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

中国地质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

发布时间: 2021-03-06 04:53:00

⑴ 科学家在地球上发现的矿物有几种啊

世界上已知矿物约3000种。随著研究手段的改进,新矿物种的发现逐年增多。内若以20年为一个容计算单位,则新矿物的发现,1880~1899年为87种,1900~1919年为185种,1920~1939年为256种,1940~1959年为347种。80年代平均每年发现新矿物约 40~50种。中国从1958年发现香花石开始,至1989年已发现新矿物约70种。

⑵ 李四光是个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发现了什么

李四光,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版,中国现代地球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主要著作:李四光代表作有《冰期之庐山》《中国北部之蜓科》《地质力学概论》和《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⑶ 汉江石的新矿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家军 在陕西发现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后确认其为专具有新结构型的层状硅酸属盐新矿物,将其命名为“汉江石”。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日前投票通过,将“汉江石”确认为新矿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家军说,2005年9月,他在大巴山地区的陕西石梯矿区进行野外调研时,在毒重石-重晶石-石英脉中观察到黄绿色、深绿色的片状矿物,与云母极为类似。后来,经过与该校地学实验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电子探针分析室的合作,历经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后,初步判断,它就是一种新矿物。
为获得这种矿物的精确数据,刘家军克服样品量少、矿物成分复杂的困难,先后2次到野外采集样品,并对矿物多次进行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多项分析。从矿物的发现到向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申报新矿物并全票获得通过,历时近五年的时间。
“汉江石”新矿物的全型标本已保存于中国地质博物馆。专家认为,“汉江石”新矿物的发现,对我国和世界新矿物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⑷ 汶川地震之前,中国地质学家是否探测出来了

没有复,莫说中国,国际上制对于预测地震,都没有什么准确有效的办法,现阶段“地震是不可预测的”依然是一个共识。

当然,指出某些地方可能发生较大规模地震,还是容易做到的,比如我们可以画出中国的地震带,放在中学的地理课本上,在这个地震带内,在万年以内都是可能发生比较大规模地震的,但是要预测准确的时间、地点,现代科学技术依然无计可施

⑸ 香花石的发现故事

上世纪30年代初,孟宪民与张更在浙江、安徽、湖南等省从事金属矿床研究,他先后联名发表了5篇研究报告:《浙江昌化闪锰矿》(1933年)、《浙江青田石坪川辉铝矿石英脉》(1933年)、《安徽铜陵铜官山铜铁矿床》(1933年)、《湖南水口山铅锌矿矿物的沉积顺序》(1935年)、《湖南临武香花岭锡矿地质》(1935年)。水平最高的当数最后一篇。这部英文专著还附有1/10000的“湖南临武香花岭地质剖面图”3幅;1/10000的“湖南临武香花岭地质图”(彩色)1幅。该书除论及该区地质特征、地层、构造、矿区概况(自明朝开始土法采炼)等外,着重阐述了火成岩岩石学(尤其是水热变质、气成变质作用)及矿物学。在“矿物学”部分,论及51种矿物,并配以31个图版、100多张照片,在当时条件下,其鉴定矿物之细致、精确,是有口皆碑的,至今仍有重大科学价值。该书还进一步论述了与主要造矿矿物——锡石伴生的矿物共生组合、矿脉系统与花岗岩侵入体之关系,花岗岩浆之成因与性质,以及锡、砷矿业生产与提炼过程。
该书的出版,一方面为孟宪民后来对个旧锡矿之研究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该区矿床学、岩石学、矿物学之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1954年,孟宪民把香花岭情况与美国新墨西哥州含铍矽卡岩加以对比,指出,在香花岭有可能发现条纹岩型铍矿。在他启发、指导下,地质部地矿司开展了香花岭矿物学、岩石学的研究工作。1955—1956年,该司青年地质工作者黄蕴慧、杜绍华等去香花岭从事长期野外考察。1957年,孟宪民又率黄、杜等再次考察香花岭。最后,终于发现新矿物——香花石,于1958年正式发表。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新矿物,在中国地质学与矿物学史上是重要的里程碑。

⑹ 额尔齐斯石的一次意外 发现一种新矿物

2006年 12月2日,记者来到额尔齐斯石的发现者韩凤鸣老人的家。老人家里的摆设很简单,写字台、高低柜是上世纪70年代在可可托海购置的,看起来“阔气”一些的皮沙发还是儿子“淘汰”后送来的。
老人除了患有高血压之外,身体很好。这与他年轻时的野外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
韩凤鸣的老家在黑龙江省北安市,1959年,他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大学里,韩凤鸣学的是稀有金属地质专业,这是国家第一次开设此专业。毕业后,为了响应党的号召,韩凤鸣自愿要求到新疆工作,被分配到了可可托海,从事野外地质工作。
“刚去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就和一起分配来的大学生们挤在一间大房子里,把铺盖往水泥地一铺,就算是在可可托海安了家。”韩凤鸣说。从春天雪融开始一直到整个夏天结束,韩凤鸣都在野外。每次出去不是骑马就是徒步,馒头就咸菜是家常便饭。
韩凤鸣说:“我在野外的时间比在家多,与石头在一起的时间比跟爱人孩子在一起多。三个孩子都是爱人带大的,我几乎没怎么管过家,1997年退休后才有时间补偿老伴。” 提起可可托海,话题自然转到了如何发现额尔齐斯石的问题上。 1979年夏的一天早晨,韩凤鸣和其他队员带着罗盘、放大镜、地质锤,背着够一天吃的馒头和咸菜,骑马开始对可可托海的一个矿点进行检查。
“实际上就是对矿脉进行检查,对矿石进行判断,看有无深入研究的必要。”韩凤鸣解释说。下午,在经过一条矿脉时,矿脉中一块无色透明的石头引起了韩凤鸣的注意。这块石头有成人拳头大小,很像石英,但凭感觉,韩凤鸣又感觉不是。 “我们平时所说的水晶,其实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石英结晶体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跟普通沙子是同一种物质。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韩凤鸣解释说。他用地质锤敲下了这块石头,放进背包里带了回去。
工作之余,他不时拿出那块石头端详、琢磨。韩凤鸣说:“经过对它的光学、化学性质的初步测试,首先从折光率这一点排除了它是石英,再将它与《矿物手册》上记载的所有已知矿物进行对比,我初步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新矿物。”

⑺ 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一)西藏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综合研究

项目来源:中铝资源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编号:12120113093);国家“973项目”课题(编号:2011CB403103);青藏专项优选项目(编号:12120113037400)。

主要完成人:唐菊兴、孙兴国、陈红旗、王勤、李彦波、卫鲁杰、李玉彬、丁帅、王艺云、杨超、段吉琳、杨欢欢、张志、宋俊龙、高柯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铝资源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地质五队、成都理工大学

主要成果:

近些年,世界范围内与斑岩成矿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勘查评价和综合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发现了众多的超大型矿床,如Lepanto、El Indio、Goldfield等世界级铜金矿床。我国著名的紫金山就是一个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浅部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为主,深部以斑岩型铜金矿为主。

2011年以来,增生造山成矿系统中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与找矿突破研究分别获得青藏专项优选项目、地调项目工作项目、中铝资源勘查项目、国家“973”项目的资助。

研究内容包括:①西藏主要成矿带是否存在与斑岩型铜金成矿系统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②多龙矿集区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保存条件;③荣那铜金矿床类型厘定和找矿突破。

取得新进展如下:

1.在多龙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矿段)发现超大型的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基本查明其矿体地质特征

铁格龙南荣那矿段铜(金银)矿床是2013年中铝资源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取得重大突破的铜(金银)矿,该矿床具有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所特有的矿物组合、蚀变组合和矿化特征,是西藏第一例得到确认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其现已控制的资源规模及推测的资源潜力远比紫金山铜金矿大(张德全等,1991,2005;邱小平等,2010;刘羽等,2011)。

荣那矿段矿体总体呈北东向分布,控制矿体北东延长超过1200米,南东—北西向约800米,中部钻孔施工至1136米(ZK3205孔)以上尚未穿透矿体(矿体厚度914.77米,Cu品位0.62%),矿体总体向北缓倾斜,剖面上为中间厚向外变薄的趋势,呈一漏斗状。

走向上、倾向上、垂向上均未控制住矿体,矿床规模有待进一步确定,有望实现超大型矿床规模。矿体Cu平均品位大于0.5%,伴生金银,伴生Au平均品位在0.1克/吨左右,伴生银平均品位在2克/吨左右。矿石以典型的细脉浸染状为主,局部发育星散浸染状—稠密浸染状矿石,矿石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组成,从浅部至深部,铜蓝、蓝辉铜矿大量发育,交代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硫砷铜矿和黝铜矿。铜矿物的含量: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黝铜矿>辉铜矿。黄铁矿总体含量在3%~35%之间,在矿体中上部发育,上部黄铁矿呈星点状,浸染状;中下部黄铁矿呈脉状,个别脉体厚达20厘米以上,黄铁矿多发育在硅化脉、粘土脉体的边缘或中心,表面发育溶蚀孔。显微鉴定表明,黄铁矿形成早于所有铜矿物。主要脉石矿物有明矾石、地开石、绢云母、石英、硬石膏、粘土矿物等。在浅部发育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不规则状明矾石、地开石,这在斑岩成矿系统中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常可见到(Hedenquist et al.,1994,1999;Sillitoe et al.,2003)。

荣那矿区24号勘探线地质、蚀变及矿化分布图

地开石(正交偏光)

明矾石(正交偏光)

令人感兴趣的是,矿石中发育大量铜蓝、蓝辉铜矿交代其他硫化物现象,甚至在深达1100米孔深的矿石中也十分发育,此种产状的铜蓝和蓝辉铜矿是传统意义上的硫化物次生富集带的产物,还是浅成低温条件下交代作用形成的,这关乎对传统硫化物次生富集成矿理论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

2.完善了“产学研”机制和商业性勘查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矿床地质模型、估算了资源量,开展了矿床深边部及外围找矿预测,预测尕尔勤、地堡拿木岗矿区可以找到类似的矿床类型,为区域找矿指明了方向

(1)指导中铝资源制定勘查质量监控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按照N43-101和国家行业规范进行勘查评价,研究工作全程参与,并指导勘查评价。

(2)在尕尔勤、地堡拿木岗矿区发现孔洞状、块状、条带状的石英、玉髓等,显示深部存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体和斑岩型矿体,为企业勘查评价指明方向。

(3)采用Micromine软件,估算了铁格龙南荣那矿床铜金银资源量,铜金属量528.6万吨,平均品位0.55%;金金属量74.8吨,平均品位0.08克/吨;银金属量1115.0吨,平均品位1.17克/吨。其中,工业矿的含量为:铜金属量451.1万吨,平均品位0.64%;金金属量59.1吨,平均品位0.08克/吨;银金属量881.2吨,平均品位1.24克/吨。为一些矿业公司独立技术报告的完成和科学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3.本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启示

(1)科学新认识:荣那斑岩矿化叠加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化,K1m安山岩、玄武质安山岩形成于成矿后,盖在已经遭受浅剥蚀的矿体之上,起到保存矿体的作用,导致高硫型矿体未被剥蚀。

(2)找矿新发现:发现多龙矿集区存在斑岩型+角砾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的“三位一体”矿体组合,尕尔勤、地堡拿木岗发现硅帽,为区域找矿指明方向,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3)勘查新思路:为高光谱蚀变组合寻找浅部找矿标志;为大功率激电确定矿化强度;为国际标准进行勘查质量监督;形成基于“产学研”结合新模式优化勘查部署。

(4)找矿新突破:铁格龙南荣那矿段从一个小矿点到500余万吨铜的超大型矿床,短短一年达到详查程度,并提交了基于N43-101标准的独立技术报告。

硫砷铜矿的能谱图(硫砷铜矿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的标志性矿物)

注释:RN1604-171.6-3-003Cu3.29(Fe0.1)As1.15S4硫砷铜矿

明矾石的能谱图(明矾石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的标志性蚀变矿物)

注释:RN1604-171.6-2-005K1.02Al3.31S2.44O14≈KAL3(SO42(OH)6明矾石

4.结论

(1)荣那铜(金、银)矿矿石组构及矿物组合具典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中浅部为典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深部过渡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叠加在斑岩矿化之上。

(2)该矿床类型的发现及取得的重大找矿成果,结束了西藏至今没有发现典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历史,对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矿床是西藏地区发现的首例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从矿床的矿石特征及矿体规模来看,与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具有高度可比性。是我国“第二个”超大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规模比紫金山还要大得多。

(3)矿体规模巨大,矿石具明矾石、地开石蚀变组合,黄铁矿的含量在3%~35%之间,铜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组成,特别是铜蓝和蓝辉铜矿在孔深1100多米处大量发育,从矿物组合分析,铜蓝和蓝辉铜矿是低温热液成矿阶段的产物,推断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银)矿体。

(4)外围寻找该类矿床潜力巨大,尕尔勤、地堡拿木岗将是下一步找矿突破的重点地区。

该项目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项目和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在尕尔勤矿区发现的多孔状石英(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顶部的硅帽)

(二)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

项目来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主要完成人:肖克炎、叶天竺、杨毅恒、陈建平、丁建华、孙莉、阴江宁、唐攀科、牛翠祎、汪新庆、丛源、娄德波、李楠、商朋强、李景朝、齐帅军、白万成、张莹、王春艳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主要成果:

矿产预测评价是整个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落脚点,该项目经过近八年工作,主要按照矿产预测评价“五统一”的指导原则,通过技术理论研发、方法示范、技术培训、多层次指导、成果验收、成果汇总等,确保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顺利进行。主要成果是建立或完善了具有我国特色,符合我国地质条件,以我国特有的成矿系列理论为基础的区域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依托GIS技术,研发了以计算机空间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的矿产预测全流程信息方法技术;以省级预测成果为基础,完成了全国22种重要矿产的资源预测评价,初步摸清了资源潜力;在资源潜力预测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重要成矿带划分了找矿远景预测区,提出了找矿工作部署建议。主体成果可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矿产预测理论框架

在前期国家支撑项目和“863”项目的基础上,发展了成矿系列理论、成矿动力学理论和综合信息矿产定量预测为支撑的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发展了三个预测理论、三个基本预测流程和三个基本预测成果的矿产预测框架,提出了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以多岛弧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开展以成矿动力学为基础建造构造编图,构建扎实的成矿构造环境预测基础;以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类型为纲,建立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以综合信息矿产定量预测方法为指导,开展靶区(最小预测区)圈定和未发现资源量估算。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软件培训班(西部)

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项目验收会议

本次预测由于一轮、二轮区划和矿产预测方法积累,特别是赵鹏大、陈毓川、王世称、李裕伟、朱裕生等国内知名专家长期实践总结预测方法,使得预测评价一开始就有顶层设计,保证了全国预测一盘棋和成果汇总的一致性。

2.矿产预测方法

结合具体矿产预测实践,矿产预测方法创新很多。编制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方法、23种矿产预测方法工作指南、预测资源量估算方法、MRAS矿产预测方法、矿产预测成果汇总方法等技术文档。先后在地学前缘、吉林大学、地质通报、地质学刊等刊物出版预测方法成果。主体预测成果创新是地质预测方面创新,特别是成矿系列指导下矿床模型系统的定量预测方法。

(1)成矿系列在矿产预测全面应用。在前人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等理论预测的基础上,全面地将成矿系列理论在矿产预测类型划分、预测工作区圈定、预测模型建立、综合预测区预测成果汇总等进行系统应用和发展。真正做到理论预测与集体实际信息资料预测结合在一起。

(2)以成矿系列关键成矿地质作用为基础,总结了六大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包括沉积矿产预测方法、侵入岩体型预测方法、岩浆热液型矿产预测方法、层控内生型矿产预测方法、变质矿产预测方法、综合内生型矿产预测方法等。它们在基础编图、预测要素提取、定量预测方法等有明显不同。这样使预测有可靠地质基础,又有方法指导性和普适性。

(3)矿产预测类型是本次预测纲领。借鉴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模型,我们总结了23种矿产77个全国性模型。各省在此基础上,以成矿系列矿床式为基础,划分了近千个地区矿产预测类型,以此为基础,开展预测工作区划分、预测模型建立、预测要素图编制等工作。

(4)开展矿床模型地质体参数法新方法研究,并全面应用。应用矿床成矿系统理论,将成矿地质体、矿床、成矿地质异常作为整体,改进和发展了地质体积参数法。研究了控制资源潜力关键要素,认为成矿系统规模越大,矿床资源潜力越大。通过已知矿床系统的参数进行类比,预测未发现的矿产资源及其潜力。

(5)提出综合预测要素图编图的模型及方法。建立预测区综合预测要素图编制方法及模型,认为只有建立好综合编图模型,有可能使预测要素图能够充分利用物、化、遥综合信息。

(6)提出了资源量三维立体预测方法。尽管本次没有进行系统三维建模方法研究,但在利用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深部地质钻探资料等进行预测方面有一的定进展。如资源量估算过程中我们重点设计了预测地质体深度参数。对于该参数我们设计了7种确定依据,包括使用地球物理反演得到成矿地质体参数等。

3.计算机矿产预测全面应用

计算机空间数据库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全面应用是本次预测评价的一大特色。所有的基础数据都建立在GIS上空间数据库,这些数据通过数据模型得到有效管理和使用。MRAS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在本次预测评价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它高效快捷地完成地质数据成矿信息提取和综合。协助地质专家进行最小预测靶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如果没有计算机空间数据管理工具,那么完成25种矿产预测这项繁杂工程是不可想象的。同时预测成果数字化将为今后常态化工作提供方便的使用基础数据。

4.全国23个矿种预测成果

全国重要矿种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是在省级和大区重要矿产总量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从全国的层面进行了汇总,并划分了全国层次的3级预测区。其主要内容包括,从全国层面上,按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预测资源量、不同深度预测资源量、不同地质可靠程度预测资源量和不同利用程度预测资源量针对铁、铝土、铜、铅锌、钨、锡、钼、稀土、金、银、锑、锰、铬铁矿、镍、菱镁矿、锂、钾盐、磷、硫、萤石、重晶石和硼矿等23个矿种进行了汇总,并对重要3级预测区进行了评述。经过对全国23个矿种的汇总和综合分析,全国重要矿种的查明资源储量,以及预测资源量等一些重要特征如表所示:

我国23个矿种预测区资源量统计表

续表

5.人才培养

通过多年项目技术培训和实际工作,培养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大批矿产预测年轻人员。这些年轻地质矿产预测人员既懂成矿规律、矿产预测,又懂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该项目的博士、硕士近50人,全国培养的预测评价人员近500人,为以后矿产区划常态化提供人才保障。

该项目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⑻ 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

王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矿物是在地球地壳及其相邻层圈和宇宙中天然形成的、绝大多数为无机晶质的元素或化合物,也包括一些为数极少的有机和非晶质的化合物。矿物特性主要由其化学组成与结晶性质(对晶质矿物可说是晶体结构)所决定,若发现一种矿物在这两方面或其中之一与已知矿物迥然不同,即可作为新矿物(从分类学角度,严格地说,应称为新矿物种),并命以新名。当发现新矿物时,按国际共识,首先需要提交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审查批准。新矿物的发现不仅是矿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而且对地质科学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自1949年以来,随着地质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我国矿物学领域中新矿物的发现从无到有。如1958年新矿物香花石的首先问世及其后十多个新矿物的相继发现,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并于1981年加入IMA CNMMN,代表中国成为正式会员国。它标志着我国新矿物研究已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截至2010年6月已达116种,将这些矿物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分子式、发现者及其正式发表刊物收集整理列于表1。其中存有争议或虽未见通过仍应作为新矿物的有两种(兴中矿和孟宪民石),还有10种是国外学者所发现的矿物(下文注有*号)。另外,对产于国外而鉴定为新矿物的镁星叶石、钡闪叶石和氟铈硅磷灰石未包括在内。这些新矿物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体系的大类和类中的分配情况如下:

在4个矿物大类中,属于单质及其类似物大类的新矿物种数有22种,属于硫化物及其类似化物大类的有17种,属于氧的化合物大类的有75种,属于卤化物大类的有2种。

现将这些矿物在矿物类中的分配,简述于下(其中带有“”号的矿物种名为暂定名):

自然元素及其互化物类13种:自然铬、红石矿、汞铅矿、丹巴矿、四方铜金矿、滦河矿、围山矿、张衡矿、珲春矿、沅江矿、承德矿、大庙矿、伊逊矿。

碳硅氮磷化物类9种:桐柏矿、曲松矿、雅鲁矿、喜峰矿、古北矿、罗布莎矿、藏布矿、那曲矿、林芝矿。

砷锑铋化物类2种:峨眉矿、安多矿。

碲化物类5种:碲锑钯矿、六方碲锑钯镍矿、双峰矿、马营矿、高台矿。

表1 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1958~2010.6)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硒化物类1种:硒锑矿。

硫化物类9种:道马矿、兴中矿、硫砷钌矿、锡林郭勒矿、马兰矿、长城矿、“硫碲铁银矿”、“欧特恩矿*”、李四光矿。

氧化物类有17种:长白矿、斜方钛铀矿、褐铈铌矿-β、蓟县矿、铋细晶石*、沂蒙矿、钕易解石、骑田岭矿、褐钕铌矿-β、钓鱼岛石、安康矿、孟宪民石、镁尼日利亚石-2N1S(彭志忠石-6T)、镁尼日利亚石-6N6S(彭志忠石-24R)、建水矿、铬铋矿、谢氏超晶石。

硅酸盐类有26种:香花石、钡铁钛石、包头矿、顾家石、硅镁钡石*、锂铍石、索伦石、水星叶石、纤钡锂石、莱河矿、金沙江石、兴安石、额尔齐斯石、二连石、南平石、绿泥间腊石、氟铁云母、湖北石*、氟尼伯石*、牦牛坪矿、丁道衡矿、“氟镁鳞石*”、汉江石、“氟钡镁脆云母*”、“氟高铁金云母*”、“氟韭闪石*”。

硼酸盐类有5种:章氏硼镁石、水碳硼石、多水氯硼钙石、黑硼锡镁石、袁复礼石。

砷酸盐类有2种:南岭石、斜铜泡石。

磷酸盐类有6种:芙蓉铀矿、湘江铀矿、青河石、西盟石、盈江铀矿、涂氏矿。

亚硒酸盐类有1种:斜蓝硒铜矿。

亚碲酸盐类有2种:平谷矿、碲锌石。

碲酸盐类有1种:赤路矿。

钼酸盐类有1种:腾冲铀矿。

硫酸盐类有7种:锌赤铁矾、锌叶绿矾、锡铁山石、柴达木石、锌绿钾铁矾、李时珍石、铊明矾。

碳酸盐类有7种:黄河矿、氟碳铈钡矿、中华铈矿、大青山矿、氟碳钙钕矿、扎布耶石、祁连山石。

氟化物类有2种:赣南矿、张培善石*。

综合观之,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有以下特点:

1)在不同时期发现的矿物种数见表2。如从不同时期发现的矿物种数的变化来看,有逐年代依次上升的趋势。

表2 不同时期发现的新矿物种数

2)截至2010年6月,我国发现的矿物种总数为116种,仅占届时世界全部矿物种总数4498种(初步统计)的2.57%。如与发现矿物种较多的国家,如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相比,我国还有很大差距。

3)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矿物,在各矿物类中的分配有多有少,详见表3。在硅酸盐类矿物中,发现的新矿物种较多。在氧化物类、自然元素及其互化物类、碳、硅、氮、磷化物类、硫、硒化物类和碲化物类中,发现的新矿物种数量次之。但是,将各类矿物总数(分子)同对应该类的矿物种总数(分母)相比,如对硅酸盐类,该比率为26/1167=2.22%;对氧化物类,为 17/356 = 4.77%;对自然元素及其互化物类,为 13/90 =14.44%;碳、硅、氮、磷化物类,为 9/30=30.00%;对硫、硒化物类,为 10/572=1.74%;对碲化物类,为5/58=8.62%等。由此可见,发现的矿物种数多,但其比率不一定大;发现的矿物种数小,比率并不一定小。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发现的自然元素及其互化物类和碳、硅、氮、磷化物类矿物的比率占有极大的优势。

表3 迄今发现的新矿物种在各矿物类中的分配

注:由于极少数矿物种的被撤销或追认等变动,表中数据仅为初步统计,误差难免,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4)在我国发现的116种新矿物中,有10种为国外学者在中国发现的,其中20世纪60年代有1种,80年代有1种,2000~2010年6月有8种。这说明我国地质科学国际交流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有明显的增强。从这些新矿物的产地产状看,其中有5种(如*3、*6、*7、*8、*10)产自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床;有2种(*5、*9)产自苏鲁超高压带;有1种(*1)产自贵州晴隆锑矿;有1种(*2)产自新疆阿尔泰伟晶岩;还有1种产自湖北大冶铁矿床。这表明,这些新矿物均产于我国的特殊矿床或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

总之,一个国家发现的矿物种数的多少,反映着该国矿物学学科发展的水平。发现新矿物种的工作,是一项矿物学的基础性工作。从有利于发现新矿物的角度,应对国家特有矿床或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多给予关注。同时,建议对我国发现新矿物种的工作,给予特别的支持与鼓励。

参考文献

[1]周正,曹亚文.中国新矿物综述.岩石矿物学杂志,1997,16(1):81~99

[2]约瑟夫·阿·曼德伦诺(J.A.Mandarino),傅小土(J.de Fourestier).首次在中国发现的矿物.矿物学报,2005,25(3):217~228

[3]王濮,潘兆橹,翁玲宝,等.系统矿物学(上、中、下册).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1984,1987

[4]王濮,翁玲宝,陈代璋.系统矿物学与矿物种.现代地质,1992,6(4):411~417

[5]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英汉矿物种名称.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6]何明跃.新英汉矿物种名称.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7]Mandarino J A.Back M E.Fleischer's Glossary of Mineral Species,9th ed.,The Mineralogical Record Inc.Tucson,2004

[8]Hugo Strunz,Ernest H.Nickel.Strunz Mineralogical Tables,E.Schweizerbart'sche Verlagsbuchhandlung(Nägele u.Obermmller)·Stuttgart,2001

注: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每年发布的新矿物及其种名的公告,发表在国际主要有关矿物学的刊物中,并自2010年3月开始改为CNMNC Newsletters通讯方式发表在英矿物学杂志(“Mineralogical Magazine”)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