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中国地质大学
1. 张建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吗
目前不是,以往届名单吗,求采纳
第一届
聂卫平、魏书生、王振国、勾艳玲、杨吉奎、黄志红、李登海、李润虎、马钦泽、郑渊洁
第二届
乌力吉、朱重庆、李志军、杨露、杨建秋、张奇、张喜武、林莉、周林、贺学禹
第三届
叶乔波、陈章良、潘小扬、台震林、王遂舟、杨志贵、白春礼、辜胜阻、郝进然、刘金宝
第四届
何玉铭、张山、郑天一、姜战林、郭雷、庹震、梁卫、董明玉、傅志高、蔡育民
第五届
王永良、王富龙、张少鸿、李玉虎、姜伟、郭宝印、徐洪刚、谢世梅、谢军、崔桂亮
第六届
吕有珍、吕树文、许永楠、孙广信、孙玉胜、张思民、陈肇雄、秋云、曹建明、葛健
第七届
王成强、吕永杰、孙俊福、吴一坚、宋芳蓉、陈新民、周鑫全、哈木拉提·吾甫尔、龚允冲、假拉
第八届
乌兰、叶龙、冯巩、李永波、李建保、吴国迪、沈方泉、赵满堂、战连传、简纯林
第九届
小香玉、刘金虎、吕植、李小松、孟富强、昝圣达、柏耀平、贺业军、袁亚湘、谭和平
第十届
张荣、侯新民、李洪涛、吴奇修、孙雯、丁榕、白岩松、邓伟、刘谊、张庆伟
第十一届
于果、乌日更达赖、白岩松、龙新平 、伏明霞、许京军、李大有、南存辉、袁家军、曹雪涛
第十二届
于魁智、尹祥美、王辰、母连云、伊力汗·奥斯曼、刘小宁、张伟平、杨桂生、周继红、黄强
第十三届
万明坚: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裁;
短道速滑名将杨扬
王少华: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大队长、特级飞行员;
孙丕恕: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杨扬: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
肖颖彬: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林圣雄:浙江圣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迪丽娜尔·阿布都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歌舞团舞蹈演员;
郭为: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梁建增: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
雷凡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
第十四届
杨利伟:解放军某部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姚明: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员;
水均益: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陈薇: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
张积慧: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病区护士长;
王伟斌:北京双全天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准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党委书记;
和志刚: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残联肢残协会主席;
荣毅超: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
高翔:哈尔滨圣泰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十五届
刘翔: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员;
李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部队长,高级工程师,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印春荣:云南公安边防总队保山市公安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
吕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经理,高级会计师;
彭家鹏:中国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国家一级指挥;
张育彪: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南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振滔: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刘郑国: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吴希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研究员。
第十六届
宗道辉:科技练兵,矢志精武成才的“全能士官”,广州军区某部班长;
张庆君:追求卓越,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续写辉煌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
张怡宁(女):顽强拼搏,荣获国际乒乓球赛事大满贯的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
丁立国:锐意改革,带领企业扭亏增盈,实现快速发展的德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中翰:矢志创新,在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打造“中国芯”的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盘振玉(女,瑶族):扎根山区,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的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塘溪乡五马垅小学教师;
吴维洲:挑战极限,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青藏铁路建设拉萨指挥部指挥长;
毛建东:奋不顾身,誓死奋战在排爆第一线的不倒英雄武汉市公安局巡逻民警处特警大队副大队长;
阿迪力·吾休尔(维吾尔族):超越自我,创造5项走钢丝吉尼斯世界记录的“高空王子”,新疆杂技团“达瓦孜”队队长;
陈丹:服务“三农”,致力于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排从左至右):宗道辉、张庆君、张怡宁(女)、丁立国、邓中翰;[1]
(下排从左至右):盘振玉(女,瑶族)、吴维洲、毛建东、阿迪力・吾休尔(维吾尔族)、陈丹。
第十七届
姜云燕(女):情系昆仑,13年坚守高原生命禁区守护边防官兵身心健康的解放军第十八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护士长;
庞波:出生入死,勇创中国维和警察多项第一记录的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侦查科教导员;
赵亚辉:不畏艰险,屡经生死考验完成重大和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记者;
孙凝晖:自主创新,在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系统结构研究部主任;
丁志忠(回族):勇于开拓,倾力打造民族体育品牌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李春燕(女,苗族):不计得失,守护苗乡山区群众健康的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博爱卫生站医生;
洪战辉:自强不息,历经艰难勇挑重担、刻苦求学的河南省保护未成年人委员会办公室辅导员;
文花枝(女):恪尽职守,危难时刻舍己救人的湖南湘潭花枝新天地旅行社有限公司导游员;
侯晶晶(女):身残志坚,在轮椅上不断汲取新知、回馈社会的女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梁长武(蒙古族):敢闯敢干,带领农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东风镇东明村党支部书记。[2]
[3]
第十八届
编辑
曾满军:爱军精武,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新型高素质基层指挥员的第二炮兵某部技术营营长;
杨威:顽强拼搏,多次夺得国际体操大赛冠军的湖北省体育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李长松:赤胆忠心,在处置突发性事件和抢险救灾中屡建奇功的武警吉林总队辽源市支队副参谋长;
裴春亮:致富思源,带领村民同走致富路的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主任;
王结(回族):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求知创业并积极回馈社会的宁夏爱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许传玺:矢志报国,多次在国际法律领域成功捍卫国家与民族利益的中国政法大学中美法学院院长;
吴强:出生入死,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中功勋卓著的吉林省公安厅反恐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董月霞(女):矢志不渝,为发现冀东南堡10亿吨大油田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副总地质师;
赵昕:著名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
吕萌:勤学苦练,多次在国内外芭蕾舞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辽宁芭蕾舞团演员。[4]
第十九届
编辑
向南林:爱军精武,潜心践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沈阳军区某部高炮团修理连班长;
赵海清(羌族):舍生忘死,在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四川绵阳北川县陈家坝乡党委书记;
尼玛拉木(女,藏族):不畏艰险,穿梭于雪山峡谷为藏区百姓传递真情的云南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邮递员;
刘春红(女):顽强拼搏,在奥运赛场上展示中国力量的国家举重队运动员;
宋征宇:勇攀高峰,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屡立战功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
方茂羽(男):奋不顾身,勇于追击重大事件现场的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李怀志(男):奋笔耕耘,在重大事件中及时发出舆论先声的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主编;
马迪(男):英勇无畏,用柔弱身躯毅然守护奥运火炬的上海普陀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工会副主席;
施建葵(男):勤学苦练,成功开创轿车修复新工艺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焊装车间工长;
郑惠化(女):德艺双馨,用优美歌声和真挚爱心奉献社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演员。
谭晶(女):国家一级演员,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
2. 现代经济信息的最新目录
宏观调控趋紧背景下的房地产项目风险探究 陈仪福
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程雪芳,鲍芳
资源环境问题对中国当前经济的制约 唐晓丽
从经济学再到政治经济学:理解包容性增长 李晳瑶
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 宋婷婷
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何玲玉
城乡发展二元化困局的突破 李家瑞
浅析国家财政收入的时间序列变化 王旭鹏
绿色物流: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铺路石 徐强
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赵海燕
论农地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付佳佳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看产业结构调整 史高艳
基于截面数据的农村居民消费研究 余建
试论政府采购制度功能的经济学分析 王骏
浅析弗里德曼与凯恩斯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赖颖
对业务流程符合性监察的思考 张燕
浅析建设单位在项目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李荣安
住房公积金实行绩效考评管理必要性和具体实施策略 茆爱华
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 费彬彬
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龚雪萍
论高等数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黄文质
基于稳定视角的国企改革刍议 李青,李朝华
内部控制制度与ISO的衔接探讨 梁子红
军品研制生产过程中如何贯彻国家军用标准 龙兴刚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 宋冀疆
关于油田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思考 王云英
关于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政程序的一些思考 许雨婷
地铁运营效益管理探讨 曾政
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与柔性管理 赵子芳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杨艳文
厉行节约,严格管理,精打细算出效率 张财明
基于公平与效率角度的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探讨 赵萌
企业在战略并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文化冲突性视角 朱明明
驾驶员人性化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黄东文
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促进环境公平的主导作用 于少青,刘霞
思想政治工作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张惠琴
供应链规划下的货期控制 胡淑荣
政行校企合作群落的个体移动及“活性”演化 胡炜,祝宝江
长庆油田矿区供暖节能改造浅析 黄虎,刘元甲
“以病人为中心”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探讨 黄离团
我国以房养老制度的可行性路径初探 贾玉洁
医院医疗经济运行分析方法研究 金家鑫
论新形势下的社区人力资源开发 万婧
物流配送管理中的车辆路径分析 杨芃博
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关系浅析 张喜广,王海,王硕
房地产销售管理系统核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张晓娟
浅谈当前政府采购工作的瓶颈与对策 周栋伟
绿色品牌顾客价值、关系质量和重复购买意向的实证研究:--以绿色消费知觉控制为调节变量 吉秋月,郝晓彤
浅析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设备资产的管理 林秀明
浅谈建筑的工程管理 石中华,王长江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对道路运输经济的影响 王沛宏
美国高层次人才发展策略及启示 徐志宏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分析 周述民
国有外向型文化企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宋文君,毛云聪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蔡贞
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任海军
如何做好天然气公司的经营管理 邵东
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 王卯萍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网络信息化的创新 杨建军
好孩子品牌国际化的渠道策略分析 宋玲玲,张伯玮
企业职能战略研究 张启海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位研究 弭伟
试析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顾晨,昂慧,赵辞瑶,开喆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分析 贾晓刚,王静
房产测绘管理机制的建立 杨建军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 王玢
ERP系统风险防控 王龙
改善企业医保规章以提高员工忠诚度 吴秋雷
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余俊鸿
试析如何做好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时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周隽
浅谈内部控制在地勘单位的作用 陈晓英
浅谈如何合理控制电力企业工程造价 刘琪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袁芳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其社会属性和价值取向 王秀芳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许华玉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张倩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之我见 章建锋
基建项目施工阶段管理效益最大化之我见 曾雪芳
施工企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崔战修
建材家居卖场服务营销浅析 张小伟
小议如何对棉花公证检验专项经费进行管理 高江梅
浅析我国政府采购行为中的寻租问题--以“字典门”为例 兰舟
网络环境下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磊
浅谈做好国企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王忠起
物资供应“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张宝丽
谣言传播与当前社会风险的关系研究综述 李静
探索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张宁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 范平
电子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的探讨 刘妍
浅析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建议 刘彦
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策略 明杰
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探析 孙俊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用及建设途径浅析 王秋香
浅谈提升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魏桐明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汽车制造业为例 吴双双
浅议淮北矿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流程 章建光
以创新的形式培养优秀的企业政工干部 赵媛媛
浅谈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误区 李彩霞
高校周转房可持续性探讨 马昆龄,冯慧,左文
探讨建立政府购买污水处理服务机制的必要性 谢晓蓉
浅谈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应以人心为本 张利峰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娟英
工程档案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促进作用分析 郭贵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秘书职业道德建设 李仁杰
基于中国特色的媒体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探讨 李雪莱
浅谈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展望 万钰
浅谈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管理 王玲
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王震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初探 翟大伦
县级供电企业(子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研究 张连耀
城市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赵晓峰
关于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调研和思考 郑兴宏
提高医疗器材管理水平途径的初探 程端
企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根本在人才 富红玲
关于中式管理与西式管理的区别 艾雪峰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加强企业工会建设 何勇
对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思考 李志方
关于工程造价与施工成本的控制管理分析 梁谦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意义研究 魏永涛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吴飞
浅析激励与报酬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刘莉
国有贸易企业的改革和升级 伍超
中核运行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建设及其应用规划 詹应武,李燕麟
关于土地与房产抵押问题的研究 郑红雨
浅析如何做好房地产开发的风险管理 鲍雄亮
浅析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困境与改革措施 丁峰
财务人员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丁晓洁
试论新时期垃圾发电厂的宏观管理 房华
压力管道评审换证事宜及简要注意事项 郭春玲
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经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赖晨捷
影响安全疏散若干因素的思考 石岩峰,刘媛媛
基于建设工程招投标评标方法的改进研究 夏继平
浅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周云仙
浅析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问题以及改革机遇 王小驹
ERP直运业务执行与生单模式分析 宋景娥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缘起及影响 段静静
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弊端及其改革 邢志敏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合理注意义务分析 袁嘉笳
试论在华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刘梦楚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孙艳艳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李可隆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杨盛花
新时代背景下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沈源
国际贸易的发展利益及其实现机制 时浩淞
基于两业联动的新亚欧大陆桥物流通道发展研究 邵辉,唐向华
中美贸易摩擦新形势及应对策略 边丽娜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张菲菲
交易特征、缔约环境与公司和农户的契约选择 喻卫斌,徐忠爱
我国劳动密集产业的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袁芳
大庆油田海外市场开发品牌国际化战略分析与策略研究 姚少军
“营改增”对电信行业的影响分析 代军
中小企业会计诚信的建设研究 郭勇
浅议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刘萍
论房地产股债权投资的风险管理 杨新林
浅谈借壳上市 刘丽聪
浅析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石金昌,田文美
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几点思索 魏艳如
论项目工程中成本核算的对象和任务 夏睿
探析财务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谢江宏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性 张慧
关于高校财务审核工作量激励方案的探析 李彩霞,罗晓铠
价值链管理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高瑛
房地产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 刘怡
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鲍依梅,朱欣欣,傅银芳
计算机在银行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高文国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对策 雷彦俪,林晶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娜
浅析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利弊 李琼香
新形势下“营改增”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王玺凯,王正,王义茹,孙铭泽
浅谈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傅银芳,鲍依梅,朱欣欣
水利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崔永霞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冯春莉
浅谈地质勘查单位预算管理 杨晓冰
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的科学发展 张晓静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资产核算管理 陈泓
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任杰
ETL在新疆油田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张蓉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 牛婧
旅游上市公司税收筹划及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孙阳泽
浅论预算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审计对策 秦忠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 樊静薇
关于国有企业集团财务制度执行的思考 高建勇
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 韩晓庆
公司管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姜娣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税负影响分析 金任茜
省级直管下的财务保障机制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汤春娇
对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思考 杨纪汉
浅议如何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 郭世英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姜滢
浅析现金池模式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何海军
分析电力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郭英男
完善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医保基金合理运行 侯晓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问题及措施 徐明彦
浅谈采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管控 张毓芳
浅谈信息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俞泽青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赵子越
试析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若干思考 高小平
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分析 纪超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用框架研究 吕涛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陈俊,杜欢
企业预算管控问题及策略探析 王鹏
公路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方法探讨 冯国艳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解读 李慧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模式探究 刘昱彤
现代财务会计发展趋势浅析 孟瑞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 王玲
关于铁路运输费用营改增后对企业的影响 王晟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吴娟
论电算化发展对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张筠
浅析财务内部控制 朱爽
反倾销成本会计问题研究 鲍琳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雯
公司投资项目利润率的估算方法 陈颖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研究 郭茵琳
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思考和分析 李瑞红
探讨企业合并报表理论的比较及实务选择 林亚文
对企业现金流量数据优缺点的分析与研究 童雪玲
浅析监狱财务信息化建设 王惠
探讨事业单位和企业在会计财务处理的异同 韦佩舒
节能服务公司税收筹划设想 杨华
谈营改增对监理服务业的影响和建议 张荣
交通运输行业内营业税改成增值税的重要性 王涤飞
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税收筹划的应用 安宇宏
浅析中石化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 刘亚丽
浅析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风险防范 邢桂云,张艳平
思考企业在工作实践中的预算管理 衣华
解析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周文清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闲置报废资产的处置 董晓娟
论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吴伟文
充分发挥财会职能作用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黄琴
浅谈新形势下的邮政企业财务管理 潘小红
邮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探析 王虹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综述与启示 吴佳佳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形式选择问题浅析 徐超
关于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思考 张小云
社会保险财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张星
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问题探究 祝福冬
企业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利弊及对策研究 高驰
浅析集团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刘华伟
“数字遗产”税收征管的初步探究 白方红
关于铁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思考 耿煜
“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利弊影响及对策刍议 胡淑红
加强基层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刍议 史明霞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新准则下的应用--以万科集团为例 谢瓅,林婉滢,王聪,史尧磊
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许亚军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探究 闫红
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的风险及其应对 角家能
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问题分析 王星懿
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探讨 张艳秀
我国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探析 雷茜,陈斌,赵鸿鑫
浅谈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陈静
论企业供应链资金管理评价的财务指标体系构建 王志龙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财务全面预算管理 章凯琴
关于我国基金管理与审计监督研究 孙映英
关于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郑东华
从“中国大妈”被套论我国黄金投资理财市场发展策略 唐红亚
浅谈小微企业银行信贷融资困境原因与解决措施 严逸舟
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 何驰
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何昕
村镇银行代理清算业务发展瓶颈与建议 何燕
当前银行信贷风险与防范 常军
我国当前金融协调问题及改进措施 吉香丽,田珍荣
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探讨 李健平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李明军
金融全球化下金融功能的认识 田珍荣,吉香丽
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风险控制要点 冯印
电子银行的风险与控制 邹德娟
浅谈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 韩爱武
现代支付系统运行下基层国库潜在风险及防范策略 邹晓云
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破解措施研究 李莉
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的策略研究 张健
浅析小微企业融资难 金小青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问题研究 湛承梅
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和维护 刘欢
商业银行间“钱荒”成因及其启示 陈云萍,卞泽阳
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打造资本节约型上市银行 麻莹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TSU BPO贸易融资浅析 郑耿
关于特变电工股票市值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与检验 银建华
国内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比较及启示 李银平,于金海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 许坚,朱晓阳
浅析高速铁路BOT融资的问题及对策 林静远
浅析当代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结构关系 邓文君
浅谈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及创新 何静
银行业房地产信贷的风险与防范 周琳玉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与分析 周子凯
经济全球化视野中的国际金融危机 廖伟
互联网金融对建行的影响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赵越
地方性融资平台的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李连伟,颜廷亮
中国银行与民生银行并购后的经营绩效研究与比较分析 曹坤婧,薛明珠
基于微型企业贷款机制的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研究 邓永平
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差异性问题研究 瑞启光
探讨大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及应用 欧金
从经济角度看比特币 付子豪
北京市诚信体系建设法律规范研究 姚银银
论工伤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竞合的法律适用 姚秀盈
新形势下改革减免税备案制度的分析与探讨 丁海燕
探析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法律规制 谢昆谕,刘玉兰,杨倩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的思考与探索 庞杰,郭文羽
汽车租赁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胡燕玲
统筹城乡发展视域中大众体育长效实施机制及评价研究 兰健,徐彬,郭杰
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王春霞
媒介体育的演化与作用机制研究 许晓峰
城市郊区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分析 闫东梅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展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应用 李楠
论黄河水利旅游发展策略 葛颖
省域经济的产业专业化集聚与产业多样化集聚研究 白玉洁
体育媒介奇观理论问题初探 许晓峰
新险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程金虎
浅谈如家快捷酒店服务营销战略 韩鑫,陶勇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宋玉娥
我国各地区商品房销售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宋晨静,赵卫军
维克里拍卖原理应用于网上拍卖的可行性分析 朱丽萍
基于开发药用经济价值的荞麦黄酮复合物急性毒性实验 姜妍,金玲,王妍,高福佳,韩淑英
试析创新视角下证券行业风险管理 张小松
我国绿色食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李伟
我国旅游产业创新与思考 张铭
陕北清涧红枣的营销与定位 杨娜
基于开发产业化的荞麦黄酮复合物对细菌性阴道炎疗效评估 姜妍,金玲,王妍,高福佳,韩淑英
简论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 段俊
探索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技术 张林章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李聃,罗玉清
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的效果分析 孟书宇,刘鑫鑫,车尊岳
浅谈水利工程的环保设计 方大转
浅析新经济形势下中国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李慧
中石化并购雷普索尔案例分析 李彦
浅谈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周桃志
水利投资的发展路径分析 邱浩
数字签名在4G系统中的应用及实现过程 叶书凯
一键控制方式在ZB45型硬盒包装机空车运行的应用 白波
浅析我国医药物流现状 王亚青
浅谈我国保险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杨可言,孔凌曦
YJ27接装机水松纸抬纸辊驱动气缸定位轴的改造 申飞
关于海外代购行业的几点思考 郭雨萌
应用科技大学建设下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薛智升
微观经济思想史学习心得--从马歇尔到凯恩斯 李文一
关于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 朱欣欣,傅银芳,鲍依梅
关于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人文景观建设的几点思考 杨文超
新形势下人才“回炉”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柳兴国,吴娟
浅析计算机英语开放式教学方法 徐镱闻
以新公共艺术发展带动城市升级 王曜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岗位情境化形成要素分析 邹萍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研究 于洪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向凯英
体育教学中的语言研究 郑华艳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探究 王昕
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优势与机遇 边莉娟
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所起的经济作用 高于
如何培养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吉丽芳
浅谈学好《审计学》的有效途径 史可
解析铜仁地区旅游文化经济圈的构建 龙建辉,彭虹
浅析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及其影响--基于公共选择视角 何娟,兰舟
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任立媛
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策略探究 李君艳
从粉条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县域经济发展 杨娜
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发展研究 张芮琪,蓝玉良,戴宁益,胡祎秋,陈宵雅
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探析 秦学春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创新研究 王洋,任艳
渝东南乡镇企业产品开发创新策略 周奇凤,张云逸
加强创业孵化器建设,推动海西经济发展 郭皓丹
郑州市电子废弃物环境管理研究 张霞
四川人口老龄化研究 周力
浅谈番禺区加快时尚创意都会区建设的若干策略 王贤铮
山西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研究分析 曹文玉,宋晓晨
强化新疆地州署府城市功能的几点思考 谭永羡
影响内蒙古能源消费结构均衡程度的主成分分析 顿楠,徐杰
浅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与建议 郭海霞
基于产业升级背景下的虎门电商产业带模式的几点思考 李葆华
河北省城乡居民婚姻质量与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马红霞,刘艳
经济下行压力下山西缓缴社保费的思考 陈健辉,李岩琼
襄阳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何珍
辽宁省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研究 刘芷杉
深度开发江西韩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策略 马鑫
宜兴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史雪霞,顾乐平
江苏省农民收入区域差距问题浅议 陈州
平顶山市城市居民住房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董亚琼
河南省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实证研究 李琰
陕西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展望及金融支持策略 张磊
浅谈尤溪县价格认证的现状及思考 林兴
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分析--以无锡市为例 钱韵
浅议广东省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菊鲜
地方债务规模与地区生产总值及实际利率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山西省1990-2012年数据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田鑫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青海清真食品产业研究 吴晓东,徐必维,朱婧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度的影响机制和提升对策研究--以苏州为例 徐弼昉
化肥施用量对吉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 张明旭,赵海英,王小禹
关于北碚区静观镇农户腊梅种植行为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罗俊
信息化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以广西为例 覃冠玉
贵州民营企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张潇淼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借鉴 朱珂宇
刍议加快发展修文农产品加工业 陈飞
基于LMDI方法的陕西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苏瑛,雷社平
实现本溪“调结构、稳增长”的现实思考 包书
3. 大学物理实验的图书信息11
作者:王希成、罗中杰、李铁平、张光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我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教育部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实验中心新购进了一大批物理实验教学仪器,更新率达到了80%以上,使得原有的实验教材与实际教学仪器严重不符,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内容和实际操作内容脱节。为使实验教材更好地符合我中心的实验仪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安排老师突击整理出本实验教材。本教材是在原有教材(《大学物理实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新进的仪器设备而重新编写的,对原有的内容做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增加和删减了部分实验项目,内容更丰富。全书共列出实验项目37个,覆盖了我中心的绝大部分实验仪器,完全能够满足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的需求。
本书凝聚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理学院物理系和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有老师的教学成果,是在所有老师长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实验中心的实验仪器,总结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希成(主持编写工作,编写了绪论、实验1、实验3、实验18及附录部分)、罗中杰(编写实验14、实验15)、李铁平(编写实验12、实验28)、何开华(编写实验2、实验29)、杜秋姣(编写实验4、实验26)、郭龙(编写实验5)、郑安寿(编写实验6、实验13)、石铁钢(编写实验16)、张自强(编写实验27)、景锐平(编写实验17、实验24、实验36)、万珍珠(编写实验19)、陈玲(编写实验20)、马冲(编写实验21、实验35)、吕涛(编写实验23)、吴娟(编写实验30)、王清波(编写实验31)、万淼(编写实验32)、陈洪云(编写实验33)、左小敏(编写实验34)、金三梅(编写实验25、实验37)、张光勇(编写实验10、实验11)、汪礼胜(武汉理工大学,编写实验7、实验22)、陈凤翔(武汉理工大学,编写实验8、实验9)。全书由王希成组织编写、修订和统稿,由罗中杰、李铁平负责校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广泛参考了兄弟院校的相关教材,特别到武汉本地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的物理实验中心进行了走访,吸收了其中优秀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紧,参与编写的老师多,多数老师初次编写实验教材,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专家及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批评指正意见,以供我们再版时改正,提高本书的编写质量。
编者2014年8月 绪论
实验1拉伸法测量金属的弹性模量
实验2固体线膨胀系数
实验3双悬扭摆测转动惯量
实验4动态悬挂法测定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5弦振动的研究
实验6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测量
实验7超声声速的测定
实验8分光计的调节
实验9三棱镜顶角测量
实验10色散曲线的测定
实验11光栅衍射
实验12超声光栅及其应用
实验13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14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波波长
实验15等厚干涉及应用
实验16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17温差电动势实验
实验18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及检流计内阻测量设计
实验19自组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
实验20示波器的原理及应用
实验21新能源电池特性研究
实验22模拟静电场
实验23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实验24RLC电路特性的研究
实验25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传感实验
实验26大功率白光LED发光特性研究
实验27磁悬浮导轨实验
实验28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实验29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30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31测定金属钨的电子逸出功
实验32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33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实验34单缝单丝衍射
实验35地磁场测量实验
实验36多普勒测声速
实验37三线摆、扭摆
附表
参考文献
4. 快中考了。想找些关于江西名人的事或文言文或文章。
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 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父亲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 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 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 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 (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 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 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 朝廷的重视。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 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 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 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 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 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 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 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 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 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 王荆公。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 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 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 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 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 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民政府 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 参观、游览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清运道人。明代杰出的 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被誉 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家山(今临川区)。汤显祖 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一岁时中举。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 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 事房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 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 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 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 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受到了反 正统宋学思想的熏陶。在南京为官时,又受到李贽、达观等人反 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加上他对当时腐败社会的深刻认识,使他 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文人,这也是他在文学事业上获得 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 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 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 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 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 庙记》也是我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 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 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 卷。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 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 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区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 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 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 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 人民政府修建 的汤显祖纪念馆已建成开放。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 词人。
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 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 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 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 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 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 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 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 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晏殊还很 注意培养人才,热心教育事业,1027年,他留守南京(今河南商 丘)时,“大兴学校,以教诸生”,使五代以来荒废了的教育事 业,很快由衰复兴,体现了他为国兴学,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和 实干精神。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 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 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 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 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 文》传世。
文天祥(1236—1282)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又名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二十岁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德佑二年(1276),元兵围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文天祥赴元军议和,被扣留押送北方,行至镇江,得与战友等逃脱南归,至温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元兵南下时,一再起兵抗御,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囚于燕京(今北京)四年,不屈就义。年四十七。
文天祥的诗歌创作,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佳篇甚少。后期诗文,都是用血泪写成,情辞深沉而意气激昂,感染力极强。他的大部分抗战诗歌,都收集在《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中。这些诗,是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结晶,洋溢着对敌人的恨、对祖国的爱,体现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概。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的诗句,在我国民族解放史上光彩照人。《正气歌》用五古的形式历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不朽事迹,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显示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其他如《过淮》《有感》《金陵驿》《早秋》等诗,以及〔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满江红〕等词章,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他善于运用各种手法来塑造形象,并且把抒情、议论、叙事三者融押在一起,从具体的艺术境界中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1278年被押北上,路经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时所写的七律《早秋》,八句诗,每一句都是一个具体的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悲秋情绪,最后以“六朝无限江山在,搔首斜阳独立时”两句诗来点明亡国的痛楚,鲜明地勾勒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人形象。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激昂慷慨,用语平易,继承和发扬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的诗句,既交代了《指南录》得名的由来,又集中概括了诗人的政治思想和诗文创作的倾向。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人。
幼年丧父家贫,母亲以芦荻画地教其识字,发愤苦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副宰相等职,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同时,他又是北宋古文革新群体的领导者,文章和诗词创作都很出色。他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
欧阳修散文成就突出,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类似于中唐韩愈。政论文在欧阳修散文中占有很大比重。这类作品多是奏章,一般以说理见长,逻辑严密、中心突出,但也不乏委婉变化之妙。如著名作品有《朋党论》、《纵囚论》、《原弊》等。
欧阳修曾著《新五代史》,并与宋祁合编《新唐书》,对历史的精确了解,使欧阳修的史论文也极具特色。《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其史论的名篇。文章以后唐庄宗李存勖沉溺逸乐、宠信乐官而致亡国的历史事实,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普遍规律,见解深刻,令人深思。
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也极具特色。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著名的如《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辞赋类散文多为抒情小赋,如《鸣蝉赋》《秋声赋》等。与前此律赋不同,欧阳修这类抒情小赋,多以散文式笔调,融议论、写物,抒情于一炉,形式上更为灵活自由。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江西婺源人。
父朱松,进士出身,对二程理学窥研弥深,因不附和议,得罪秦桧,失官居家,以教书为业,恪守孔孟之道。其父对朱熹要求严格,不仅以儒家经书对他进行严格教导,而且对他讲授“古今成败兴亡大致”,教育他关心民族社稷安危和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抗金必胜思想和信念。朱熹严守父训,刻苦读书,青少年时代,精心研读儒家主要著作,广泛涉猎各家学说和各种格致之学,学业猛进,十九岁登进士第,赐同进士出身,授泉州同安县主簿。曾任南康军两年零一个月。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准备启用张浚出兵抗金,并下诏征求内外朝臣陈述政见,朱熹立即上书陈事,在《壬午应诏封事 》中指出:“今日之计,不过乎修政事,攘夷狄而矣”,并向皇帝提出三项重大措施:“夫讲学所以明理而导之于前,定计所以养气而督于后,任贤所以修政而经纬乎其中。”第二年,孝宗在垂拱殿召见朱熹,朱熹面奏三扎:第一扎,建议皇帝博访真儒,讲明《大学》之道,以修身为本。第二扎,指出“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主张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应当“合战守之计以为一”第三扎,尖锐批评当时“谏诤之涂(途)尚壅(堵塞),幸(以诌媚而得宠幸)之势方张,爵赏易致而威罚不行,民力已殚(尽)而国用末节”,应当立即“修德业、正朝廷、立纪纲”。结果,皇帝不予采纳。朱熹上谏被拒,遂退居崇安武夷山寒泉精舍授徒讲学,探求学问,著书立说,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的十五年间,他的学术思想更加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理学体系,初步实现了集理之大成宿愿,名声颇大。
朱熹在学术上的成就,使朝廷感到为难,若不任用,会招弃贤之嫌;如加任用,又恐其“干扰”朝政。经过一番研究,决定差遣他远知偏僻之地南康军。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朱熹到任,治所在今星子县。他到任之初“考按图经,询究民间疾苦”,贴出《知南康榜文》:第一,为解决南康“民力日困,无复安土乐生之心”的社会问题,望士人、父老、僧道、民人有能知道利弊源者,悉具以陈。第二,请士民乡邻父老、每年集会,教戒子弟,使“修其孝弟忠信之行,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敦厚亲族,和睦乡邻,有无相通、患难相恤”,以成风俗之美。第三,乡党父老,推选子弟,入学读经。是年,朱熹又奏请免除赋税,并派司户参军与“逐县知县亲诣旱伤田段地头,对帐检视”。秋后又下发《劝农文》,劝农民“趁此天时多种荞麦及大小麦”度过灾荒。又极力推行王文林所作《耕田法》与《种桑法》。翌年九月,发起重修城南湖畔石堤,“允晦间亦躬行其上,劳苦勤恤者甚众”。
朱熹在南康任职期间,曾亲至白鹿洞书院视察。眼见这座曾经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的遗址,栋宇不存,毁于兵火的一片废墟,感到极其伤心,然又为书院的优美自然环境赞不绝口。他说:“观其四壁,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因“念庐山一带,老(老子、道家)佛之居以百之计,其废坏无不兴葺。至于儒生旧馆只此一处,而一废累年不复振起,吾道之衰即可悼惧,而太宗皇帝敦化育才之意亦不著于此邦,以传后世”,“其庐山白鹿书院合行修立”,遂再三向朝廷请求,孝宗皇帝终于批准重兴白鹿书院。书院落成之日,他饮酒赋诗:“重营旧馆喜初成,要共群贤听鹿鸣。三爵何妨莫萍澡,一编讵敢议明诚。深源定自闲中得,妙用元从乐处生。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并作《白鹿洞成告先圣文》),还屡次请求孝宗皇帝为白鹿洞书院题匾、赐太上皇帝御书石经、监等九经流注疏。他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亲自制订了《白鹿洞书院教规》,即:1、教育目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2、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愤窒欲,迁善改过。4、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5、接物之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以及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熟读精思”的学习原则。这是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的典型的教育纲领。这个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这一,它不仅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模式图,而且为世界教育界所注目,国外很多教育家把它当作研究教育制度的课题,而且为世界教育界注目,国外有很多教育家把它当作研究教育制度的课题,他不只兴书院,订规章,经常亲自授课讲学,每逢休沐,即亲至书院与学生一起质疑问难。朱熹对教学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在赴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曾写过一首诗赠给学生:“诸郎有志须精学,老子无能但欲眠。多少个中名教乐,莫谈空谛莫求仙。”以告诫弟子精学儒家名教,因是白鹿洞书院规模和教学质量均为全国之冠,四方好学之士,负笈裹粮,前来求学。建昌人胡泳、李燔、吕炎和吕涛兄弟,都昌人黄灏、彭浔和彭方父子,彭蠡(今彭泽县)人冯琦,星子人周颖等,均学有专攻,后来都成为传播理学的重要人物。
朱熹在南康任职期间,在推行教化、整顿吏治、兴利除弊等方面政声显著,于淳熙八年(1181年)任满,暂回崇安故里。光宗时,赵汝愚奏为侍制、侍讲。时韩胃擅权,排斥赵汝愚。庆元年(1195)年,赵汝愚罢相。朱熹、彭龟年指责过韩,均得罪。三年,将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著于“伪学逆党藉”,而朱熹被定为“伪学之首”史称“庆元党禁”。两年后,朱熹病逝,享年72岁。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从祀孔庙。
朱熹一生勤奋好学,关心国事民情,曾立志报效朝廷,献身国家民族。然而南宋王朝政治极端腐败,统治阶级内部不断争权夺利,使他在仕途上一再遭受挫折,不能得志,终于绝意于官场,潜心学术,致力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成为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教育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思想上,他从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朱程学派、又称闽学、考亭学派。他认为“理在先,气在后”,但其宇宙形成说却能接受古代科学成果,主张阴阳二气的演化论,如从高山上残留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在人性论上,他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提出“去人欲、存天理”,以缓和社会矛盾。其社会历史观,又主张恢复三代之治,愿“周孔之道常在”。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奉为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日本在德川时代,“朱子学”也颇流行。他进行学术研究和讲学紧密结合,师生共同研究著述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他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对后代书院的发展、自由讲学风气的提高、学术研究空气的浓厚都有影响。他的学术著作很多,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词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5. 江西都出了什么名人
王安石(-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 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 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 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 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 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 (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 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 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 朝廷的重视。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 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 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 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 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 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 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 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 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 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 王荆公。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 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 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 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 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 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民政府 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 参观、游览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清运道人。明代杰出的 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被誉 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家山(今临川区)。汤显祖 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一岁时中举。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 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 事房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 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 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 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 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受到了反 正统宋学思想的熏陶。在南京为官时,又受到李贽、达观等人反 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加上他对当时腐败社会的深刻认识,使他 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文人,这也是他在文学事业上获得 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 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 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 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 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 庙记》也是我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 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 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 卷。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 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 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区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 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 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 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 人民政府修建 的汤显祖纪念馆已建成开放。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 词人。
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 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 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 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 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 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 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 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 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晏殊还很 注意培养人才,热心教育事业,1027年,他留守南京(今河南商 丘)时,“大兴学校,以教诸生”,使五代以来荒废了的教育事 业,很快由衰复兴,体现了他为国兴学,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和 实干精神。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 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 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 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 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 文》传世。
文天祥(1236—1282)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又名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二十岁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德佑二年(1276),元兵围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文天祥赴元军议和,被扣留押送北方,行至镇江,得与战友等逃脱南归,至温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元兵南下时,一再起兵抗御,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囚于燕京(今北京)四年,不屈就义。年四十七。
文天祥的诗歌创作,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佳篇甚少。后期诗文,都是用血泪写成,情辞深沉而意气激昂,感染力极强。他的大部分抗战诗歌,都收集在《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中。这些诗,是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结晶,洋溢着对敌人的恨、对祖国的爱,体现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概。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的诗句,在我国民族解放史上光彩照人。《正气歌》用五古的形式历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不朽事迹,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显示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其他如《过淮》《有感》《金陵驿》《早秋》等诗,以及〔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满江红〕等词章,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他善于运用各种手法来塑造形象,并且把抒情、议论、叙事三者融押在一起,从具体的艺术境界中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1278年被押北上,路经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时所写的七律《早秋》,八句诗,每一句都是一个具体的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悲秋情绪,最后以“六朝无限江山在,搔首斜阳独立时”两句诗来点明亡国的痛楚,鲜明地勾勒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人形象。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激昂慷慨,用语平易,继承和发扬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的诗句,既交代了《指南录》得名的由来,又集中概括了诗人的政治思想和诗文创作的倾向。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幼年丧父家贫,母亲以芦荻画地教其识字,发愤苦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副宰相等职,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同时,他又是北宋古文革新群体的领导者,文章和诗词创作都很出色。他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
欧阳修散文成就突出,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类似于中唐韩愈。政论文在欧阳修散文中占有很大比重。这类作品多是奏章,一般以说理见长,逻辑严密、中心突出,但也不乏委婉变化之妙。如著名作品有《朋党论》、《纵囚论》、《原弊》等。
欧阳修曾著《新五代史》,并与宋祁合编《新唐书》,对历史的精确了解,使欧阳修的史论文也极具特色。《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其史论的名篇。文章以后唐庄宗李存勖沉溺逸乐、宠信乐官而致亡国的历史事实,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普遍规律,见解深刻,令人深思。
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也极具特色。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著名的如《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辞赋类散文多为抒情小赋,如《鸣蝉赋》《秋声赋》等。与前此律赋不同,欧阳修这类抒情小赋,多以散文式笔调,融议论、写物,抒情于一炉,形式上更为灵活自由。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江西婺源人。父朱松,进士出身,对二程理学窥研弥深,因不附和议,得罪秦桧,失官居家,以教书为业,恪守孔孟之道。其父对朱熹要求严格,不仅以儒家经书对他进行严格教导,而且对他讲授“古今成败兴亡大致”,教育他关心民族社稷安危和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抗金必胜思想和信念。朱熹严守父训,刻苦读书,青少年时代,精心研读儒家主要著作,广泛涉猎各家学说和各种格致之学,学业猛进,十九岁登进士第,赐同进士出身,授泉州同安县主簿。曾任南康军两年零一个月。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准备启用张浚出兵抗金,并下诏征求内外朝臣陈述政见,朱熹立即上书陈事,在《壬午应诏封事 》中指出:“今日之计,不过乎修政事,攘夷狄而矣”,并向皇帝提出三项重大措施:“夫讲学所以明理而导之于前,定计所以养气而督于后,任贤所以修政而经纬乎其中。”第二年,孝宗在垂拱殿召见朱熹,朱熹面奏三扎:第一扎,建议皇帝博访真儒,讲明《大学》之道,以修身为本。第二扎,指出“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主张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应当“合战守之计以为一”第三扎,尖锐批评当时“谏诤之涂(途)尚壅(堵塞),幸(以诌媚而得宠幸)之势方张,爵赏易致而威罚不行,民力已殚(尽)而国用末节”,应当立即“修德业、正朝廷、立纪纲”。结果,皇帝不予采纳。朱熹上谏被拒,遂退居崇安武夷山寒泉精舍授徒讲学,探求学问,著书立说,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的十五年间,他的学术思想更加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理学体系,初步实现了集理之大成宿愿,名声颇大。
朱熹在学术上的成就,使朝廷感到为难,若不任用,会招弃贤之嫌;如加任用,又恐其“干扰”朝政。经过一番研究,决定差遣他远知偏僻之地南康军。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朱熹到任,治所在今星子县。他到任之初“考按图经,询究民间疾苦”,贴出《知南康榜文》:第一,为解决南康“民力日困,无复安土乐生之心”的社会问题,望士人、父老、僧道、民人有能知道利弊源者,悉具以陈。第二,请士民乡邻父老、每年集会,教戒子弟,使“修其孝弟忠信之行,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敦厚亲族,和睦乡邻,有无相通、患难相恤”,以成风俗之美。第三,乡党父老,推选子弟,入学读经。是年,朱熹又奏请免除赋税,并派司户参军与“逐县知县亲诣旱伤田段地头,对帐检视”。秋后又下发《劝农文》,劝农民“趁此天时多种荞麦及大小麦”度过灾荒。又极力推行王文林所作《耕田法》与《种桑法》。翌年九月,发起重修城南湖畔石堤,“允晦间亦躬行其上,劳苦勤恤者甚众”。
朱熹在南康任职期间,曾亲至白鹿洞书院视察。眼见这座曾经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的遗址,栋宇不存,毁于兵火的一片废墟,感到极其伤心,然又为书院的优美自然环境赞不绝口。他说:“观其四壁,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因“念庐山一带,老(老子、道家)佛之居以百之计,其废坏无不兴葺。至于儒生旧馆只此一处,而一废累年不复振起,吾道之衰即可悼惧,而太宗皇帝敦化育才之意亦不著于此邦,以传后世”,“其庐山白鹿书院合行修立”,遂再三向朝廷请求,孝宗皇帝终于批准重兴白鹿书院。书院落成之日,他饮酒赋诗:“重营旧馆喜初成,要共群贤听鹿鸣。三爵何妨莫萍澡,一编讵敢议明诚。深源定自闲中得,妙用元从乐处生。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并作《白鹿洞成告先圣文》),还屡次请求孝宗皇帝为白鹿洞书院题匾、赐太上皇帝御书石经、监等九经流注疏。他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亲自制订了《白鹿洞书院教规》,即:1、教育目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2、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愤窒欲,迁善改过。4、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5、接物之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以及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熟读精思”的学习原则。这是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的典型的教育纲领。这个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这一,它不仅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模式图,而且为世界教育界所注目,国外很多教育家把它当作研究教育制度的课题,而且为世界教育界注目,国外有很多教育家把它当作研究教育制度的课题,他不只兴书院,订规章,经常亲自授课讲学,每逢休沐,即亲至书院与学生一起质疑问难。朱熹对教学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在赴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曾写过一首诗赠给学生:“诸郎有志须精学,老子无能但欲眠。多少个中名教乐,莫谈空谛莫求仙。”以告诫弟子精学儒家名教,因是白鹿洞书院规模和教学质量均为全国之冠,四方好学之士,负笈裹粮,前来求学。建昌人胡泳、李燔、吕炎和吕涛兄弟,都昌人黄灏、彭浔和彭方父子,彭蠡(今彭泽县)人冯琦,星子人周颖等,均学有专攻,后来都成为传播理学的重要人物。
朱熹在南康任职期间,在推行教化、整顿吏治、兴利除弊等方面政声显著,于淳熙八年(1181年)任满,暂回崇安故里。光宗时,赵汝愚奏为侍制、侍讲。时韩胃擅权,排斥赵汝愚。庆元年(1195)年,赵汝愚罢相。朱熹、彭龟年指责过韩,均得罪。三年,将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著于“伪学逆党藉”,而朱熹被定为“伪学之首”史称“庆元党禁”。两年后,朱熹病逝,享年72岁。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从祀孔庙。
朱熹一生勤奋好学,关心国事民情,曾立志报效朝廷,献身国家民族。然而南宋王朝政治极端腐败,统治阶级内部不断争权夺利,使他在仕途上一再遭受挫折,不能得志,终于绝意于官场,潜心学术,致力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成为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教育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思想上,他从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朱程学派、又称闽学、考亭学派。他认为“理在先,气在后”,但其宇宙形成说却能接受古代科学成果,主张阴阳二气的演化论,如从高山上残留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在人性论上,他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提出“去人欲、存天理”,以缓和社会矛盾。其社会历史观,又主张恢复三代之治,愿“周孔之道常在”。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奉为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日本在德川时代,“朱子学”也颇流行。他进行学术研究和讲学紧密结合,师生共同研究著述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他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对后代书院的发展、自由讲学风气的提高、学术研究空气的浓厚都有影响。他的学术著作很多,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词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