冲刷道路形成1.5m深的沟渠。洪水泥石流过后在职工宿舍区、工业广场平缓处堆积1~2m厚泥砂石块,粗略估计在1500m3左右,为小型水石流型灾害。

2.2 成因分析

玛纳斯县南部山区位于天山山脉北坡,降水较丰富,芦草沟泥石流灾害较发育,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春季融雪和降水较为充沛的4~9月,此次暴雨量为近10年来历史最大,是引发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因素。沟谷较狭窄,两侧山体坡度较大,十分容易形成汇流。矿区地层岩性为易风化的砂岩、泥岩,泥石流物质来源为冲沟两侧岩层风化剥落形成的碎屑物质坡积物和沟谷内以往堆积体。此次泥石流形成区和流通区界限不明显,受灾地点沟谷既有堆积也有侵蚀,沟谷既是流通区也是形成区。矿区沟谷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强降雨是导致此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图1 沟谷内泥石流堆积体

图2 沟谷内受威胁的职工宿舍

图4 矿区及周边地貌(向南)

3 地质灾害巡查监测

3.1 日常巡查监测

玛纳斯县芦草沟矿区是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段,每年玛纳斯县国土资源局都要协助政府和矿山签订《地质环境保护责任书》,向矿区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对各矿区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教育,增强矿区工作人员的防灾避灾意识。针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疆国土资源厅在今年汛期专门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开展了在建工程和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并进一步落实了矿山的防灾责任,在汛期雨季24小时值班监测,并保持信息畅通,做好值班、动态监测记录等,确保了地质灾害防灾预警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了矿区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 灾害应急预警机制

自治区、昌吉州、玛纳斯县三级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均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2013年8月13日县国土资源局和气象局联合发布了降雨气象过程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随后县国土资源局及时将预警信息通知了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相关乡镇场和矿区。8月14日17~19时,玛纳斯县芦草沟矿区突降暴雨,在该次降雨前,该矿值班人员立即启动防灾应急预案,对受威胁的50人实施了应急转移,迁至矿区办公楼等安全地带。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玛纳斯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等一行5人于8月15日早上10点赶赴芦草沟矿区调查灾情。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要求矿山企业进一步做好防范措施,安排人员继续做好监测、值守工作。

4 地质灾害避险安置

因预警预报及时准确,在此次泥石流爆发前,矿山对受威胁的50人实施了应急转移,避让至矿山办公区安全地带,搬运部分生产资料。由于提前预报,防灾避险措施得力,泥石流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灾情调查后,玛纳斯县国土资源局给天安煤矿和园丰煤矿下发整改通知,要求矿山聘请有关专家对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在清理矿区堆积物的同时仍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要进一步做好防范措施,建在沟谷中的宿舍不允许再居住,必须全部搬迁至办公楼安全地带,同时要求加强对矿区上游沟谷的监测,一旦发现有发生地质灾害迹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5 经验与启示

此次成功避险说明平时较扎实的地质灾害预防基础工作是关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是我们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1)扎实的地质灾害预警基础工作是关键。此次地质灾害发生前,县国土资源局和气象局进行了较准确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矿山值班人员能够立即启动防灾应急预案,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域,从而避免了人员伤亡,减少了财产损失。平时较扎实的地质灾害预防基础工作是此次成功避险的最主要原因。

(2)要落实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人员并加强培训。随着经济发展,矿山开采活动日益增加,矿区地质灾害是近几年来新疆乃至全国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灾责任意识和防治避险知识培训是避免矿山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有助于逐步完善预案、增强预案的实效性、可操作性的。

C. 他们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和科学避险的关键分别是什么

成功避险的前提是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科学避险的关键是当机立断、及时止赢止损出局

D. 遇到地质灾害,如何避险自救

‍‍滑坡地抄质灾害一般指的是指存在袭一定坡度的山坡或者岩体,由于自身重力与坡面摩擦力不足以保持稳定状态,沿着一个特定的的软弱层面,层面以上的岩石或者土体等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一般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区域,由于暴雨等大量降水或其他自然灾害所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对于这两种种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就是预防,滑坡与泥石流一般都是在下雨天容易发生,而且在于坡角较大的,植被覆盖较少的土地处易发生,所以预防是关键,但是真正滑坡或者泥石流的话,有的规模大,发生速度很快,很难有反应时间,对于速度慢的,把握住原则就是向与滑坡或者泥石流流动的方向垂直的两侧逃生,并且尽量向高处避险,而且滑坡一定要逃离滑坡整体,到滑坡面以外去,才算安全,否在大规模滑坡的话,站在整个滑坡体上也是十分危险的,泥石流一定要逃离到流域之外,并且到高处避险,但是也要注意暴雨天的雷电预防!‍‍

E. “7·” 贵州省平坝县摆捞村滑坡

1 引言

2014年7月16日下午19点,平坝县十字乡摆捞村下沟里组发生滑坡,体积约18万m3,属于中型滑坡。滑坡损毁21户(75人)村民的房屋24间,造成区内电力、供水、道路设施毁坏,致使村内停电、停水、道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约400万元。由于预警准确及时,乡政府反应迅速,组织有序,区内人员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实现成功避险。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调查区所处地势为南西高北东低,最高点位于调查区南面,高程为1484.5m,最低点位于下沟里组的北面冲沟,高程为1324m,相对高差约160.5m,坡度约13°~25°,局部坡度较陡。该区地貌类型属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区内冲沟较发育,切割较强烈,地表植被覆盖一般。

(2)地层岩性

区内分布、揭露的岩土层表面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dl+el),主要由黏土、粉质黏土夹碎石组成,厚度2.0~18m;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岩性主要为灰褐、黄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硅质岩及煤层(线),岩体较破碎,呈强-中风化。

(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滑坡区邻近区域出露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动力条件,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类孔隙水以上层滞水的形式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内,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以及斜坡上方平缓汇水区的补给,一部分以垂直渗透的方式补给下伏基岩裂隙;另外一部分呈分散形式从临空面以及低洼处排泄,富水性弱,水量主要受降雨量控制。基岩裂隙水主要以潜水形式富集于基岩节理裂隙中,主要补给来源为山体顶部平面汇水区侧向补给、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垂直补给以及大气降水补给,与上覆松散层类孔隙水具有较好的水力联系。大部分水量顺坡向向下沟里组北侧冲沟排泄。

(4)气象条件

调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根据平坝县气象局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1235.7mm,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据十字乡气象监测站监测,2014年7月15日20点至16日20点降雨量为237.9mm。

2.2 地质灾害特征

2014年7月16日上午10点十字乡摆捞村下沟里组滑坡开始发生变形,地面出现裂缝并明显加剧,至下午19点,坡体向下滑动,产生滑坡。该滑坡平均宽度约120m,平均厚度约6m,滑坡体长度约250m,滑坡体体积约18万m3,滑坡体由黏土夹碎石组成,属土质滑坡,主要是表面土体沿岩土接触面向下滑动,滑坡方向300°。滑坡摧毁村民房屋24间,并造成水、电设施及道路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400万元,见照片1~照片5。

照片1 滑坡全景图

照片5 滑坡损毁房屋

2.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1)地形地貌条件

下沟里滑坡所处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地形坡度13°~25°,纵剖面上呈凸型,平面上呈椅型,滑坡体两侧发育有冲沟,冲沟两侧被流水冲刷和掏蚀,前缘地势相对平阔,为滑坡的滑动提供有利空间地形条件。

(2)岩土体结构

滑坡所在斜坡上部主要为第四系(Q)黏土、粉质黏土夹碎石,土体结构松散,厚度大(约2.0~18m),下部为龙潭组(P3l)泥质粉砂岩、泥岩及煤层,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层间存在软弱夹层,其力学性质较差,在上部滑体下滑力超过阻滑力的情况下,导致滑坡体滑面沿软弱夹层面发生剪切破坏。

(3)大气降雨

2014年7月15日20时开始平坝县境内普降暴雨,截止到16日20时全县降雨量达100mm以上,其中十字乡237.9mm。连续强降水沿地表冲沟向低洼处径流,加速了滑坡周界的形成,降低滑坡体侧向阻滑力。滑坡顶部地形坡度较为平缓,组成滑坡体的残坡积土结构松散,渗透性相对较好,下部基岩为相对隔水层。降雨一部分从地表径流排泄,一部分产生垂直渗透,沿基岩面向滑坡前缘和两侧地势低洼区径流排泄。在大气降雨作用下,一方面滑坡体自重加大,土体力学性质降低,增大滑带土含水量,降低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另一方面降雨在滑体中形成渗流产生渗流压力,改变了斜坡岩土体水动力条件:增大滑体下滑力,降低滑坡抗滑力,使得坡体变形加剧以致失稳破坏。

3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3.1 应急响应

在7月15日17时安顺市国土资源局和市气象部门联合发布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接到预警信息后,平坝县国土资源局及时告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并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接到通知后及时安排布置各村、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监测。要求发现险情和灾情时,村干部和监测人员要立即向乡政府报告。在情况紧急,要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至安全区域。

7月16日上午10时,根据十字乡政府的安排,村委会相关人员和监测人员在排查和监测过程中发现,摆捞村竹山下沟里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强降雨的影响下,坡体及路面多处出现裂缝,有可能产生滑坡。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村委领导在向乡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报告的同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将受威胁群众紧急疏散至临时安置场所,并设置警戒线,严禁行人和车辆通行。在71户225名群众紧急撤离至临时安置场所2小时后,该处发生了大面积山体滑坡。

3.2 应急处置

(1)十字乡党委政府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将受威胁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避险场所安置,并加强值班巡查,严防群众返家;同时积极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2)强化滑坡危险区域的警戒、监测等工作,实行交通管制,在滑坡治理前,严禁危险区域内人员和车辆通行,滑坡灾害稳定前,禁止群众进入危险区搬运物资。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受灾群众的地质灾害识灾、防灾、避灾意识。

(4)对受灾村民及危险区村民(71户225人)采取异地搬迁安置。

4 经验与启示

(1)健全群策群防体系、加强值守与巡查是实施成功避险的前提;

(2)积极应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是保障;

(3)应急预案启动及时,处理措施得当是实施成功避险的重要保证。

F. “8·”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银匠湾滑坡灾害

1 引言

2014年8月18日凌晨5时30分,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龙山镇顺和村九社银匠湾发生一起大型山体滑坡,造成29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土地损毁。由于灾前预警及时,采取提前避让、主动避让措施得力,11户42人无一伤亡。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1.1 气象条件

古蔺县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区内相对高差较大,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貌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造成地区气候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区内降雨量多集中在5月~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

2.1.2 地形地貌

调查区位于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貌上总体属于低山区斜坡地貌。区内地形总体特征为北低南高,滑坡区域标高约832~872m,相对高差约40m。区内南侧滑坡上部相对较陡,下部稍缓,地形坡度约15°~30°;滑坡体下方为耕作台地,台地前缘为缓倾斜切割形成的河沟;滑坡坡体多为林地及耕作地,植被较茂盛,坡体上有农户住房,坡顶距离乡村公路较近。

2.1.3 地层岩性

调查区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碎石土,推测为老滑坡堆积体,厚度较大,滑坡区域周围局部分布有第四系粉质黏土,厚度不一。下伏基岩主要为二叠系栖霞组石灰岩、梁山组砂泥岩和页岩,滑坡范围内未见基岩出露。

2.1.4 地质构造

本区在区域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滇黔川鄂台拗大娄山褶皱构造带,位于川滇和川黔径向构造带之间,区内断裂和褶皱极为发育。出露地层为二叠系栖霞组石灰岩、梁山组砂泥岩和页岩,岩层产状约335°~348°∠18°~30°。古蔺县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内地震活动较弱,造成的危害程度轻微。

2.1.5 水文地质条件

调查区内滑坡前缘(主滑方向下方)有一冲沟,冲沟内流水为季节性流水,斜坡区内地表水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冲沟流水,地表径流主要由两侧及后缘陡坡汇入滑坡区内,冲沟内及斜坡上的大气降水沿地势汇入斜坡前缘低谷处发育的河沟中,该河沟为常年性流水,平均流量约为0.52m3/s,对斜坡前缘土体常年冲刷淘蚀,该河沟与滑坡体下缘高差约40m。另外,调查区内局部为水田。

区内地下水以上层滞水、孔隙水为主,由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上层滞水赋存于碎石土和粉质黏土中,孔隙水赋存于松散层碎石土和强风化砂泥岩、页岩中,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

2.2 地质灾害特征

2.2.1 灾害体特征

该滑坡位于古蔺县龙山镇顺合村9社,该滑坡在20世纪90年代曾发生过一次滑动。2014年6月18日早晨,在持续的强降雨作用下,银匠湾滑坡再次发生大规模滑动(照片1)。此次新发生的滑坡体后缘位于斜坡南西侧,高程857~872m,滑坡后缘形成了贯通的长约100m的弧形裂缝,土体下错2~10 m;滑坡体前缘剪出口位于斜坡中下部(北东侧)冲沟处,现已被上方下滑土体覆盖;滑坡体两侧可见平行张裂缝,裂缝宽1~7cm,局部已贯通;此次滑动区域横宽约100m,纵长约250m,滑坡体厚度2~10m;滑坡体积约1.5万m3,滑坡主滑方向约25°。该滑坡为小型土质老滑坡,其滑动形式为推移式,变形强烈部位主要集中于滑坡体中后部(照片2)。

照片1 古蔺县银匠湾滑坡全貌

照片2 滑坡体中后部强烈破坏区

2.2.2 灾害体成因初析及评价

(1)滑坡成因机制初析

调查区内斜坡地形较陡,斜坡上浅表第四系主要为老滑坡堆积的碎石土体且厚度较大是滑坡形成的内因,持续强降雨形成的地表水的冲刷和下渗是主要外因。地表水体下渗,增加了滑体重度,降低了结构面抗剪强度,滑体土沿堆积层内部的软弱结构面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而形成滑坡。影响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是地形及地表水因素。滑坡处地形较陡;上覆第四系为老滑坡碎石土堆积体,地层结构较松散,力学性质较差;当持续强降雨时,斜坡上形成地表径流,地表水下渗,进入到滑体内一直到基覆界面,降低了滑面(带)的抗剪强度,增加滑体重度,造成土体内部结构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使滑坡的稳定性降低。

二是地层因素。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老滑坡碎石土堆积体组成,地层结构较松散,土质成分主要为粉质黏土,在地下水等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破坏,长期浸泡,局部土体易软化。

(2)滑坡分析评价

据现场调查,此次滑坡于今年雨季持续强降雨时发生,该滑坡为一老滑坡复活,滑坡所处斜坡此前即存在局部蠕动现象,稳定性一般;此次滑动后目前该滑坡暂无新产生的明显变形或继续滑动的迹象,但局部仍有蠕动变形,由于该滑坡为老滑坡堆积体,且堆积的碎石土厚度较大,在持续降雨或大暴雨的状况下有重新滑动的可能。

同时,在滑坡区域外侧右方的斜坡(滑坡体下方冲沟右侧),其下方靠近河沟处,坡度较陡,土层较厚,局部产生了滑塌,且可见数十米的拉裂缝,土体下错约0.3m。该斜坡中部有两土房,其院坝和墙体也可见裂缝,这表明滑坡体有向此方向发展的可能,若下方滑塌持续发展,对此该斜坡上两户居民将产生一定影响。

2.3 灾情险情

8月18日凌晨5时30分,龙山镇顺和村九社银匠湾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9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土地损毁1亩,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

3.1 成因分析

(1)切割地貌发育,滑坡前后缘高差大。该点所处区域属低山区斜坡地貌,滑坡下方为耕作台地,台地前缘为河流,为切割沟谷地形;有一小冲沟从滑坡体下方穿过,坡体多为林地及耕作地,植被较茂盛,坡顶距离乡村公路较近。滑坡前后缘高差近50m,地形坡度约15°~30°。

(2)地层岩性复杂。滑坡区域推测为滑坡堆积体,堆积体以碎石土为主,厚度较大,滑坡周围局部分布有粉质黏土,厚度不一,下伏基岩为二叠系栖霞组石灰岩、梁山组砂泥岩和页岩,滑坡范围内未见基岩出露。

(3)地表水丰富。滑坡前缘有一冲沟,冲沟内流水为季节性流水,雨季时坡面上少量雨水通过岩土层孔隙裂隙渗入地下,冲沟内的大气降水则汇入下方沟谷河流中,该河流为常年性流水,与滑坡体高差近40m。

(4)地下水充足。区内地下水以上层滞水、孔隙水和裂隙水为主,由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上层滞水赋存于碎石土和粉质黏土中,孔隙水赋存于碎石土和强风化砂泥岩、页岩中,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水文地质条件总体较简单,强降雨极易使土体水分饱和并失稳下滑。若再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极易造成该滑坡下滑造成危害。

3.2 趋势判断

滑坡体主滑方向下方(斜坡右侧)为一冲沟,现冲沟内堆满了上方滑坡体滑下的碎石土,并在冲沟内形成了泥石流,大量土夹石携带沟两侧植被和农作物一起流向了下方河沟,对河沟产生了一定堵塞作用。目前,该冲沟上方泥土基本趋于稳定,暂未向下方滑动,据综合判断,该泥石流全部淤塞河道并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较小。

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4.1 应急响应及抢险救灾

监测员王俊书和郭登华每天早中晚都在隐患点对确定的监测点位进行测量记录,雨天除在雨前、雨中、雨后监测外还分班24小时值守。2014年8月16日,接到古蔺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预警平台信息后,监测员立即将雨情信息传达到监测点受威胁农户,8月17日,泸州市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古蔺县最大降雨量为相邻的永乐镇达到174.6mm,龙山镇147.7mm。8月18日凌晨1:30,监测员王俊书在隐患点上巡查发现滑坡前缘出现土体变形开裂和垮塌现象,监测点位变化明显,他预计灾害可能发生,随即用半导体喇叭呼喊各农户按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撤离路线迅速撤离,沿着上下两条田间道朝滑坡体东方村民郭登书房屋院坝处集合,把负责联系人逐户清点、核对人员,帮扶老人快速撤离。凌晨2:00时,隐患点上的15户65人已全部撤离完毕,同时,另一名监测员郭登华立即将重大险情向顺和村委、龙山镇政府、国土紧急报告,镇上启动应急预案,凌晨3:10点,顺和村民兵、龙山镇政府、派出所及国土所工作人员陆续赶赴现场支援撤离避险,划定危险区,禁止群众返回隐患点。

4.2 应急处置

接到重大险情报告后,顺和村委、龙山镇政府立即启动防灾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撤离、抢险、安置受灾群众、现场警戒等工作,副镇长万其龙现场指挥,落实监测员王俊书、郭登华、村长王杰、国土所陈祖平、派出所民警分工负责对进入滑坡体的4条田间小道和1条机耕道进行封堵,防止撤离村民返回家中,村支书付行来领民兵和参与人员协调周边农户房屋对未落实临时安置的群众进行安置。

灾情发生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驻泸督导地勘单位赶赴现场,开展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加强巡查、排查及监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的工作,并初步选定灾后重建住房地址。古蔺县政府领导率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宿、有医疗,并发送了食用油、大米和衣物、医药等救灾物资,同时确定灾后重建方案和搬迁避让补助补助,受灾群众思想得到安慰,情绪稳定,对灾害重建充满信心。通过4个月的努力受灾的26户群众新建住房主体基本完工,春节前大部分能搬入新居。

5 经验与启示

(1)各级党委政府和防灾部门高度重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为践行这一要求,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地灾防治集中专项整治,开展了大宣传、大演练、大排查、大整治。将地灾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对已排查出的地灾隐患点,逐点建立并落实防治责任制,市级以上监测点落实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县级监测点落实一名科级领导负责。逐级逐点落实防灾责任,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处置,为本次成功避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坚持监测预警机制。在转折性天气过程中,适时与气象部门会商,密切关注雨情变化趋势,动态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已形成自上而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发布机制。在8月18日古蔺县龙山镇顺和村九社银匠湾滑坡发生前,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气象部门雨情通报,密集动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预警信息迅速传达至古蔺县龙山镇顺和村九社银匠湾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专职监测员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是本次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

(3)建立基层专职监测员队伍。按照省厅要求,市、县政府建立完善了专职监测员队伍,并要求每个监测点配备2名以上专职监测员,每年对专职监测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专职监测员监测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本次降雨期间,古蔺县龙山镇顺和村九社专职监测人员工作扎实。坚持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动态排查、巡查,按要求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巡查,发现险情后,及时发出预警,立即上报采用半导体喇叭、呼喊等方式要求灾害点上的人员按照演练的路线立即撤离至安全区,人们经常把监测员称作地质灾害前线宣传员、指挥员、保安员。是隐患点群众的生命卫士。

(4)严格执行“三避让”措施。一旦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果断按照预案组织群众提前预防撤离,8月16日至18日强降雨期间,全市就实施提前主动避让31处隐患点809人,其中古蔺县实施主动避让24处608人。8月17日,龙山镇雨量已达到147.7mm,17日下午黄昏时,顺和村九社滑坡监测点就做好一旦灾害来临,村民投亲靠友、就近安置、人员撤离路线、预警信号等准备工作。在夜间发现险情后,才能果断组织群众有条不紊地进行撤离。

(5)通过培训演练提升群众防灾避险意识。近年来,全市通过政府主导、部门组织、群众参与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避险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群众防灾识灾和自防自治能力大幅提升。发生地质灾害的龙山镇顺和村九社银匠湾地灾隐患点每年都由镇政府组织开展一次地质灾害应急逃生演练,灾害来临时,群众才能按既定线路迅速撤离。

G. 举例说明目前我国群测群防取得哪些成效

案例 1:四川省达县青宁乡岩门村滑坡成功避灾

2007 年 7 月 7 日 9 时,由于受连日暴雨的影响,四川省达县青宁乡岩门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梯田在瞬间被扭曲解体,上千间房屋层层倒下;不到 1 个小时,这个以梨花和层层梯田闻名的“川东梨花之乡”荡然无存。但由于预报预警及时,岩门村 552 户、2251 人全部安全撤离,无 1 人伤亡,使这里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报成功的又一个典范。

7 月 2~6 日,四川省达县持续普降特大暴雨。接受过“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的村民监测员谢光全,在巡查时发现岩门村 3 组地面开始出现裂痕,随后裂痕迅速扩大。他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村委会主任曾凡昌,并拿起铜锣边挨家挨户地跑边大喊“:大水来啦!石头下来啦!要滑坡啦!大家快跑啊!”与此同时,曾凡昌也及时向青宁乡党委书记吴刚报告了险情。乡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乡国土所负责人石正态等随乡党委书记吴刚一同赶到现场,开展应急巡查。根据险情,乡党委和乡政府立即组织乡、村、社干部成立了 6 个救援小组,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分赴各社,转移险区内的全部村民。7 日 9 时左右,全村 552 户、2251 名村民刚刚撤至安全地带,整个村庄顿时天崩地裂“,轰隆隆”的巨大轰鸣声在山谷中激荡。不到 1 个小时,整个岩门村的上千间房屋成为一片废墟。

曾经被荣誉为“川东梨花之乡”的岩门村成为一片废墟(四川达县,2007,范宏喜摄)

滑坡呈三级解体向下垮塌。滑坡面长 2000 米、宽 1500 米以上,滑坍体积达3300 万立方米,垮塌房屋 1658 间,毁坏山坪塘 11 口、公路 7000 米、水渠 12300米,农作物大面积严重受损,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1.503 亿元。据专家分析,暴雨影响是滑坡发生的直接原因。如此特大型的滑坡,摧毁上千间房屋,没有损伤 1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案例 2: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滑坡成功避险

2004 年 9 月 3 日,天台乡出现 200 年一遇的暴雨。9 月 5 日,天台乡党委、政府根据防灾预案和四川省国土资源部门的紧急通知,组织多个巡查组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下午 2 点,巡查组在义和村 4 社金斗梁发现地表、公路、民宅出现裂缝,并在逐步加宽。巡查人员一边派人将险情报告乡政府,一边及时用高音喇叭通知农户紧急撤离。乡党委书记赵本权得知险情后,带领乡党委、政府和乡级部门所有的党员、干部火速赶到义和村进行简单动员后,迅速投入疏散群众的工作之中。下午 3 时,该村 4 社群众全部安全撤出。3 时刚过,4 社的房屋相继倒塌。地面裂缝急剧加宽并逐步延伸至该村 1,2,3,5,6,8,9 社。在此情况下,乡干部、国土组的同志会同村、社干部立即组织其余 7 个社的群众紧急撤离。对于不愿走的群众就撵,撵不走的就拖,走不动的就抬。为了不遗漏任何 1 人,现场工作人员即使在最后时刻仍再一次挨家挨户地进行搜索。深夜 11 时 30 分,义和村 1255 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6 日凌晨,坡体上的房屋及整个山体不断倒塌、崩垮,形成多级滑坡台阶,整个义和村被淹没在特大型滑坡中。

滑坡使道路错断

被毁坏的房屋

义和村滑坡是在降雨诱发下形成的特大型推移式滑坡。由于及时发现险情,及时组织迅速撤离,避免了 1255 人的人员伤亡,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一个成功案例。

H. 湖南省醴陵市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

2010年入汛以来,醴陵市经历多次强降雨,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760余处,造成房屋倒塌591余间,直接经济损失近5650万元。6月23~24日,醴陵市再次发生强降雨,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发生一起泥石流,各部门按照科学预案,各司其职,整体联动,及时将受威胁的23户116人进行疏散,成功避让一起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现场

6月20~23日,醴陵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中,发现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屋后山体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便安排村支书曾瑞祥和组长谢同良负责24小时监测,并约定了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6月24日凌晨1时至8时,醴陵市城区降雨量高达1 20毫米,倾盆大雨冲刷着山体。凌晨5时15分左右,屋后山体出现土石滑落、开裂及逐步崩塌现象,6时30分,山体下开始冒出浑水,滑坡前兆十分明显。城区国土资源中心所所长李庆辉、黄永福同志立即向局领导汇报。醴陵市国土资源局果断指示:配合乡、村、组干部,迅速劝导人员安全疏散。接到指示后,醴陵市国土资源局会同西山街道办事处立即组织10余名干部对人员进行疏散。7时30分,冲沟中的泥水更加浑浊,水流时缓时急,山上的树木开始频繁摇动、漂移、倒伏。8时15分,村、组干部不顾自身危险,将一位不愿撤离的老人强行背离至安全地带。8时20分,近2万方泥浆自山后百米高处倾泻而下,村民谢君林家一栋3层高、近500平方米的新楼房顿时被泥石流冲毁,荡然无存;附近部分村民也有十几间房屋被毁坏;山下6口鱼塘被土石填埋,13亩水田全部被冲毁淹埋,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以上。

摧毁的房屋

这次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一是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时。6月19日湖南省气象台发布未来几天强降雨预报,6月23日又发布强降雨红色预警;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省厅和市局领导向各县(市、区)领导、群测群防网络人员发短信、打电话,要求基层国土资源人员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和监测。二是充分发挥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作用。接到省厅和市局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国土资源所会同街道办事处、村、组负责人和村民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值守、监测,发现山体有土石掉落、开裂、出浑水等现象,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为安全避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三是宣传到位,乡(镇)、村、组及村民防灾意识增强,积极配合。平时,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基层政府及村、组负责人防灾意识增强,群众心中有数,临灾不乱,大部分群众都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撤离。

I. 广西龙胜县黄洛滑坡成功避险

2008年6月9日上午,桂林市龙胜县地质灾害四级预警发布以后,桂林市国土局、内龙胜县国土局立即启动地容质灾害防灾预案,龙胜县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内的各乡镇领导、国土所长立即赶赴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地段)的地方进行巡查。和平乡国土所在和平乡黄洛村巡查时,发现黄洛村背后斜坡体上坡体开裂,坡脚渗冒混水,立即向龙胜县政府及国土局报告,县人民政府及县国土局立即启动地质灾害抢险预案,县人民政府杨县长、分管国土的贲副县长、市国土局谭副局长、县国土局邓局长及公安、卫生、民政、安全等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撤离方案,对22住户进行逐户检查,动员危险区群众撤离,共撤离人员96人,并立即在危险区设立了警戒范围。6月9日下午4时~5时,黄洛村背后斜坡体发生局部滑坡,造成坡下两栋建筑面积240m2房屋毁坏,由于预报准确,避险及时,使原住房内8人成功避险。

广西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手册

J. 其他成功避险案例例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