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三门峡市工程地质

三门峡市工程地质

发布时间: 2021-03-05 12:08:58

⑴ 主要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三门峡坝址距离陇海铁路最近的火车站是三门峡车站。在三门峡市到三门峡坝址有铁路专用线与永久公路相连,铁路长16km,公路长37km。在三门峡坝址下游,筑有永久性的跨河公路钢桥(见图5)。

图5 三门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地区位置交通图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设计修建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电站,坝顶高程353m,最大坝高106m。其中,左岸非溢流坝长111.2m,溢流坝长124m,隔墙坝长23m,电站坝长232m,右岸非溢流坝长223m,右岸副坝(斜丁坝)长114m,主坝加副坝总长857.2m。电站厂房长为48+8×23=232m。机组设计水头为63m(初期运行44m),单机容14.5万kW。当坝前水位为330m时,枢纽下泄流量为6000m3/s。

由于闪长玢岩岩床以缓倾角倾向上游,为了使坝基全部置于中生代闪长玢岩之上,所以设计的左右两岸非溢流坝段略呈圆弧形而弯向下游。

1954年冬,黄河水利规划委员会完成了黄河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报告,正式选定三门峡工程为开发黄河的第一期工程。

1955年初,黄河规划委员将初步设计工作委托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担任,而设计所需的地质勘探资料,则决定由我国提供。

基于上述情况,1955年8月由黄河三门峡地质勘探总队,承担了由列宁格勒设计分院三门峡水电站设计总工程师A.A.卡洛略夫及三门峡水电站设计总地质师B.И.萨维里耶夫提出的初步设计阶段第二期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这些任务的主要内容是:

1.重新补测比例尺1:2000坝址区地质图,对区内基岩断裂及其裂隙性,地下水运动规律,岩石风化以及物理地质现象等方面,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为了确定水利枢纽主要结构物地段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第四纪地层和基岩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需补打钻孔27个;

3.为查明主要建筑物地段内基岩的透水性,在所打的钻孔内均需进行压水试验。

通过上述的勘探工作对基岩风化、基岩裂隙、水文地质以及基岩和第四纪沉积物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又做了许多论证。在这次的勘探工作中,一般采用了不小于127mm口径的钻头钻进,所以能正确鉴别岩石的特性,从而编制出较正确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基本上符合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的要求。在压水试验方面,采用了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的压水试验规程,所获得的资料基本上阐明了基岩的透水性。

为了进一步弄清三门峡坝址区建基高程处及左右岸接触部位闪长玢岩的裂隙切割程度、岩石风化深度、基坑内可能渗入的地下水量,以及查明构造断裂带的性质,于1956年1月在坝区河床及左右岸的接触部位,布量了2个竖井、3个平硐,并在1号竖井底部又打了一条穿河平硐,用来查明神门河深槽的成因及渗漏情况,其结果是通过破碎带渗入平硐的水只有0.42L/s;同时又补充进行了比例尺1:2000构造地质测绘,要求这一次工作需详细说明已全部查明的断层及构造破碎带的性质,以及进一步证实主要结构物地段老第三纪红色岩层,石炭二叠纪、石炭纪煤系岩层及A陶纪石灰岩和中生代闪长玢岩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1954~1956年的地质勘察资料,基本上满足了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编制三门峡水电站初步设计的要求。

⑵ 三门峡市会兴镇的供水水文地质

耿鹤年 马国英 阮丽娟

前言

随着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准备工作的开始,会兴镇由于交通位置的重要,已由静僻的小镇而跃成为举世嘱目的三门峡水利工程的重要基地。1956年4月间,国务院正式决定成立三门峡市,原会兴镇地区将成为这个崭新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图1)。

图1 会兴镇交通位置图

新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一项要求,这就是要在人口激增,各种辅助企业,中小型工厂纷纷兴建的情况下,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问题。从会兴镇所处之地理条件来看,北面紧临黄河,镇南约2千米是黄河的支流南涧河,似乎解决供水水源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采用黄河水须从一百米深处把水用水泵抽上来,而且还要经繁重的沉淀等手续,因此,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至于南涧河水则一因流量小,二因受季节的影响较大,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时与当地农民灌溉用水相矛盾,因而唯一解决供水问题的途径就是勘探地下水。

从1955年10月开始,会兴镇地区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探,就成了黄河三门峡地质勘探总队的重要工作项目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地面调查与勘探,会兴镇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已经基本上查明,对于三门峡市设计所要求的水量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现将已有的资料加以综合,并结合我们自己的认识,作简单的介绍。

一、会兴镇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质与地貌

本区位于晋豫山地区的黄土阶地区,北面隔黄河为中条山,东南则为崤山山脉。黄河及南涧河分别自西南及东南方向流入境内,使本区切割成为一个半岛式的高原地带。

本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带,年平均降雨量500mm,多集中在秋季七、八月。年平均气温为15℃,七月份最高为28℃,一月份最低为-1℃。平均蒸发量为1200mm,远远超过3年降雨量。

南涧河河源距会兴镇21km。河床平均坡降为1/100,河源地区为各种火山岩系及变质岩系所构成之山岭,但其流经地段的基岩已全为黄土所覆盖。每当雨季,纳入河流的裂隙水及流域内的降水汇成强劲的地面水流。但每年1~6月河水流量甚小,且往往呈断流状态。

会兴镇地区黄土类土广泛地覆盖在较老岩层之上。近代冲积的砂卵石层,只能在南涧河现代河谷及黄河的漫滩上见到。

黄土底部卵石层在这一地区分布亦广,在南涧河河谷两岸,所见厚度为2~5m。根据钻探资料,说明深埋在南涧河和会兴镇间各级阶地之下的黄土底部卵石层厚度达10~12m。

湖相及河流交替沉积的三门系岩层是会兴镇地区的最老岩层,它仅仅在黄河两岸才有出露。

地貌单元以阶地为主,黄河右岸阶地自北而南分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一、二级阶地较为狭窄,局部地方受水流的冲刷已残缺不全;三级阶地高程为390~400m,高出黄河水面100~110m,台面平缓而宽展,三门峡新城市目前正在这一级阶地上兴建。

南涧河在这一区内是从切割黄河的三级阶地开始发育的。因此,目前南涧河的三级阶地,也就是黄河的三级阶地。南涧河右岸二级阶地高出水面约10~15m,宽度达600~1100m,阶面平坦,其北部边缘村落密布,这主要是因为二级阶地与三级阶地间的坡坎高而陡,便于人们开挖窑洞居住的缘故。在东关村以西,阶地向东北延展,而与黄河二级阶地相连。南涧河一级阶地高出河面3~5m,两岸发育不对称,局部地段受水流冲刷而不存在(图2)。

图2 地貌示意图

二、含水层

会兴镇地区的含水层有南涧河冲积层,黄土底部卵石层,与三门系砂层。现分述如下:

1.南涧河冲积层:沿南涧河谷呈带状分布。冲积层主要为卵石,卵石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片麻岩、玄武岩、安山岩等,其最大直径达80~100cm,一般为20~50cm。填充物为砂、粘土及粉土。由于来源较近,因而分选性较差。砂卵石层的分布规律,是上游薄而下游厚,以陇海路铁桥附近的情况而言,铁桥上游厚度为4~5m,铁桥下游厚度为11~12m。在勘探地段,铁桥上游含浅层地下水,而铁桥下游不含水。

根据某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流量约为0.1~0.4L/s,地层渗透系数则为4.3m/d。但因含水层厚度不大,分布地带又极为狭窄,故蓄水量远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2.黄土底部卵石层在本区分布虽广,但不是完整的含水层,仅局部地带含水。在铁桥上游,此层为南涧河切割而出露于两岸低处,往往有地下水呈下降泉状态泄出。其较大者有东斜桥泉,流量为9L/s及候桥、朱家咀附近的多股泉水,流量达20L/s。这些泉水,绝大部分为当地农民作为灌溉一、二级阶地上耕田的水源。

3.三门系砂层:三门系地层上部主要为中砂、细砂与粘土互层。砂层由于质纯而颗粒均匀,因而成为优良的含水层。砂层总厚在各处不等,约为20~60m。砂层与砂层中间夹有数分米至十余米的粘土层。这些粘土层大多以透镜体状态穿插在含水层中间,成为局部隔水层。

在会兴镇以西一带,三门系砂层为各支沟切割而出露,因此在这些露头地方出现了许多的下降泉,其中流量较大者为会兴以西的水沟泉,其流量达11L/s。在会兴镇以东一带,三门系砂层广泛地出露于黄河右岸的下半部,所以泉水大量出露,成为地下水的天然泄水区。

三门系砂层透水性较为均匀,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5~1.1L/s,渗透系数一般为3.5~5.5m/d。为了更好地说明其含水层及透水性,现将各供水钻孔的抽水试验结果列表如下: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史

三门系含水层就其含水量与补给条件,为本区主要的含水层。

三门系的上覆地层为黄土底部卵石层,而在南涧河河谷地带,则为冲积层的卵石层覆盖。在层位交接处,有些地方为三门系的重砂质粘土层与卵石层接触,有些地方则为三门系砂层与卵石层直接接触。在后一种情况下,卵石层与砂层则相互构成同一个含水层,或者卵石层中的地下水直接补给三门系含水层。

三、地下水埋藏特性及运动规律

南涧河会兴镇间,三门系含水层的地下水位,一般在地面下30~80m(在二级阶地下为30~36m,在三级阶地下为60~80m),深度愈向北愈大。至于在铁桥下游一段的南涧河谷中,则一般埋藏在地面下20~30m。

南涧河冲积层水位在地表下1~2m,铁桥上游2km以内冲积层不含水,而地下水深藏在下伏三门系砂层中。从铁桥上下水平距仅750m的二条勘探线的情况来看,地下水位落差竟达32m,平均坡度约为1/23,远大于地面坡度(约为1/100)。又根据南涧河左岸二级阶地上水井调查资料,贺家庄黄土底部卵石含水层水位高程为365m左右,而与其相距仅150m的某钻孔的水位,则在高程约为345m的三门系砂层中,在这短距离内地下水平均坡度大达1/7,这是由于砂卵石层底部重砂质粘土隔水层的存在,决定了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并形成了不同的含水层(图3)。

图3 南涧河铁桥附近地质纵剖面图

区内地下水是属于孔隙水、交替循环强烈的地下水,一般不具承压性质。但是在三门系含水层中,由于粘土透镜体的存在,造成了地下水的局部承压。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各含水层地下水同属于重碳酸盐型,所以本区应属于地下水的强烈循环带。

地下径流总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补给黄河(图4)。

四、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解决会兴镇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决定了将来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众所周知,本区降雨量较小并远远少于蒸发量,地面又普遍为厚层的黄土所覆盖,因而大气降水,从黄土层下渗补给地下水是不可能的。

我们认为本地区主要含水层——三门系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在于南涧河水通过黄土底部卵石层及冲积层在其与三门系砂层层位交接处的渗入,可用以下事实作为引证:

南涧河水主要的来源为河源区的裂隙水,当然裂隙水本身是来自大气降水的渗入,由于在岩层内流动缓慢,故其成为经常的补给来源。南涧河上中游段,由于河谷切割了黄土底砾石层,并使之与其自己堆积的冲积层相连,构成了同一个卵石层含水层。河水的水平渗透,使卵石层水富集了。根据访问,附近各村庄水井均以此层地下水为汲取对象。因此,卵石层水在与三门系砂层交接处,即直接的补给三门系含水层,铁桥附近及贺家庄一带就是这种情况。

图4 地下水位等高线示意图

南涧河中下游段,局部地方又由于河谷深切到砂砾石层饱和水面以下,故河岸出现了下降泉。在南涧河中游蔡家坡附近,则见黄土层直接覆盖在第三纪红色岩层上,三门系岩层亦已尖减。可以想像在三门系岩层的东部边界,会直接大量承受卵石层中地下水的补给。

五、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由于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又流经地段的地层均为松散的粒状沉积,围岩的淋滤不会加剧水质的矿化。因居民点不多,人为的污染极小,故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均一的。

地下水一般为无色、无味、无臭、透明,部分呈混浊状和煮沸沉淀。总离子含量在1000mg/L以下。HCO3离子为本区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其含量为200~300mg/L。CI离子含量一般为15~55mg/L,在南涧河冲积层中则含量较低,在10mg/L以下,二级阶地在20mg/L以下,向西北逐渐递增。Ca2+含量一般为25~60mg/L,Mg2+一般为15~42mg/L。在南涧河冲积层中,Mg含量较少,在10mg/L以下。总硬度一般为6°~20°(德国度,下同),在南涧河冲积层中,一般为8°~9°,pH值在7.3~8.4之间,极少有毒元素。又根据某钻孔细菌分析资料,大肠杆菌少于3个/升,每毫升平皿中细菌生长数为7个,故水质无污染迹象。

根据矿化度,本区地下水属于淡水。根据阴阳离子含量,地下水主要属于重碳酸盐钙镁型。根据饮用水水质标准(苏联国家标准2874—45),本区地下水完全适于饮用,又以其化学成分简单,适用于各种工业用水,无须经过繁复的处理。

结语

1.根据勘探及试验资料,求出的地下水天然储量,已大大地超过了设计要求。水质良好,完全适于饮用,也适于锅炉用水,搅拌混凝土用水,无须经过任何繁复的处理。

2.在勘探期间,我们在对勘探孔的设计中已经考虑了将来作为生产孔的可能性,故一般口径较大,在抽水试验前,又下入了过滤器,这样就提供了以勘探孔作为生产孔的可能性。如从现有距市区较近的钻孔中取出的水量不敷应用时,应考虑另外布置生产孔群。是项钻孔群应布置在新城市区东南南涧河二级阶地上。这是考虑到地下水埋藏较浅,在汲取地下水的技术条件上及经济条件上都是有利的。此外生产孔布置的间距,取决于影响半径,因为钻孔如布置在相互影响范围以内时,各钻孔同时抽水会相互干扰,而影响到地下水的静止储量。考虑到三门系砂层的影响半径一般为150m上下,故生产孔布置的间距应不少于300m。

3.从以上所述本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来看,在供水水源地的周围,特别是在水源地的上游可以考虑设置一个卫生防护带,以免水源受到污染,影响居民健康。

4.在本次勘探中,由于期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些地质与水文地质上的问题没有弄得清楚,比如主要含水层——三门系含水层的厚度、产状、沉积环境、地质年代等问题。特别是铁桥以东,未布置深孔,对于三门系的东部界线尚不能确定。只有肯定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阐明本地区地下水的补给关系。这个问题除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寻求解决外,也希望曾经在这一地区工作过的同志们给我们提些意见,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原载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7年第12期)

⑶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地址在哪里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地址在崤山东路与经一路交叉口西。
河南省灵宝市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地址在新宁西街和车站路交叉口西。

⑷ 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建于1957年,是伴随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省辖市。东接洛阳,西临陕西省,南通南阳市,北连山西省,管辖三县(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两市(灵宝市、义马市)一区(湖滨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总人口223万人。三门峡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被誉为“天鹅之城”和黄河明珠。近年来,三门峡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煤化工、铝工业、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林果业生产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区域特色经济体系,带动了综合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马进仓 党组书记、局长

崔宗勤 党组成员、调研员

阴旭阳 党组成员、调研员

徐建立 党组成员、调研员

卫骁 党组成员、调研员

李光生 党组成员、调研员

王西鹏 党组成员、副局长

田宝群 党组成员、副局长

上官勤学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马进仓简历:河南新密人,1953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2年5月~1995年6月,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办公室主任、工委委员;1995年6月~2002年1月,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工委委员;2002年1月~2004年5月,洛阳市地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4年5月~2007年3月,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7年3月至今,任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于2001年在原三门峡市土地管理局、矿产资源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主管三门峡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工作部门。辖渑池县、义马市、湖滨区、陕县、灵宝市、卢氏县6个国土资源局和开发区建设土地局。内设办公室、财务科、信访办、执法监察科、地籍测绘科、规划科技科、耕保审批科、土地利用科、矿产资源开发科、储量勘查科、地质环境科、纪检监察室等12个科室和市土地开发储备整理中心、市矿业开发中心、市地产交易中心及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等4个二级机构。截至2010年底,共有职工114人,大专以上学历达97%。

【土地资源】据2010年度变更调查显示,全市耕地17.70万公顷,园地5.33万公顷,林地53.74万公顷,草地11.22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3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31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7万公顷,其他土地2.61万公顷。

【耕地保护】2010年,全市经储备并备案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项目7个,新增耕地941.5公顷,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98.2731公顷相抵后,净增耕地643.23公顷,连续1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全面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共建立县(市、区)级档案7套,建立乡级成果档案66套,村级档案1348套。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宣传力度,2010年,三门峡市共投入经费68万元,设立大型宣传标志牌23块,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53块,与村民小组签订责任书10514份,与农户签订责任书304450份。

【土地利用】2010年市本级处置土地56宗,总面积162.682公顷,总成交价款68579.5986万元。其中,“招拍挂”出让17宗,面积55.978公顷,成交价款59029.4794万元,实现纯收益50346.1万元;协议出让11宗,面积28.976公顷,出让价款6886.5392万元;规划变更19宗,面积33.923公顷,补交出让金2663.58万元;划拨土地9宗,总面积43.8043公顷。

组织开展了房地产开发市场专项检查等工作,全市共清查闲置土地4宗,面积6.9707公顷;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国有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六项制度,全市共供应房地产用地197宗,面积703.60公顷,其中出让154宗,面积550.56公顷,收取出让金21.8亿元,其中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120宗,面积458.92公顷,收取出让金20.5亿元。市本级共供应土地41宗,面积110.23公顷,其中出让32宗,面积66.69公顷,出让总成交价款达7.4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45亿元相比增长了37%。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全市共报批项目建设用地51个批次,总面积903.093公顷,其中农用地769.3093公顷(耕地555.7169公顷),有效保障了244个省、市联审、联批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

【土地勘测定界及评估】2010年,三门峡市金土地勘测服务中心累计完成勘界工作371宗,勘测面积1968.48万平方米,形成勘界报告350余套2000余份,绘制宗地图100多宗200余份;并积极配合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完成个人住宅楼发证工作92栋。

【地籍及测绘管理】2010年,三门峡市本级共受理国有土地登记108宗,其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104宗,变更登记4宗;审批个人住房用地分割登记2869户;接待土地登记公开查询100余宗,整理归档地籍档案100余卷,更新图斑200余个。开展了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全市29家测绘单位,22家测绘单位通过了复审换证工作,5家测绘单位是新证不需要换,注销2家丁级资质单位。新申请的2家测绘资质单位,1家丙级通过审查证书,另一家丁级资质正在审查受理当中。组织开展了“8.29”测绘法制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设立咨询台15个,摆设宣传版面54块,悬挂宣传横幅106条,发放宣传单1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0余人。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地图市场检查工作,对本市火车站、汽车站、各大宾馆、书店进行了检查,没收“三无”地图册30余本。按规定办理测绘任务备案和测绘成果汇交工作,完成了三门峡市规划局沿黄河景观带1:1000邮码航测成图项目测绘任务备案工作和三门峡市28家测绘单位价值3万元以上测绘任务成果目录汇交工作。组织测绘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优质工程奖评选工作,2010年本市有4家测绘单位申报的4项工程项目,获得了优质工程奖。参加了国家测绘局“苍穹数码杯”测绘行业学法用法征文活动,并获得三等奖。

【第二次土地调查】截至2010年底,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先后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与数据建库、城镇地籍调查外业调查、与相邻11个县(市)涉及的160余幅1万余个图斑的接边、2009年统一时点变更调查、全市基本农田上图、国家对该市统一时点更新调查与基本农田成果提出问题的整改与完善等阶段性工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10年初,全市6个县(市、区)的66个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省、市有关专家审查,并于5月26日前全部通过市政府审批。

【矿产资源】本市矿藏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地318个,其中大型矿床46处,中型矿床96处。发现矿藏6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50种,保有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约有31种,已开采利用的27种。黄(黄金)、白(铝土矿)、黑(煤炭)是辖区的三大优势矿产。黄金矿产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有16种矿产居全省之冠(金、锰、铅、锌、锡、锑、钽、铌、锂、铍、铷、硫铁矿、铸型用砂岩、砷、云母、玻璃用砂岩),有9种矿产居第二位(铜、钼、银、钨、磷、压电水晶、熔炼水晶、石膏、石墨),6种矿产居第三位(铝土矿、铁、镓、白云岩、伴生硫、水泥配料及粘土)。截至2010年底,全市在有效期内共有矿产资源勘查登记项目148个(包括部办6个项目),其中,金矿项目33个,铝土矿项目19个,铁矿项目29个,铅锌矿项目33个,重晶石项目1个,煤矿项目3个,银矿项目4个,铜矿项目6个,锑矿项目3个,锰矿项目5个,钼矿项目5个,钒矿项目1个,硫铁项目1个,白云岩项目2个,石煤项目1个,锂矿项目1个,红柱石项目1个。

【矿产资源管理】2010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峡市非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实施方案》,并于年底完成了整合任务,整合重点矿区个数为11个,参加整合的矿业权77个,其中采矿权57个、探矿权20个。整合后矿业权减少为47个,其中采矿权37个、探矿权10个;减少采矿权20个,减少35%;减少探矿权10个,减少50%。圆满完成了149个矿山的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287个矿山企业“三率”指标考核和开采回采率系数核定工作。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成效显著,全市共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9473.8万元,其中市本级征收1650万元。申报中央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及示范基地建设资金5800万元。完成了463宗矿业权核查工作,按照部、省要求完成了268宗采矿权换证工作。本年度完成市级采矿权延续15个;新立6个;变更5个。开展了打击非法违法矿业活动专项行动,无证勘查开采、乱采滥挖、浪费资源等现象进一步遏制。

【地质环境管理】全市新发现的32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明确了监测责任人,发放了35000余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地质环境类项目资金1.3亿元。筛选、上报了灵宝市豫灵镇安头村黄土滑坡等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并纳入2011年省级财政资金治理项目名单。灵宝小秦岭地质公园获得了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渑池韶山地质公园获得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由于措施到位,继卢氏县、灵宝市后,湖滨区和义马市分别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荣誉称号。

【执法监察】2010年度全市共开展巡查1550余次,出动警力4000余人(次)。市执法监察支队共开展巡查55次,出动警力137人(次),其中一级巡查区域30次,二级巡查区域25次,到基层乡所巡查20余次。全市发生国土资源违法案件511起,其中,违法占地170起,制止170起,总面积715580.83平方米;违法开采341起,取缔341起,立案83起。全年共受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巡查发现、“12336”举报、上级批转、政府批转等)共计74件,其中,“12336”举报案件共计32宗(土地类案件24宗,矿山类案件9宗),处理到位32宗。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自办案件17起,结案17起,结案率达到100%。到现场勘查40余次,追缴罚款147万元,封填非法井口16个,现场勘测定界3次。督促县(市、区)办案件57起,结案54起,结案率达到94.7%。

【信访工作】2010年,全市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紧紧围绕“破难题、保发展、保红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主要从“围绕一个中心、确保两个到位、抓好三项落实、着力四个重点”四个方面做好此项工作。通过全市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在“两低、两高、两无”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了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本市国土资源类信访事项零京访、全年零上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厅下达的年度信访稳定工作责任目标,三门峡国土资源局被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分别授予“2010年度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三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联合评选为“全市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竞赛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该局共接待群众来访198批394人次,其中集体访19批131人次。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全国、全省和全市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会议后,根据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统一安排部署,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开展以整治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整治干部队伍廉洁从政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体制改革专项行动。

一是坚持把廉政风险点排查作为认真落实“两整治一改革”工作任务,深入推进国土资源领域腐败治理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局党组议事日程,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马进仓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抽调专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加强了对“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了土地市场治理、矿业权市场治理等五个专业工作组,明确了职责分工,细化分解了工作任务,建立工作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把学习贯穿于整个专项活动的全过程,统一印发了学习笔记本、心得体会本,建立了学习制度,制定了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二、五为集中学习时间,据统计全系统干部职工人均记学习笔记12000余字,撰写学习心得4篇。为加大宣传力度,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专题简报13期。同时,在局门户网站建立了专项活动网页,开设学习交流、工作动态等专栏,为全系统上下深入学习交流建立了平台。切实提高了系统干部职工对“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认识,增强了做好“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掀起了学廉、倡廉的良好氛围。三是围绕“三个层面”全面推进。从个人、部门、组织三个层面,结合从事的岗位、业务和关键工作环节,深入查、用心查、细致查、真正把岗位风险查清、查明、查实。党组成员带头自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结合岗位职责,以科室为单位,从中层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从正式干部到聘用人员,全面深入查找廉政隐患,并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实事求是进行风险评估。四是抓好“三个结合”深入排查。为确保廉政风险点排查无死角、无遗漏,本着“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中评、组织审”的原则,采取自查与互找相结合、领导点与群众提相结合、风险查找与完善防范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以征地供地、农地转用、规划、评估、执法监察、土地和矿山权审批、登记发证、资源项目开发、财务、人事等业务方面为重点,全面深入查找思想道德、行为过程、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严格审核把关,并逐一填表登记,建立了台账,做到了不漏岗、不缺项。五是严格“三个等级”分级管理。按照党纪条规、行政法规、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腐败行为发生概率以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紧急程度等,评估确定风险点的定级,并根据腐败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全市国土资源系统123个单位,1037名干部职工,从市局机关科室到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从县(市、区)局机关股室到乡所,从市局领导到乡(站)所一般同志,全员参与,人人查找,针对现行制度、关键岗位、核心业务、重点部位和环节,围绕征、管、查、减、免、罚、人、财、物“九大节点”,深入扎实开展全面四轮排查,单位共查找风险点599个,其中A级183个;B级119个;C级297个。个人共查找风险点3327个,其中A级1017个;B级717个;C级1593个。清理规范性文件203份。复查复审卷宗1192个。基本完成了廉政风险点排查和自查自纠阶段工作任务。六是注重实效,边查边改。为把廉政风险点查深、查透、查准,变“风险点”为“安全点”,增强廉政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从个人自我防控、科室内部防控、单位综合防控3个层面,有计划地研究制定在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坚持边查边改,局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收缴礼金和有价证券管理办法》,完善了《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立足“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个环节的廉政风险防线,建立运用廉政“三卡”预警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或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运用提醒、告诫、纠错等制度,通过警示提醒卡、警示告诫卡、警示纠错卡的方式,及时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错误,有效控制一部分人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着力督导犯了错误的人切实改正错误,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犯有一般性错误的干部。

【荣誉称号】2010年,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产业集聚区分局局长仲兴民被评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个人,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全省国土资源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卫骁、荆海波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同时,也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地质找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测绘系统先进集体,乔娟芳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余钊慧)

⑸ 忆三门峡市(会兴镇)供水勘探

耿鹤年

会兴镇、南涧河、贺家庄,这些40多年前十分熟悉的地名,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那是1955年9月,我走出校门才1年,奉调离开北京,有幸第一次从事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投身到三门峡地质勘探总队下属的供水分队,参加会兴镇地下水水源勘探,为即将新建的会兴镇居民区(现河南省三门峡市前身),探寻可作为生活、生产使用的地下水供水水源。我作为第二任地质技术负责人,和同志们一起,在总队和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参加了该项工作,从事勘察设计、工作开展、资料汇编和报告编写全过程的实际工作。

勘探区位于会兴镇南约2km,陇海铁路南涧河大铁桥上下的河漫滩上,分队部驻在贺家庄陇海铁路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火车站附近。200多名职工,分住在几间毛坯房和4、5顶办公与住宿混用的大帐篷中。

我们这支队伍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干部和工人中有几位是建国后转战多项重点工程的全国劳模。但技术人员却十分年轻,绝大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我们这个10 多人的地质组,有2/ 3 以上是20 岁上下的年轻姑娘,她们分别来自广东、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由于她们的到来,给这个集体增添了勃勃生机。她们之中有几个人在前几年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深深地怀念她们。

由于会兴镇供水勘探,是国内早期开展的一个比较正规的水文地质勘探项目,外来实习和参观的人员始终不断。起先是郑州地校的大群男女学生,其后分别是水利系统的同事,郑州地校的第2批师生和长春地院的学生,其中有位地校的魏老师和地院的四川籍的陈姓研究生,参与过我们的部分工作,同我们有比较密切的交往,至今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会兴镇供水勘探势在必行

会兴镇东距三门峡坝址17km,是坝址区外围的一个主要居民区,后发展成三门峡市。该地区的供水勘探,在整个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的战略棋盘上,属于坝址主要建筑物区外围的一项水文地质勘探,与大坝坝址勘探或为确定筑坝所需砂砾石材料产地的勘探相比,看起来似乎不是首选的,但总队的领导,确实把此项勘探列为与前者同等重要的工程项目,而与之齐头并进。当时,供水分队与坝址一二分队和建筑材料分队等同时成为总队下属的几个主要分队之一,投入的人、财、物力和时间都相当可观。

原因何在?这是由于随着三门峡地质勘察工作和水利枢纽工程准备工作的开始,大量外来人员将逐渐汇集到新的居民区来,最早沦为水库区的原陕县县城的居民亦将易地而居,把会兴镇地区作为首选,一个新兴的中等工业城市正在逐步形成。

新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一项紧迫的要求,这就是要在人口激增,各项辅助企业和工厂纷纷兴建的情况下,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问题。从会兴镇所处的地理条件来看,北面紧临黄河,镇南约2km有黄河支流南涧河,似乎解决供水水源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取用黄河水需从百米深处用水泵抽水,而且还要采取较为复杂的沉淀处理等程序,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承受,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至于取用南涧河水,则因其平时的流量很小,又受季节气候影响变化较大,且与当地农民的灌溉用水有矛盾,因而唯一解决供水问题的途径就是勘探地下水。

2.初战南涧河

这是一场十分艰苦的战役。多台KAM—500型和KA—2M—300型岩心钻机以200m左右的间距,分布在南涧河宽阔的河漫滩上,以砂砾石冲积层为目的层进行钻探施工。那时间,施工现场钻塔耸立,到处可以听到“铿啷啷、铿啷啷”的钻头与岩石摩擦、撞击的声响,与行驶在附近铁路大桥上的火车轰鸣声交相辉映,协奏起一曲曲新中国万马奔腾,快步建设的壮美乐章。入夜,从钻场上发出的灯光,与星月同辉,照亮了附近的夜空。

但是,尽管工人们争分夺秒,日以继夜,坚持“三班倒”的作业制度,每时每刻与钢铁和泥水为伴,连续奋战不懈,但钻进效率却很低,施工进度极其缓慢。从现在的目光看,没有配备后来普遍采用的“УКС”型号的冲击钻机,用岩心钻机在砂卵石层中钻进是不可能适应的。

加之,所谓南涧河的冲积层,实质上是上游山区间隙性洪流携带的漂砾、卵石,充填大量泥沙组成的“卵石土”,分选性极差,不利于钻探施工,且透水性也差,基本上是不含水的。我们曾经在洪水期间,在河边开挖一个试坑进行观察,尽管河床中洪流哗哗,但在其边缘低于河水面1、2m的试坑内竟干涸无水。

经过近半年的施工,其事故累累。在打完的少数几个钻孔中抽水,单孔出水量甚小,或基本上抽不出水来。

3.曙光显现

对南涧河“冲积层”的勘探,虽以未达到目的而告终,但在勘探区下段,南涧河大铁桥以西(下游)某钻孔的加深钻探中,揭露到透过不到10米厚的漂卵石层,下伏有厚近30米、淡黄和棕黄色、均匀、纯的中细砂层,后经区域对比,确定为“三门系”地层。

“三门系”地层的出现,给人们一个惊喜,看到了供水的希望。于是我们着手调整勘探布置,把下一阶段勘探的目的层定位在“三门系”的砂层中,并把勘探区扩展到南涧河河谷外围的一二级阶地部位。这样,不仅避免了在漂砾、卵石层中钻探施工的困难,重要的是由此取得了供水勘探的重大突破。

4.滚滚清水从地下涌出

原来“三门系”地层属于第四纪下更新统,由多层砂、砂砾石层和粘性土组成的河湖相沉积,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在东南方向上可上延到南涧河中上游段。上复后期沉积的黄土类土;在河谷区,黄土类土遭侵蚀,上覆现代冲洪积的漂砾、卵石、土层。“三门系”中的砂、砂卵石层,不仅透水、含水性好,且接受东南方向南涧河和其他地表溪流直接和间接的有效补给,在山前地带特定的有利沉积环境和优越的补给条件下,成为一个富水性良好的区域含水层。

又经过几个月的钻探和试验,新布置的近10个水文地质试验钻孔,几乎孔孔出水,有的位于地形低洼处的钻孔,承压的地下水可直接自喷出地面。经压风机抽水试验,在小口径(滤水管直径127mm)条件下,单孔出水量达到5~10L/s。经水化学分析,其总离子含量在1000mm/L以下,大肠杆菌少于3个/L,属重碳酸钙型、无污染的淡水。水质按当时前苏联国家标准(2874—45),完全适合于饮用,也适用于各种工业用水。

由于地下水水力坡度较大,平均达1/23,勘探区内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已经超过设计所需的100L/s。勘探期间,将小口径试验孔,经扩孔而成的“探、采结合孔”,加上后来专门施工的开采井,累加起来的开采水量,完全达到当时整个会兴居民区的供水需求。

后经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总队的领导贾工、夏工和前苏联专家E.C.索柯洛娃等检查了我们的工作后,认可了我们的工作成果,认为各项图表的编制,均已达到了相应的规程、规范的要求。

5.再见了,会兴镇——我的故乡

1年多的会兴镇供水勘探,是一次从困难、挫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到走向胜利,获取丰硕成果的过程,这个过程验证了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实践出真知。

胜利地结束了会兴居民区的供水勘探,没有爆竹、彩旗,没有莺歌燕舞的庆典,我们又默默地背起行装,跨步走向新一轮的三门峡水库区的勘探征程。

2004年10月30日于南京

⑹ 地质部组建第五大队开展水库运用阶段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研究工作

1963年11月,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召开直属队计划工作会议时,按照国务院指示,决定筹建第五大队,对三门峡水库运用条件下出现的泥沙淤积、农田浸没、库岸坍塌等工程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勘察研究。

1964年4月,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五大队正式组成,队部初设在河南三门峡市,一年之后迁往陕西渭南市永久驻地。地质与勘探技术人员主要来自部属北京队和水文所,1965年大专院校毕业生10余人,以及从西北地质研究所调来的地质技术人员。队长蒋士英、王相坎,技术负责人董志良、方鸿慈,地质科长谢留臣,勘探科技术负责徐孟超。下属编制有:黄土组、浸没盐碱组、坍岸组、综合研究组、资料组及实验室等。

第五大队在组建的当年,就组织力量开展了潼关以东坍岸带、渭河下游浸没区,以及泥沙主要来源区之一的陕北黄土高原重点县进行了专门性的踏勘调查,收集资料等调研工作,为编制工作规划做准备。

1964年12月,治理黄河会议时,周总理要求两部一院(水利部、地质部、中国科学院)会同山西、陕西两省对库区问题进行专门的查勘和规划研究。1965年5月,两部一院(执行单位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地理研究所)向国务院提交《西安市区及三门峡库区查勘报告》,7月3日,国务院批复:“希即按照报告中所提意见进行工作。”(该报告和批示均未找到)地质部门参加查勘的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姜达权副总工程师和第五大队董志良工程师。

遵照“治理黄河会议”部署和国务院的批复,结合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要求,以踏勘调查成果和调研工作为基础,编制的1966~1970年工作规划,将第五大队的基本任务定位在配合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规划和三门峡库区治理规划这两个重要方面。在执行中,尽管有“文革”的干扰,仍在这两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为后续工作规划和总结性成果开了一个好头,积累了可贵的治理黄河地质科研成果。

⑺ 难忘的三门峡情怀

耿鹤年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只是我人生的一个瞬间,可是记忆中的事件和想象中的事却特别多,也特别深刻。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在当时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表现为一种纯正的优良作风,在带动和支撑我们前进。

这种精神力量,概括起来就是公而忘私,积极向上和实事求是。由此产生的优良作风,来自于当时的党政领导,也来自于技术领导,而且后者表现得更为生动、具体。

我们的全部技术工作是在贾福海和夏其发同志的领导和直接指挥下开展起来的,他们的以身作则,成了我们全体勘察人员的楷模和榜样。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的规模,在当时属全国第一,时间跨度也史无前例。贾工、夏工当时在40和30岁刚出头的年龄,而且毋用讳言,他们当时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也主要是地质矿产专业的基础知识,却毅然受命离开北京的家庭和亲人,承担起三门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主管和副主管的重任而且一干就是4年,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他们干得那样无怨无悔,这不能简单地以接受行政命令来解释,而是一种忘我无私的精神。

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他们刻苦学习知识、努力钻研业务。在书柜和案头上,不仅有著名学者的专著和政治理论书籍,还摆放着各种水文、工程专业的课本和《苏联专家谈话记录》。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广大青年同志业余学习成风,这在当时是有目共睹的。

我记得当时青年男女间向对方示爱、求爱的首选礼物就是业务书和政治书。

贯穿在他们身上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为对人、对事的求真务实,对待技术工作、技术成果和技术人员的实事求是。

现在贾福海院士已经离我们而去。我在此根据同他亲身交往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对他的为人处世进行回忆,再一次感悟他关心、爱护和培养我们这些下属的殷殷深情。

1954年9月,我从学校分配到北京地质部水文工程地质局,当时他是工程地质处的技术副处长,我是水文地质处的实习员。彼此碰过面,但没有说过话。

1955年9月,我从北京调来三门峡地质总队供水分队,住会兴镇以南的贺家庄。有一次去史家滩总队部办事,由于不慎丢失了一份当时视为珍宝的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编制的工作规程,受到他严厉的批评。

七八个月以后,供水分队工作过半,当时总队范围包括供水分队,有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从三门峡调出去,支援外省队,风闻我也在被调之列。我回总队见贾工,问及此事,当时他斩钉截铁地说:“你不能走!你走了,供水分队的工作不就吹啦。”我理解我若是调走,当时分队内部一时尚无人可以接替;若从外面调人来,在那时工期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也没有多少磨合的时间。

当供水分队在会兴镇供水勘探的外业工作即将结束时,有一天他到分队检查工作,对我说:“你得着手编写勘探报告!”当时我还没有编写过地质勘察报告的经验,却不知高低深浅地回答:“我一个星期后交卷!”他望了我一眼,严肃地说:“你太轻视了,哪有一个星期写出报告的!”接着他把编写报告的要领,对我讲述了一番。

根据他的指导意见,对照规程、规范的要求,我草拟了一份报告编写提纲,让他过目,随后组织分队的同志一起编图、整理资料。两个月后,我向总队提交了包括文字报告在内的全部资料。

隔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去总队办事,在他的办公室里,他指着办公桌上一大摞地质报告对我说:“你这份报告写得最好。”也许有点夸张,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鼓励我,但当时他确实是这么说的,同时还说了一些如何修改的话。

关于供水报告编写和由此发生的两次同贾工的对话,我一直埋藏在心底,印象极为深刻。

时隔不久,贾工让我写一篇以会兴镇供水为中心内容的技术性文章,我当时懵懵懂懂地似乎还不知道写技术性文章是怎么一回事,就按照他的提议,在周围同志的协助下写了一篇,以我同分队另外两人的名义发了出去。这就是刊登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月刊1957年12期上的《三门峡市会兴镇供水水文地质》一文。现在看起来还比较肤浅,却是我工作后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的处女作。

在政治上,贾工对待青年同志们也是关心备至。

20世纪50年代后期,政治运动频繁,在那种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氛围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向不正常的轨道偏转,尤其是知识阶层。往往有一部分人,自觉政治上早成正果,而心高气盛;而另一部分人由于家庭成分、社会关系等先天的原因,在使用上或其他问题上受到贬低、排斥,或在政治运动的同室操戈中受到打击、伤害。这至少在一部分单位和群体中是如此。贾福海同志对于这后一部分人总是能平等相待。没有用鄙薄的眼光对他们颐指气使,而是友善地团结他们,使他们在压抑、消沉中鼓足勇气,跟上大众的脚步共同前进,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三门峡近4年的集体生活中,贾工不太在乎同自己伴侣和子女的常年分居,过着类似单身的生活,却特别关心和保护下属同志间的感情生活。

当时,在史家滩总队部及各个分队的各类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是20岁刚出头,至多25岁左右的男女青年,他(她)们在感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不一样。谁已经有了配偶(这是个别)?谁还没有配偶(这是多数)?谁的对象在哪里?彼此间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好像有一本账一样存在于他超强的记忆中。有的人还没有对象,他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帮他(她)考虑。有的在恋爱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纠葛,他会从中做思想工作,释疑解惑,有时比政工干部的说教还有效。有的一方在外地,时间长了产生疑虑,在难得的会面中,他就动员他们在现场结婚,早成眷属。以上这些都有活生生的事例可举,这里就不指名道姓。

我认为这决不是多管闲事,而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或指挥员,为了事业的发展或革命工作的需要所具备的一种特殊品格。

我当时属于上述第二种情况的群体。在他的启示和推动下,我和我的老伴就是在史家滩,从相知到相爱,随后两人一起调到渭北库区,后来三门峡工作结束后,又一起调到新疆,在乌鲁木齐市喜结连理,这是后话。在此期间,我记得有一次前去史家滩,因为途中涉水过河,A起了裤腿,贾工见到后慈祥地对我说:“穿着整齐些,不要邋里邋遢的,不然,小王看了要不高兴的。”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关爱啊!

三门峡工程地质勘察结束,劳燕分飞,天各一方。

文革期间和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北京我和当时的“贾总”有过两次会晤。1981年在福州召开的“基岩裂隙水学术会议”上,又有过一次印象较深的见面。时隔两年,在渭南陕西省第二水文地质大队,贾总前来视察工作,他排除了单位的盛情招待,在我的斗室里,促膝谈心,享用清茶淡饭。

1985年1月,已是“知天命”年龄的我,远去温州,由于地处东南一隅,几乎隔绝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贾老总慈祥的面容。

时光又流逝了将近20年,今年2月18日,地点是我南京的家中,应电话铃声,我拿起话筒,听到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贾老总的声音:“我找你们找得好苦啊,听说你们到了温州,后来又听说你们全家搬到了南京,最近从张学顼那知道你们的电话号码,我很想念你们……你们光给我打电话不行,要给我写信,把你们离开陕西后的经历和你们家里孩子的情况告诉我。隔一段时间我要到南口去,那是我女儿家,那里环境比这里好……”

随后,我以我和老伴的名义,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首先为他一年多前丧偶表示哀悼,又为他即将到来的90诞辰表示庆贺,还详细地写了他在电话中说的他想知道的我们的情况。

此后的几个月内,我们又断断续续地收到他两次寄来的他个人的文集和3封他和夏工联名发出的“致原三门峡地质勘探总队部分同志的公开信”,对此、我都一一作了回应,并寄出我的手稿。

从他寄来的信封和文集的包装纸上看到他那纤细、苍劲而又稳健的亲笔字迹,正为他的健康、长寿高兴时,不料,在2004年10月4日,从夏总的电话里得知贾老总逝世的惊人噩耗,真令人揪心的伤痛!

在离开三门峡的漫长岁月中,我真像一匹失去母亲依恋的马驹,西奔东窜,南往北来,经历多个不同的地域和多种不同的工作项目,所幸能够游刃有余,很大程度上是奠基于三门峡总队这所大学校的千锤百炼。

特别要指出的是贾老总,他没有对哪个人情有独钟,而是把他的爱洒向和他交往的大多数人。在我心目中的他,是一位博学多能、博采众长的学者和大师,又是一位德高望重,为人宽厚的长者和诲人不倦的导师。他用从他身上发出的强烈凝聚力,导领着千百名勘察战士,为新中国早期的三门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现代中国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贾老总、贾院士,如果您在地下有知的话,您应该颌首微笑,没有遗憾。安息吧!

2004年11月30日于南京

⑻ 各辅助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根据三门峡水利枢纽辅助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这些辅助建筑物包括有围堰、变电站、永久住宅区、汽车基地、混凝土系统场地、跨河公路钢桥、沉沙池、大安居民区、会兴(镇)居民区、灵宝筛分场及灵宝铁路专用线。为查明上述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总队于1955~1958年间陆续完成了上述各个建筑物地段内所需要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其位置交通见图8),简述如下:

1.围堰

1956年5~6月,为了获得坝区初步设计第一期及第二期上下游围堰部分的第四纪岩层厚度、性质,并研究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在该地段内进行了试坑、土钻及试槽的勘察工作,基本上查明了围堰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技术设计中第一、第二期围堰个别地段的位置稍有变动,以及1956年勘察资料中对第四纪沉积层的透水性未能加以说明,因此,1957年5~6月间又在所设计的地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试坑及土钻的勘察工作,在于查明地基内基岩表面冲积层的砂卵石及局部覆盖在基岩面之上的坡积层厚度、颗粒级配、容重、渗透系数。此外,为了保证围堰和河床连接的可靠性,还需要查明围堰和两岸联接地段处的地质条件。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地质勘察工作,均已满足了设计对围堰地基地质资料的要求。

2.变电站、永久住宅区、汽车基地

这些辅助建筑物均分布于坝址右岸,由黄土类土所组成的二、三、四级阶地上。为了查明上述这些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于1956年7月在所设计的地段内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初步查明了区内的一般地质条件。

在技术设计中,由于变电站总体布置方案有所变动。为了查明新布置的变电站、电缆沟以及从水电站至露天配电场的架空引入电网的高压塔等具体地段上的工程地质条件,1957年7~8月间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地质勘察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了试坑、土钻以及室内试验等工作。

图7 三门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地区地质勘探程度图

图8 三门峡水利枢纽各辅助建筑物地段的位置交通图

在此勘察期间,发现在变电站地基的黄土类土中,具有一定方向性分布的裂隙。究竟这些裂隙对建筑物有无影响?为了弄清这一问题,于1958年4月又进行了比例尺1:2000的工程地质测绘,并向当地居民访问有关煤洞的分布情况,并开挖了一些试坑,其目的在于查明裂隙的成因、生成时期,以及裂隙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和性质,从而做出变电站基础稳定性方面的结论。这一问题经过上述勘察工作后,也得到了解决。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获得了充分的地质剖面图以及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等资料,对变电站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了比较详尽的论证,基本上满足了设计要求。

经过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研究后,1959年1月变电站的位置又有了改变,但经过研究后,认为已有的勘测资料基本上仍可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3.混凝土系统场地

混凝土系统场地,位于七里沟与老鸦沟之间的斜坡地段,这一个地段1955年曾以少量的土钻钻孔,对崩积物的沉积次序进行了了解,因受勘探设备的限制,所搜集到的资料是不足的。在1956年初步设计中又进行了补充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其工作包括:开挖了12个试坑、补充地质测绘以及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经过这一次工作,初步查明了该地段上所设计的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是相当复杂的。

1957年6~8月,根据技术设计的要求,在各个具体建筑物地段内,又进行了补充勘察工作。1955年、1956年、1957年的三次地质勘探工作总的缺点是对地基在施工以及运行期间能否产生滑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957年勘探工作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混凝土系统场地的全面开挖,这一开挖工作破坏了场地边坡的稳定性。因此,1958年春,分别在角胡同及大小拌和楼场地产生了两个不相连的滑坡,严重地危害到小拌和楼建筑物的安全,并直接影响到大拌和楼场地的正常施工。为了根除滑坡对大、小拌和楼场地的危害,1958年5~8月间,在该地段上又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其目的是在研究正在活动的以及目前尚未发现的,但将来可能产生滑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最合理的预防和处理方面的措施。经过这一次的勘测工作和进一步对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滑坡问题得到了全面了解。在勘察过程中,曾分别为设计和施工部门及时地提供了必要的地质结论及迫切需要的地质资料,完全满足了设计和施工方面的要求(Ⅱ-10)。

4.下游公路钢桥

公路钢桥,位于坝址下游0.8km处,1956年为了查明钢桥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在该地段上进行了5个孔的钻探工作,并进行了单孔抽水试验,鉴定了地基的透水性。根据勘察资料,说明这个地段选为钢桥的地基是完全适宜的。

5.沉沙池(二期供水用)

一、二两级沉沙池,分别位于七里沟口和角胡同三级阶地的斜坡上。为了获得设计地段内所需要的地质资料,1956年曾分别布置了少量的坑、孔进行了勘探,基本上查明了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

6.大安居民区

大安居民区位于三门峡上游4km处,黄河右岸的二级阶地上,区内有公路和铁路直通三门峡坝址和三门峡市,因此,交通甚为方便。

为了查明区内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第四纪沉积物的物理力学特性,确定哪些地方适宜于建筑,1955年12月在该地区内按150m×150m的方格网的勘探方法进行了勘探。在工作期间由于得到了地质部苏联地质专家马舒柯夫来工地检查工作时的正确指导,及时地将还没有进行的试坑及钻孔大大加以缩减,从而克服了在较均一的黄土类土地区勘探设计中的浪费。经过上述勘探工作后,已完全可以满足大安居民区地基设计上的要求。

7.会兴(镇)居民区

会兴居民区(现为三门峡市),位于陕县县城与三门峡车站间的三级阶地上,1956年1~2月间为了查明该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比例尺为1:10000地质测绘以及600m×600m方格网布置了少量的土钻及试坑工作。经过这一次工作,对会兴居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了一般性的了解。1956年7月为了解决会兴居民区各建筑物的合理布置问题,在这地段内又进行了综合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和测绘工作。

会兴居民区的北部为各辅助企业建筑物的地基,这些建筑物包括汽车修配基地、中心机械修配厂、木材加工系统、建筑制品工厂、燃料及燃料润滑材料仓库、变电站、氧气站、锅炉厂等。为了进一步查明上述建筑物具体地段内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1957年又进行了补充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

为了日益发展的会兴居民区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总队曾于1955年~1956年间在南涧河至会兴镇地区内进行了供水勘探工作(Ⅱ-11),满足了当时的设计需要水量。1958年以来随着三门峡市(原会兴镇)各项企业的迅速发展,水量已感不足,因此,在1958年又进行了5个生活用水的勘探孔的钻探工作。

通过上述各期的勘探工作,对会兴居民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供水条件,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基本上满足了设计要求。

8.灵宝筛分场及灵宝铁道专用线

为了查明灵宝筛分场和灵宝铁路专用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分别于1956年7~12月,进行了少量的试坑和土钻的勘探工作,基本上查明了选为建筑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满足了设计的要求。

1955年~1958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各辅助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量见表4。

表4 三门峡水利枢纽各辅助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勘察工作量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