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级教授
A. 中国地质大学到底有几个 位置在哪
中国地质大学有两个,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级教授扩展阅读
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该校拥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涵盖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3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11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点。
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59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科建设
学校大力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的学科体系,积极发展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纳米、材料、生物、能源、环保等新兴交叉学科。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排名第三,海洋学科排名第五;另有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二十名。
B. 武汉大学的四大名嘴是哪四个啊
尚重生、赵林、李工真和李敬一。他们的讲座场场爆满。
四大名嘴之尚重生
1、生平介绍
政治面貌: 无党派人士
所属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 研 室: 政管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
最后学位: 博士;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一级学科: 政治学
二级学科: 政治学其他学科
研究方向: 政治理论
2、同学们眼中的“社会解剖师”:
尚重生,以剖析社会独到深入而闻名,素来有“社会解剖师”的称号,他是一个具有“社会解剖师”美誉的人;一个被称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被众多学生视为“精神教父”、毕业多年还感激不尽的人;一个笑谈自己在武大留校任教是因为辅导员骗他说给他找个“漂亮女朋友”的人……可以说,他的任何一段经历,都能让校园里的大学生们羡慕不已。此外尚重生老师言辞幽默、犀利、深刻,被誉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被众多学生视为“精神教父”。他开设的公选课《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走廊和门口都是慕名前来的同学,听众中除了武大学生外,还有很多校外的同学。
3、授课信息:
通识选修课《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各类讲座
4、经典语录:
我上课不愿意看PPT,免得我的思想PPT化了。
大学出大师,但“大师化”是规划得出来的吗?我说教三001出五个大师,而102,教室小点就出四个,行不行?
教育就是给国家培养母鸡的。母鸡长大了是会下蛋的。那些培养母鸡的人都活不下去了,母鸡能长得好吗?能生出好的小鸡来吗?连蛋恐怕都下不出来。
“高举老布什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克林顿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将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推向前进!”有人说吗?“高举撒切尔夫人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布莱尔周围,将英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推向前进!” 有人说吗?有些话我们听习惯了就不觉得它的可笑了。
四大名嘴之赵林
1、生平介绍:
出生日期:1954年11月8日
出 生 地:北京市
工作单位:武汉大学哲学院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及兼职: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西方哲学、西方文化
2、“百家讲坛名师”:
他的专业课吸引了很多外院的同学旁听,以至于本专业的学生都没了位置;他曾经5次收到央视的邀请参与“百家讲坛”的录制;他的通识课总是人满为患,全校最大阶梯教室,常常里里外外被挤得水泄不通;他一有什么“新闻”,常会引得武大学子沸腾,珞珈山水、校园广播、茶前饭后,到处都充满了关于他的话题……
他,就是被誉为武大“四大名嘴”之一的哲学学院教授赵林。他说:“想要成为一个真正受到学生热爱的老师,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睿智,还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怀和高超的授课艺术。”也许,这就是赵林为人、为师的秘笈。
赵林老师把他成功的秘笈归纳为:天职意识, 这种神圣的天职意识使赵林一直处于一种感动状态,正是这种使命感使得他把三尺讲台视为生命,以自己的学识、良心和激情去面对同学们。学识扎实,十多年来,赵林已出版了10部个人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并和邓晓芒教授合作撰写了《西方哲学史》专业课教材。这些学术上的成绩为其授课提供了扎实的学识基础。激情投入,已毕业的2002级同学任飞说:“赵老师讲得非常投入,除了学生的反应,没有什么能干扰他的课堂。”
3、授课信息:
专业课《西方哲学史》
各类讲座
4、经典语录
一个教师在讲课时如果不能感动自己,他也同样不可能感动学生。
这就是我的讲台,我一直站在这里!
在美丽的珞珈山麓执教二十载,最令我欣慰的是自己在历届学子心中播下的知识种籽,最令我感动的是每学期课程结束时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四大名嘴之李工真
1、生平介绍
李工真,1952年12月28日出生于武汉。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革中老三届(68届初中)毕业生。1970年7月招工回城后在汉口江汉路“南京理发厅”做过8年理发师;恢复高考制度后,于1978年10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85年7月留校任教;1988-1990年留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里尔大学,师从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库尔特迪威尔(Kurt Düwell)教授,专攻德国现代化问题。
2、武汉大学的“活字典”:
李工真教授因学识渊博而被称为“武大活字典”,是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在当年李工真、赵林和易中天号称武汉大学三大名嘴,文史哲各占一个)。在武汉大学,李工真老师的讲座总是场场爆满,总有很多人得站着听。李工真教授还多次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等学府从事讲学活动。
李工真老师给大家的印象是特别真诚直爽,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传统知识分子那种“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出一片心”的心机。作为历史学研究者,他敢于针砭时弊,侠义直言,体现出了强烈的自由主义色彩。他经常鼓励同学们要讲真话办实事,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要盲从权威。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李老师推着他的专车,和同学们边走边聊的情景。
3、授课信息
各类讲座
4、经典语录
那时候觉得一辈子就这样,出不去了。不过我坚信,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即使做理发师,我也要做最好的那一个。
不论从我父亲当初的地位和影响还是我现在的状况来讲,在中国做一个官不是一件难事。也有人给我提供过职位,只要我点头,也就是个官了。可是我父亲对我的期望就是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我想我做到了。
读书受教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希望每一个大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在大学期间要勇于接受暴风雨,锻炼自己。任何困境里,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同时还要充实自己。是金子,哪里都能发光,是人才,到哪里都能登台。
四大名嘴之李敬一
1、生平介绍:
任教专业 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在职情况:在职
所在院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生年月:1946年11月
籍 贯:中国湖北省蕲春
职 称:博士生导师、教授
学科及研究方向:新闻学与传播学 中国传播史方向
2、“诗意人生”:
李敬一老师的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传播史》、《中国传播史论》、《壮哉唐诗》、《节目主持概论》、《唐诗宋词名篇精选精讲》、《司马迁》、《休闲唐诗鉴赏辞典》等和合著五十余部。被誉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曾进入“全国高校最有魅力老师”排行榜前五名。2003年至2005年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后主和他的词》、《屈原》、《司马迁》;2008年6月至10月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主讲《壮哉唐诗》系列专题。
可以说李敬一老师的人生充满了无限诗意。他可以沉醉于古典诗词,细细品味一字一词间的情感,又可以慢慢回味现代流行音乐中的独特韵律。古今中外他信手拈来,诗词歌赋他娓娓道来,课内课外他循循善诱。一个拥有充满诗意人生的老师,在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中,讲述这充满诗意的人生哲学。
3、授课信息:
中国传播史研究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
中国古代文学
各类讲座
4、经典语录:
其实最重要的信念就是热爱生活,能多站在讲台上一天就要多站一天。作为一个教师始终应该站在第一线,始终应该与同学站在一起。
他这样评价《菊花台》:这是一首最有内涵的歌,也是一首最为含蓄的歌。古有宋玉悲秋,易安咏菊,但多是个人身世之感。而此词的吟叹却给人一种历史厚重。
除了这四位老师之外,还有传授军理知识的陆宝生老师、沿袭礼仪文化的李荣建老师、品味古典诗词的秦平老师等等,同样倍受同学们的青睐!
其实,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用心在授课,他们倾注自己的青春来丰富我们的视野,他们奉献汗水为我们的成功铺路。他们都是名嘴,都是应受到我们尊敬的学者,都是武汉大学所有学生心目中的名师!
李工真老师是历史学院的非常棒的老师,有幸会选他的课程,真的非常博学!
C. 武汉地质大学是211吗
武汉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武汉汇聚了中部地区最为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地处武汉的6所“双一流”大学,它们实力一流,被认为是武汉地区最好的几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合并成立,是当今国内享有最高盛誉的少数顶级大学之一。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A类学科(第四次学科评估)、19名院士,8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青年项目,7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上,华中科技大学基本都排在国内前十。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排世界第301-350位、中国内地第9位;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排世界第245位、中国内地第9位;软科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与南京大学并列排国内第7位。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有超过120年的办学历史,底蕴深厚,学科建设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该校现拥有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5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武汉大学是公认的国内十强高校之一,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与天津大学并列排国内第10;QS2020世界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排世界第257位、中国内地第8位。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并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建设。该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201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QS2020世界大学排名,武汉理工大学排中国内地高校第39位;软科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武汉理工大学排国内第45位;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名,武汉理工大学排世界第536位、中国内地第34位。一般认为,武汉理工大学是国内排名四十位左右的实力强校。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学科建设水平较高,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华中师范大学有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体育学、中国史、统计学等7个学科排名进入国内前十。
科研方面,华中师范大学的表现更为亮眼。“十二五”期间,该校项目经费总量突破10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排名稳定在全国高校前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中南财经大学与原中南政法学院于2000年共同组建而成,隶属于教育部,是国内实力最强的少数财经政法类院校之一。
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稳定在全国高校前列,接连斩获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的名次。特别是2013年,该校获得代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9项,斩获该奖项全部等次和类型,取得了相当惊艳的成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该校早在1960年就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内资历最老的几十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环境优美,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设施齐备,师资力量在同类学校中处于较高水平,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
好学校就是“金字招牌”,武汉地区的这6所大学,全是“双一流”,其中2所位列国内前十(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它们不仅是武汉地区最有名气的大学,也是被全国考生和就业市场认可的一流高校,它们是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D. 严良的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严良,男,1961年10月出生,湖北省大悟人。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经济管理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9月至1985年7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进修学习; 1996年7月于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赴加拿大多所著名大学访问交流; 2002年12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中国地质大学资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中国地矿经济研究会青年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技术经济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武汉市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工业工程与管理》理事。主要从事管理科学、市场营销、资源管理工程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近年来他已独立和合作出版教材、著作、译著7部,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指导的研究生已有20余人毕业,目前正指导的在读博士生、硕士生17人(含留学生1人)。严良教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且行之有效的“严+良”式风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分学位委员会主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位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会会员
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湖北省技术经济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中国地质大学资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武汉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
中国地矿经济研究会青年分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技术经济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武汉市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工业工程与管理》理事 担任课程:
本科生:《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地质经济管理概论》《市场营销学》
研究生:《市场营销学》
教学效果及获奖情况:
1、由于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效果良好,曾获得“校级优秀教师” 、“校十大最受欢迎的老师”、“优秀指导教师”、“五好青年教(职)工”等称号。
2、在教学中锐意改革与创新, 《市场营销学 》教学中采用案例法教学,1/2英语授课,反映良好。 1、主持教学研究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类学科与文管学科交叉协进模式研究》,已按时完成,并获得“优秀奖”。
2、主持教学研究项目《地学类硕士点与管理工程硕士点交叉协进模式》(研究生院立)。
3、参加地矿部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理工科院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作用及途径研究 》。
4、参加全国95规划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关于对民办学校行政和师资队伍管理过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5、负责校211重点学科 《工商管理》的建设项目,为负责人。
6、参与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工商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体系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与管理学科同地质学科交叉协进的必要性、可行性探讨 《人文与管理》(1997年第6期,第一作者)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与管理学科地质学科交叉协进的途径 《人文与管理》(1998年第8期,第一作者) 人文与管理学科同地质学科交叉协进若干问题的思考 《现代高等教育》(1998年第1期,第一作者) 案例教学法及其在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高等教育》(1999年第2-3期,第二作者) 文管学科科研在地学类院校发展中的思考 《中国科教论文选(一) 》(第二作者) 新制二级学院是我校管理学科发展国际化的突破口 《21世纪学科建设论文集》中地大出版社2000年5月 创新与实践——高校教学与行政管理改革论丛 副主编,中地大出版社1999年10月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之我见 第二作者 现代高教研究 2000.3 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作者《走近21世纪》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2.12 公开出版:
1、《现代企业管理基础》 (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2、《地勘单位经营管理学》 (第二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年)
3、《管理学案例》 (副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4、《商务营销学》 (主译 中信出版社)
校内出版:
1、《地质经济管理概论》( 1990年)
2、《现代企业经济管理》( 1995年)
3、《管理专业英语》( 1998年)
4、《管理学原理案例》( 1998年)
5、《现代企业制度概论》( 1997年) 企业营销管理(译著)中信出版社
现代企业管理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现代市场营销策划——原理、理论与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第二)
现代市场营销策划——案例及点评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第二)
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路径选择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中文核心期刊)
西部大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初探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9(中文核心期刊)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路径选择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中文核心期刊) 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对比 《国土资源》2002.2 论企业产权及其明晰标准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9.7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西部概念及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浅议 《2002资源环境经济论坛》
个性---品牌的生命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1999年6月22日,理论探索版)
论品牌经理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第7期)(全国科技期刊一等奖中文核心期刊)品牌延伸的风险及其对策 《海南经济报》( 2000.5.30)我国网络营销的限制因素及可行性分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明晰模式初探 《广东金融》(1997年第4期) 抓大放小企业改革战略浅议 《跨世纪的探索》(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刘少奇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观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面向21世纪中国思想政治建设研究》(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高科技产业与风险投资(上)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1999年5月18日 )(理论探索版)
高科技产业与风险投资(下)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1999年5月25日)(理论探索版)国有企业产权明晰若干问题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7期)谈增殖税纳税申报中非正常零申报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人文与管理》(1999年10月) 27、开征遗产税为期不远 《湖北财税》(2000年第1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探索及启示 《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 关于我国环保产业建设与发展的思索 《长江建设》(2000年第3期)(建设部优秀期刊) 论矿产资源产权及其明晰的意义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 我国高新区管理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高校兴办产业的意义及作用探讨——中国地质大学校办产业现状分析《人文与管理 》(2000年第1期)试论企业形象与企业家形象的配合 《经济论坛》( 2000年第22期) (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
浅析西部大开发中的若干问题 《2000年资源环境经济论坛》
浅析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2.1
我国资源型企业资源效率管理行为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谢雄标,严良,程胜 2008,(1)
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统计与决策 严良 2008 20-186西部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浅析 管理学报 严良 2008 5-692 经济发展与西部资源开发科技合作研究 统计与决策 严良 2008 1-111 西部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的博弈分析 煤炭经济研究 严良 2008 1-51论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中观管理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严良 2008 6-10
E.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问题急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
初试参考书目 复试考试科目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招生信息查询 通讯录 网上咨询 中国教育在线 网上报名
点击★这里进入招生目录查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座落在湖北武汉市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设有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家批准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大学,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哲、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科院院士9人,国际高等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等6人,博士生导师114名,教授393名,副教授626名。在校学生总数2万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2008年硕士生招生学科、专业有: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46个,自设学科14个,共77个学科、专业。
一、招生人数
2008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280名。教育部等五部委委托我校面向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等招收少数民族定向硕士生(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单列。
二、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08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推荐免试生必须是经毕业院校确认资格、在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校复试并被接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详细内容请查阅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有关通知。
(六)少数民族定向生报名条件按教育部等五部委文件规定执行。
(七)工商管理硕士[MBA]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符合上述(一)、(三)、(四)各项要求。
三、报名及考试
1、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实行网上报名,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填写报名信息。报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武汉市考生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报名点报名考试;武汉市以外报考我校的考生选择本地区报考点,以方便备考。已网报考生在规定时间到所选择的报考点对网报信息进行现场确认(包括缴费、照相、确认信息),未参加现场确认的报名无效。
2、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除了高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初试科目为三门外,其他学科、专业初试科目仍为四门。考试时间均为三小时。招生目录中标明几门课选一的均由考生在报考时自主选择。初试科目参考书、复试科目名称和同等学力加试两门科目名称及参考书分别列在本招生目录之后,供考生参阅。报名及考试时间以教育部统一通知或报考点公告为准。
3、2008年我校有16个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学科代码为六位数,最后两位为“00”;大部分学科、专业仍是按二级学科招生,学科代码仍为六位数。2008年我校部分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分属不同的学院招生,请考生报名时注意正确选择报考学院及研究方向。
4、2008年我校首次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计划单列。考试科目及代码:199-MBA联考综合能力;299-MBA联考英语。政治理论和外语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由我校命题。
四、资格审查
①考生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学历证书或学生证(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网上报名号到报考点进行报考资格初审并办理确认手续;②在复试前,考生必须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大学成绩单等相关材料,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再次审查;③符合MBA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五、复试、体检及录取
2008年硕士生招生复试将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实行差额复试与淘汰机制,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面试(含外语口语、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及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同等学力考生达到复试标准者,复试时需加试本专业的两门本科阶段主干课程。
对通过复试的考生,根据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规模择优录取。对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地质类艰苦专业和志愿到西部地区就业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复试时考生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我校热忱欢迎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生报考我校,有关工作在2007年10月底结束,详情参阅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接收校外免试推荐生办法》。
六、收费及奖助学金
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继续执行现行公费研究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政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自筹经费生)均享受每人每月300元的基本生活奖学金(每年按10个月计),以及每年1200元的科研经费补助(由导师负责安排使用)。学校积极推进“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学校为研究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三助”岗位供学生申请,从事“三助”岗位的研究生将享受200元—300元/月的补助。对于自筹经费的研究生将根据专业不同收取相应的培养费用,按专业不同和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学习期间总的培养费为15000~24000元,按年度缴费。工商管理硕士[MBA]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缴费。
七、单考生报考
2008年我校部分专业招收单考生,考生报名前,必须先向我校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报考。单考生必须选择我校报考点报名、考试。单考生报考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四年或四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的在职人员;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单考生均由单位委托培养。本校职工不允许以单考生报考。
单考生初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①111单考政治,②210单考英语,③610单考数学(非数学科目与统考生相同),④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与统考生相同。其中,210单考英语内容为公共英语,满分100分,专业英语及听说能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
八、其他
1、2008年我校招生的学科、专业中,凡按一级学科招生和报考自设学科点的按一级学科授学位;凡按二级学科招生的按二级学科授学位。学科名称前带“★”号的为自设学科点;学科名称前带“☆”号的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2008年我校将继续为用人单位招收委托培养硕士生,并可联合培养。欢迎用人单位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3、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恕不办理教材邮购,有关事宜请联系地大出版社市场部,电话:027—67883580。
4、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及成绩查询、复试名单、录取查询等均通过我校研究生院网站(graate.cug.e.cn)进行,不再向考生寄送成绩单、复试通知等,请考生注意经常登陆网站查询有关信息。另外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及中国教育在线(www.eol.cn)上设有我校研究生招生咨询平台,可供广大考生网上咨询。
F.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历届获奖情况
附:历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名单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刘铁铸 上海市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良臣 新疆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陆忠骥 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高级工程师
周世泰 冶金部东北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胡惠民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梁珍廷 广西有色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蒋兴泉 核工业华北地质勘探公司,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马宗晋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在艺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宝珺 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研究所,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杜乐天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汪仲英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丁中一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
张本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文杰 煤炭部福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宏骥 地矿部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崇佑 地矿部江西省地矿局调研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集磊 有色甘肃地质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广润 地矿部湖北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兆宇 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巩志根 核工业华南地勘局293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龚茂清 冶金部西南地勘局,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邓起东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绵平 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於崇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志琴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芷生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赵澄林 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游振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张宗祜 地矿部水工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光鼎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肖序常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袁秉衡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物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康玉柱 地质矿产部西北石油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光宇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明桂地质矿产部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钱佐国 化工部地质矿山局云南地质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伯墀 有色西北地质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许惠龙 煤田地质总局山西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祝延修 武警部队黄金指挥部九支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国栋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夏林圻地质矿产部西安地矿所,研究员
张文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江天寿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艺研究所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何继善 中南工业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维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特别奖获得者(只颁发了这一次):
程裕淇地质矿产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鸿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孙殿卿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东生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杏垣国家地震局地质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董申保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张云湘 地质矿产部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金琪 地质矿产部西南石油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冯志强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俊杰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长庆石油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万程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河南煤田地质局,高级工程师
王世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14支队,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陈光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裴荣富 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纪舜 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增昭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郝石生 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张卓元 成都理工学院,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杨遵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德馨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海涛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中立 地矿部甘肃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永基 冶金部中南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包家宝 地矿部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石礼炎 地矿部福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丁贵明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文恒 煤田地质总局江西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金庆焕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学仁 化工部四川化工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
王秋华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熊光楚 有色北京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毓川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见义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院,教授级高工(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鹤龄 淮南理工学院,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翟裕生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景福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郝诒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令智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廷栋 国土资源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耀如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管海晏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云岭 胜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继良 大庆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殷先明 甘肃省地勘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兆洪 化工辽宁地质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吕国安 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覃慕陶 广东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黄第藩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北京开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思田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袁学诚 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旭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张一伟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卢良兆 长春科技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叶连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 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彭熹 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潘元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蒋炳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潘龙驹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心地质资料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启民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奇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骆耀南 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姜剑虹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黑龙江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福同 国土资源部新疆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王铁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再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廖椿庭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蒋 志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杜汝霖 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教授
何国琦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汪集旸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大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石耀霖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 吉, 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保群 核工业地质局二一六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培君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研究员
倪斌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秦震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姚伯初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自新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正辅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赵文智 中石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季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李阳,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汉漪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刘本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赵文津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夏代祥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叶天竺 中国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童晓光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双明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丕龙 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锡友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山东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永样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文昌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崔盛芹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教授
张培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希源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丁悌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孙革 吉林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曾勇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教授
郑亚东 北京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傅家谟,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李四光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李惠,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刘敬党 ,中国化工地质矿山总局辽宁化工地质勘查院
朱伟林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有限公司科技委
张金带,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周海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公司
李干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
徐水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刘玉书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陈均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马永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弭力,中国地质科学院
刘敦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周新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郝守刚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 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张善文,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阎凤增 ,中国武警黄金指挥部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占游, 核工业二O三研究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邓运华,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高级地质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才金,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京彬,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 宏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杜金虎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杨经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洪友崇, 北京自然博物馆 研究员
彭善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金之钧,中国石化股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王世称, 吉林大学 教授
朱筱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杨克明,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杨华,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董连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工
廖香俊, 海南省地质局(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员教授级高工
王宇,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教授级高工(二级)
熊盛青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教授级高工
谢玉洪,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高级工程师
朱恒银,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工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邹才能,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李子颖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
汪啸风, 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原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
宋国奇,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获得者:
武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唐辉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夏庆龙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郭旭升,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
赵贤正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夏毓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王香增,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丁俊,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张训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王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宋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
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
杜时贵, 绍兴文理学院
殷跃平,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舒良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颜丹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付锁堂,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来明,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振峰,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郝蜀民,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燕长海,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鸿飞,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高级工程师
范立民,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潘彤,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沈树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潘桂棠,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员
侯增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蒋少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彭建兵, 长安大学 教授
赖绍聪, 西北大学 教授
G. 中国地质大学的音乐系好吗
看了很多回答,很多回答对你有误导,我是音乐系毕业生,给你客观的讲一下吧。地大音乐系分为两个方向,电子音乐制作和音乐表演方向,音乐系电子音乐专业起步比较早,师资主要是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是国内电子音乐专业的创办院校,当时的创办人是武汉音乐学院已故教授刘健和吴粤北教授,吴粤北后面去了星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参与了星海和上音电子音乐系的创办。所以从历史上看,地大的音乐系电子音乐起步并不晚,因为在省会武汉,又紧邻武汉音乐学院,然后借助自身重点大学的平台,电子音乐专业在湖北仅仅落后于武汉音乐学院,在电子音乐制作方面,是要强于华中师范大学的,在全国也可以排得上号,全国应用电子音乐研究中心就在地大音乐系就是很好的说明。电子音乐制作专业的升学和就业还可以,学生保研除了保送本校外,还保送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腾讯、网易、阿里的游戏音乐音乐设计,电视台音乐编辑、高校音乐制作教师很多都出自地大音乐系。音乐表演方向地大确实落后于很多学校,没有太多专业优势可言。从学校校角度看,音乐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相比各有优势,地大的优势是211平台,全国重点大学,7校联合办学,学校学习氛围好,音乐学院专业性更强,专业氛围更好。
H.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的哪个更好啊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全国一家独大,并且遥遥领先。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高考报专业的时候有两所中国地质大学,一所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所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很多同学都会困惑,这明明是同一所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怎么两个校区的分数线还是不一样的,究竟哪所地质大学最好,我们今天就说一说中国地质大学的北京校区和武汉校区有什么区别。
北京校区:2018全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65位,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创新平台,由于文革迁校,1978年地质大学在邓小平的关怀下在北京复校,我国首次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经过几十年不懈的艰苦奋斗,逐步形成以地质,资源,地学工程技术为主的专业特色大学。
3 各自优势专业
武汉校区:武汉校区的地质学,煤与煤层气工程,安全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地质大学最好的专业,资源勘察工程,地球物理学(全球特色专业),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都是地质大学武汉校区相当不错的专业。
北京校区:北京校区的地球物理学是全国排名第一的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土资源管理,地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都是相当不错的专业,由于地理位置在北京,这也使得北京校区的就业要优于武汉校区。
4 分数线
两所地质大学同根同源,由于分别独立招生,两所大学的分数线也有不小的差异,拿安徽省的录取线为例,武汉校区2017年录取线为582最低分,北京校区2017年录取线为590最低分,由于北京校区的地理位置等原因的因素,北京校区的分数线稍微高于武汉校区,但是论实力,武汉校区还是强一些。
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因为地理原因才分开办学导致如今的独立,两所大学如今的实力和特色都在我国是顶级的,可以想象当年如果不拆分,如今的实力要多么强大。不免让人觉得惋惜!
I.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多少个校区啊
在武汉1个校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 388号 邮编:430074。198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级教授扩展阅读:
学校有教职员工3122人,其中教师180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296人,教授505人,副教授88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3人(领军人才9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0人(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5人、青年学者4人)。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 26103人,包括本科生
18140人,硕士研究生
6312人,博士研究生1651人,国际学生944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6万余人。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有1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
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进入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