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砚池山地质灾害治理
⑴ 济南五峰山海拔
一、山东省济南市五峰山的海拔高度约是298米,如图所示:
五答峰山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境内,距济南市区22公里,是国家级黄金旅游线“一山一水一圣人”上的重要景区。自古以来就被与泰山、灵岩并称为“鲁中三山”。它属于泰山支脉,主峰海拔395米,因五个横空出世的秀丽山峰(即: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群仙峰)而得名。
⑵ 关于济南的山
鲍山森林公园,免费的,还挺大的,有山有水,山下有动物园,乘坐106或者8路车直达,在济钢下回车,就会看见答。其他免费的山就是郊区的一些山,比如说长清大学城那里,大学附近都是山,都免费,自然景色也可以,没有鲍山美丽。祝你旅途愉快。
⑶ 请那位高人给我一些关于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报告范文
工程治理目的:有效防治上射垛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上射垛村的危害,保护该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任务:通过修建挡墙、截水沟、修坡卸载和山体锚喷等工程措施有效防治滑坡地质灾害对上射垛村的危害。
(二) 以往工作区研究程度
该工作区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低,除前人做的地质普查工作曾涉及过该地区外,专门对该地区的地质工作较少,目前山东省济南地质环境监测站正在编制的《章丘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覆盖本工作区。
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章丘市垛庄镇上射垛村山体滑坡治理方案》,对该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设计,主要采用修坡卸载、锚喷支护及挡墙、截水沟等工程措施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治理,确保山体滑坡的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治理工程项目部根据《章丘市垛庄镇上射垛村山体滑坡治理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治理方案中各工程措施以及各工序、工艺进行了细化设计,并编制了《章丘市垛庄镇上射垛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方案》。
(三)完成工程及工程量
本工程施工主要分为施工准备、修坡卸载、锚喷支护、截水沟施工及、挡墙施工等工序。由于场地条件较差,施工准备用时较长,2007年8月13日机械设备、人员进驻现场, 2007年11月10日工程竣工,施工期间由于连续阴雨导天气导致工程停工10天。
本工程主要完成工程量见工程量完成情况一览表。
⑷ SPOT数据影像解译在济南市新城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梁凤英1 田文新2
(1.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济南250014;2.山东省遥感技术应用协会,济南250014)
作者简介:梁凤英(1967—),女,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工环、地质勘查、灾害评估、数据库等工作。
摘要:法国SPOT2.5m 全色波段与10m 多光谱融合数据图像,影像清晰,层次分明,对自然出露的地形地貌和居民地以及各类工程都有清晰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工作中,对分布零散的崩滑流、地面塌陷等地表可观的地质灾害点,SPOT数据图像显示出了其不同的影像特征。根据这些不同的影像特征,通过计算机处理和MAPGIS合成,就可准确快捷全面地查明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为一些大的工业园区、产业带、新城镇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依据。本文以济南市东部产业带为实例,论述了SPOT数据影像(2001年成像)解译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地质灾害;SPOT影像
0 引言
遥感是一门新技术新方法,具有居高俯视、视域广、信息丰富、定位准确等特点,遥感信息中有地理信息系统所需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便于遥感与GIS相结合(彭望琭,2002)。特别是SPOT2.5m全色波段与10m多光谱融合数据图像,可形成1∶1万数字影像图,经多功能处理后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种地质灾害内容,适宜于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Thomas,2003)。在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首次利用了该数据图像对区内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以及石灰岩采石场(坑)范围、铁矿采坑及采空塌陷区范围和采石崩塌(陡坎)地段等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情况进行了解译,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济南市东部产业带位于济南市东部,距市区约4km左右,规划总面积约为480km2。规划建设用地约为120km2,人口规模70万~90万人。
产业带地处丘陵山区的山前地带,山间平原与山丘相间,总体地形为南高北低,平原区一般标高50~100m,南部山丘标高在200~400m之间。地貌类型属剥蚀堆积地貌类型,剥蚀残丘多为浑圆状,主要有莲花山、凤凰山、围子山等,残丘间为山间沟谷冲积平原。
济南东部地区总体上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构造,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石灰岩,西南部汉峪山区有寒武系上统灰岩出露,其余大多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
由于区内残丘出露的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多为良好的建筑材料,山体开采严重,形成众多的采石场和崩塌隐患点;此外,济南市东部产业带郭店铁矿区内中、小型铁矿分布较多,开采历史悠久,区内分布有露天采坑和地下采空区引发的采空塌陷。
1 遥感信息资料图像处理及地质灾害信息提取
1.1 遥感图像资料
经查询和遥感资料质量筛选,遥感解译工作主要采用2001年10月成像的法国SPOT 2.5 m全色波段与10m多光谱数据图像融合资料。该图像资料信息丰富,层次分明,基本上可以反映工作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人类工程活动现状,其图像质量可满足本次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的需要。
1.2 遥感资料几何精度
为满足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精度的要求,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工作以工作区1∶1万、1∶2.5万地形图为基础图件进行地物控制点选取及量测工作,形成与工作区地形图一一对应的数字影像图,保证了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影像资料的几何精度。
1.3 地质灾害信息提取
为满足地质灾害专题信息提取工作的要求,突出工作区内的石灰岩采石场(坑)、铁矿采坑及采空塌陷区、采石崩塌地段等地质灾害内容,对工作区图像进行了2.5m全色波段与10m多光谱数据图像融合处理、比例扩展、直方图正态化等图像处理工作,突出了工作区地质灾害信息。
1.4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编制方法
对计算机形成的1∶2.5万数字影像图输出到相纸上,采用聚酯薄膜蒙绘解译及计算机屏幕上交互式解译的综合方法,依据遥感解译标志圈定了工作区地质灾害内容。依据影像图及地形图上同名地物点进行了几何校正配准工作,对图名、图例及解译内容进行整饰,形成工作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
2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识别
关于遥感解译标志识别详见《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汤国安等,2004)。
2.1 石灰岩采石场(坑)遥感解译标志
石灰岩采石场(坑)是人类采石活动所致的一种人工地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山体地形特征、植被等地貌景观的破坏,也是崩塌的发育场所。在遥感影像上不规则的小路延伸到采石场内,原有连续的影像特征出现异常,影像上出现色调较周围地物浅、呈不规则斑块状影像特征。新采石场在影像上呈较均匀的浅色调影像特征。老采石场由于局部有稀疏的草木及碎石堆的影响,反映为淡紫色影像特征。石灰岩采石坑处在地形相对较低的部位,石灰岩开采后往往因积水或填埋,影像上反映为较深色调特征(见照片1)。
照片1 石灰岩采石场(坑)影像
2.2 铁矿采坑及采空塌陷区遥感解译标志
铁矿采坑及采空塌陷区是人工采矿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塌陷使原有的地表特征发生变化,形成较周围低的低洼区,由于潮湿或积水影像上色彩及纹理特征明显,反映为紫色调影像特征(见照片2)。
照片2 铁矿采坑及采空塌陷区影像
2.3 采石崩塌地段(陡坎)遥感解译标志
在工作区主要为开采石灰岩后形成的陡坎,由于岩石破碎所形成崩塌。崩塌区在影像上向阳面形成较为清晰的深浅不同的色异常特征,在阴影面形成宽带状深色调异常特征(见照片3)。
照片3 采石崩塌地段(陡坎)影像
3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3.1 石灰岩采石场(坑)分布特征
根据影像特征,综合分析石灰岩采石场(坑)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部及工作区南部的将山、莲花山、凤凰山、围子山—狼猫山、王岭山、瓦屋脊北山一带,多发育在奥陶系石灰岩分布区,仅在港沟镇南、莲花山北发育在寒武系石灰岩分布区。少数采石坑分布在西枣园南,彭家庄西一带。由于岩石出露,影像特征及野外均易识别。
3.2 铁矿采坑及采空塌陷区分布特征
铁矿采坑及采空塌陷区主要分布在西顿邱-南顿邱一带,多沿围子山东坡、丘山北坡岩浆岩与奥陶系石灰岩接触部位发育,与铁矿的赋存规律和铁矿的开采程度相一致,由于采空塌陷后坑内有水或人工填埋后湿度较大,影像特征明显,便于野外识别。
3.3 采石崩塌(陡坎)地段分布特征
采石崩塌主要发育在将山、凤凰山、莲花山、围子山等石灰岩采石场开采规模大的陡坎部位,由于陡坎部位节理裂隙发育、岩石风化破碎较严重,从而引发崩塌。
4 结论及建议
从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成果资料看,SPOT2.5m全色波段与10m多光谱融合数据图像对解译地表出露的如采石崩塌、开挖深坑边坡稳定性、采空塌陷坑等地质灾害分布、规模以及演化等方面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通过野外验证工作,其解译的成果可靠。全区共查明石灰岩采石场30余处,较大崩塌点18处,深大铁矿露天采坑4处,地面采空塌陷5处,为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灾害信息。
但在解译过程中也发现该数据影像对岩溶发育、引发地面塌陷的铁矿采空区等埋藏在地下的致灾因素显得无能为力,还需要辅以综合物探、钻探等手段,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彭望琭.2002.遥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Thomas,M.Lillesand著,彭望琭译.2003.遥感与图像解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汤国安等编著.2004.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⑸ 浅论环境地质条件对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建设的影响与防治对策
赵书泉1,2梁凤英3佟光玉3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101159;2山东省地矿局,济南,250014;3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济南,250014)
摘要济南市东部地区地形地貌较简单,地层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一般,水文地质条件与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能良好,因而,其环境地质条件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是适合的,但区内铁矿开采、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剧烈,潜在并诱发了诸如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等地质灾害,从而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造成危害。因此,一些重要的建设项目应尽量避开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产业带济南市
前言
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地处主城区东侧,在以济钢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片区的基础上,拟规划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环渤海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走廊以及山东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规划建设用地约120km2,人口规模70万~90万人。
1地质环境条件概述
1.1地形地貌
产业带地处丘陵山区的山前地带,地貌类型较简单,属剥蚀堆积地貌类型。区内开阔平原与山丘相间,山丘多为浑圆的馒头状,主要有围子山—丘山—玉皇山(海拔高程250~310m)、凤凰山(海拔高程218m)等,山坡坡度一般为10°~30°。山体植被较好,主要为耐旱常青的松柏以及矮小的灌木。
1.2气象、水文
济南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据1952年~2000年降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644.60mm,年最大降水量1253.85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378.7mm(1999年),年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3%。日最大暴雨量334mm(1987年8月26日)。
本区属于小清河水系,流经该区的河流主要有港沟河、巨野河等,属季节性河流,仅在汛期大雨时排泄山洪短时有水流,雨后随之干涸。
1.3地质与矿产地质概况
济南东部地区总体上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广泛分布在山前及沟谷地带,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在顿丘一带出露燕山期辉长岩。
该区奥陶系岩层比较完整,岩溶主要顺层发育,地表可见一些溶沟、溶槽、溶隙以及蜂窝状溶孔等,一般没有较大的溶洞等。钻孔资料显示,地下岩溶形态主要为一些垂向溶隙,局部有小溶孔、洞,直径可达数厘米。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山间谷地和山麓坡地上,岩性主要为杂色粘土及红色、紫红色砂质、粉质粘土夹砾石,其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从南部的山区的山间谷地和山麓坡地向北部平原逐渐加厚。
区内发育北西向的断裂,如港沟断裂、孙村断裂、东梧断裂等,该断裂主要发育在古生界地层内,其中东梧断裂是一条区域性大断裂,一般被认为是济南泉域的东边界。
该区的主要矿种为铁矿,其成因类型属于夕卡岩接触交代型铁矿床。矿区内构造简单,主要控矿构造为燕山中期偏基性的闪长岩侵入使中奥陶系灰岩拱起而形成的短轴背斜;成矿母岩为辉石闪长岩、正长闪长岩等,这些岩石也是携带矿液上升的载体;围岩为奥陶系灰岩,其蚀变作用比较弱,以夕卡岩、大理岩等为主。主要赋存在火成岩体的周边,具有埋藏浅,品位富,规模小的特点,其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透镜状以及不规则状等[1]。
1.4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区内的岩体主要有坚硬块状岩浆岩体、坚硬厚层状石灰岩体两类。土体主要为山间谷地松散堆积型、山前平原松散堆积型两大类。其中,山间谷地松散堆积型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平原区,厚度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不等,土体为粘性土单层结构。山前平原松散堆积型主要分布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及山区坡麓地带。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含泥砾石层。期内的岩土体一般可作为工业民用建筑天然地基[2]。
1.5水文地质条件
1.5.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产业带位于济南白泉泉域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区,北部武家附近是岩溶水强富水地段(武家水源地),水位埋深在45~60m,单井出水量1000~5000m3/d。该处灰岩顶板埋深约200m,第四系厚度大于20m,含水层段埋深在220~270m。
1.5.2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主要含水层为奥陶中统马家沟组裂隙岩溶含水层,水量随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大小不一,渗透系数1~10m/d,水量一般为1000m3/d左右。隔水层为致密状闪长岩、磁铁矿等,位于含水层底部,起隔水和阻水作用。
1.6人类工程活动
近年来济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程地质活动频繁,由此产生的不良地质现象呈上升趋势。区内开山采石和公路修建过程中多开挖山体坡角,破坏了原有的应力结构,易造成边坡失稳,可造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另外,有关资料显示,该区铁矿开采历史悠久。由于区内铁矿长期开采,目前已形成了多处采空区,并在部分地段如唐冶至邢村、康山养殖厂一带发生数起地面塌陷,造成耕田废弃、部分建筑物开裂,并对附近公路、民用建筑造成了威胁。
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2.1主要灾害类型
一般而言,影响建设规划的地质灾害种类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
根据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产业带规划区内一般不具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产生和诱发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矿产开发、道路、房地产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区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等地质灾害。而采空塌陷与地裂缝将对东部产业带的规划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2.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主要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危害程度、稳定性等方面来确定其危险性大小。由于本区地裂缝是伴随采空塌陷的发生而发生的,因而,将这两个灾种放在一起进行评估。
2.2.1采空区基本情况
采空区的分布与郭店铁矿的开采是一致的,均分布在唐冶—邢村岩体、顿邱岩体的边缘地带。位于该区的郭店铁矿是建国初建矿的,没有整体设计。开拓方法主要为双斜井、中央式双斜井和斜竖井联合式,井下运输采取分散运输方式,每个阶段运输大巷直通主井;由于矿体分散,规模小、形态复杂,其采矿方法主要采用了小分段空场法、高分段空场法、分段崩落法等,开采深度从+10m(水平标高,下同)到-70m。长期的开采,就形成了规模不等、垂向多层分布的采空区。
2.2.2采空塌陷情况与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野外调查,在康山、唐冶—邢村、钓鱼台等矿区附近发现了四处小型地面塌陷(见表1),其形态以小型塌陷坑为主,塌坑外形呈方形或圆形,直径10~20m左右,诱发的动力因素为铁矿开采坑道挖掘顶板冒落所致,涉及受灾对象主要为农田、公路等,并伴有建筑物开裂现象。
表1地面塌陷调查情况表
总体而言,区内已发生的塌陷范围和规模为小,造成的危害不大,但康山、邢村北塌陷仍不稳定。因此,这两处采空塌陷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大;其他两处稳定,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小。
3对产业带规划的影响分析与防治对策
3.1地质环境条件对产业带规划建设影响的分析
从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区内地形地貌较简单,地层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一般,水文地质条件与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因而,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是适合的。对产业带规划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一般的建筑物可直接采用天然地基;高层或载荷大的建筑物,基础的开挖深度也不大,而且一般不需要降水处理,可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2)区内深层优质地下岩溶水资源丰富,基本可满足规划人口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生产用水。
(3)区内低山与平地、河谷相间分布,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山水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
(4)由于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剧烈,尤其是长期的铁矿开采,产生了多处较大面积的采空区,在部分地段发生了几处较小规模采空塌陷,会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3.2地质灾害危险性对产业带规划建设影响的分析
从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看,在武蒋山—东顿邱、高二庄—南顿邱、唐冶—邢村、章灵等地段位于铁矿采空区内。虽然原有矿区已经闭坑,但目前仍有零星小矿井开采,使得采空区并不稳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对产业带规划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采空塌陷与地裂缝对拟建工程的潜在危害
主要针对规划的道路工程,从两方面分析:一是采空塌陷与地裂缝距离拟建道路的距离;二是采空塌陷与地裂缝本身的稳定性。从前面描述的采空区和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的调查情况看,唐冶—邢村、沙沟、东顿邱、康山、东山坡、钓鱼台—流海、段家坟、章灵等采空区,距离拟建道路10~300m左右,其中在唐冶—邢村、康山采空区内塌陷(或地裂缝)多次发生,表明其状态仍不稳定;加之在这些采空区内,零星的个体小矿井仍然滥开滥采,更增大了不稳定因素。因而,对拟建道路的危险性大。
(2)建设工程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一是在道路建设工程中,路基土层一般采用振动碾压实,由于震动频率和强度较大,对附近的采空区有一定的影响;再就是道路通车后,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同样对附近的采空区造成影响。因此,道路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说会影响采空区的稳定性,加剧甚至诱发新的地面塌陷。
3.3防治对策建议
(1)加强勘察,适当避让。首先,应尽量避免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规划建设重要的工程项目;如果一些线状工程如道路、管线等必须穿过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时,建议设计前,除按有关“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要求进行常规项目的勘察外,应特别要求对重点地段加强采空区勘察,使拟建工程与采空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2)清理零星矿井,保持原采空区的稳定。调查表明,区内国营矿山闭坑后,个体小矿井滥开滥采现象严重,至今采矿仍未停止,直接影响了原采空区的稳定性,增大了灾害发生的隐患,在此建议有关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3)对开挖山脚进行锚固护坡,对道路两侧土坡、冲沟等进行必要的衬砌护坡和绿化,保持边坡的稳定性。
(4)由于该区处于济南泉水和武家岩溶水源地的补给、径流区,因此,应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对下游济南泉水和武家岩溶水源地的水质造成影响。
4结论
济南市东部地区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良好,对产业带的规划与建设是有利的。但在局部地段存在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产生主要与人为地采矿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目前,已在局部地区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其危险程度对济南市东部产业带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经过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段,在对产业带规划时,应采取适当避让等措施,防止对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也可避免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济南市城市规划空间研究报告》、济钢集团总公司提交的《山东省济南郭店铁矿区闭坑地质总结报告》、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的《济南市历城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原801队)提交的《1∶5万山东省济南市白泉—武家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等资料,在此,对提供资料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曾广湘等.山东铁矿地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山东省地矿局编.山东省环境地质图集.济南:山东地图出版社,1996.
⑹ 山东省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现状、趋势分析及其防治
寿冀平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济南,250014)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矿山开采引发的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结合矿产开发规划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减轻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面塌陷现状趋势分析防治措施
前言
山东省是我国矿业大省、经济大省,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产150种,其中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45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4种。山东省采矿历史悠久,矿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全省95%的一次性能源和80%的原材料依靠开发矿产资源提供,矿山企业达9482个。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的增大,矿山地面塌(沉)陷问题越发突出,成为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1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山东省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按其成因和塌(沉)陷特征分为采空地面塌(沉)陷和岩溶地面塌陷。
1.1采空塌(沉)陷
采空塌(沉)陷是山东最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涉及煤矿、金矿、铁矿、石膏、滑石等所有地下开采矿山,伴随采空塌(沉)陷出现的往往还有地裂缝、山体开裂等。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矿采空区,其次是金、铁矿及石膏、滑石矿等采空区,但从突发性和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上来讲,又以金、铁、石膏、滑石矿更为严重。全省17个地市有10个地市存在规模不同的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炭资源开采强烈的地区。塌(沉)陷面积规模较大的依次为泰安(主要分布于煤炭资源丰富的新泰、宁阳、肥城三地)、济宁(主要分布于兖州及济宁煤田)、枣庄(主要分布于滕州及陶枣煤田、峄城及底阁石膏矿区)、莱芜(四大国有煤矿区、张家洼及小官庄铁矿区、莱芜铁矿马庄矿区)、烟台(主要分布于金矿资源开采强烈的招远、莱州、牟平及龙口煤矿区)。
1.2岩溶地面塌陷
矿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开发排水(包括矿坑突水)为主导因素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具备岩溶塌陷条件的莱芜铁矿谷家台及叶庄矿区、蒙阴洪沟煤矿区、沂南铜井金矿区等,其中以莱芜铁矿岩溶塌陷最为发育。
2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2.1采空地面塌(沉)陷
采空塌(沉)陷是由于矿层(体)采出后,采空区上方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离层乃至冒落而形成。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地表变形程度,主要取决于矿层条件、顶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和采高、开采条件等。据2002年调查资料可知,我省各类矿山采空塌(沉)陷面积为403.01km2,其中煤矿采空塌(沉)陷最大,占采空塌(沉)陷面积的97%。各主要矿种的采空塌(沉)陷现状分述如下:
2.1.1煤矿采空塌(沉)陷
山东省采煤历史悠久,开采方式从以往的小规模开采转入现在的机械化深部大规模开采,随着采空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各采煤区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规模不等、形状各异的采空地面塌(沉)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塌(沉)陷已达800余处,累计塌(沉)陷面积392.625km2,其中绝产面积大于50km2,平均采万吨煤地面塌(沉)陷率为0.0037km2。山东省煤矿区采空塌(沉)陷基本情况见表1。
表1山东省煤矿区采空地面塌(沉)陷情况统计表
塌(沉)陷的平面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的塌(沉)陷盆地,盆地中心下沉深度各地不一,最大下沉深度12.50m(肥城王瓜店),最小下沉深度0.10m(枣庄黄庄煤矿)。其中塌(沉)陷区最大下沉深度小于1.50m,地表形态相对变化较轻的塌(沉)陷区面积累计124.6km2,占全省总塌(沉)陷面积的31.74%;塌(沉)陷区下沉深度大于1.50m,地表形态相对变化较大的塌(沉)陷区分布面积累计达268.03km2,占全省塌(沉)陷区总面积的68.26%。此类塌(沉)陷分布区,地表地形起伏较大,在第四系沉积厚度较大或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地段,常形成季节性乃至常年性积水洼地,导致土地复垦困难或不能复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部分老塌(沉)陷区的常年积水面积已达48.2km2以上,造成了耕地的大面积绝产和荒废。
由于各地区成煤条件(厚度、埋深、顶底板岩性等)的差异,以及各采煤区开采方式的不同,使得各采区采空塌(沉)陷的发育规模差异较大。省内济宁、枣庄、泰安、龙口、临沂、淄博和坊子七大采煤区,除淄博采煤区的采空塌(沉)陷的发育规模较小外,其他地区的采空塌(沉)陷均较严重。尤其以泰安、济宁、枣庄三地市所辖煤田区的采空塌(沉)陷最为严重,累计塌(沉)陷面积达312.81km2,占全省采空塌(沉)陷总面积的79.67%。不但塌(沉)陷分布面积大,下沉深度深,而且积水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也极大。
2.1.2铁矿采空塌(沉)陷
省内铁矿采空塌(沉)陷相对较轻,尽管目前济南、莱芜、淄博等铁矿主要产地的矿山开采已具规模,但由于矿石采出后对采空区大都进行了尾矿充填。因此,铁矿采空塌(沉)陷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据调查,至2002年底,全省仅发生3处采空塌(沉)陷,淄博1处、莱芜2处,累计塌(沉)陷面积2.673km2。
2.1.3金矿采空塌(沉)陷
金矿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胶东金矿区的招远、莱州、牟平、威海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金矿开采区发生采空塌(沉)陷160多处,累计塌(沉)陷面积约0.851km2。塌(沉)陷的形态多为条形,走向与矿脉走向一致。塌坑两侧边坡陡立,地表岩体内沿矿脉走向的张性裂隙发育,裂隙宽度可达20cm。受矿脉地质特征和开采规模的控制,塌坑的发育规模(长、宽、深等)差异悬殊。塌坑长度一般10余m到数10m不等,最长达800m。
2.1.4石膏、滑石等其他矿产采空塌陷
(1)山东省石膏矿储量十分丰富,石膏生产量逐年上升,因此矿区采空塌(沉)陷也越发突出。目前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临沂市平邑县、苍山县石膏矿区和枣庄底阁石膏矿区,累计塌(沉)陷面积1.774km2。
(2)滑石矿采空塌陷区主要分布于栖霞、莱州等地,现已发生采空塌(沉)陷3处。最大的一处发生在莱州市滑石矿采空区,塌陷形态为椭圆形盆地状,面积约0.45km2,塌(沉)陷中心下沉深度3m左右,该塌陷的发生对位于其西部的莱州市滑石矿构成了很大威胁,目前厂院围墙已有多处倾斜开裂,墙体裂缝最宽达10cm。
(3)此外,临沂、潍坊等地在开采重晶石矿的过程中,也先后发生较大规模的采空塌(沉)陷,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2.2岩溶地面塌陷
矿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因开采矿产资源疏排地下水(包括矿坑突水)而导致的岩溶塌陷。目前,全省岩溶塌陷面积约30.6544ha。相对于采空塌(沉)陷,岩溶塌陷面积较小,目前只局限于莱芜铁矿区、蒙阴洪沟煤矿区、沂南金矿区三个矿区。
3矿山地面塌(沉)陷趋势分析
3.1煤矿采空塌(沉)陷
现阶段煤矿开采主要在鲁西地区的淄博煤田、肥城煤田、新汶煤田、兖州煤田、滕州煤田、陶枣煤田、临沂煤田和鲁东地区的黄县煤田。就目前采空塌(沉)陷情况分析,山东煤矿采空塌(沉)陷基本分两种情况:①淄博、陶枣、临沂等煤田,多处于低山丘陵区,煤层薄,上覆第四系厚度均小于100m,开采深度多在-500m以下,煤层采出顶板冒落后,很快自动叉实,地表只出现小规模地面变形、斑纹或裂缝,对地表或农业耕作不产生重大损害;②兖州、滕州、肥城、黄县等煤田,多处于山前冲洪积平原或盆地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开采煤层厚度大,多8~12m,煤层产状平缓,采出后,顶板煤层失去支撑,形成破碎冒落、弯曲下沉,随着采空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地面出现缓慢、连续的盆状塌(沉)陷坑,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对农田、村庄等破坏严重,给矿山建设和矿区农业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为矿山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由此可见,后者采空塌(沉)陷规模及危害要大于前者。
根据煤矿开发规划,近期煤炭生产的重点地区是济宁、兖州、滕州、新汶(含莱芜)、肥城等深部煤田。煤矿采空塌(沉)陷也主要发生在济宁、兖州、滕州煤田,其次是肥城、龙口、新汶煤田。淄博煤田面临闭坑期,采煤塌(沉)陷影响很小。也就是说,除了淄博煤田外,其他各煤田采空塌(沉)陷仍将继续发展,尤其是济宁、兖州、滕州三大煤田,开发潜力大,采煤塌(沉)陷又属于第(2)种情况,故其采空塌(沉)陷规模和危害程度显得尤为突出。
据省煤炭工业局资料,近期我省煤矿采空塌(沉)陷面积年均增长20.4km2,按此推算(以2002年采空塌(沉)陷面积392.625km2为基础),到2005年和2010年我省由于采煤将增加塌(沉)陷面积分别为102km2和204km2。
未来煤炭资源开发远景区在鲁西南及黄河北煤田,此处煤田正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尽管煤层埋深大,但由于具有上覆第四系厚度大、煤层厚度大、煤层产状平缓与济兖煤田类似的自然地质条件,推测未来开发会产生严重的塌(沉)陷危害。采用采煤塌(沉)陷系数法,结合2010年规划采煤量9000万t,预测采空塌(沉)陷面积为21.6km2。
3.2铁矿采空塌陷
省内铁矿采空塌陷相对较轻,目前主要发生在淄博黑旺铁矿朱崖矿区庙子采空区、鲁中矿业公司(莱芜)张家洼小官庄矿山区及莱芜铁矿马庄矿区三处。据2002年调查资料,庙子采空区由于当地乡镇和个体采矿影响,范围有所扩大,对正处于采空区上方的庙子村而言,仍存在潜在的采空塌陷危害;张家洼、小官庄、马庄矿区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以及各矿区采用了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砂土、尾矿充填法),并作为莱芜市重点恢复治理区,区内采空塌陷面积将逐年减少。
3.3金矿采空塌陷
据金矿开发规划,2003年至2010年,采空塌陷将随着采空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加剧。由于三山岛、新城、金城等金矿已经转入海下或深部开采,故其采空塌陷发生规模不会增幅太大;而牟平、乳山、龙口,尤其是招远金矿,由于资源相对丰富,加上国有矿山和集体、个体矿山的联合无序开采,采空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采空塌陷危害将越发突出。
3.4石膏、滑石矿采空塌陷
山东省石膏矿产资源集中分布于鲁中地区,尤以泰安、枣庄、临沂三区资源丰富;滑石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鲁东北部地区。目前石膏、滑石开发强度较高,产品已供大于求,采空塌陷时常发生,给矿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其采空塌陷也会越发突出。
3.5矿山排水岩溶塌陷
矿山开发排水(包括矿坑突水)为主导因素而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于莱芜铁矿区第三系缺失的“天窗”内及断裂带附近。据监测资料,该区岩溶塌陷近年来发展迅速,1997年塌陷面积6320m2,2000年达到8450m2,2002年达9912.17m2,塌陷面积年均增长700多平方米,累计塌陷坑228个,塌陷密度最大达252.5处/km2。随着矿山开采强度的增大及部分矿山恢复(如顾家台矿区等)建设,区内岩溶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
4矿山地面塌(沉)陷防治措施
矿山地面塌(沉)陷是由人类开采矿产资源诱发引起的,因此,防治应首先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目的是既要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又能保障矿产资源有序开发。根据前人生产实践经验,提出防治建议。
4.1探索科学的采矿方式
4.1.1充填法采矿
预防采空塌(沉)陷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充填法采矿。这里推荐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高水速凝充填材料,该充填材料具有充填速度快、强度高且较稳定等特征,充填液只需20分钟便连砂带水一起固化成高结晶水冲填体,其强度一天可达3兆帕,三天可达4~5兆帕,最终可达5兆帕以上。该充填材料不需脱、排水且有一定膨胀性,充盈系数优于混凝土,在招远金矿进行充填试验,效果良好。
充填法采矿防止采空塌(沉)陷,在目前开采的铁、金矿山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这类矿山矿体多呈脉状或条带状发育,相应采空区也呈条带状,便于充填,所需充填材料也相对少,经济上不需投入太大而且效果明显。充填法开采铁、金矿目前在全省已进行了全面推广和应用,其中莱芜铁矿区及招远金矿区基本上都采出了此种采矿方式。而煤矿等沉积型矿产开采由于采空区范围广,如果实行充填,花费巨大且效果不明显,从煤矿开采经济效益上分析也不合算,因此,目前煤矿开采以顶板陷落法为主。
4.1.2煤炭地下气化工程研究
煤炭地下气化(UCG)工程是指煤层在地下直接燃烧变成可燃气态燃料的过程,是一种化学采煤方法,属洁净煤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气化炉所产煤气目前除用于矿区居民生活用气和小型工业锅炉燃气外,主要用于燃气发电机组发电,另外,还可以用于煤气化工,生产甲醇、二甲醚等化工产品。此技术方法的应用可有效减轻煤炭生产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善矿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今后煤炭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值得很好的研究发展推广。
目前,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鄂庄煤矿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实验,并于2002年投入生产,综合效益良好。莱芜鄂庄煤矿煤炭地下气化站工程是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十五”期间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实验研究基地。
4.2科学采煤方式研究
4.2.1“自下往上”异向开采
煤矿开采一般是从上层煤起自上往下采,这样对煤矿建设来说,具有见效及投资回收快等优势,但对于采空塌(沉)陷来说,是愈采愈烈,许多塌(沉)陷区是反复塌了再塌,同时浅部采空塌(沉)陷也构成对深部采矿的威胁,比如,在汛期,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塌(沉)陷坑进入巷道,增加矿坑排水量乃至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等等。
湘潭矿业学院与煤炭部门立项研究煤矿开采方式,提出具有多层煤的煤田,采用自深部→浅部开采的方式,可有效地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目前,这一研究已经通过国家正式鉴定,如果这种开采方式可行的话,我们认为,对鲁西南及黄河北远景煤田区,在未来开采时应该参考、借鉴。
4.2.2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采煤技术水平
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井下采煤矸石不出井,用来充填井下采空区,既可以减轻采空塌(沉)陷,又可避免排矸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真可谓一举两得。而省内煤矿的采煤方式与我国大多数煤矿一样,使得利用煤矸石充填井下采空区变得复杂化且费用较高,这在新汶矿务局张庄煤矿及国内其他煤矿都已得到证明。也就是,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欲使矸石不排向地表直接充填采空区是不现实的,因此,需加强科学研究,努力改进采煤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煤矿开采为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根据各矿实际条件,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①同一煤层多工作面协调开采,减少地表不均匀下沉,减少倾斜和水平变形对民房的影响;②分煤层交错布置工作面,可减少不均匀下沉和静态变形值,使部分变形得以抵消。不同煤层开采边界交错布置。错距控制在40~80m;③积极推广沿空送巷、沿空留巷等采煤新工艺、新方法,实行无煤柱开采,以使地表均匀下沉;④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华丰矿通过注浆减沉,取得较好的效果;汶南矿在采13层、15层煤时,采用矸石充填老空,既减少了矿井排矸量,又减缓了顶板下沉,减轻了采动对地表的影响。
4.3帷幕注浆堵水法
采用大型帷幕注浆工程既可以治理水害保护地下水资源,又可以减轻岩溶塌陷,已成为除疏干法以外,可供选择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矿区灾害的方法。该方法在济南张马屯铁矿、肥城矿务局陶阳煤矿等矿区得到了成功应用。
4.4矿山矿坑水预先疏干排供结合
据本次调查不完全统计,仅鲁中地区,国有煤矿和铁矿矿坑排水量就达4亿m3/a,这个水量是非常惊人的。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还产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采用该法将水资源提前利用,同时降低了产生岩溶塌陷的水动力条件。
4.5合理有序开采及灾害治理恢复
采矿前,在压矿地区实行一次性征地,减少采空塌(沉)陷损失。为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除了进行村庄搬迁、重点交通和水利设施布置禁采区或留设防护煤柱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重点建筑物不受损害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塌(沉)陷地区进行治理和复垦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塌(沉)陷区内大部分土地可以复垦还田,少部分地区塌(沉)陷程度严重,常年积水或地形起伏过大,不能复垦,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可修建公园,既美化环境又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5结语
本文以全省矿山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为基础,通过对灾害现状分析,结合矿山开采规划对灾害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前人在矿山灾害防治的生产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能对矿山地面塌(沉)陷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⑺ 济南周边山脉景点有哪些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而且也是一座老城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同时旅游景专点也算是比属较多的,有山有水有人才!
方法/步骤
趵突泉
济南又称为“泉城”,共有72个泉,其中以趵突泉为首,景点内都是可以免费接泉水喝的。
大明湖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大明湖内可是真的有雨荷居的哟!而且,该景点有点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千佛山
千佛山连同上述的两个景点被称为是济南的三大名胜。所以,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千佛山没有南方的山那么秀丽,但是其中的佛教文化、万佛洞,都会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意境。
黑虎泉
也是位于市里的一个景点,该景点没有上述的三个景点大,但是也是非常有味道、非常有意境的一个景点。景点内可以随便接泉水喝,附近的人们是会每天都来打泉水的。
五龙潭
同样是市里的一个景点,景点内有秦琼府,貌似前几年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什么中国未解之谜,这个大家网络一搜就能搜到,也是很不错的一个景点。
芙蓉街
这时专门卖小吃的一个老街。在这里,你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各种特色小吃,不过价格方面稍微有点贵,喜欢吃小吃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
⑻ 山东省地矿局大地质工作实践与展望
伊丕厚
(山东省地矿局,济南250013)
作者简介:伊丕厚(1955—),男,硕士,研究员,现任山东省地矿局副局长。
1 大地质工作的内涵
1.1 大地质工作的战略思路
所谓大地质,是相对于传统的按照国家计划进行的单纯的地质勘查找矿工作而言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资源环境的制约作用凸现,地质工作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管理体制的属地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经营的企业化等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它要求地质工作必须突破原来的被动局面,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中,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说到底,大地质战略,就是主动服务的战略。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重大转型,资源的瓶颈作用和环境的制约日益明显;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面临重大挑战,重大自然灾害、突发特大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地质工作必须走在应对这些问题的前沿,才能体现其价值,地质工作的内容不断向生态环境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海洋地质、农业地质等领域扩展,解决国家、区域、地方等不同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
1.2 大地质战略基本布局及成效
从全国的情况看,以国土资源部为统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核心、以各区域地质调查所(中心)为支撑的国家地质工作的框架初步形成,以地质大调查为中心的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对整体地质工作的导向作用显著。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如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开展的区域多目标农业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北京、济南、南京等重点城市开展的立体化综合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环渤海经济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华北地下水资源调查等。
以各省属地化的地勘单位为主,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地质勘查主力军的作用,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提供资源保障的基础上,着力为一批重大工程决策、重点建设项目做好地质先行工作,拓宽了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以山东省为例,2004年山东省地矿局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经营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大关,达到1.0756亿元,同比增长83.7%。其中,地热调查、论证及地热井施工,收入3000多万元;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32项,收入1500余万元;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及水井施工收入3500余万元,环境地质调查及其他收入2500万元。此外,全年探明地下水供水水源地6处,提交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21×104m3/d,提交地热田4处,提交地热水可采资源量 20×104m3/d。完成环境地质调查面积 25000km2,完成农业地质调查面积12000km2。
2 取得的初步进展
近年来,大地质工作在理论方面的探讨不断深入,实践上也卓有成效。以山东地矿局为例,属地化管理以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大地质工作的地质勘查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
2.1 城市地质勘查
完成了山东省济南城市多参数立体化综合地质调查、日照市奎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调查等城市地质勘查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基本查清了所在城市的资源及地质环境条件,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地学依据。其中,《山东省济南城市多参数立体化综合地质调查报告》是全国第一个城市多参数立体化综合地质调查成果,济南电视台、《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齐鲁晚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调查成果进行了系列报导,在济南市和省内外影响较大,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济南市民就此提高了对防范地质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已有6家建设单位就地基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和泉水保护等问题向山东省地矿局进行了咨询。
2.2 环境地质调查
完成了山东省巨野煤田开发前环境地质背景调查、黄河三角洲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等环境地质勘查项目。其中,《山东省巨野特大型煤田开发前环境地质背景调查报告》在对现状煤田区生态环境地质背景调查的基础上,对煤田开发后引发的诸如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行了定量预测,并提出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防治对策。该成果对于煤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大众日报》曾头版对该成果进行了报导,社会效益显著。
2.3 海洋地质调查
开展了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与岸坡稳定性灾害防治勘查等海洋地质勘查项目。《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与岸坡稳定性灾害防治报告》运用长达近30年的系列遥感数据对黄河三角洲的淤积和侵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4年间造陆面积出现负增长,陆地面积蚀退60.64km2,平均每年蚀退面积7.58km2,入海沙量小于每年2.78×108t时,黄河三角洲处于侵蚀状态。上述结论将对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及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华社、《中国日报》(英文版)等10余家新闻媒体对本成果进行了系列报导。
2.4 地下水水源地勘查
在勘查难度逐年增大的基础上,山东省地矿局水工环地质工作者依靠先进的理论技术方法,继续保持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主力军位置,为国家及山东省大型企业里能集团、兖矿集团等找到了理想的大型地下水供水源地。同时,也为地方缺水城镇居民供水找到了理想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嘉祥地区发现了我国极其罕见的岩溶水富水地段,单井单位涌水量达3.3×104m3/(d·m),现已建成4.5×104m3/d的集中供水水源地,解决了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山东里能集团煤炭地下气化发电示范工程(总装机容量2.1×106kW)的供水问题,同时结束了当地10万群众饮用高氟浅层地下水的历史,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在贫水的平阴县低山、丘陵区,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寻找到能够集中供水的中型水源地——前寨-凌庄水源地,并成功打出了4眼优质高产水井,初步试验出水量高达1.2×104m3/d,解决了平阴县城区13万居民生活饮用水源问题,改变了长期以来黄河水是平阴县城区居民唯一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局面,提高了居民生活用水质量,为平阴县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2.5 地热地质勘查
实施了济南北部地热田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临沂市地热地质勘查、日照市地热地质勘查、遥墙机场地热资源调查、鲁西经济区(黄河以南)地热资源综合调查、山东省临沂市蒙山地热普查、山东省定陶县地热地质普查、山东省曹县城区地热普查等地热项目21项,合同金额1270万元;在东营、滨州、惠民、陵县等地施工地热井13 眼,合同金额1550万元。其中济南北部地热田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在基本查明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计算评价可利用地热资源量3.652×1018J,折合标准煤1.247×108t、电能1158MW,达到大型地热田规模;计算评价地热水可采资源量7.9×104t/d,可以布置地热井39眼。
2.6 农业地质调查
开展了嘉祥县、沂南县等农业地质勘查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名特优农产品的种植区划提供了地下水及土壤背景条件。
2.7 地质灾害勘查及防治
目前,局属单位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查甲级资质的3家、乙级资质的6家,在山东省17个地市都开展了这项工作。据统计,全年共完成“枣庄至临沂高速公路”、“国电博兴超超临界大型发电厂”、“大唐东营超超临界大型发电厂”、“邹平职业学院”、“济南市奥体中心”等国家和省级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73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设项目免遭地质灾害危害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山东省的经济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展了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及周边地区环境地质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调查,青岛市浮山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勘查,青岛、泰安、临沂、枣庄、菏泽、威海等地市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山东省建设项目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山东省首次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新建、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取得突破进展,完成莱州、泰安、济南、枣庄、临沂等地金矿、石灰岩矿、铁矿、煤矿矿山环境评价项目200余项,为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创造了条件。
2.8 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
各市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站继续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所提供的监测资料和监测报告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了主要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的山东省地下水水情及地质灾害通报、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正是基于17个市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站提供的地下水及地质环境长期监测资料。
2.9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开拓实施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包括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巨野煤田万福矿井及选煤厂水资源论证、山东巨野新汶矿业集团龙固矿井水资源论证、兖矿菏泽能化有限公司2×106t/d及2×105t/d甲醇工程水资源论证等,所提出的供水方案为这些项目的立项建设奠定了必须的水源条件。
3 大地质工作展望
经过地质工作者50年来的辛勤劳动,山东省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基础性地质调查及浅部的地质勘查工作已基本结束,下一步工作的目标是深化实施支撑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以“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生态地质环境支持工程和走出去战略”(“两工程一战略”)为中心的大地质工作。结合山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展望山东省的大地质工作,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环境地质综合调查
开展山东省新一轮1∶5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更新区域水工环地质图系。开展1∶10万重点生态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地质环境调查,包括“两湖(东平湖、南四湖)一河(黄河)”、高速公路两侧、黄河三角洲等地区,面积16000km2。开展1∶25万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包括鲁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面积45000km2;鲁中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面积50000km2;山东省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与脆弱性调查评价,面积65000km2。
3.2 地质灾害调查
加强重点地区突发性、缓变性地质灾害调查,突出地面沉降等区域性地质灾害和矿区、风景名胜区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继续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做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10万地质灾害调查:包括全省平原区地面沉降专题调查,重点工作区为德州、滨州、东营、菏泽、济宁等城市,面积约25000km2;泰安、枣庄、临沂等城市岩溶塌陷防治调查,面积约6000km2。
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包括章丘、兖州、滕州、胶州市等49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面积约40000km2。
1∶5万典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调查评价:包括肥城煤矿区、济宁-兖州煤矿区、招远北部金矿区、平邑石膏矿区、巨野煤矿区、济南北部煤矿区等,面积约5000km2。
1∶5万重大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包括海阳、乳山、荣成等核电站和石油储备基地项目及青岛、济南等城市建设项目等。
3.3 海洋地质调查
通过近海与海岸带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重点查明海岸带演化规律、港口城市区域稳定性条件、沿海湿地资源特征、海(咸)水入侵等海岸带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开展1∶25万沿海海岸带海洋地质调查,调查区分为黄河三角洲海岸带、莱州湾南岸海岸带、烟台-威海海岸带、环胶州湾海岸带、胶南至日照海岸带五部分,面积约33000km2;开展1∶5万重点港口规划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评价,包括东营、烟台、威海、日照等,面积约10000km2。
3.4 城市地质调查
重点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市带等进行城市地质综合调查。主要解决山东省大城市(群)发展、扩张面临的环境工程地质稳定性、水环境、地质灾害和其他环境地质问题及水源地供水安全等。
开展1∶5万城市地质综合调查评价及1∶2.5万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性勘查。主要调查区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济宁、东营、日照九市城区及影响圈,面积约9000km2。分析全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潜力,建立城市应急后备供水水源地,提高饮用水安全保证程度,构建水资源战略储备及保障体系。
3.5 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山东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态地质调查评价。重点查明规划区的农业地质背景和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规划调查区包括:胶东半岛水果-绿茶基地、鲁中南小杂粮-调味品基地、鲁西北-黄河三角洲进京蔬菜基地、鲁西南-南四湖冬小麦基地和鲁北麦棉基地,规划调查区总面积约33000km2。
3.6 地质环境监测
地质环境长期监测:继续开展山东省17地市地下水、地热、矿泉水水位、水质、水量和水温长期监测。
专项地质环境问题监测:监测的重点为重点城市和经济开发区、重要旅游区、重大建设工程和主要矿区。重点规划监测区有:地面沉降监测区,包括济宁、德州、菏泽、滨州等城市,面积约2000km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区,包括济宁-巨野采煤沉陷区,莱州-招远、烟台-牟平金矿塌陷区等,面积约3000km2;岩溶塌陷监测区,包括泰安-莱芜盆地,临沂-枣庄断陷盆地,面积约3500km2;海水入侵监测区,包括莱州湾、胶州湾,面积约1500km2。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监测:针对山东省矿山生态环境特点,重点开展煤炭、铁矿、金矿等矿区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预报,主要油气开发基地落地油污染调查与水土监测,煤、金矿山矿渣与尾矿堆放对水环境的影响监测等,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4 措施建议
4.1 充分认识大地质工作在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大地质工作在山东省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大地质工作对树立地勘部门在政府与社会中的良好形象亦十分重要。因此,应加强对大地质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在体制、队伍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合力,建设一支作风硬、人才多、技术精、装备良的大地质勘查队伍。
4.2 利用多元化渠道,加大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
发挥国家、省、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对大地质工作的投入。在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家投入的基础上,通过省财政资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专门地质勘查基金及企业等多个渠道争取资金。
4.3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大地质勘查新突破
根据大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和山东省的实际情况,近期要建立和完善对地观测、信息、地面和地下探测、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四大技术体系,加速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争取出现一批具有省域特点的大地质新理论,使山东省大地质科学技术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为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做出更大的贡献。
⑼ 砚池的济南72名泉之一
砚池(泉)位于姚家村南侧,因地处砚池山而得名。呈塘湾状,是1958年开山采矿石挖成。南北长150米,宽50米左右。水自水深莫测的池底涌出,汇聚池内,常年不涸。池旁立《砚池泉记》碑。
⑽ 济南砚池山有一个寺庙,山里有寺庙叫什么寺庙
砚池山也叫燕翅山,山上有个万福平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