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⑴ 河南省泥石流发育特征、成因与防治对策
邢永强李保贤张璋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16)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文章编号:1002-5643-(2007)-04-0076-03
摘要 泥石流灾害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是山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产物。介绍了河南省泥石流概况,分析了河南省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了河南省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可作为其他地方同类地质灾害治理参考。
关键词 河南省 泥石流 发育特征 防治对策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全国第二、三级地貌阶梯的过渡带,面积16.7万km2,境内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和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南北纵跨530km,东西横亘580km,周边与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和河北6省毗邻。
河南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断裂构造尤其是深大断裂较为发育,局部地质环境脆弱(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980);河南省跨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区,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且降水时空极不均匀,致使全省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在诸多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灾害因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堆积和冲击能力而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由于泥石流形成机理和发生规律复杂,再者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工程活动,特别是矿产开采、工程建设和森林植被的破坏,使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化,泥石流灾害有加重趋势(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2006)。1994年7月,小秦岭金矿区大西峪发生泥石流,造成52人死亡,矿区全部停产,经济损失巨大。据初步统计,河南省受泥石流灾害威胁的城镇达60多个,在建国前有记载的30次各类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灾害就有10次。因此,系统地研究河南省泥石流发生趋势已成为河南省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科研部门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 河南省泥石流概况
河南省是一个泥石流多发地区,全省有泥石流沟475条,受地形和地质条件制约,泥石流多发生在中低山区及黄土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伏牛山、小秦岭、太行山、豫西黄土地区。按地貌条件划分,沟谷型和河谷型泥石流沟400条。对400条沟谷型和河谷型泥石流沟进行面积量算结果表明,流域面积小于5.0km2的有237条,占59.25%,5~10km2的有65条,占16.25%,10~20km2的有50条,占12.5%,大于20km2的有48条,占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河南省经济不断发展,目前全省正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矿产资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人类工程活动对山区的影响进一步加强,而人类活动不当会加剧西部山区泥石流灾害的产生,将严重地威胁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 河南省泥石流发育特征
河南省泥石流的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2.1 空间分布规律
受地形和地质条件制约,河南省泥石流多发生在中低山区及黄土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伏牛山、小秦岭、太行山、豫西黄土区(表1),这些地区的泥石流沟占河南省泥石流沟总数的90%以上,崤山、外方山、王屋山、桐柏山、大别山等低山丘陵区只有零星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布不均匀性。位于伏牛山区的卢氏县、嵩县、栾川县、鲁山县、洛宁县及南召县泥石流沟多达335条,6个县的泥石流沟占全省泥石流沟总数的71%,尤其卢氏县和嵩县泥石流沟多达83条和81条,两个县的泥石流沟占全省泥石流沟总数的35%(河南省地质矿产厅第一工程院等,2001)。
2.2 发生的时间规律
降雨是激发泥石流的重要外因之一。据调查,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表1),尤其是年内第一次连续降雨过程中的暴雨阶段,地表松散物质被侵蚀、搬运,由暴雨激发引发泥石流(张天义等,2003),丰水年泥石流暴发频繁。
2.3 一地多发的特征
河南泥石流具有同一地点多次发生、同一时期多次发生的特点。如栾川县大南沟,自1931~1997年的66年中,发生泥石流8次,其中1982年、1983年连续两年发生泥石流,该沟内古、老、新泥石流均很发育;而卢氏县城黑马渠沟,几乎每年雨季都有规模不等的泥石流发生。
2.4 矿山泥石流逐渐成为灾患重点
在矿山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易诱发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矿山废渣和尾矿不仅占压大量土地、污染环境,而且极易形成恶性泥石流灾害,威胁矿山安全。河南省小秦岭金矿区累计堆存废渣1 444.41万t(2001年统计),这些固体废弃物散乱堆放在沟谷及斜坡地带,使原本狭窄的排水沟道被挤占,影响了矿区自然排洪条件,于1994年、1996年、1998年和2000年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数十人死亡和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2004)。
3 泥石流成因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和黄土丘陵沟谷和坡地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它常发生在山区小流域,是一种饱含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呈黏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是山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产物(邢永强等,2006)。河南省泥石流的形成主要与以下4个条件有关。
3.1 物源条件
物源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物源多寡受众多因素影响,有自然的,亦有人为的。自然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植被发育以及气候条件等,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提供松散碎屑物,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
河南省深大断裂较为发育,其特点是具有长期和多次活动特征,在构造影响带,岩石(体)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差,是泥石流物源形成条件之一。
地层岩性也是泥石流物源的主要形成因素,尤其是第四系不同成因类型的堆积物;基岩山区中的泥、页岩,力学强度低,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差,有的还具有胀缩性,在气候温差和湿度变化影响下,产生胀缩而加速风化,成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在山区或黄土丘陵区,沟谷深切,地形陡峻,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地形、势能条件,不仅极易形成崩塌、滑坡灾害,还作为泥石流的物源,对泥石流的启动、规模、危害等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在卢氏盆地和灵宝——三门峡盆地,部分黄土呈被盖式或顶盖式覆盖在新近系、古近系及前新生界不同地层之上,极易形成黄土崩塌及滑坡灾害,是黄土丘陵区泥石流的主要补给物源,如卢氏县城黑马渠沟泥石流形成区和流通区面积5.65km2,有滑坡53个,滑坡发育密度达9.38个/km2,滑坡面积1.48km2,占流域面积的26.19%。
人类采矿、修路、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坡地开垦、砍伐森林和植被破坏等,均可产生水土流失,增加泥石流的物质源,加速泥石流灾害的形成。
3.2 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主要控制泥石流的发育、分布和演化,地形高差、沟床比降、流域面积、流域形状不仅决定汇水量的大小和汇流速度,而且还决定了泥石流运动的位能和势能。豫西、豫北山地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阶梯边缘地带,地壳长期处于隆起状态,山高坡陡,高差大,切割强烈,由西部的深切割中山到东部浅切割的低山丘陵,相对高差分别达到1 000m以上、500~1 000m和500m以下,山坡坡度一般25°~50°,有些达70°以上,沟床比降100‰~500‰,流域形状多呈不规则的长条形、葫芦瓢形,圆度系数0.6~0.3,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3.3 水源条件
在物源、地形有利的条件下,降雨则是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和促使泥石流活动的动力条件。河南省山区年均降水量在600~1 300mm,汛期(6~8月)降雨量270~500mm,占年降水量的40%~60%,一日最大降雨量大部分地区在100~300mm,最大可达500mm,这种降雨特点,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河南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2003)。据调查,河南省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汛期强降雨过程中,泥石流暴发与强降雨的相关性极好,说明了强降雨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据鲁山县二郎庙镇几次灾害性泥石流降雨特征调查分析,当12小时降雨量达到167mm以上,1小时降雨强度达80mm以上,或者12时降雨量达240mm以上,1小时降雨强度达到59.5mm以上时,可激发泥石流。
3.4 人为因素条件
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与泥石流活动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其一,毁林垦荒,陡坡耕种,加速水土流失,导致泥石流发生,如西峡县西坪镇木家岈,山林砍伐,陡坡耕种,流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998年7月暴发灾害性泥石流;其二,某些矿山企业滥采滥挖,废弃矿渣及大量尾矿的不合理堆放,堵塞了洪水下泄的通道,使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改变,遇暴雨形成矿山泥石流(邢永强等,2006)。如1994年灵宝文峪金矿泥石流、1996年洛宁金矿泥石流及嵩县祁雨沟金矿泥石流,均是由采矿废渣作为物源,导致矿渣泥石流灾害。因此,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已成泥石流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
4 防治对策
泥石流的防治包括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其中用工程措施防治泥石流见效快,技术较为成熟,在很多泥石流沟的治理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费详俊等,2004)。结合河南省实际,对泥石流灾害应以预防为主,辅以重度危险区治理为主要原则。
(1)组织科技人员对全省泥石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根据泥石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防灾预案,建立强有力的防灾减灾决策指挥机构,制定应急抢险措施。
(2)进行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村庄住宅和重要设施规划时要避开泥石流危害区;泥石流防治应纳入山区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有预见性地制定出防灾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城镇、工矿、交通等经济建设项目布局失当造成的不必要的灾害损失。
(3)搞好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泥石流暴发频率,把林草等生物措施以及库坝等工程措施在坡面、沟道内依据自然特点和利用方式科学地配置,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4)雨季派专人巡视,若发现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此时应迅速发出警报并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地段。
(5)加强泥石流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提高山区防灾减灾能力,消除不合理的人为触发因素,保持良性生态环境。地方政府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及防治宣传,并组织群众进行逃生演习等活动,提高群众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能力。
总之,泥石流预防、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宣传、预测、预防及治理工程论证、技术、质量等内容,只有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群测群防,建立综合防治体系,才能达到预防、治理的目的,减轻或避免泥石流灾害。
参考文献
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980.河南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图说明书.郑州: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2006.灵宝市小秦岭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及采矿诱发地质灾害勘查设计书.郑州: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地质矿产厅第一工程院,河南省地质矿产厅环境水文地质总站.2001.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郑州:河南省地质矿产厅第一工程院.
张天义,张兴辽,张克伟.2003.遥感·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北京:地质出版社.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2004.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郑州: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2003.河南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邢永强,章煜.2006.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灾害特征、分布情况与防治对策.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5):376~378.
费详俊,舒安平.2004.泥石流运动机理与灾害防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Causes of Formation and Co untermeasures of Debris Flows in Henan Province
Xing Yong-qiangLi Bao-xianZhang Zhang
(Scientific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Henan,Zhengzhou 450016)
Abstract:Henan Province lies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second and three-order geomorphologic ladder,where the disaster of debris flow often happens,which has caused a larg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Under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geology,landform,hydrology,meteorology,agrology,and vegetation,the debris flow is a result of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in geology and ecology.The article introces the status quo of debris flows in Henan Province,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formation,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f the debris flows i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Henan Province;debris flow;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ure
⑵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好“两个提高”完善“一套机制”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资源支撑的意见
(豫国土资发〔2010〕90号)
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十二五”时期,我省正步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关键阶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物质基础,国土资源利益面临着各方力量的博弈,国土资源管理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传统的管理方式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每个干部的能力素质是一个现实考验。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推进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的指示精神,厅党组研究决定: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为重点,完善一套严格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以下简称“两个提高”、“一套机制”),着力打造过硬队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一、下力抓好“两个提高、一套机制”建设势在必行
围绕“两个提高”、“一套机制”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既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凸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更是“十二五”重要战略机遇期赋予的使命责任。
(一)更好地履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职能之要
国土资源部门既是国土资源配置的管理者,又是国土资源保护的执法者,担当着多重压力和责任。如果对纵横关系和“双保”关系处理不当,就会陷入无所适从、无能为力的状态,影响和制约发展大局。着力抓好“两个提高、一套机制”的建设,基本要义就在于准确把握角色定位,树立科学的国土资源利用观,把国家利益要求与地方发展实际有机统一起来,把保红线、保发展、保民生有机统一起来,把依法管理与创新管理有机统一起来,以解放思想和创新举措拓展工作空间,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各项职能履行到位、“双保”目标顺利实现。
(二)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决策部署之需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的要求,我们着手抓好“两个提高”、完善“一套机制”,就是实现“三个一流”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创先争优的实际举措。省委、省政府强调的“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两转两提”等重要思想和方法,核心要求是强化务实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抓落实的本领,把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具体化、实效化,为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服务。科学统筹国土资源,及时保证重大项目落地,让有限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为城乡发展提供切实的建设用地和矿产资源保障,正是国土资源部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的最好行动,也是领导最期望、群众受大益的事。
(三)深入破解持续增长的资源压力之迫
我省与其他省份不同,人多地少,资源利用空间相对有限。每年下达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缺口大,调整余地小。按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1.7个百分点计算,从现在到2020年将会有近2000万人转移至城镇,建设用地压力非常大。重要矿产储备不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不少地方的资源开始走向枯竭。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国土资源形成的刚性需求,我们必须破解当前的“两难”局面,缓解资源紧张的压力。抓好“两个提高”、完善“一套机制”,目的就是向科学管理要增量增值效益,向综合整治要保障力,努力追求资源管理科学化和保障效益最大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单纯依赖资源消耗拉动,走向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拉动,真正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四)着力打造高素质国土资源管理队伍之重
管好国土资源重在抓好人力资源,把素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确保高风险行业有高素质人才把守。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积极适应时代要求,主动谋求作为,坚持保护与保障并重、监管与服务相济,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整体队伍是好的。但必须看到,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机制、法制都不够完备,涉土涉矿腐败案件呈易发多发趋势,国土资源管理形势极为严峻。现实考验着我们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当前机关中存在的“素质不适应、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作风不严谨”的问题,很值得重视和解决。这也是我们突出抓“两个提高”、完善“一套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从素质和制度层面有效遏制国土资源系统腐败现象的根本之策。
二、重点把握“两个提高”的本质内涵和要求
坚持“两个提高”双轮驱动,其本质内涵都是素质层面上的要求,根本目的在于打造一支全面素质过硬、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具体分解,重在增强“五种能力”。
(一)增强精业能力
每个同志要爱岗敬业,以勤求精,用心想事做事,专注本职业务,干一行精一行,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姿态。分管具体业务人员独当一面,对涉土涉矿的法规政策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对本行业的常用数据、当前态势和现实问题了如指掌,随时能动态掌控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布局、时序和矿业权投放数量、分布、类型、产能等情况,善于整合和利用政策优势破解“两难”困惑,厅里拥有一批“土地通”、“矿产通”、“业务通”,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处室主要负责人汇报工作、提出方案建议应达到“一口清”、“问不倒”,做到把握上级精神准、领会领导意图快、解决问题有办法,能把每一件事做得踏实放心。主抓和协抓的厅领导统筹把关协调到位,指导有力,勇于负责。全厅每年至少有一两项重点工作或落地项目在市、县产生规模效益,在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成果中排名靠前,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示范影响。
(二)增强执行能力
按照管理与执法合一的角色定位,依法管理、科学决策,合法审批、合理开发,使经手承办的每个项目经得起检查和检验。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机关工作纪律,做到工作不盲目、作风不疲沓、办事不拖延、执行指示不打折扣,确保上级意图和预定目标的实现。具有科学安排和有效管理项目和资金的能力,凡申报评审重要项目,下拨大额度经费,都得有资质认定、抽样调查、媒体公示和预期效果评估,并能盯紧落实、跟踪问效,实行滚动式管理。对违法用地、未征先占、占而不用、批少用多、挪作他用和违规采矿、储量作假等行为,要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尽可能减少行政执法成本。应对地质灾害、群众上访、网络失泄密等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紧急应变机制,做到首报及时、续报跟上、处置快速、延误追责。
(三)增强协调能力
厅办公室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角色功能,周密细致地运转工作流程,协调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整合好多方面的力量,真正成为联系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桥梁。各处室对上要加强与部司局对口的沟通协调,随时把握政策动态,争取更多的支持帮助和发展机遇;对下要善于调动市、县国土资源局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基层情况掌控准,业务指导不间断,共同解决工作重难点和苗头倾向性问题有力、有方、有效。对内保持各处室之间的理解配合,相互搭台补台,做到工作接口明晰,关系友好和谐,责任义务到位,工作运转“一盘棋”;对外保持与其他厅委局办和平行单位的经常交流,达到工作信任、信息互通、资源成果共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增强创新能力
充满求新求变的激情和勇气,能敏锐地抓住政策信号先试先探,只要是现行政策许可和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就大胆地摸索前行,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切实把现有政策用足用活。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办法,广泛吸纳成功实践,变人所创为我所用,把多家首创集成为自家独创,不断创造出更有特色、更有生命力的亮点工作。以新理念、新机制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积极在土地、矿业权交易市场管理上不断探索,力争形成规则统一、程序科学、公开透明的运作模式;在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创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方式上有新突破,有效解决城市扩容、工业用地的土地需要,争取我省有更多的市、县进入节约集约模范市、县行列;在地质找矿机制建设上有新突破,紧紧抓住推进找矿新机制会议在河南召开的契机,把我省地质勘查、保护和开发工作再推进一大步;在信息网络建设上有新突破,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中心的建设,实现工作流程、业务审批的公开、透明、规范和高效;在新农村建设上有新突破,坚持城乡统筹中城镇化过程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做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确保我省后备资源充足。
(五)增强廉政能力
以廉洁为立身之基、履职之本,时刻把预防腐败视为个人的政治生命,自觉接受廉政教育和监督,增强党性,端正党风,严守党纪,不断提高对廉洁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律能力。经常联系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对照“五类不廉洁行为”和“十类违纪违法案件”搞好自查自纠,常敲防腐警钟,常排风险点,常保清心正气,从严管住把握好自己。在复杂情况和问题面前,头脑清醒、信念坚定、旗帜鲜明,牢牢把握政治原则的底线;履行申报、评估、核查、审批手续时,处公心、去私心,讲原则、淡人情,严格按国家规定和工作纪律办理,牢牢把握法规政策的底线;慎重择友交友,顶得住金钱、美色、利益的诱惑,牢牢把握思想道德的底线;有经费开支权、人事安排权、项目审批权、服务保障权的单位,随时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牢牢把握国土人形象的底线。
三、加快完善一套严格有效的工作运转机制
打造高素质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不仅要有明确具体的标准要求,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保证。
(一)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制
积极探索适应国土资源人才发展规律的教育培训模式、内容和方法。机关党委要以理性、公正、依法、廉洁为主要内容,加强全体人员的职业操守教育,做到每季一课、形成系列、贯穿全年。每个干部要把《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以及河南省实施两法的管理办法,包括不断出台的新政策新规定,作为必读、必记的内容,每年进行一次严格考试,合格者才能取得执法资格。针对国土资源工作重点需求,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辅导,组织开展重难点问题研究成果交流和展览,不断提升思维层次和工作水平。大力倡导和鼓励在工作实践中自学成才,在本职岗位上成为业务通,厅里将树立和表彰一批人才典型。实施“走出去”人才培养战略,分批次、分专业组织管理骨干和科技骨干到国外或省外及相关的高校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国土资源重点领域专门人才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科技领军人物和复合型管理人才。
(二)实行分级管理对口负责制
按照职随责走、责伴职行的原则,推进管理规范化、工作责任化。坚持厅长统全局、抓全盘,负责国土资源厅的全面建设和工作。副厅长对厅长负责,对自身归口分管的业务工作负主责。机关各处室和厅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直管的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负主责,并向分管厅领导负责;其他工作人员对上一级主管领导负责,并对分管的工作负全责。从严加强对各级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管,进一步强化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坚持上级管好下级,下级服从上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决不容许工作推诿扯皮和相互掣肘;进一步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各业务口情况的处理,必须逐级请示报告,不得越级上报或越权擅作主张,并要做到事前有报告、事后有回音;进一步严格外出请假制度,无论是处以上领导还是其他干部,有事离开郑州都要按管理权限逐级报告事由、去向和返回时间,离岗期间的工作指定专人代行其职责;进一步严格工作问责制度,因履行职责不认真、责任心不强造成管理失控、办事出错和工作失误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三)实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制
国土资源管理法规政策性很强,尤其是土地、矿产开发利用的主体多元,客观上增大了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坚持和落实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制度尤为重要和必要。今后凡人事安排、大项开支、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重要活动安排、专项教育和治理等重大问题,都要严格按照《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工作规则》(豫国土资发〔2009〕55号)执行,及时召开厅党组会、厅务会或厅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每次研究重大问题,书记(厅长)要从严把关,凡事先没有调查研究、呈报件手续不齐全、厅班子成员不超过半数,一律不能上会。会前要发出安民告示,提供议题内容和有关的说明材料,给出席会议的同志充分思考和酝酿的过程,尽可能避免仓促上阵和临时动议的现象。每个班子成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对会议形成的决议,必须无条件地执行,积极主动地抓落实、抓督导、抓问效,自觉而坚定地服从和维护集体领导的权威。
(四)实行重要岗位定期轮换交流制
重要岗位主要是指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资金分配、干部管理、土地矿产评估等岗位。厅党组对管理权限范围内的处级干部通盘考虑、同步考察、统一使用,在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逐步走开厅机关、厅属单位和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处级干部交流的路子。凡进行干部职务调整、岗位补缺时,首先考虑重要岗位人员的交流调整问题。参照国土资源部的意见,结合我们的实际,往后在同一重要职位上任满三年的领导干部可以交流;任满五年的应当交流;任满八年的必须交流。坚持重要岗位轮换交流,是对我省国土资源管理事业负责,也是对每个干部负责,应当成为常态化制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特殊理由拒绝交流和调整。
(五)实行“制度加科技”的工作透明制
强力推进“制度加科技”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一张图、一张网、一个平台”,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土地利用、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土地规划、地质灾害,矿产储量、勘查、开发、转让、审批、延缓、质询等资料统一入网系统,确保各项工作数据相互覆盖、相互印证,便于查证、便于监督,形成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一张图”。加快推进办公政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办公程序,实现规则在网上公布、业务在网上流转、监督在网上实施,设立智能化预警功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业务处理信息和操作步骤实行全过程记录,实现办公“一张网”。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进一步完善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将土地“批、供、用、补、查”,土地市场和地价监测,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地质环境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和矿业权市场等应用系统整合并纳入综合监管平台,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
(六)实行工作落实奖罚制
坚持把目标管理贯穿全年,年初定任务、定指标、定时限,年中查项目、查进度、查效果,年终抓述职、抓验收、抓评比,跟踪抓落实,末端看效果,并将年度完成任务的情况与创优评先、干部政绩考评、表彰奖励直接挂钩,改变干多干少、干好干差都一样的状态。近期内,厅机关和厅属单位要以治松、治散、治疲沓为重点,从按时上下班、按指定区域停车、开会关闭手机、办文接待细致等具体事抓起,整顿工作秩序、办公秩序和会议秩序,促使各项工作和建设步入正轨、落实到位。下一步以厅电子政务中心为依托,实行办文审批统收统发,限时办结,推动一站式服务向机关各业务口延伸、向市县局拓展,形成无缝连接的落实链。要把抓落实与行政效能监察结合起来,加大督查督办的力度,做到每天对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事项落实情况有回音,每周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有汇报,每月对工作落实中的主要问题通报批评,积极营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优良风气。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⑶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哪里可以下载
他们有个官网可以去那里 泽匠
⑷ 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诱因绝大部分是强降雨。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占全国的80%以上。
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包括编制应急预案和进行应急治理等。
在汛期,特别是5~9月的主汛期,通过加强巡回检查,及早发现地质灾害前兆,根据出现的前兆划定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警示标志,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通过预防和治理,达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对那些危害性大,危险性大的重要灾害隐患点,应在汛前施工必要的简易阻排水工程和削坡减灾,压脚工程等。并预选好应急避让的安全地点和撤离路线,保护供水供电设施安全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往往具有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投资少、在短期内减灾效果明显等特点。
3.4.1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现状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已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它是保障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通过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实施“以人为本”思想的战略举措。已开展的地质灾害应急减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编制与落实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为预防和减轻汛期地质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各省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各省(区、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每年编制主要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对人类活动构成危害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防灾预案。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已陆续编制了全省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部分省区对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开展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群防群测工作。2002年汛期四川省暴雨频繁,年初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编制的2002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列出的161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受到暴雨影响。为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加强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省厅还先后20多次派出专家工作组,分赴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区开展汛前地质灾害巡回检查。
浙江省认真落实险情巡查制度和防灾预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排查,仅温州市就排查了110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各灾害点都落实了防灾预案。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成立了“兰花花”地质灾害防治科普服务队,深入地质灾害易发区,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2)建立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为提高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急反应能力,更好地落实地质灾害防灾预案、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等汛期防灾制度,尽最大努力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国土资源部决定建立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国土资源部一名副部长担任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地质环境司、规划司、财务司、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
防御台风期间,国土资源部门人员24小时值班,落实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人。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都成立了应急小分队,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灾害事件,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还准备了充足的抗灾物资,遇到紧急情况,应急小分队立刻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抗灾抢险中。据悉,由于防灾措施及时、充分,16号台风登陆期间,福建省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635处,浙江省也发生108起地质灾害,但均无人员伤亡。
2002年6月24日,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城区向阳新村的一处滑坡体因大雨诱发产生数条裂缝,滑坡前沿地表水平错位35cm,垂直位移20cm,部分居民房屋墙壁出现裂缝、凸起,整个滑坡体出现临滑征兆。该滑坡体由长约100m,宽30多m的花岗岩风化破碎体组成,地处居民稠密区,直接威胁百余户居民房屋、近千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滑坡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群众报险后,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以及县政府先后赶赴现场调查灾情,及时研究采取了应急防灾措施,人员无一伤亡,并避免了巨大财产损失。
(3)应急勘查及应急治理工程
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少花钱、多办事,我国政府实施了一些民心工程,应急勘查与治理了一些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政府投资和地方自筹资金相结合,完成应急勘查项目7项、应急治理项目32项(表3.14),安定了人心,促进了社会稳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表3.14 我国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一览表
3.4.2 应急治理的方法及特点
地质灾害应急治理以滑坡、泥石流灾害为主。应急治理之前,须进行必要的应急勘查。
3.4.2.1 应急勘查
(1)应急勘查的特点和方法
地质灾害应急勘查不同于一般勘查,必须以救灾为中心,围绕亟须解决的问题来确定勘查的目的和任务,做到工作目标明确、具体。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技术必须要有针对性,突出快速、简单和准确的特点,尽量节约时间和费用。应急勘查的主要手段包括遥感解译、地质测绘、物探、山地工程等。
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要初步查明灾害的规模、性质、特点、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分析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分析影响灾害点稳定性的一般因素、关键因素、触发因素,进而提出应急治理方案。
(2)举例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东山泥石流应急勘查,工作费用15万元,勘查工作量如表3.15所示。通过勘查,初步查明了东山沟流域1.31km2的地形地貌等地质环境条件,重点对流域基本特征、泥石流形成条件和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固体物质来源进行实地调查,对固体物质量进行了估算。东山沟流域共有四条沟谷具备发生泥石流的条件,估算松散固体物质414.46万m3,其中可移动松散固体物质135.7万m3,泥石流重度为17.6kN/m3。沟口100年一遇的泥石流流量为69m3/s,50年一遇的为53m3/s,20年一遇的为41m3/s。经收集研究有关资料和实地勘查,对设计参数(重度、流速、流量)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取以稳定谷坡和排导为主,主支沟治理相结合,工程治理与生物水保措施相结合,行政和法规管理相配合的综合治理方针。
表3.15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东山泥石流勘查工作量一览表
由表3.16可知,广西永福县凤山滑坡应急治理等6项应急治理工程总投入628万元,平均105万元/项;总保护财产2.26亿元,投保比为1∶36;总保护人数10695人,平均保护人数1782人。
又如:湖南省绥宁县地质灾害应急处理项目投入资金83.3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省财政补助资金15万元。初步解除了绥宁县鹅公乡刘家村杨家滑坡及泥石流等10处地质灾害的危险,保护了238户953人145栋房屋的生命财产安全,帮助当地群众克服了“6.19”特大山洪灾害影响,改善和部分恢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发展经济。这些防治工程在2002年汛期很好地抵御了地质灾害的侵袭,虽然5~6月份当地集中降雨数次,但泥石流沟中的碎屑物质被牢牢稳住,居民房屋安然无恙。
江西省共对265处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了应急治理,投入资金2250.1万元。
⑸ 河南省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搬迁安置补贴标准是多少
补贴标准是按当地的规定补贴的。
⑹ 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防治措施
李莲花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新乡,453002)
摘要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为国家级重要建设项目,地处中山区,地质灾害比较发育,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文章对场地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对其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调查危险性防治措施宝泉抽水蓄能电站
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峪河上的宝泉水库一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MW,年发电量20.1亿kW·h,年抽水耗电量为26.42亿kW·h,属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综合效率0.76。电站建成后,将以500kV一级电压两回路出线接入新乡500kV变电站,承担河南电力系统削峰填谷、事故备用、调频等任务。为国家级重要建设项目。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引水发电系统及附属设施组成。
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场地地处中山区,地质灾害比较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本次工作采用资料收集、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场地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对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经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场地现状条件下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分布、特征如下:
1.1崩塌
评估区内崩塌体分布密集,主要分布于库岸岸边及山前陡壁,其成因和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貌、岩性和构造条件控制,主要崩塌类型有灰岩崩塌、石英砂岩崩塌。
(1)灰岩崩塌:
主要分布在寒武系下统毛庄组(
分布于高程770~820m之间的毛庄组(
(2)石英砂岩崩塌:
主要分布在中元古界汝阳群浅变质石英砂岩形成的陡崖处。
在地形上,中元古界汝阳群浅变质石英砂岩(
1.2滑坡
龟山滑坡为区内主要的滑坡,位于电站下水库左岸160m的直壁陡崖上并向电站下水库临空,滑向即为下水库,直接危胁电站安全。其特征叙述如下:
1.范围
滑坡体南及西南界为峪河,东界以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中发育的挠曲为界,西及西北界为沟谷。龟山滑坡体东西长550~800m,南北向宽260~350m,滑坡体最大厚度为210m,平均厚度约110m,体积为2100万m3。属巨型滑坡。
2.滑体
滑坡体地层组成从西向东依次为寒武系下统馒头组(
3.滑带
滑带为寒武系下统馒头组第一段(
4.滑床
滑床主体为中元古界汝阳群(
5.运动特征
运动方向:滑体总体向西或南西西滑动;
滑动距离:前缘滑体滑距可达510m,后缘滑体滑距达250m;
滑动时间:根据滑带物质测年资料,滑体年龄14万~21万年,由此判断滑体形成于中晚更新世。
6.滑体形成演化过程
龟山滑坡体的形成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3阶段。
第一阶段:正常岩层受断层、裂隙切割和河流的侵蚀,形成与周围岩层分离的块状岩体,在峪河及宝泉沟处具有高陡边坡和有效临空面;
第二阶段:在地壳运动和地震力的作用下,分离的块状岩体沿较弱的
第三阶段:滑体滑动后,进一步经受地质构造运动、河流的侵蚀、风化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现状地貌。
1.3泥石流
评估区泥石流沟谷有东沟和寺沟,其特征分述如下:
1.东沟泥石流
东沟为峪河左岸支流,位于宝泉村东。上游三面环山、一面出口,河谷呈“V”字型,下游河谷呈“U”字型。沟谷汇水面积6km2,沟长约4km,谷坡坡度30°~40°,沟谷纵坡降为4%~10%,。以上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东沟河谷覆盖层为坡洪积物组成,其岩性主要为碎石、块石及壤土,呈松散或半胶结状。覆盖层在谷底厚度0~15m,在谷坡厚度0~6m。据调查、测算,碎屑固体物储量约90×104m3,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条件。
东沟地形地貌条件、碎屑固体物源条件具备,沟谷植被发育较好,在暴雨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据调查,泥石流规模属小型。
2.寺沟泥石流
寺沟为峪河左岸支流,位于宝泉村北,上游三面环山,一面出口,河谷呈“V”字型。沟谷集水面积2km2,沟长约2km,谷坡坡度30°,沟谷纵坡降为13%。以上地形地貌条件也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寺沟河谷覆盖层为坡洪积物组成,其岩性主要为碎石、块石及壤土,呈松散或半胶结状。覆盖层在谷底厚度0~13m,在谷坡厚度0~5m。据调查、测算,碎屑固体物储量约30×104m3,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条件。
寺沟地形地貌条件、碎屑固体物源条件具备,植被发育较好,在暴雨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据调查,泥石流规模属小型。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1崩塌灾害
场地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灰岩、浅变质石英砂岩形成的陡崖。崩塌体堆积于沟谷谷坡地带。现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危险性小。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扰动或爆破震动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危岩易发生失稳,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中等;也可能影响原崩塌体的稳定性,使其再次失稳发生崩塌灾害,危险性为中等;也可能改变原有边坡的稳定状态,形成崩塌,危险性为中等。
2.2滑坡灾害
根据《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体稳定性分析专题报告》,对龟山滑坡的危险性作如下评估。从定性分析看:
(1)滑体表面及部分滑带物质已胶结,且未发现贯穿整个滑体的较新切割面;
(2)滑体形成于中晚更新世;
(3)在14万~21万年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龟山滑坡体已经历了无数次古地震的考验。
从定量分析看:在自然状态下,滑体的的整体稳定系数为1.27~1.53。
因此,龟山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且未造成损失,其危险性小。
但是,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蓄水将影响龟山滑坡体的稳定性。上水库蓄水水位为758~790m,而龟山滑坡体底滑面高程在630~800m之间,且大部分底滑面处于上水库蓄水水位以下。上水库距龟山滑坡较近(约1.4km),上水库蓄水后,龟山滑坡体底滑面将在库水长期浸润和径流作用下,降低滑坡体的稳定性。另外,在工程施工爆破震动等因素作用下,也将影响滑坡体的稳定性。根据《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体稳定性分析专题报告》,龟山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27~1.53,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在7度以上地震烈度条件下,当地震系数k=0.12时,其稳定系数为0.92~1.10,稳定系数略小,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或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下水库工程安全,危险性较大。
2.3泥石流灾害
1.东沟泥石流的危险性
现状条件下,东沟地形地貌条件、碎屑固体物源条件具备,植被发育较好,在暴雨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易发程度属中等。据资料记载和访问,较大的一次泥石流发生在1996年夏季,暴雨期间发生泥石流,冲毁了少量农田,未造成其它损失,危害小。故东沟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为小级。
工程建设诱发、加剧泥石流的可能性,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程建设局部改变了沟谷覆盖层的天然稳定状态,增大了固体物源运移的可能;二是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弃渣将会成为泥石流形成的潜在物源。
东沟,上水库区工程规模较大,开挖山坡和弃渣规模也较大,为东沟泥石流提供了较丰富的松散物源,故上水库区工程建设有加剧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为中等。
2.寺沟泥石流的危险性
寺沟地形地貌条件、碎屑固体物源条件具备,植被发育较好,在暴雨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易发程度属轻度。据调查,寺沟泥石流规模小,多年未造成居民生命财产损失,危害小。故寺沟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为小级。
在寺沟无工程建设,因此工程建设对寺沟泥石流无影响,危险性小。
3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达到保护地质环境,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目的。针对评估区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别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和建议。
3.1对崩塌灾害的防治措施
应对库岸危害较大的危岩清除或加固。
在崩塌分布的地段,在工程施工开挖时,应按有关规范要求严格施工,避免引发边坡失稳,造成崩塌灾害。必要时应采取避让措施。
水库蓄水工程引发的库岸失稳造成的崩塌,应按照有关规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崩塌灾害的发生。
3.2对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开挖时,应按有关规范要求严格施工,避免引发边坡失稳,造成滑坡灾害。
针对水库蓄水工程引发的库岸失稳造成的滑坡,应按照有关规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
针对龟山滑坡的特点,结合工程、地形、地层岩性等特点,宜采取开挖卸载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滑坡在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其开挖石料可用作电站水库坝体的填筑料,开挖卸载方式采取等高程从上而下逐层开挖方案,以避免诱发滑坡失稳。此防治措施既保证了龟山滑坡的稳定性,又提供了电站水库坝体的填筑料,是一个科学安全又经济的滑坡防治措施。根据《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有实验验证滑坡体从原高程900m开挖卸载至高程800m时,处于稳定状态。
3.3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工程施工将产生大量的弃渣,弃渣场的位置要合理,弃渣场的建设应按相关规范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防止诱发东沟和峪河泥石流的产生。
对东沟泥石流、寺沟泥石流,应建立拦砂坝和扩大植被覆盖率等措施,以避免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对泥石流影响范围内的宝泉村,建议搬迁,以避免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⑺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机构设置
办公室
办公室是国土资源厅负责协调、处理厅机关日常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厅机关日常工作,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重要会议的组织、厅决 定事项的督办查办、目标管理、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信息综合、新闻宣传、档案、信访、保密、保卫、接待及资产管理等工作。加强公文的审核把关、重要文件的组织起草和信息督查的职能。
政策法规处
政策法规处是国土资源厅主管组织立法和制定综合性政策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组织起草有关土地、矿产资源的法律法规草案;组织并协调厅内有关立法工作;组织土地、矿产资源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依法承办有关行政复议事宜:组织开展土地、矿产资源管理中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调查研 究,起草综合性土地、矿产资源政策。
规划处
规划处是国土资源厅负责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规划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组织研究全省和重点地区国土综合开发整治的政策措施,组织编 制全省性及区域性的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规划、地质环境规划;编制厅五年计划;指导和审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 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和省辖市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参与建设项目可研论证,负责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参与报省政 府审批和经省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工作。
财务处
财务处是国土资源厅负责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监管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研究拟定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研究土地、矿产资源的税 费等有关财经政策,对有关收费的征收、使用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研究增加各 项事业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负责各项国拨事业经费、基金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对直属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管。
耕地保护处
耕地保护处是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指导耕地保护、农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复垦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承担耕地保护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拟定;承办需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的农地转用项目的补充耕地 方案审查,组织土地开发的审查、汇总、报批;组织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复垦监督等项工作。
用地审批管理处
用地审批管理处是国土资源厅负责指导全省用地审批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承担用地审批管理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拟定;研究推进征地 制度改革的措施;承办报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的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的审查、 汇总、报批以及全省建设用地审批的监督工作。
地籍管理处
地籍管理处是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指导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 统计和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拟定地籍管理办法,拟 定土地确权、土地登记发证和土地权属纠纷调处规则和权属管理办法,承担调处 重大土地权属纠纷,拟定土地调查、地籍调查、动态监测、变更调查及统计的技术规范、标准,组织开展各项地籍管理工作。
土地利用管理处
土地利用管理处是国土资源厅负责指导和管理全省建设用地利用、土地市场 交易、土地价格和国有土地资产处置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制订并组织 实施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转让、租赁、作价出资、交易和政府收购管理办法, 制订国有土地划拨使用目录指南和乡(镇)村用地管理办法,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 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指导基准地价、标定地价评测,指导审核评估机构从事土 地评估的资格,确认土地使用权价格。
矿产开发管理处
矿产开发管理处是国土资源厅管理采矿权,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监督管理及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承担采矿权及其 转让的审查和登记发证,重大采矿权属争议的调处,参与矿业权评估机构资格的 审查及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采矿权评估结果的委托确认,组织开展矿产资 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及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
矿产资源储量处
矿产资源储量处是国土资源厅管理全省矿产资源储量和地质资料汇交的职能 部门。主要任务是:组织实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标准、规程、规范;管理 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登记、统计;管理全省地质资料的汇交;负责开展矿 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制订矿产资源政策。
地质环境处
地质环境处是国土资源厅管理地质环境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拟定 地质遗迹等地质资源和地质灾害管理办法;组织编制和实施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面沉降与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协调重大地质灾害的 防治;指导地质灾害和地下水动态的监测、评价和预报;组织认定具有重要价值 的地质景观、古生物化石产地、标准地质剖面等地质遗迹保护区,组织保护地质 遗迹和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勘查处
地质勘查处是国土资源厅管理探矿权和地质勘查规划、计划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承担受理、审查探矿权和特定矿种探矿权、采矿权的申请,依法授 予探矿权和特定矿种探矿权、采矿权(放射性矿产采矿权除外,下同),颁发许 可证;组织编制地质勘查规划、计划;审查确定地质勘查单位的资格;组织审查 矿业权评估机构的资格,受委托认定国家出资的探矿权评估结果和认定除国家出 资以外的探矿权评估结果等工作。
执法监察处
执法监察处是国土资源厅负责对执行和遵守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组织对执行和遵守国家有关土地资 源、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订执法监察和违法案件查处的 规定,组织开展对土地规划、农地转用、土地征用、土地资产处置、土地使用权 交易行为和执行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建立执法检查的巡 查制度,依法组织查处重大的有关土地、矿产方面的违法案件。
科技处
科技处是国土资源厅管理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科学研究,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 科研队伍建设,管理科技成果,负责技术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 管理外事工作,审批对外合作项目,承办外事服务。
人事教育处
人事教育处是国土资源厅管理人事、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 是:承担人事教育政策的制订;对厅机关公务员、直属单位处级领导班子及后备 干部、协管干部、直属院校的管理;机构编制及厅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等项工作。
厅直机关党委
厅直机关党委是国土资源厅负责厅直机关党务工作的部门。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是国土资源厅负责厅机关离退休干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的部门。
纪检组、监察室
纪检组、监察室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厅贯彻落实中央、省、部关于反腐 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重大部署,监督检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等在我厅贯彻执行情况,负责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监督管理,负责行业 纠风工作。
⑻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河南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会商室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2003年,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开展了河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008年,通过河南卫视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34次,并通过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到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责任人,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全省建立汛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983个,有效地防止了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河南省30多年的地下水监测,积累了长期系列资料,每年取得监测数据近10万组。依据监测资料每年编制《地下水监测报告》、《地下水水情通报》、《地下水水情预报》等10余份。监测资料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通过地下水环境监测,为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和地方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
2006年,随着河南省区域地下水监测网优化及自动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提高了监测工作的科技水平,对加快全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006年,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下达“河南省的国家级单孔多层地下水示范监测井建设研究项目”,在深度(350m)、监测数量(4层)和材料(PVC-U管)等方面填补了国内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具有广泛的示范作用,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六、法制建设
1.1998年颁布实施了《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45号)。
2.2002年发布并组织实施了《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0年)》。
3.2006年编制并实施了《河南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6—2015年)》。
4.2007年编制完成了《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⑼ 河南省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
通过对郑州市铝土矿来区资源开发利用与源环境遥感调查、洛阳市正村煤田影响评价生态遥感调查、永城市薛湖煤田影响评价生态遥感调查等项目的开展,较好地发挥了卫星遥感在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方面的应用。项目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延拓应用相结合,从自然现象发生的必然性入手,利用自然法则来治理优化环境,终止或延缓灾害链条的发生、发展过程。
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资质那里有啊急急急
获准换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名单 (2010.3)
序号 省份 单位名称
1 北京 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2 北京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3 北京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4 河北 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5 河北 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
6 山西 山西交科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7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
8 辽宁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
9 辽宁 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河南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1 河南 河南省矿源地质有限公司
12 湖北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广东 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14 广西 广西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5 四川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6 四川 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17 陕西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
授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名单(2007.7)
序号 省份 单位名称
1 北京 北京华源地质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 北京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 北京 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4 北京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5 河北 地矿邢台地质工程勘察院
6 河北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
7 河北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8 河北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
9 河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
10 内蒙 内蒙古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11 吉林 中国建筑材料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
12 黑龙江 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13 江苏 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14 浙江 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15 浙江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16 安徽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17 山东 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8 湖北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19 湖北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20 湖南 湖南省建设工程勘察院
21 湖南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22 海南 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
23 重庆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24 重庆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5 重庆 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
26 重庆 重庆时乐浦地质灾害防治咨询设计事务所
27 重庆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28 四川 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29 贵州 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30 云南 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31 陕西 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32 陕西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33 陕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34 甘肃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35 新疆 新疆地质工程勘察院
36 新疆 新疆华光地质勘察总公司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9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0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的规定,国土资源部拟于2010年3月1日至12日受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甲级资质单位申请。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请材料
按照国土资源部令第29号、第30号和第31号三个资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二、材料报送时间和地点
申请单位于2010年2月26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省级国土资源厅(局)地质环境处。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于2010年3月12日前将初审合格的资质申请材料报送到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
三、资质申请表、报盘软件、电子文档报送要求请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上下载。
网址:http://www.mlr.gov.cn
四、通信地址
北京阜内大街64号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
邮编:100812
五、联系人及电话
环境司: 胡 杰 (010)66558318
政务大厅:王兆丰 (010)66558748
软件技术:曾建鹰 (010)66558761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