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陷区算地质灾害吗
『壹』 以下属于地质灾害类型的有a崩塌逼滑坡稀泥石流地地面坍塌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等.海啸多出现在沿海地区.
故选:C.
『贰』 什么情况不算地质灾害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坍塌,算地质灾害还是安全问题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边坡坍塌的原因如果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地质原因发生,则算地质灾害,如果是安全措施不到位,则属于安全问题
『叁』 农村房屋地基开挖形成的不稳定边坡坍塌属于地质灾害吗
先说结论:属于地址灾害。
地质灾害,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根据2003年11月19日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规定,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的重要因素。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就不仅是指预防、躲避和工程治理,在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上更表现为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或政府立法约束公众的行为,自觉地保护地质环境,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崩塌(即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而塌陷和地裂缝等,它们是比较公认的原地壳表层地质结构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且通常被认为是突发性的。
地质环境灾害是指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变异引起的危害,如区域性地而沉降、海水人侵、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石山地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和区域性地质构造沉降背景下平原或盆地地区的频繁洪灾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且缓慢发生的,地质界常称其为缓变性地质灾害。
当然,不能简单地把洪水归类于地质灾害。但长时期、大范围且爆发频繁的洪灾是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的,是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或防洪治水方略与地质环境演变方向比较长期的不相适应的结果。利用考古资料恢复长江荆江河段近5000 a来洪水位的上升过程,发现近2000 a来是荆江洪水位相对荆北平原上升的主要时期,累计上升13.6 m,特别是近500 a来的洪水位上升的平均视速率达20~27 mm,/a。近500 a来的荆江走堤厦其堤基的决口破坏历史研究表明,在两岸干堤地基的渗漏、管涌、溃决、软上地基变形和崩岸等工程地质问题中,洪水期以北岸的管涌和渍决占绝对优势,干早期则以南岸的崩岸引人注意,这反映了荆江高水位与其地质环境已不相适应的关系。
从地球表层环境变化而言,地震灾害属于地质环境灾害范畴。固其发生的特殊性和危害巨大,地震灾害研究已自成一个体系论,作出未来灾害危障性预测,初步提出井论证不需治理、合方案的依据、布置与工程概算。[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规定,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等的不利影响。[3]
『肆』 房子在煤矿采区上属于地质灾害区吗下面采空了,现在全是水。
属于环境地质灾害的一种,是由人为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甚至地面塌陷!建议请专业技术人员去现场勘察,一旦矿区生产开始抽采地下水,势必会加剧房屋地基不稳定性,如果情况严重建议搬迁,以免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伍』 挡土墙倒塌属于地质灾害吗
挡土墙倒塌属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专形成的,对属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陆』 哪一项不属于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山洪和泥石流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都属于地质灾害,山洪不属于地质灾害。
山洪是在山区出现强降雨或者短时间内大量冰雪融化,大量的水从山上向下流形成的洪涝灾害。它属于一种气象灾害。
『柒』 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塌方均属于地质灾害,是对的吗
是对的。
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出性地质灾害。
『捌』 巷道有老井塌陷是地质灾害范畴吗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的界定
根据2003年11月19日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规定,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基本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崭发展和人民安居的重要因素。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就不仅是指预防、躲避和工程治理,在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上更表现为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或政府立法约束公众的行为,自觉地保护地质环境,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崩塌(即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而塌陷和地裂缝等,它们是比较公认的原地壳表层地质结构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且通常被认为是突发性的。
地质环境灾害是指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变异引起的危害,如区域性地而沉降、海水人侵、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石山地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和区域性地质构造沉降背景下平原或盆地地区的频繁洪灾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且缓慢发生的,地质界常称其为缓变性地质灾害。
当然,不能简单地把洪水归类于地质灾害。但长时期、大范围且爆发频繁的洪灾是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的,是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或防洪治水方略与地质环境演变方向比较长期的不相适应的结果。利用考古资料恢复长江荆江河段近5000 a来洪水位的上升过程,发现近2000 a来是荆江洪水位相对荆北平原上升的主要时期,累计上升13.6 m,特别是近500 a来的洪水位上升的平均视速率达20~27 mm,/a。近500 a来的荆江走堤厦其堤基的决口破坏历史研究表明,在两岸干堤地基的渗漏、管涌、溃决、软上地基变形和崩岸等工程地质问题中,洪水期以北岸的管涌和渍决占绝对优势,干早期则以南岸的崩岸引人注意,这反映了荆江高水位与其地质环境已不相适应的关系。
从地球表层环境变化而言,地震灾害属于地质环境灾害范畴。固其发生的特殊性和危害巨大,地震灾害研究已自成一个体系论,作出未来灾害危障性预测,初步提出井论证不需治理、合方案的依据、布置与工程概算。[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规定,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等的不利影响。[3]
『玖』 自来水泄露导致地面塌陷属于地质灾害吗
它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地下一定范围内的岩土体压缩、位移等活动,引起的地面下沉、塌落、开裂,对工程设施、城乡环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现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除共同表现为地壳表面形态发生严重破坏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相似特征:在形成条件方面,虽然都受多种动力条件控制,但过量抽取地下水经常是它们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分布特征方面,城镇、工厂、矿区、铁路沿线是这些灾害的多发区。采用地下开采的矿山,由于采空区上覆岩土体冒落或变形而在地表发生大面积并行破坏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现象和过程称为矿区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是地下采矿最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地面变形范围往往超出地下对应采空区的范围,危害极大。一是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塌陷的地质灾害对矿区周边的农田破坏十分严重,造成土地绝产或减收,甚至在部分矿区,形成无地可耕,无处可迁的局面;二是损坏地表建构筑物。矿山地表塌陷灾害的范围广,具有突发性、累进性和不均匀性等特点,对于各种地面建构筑物的危害极大。因此,在城镇建构筑物、道路设施以及水体下的三下矿体资源通常禁止开发,即便开发,也必须进行安全与环境设计和评价,避免产生地表沉陷,造成各种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害,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安全。对此,矿山安全法第19条对矿山企业提出了相应要求,即矿山企业对使用机械、电气设备,排土场、矸石山、尾矿库和矿山闭坑后可能引起的危害,应当采取预防措施。因此,矿山企业不仅应当建立、健全对地面陷落区、排土场、矸石山、尾矿库的检查和维护制度,防范可能发生的危险,而且对关闭矿山后可能引起的危害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减轻塌陷灾害。在矿山的生产时期,采取充填开采技术和减震的采矿方法等技术型措施预防采空后的塌陷。充填开采主要是利用废石、尾砂等实施空区的充填,减少空区的体积;减灾开采主要是从回采技术上预防或减轻采空区塌陷的方法,包括顺序优化开采、条带开采和离层高压注浆开采等,减少塌方量;(2)以废治害。利用开采的尾矿、矸石等填埋塌陷区,治理塌陷灾害。具体而言,在用尾矿、矸石等填埋前,先将塌陷区的表土剥离另放,然后充填矸石等至目标标高以下0.5m处,再覆盖表土至原标高,使地形得以复原,保持原有土质和肥力,减少废料污染,消除塌陷坑危害;(3)治理地裂缝,消除隐患。针对已经闭坑的矿区地裂缝,采用充填和灌浆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消除地裂缝的危害;(4)地面塌陷区的整治与利用。即采用“挖深垫浅”的方法,将较深的塌陷区再深挖,使其适合于水产养殖场地,而挖出的泥土垫到浅的沉陷区,改造成为农业用地。
『拾』 什么是地质灾害,分类怎样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内的容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裂缝,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