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地质灾害
① 当今地质灾害研究的重点与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联合国已将地质灾害纳入了“国际减灾十年计划”,并成立了国际滑坡研究组等专门组织,实施了“全球滑坡灾害编图计划”。与此呼应,还提出了一些洲际或大区域的地质灾害编图计划。如由日本地调局组织的“东亚自然灾害编图计划”。国际地科联地质环境委员会目前则正在组织编制区域性和全球性地质灾害目录清单,尤其是影响城市地区的地质灾害目录清单,目的旨在帮助和指导主要由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管理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减轻方面的特别援助项目计划。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日等早在70年代便开始了全国性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其它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从80年代后期始,也分别开展了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和工作部署来看,总体呈现以下趋势:①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及灾害风险填图;②地质灾害实时监控与定量评价及其灾害预警系统研究;③注重群发或诱发的灾害系统研究;④建立地质灾害快速反映部队;⑤工作部署重点包括快速发展地区、城市走廊带、工程和交通走廊的地质灾害主题填图及其监测研究计划。
② 俄罗斯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 及形成原因
是叶尼塞河以东的沼泽吗?平原地区,季风带来降水,排水不畅,冬季低温,不易蒸发。
③ 汶川地震的时候 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抢险的时候 俄罗斯用的是什么直升机把一辆巨大挖掘机空中调运到救灾现场
是米26
米-26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现改名为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股份公司)研制的双发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的绰号为“光环”(Halo)。这种直升机是继米-6和米-10以后发展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机。
“米-26”的两台发动机燃油消耗非常大,达每小时2.5吨,约3000升。油料消耗大,其动力亦非常巨大,相当于50辆法拉利跑车的马力总和。伴随巨大的燃油消耗,“米-26”的飞行成本自然奇高。在中国汶川特大地震中,有两架“米-26”直升机参与震后救援,它的核心任务是调运大型机器设备到抢险作业区。据执行设备吊运任务的“米-26”中国飞行员介绍,从北川擂鼓镇吊运挖掘机等设备到堰塞湖作业区,飞行距离为5千米,一次往返大约需要25分钟,按当时每吨燃油7000元人民币计算,吊运一台挖掘机为一次往返,所有费用总计约3万元人民币。另据中国云南电视网报道,2010年初由中国国家林业局调用执行云南大理苍山灭火任务的“米-26”,2.3吨的油料仅够维持它1小时的空中飞行,在当时的消防作业中,每小时飞行总费用达人民币13万元,被称为“油老虎”。
中国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飞龙专业航空公司于2008年底正式购买了此前向俄罗斯租用的、在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立下显赫战功的米-26直升机。至此,我国将拥有两架这种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直升机。2007年,哈飞集团旗下的飞龙公司在国内首次以租赁的方式引进米-26。进入飞龙公司“服役”后,米-26在森林防火、抗灾救灾中屡立战功,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唐家山堰塞湖解困等抗震救灾救援飞行中表现突出,该机机长齐焕清还因此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由于该机性能优良,飞龙公司决定将正在使用的米-26由租赁转为购买。日前,中俄双方进行了产权交接,同时国内另一直升机公司也与俄方签约了采购一架米-26直升机的协议。 2008年5月26日上午11:05,一架红色米-26直升机吊装了一台重约13.2吨的重型挖掘机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坝体。 2008年5月25日15时50分许,由俄罗斯支援中国四川抢险救灾的一架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飞抵四川德阳市广汉机场,将执行吊运大型机械设备的任务,仅用两架次就将唐家山堰塞湖230名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2008年5月29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形成的最危险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阶段性胜利。在岷江主汛期到来之前,为确保天府之国的平安将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凸显国内对大型直升机的缺乏。 2009年6月10日下午6时06分,带着巨大的轰鸣声和四处飞扬的尘土,米-26在众人的期盼中稳稳地降落在南川区水江镇临时机场的“十”字框上。 这预示着挖掘机等重型机具将可以迅速进入武隆抢险现场,从而大大加快抢险救援的进度。 2009年6月11日,重庆武隆救援抢险工作已经进入第七天。早晨9时56分,米-26直升机成功将挖掘机吊运到武隆山体垮塌抢险救援现场。稍早前,米-26直升机调运了一台鼓风机到达垮塌现场,这同时也为调运更大型的挖掘机等设备做试飞。 还因此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由于该机性能优良,飞龙公司决定将正在使用的米-26由租赁转为购买。日前,中俄双方进行了产权交接,同时国内另一直升机公司也与俄方签约了采购一架米-26直升机的协议。 2011年9月,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型号副总设计师、AC311直升机总设计师李家云在直升机展览上表示,我国民族直升机的谱系已经比较健全,但在重型直升机(起飞重量达到20吨)方面尚属空白。记者问及俄罗斯媒体关于“中俄有可能以米-26重型直升机为基础合作研发新型重型直升机”的传闻是否属实时,李总师表示,这不是简单地针对米-26的合作,中国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目前来看,希望将中国重型直升机的研发型号定位在30吨级别,而最大起飞重量达56吨的米-26重型直升机,中国已经购进了2架,在抗震救灾中,公众熟知的飞龙公司米-26发挥了独特的关键作用,但总体而言,米-26这种吨位的用途不会太广泛,研发30吨级的重型直升机则更适合中国国情。
④ 2000-2010全世界自然灾害
在2000年至2009年间,全球共发生了3852起国家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事件,造成超过78万人死亡,近20亿人受到影响,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9600亿美元。我要特别就以上数字强调两点。首先,我们所统计的死亡人数仅局限于由灾害事件直接导致的人员死亡,并不包括灾难发生以后,由于伤口感染、疫病或者重伤不治等原因造成的间接死亡人数;其次,有关经济损失方面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发生灾害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有关信息非常有限,因为贫穷国家灾民的财产价值通常被认为低得难以估算。因此,自然灾害实际造成的损失要比我们的数据更令人震惊。" 过去十年里,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事件是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当时导致了22万6408人丧生;其次是2008年突袭缅甸的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它造成了13万8366人死亡;同年发生在中国汶川的大地震位列第三,死亡人数为8万7476人;此外,2005年发生在巴基斯坦的大地震造成了7万3338人死亡。事实上,在前10名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有7个都属于地质灾害。由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更占到自然灾害致死总人数的60%。" 11月7日,在海底太子港郊外一所名叫“诺言”的教会学校发生坍塌,一名男学生被压在废墟下奄奄一息。目前已造成至少30人死亡,不少人仍被埋在废墟中。 9月7日,海地首都太子港遭受洪水侵袭,图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洪水中艰难前行。此次热带风暴汉娜造成至少61人丧生。 2月1日,雅加达市中心的街道上,市民和车辆被困洪水中进退两难。收到暴雨影响,周五印度尼西亚主要机场已经关闭,大约有40架国内航班被迫取消。 9月3日,海地西北部城市戈纳伊夫变成一片泽国。海地公共安全部门3日宣布,海地因热带风暴“汉娜”死亡的人数已升至90人,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戈纳伊夫省有37人丧生。 8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的拉蒙岸,挑水的村民走在干涸的水坝上。该地区已遭受持续三个月的干旱,当地居民严重缺乏洁净水。 9月13日,飓风艾克侵袭了美国的加尔维斯顿和德克萨斯州,超过6000人死亡,城市成为废墟。图为一名被救居民拥抱美国空降救援队队员。 11月5日,在遭受洪水袭击的帕洛波省,一名妇女哭着逃离家园。据悉苏拉维西岛有将近1000个家庭受到洪灾影响。 8月21日,在尼泊尔东部的孙萨利,士兵们帮助转移群众。暴雨导致尼泊尔萨普塔克什河水上涨,致使附近约4万村民流离失所。 2008年01月国际地震灾害报道 : 1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5.4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7年12月30日20时47分58.0秒,在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北纬27.3度,东经139.75度)发生5.4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2乌兹别克斯坦发生4.8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月1日02时23分39.2秒,乌兹别克斯坦发生4.8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3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地区发生里氏6.0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1月2日02时54分57.8秒,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地区(南纬5.95度,东经146.85度)发生里氏6.0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4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里氏5.7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1月1日14时32分30.5秒,在吉尔吉斯斯坦(北纬40.5度,东经72.85度)发生里氏5.7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5印度尼科巴群岛发生4.9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1月6日04时01分57.2秒 在印度尼科巴群岛(北纬5.6,东经94.55) 发生4.9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6希腊斯巴达附近发生6.5级地震 北京时间2008年1月6日13时14分,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中南部斯巴达附近发生里氏6.5级地震,目前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新华网) 7危地马拉6日上午发生里氏5.1级地震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发布的消息,危地马拉6日上午发生里氏5.1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新华网) 8美国俄勒冈海岸远海发生6.3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1月10日09时37分19.4秒 在美国俄勒冈海岸远海(北纬43.95度,西经127.3度) 发生6.3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雪灾: 1月5日开始,伊朗遭遇10年来最严重的大雪袭击,目前已造成21人死亡,88人受伤。 (新华网) 2008年01月国内自然灾害报道: 1重庆遭受持续旱灾 截止12月20日统计,大足、万州、城口、秀山、酉阳、武隆等19个区县的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48.05千公顷, 15.4万人、9.15万头大牲畜存在临时饮水困难。 2重庆遭受持续旱灾 截止12月20日统计,大足、万州、城口、秀山、酉阳、武隆等19个区县的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48.05千公顷, 15.4万人、9.15万头大牲畜存在临时饮水困难。 (新华网) 3黄河宁夏段出现234公里流凌 从2007年12月28日起,黄河宁夏段的河面上开始出现流凌,截至2008年1月6日,黄河宁夏段累积流凌长度约为234公里,最大密度超过50%。 (新华网) 19:5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大地震。据四川省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情况通报,截止5月13日下午16点,四川省内灾情为:死亡已超过12000人,受伤26206人,被埋9404人,损害房屋346万间。 9月,飓风“艾克”狂袭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掀起的滔滔巨浪淹没了数百公里的陆地,百万户人家的电力供应被中断,并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印度洪水泛滥已导致173人丧生;尼泊尔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45人死亡;墨西哥东南部地区连降暴雨,多处河流水位暴涨引发洪水,受灾人数近43万;阿尔及利亚洪水泛滥至少30人死亡;海地因风暴灾害造成793人死亡 10月,肯尼亚暴雨洪灾致30万人无家可归;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伯利兹、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灾,洪都拉斯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暴发洪水,约19万3000人受到影响,初步估计有23人遇难。预计暴雨还将持续一、两天。哥斯达黎加的降雨量已达到40年来的最高点。目前洪水已造成7人死亡,470个社区的9万多居民受到影响。危地马拉、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伯利兹也有共计5万人受灾。越南遭遇35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所引发的洪水 暴风雪袭击美国中西部 致“总统山”关闭 11月:澳大利亚遭超强风暴袭击20万户断电数千房屋被毁;巴西洪灾已致89人死亡 150万人生活受影响;斯里兰卡普降暴雨,洪水泛滥,致使37万人撤离。本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北部港市贾夫纳(Jaffna),共有6万人无家可归。 12月:法国中部地区从13日开始出现持续降雪,持续降雪造成供电设备严重损毁,导致法国中部多姆山、阿韦龙、洛泽尔、康塔尔、上卢瓦尔、科雷兹等6个省份的近10万户家庭供电中断;哥伦比亚遭遇连续强降雨,5万人无家可归;美国遭受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暴风雪袭击,给其经济社会带来较严重影响;12月12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7个州遭受强暴风雪袭击, 125万户居民和大量工商企业供电中断,很多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同日,一向温暖的美国南部地区也遭遇风雪袭击; 紧接着,12月20日—24日,美国大部分地区又一次受到持续暴风雪侵袭。
⑤ 前苏联地震救灾中飞机为什么坠毁
1988年12月7日11点41分,原苏联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北部地区出现了一次震级为10.7级的强烈地震。震源距离地面仅21米,震中距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拥有29万人口的第二大城市列宁坎纳市仅九公里。强烈的地震使得该市80%的住房和办公楼倒塌,120幢9层以上的公寓大楼弹指间变成瓦砾。它的东面60公里处的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第三大城市基洛瓦次,有半个城市变成了废墟。两大城市之间的小镇斯皮塔克以周围及的村庄曾在200秒之内被3次大地震一下子变为平地。
因为地震让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因此机场成了救灾活动中心。大批飞机不停涌进机场,导致了空中的交通混乱。11日晚上,一架“伊柳辛-76”军事运输机里坐着69名官兵前来救援。飞机靠近机场时,看到机场一片混乱,停机坪、飞机跑道上到处都摆放着物资,还不断有人和车出入跑道。跑道一空出来,机场上马上就有飞机起飞和降落,来去匆匆。
这架飞机在空中飞了几圈,欲等待机场发出可以降落的信号。然而在机长耳机里,全是塔台无线电指挥传出的吵闹声,机场不可能实施交通管制了。“伊柳辛-76”的机长眼看燃油已快用尽了,于是决定插空降落。机长把操纵杆一推,对准远处在夜空中闪着灯光的机场跑道俯冲下去。可是,在跑道的正前方,突然钻出了一架正在起飞的直升机。
“伊柳辛-76”运输机虽然躲过了直升机,可是因为高度不够,已经不能保持原来的飞行状态,它在空中倾斜了一下机身,便立刻坠落在机场上。机上运来参加抗震救灾的69名官兵和9名机组人员全都丧命。
⑥ 俄罗斯多地出现洪灾,战斗民族该如何应对
俄罗斯多地出现洪灾,战斗民族该如何应对?俄罗斯出现洪灾是一个很少见的事情,多年以来俄罗斯很少有此类情况出现,因此对于俄罗斯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考验,他们已经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俄罗斯的具体情况,朋友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三、俄罗斯指派专门官员去防洪抢险,希望能够尽快控制洪灾问题:
另外俄罗斯专门派出官员督导,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严格管理,来加强治理洪灾水平,现在几个官员分别前往各个地区,这个应对举措,效果也需要看后面情况而定。
⑦ 俄罗斯多地发生洪灾,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永远需要敬畏自然
因连日暴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近日发生洪灾,多个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造成数千栋民房被淹,部分道路交通中断。据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紧急情况部门消息,截至7月1日,洪灾已经造成18人死亡,另有17人失踪,受灾群众到达3.2万余人,近5千住民被紧急疏散。
河水水位暴涨,以至于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此前伊尔库茨克州几乎持续了一周的强降雨,起初人们还为雨水赶走闷热带来清凉而欢欣鼓舞,但很快就发现局势变得不可控制,河水漫出河堤,强劲的水流冲毁了道路、村庄和桥梁。
所以俄罗斯洪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好在每次政府都能及时救援,采取措施安顿下来,并作出损失的一些补偿。
⑧ 跟俄罗斯地铁有关的灾难片有什么
地铁
年代:2013
类型:剧情/惊悚/灾难
地区:俄罗斯
语言:俄语
上映日期:2013-02-21 周四
英文:Metro
导演:安东·梅格迪契夫
主演:谢尔盖·普斯科帕里斯 / 斯维特拉纳·库德钦科 / Anfisa Med
IMDB:(6.7/10 (655 votes))
简介: 在莫斯科两站之间的地铁隧道因施工问题产生裂缝,隧道天花板渗漏下来的水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引发莫斯科河水倒灌,载有数百名乘客的地铁列车陷入洪水之中,不仅令地下隧道面临崩溃,也将毁灭整个城市。安德烈加林和他的女儿捷尼亚医生被困在隧道中。加林医生试图营救乘客,其中包括他妻子的情人。他必须克服怨恨,愤怒和恐惧。除了生存,他还要找回自己的爱情和家庭。【电影相关】俄罗斯电影《地铁》就上演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地铁灾难逃命故事。这支先行版预告片以日常生活展开,上下班时间的地铁人群,被挤到紧贴地铁窗户,这样的一幕幕太贴近生活就像在照镜子,所以当这一切受到毁灭性灾难袭击的时候才会让人感受深刻。水柱飞速袭来,金属摩擦火花四溅,地铁轨道里水没过一堆尸体,人群拥挤奔逃哭闹求救的众生相就像在看《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灾难大片,而人在灾难打击中被水冲走,被惯性撞击等等的慢镜头更体现出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渺小。
⑨ 主要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问题研究现状
从广义上讲,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地质灾害在内。为了便于区分,把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如火山活动、地震等作为自然地质灾害;而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则纳入狭义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范畴。当然,自然规律是十分复杂的,有些地质灾害是两种作用,即地球的内、外动力作用,再加上人类活动的作用造成的。如地裂缝、滑坡等。因此这只是相对的区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截然分开的。
1)大江、大河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在大江、大河兴建水利枢纽工程,使地质环境(岩土体环境、地应力环境、水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库岸崩塌、滑坡、浸没、水库渗漏、淤积甚至可能诱发水库地震等及其它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目前世界上已有100余座水库发生了诱发地震。研究多围绕灾害的成因机制、预测评价进行。中国的长江、黄河,巴西的亚马逊河、美国密西西比河、俄罗斯伏尔加河等的开发中,都曾有各自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发生。近年来开始重视对工程兴建后造成流域内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交流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学者提出在江湖整治和长江中下游防洪中一个重大的环境地质问题是: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由于受到构造沉降、沉积物的淤积和人为围垦因素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湖区将会继续逐渐缩小,以致消失。黄河三门峡水库淤积造成环境恶化,无法达到原设计效益,虽然后来采取泄洪排沙等措施,但已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个沉重的教训。
2)核废料处置的环境地质问题
核能的利用在各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近年来有所上升。现实的地质问题就是核电站的选址及核废料的处置库选址。对于后者,尤其是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要求很高。德国、中国、瑞士、日本等国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提出除了考虑场址的地壳构造稳定性,介质的低透水性和一定的对核素吸附滞留能力外,对地震的影响也要考虑。
高放核废物的泄漏主要原因是和地下水接触。在处置后长达104~106a内高放核废物仍保持其有害性质。在此期间北半球有可能经历几次冰河期,地表水、地下水及其物化性质都将发生变化,对此英国学者作了重要的探索。Boulton G.S利用过去几次冰河期的数据建立了冰河作用下岩石水力学和地球化学模式,重现了冰河期地表水加速入渗,地下水流速及物化性质的变化,并探讨了处置库主岩在冰河作用下的长期特性。King-ClaytonLouisa M等和瑞典合作,研究了今后100ka内北欧四次冰河对一个假设的瑞典南部深度为500m的核废料处置库的安全影响,进行了预测性的探讨。这里涉及到全球和当地的海平面变化,冰盖厚度、永久冻土厚度的变化以及地形变化等问题。美国新墨西哥州WIPP(Waste Isolation Pilot Plant)开展了军用超铀废物处置库的研究。处置库主岩为岩盐,深度300m左右,重点研究不同地质概念模式对处置库性能预测的影响。
低渗透性介质一般选择结晶岩、粘土和蒸发岩等。比利时、韩国学者对粘土的主要特性(如吸附性)以及处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中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高放核废物的处置。
3)地质资源、矿业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采矿活动不仅造成地表破坏,引起地面沉降、塌陷或边坡崩塌、水土流失等灾害,还因废渣、尾矿堆放造成土壤和水以及大气的污染。捷克西部波希米亚地区因采矿引起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从发电厂排出的废物酸化了土壤和地表水,每燃烧1t煤就会向大气释放60kg的SO2。1987年捷克全国就有2.9×106t排放物,此外还有各种痕量金属,结果之一是本地的云杉完全枯萎,另一结果是当地地表水中铍的含量增加。溶解法开采铀已引起了严重而复杂的环境问题。乌兹别克斯坦地质科学院开展了对KEMIN采矿联合体的多金属矿、稀有金属及稀土矿周围地区被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加拿大80年代便开始重视矿业开发环境的研究,如减轻酸性排水和发展生物工程技术,从废水中除硒、铜等,取得成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还制定了相应的矿业环境法规以加强环境管理。德国学者指出,当今采矿搬运量为17.8km3/a,远远超过先前全球河流搬运物4.5km3/a。这说明人类采矿活动对环境影响是原来风化作用的4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因采矿塌陷造成环境破坏的城市近40个。因采矿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液未经处理自然排放,处理率不到5%。固体废物、尾矿的治理量也很低。矿山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工业区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气,尤其是SO2,NO2等与水汽结合,降落成为含硫酸、硝酸腐蚀性很强的“酸雨”(pH<5)。它不仅使地表水水质变坏,土壤酸化,还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世界现有三大酸雨区:北美酸雨区、欧洲(北欧)酸雨区以及中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前两地区正在治理。中国SO2年排放量约1800×104t,超过美国现在水平(1600×104t),雨水中pH值已低于4.5。据1995年的分析观测资料,我国酸雨面积逐渐扩大,已占国土面积29%,出现频率也在上升,个别南方省市还有年平均pH<4.0的地区。
4)城市建设的环境地质问题
城市建设牵涉到土地利用、地下资源开发、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利用和环境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香港、加德满都和麦德林等城市,由于在不稳定斜坡上大量建筑,发生滑坡和其它块体运动,遭到很大损害。
现在世界各大城市如何安全处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垃圾)、有毒废液和工业废料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主要城市每天垃圾产生量东京高达3×104t,纽约、巴黎也各有1.4×104t和0.9×104t,不过这些都经过处理。北京日产垃圾量1.2×104t,只有部分处理,这就成为污染水源、土壤和大气的重要来源。
当前侧重研究的问题有: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垃圾淋滤液的控制与调查,污染水晕的阻渗墙设计,废液含水层注射以及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国外在城市垃圾填坑设计和运转方面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主要采取冲洗-减缓法和包容方法,即填坑顶底部有盖层和垫层。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交流了对地质环境污染指数因子的研究,如澳大利亚利用泻湖深部特殊沉积物(底栖有孔虫)查明了人为污染来源。日本学者利用地质污染单元的概念,将地质环境污染划分为地下空气污染、沉积介质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由于有机物污染在治理上难度较无机物更大,现研究重点已逐渐由“无机污染”转向“有机污染”,如研究地下水中非水相有机重液监控和有机物在含水层中的转化程式等问题。
城市水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墨西哥城、圣保罗的饮用水源面临工业废物的污染。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英、俄、南非、中国学者介绍了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及评价方法,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评价、水资源开发、地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会议认为目前大城市建设规划只注意了地表条件,对于深层次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问题重视不够,导致许多环境与灾害问题未能及早发现和治理。在城市地质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是地质信息如何及时提取表述,以便规划和决策者使用。这方面荷兰De Mulder E.F.Jyz研制的“地下市政信息系统”(MUIS),存入了有关地质、环境及市政建设数据和图形信息,使用很方便。国际地科联地学环境委员会组织了国际城市地质工作组以推动城市地质学和城市地质工作的进展。
5)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人类过度垦殖、放牧、砍伐森林、灌溉不善,造成土地荒漠化或水土流失的危害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全球每年有600×104hm2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约423亿美元。中国荒漠化总面积已达国土总面积的8%。到80年代中国每年有2100km2沦为沙漠。据专家调查统计,中国北方土地沙漠化的成因类型中,有89.7%是由于过度放牧、开垦和樵采,有9.6%是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水土流失在欧洲各国中,以西班牙最严重,造成植被减少,农业产量降低,流入河中泥沙增多,导致洪水爆发频率及严重程度的增加。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79万km2,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108t。黄河每年的泥沙携带量50年代为16×108t,实际上现已达到19.7×108t。这绝大部分是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造成的。
由于人类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开发缺乏统一协调和综合利用,使①有限的水资源严重浪费,大水漫灌,造成大面积的土壤盐碱化。如中国西北地区因此形成的土壤盐碱化面积达113×104hm2。新疆1/3以上耕地不同程度地发生盐碱化,宁夏灌区也存在类似问题。②流域上游大量消耗水资源、兴建水库等,造成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水质恶化、沙漠化、荒漠化现象扩展、地下水补给减少、泉水枯竭。如著名的黄河下游断流已由1995年的122天延至1997年的226天。新疆的罗布泊湖现已全部干涸,成为一片荒漠。据统计,近30年来全疆沙漠面积扩大了3.4万km2,使333×104hm2土地和草原被沙漠所吞没。
6)超采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
超采地下水引起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水井变干,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入侵等。中国长江三角洲平原及河北平原的区域性地面沉降就是由于大面积超采地下水造成的。前者在5000km2内的累计沉降量约1m。地处三角洲腹地的苏锡常地区已沿沪宁线形成沉降洼地,地面沉降量大于0.3m的面积超过1000km2。地面沉降发展过程与地下水开采强度有关,其沉降量与地下开采量大小呈同步变化趋势。河北平原以农业用水为主。70年代以来大量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现累计沉降量超过0.1m的区域面积已达3.6万km2。城市地面沉降影响损失更为突出。上海地区已下沉1~2m,天津50年下降了2.7m。地面沉降造成地裂缝、洪涝积水、工程破坏等危害。世界上不少城市,如休斯敦、威尼斯、曼谷、雅加达和加尔各答等,位于河流三角洲和滨海平原,都有严重的地面沉降。
沿海城市由于超采地下水还受到海水入侵的灾害。主要表现在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和地下水环境逐渐恶化。如中国,位于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黄海的胶州湾、海州湾,都受到海水入侵的灾害。其中尤以山东莱州湾最为严重,入侵面积1995年已发展到970km2。研究的内容侧重海水入侵规律、水-岩作用及其数值模拟和水资源的开发、管理等。
7)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地质灾害灾种繁多,危害严重且突发性强的有地震、火山喷发、岩崩、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灾害,还有煤矿突水、瓦斯爆炸等。
(1)地震灾害。从地质角度当前主要侧重研究其区域活动构造(特别是大陆内部的活断层),古地震,破坏性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以及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有关的地震地质问题等热点。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探讨了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地震构造、地面断层、活动断裂、海下和城区活动层等问题,反映了在大城市附近的强破坏性地震的最新研究动向。
地震预报近期在国际上的新进展突出表现在空间技术的应用,从方法、机理到实际震例。地震前兆观测还引进了地热观测,地气(Hg、He等)观测等新技术方法,反映了在地球物理、深部气体地球化学等方面探索地震前兆的工作。地震预报的分析研究方法运用遗传算法、神经元方法、非线性理论等取得良好效果。俄罗斯提出多种前兆综合时空动态图像的分析方法,地下水应力场研究,以及地下水形变场的动力学研究都有较高的水平。
在地震灾害方面正在执行两个大型的国际合作计划:“全球地震危险性评估计划”(GSHAP)和“全球地震灾害图计划”(WSRM)。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中国协调合作研究喜马拉雅地区地震灾害定量分析时,建立了跨国家的地区级数据库,并规划了方法,这在以往研究中是不多见的。据陈祺福研究,关于全球地震损失估计的研究在科学上的重要突破主要表现在:发展了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面源、潜在震源模型;提出了估计面源模型参数及其不确定性的新方法;得到了地震发生概率和超越概率之间关系的公式;用GDP作为表示社会财富的宏观指标体系;首次得到了GDP-地震动-损失关系曲线;发展了估计未来地震灾害损失基于GIS的计算机算法。
(2)火山活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反映了以中国吉林长白山天池近代火山活动为例的最新研究进展,如该火山喷发的年代学,喷发的物理过程及动力学,深部岩浆囊探测及大喷发触发机制,火山喷发气候效应等。
(3)海平面上升。全球性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性海平面上升,而沿海地带首当其冲受害:低地淹没,风暴潮和海蚀加剧,咸水入侵,河口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如淤积、倒灌、污染程度加重,沿海防御工程抗灾能力降低,需要提高设计标准。经过实地考察及有关资料综合分析预测,中国学者对中国沿海三大三角洲地区,到205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的幅度作出评估:珠江三角洲地区50~60cm,长江三角洲地区60~80cm,天津地区70~90cm。沿海城市如上海、天津由于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面沉降幅度远大于海平面上升率,因此相对海平面的上升还要叠加上地壳下沉的幅度。
(4)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突发性强,造成损失很大。据中国统计每年发生的滑坡数以万计,泥石流沟有一万多条,多集中在中部南北带。40年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54~1960年,1963~1975年,1980~1985年均为频次高发期。泰国南部的山麓地带由于花岗岩岩石风化形成1~10m厚的砂砾质土,坡度达35°以上,1988年发生大规模滑坡及泥石流,损失达2.5亿美元。
当前在研究地区性滑坡及实例方面,对于其形成机制、稳定性分析、预测及控制措施问题,较广泛采用模型模拟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在灾害区划方面运用了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空间预测方面有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在滑坡发生时间预测方面不少研究论文采用离散元分析、离散元与时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滑坡发生时间预报方面有用滑坡变形功率的新理论准确(仅差22h)预报甘肃永登黄泗滑坡的实例。黄泗滑坡总体积近6×106m3,居民因预先撤离,无一伤亡。这在世界滑坡预报史上是一个极为罕见的成功实例。
⑩ 俄罗斯境内的陨石撞地球是外星人入侵还是自然灾害现象
属于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