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地区工程地质特点
A. 连云港市 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连云港市,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经118度24分~119度48分和北纬34度~35度07分之间,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宿迁市沭阳县毗邻;南与淮阴市涟水、盐城市响水2县相连,东西长129公里,南北宽约132公里,土地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9.4平方公里。辖东海、赣榆、灌云、灌南4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480万。新浦区为市政府所在地。港口作为一种资源是连云港市最具有特色的一大优势。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连云港与海州湾沿岸附近的燕尾港、海头港、小丁港乃至石臼港等,构成中国未来大型的港口群体,具有较强的对外贸易能力。同时,燕尾港、小丁港、海头港3个港地势开阔,可容纳大规模的临海工业,特别是建设大型港口电站、钢厂、化工基地和运输机械、拆修造船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这样,不但可以形成以连云港为中心的港口群体,带动沿海工业发展,而且可以形成以连云港为中心,联通世界的海河水陆运输体系;二是连云港拥有辽阔、稳定的经济腹地,即整个“陇海——兰新”经济地带,对中国腹地丰富的物产资源及广大的消费市场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和消化力。连云港是全国十大海港之一,港口现有万吨以上泊位30个,年吞吐量4000万吨以上。6.7公里拦海大堤,使港口形成了30平方公里风平浪静的港池,可供建设上百个泊位,形成亿吨吞吐能力。连云港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多个港口有着密切的通航关系和贸易往来。
连云港市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民航开通了到中国重要城市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航班。铁路客运和货运列车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宝鸡等大中城市,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连云港是中国五大交通枢纽之一,公路对外交通已全部实现高速化,国家重点建设的同三、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
连云港市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平原、海洋、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俱备。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东部沿海平原海拔3~5米,主要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及滨海平原3类,总面积5409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70%。西部东海县的丘陵海拔100~200米。沿海主要是700平方公里盐田及480平方公里滩涂。境内山脉主要属于沂蒙山的余脉,绵亘近300公里。有大小山峰214座,主要有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锦屏山、马陵山、羽山、夹山、大伊山等,其中最高峰为南叶山主峰-玉女峰,也为江苏省境内最高峰,海拔625米。沿岛礁共21个,其中岛屿9个,面积为6.06平方公里。具体为:东西连岛、鸽岛、竹岛、羊山岛、开山岛、秦山岛、车牛山岛、达山岛、平岛等,其中东西连岛为江苏第一大岛,面积达5.4平方公里。
水系基本属于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地区的主要排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等均从市内入海,故有“洪水走廊”之称。境内还有玉带河、龙尾河、兴庄河、青口河、锈针河、柴米河、蔷薇河、善后河、盐河等大小干支河道40余条,有17条为直接入海河流,有盐河等河直接与运河及长江相通。全市共有水库168座,其中石梁河、小塔山、安峰山水库较大。石梁河水库为江苏省最大水库,可蓄水4亿立方米。水域资源类型齐全,全市沿海地区面积14.9万亩,其中可利用的占30%,水资源总量56亿立方米,利用率达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0立方米。连云港市海岸类型齐全,标准海岸线162公里,其中基岩海岸为江苏独有。
连云港市耕地面积379.79千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1%。尚有8.71千公顷土地亟待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较大。
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历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无霜期为220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日照和风能资源为江苏省最多,也是全佳地区之一。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连云港市发育一个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种群体系。从分类上看,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花生。还盛产林木、瓜果、桑茶、竹、药材、草场及野生和水生植物。云台山的云雾茶为江苏3大名茶之一,珊瑚及金镶玉竹为江苏珍稀名特产。动物资源主要分水生、陆生和鸟类。水生动物中的海洋水产品占全市水产品总量的72.8,海州湾渔场为中国8大渔场之一。主要经济鱼类为带鱼、鳓鱼、黄鱼、加吉鱼4大类。前三岛海区为江苏省唯一的海珍品基地,主要有刺参、扇贝、鲍鱼等。近海水域和内陆水域主要生产对虾、海带及淡水鱼类。陆上动物主要为人工饲养的畜禽品种,达12科、18属、90多个品种。全市有各种鸟类225种,列入国家珍稀保护鸟类计31种。矿产资源共计40余种,主要有海盐、磷矿、金红石、蛇纹石、水晶、石英及大理石等。淮北盐场为全国4大海盐产区之一。锦屏磷矿为全国6大磷矿之一。东海县的金红石矿储量达250多万吨,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金红石矿。蛇纹石矿的开发已成为上海宝钢的重点配套工程。东海县又素有“中国水晶之乡”、“中国石英之乡”的美称。赣榆县班庄雪花白大理石全国最优。现已初步勘探出黄海大陆蕴藏丰富的海底石油。
连云港市1984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连云港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已先后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的部分城市缔结了友城关系,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连投资开办了2000多个合作项目。世界500强的美国杜邦、法国罗盖特、日本味之素等著名跨国公司相继在连投资办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园区、旅游度假区等特色园区,已经成为我市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的沿海港口城市中,连云港市古迹较为丰富,历史久远。全市有风景区14个,风景点116处,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是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江苏3大旅游区之一。连云港集名山(花果山)、名海(黄海)、名水(东海温泉)、名竹(金镶玉竹)、名石(水晶)、名书(《西游记》、《镜花缘》等)、名“气”(连云港空气质量全国最好)、名井(亚洲第一井)于一地,构成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旅游景观,造就了山、海、岛、港相得益彰,水秀山明浑然一体的宜人风光。连云港之夏、西游记文化旅游节影响不断扩大。2002年花果山景区和连岛度假区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并分别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全国健康型海水游泳场。
据考古学研究结果证实,远在1万年以前,古朐山即现在的锦屏山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1959年和1978年在锦屏山南麓二涧和东海县山左口乡大贤庄,均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唯一的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遣址。锦屏山地带新石器时代遣址有19处,二涧遣址为中国原始农业最早开发区之一。1979年发现的长20米、宽10米的“将军崖岩画”,国家文物局鉴定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是一项难得的重大发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天书”。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孔望山摩崖造像”是我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早100-200年,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西游记》描绘的花果山、幽似“桃源仙境”的宿城、南云台山的“玉兰花王”、渔湾龙潭瀑布、四季如汤的“东海温泉”,构成了神奇的旅游假区。孔子登山望海、秦始皇两次来巡以及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石曼卿、沈括、李清照、吴承恩、李汝珍、吴敬梓、林则徐、刘觉民、朱自清、刘田依、汤永、孙宝林、刘继青、孙中山等文人高士、诗家骚客的遗迹常使人留连忘返。
自然地理
连云港市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平原、海洋、高山齐观,河湖、丘陵、滩涂俱备。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东部沿海平原海拔3-5米,主要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及滨海平原3类,总面积5409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70%。西部东海县的丘陵海拔100-200米。沿主要是700平方公里盐田及480平方公里滩涂。沿岛礁共21个,其中岛屿9个,面积为6.06平方公里。具体为:东西连岛、鸽岛、竹岛、羊山岛、开山岛、秦山岛、车牛山岛、达山岛、平岛等,其中东西连岛为江苏第一大岛,面积达5.4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主要属于沂蒙山的余脉,绵亘近300公里。有大小山峰214座,主要有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锦屏山、马陵山、羽山、夹山、大伊山等,其中最高峰为南叶山主峰-玉女峰,也为江苏省境内最高峰,海拔625米。
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华北古陆的南缘,属鲁苏地质,与山东的泰山、崂山一脉相承。它的岩石为变质岩,地质学上叫片麻岩,是二十四五亿年前造山运动中,受到高温高压后发生变质形成的,岩性坚硬,色白质细
云台山是由五条山脉组成,由南向北数,第一条为锦屏山,有马耳峰、白虎山、孔望山等21座山峰;第二条为前云台山,又称南云台山,有玉女峰、香炉顶等74座山峰,花果山就在其间;第三条为中云台山,有华盖山、溪云山等13座山峰;第四条为后云台山,又称北云台山,有大桅尖、二桅尖等47座山峰,连云港港口便在山北;第五条为东西连岛,有桅尖山等两座山峰,现仍在海中,是港口的屏障。
锦屏山
锦屏山,属泰山山脉,因山顶开阔平坦,又名平顶山,自清初就以幽、险、静、秀、闻名于民间。总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563、5米。
马陵山
马陵山在临沐、郯城、江苏省新沂三县交界处,绵延60余公里。
羽山
羽山位于 在东海县城西北部,是现存最古老的景点。平地崛起,东西走向,形若笔架。主峰海拔269.15米,长约7.5公里。
水系基本属于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地区的主要排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等均从市内入海,故有“洪水走廊”之称。境内还有玉带河、龙尾河、兴庄河、青口河、锈针河、柴米河、蔷薇河、善后河、盐河等大小干支河道40余条,有17条为直接入海河流,有盐河等河直接与运河及长江相通。全市共有水库168座,其中石梁河、小塔山、安峰山水库较大。石梁河水库为江苏省最大水库,可蓄水4亿立方米。水域资源类型齐全,全市沿海地区面积14.9万亩,其中可利用的占30%,水资源总量56亿立方米,利用率达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0立方米。连云港市海岸类型齐全,标准海岸线162公里,其中基岩海岸为江苏独有。
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历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无霜期为220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日照和风能资源为江苏省最多,也是全佳地区之一。
经济概况
2007年是连云港市跨越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拼搏实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整体推进,居民生活切实改善,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
一、综合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615.23亿元,较上年增长15.1%,增幅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13710元,是五年前的2.1倍。主要经济指标普遍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大多数指标增幅超过全省水平,多项指标增幅处于全省前列。
结构调整继续加快。三次产业继续呈现“稳固、提升、活跃”的局面,第一产业增加值102.35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88.86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224.03亿元,增长16.0%。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1%和38.5 %。结构由18.2∶45.9∶35.9,调整为16.6:47.0:36.4。
县区经济全力提速。县域GDP共实现359.91亿元,占全市比重58.5%,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县域GDP增长17.3%,增速比全市高2.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职工工资等主要指标增幅也均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城市影响不断扩大。在2007年公布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上,连云港市名列第39位,较两年前提升了16位。四县全部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全市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经济主体竞争力仍然不强,经济增长与实现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产业结构层次还不高,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产业项目不多,节能减排的硬约束日益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紧迫;县区及城乡经济发展依然不够平衡,新农村建设基础仍较薄弱,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物价上涨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影响,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呈现困难,群众在就业、住房等方面还有许多新期待,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02.35亿元,同比增长6.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7.6亿元,增长1.5%;其中农业产值100.48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5.72亿元,增长11.5%;牧业产值50.76亿元,增长2.0%;渔业产值43.22亿元,下降3.2%。
种植业发展持续向好。粮食总产跃上新台阶,全市粮食面积691.2万亩,亩产达到438公斤;总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达到302.71万吨,较上年增长9.2%。全年棉花总产1.1万吨,油料总产11.7万吨,蔬菜总产204.9万吨。
畜牧业生产较为稳定。全市规模畜牧业养殖场(户)达到7911个,新建养殖小区30多个。生猪年末存栏120.8万头、牛28.1万头、羊53.4万只,家禽存养量980.9万只,禽蛋产量19.5万吨。各项疫病防治工作扎实有力,基本保持重大动物疫情清净。
渔业发展呈现新态势。科技兴渔取得良好收益,全市海淡水养殖面积达到100万亩,海珍品养殖基地发展到5000亩,海水工厂化养殖已突破35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水产品总量55.2万吨,较上年增长4.7%。
林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年内完成造林面积18.8万亩,建设农田林网76.5万亩,完成四旁植树1158.64万株。全市未发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灾。林木种苗花卉发展到5.6万亩,水果产量18.6万吨,茶叶产量285.1吨。
外向型农业成为新亮点。圆满完成第九届江苏农洽会、第五届中国农交会、上海农交会和东盟农业博览会等六次会展任务,努力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全年农产品出口额2.69亿美元,增长17%。
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省以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1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23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面积达388.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以上。
农业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完成重点水利工程投资7.26亿元,其中海堤涵闸、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新沂河50年一遇整治工程建设等均取得显著成效。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导地位日益显现。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29.34亿元,增长18.9%,增幅比全省高2.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7%,拉动6.6个百分点。工业化指数达37.3%,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工业重化程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5.58亿元,同比增长48.0%。其中重工业完成产值375.82亿元,占全市的54.0%,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7.6%,比轻工业快19.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674.16亿元、利税76.66亿元、利润48.04亿元,增幅分别为47.8%、77.5%、103.5%,均居全省第一。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2.1,提高36.6个百分点。
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039家,较上年净增201家。资产过亿元的企业75家,较上年净增21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4家,净增3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12家,净增39家;实现利润过亿元的11家,净增5家。
支柱行业贡献突出。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五大行业发展良好,共完成工业产值425.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2%;利润占79.4%,利税占71.5%。
龙头企业举足轻重。工业20强企业完成产值304.02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48.9%,拉动增长23.4个百分点。益海(连云港)粮油有限公司以81亿元成为首个产值突破80亿元的工业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质量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 134个,拥有资产119.34亿元,占15.3%。完成工业产值137.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19.7%;产值增长49.4%,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创利税25.08亿元,占32.8%。
建筑业发展不断壮大。全市建筑企业达到357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上升至9家,二级资质企业78家,三级资质企业227家,劳务企业43家。优势骨干企业的发展继续加快,产业集中度达到65.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59.52亿元,较上年增长15.9%;建筑业总产值 135亿元,外出施工产值74.6亿元,施工人数达19.3万人。
民营经济规模进一步增大,发挥吸纳就业重要作用。2007年新发展私营企业4536户,增长37.0%;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5832户,增长1.39倍。新增注册资本(金)116.96亿元,增长49.2%。年末私营个体户累计已达11.01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78万户,个体工商户9.23万户;私营个体企业注册资本378.4亿元,户均为34.37万元,比上年提高9.01万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48.69亿元,户均196万元,比上年提高49.51万元。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过500万元的已达1049户,过千万元的641户,过亿元的14户,都有较大增长。民营经济共吸纳就业人员41.23万人,增长16.8%。
税收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金36.24亿元,增长31.0%,占全部税收的48.5%。其中,私营经济税金11.68亿元,增长61.4%,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分税种看,增值税12.96亿元,增长75.1%;营业税8.28亿元,增长16.2%;企业所得税7.09亿元,增长73.9%。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318.08亿元,增长17.5%;增幅比全省高2.3个百分点,较GDP增幅高2.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7%,较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达57.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地方外贸取得突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2.53亿美元,增长19.3%;其中出口18.47亿美元,增长26.8%。外贸依存度达到38.6%,出口依存度为21.9%。年末有进出口实绩企业608家,其中规模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6家,完成进出口额19.8亿美元,占全市的75.3%;11家企业进出口规模突破5千万美元,规模最大的突破5亿美元。
利用外资跨上新台阶。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07个;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6.8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0.6%。实际到账注册外资73787万美元,增长113.5%;增幅较上年上升87.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期末实有三资企业928个,较上年增长8%。全年新增内资注册企业1568个,引进内联客方到位资金265.87亿元,较上年增长32.4%。
旅游业成果丰硕。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18.8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2.6%;实现旅游总收入97.91亿元,增长14.5%。其中接待境外游客8.22万人次,增长19.3%;实现外汇收入7788.76万美元,增长27.8%。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最快的三个地级市和全国20个优秀旅游目的地之一。全市旅行社总数达96家,其中新成立旅行社23家。
连云港主要旅游景点:花果山 ·连云港连岛 ·渔湾风景区 ·孔望山 ·高公岛凰窝 ·连云港拦海大堤 ·连云港商业街 ·东海温泉 ·水帘洞 ·桃花涧 ·玉女峰 ·海州湾 ·东海水晶城 ·一线天 ·宿城风景区 ·连岛海滨浴场 ·海州石棚山 ·徐福村 ·港口 ·羽山 ·罗阳休闲垂钓中心 ·连云港港 ·苍梧绿园 ·抗日山烈士陵园
园区建设
开发园区建设实现历史突破。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总投入277.2亿元,较上年增长47%;其中基础设施投入53.3亿元,增长15%;累计开发并基本建成面积74.75平方公里,增长25.8%。实际到账外资6.84亿美元,增长81.4%;新增注册内资99.1亿元,增长21.6%。新进区重大项目(5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和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共366个,增长37%。园区实现GDP196.22亿元,增长44%;工业增加值152.08亿元,增长41.6%;财政收入34.65亿元,增长50.5%;出口9.49亿美元,增长34%。每平方公里业务总收入15.8亿元,增长53%。
连云港开发区建设呈现超常发展。国家级连云港开发区GDP突破百亿元,达到101.3亿元,较上年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31.8%;财政总收入23.04亿元,增长43.6%;协议利用外资9.1亿美元,增长54.8%;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34.2%;引进内联到位资金37.1亿元,增长36.9%;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增长36%,其中自营出口6.68亿美元,增长2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5亿元,增长52.3%,其中工业项目投入46.1亿元,增长76.6%。全区综合实力在53个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位次前移,对全市发展贡献份额继续提高。
财政、金融
财政实力持续增强。2007年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22.85亿元,增长5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8.79亿元,增长43.7%;增幅在十三市中列第2位,高出全省8.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7.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较上年提升1位。各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82.0%,提高了2.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较上年提升2位。人均一般预算收入1087元,增长44.8%;增幅在十三市中列第2位,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实现74.70亿元,增长29.6%。
信贷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市商业银行重组并入江苏银行,组建东方农村合作银行。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643.07亿元,增长24.0%,比上年快5.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快11.1个百分点,增幅居十三市第2位;贷款余额474.55亿元,增长24.1%,比上年快1.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快5.3个百分点,增幅居十三市第3位。贷存比73.8%,居十三市第四位。全年累计现金投放16.89亿元,同比多投8.78亿元。另外,保险事业稳健发展,全年实现保险费收入16.12亿元,增长22.7%。
B. 连云港的地理环境
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处于北纬33°59′~35°07′、东经118°24′~119°48′之间。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日照市接壤,西与山东临沂市和江苏徐州市毗邻,
南连江苏淮安市和盐城市。东西最大横距约12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32千米。土地总面积7499.9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759.4平方千米,市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千米。 连云港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境内山海齐观,平原、大海、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湿地、海岛俱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如一只飞向海洋的彩蝶。地貌基本分布为西部岗岭区、中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区和云台山区四大部分。西部丘陵海拔100米~200米。中部平原海拔3米~5米,主要是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及滨海平原3类,总面积5409平方千米。拥有耕地面积3797.9平方千米。东部沿海主要是约700平方千米盐田和480平方千米滩涂。云台山脉属于沂蒙山的余脉,有大小山峰214座,其中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4.4米,为江苏省最高峰。 连云港有云台山、锦屏山、马陵山、羽山等山脉。
连云港有标准海岸线162公里,21个岛屿,其中东西连岛为江苏第一大岛,面积7.57平方公里,基岩海岸为江苏省独有。 新中国成立前,连云港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高增长状况,并形成建国后的第一次生育高峰。连云港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总量由1949年的163.82万人增长到1957年的229.23万人,8年净增65.41万人,年均增加8.18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42.89‰。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政府工作的失误,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连云港人口总量极度萎缩到1961年的220.26万人,比1957年减少近9万人。1958年甚至萎缩到212.61万人,比1957年减少近17万人。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这一时期,连云港死亡率大幅下降到10‰以下,并逐步稳定在7‰左右。人口总量以高达30‰的年均增长率不断扩大,1971年达到296.06万人,形成建国以后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逐步打破过渡性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1980年,连云港出生率降到15‰以下,人口总量为331.48万人,9年净增35.42万人,年均增加3.94万人。
进入八十年代后,虽然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更加严格。但是,由于六十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加之八十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婚年龄的人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接近20‰,形成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连云港人口总量突破400万人。1991年,人口总量达到412.39万人,11年净增80.91万人,年均增加7.36万人。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完善和群众生育观念的深刻转变,八十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生育水平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2005年,连云港人口总量472.18万人,14年净增59.79万人,年均增加4.27万人,年均增长率仅9.72‰。
据《连云港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连云港常住人口为439391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65370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59787人,减少5.58%。年平均减少0.57%。常住人口中,家庭户1287127户,家庭户人口为420746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人减少0.44人。
2012年末,连云港常住总人口440.69万人,其中市区109.74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1.49‰,自然增长率4.73‰。2012年末户籍总户数139.81万户,其中市区29.57万户;户籍总人口510.99万人,其中市区96.65万人。 2015年,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实现GDP2160.64亿元、居民收入19418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9.1%,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位。 ;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8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9.2%,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过城镇居民。去年消费品市场中,批发业实现消费64.66亿元,增长12.2%,零售业实现消费688.64亿元,增长11.3%,住宿业实现消费9.71亿元,增长11.5%,餐饮业实现消费67.7亿元,增长24.4%。
2013年,连云港GDP总量达到1785.42亿元,增长11.8%,居全省第六位,总量较上年增加182.00亿元。
2013年,连云港第一产业增加值259.1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807.42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718.83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协调性增强,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45.9:39.6调整为14.5:45.2:40.3,和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持平,第二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7个百分点。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共同体在2010年5月7日正式启动了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5.89亿元,同比增长10.2%,总量较上年增加180.47亿元。人均GDP突破44000元,达到44277元,较上年增加3861元,同比增长9.6%, 其中市区人均GDP达到52238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9.8亿元,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8亿元,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3.6%、13%、20.8%;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3%、12.3%。十大民生工程和百件惠民实事顺利实施,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事项得到解决,在加快改革发展过程中群众得到实惠。 连云港高校名单层次 学校名称本科院校淮海工学院(原淮海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筹)) 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海州师范学院 (筹)) 独立学院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专科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连云港校区高职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经贸技师学院、江苏省经贸高级技工学校)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县(市、区)学校名称海州区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连云区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赣榆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赣榆县第一中学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城头高级中学赣榆智贤中学 东海县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江苏省白塔高级中学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灌云县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灌云县第一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 灌南县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注: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因初高中未分离,一直未参与普通高中四星级评估。直至2014年学校高中部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该校根据《连云港市高中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与四星级高中同时参与第一录取批次,并在四星级高中录取结束后录取。 连云港市区部分优秀中小学层次 学校名称 初中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连云港市海宁中学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连云港东港中学连云港市西苑中学小学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连云港市海宁小学连云港市建宁小学连云港市新海小学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 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连云港师专一附小连云港师专二附小连云港师专三附小(连云港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连云港位于南北过渡和陆海过渡的交汇点,是国际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为陇海、兰新铁路)东端桥头堡,具有海运、陆运相结合的优势。是国家规划的42个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
连云港已形成海、河、陆、空四通八达的立体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具备较强的物流承载和运输能力。 连云港有连云港东站、连云港站2个客运站。境内铁路全长99248米,可直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开通至郑州、西安、成都、兰州、阿拉山口和绵阳等地的集装箱运输“五定”班列,承担新亚欧大陆桥90%以上的过境集装箱运输。
连云港依托陇海铁路线,连云港铁路客运和货运列车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
已经开工建设的铁路有青连铁路(青岛-日照-连云港)、连盐铁路(沿海铁路江苏段,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连淮扬镇铁路(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等,进行前期工作的铁路有徐连客运专线 (陇海客运专线徐连段,徐州-连云港) ,合连高速铁路(合肥-宿迁-新沂-连云港),规划的铁路有临连铁路(临沂-连云港) 。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占地5平方公里,位于连云港西25公里,东海县境内。1984年经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使用白塔埠机场开展航空运输业务。1985年3月26日开通第一条民用航线。
民航机场达到国际4D级标准,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多条航线。2010年12月,开通至韩国首尔航线。
连云港新机场(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 力争在2015年开工建设,是江苏“两枢纽一大六中”规划的第三大国际机场,仅次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定位为区域性国际大型机场 。 公路对外交通已全部实现高速化,密度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204国道穿境而过,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36千米,密度达451千米/百平方千米。
国家重点建设的沈海(同三高速沈阳至海口段)﹑连霍﹑长深、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也是中国南北、东西最长的两条高速公路——同三高速(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和连霍高速(连云港——新疆霍尔果斯)的惟一交点。 连云港港位于黄海之滨,中国沿海中部的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的东北端,位于北纬34°44',东经119°27',是中国沿海十大海港、全球百强集装箱运输港口之一,开通了50条远近洋航线,可到达世界主要港口。
港口北倚长6㎞的云台山,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内,是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储、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连云港港低碳港口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交通部专家评审,这标志着连云港港成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首个低碳港口建设试点港。
连云港港未来将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主体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8500万吨,集装箱运量200万TEU。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冲刺亿吨,集装箱运量300万TEU大关。
2011年3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连云港徐圩港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连云港港沿海深水大港建设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连云港港客货班轮航线拥有连云港—仁川、连云港—平泽两条客货班轮航线。 连云港境内定级航道83条,总里程1138公里。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盐河为主通道,北接沭北运河,西接蔷薇河、淮沭新河、柴米河,东接善后河、东门河、灌河,南接京杭大运河等通江入海航道,构成了干支相通的水运网。
2010年建成通航的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构成连云港除铁路、公路外的第三大疏港通道, 并通过连申线(通榆河)向南沟通连云港港与大丰港、洋口港、如皋港等沿海、沿江港口,经南通直达长江。
2012年宿连航道开工建设,宿迁到连云港港水运距离缩短100公里,连云港港至京杭大运河再增一条水上大通道,为连云港港打通了一条便捷的内外贸水上出海通道,连云港港的腹地范围将扩大到9个中心城市,面积达7.9万平方公里,使连云港港真正成为海河联运的重要节点。 2012年10月1日上午,连云港快速公交BRT一号线全线通车。连云港快速公交系统(BRT)是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工程、重大交通工程。是继常州、盐城之后的江苏省第三条真正意义的快速公交线,是中国第16个建设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是江苏省建设周期最短的一条快速公交线。由西向东贯穿连云港整个城区。
连云港快速公交系统(BRT)由快速公交主线B1、B3、环线H1和H2及配套支线(B11、B12、B13、B15)组成。整个系统长136.9公里,其中,BRT1号线为34公里,环1线为18公里,配套支线为84.9公里,它贯通了连云港城区的东西南北,并将之贯穿起来,连成一体。
连云港在轨道交通建成前规划快速公交线路共11条,包括3条客流培育线和两条服务延伸线。 连云港快速公交线路首站末站线路走向主线B1 海州客运站 在海一方公园 海州客运站经幸福路、海连路、港城大道、中山路、海棠路至在海一方公园 H1 火车站 火车站 火车站经人民东路、郁洲路、海连路、盐河路至火车站 H2 西城公交总站 西城公交总站 西城公交总站经海连路、瀛洲路、朝阳路、幸福路、海连路至西城公交总站 B11 火车站 花果山景区 火车站经人民路、解放东路、310国道、港城大道、霞辉路、花果山大道、圣湖路至花果山景区 B12 海州客运站 连云港东站 海州客运站经幸福路、秦东门大街、盐河南路、海宁大道、瀛洲路、朝阳路、学院路、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前进路、朝阳大道、港城大道、黄河路、昆仑山路、港城大道、五羊路、汇泉路至连云港东站 B13 港口汽车站 连云港东站 港口汽车站经中山路、港城大道、新光路、云和路、五羊路、汇泉路至连云港东站 B15 连云区区政府 华盖山居 连云区政府、西墅路、鸿海路、北固山大道、大港路、平山路、云和路、五羊路、昆仑山路、华盖山居 2014年,连云港轨道交通规划5条轻轨线路,总长度约172.6公里。
1号线:长约32公里,联系新海老城、龙河广场商业中心、市政府、开发区中心、连云新城;
2号线:长约45公里,联系青口盐场、连云新城、开发区、连云经济开发区、徐圩新区;
3号线:长约46公里,联系新海老城、火车站枢纽、猴嘴高铁站枢纽、火车东站枢纽;
4号线:长约27.5公里,联系连云新城商务核心区、连云新城中心区、青口盐场、赣榆区政府、赣榆商业中心;
5号线:长约22公里,旨在加强滨河新城、南部新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沟通火车站枢纽、龙河商业中心、苏欣快客换乘枢纽、南站城乡换乘枢纽、新客运南站。 连云港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由连云港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建,自行车系统站点共有122个,每个站点桩有6~25个,每个站点拥有自行车2~23个,分布在19条城市主干道,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2014年7月份完成一期工程,服务网点143个,公共自行车1800辆。
C. 什么是区域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学的复分支学制科,是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区域地质问题的科学。主要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指明不同区域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的区域规划及改造不良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提供依据。
D. 连云港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案和基础类型
桩基和自然基两种。。。。。。。。。。。
E. 工程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学习要求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学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地质学方法,即自然历史分析法,是运用地质学理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分析研究其产生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判断,它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实验和测试方法,包括为测定岩、土体特性参数的实验、对地应力的量级和方向的测试以及对地质作用随时间延续而发展的监测。计算方法,包括应用统计数学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或经验公式对已测得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以定量地评价工程地质问题。模拟方法,可分为物理模拟(也称工程地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它们是在通过地质研究深入认识地质原型,查明各种边界条件,以及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有关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实际作用,正确地抽象出工程地质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种数学方法,再现和预测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电子计算机在工程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使过去难以完成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对数据资料自动存储、检索和处理,甚至能够将专家们的智慧存储在计算机中,以备咨询和处理疑难问题,即所谓的工程地质专家系统(见数学地质)。
F. 城市与城市地质工作特点
城市是现代人都熟悉的词,但至今仍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各国共同遵循的定义。一般把城市理解为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聚集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城市就其产生而言,是从事工商活动并具有防御功能的居民点,时间大体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时期,传说我国夏代就已“筑城以为君,造廊以守民”。一般依人口的多少可分为特大型(人口>100万)、大型(人口50万~100万)和中小型(人口<50万)等不同规模。同时,城市也是由复杂的物质要素组成的实物系统,其中尤以各类建筑工程最为重要,可以说建筑工程是城市的骨骼。城市的建筑工程依其功能和规模进行分类:如交通工程、住宅、能源、给水和排水、通信、工厂、绿化工程等,城市建筑工程也是一复杂的系统。由于修建工程都需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是城市最普遍的地质工作,故有人将城市地质仅指工程地质。
城市依其性质、特征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城市等。不同类型的城市除服务于城市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工作外,往往有体现城市性质的专门地质工作。我国工业城市中有200多座以矿业开发为主建设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石油城玉门市、大庆市、东营市、克拉玛依市,钢都鞍山市、本溪市、攀枝花市、嘉峪关市,煤都抚顺市、阜新市、大同市、淮南市、淮北市,铜都白银市、镍都金昌市、盐都自贡市、瓷都景德镇市等。地质工作是这些城市立市的前提,也是其发展的保证,如白银市、金昌市和嘉峪关市都有政府为地质工作树立的纪念碑。另一方面,城市的自然地质环境多不同,为了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地质问题,各城市多有其地质工作的重点,如北方缺水城市都将城市地下水资源勘察评价和开发保护作为地质工作重点,又如地质灾害多发城市则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宝鸡市、兰州市等都曾颁布有滑坡防治条例;天津市、上海市等都设有专门控制地面沉降的管理机构等。受城市的社会特征(规模、类型、发展阶段等)和城市地质环境特性的双重因素制约,城市地质工作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地域的独特性、工作的动态性、方法的多样性和社会性等一系列特点,进行城市地质工作必须重视城市地质工作特点。
G. 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特征对注浆材料的选择和注浆量的确定尤其重要,因此,在注浆施工前回,必须搞清楚所注地层答是砂层、粘土层、淤泥层,还是砂卵石层、断层破碎带。对于砂层,要进行筛分试验,确认砂层是粗砂、中砂,还是细砂、粉细砂。对地层空隙率、裂隙度要通过试验,或者采取工程类比法进行确定。
H. 连云港花果山地质概况
花果山地处我国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秦岭褶皱系大别—苏胶褶皱带的苏北—胶南背斜之上,是目前中国确认的切割深度最大的断裂之一。位于“苏鲁造山带”区内,地层岩性是变质岩,呈现片理、片麻理发育。花果山地区变质岩以浅粒岩为主,属中新元古代(距今11亿至8亿年),夹有较多的基性岩脉体,被命名为“云台岩群”。云台山的混合岩和变质岩的地质特征非常典型,类型发育比较齐全,留下了众多的地质遗迹,而且该地区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具有相当的观赏性,如洞穴、奇石、天生桥、一线天、山谷等。
花果山海蚀洞穴是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天然课堂和试验场,这种地质遗迹在环太平洋沿岸都很少见到,它是研究地壳升降、海平面变化的重要依据。同时,由于花果山地势陡峭、岩层节理发育,加上多次地震形成了多处崩塌地质遗迹,形成了国内罕见的崩塌堆积奇石景观。
由于剧烈的板块碰撞作用,产生了极其强大的挤压力,在造山带内形成超高压变质带和高压变质带,花果山变质岩石在造山作用中承受了300℃左右的温度和7千巴—9千巴的高压变质作用。大约从距今2亿年起,增厚的地壳发生均衡作用,造山带山根断离进入地幔,由于造山带发生快速折返,花果山的岩石从深约20千米的地壳深部向地表抬升,经过近1亿年,抬升了大约20千米的垂直距离而接近地表。花果山又向东北方向平移了约300千米,晚白垩世至新近纪以来,花果山缓慢上升,接受剥蚀,剥蚀幅度约3千米—5千米。现今的花果山地貌,则形成于近50万年以来的地质建造,由于花果山地区四周为脆性断裂,第四纪以来,构造运动表现出不均衡升降的特点,花果山不断升高,形成了现今江苏省的最高峰。
花果山位于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花果山景区是国家级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
I. 谁能概况的说说连云港的地质,地貌,沙滩,植被,土壤,海岸地貌类型。。。。
呵呵,你是想要考察吗,最好还是实地考察,我老家是那边的,觉得那边的地质挺好的,专土壤肥,我妈种属过一些红豆,我听说的,不需要很多肥料或是农药也一样可以丰收。赣榆海头的海洲湾那边的沙,我们带外地的朋友去那边玩,朋友都说比自己家乡的沙质细,朋友是骆马湖那边的,也盛产沙,连云港的地貌简单说是有很多山,有海,有港口……说再多不如亲自去考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