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水电站建设加剧地质灾害

水电站建设加剧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3-04 18:33:34

❶ 为什么水电站会影响地质灾害

建设水电站的坏处抄
首先,建设水电站势必要利用水的落差,这样就需要修建水坝来人为的拥有和控制落差的存在,然而修建了水坝之后上游的水位就会提高,两岸很多地方就会永久性的给淹没,原来很多无水的溶洞会注满水,改变了原有的地压力平衡;对下游而言,河床裸露增加,原来的地下水道变为干溶洞,也改变了原有的地压力平衡。地压力平衡的的改变,触动地壳,导致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等的地质灾害频发,甚至会改变地质板块的平衡,诱发地震的发生。
其次,水电站对非污染生态方面的影响严重,上游淹没区对植物及动物的活动范围、栖息环境的影响;下游河床裸露可能会对水生生物的生活、繁殖、鱼类产卵受阻、影响鱼类洄游、导致鱼类灭绝!
再其次,施工期的占地、取弃土场、爆破噪声、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及生活废水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也大。

❷ 水电站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1、水电站建设大坝截断河流,导致洄游鱼类无法正常洄游完成繁殖。同时截断了回上下游鱼类的答联系。
2、水电站水库面积较天然河流大了很多,会造成小区域的气候变化。
3、水库形成后,容易诱发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目前想到的就这么多...

❸ 三峡水库蓄水后会加剧地质灾害吗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1]
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伏伊特(VOITH)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它们在签订供货协议时,都已承诺将相关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国内的电机制造企业。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600多公里,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❹ 修建水电站,到底会对环境造成多大影响原因是什么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生态破坏。大坝建设和移民是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在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雨季发电量较少甚至停止。下游肥沃的冲积土减少了。

1、淹没原有植被,改变库区原有生态平衡。

2、在施工过程中,原有植被将被破坏。

3、影响库区小范围气象环境的。

4、库区水位升高可能引发小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产生环境危害的原因:坝下水流侵蚀加剧、河流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等,但这些负面影响是可以预见和减轻的。

例如,储层效应。大坝建设将自然及相关的河流系统划分为人工控制系统和部分自然控制系统,破坏了水流的自然流态,对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产生了较大或较小的负面影响。



(4)水电站建设加剧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水电站的优势:

1、能量再生。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于水的流动是按照一定的水文循环不断循环的,从不间断。因此,水电发电的能源供应只是高低水年的不同,不会出现能源枯竭的问题。但在特殊的干旱年,由于能源供应不足,水电站的正常供电可能受到破坏,发电量将大大降低。

2、发电成本低。水力发电只利用水流携带的能量,不需要消耗其他动力资源。而且,上一个电站使用的水流仍可以被下一个电站使用。此外,由于水电站设备相对简单,水电站的检修维护成本远低于同等容量的电厂。

3、高效灵活。水力发电的主要动力设备是水力发电机组,它不仅效率高,而且起动和运行灵活。它能在静止状态几分钟内快速启动投入运行,并在几秒钟内完成增、减负荷任务,满足电力负荷变化的需要,不会造成能量损失。

❺ 近年各地大量兴建水电站,电站库区的蓄水是否会造成地下水系的变化,以致引发地质灾害

近年中国各地大量兴建水电站,电站库区的蓄水是否会造成地下水系的变化,以致引发专地质灾害?

是的属,你的想法是正确的,

电站库区的蓄水会造成地下水系的变化,以致引发地质灾害。例如山体滑坡、地面沉陷甚至诱发地震。

因此兴建水库事前要经过认真的地质勘测钻探,周密的设计。水库建成后还要不断地监测附近地区地层的变化情况,防止灾害发生。

❻ 近年各地大量兴建水电站,电站库区的蓄水是否会造成地下水系的变化,以致引发地质灾害

有点专业来知识的人都应该明自白,三峡库区那么大的库容,也就是说把本来只能承受100公斤的地面,一下子承受了1000公斤或者更大的压强,它怎么可能不出事,地壳怎么可能受的了?但汶川地震还真是不好说是三峡引起的!三峡库区建成以来唯一被国家承认的由于三峡库区所引发的地震灾害只有一次5.5级左右,具体震中说的含糊不清。如果承认汶川地震是由三峡引起的,这又关系到了敏感的政治问题,为什么三峡建的这么晚?不是没钱,没技术,是一直在论证它建成之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二十年来的论证,就说明他一定是有问题的,它一定是有弊端的!决定建三峡时,专家组说没问题了,可以建!算了二十年~论证了二十年~最后说没问题?我们的专家我觉得再差劲,也不会用二十年时间吧?其中肯定是发现了问题!最后我只能说,得到这么大的利益,肯定要做出点牺牲,无可避免的!这才是领导者考虑问题的方式!但也别什么灾害都推给人家三峡,那海地、智力、全都是人类本身造成的?按这么说人类全部回到原始社会,地球上就什么地质灾害也会随之没有吗?

❼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崩岸和特殊土地面变形等灾害。以下分灾种论述。

(一)工程建设引发崩滑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管线穿越丘陵山区时,管道或从沟底穿行,或于沟坡穿越,依地势而敷设,需开挖深度约2m的沟槽。丘陵山区为坚硬或较坚硬岩体,风化带厚10~15m,构造线走向为北西西—北西或北北东,大部分地段与管线走向形成45°~90°夹角,一般不会形成顺向坡的开挖,因此大部分地段管道敷设开挖不会引发规模较大的滑坡。但因风化带厚,风化土体凝聚力低,呈松散砂状,开挖过程中引发小规模坍滑是有可能的。这种小型坍滑危害有限,一般只发生在沟槽开挖过程中,当管道埋置稳定并恢复原坡形态后,边坡便失去了坍滑的临空条件,预测危险性小。

管线穿越岗坡粘土分布区段时,展布高程40~70m,地形起伏小,施工过程中将开挖数米的深沟,挖方弃土就近堆积于线路边,这些弃土多座落于粘土层之上,加之原始地形具有一定的坡度,弃土置于其上,两者力学强度差异较大,界面处又往往是地下水富集、迳流的场所,若弃土边坡过陡或就近置于开挖深沟边,沿上述界面易形成软弱带,因此,在久雨或暴雨渗透下,这类弃土易产生滑移。开挖沟坡若由具膨胀性的粘土组成,在天然状态下,干湿反复交替,产生膨胀裂缝,致使水分更易进入土体,导致土体含水量逐渐增大而变软,强度降低。在降雨入渗等诱发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产生沟坡失稳滑移。通过上述分析,形成滑坡的规模有限,所以,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管线经过的湖北省大悟县大新店—大悟县城以南,出露地层是中上元古界红安群,由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等坚硬或较坚硬岩体组成。地形坡角15°~250,坡体上植被发育。线路紧邻大悟河右岸边侧延伸,边岸上第四系冲洪积物堆积较厚,工程切坡后,在久雨、暴雨及河水的涨落浸泡冲刷下,易导致松散堆积物的崩滑。在基岩边坡中,由于岩层软硬相间,各种构造结构面又较为发育,岩石的风化程度也较高(片岩多呈强风化状态),当形成顺层切坡时,也容易导致边坡的失稳滑移。所以,本段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为中等。

管线经过的湖南省汩罗向家镇、弼时镇南部一带,即长沙末站到湘潭支线0~15km和长沙末站至丁字镇油库支线的0~9km段,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板溪群变质砂岩、千枚状板岩等,以变质砂岩为主,风化程度较高,呈强风化状态,地形坡度较陡,工程切坡较大,预测风化层产生崩滑的可能性较高,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管线经过的湖南省浏阳河南岸长沙末站—湘潭支线的53~60km、76~92km段,为丘陵陡坡区,坡角20°~30°,出露地层岩性由上元古界板溪群变质砂岩、千枚状板岩及泥盆系石英砂岩、粉细砂岩、白云岩、灰岩组成,工程地质岩组软硬相间,软质岩多呈全—强风化状态,硬质岩呈弱~微风化状态,变质岩为中等风化。由于岩层软硬相间,地形坡度较陡,地质构造发育,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烈,工程切坡后,在久雨或暴雨下,易形成崩滑灾害,所以,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为中等。

(二)工程建设引发泥石流危险性的预测

管道敷设时的沟槽开挖,将产生土石渣,部分土石渣将用于沟道回填埋管,但由于管道空间占据,仍将产生0.3m3/m的弃渣。管道经过丘陵山区长247km,在此段将留下74100m3的弃渣。这些弃渣将沿线就地堆填于地势低洼的冲沟、坡脚、山洼等地,将成为泥石流发生的部分固体物质来源。但由于弃渣并非集中堆放,一般多是危害不大的小型泥石流,预测危险性小。

(三)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河流崩岸危险性的预测

管道工程将穿越13条主要的大中型河流,其中长江和大悟河流量最大,岸坡不甚稳定,历史上发生过较大崩岸。管道穿越河流采用大开挖、定向钻、盾构和隧道等施工方法(见表8-1)。

定向钻和盾构法的施工办法从河床底部侵蚀深度以下穿过。由于扰动了河岸、河槽的地质结构,地表、地下水流场均衡可能被打破,势必会引起河岸、河槽的侵蚀再造,以求新的平衡稳定。是否能够发生大的崩岸,这要看岸坡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河势变化、流量大小、人工防护等情况。现按由北向南的次序,对将穿越的10条主要大中型河流逐一预测。

1.大悟河

该河属长江一级支流,地貌属丘陵山区岗状地带,本工程首先在大悟县城南穿越大悟河,顺大悟河右岸穿行至孝昌县小河镇再次穿越大悟河,穿越处河道顺直,河床呈“U”型。河岸由上至下土体依次为粘土、细砂、粉质粘土,下部为砂卵石层,土体松散松软,强度低,但人工植被发育。洪水时最大流量3276m3/s,最大流速1.8m/s,最大冲刷深度2.5m。

预测大悟河管道穿越处,由于已有潜在岸崩段存在,在河水冲刷侧蚀及工程扰动下,施工引发河岸崩塌的可能性大,在洪水汛期施工可能引发两岸大规模崩塌产生。预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

2.县河

位于孝昌县扬店,地处岗坡平原区,地势平缓,河谷两岸坡角5°~15°,河流水深通常2m左右,河谷呈“U”型,岸坡较陡,高 1.5~2.5m,河岸土体上部为粘土、下部为粉细砂、底部是砂卵石层。由于管线工程采用大开挖法穿越河道,在施工扰动作用下,岸坡可能产生小规模岸崩。在河道中施工时,因松散土体处于饱水状态,也易产生滑塌,因此,施工过程中开挖断面不宜过高过长,应逐段进行施工,也免产生大规模的崩滑,对工程本身和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造成威胁。只要安全措施采取得当,预测岸坡和开挖边坡产生崩滑的规模有限。所以,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3.滠水

滠水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全长142.14km,流域面积2317km2。本工程于黄陂区叶家河东约100m穿越滠水。管道穿越处为岗状河谷平原,河床及其岸坡平缓,由粘性土、砂土构成,土层较厚。河流顺直,冲淤平衡,河岸稳定。洪水时最大流量4560m3/s,多年平均枯水流量0.88m3/s,属于季节性河流。

由于穿越河流采用定向钻法,在穿越河道时将进行基坑开挖,两岸开挖的基坑深度不大,虽然本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在地下水渗流潜蚀作用下,基坑四周边坡可能产生规模有限的滑塌,定向钻施工工程扰动小,预测工程管道在河道穿越段基本不会引发两岸崩塌发生,危险性小。

4.倒水

倒水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全长158.14km,流域面积2432km2。本工程于黄陂区周铺南约8 km穿越倒水。管道穿越处为河湖低洼区平原,河床及其岸坡平缓,由粘性土、砂土构成,土层较厚。河流顺直,冲淤平衡,河岸稳定。河水宽5.5~7.5m,河道宽约300m,洪水时最大流量4713m3/s,多年平均枯水流量1.34m3/s。

由于穿越河流采用定向钻法,在穿越河道时将进行基坑开挖,两岸开挖的基坑深度较大,本区地处湖泊边缘,地下水位埋深浅,在地下水渗流潜蚀作用下,机坑四周边坡可能产生规模较大的滑塌,在定向钻施工工程扰动小,预测工程管道在河道穿越段可能引发两岸崩塌发生,危险性大。

5.长江

是本工程穿越的最大河流。穿越点位于武汉市白浒镇,水面宽1000m左右,两岸场地开阔,交通便利。管道穿越处为一河湾,其上游河道急剧变化,形成向南东凸出的“Ω”形急弯。北岸岸坡土体由上而下为素填土、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细砂。汛期洪流最71100m3/s,冲刷深度45m。

由于在南岸白浒镇紧邻江边出露有C—D系的灰岩、砂岩形成的天然矶头,自上而下径流的江水经矶头阻挡后,水流主流线随即改变方向向北岸偏转,从而增强了水流对北岸的冲刷侧蚀作用,在不断冲刷侧蚀作用下,已形成了长江北岸的潜在岸崩段,岸坡土体结构松散、松软,在工程施工扰动下,随时都有产生崩滑的可能。此外,在穿越河道时采用的盾构法施工将进行基坑开挖,由于河道深。两岸开挖的基坑必然较深较大,因本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仅有1~2m,基坑开探过程中或开挖好后,必然要进行基坑降水,在降水过程中将导致渗流潜蚀作用下,极易导致基坑四周边坡产生滑塌,进而危及到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所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

根据穿越处岸坡工程地质条件和河势的演变趋势,预测长江管道穿越枯水季节施工北岸可能引发较大规模崩塌,南岸可能引发小规模的崩塌;洪水汛期施工可能两岸均引发较大规模的崩塌,危险性大。

6.陆水河

穿越点位于赤壁市北霞落港,为长江一级支流,穿越处河流较为顺直,河面宽度约260m,河堤间宽约350m,河堤高约8~10m。其上游约9km为陆水水库,水位波动不大,近30年洪水均未漫过两岸河堤,目前河道内有采砂现象。

穿越河流采用定向钻法,预测工程管道在穿越河道时不会引发两岸崩塌发生。由于河道内有采砂现象,因此,在管道设计时,应适当加大其埋藏深度以免将来因河道采砂导到管道的损毁,危险性小。

7.新墙河

新墙河(又称微水),是直接注入东洞庭湖的较大支流,源出平江宝贝岭,流域似桑叶状,平均流量52.60m3/s,天然落差400m,坡降7.18‰。管道在岳阳新墙乡处穿越新墙河,穿越两岸地形平坦,河岸两侧有碎石护坡,河水宽约80m,河道宽300~400m,水深2~3m,属于季节性河流,水清。据区域地质及现场观察,穿越地层为粉土,粘粒含量高,层厚3~4m,其下为细砂,建议围堰导流大开挖,具体开挖深度建议经初步勘察后再定。

由于管线工程采用大开挖法穿越河道,在施工扰动作用下,岸坡可能产生小规模岸滑。在河道中施工时,因松散土体处于饱水状态,也易产生滑塌,因此,施工过程中开挖断面不宜过高过长,应逐段进行施工,也免产生大规模的崩滑,对工程本身和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造成威胁。只要安全措施采取得当,预测岸坡和开挖边坡产生崩滑的规模有限。所以,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8.汩罗江

穿越点位于汨罗市新市镇附近,两岸堤高约6~8m,河岸间宽约260m,大约1983年出现过河水漫过两岸堤坝的现象。穿越处上游河段有采砂现象,拟利用已建忠武线长沙支线输气管道汨罗江隧道通过,危险性小。

9.捞刀河(湘潭支线)

穿越点位于长沙县果园乡南瞿家塅附近,为湘江一级支流,穿越处河流较曲折,属河道下游,河流坡降较小,河水宽约50m,河岸间宽约250m。由于管线工程采用大开挖法穿越河道,在施工扰动作用下,岸坡可能产生小规模岸滑。在河道中施工时,因松散土体处于饱水状态,也易产生滑塌,因此,施工过程中开挖断面不宜过高过长,应逐段进行施工,以免产生大规模的崩滑,对工程本身和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造成威胁。只要安全措施采取得当,预测岸坡和开挖边坡产生崩滑的规模有限。所以,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10.浏阳河

穿越点位于长沙县塱梨镇东南渡头附近,为湘江一级支流,穿越处河流较曲折,属河道下游,河水宽约150~180m,河岸间宽约270m。河床及其岸坡较平缓,由粘性土、砂土构成,土层较厚。河流顺直,冲淤平衡,河岸稳定。穿越河流采用定向钻法,地下水位埋较深,预测工程管道在穿越河道时不会引发两岸大规模崩塌发生,危险性小。

(四)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特殊土变形危险性的预测

1.软土

管道经过的湖北长江、大悟河、倒水、滠水及湖南的汩罗江、浏阳河冲湖积低平原地区,位于河流与湖泊边缘,有较大范围的软土分布,软土压缩变形垂直压力在100k Pa左右,容许承载力为20~98k Pa。由于该区段内河流深切,地形较平缓,坡角较小,在河流两侧,低洼湖泊、水田、藕田两侧分布有淤泥、淤泥质粘土及饱和粘土,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且厚度变化大,垂向剖面上可能出现由结构密实的粘土与饱水粉细砂层、淤泥质土类呈间互成层的现象,这些地段土体岩性差异大,力学强度各异,若工程开挖或加载,一方面易导致不均匀沉降变形,另一方面若工程边坡形成后,易导致软土的压缩挤出坍滑,引起建筑物损坏。但本工程无论是管道,还是分输站,都是轻荷载构建,一般不会引发软土的变形,如果有个别重载设备和加压震动设备的安装,则有可能引起淤泥土地段小规模的压缩变形、压缩挤出坍滑。所以,建设过程中应对强度较低的软弱土进行清理,采取夯实压密措施,以改良土体、提高地基强度。

2.膨胀土

管道经过的丘陵山前垅岗平原和长江冲洪积波状平原(二、三级阶地)地区,有大范围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粘性土构成的膨胀土分布。膨胀土中矿物成分以蒙脱石、水云母为主,化学成分以 SiO2、A12O3、Fe203为主。具有失水收缩,遇水膨胀的特点,自由膨胀率 Fs=30%~70%,膨胀力Pp=17~46kPa,有荷载膨胀率 VHa=0.025%~0.805%,属于弱胀缩性土。水分变化对膨胀土影响深度一般为4m左右,急剧影响层深度一般为1.8m~2.25m左右。

本工程在膨胀土区的施工方法主要为大开挖—沟底垫层—埋管压实的办法,埋置深度为1.2m,管道设计管径355.6mm。也就是说管道埋置位置一般在1.5~2.5m,正好是急剧影响层,膨胀土的胀缩变形活动正好作用于管道,不利于管道的稳定运行,这是不利的一面。另一方面人工开沟铺设垫层后,人为在管道沿线形成了孔隙潜水的含水通道,易接受降雨入渗,上层滞水广泛存在,在一定深度内降雨入渗与蒸发量大,为膨胀土体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条件。同时土体开挖后由于膨胀性,雨水浸入风化带内发育的裂隙中,使粒间联结力被削弱,土粒易于吸水膨胀。在平行坡面方向,吸水作用使土体横向膨胀势能显著增加,膨胀土坡上的土体沿坡面向坡脚方向产生位移,坡脚处较大的位移使该处抗剪强度首先越过峰值而逐渐降到残余值,在土体重力及大气降水入渗产生的静水压力作用下产生坍滑。

综上所述,本工程会加剧膨胀土的胀缩变形,但胀缩变形的规模有限,而且经过简单的施工工艺改良,还可以大大减弱膨胀土的胀缩变形,从而减少对工程的危害。所以,建设过程中应对强度较高的胀缩土进行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状评估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地面塌陷不会因工程建设而引发或加剧灾害。

❽ 关于水电站的负面效应问题,谢谢大家!

我找到下面一则消息:

水电开发使四川生态面临严重危机[转贴]

从贡嘎山说起 贡嘎山海拔7556m,它不仅是蜀山之王,也是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和东亚地区的第一高峰。以贡嘎山为中心的大雪山脉以及东横断山区,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贡嘎山也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面积分别为70多万公顷和10,000 km2,另外在区域内还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 从大渡河河谷至贡嘎山主脊,直线距离不足30km,而地形高差竟达到6,500m以上,是地球陆地表面地形最为崎岖的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贡嘎山具有了以下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贡嘎山保存了极为原始的生态环境系统,发育有十分完整的植物垂直带谱和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保存有许多国家保护的珍稀生物物种,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植物区系交汇区、濒危动物栖息地和生物基因宝库;

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部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有现代冰川74条,是长江上游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贡嘎山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质地貌景观和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地,以神奇壮丽的雪峰、冰川、高山湖泊、温泉群等景观组合为特色。这里海拔超过6,000m的高峰有四十多座。一百多年来,贡嘎山已成为青藏高原东部和东亚地区最大的高山探险和登山圣地,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里有位居世界第二的,高差达1080m海螺沟大冰瀑布;这里有青藏高原东部海拔最低规模最大的海洋性冰川群,冰川伸入原始针叶林带可达6km,形成“绿海冰川”的奇景;这里是离我国东部最近的地热资源富集区,有数百处温泉出露,温度之高、流量之大、分布之密集、医疗价值类型之丰富,堪称一绝;这里有以人中海、巴王海、木格措、伍须海、合合海等为代表的高山湖泊群,湖畔森林茂密,草地如茵,景色绮丽。

但是,在不适当的水电开发建设中,贡嘎山这座资源与环境的宝库正遭受严重破坏,并面临毁灭的巨大危险。

事例一:贡嘎山南坡环河上的人中海,是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之一,是贡嘎山最为秀丽的高山湖泊景观区和保存最好的原始林区之一。这里是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四川红杉、康定木兰等的集中分布地,也是国家保护的濒危动物牛羚、马鹿等的重要栖息地。但是人中海水电站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未获专家通过的情况下,强行上马,目前已在人中海开始大规模的施工,湖滨已建起大片杂乱不堪的工棚,人中海出水口附近几个林木葱茏、景色奇特的石岛已被炸掉,挖掘机已开始进行引水涵洞的作业,湖滨的自然景观和森林已遭到严重破坏。人中海前端设计的大坝建成后,湖泊水位将提高45m,届时大面积的红杉林将被淹没,而且由于原始生境的破坏,珍稀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也将受到严重威胁。而更令人担心和忧虑的是,按设计方案,将在贡嘎山南坡主干河流田湾河上游的巴王海附近修建拦水坝,把田湾河的水经隧道引至人中海,这样不仅巴王海的自然景观将遭到破坏,巴王海至猿人瀑的河段将成为干谷,而且界碑石经巴王海至子梅这一段贡嘎山南坡仅存的最迷人的自然景观区和原始生态区也在劫难逃,它给贡嘎山自然生态和景观系统带来的影响也许是毁灭性的。

事例二:贡嘎山北坡康定县城附近的木格措景区,也是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以木格措(又名野人海)、七色海为代表的高山湖泊群景观,而且有药王泉等优质医疗和饮用热矿泉,以及以冷杉、云杉和杜鹃为主的大面积原始林区,目前已成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地之一。但木格措风景名胜区已被选定为瓦斯沟水电站的调节水库建设地,将在景区内的雅拉河支流上建三座梯级水坝,这无疑会使木格措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大渡河的危机

大渡河是四川西部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期以来在其干流和支流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已建成龚嘴、铜街子等电站48座,正在建设瀑布沟等大型电站。整个大渡河干支流规划开发的电站达到356座,装机容量为1779万千瓦,其中仅干流就为24级开发。但同时大渡河流域又是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大渡河流域的河谷地带又是川西山区居民最集中的农耕区。大规模的电站建设在给我们带来能源和其它好处的同时,实际上也在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淹没耕地、造成移民、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破坏等方面带来许多隐患,并已造成损害。

事例三:2001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在大渡河金口河至乌斯河段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具有国内外罕见的大峡谷和平顶高山景观。大峡谷景观包括大渡河主谷峡谷和顺水河、丁木沟、白熊沟、老昌沟、深溪沟、宝水溪等支谷峡谷。主谷峡谷沿大渡河乌斯河-金口河段发育,长26km,两岸峭壁的高差一般为1000-1500m,最大谷深达2600m,极其雄伟壮观。支谷峡谷谷宽多在50m以下,谷深多在1000m以上,谷坡直立,形成许多险峻幽幻的绝壁深涧一线天奇观。

大渡河大峡谷的景观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峡谷比较毫不逊色,与长江三峡和美国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比较,大渡河大峡谷的深度大于科罗拉多大峡谷近1000m,是三峡的近一倍。其险峻壮观程度远超过三峡;大渡河大峡谷地区还具有十分突出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上高山温带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一百年前就曾引起前来探险的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的极大兴趣。

大瓦山位于大峡谷北岸,历史上与峨眉山、瓦屋山齐名,三山呈三足鼎立之势,直线距离不过30~40km,而在地貌景观上,大瓦山最为奇特,它海拔3,222m,是一座绝壁围绕的平项孤山,山顶平台面积约1.6Km2,四周的绝壁高差可达800-1000m,远望如突兀而起的空中楼阁,景象奇绝,极其壮观。1878年美国探险家贝伯尔登上大瓦山后,将其称之为“世界上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园”。

象大瓦山这样海拔达3,222米,山峰四周的绝壁高度在1000米以上,山顶平台面积在1km2以上的平顶高山在国内绝无仅有。世界上也只有委内瑞拉的砂岩平顶高山可以相比,但其海拔高度不及大瓦山。因此大瓦山的平顶高山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而且在大瓦山下,还有景色绮丽的高山湖泊群-五池等景观,构成了及其宝贵的高山旅游资源组合。

大渡河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给川西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它将成为四川旅游发展极其重要的后备基地,可以建成和长江三峡媲美的四川省最好的峡谷高山旅游胜地。而且它离成都这个特大城市仅3小时车程,成昆铁路和金乌公路纵贯峡谷,它的可进入性在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景区也是少见的。

但近一年多来,在大峡谷峡口至白熊沟已建成或正在修建多处高水头管道引水电站。对峡谷景观已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大峡谷峡口处正在施工的电站,位于大峡谷峡口的主体景观所在位置,该处是大峡谷景观的精华所在,是游客由金口河进入大峡谷最先目睹的峡谷奇峰景观,曾引起前来大峡谷考察的许多人士的高度赞赏。但数百米高的引水管道、因铺设管道而在山体上形成的开挖面、坡麓的电站厂房建筑等,已完全破坏了这处自然奇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给游客产生极不协调、极不和谐的视觉感受,严重损害了这一自然奇观的美学价值和观光游览价值。更值得关注的是,按有关部门规划在在金口河至乌斯河的大峡谷核心景观区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大渡河上,还准备修建深溪沟和枕头坝两座电站水坝。而这两座水坝的修建对大峡谷地质公园的景观与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很难估计。这两座水坝的修建,将使可与美国大峡谷媲美的雄奇景观完全丧失掉它的自然特点。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美国的胡佛水坝修建在科罗拉多大峡谷里,那么还会有每年超过500万的游客来到这里一睹人类必看的胜景吗?

岷江的忧虑

岷江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母亲河,正是由于岷江之水的滋润哺育,才造就了沃野千里、富庶繁荣的成都平原;也正是岷江上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人类树立了“道法自然”、“兼利天下”、“惠而不费”的治水哲学和工程思想典范。一道堰,顺江而列,因水势而利导,既巧妙的四六分水,兼顾内外江之需,又自然的排沙泄洪于堰外,朴实而简洁的工程设施,却能恩泽千年而不衰。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祖先倡导的伟大理念却被他的子孙所抛弃,在完全相反思路下,一座座水坝在岷江上拔地而起,这条母亲河正在遭受无休止的索取与伤害。

岷江流域尤其是都江堰以上的上游河段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正因为如此,它也成了几十年来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岷江干流及支流的电站建设如雨后春笋。由于岷江水电的开发方式是梯级开发和涵洞引水式,原来丰沛的地表水流在水电开发地段变成了地下暗流,使得岷江的多处河段趋于干涸,从而使河谷的自然生境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它可能使原来的干旱河谷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另一方面也使河流生物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在茂县叠溪,因1933年的大地震,形成了包括叠溪海子在内的世界罕见地震遗迹奇观,成为九寨沟旅游环线上极其宝贵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而现在叠溪海子也被视作天然蓄水库,将筑坝并修建引水隧道,这对当地自然和文化景观产生的影响同样难以估量。在都江堰上面不远,在当年成为历史笑柄的鱼嘴电站附近,一座更为宏伟的紫坪铺大坝正在修建,在对该工程的效益进行大量宣传的同时,对该工程的负面作用却从来没有进行过全面认真的讨论。

面对十分宏大的岷江梯级水力开发行动,这一长期的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将对整个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却还没有进行的系统的科学研究与评价。

四川乃至中国西部面临新的生态危险

四川西部的横断山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但在20世纪曾遭受滥砍滥伐的毁灭性破坏,从而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1998年中国的大洪水终于使中国的政府和社会有了一次警醒的机会,天然林禁伐、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使长期以来急剧恶化的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有了转机。然而,就在我们纠正滥伐森林错误的同时,西部水电大开发中不适当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方式,却又使西部的生态环境正面临比以往的天然林采伐更大的威胁。

四川西部乃至中国西部,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有几个数字经常被人提及:四川水能资源占全国25%,水电开发蕴藏量1亿多千瓦,目前仅开发了10%;西部可开发水能资源约2.743亿千瓦,占全国的72%。目前开发程度还不到8%,低于全国平均水电开发程度(19%),更低于世界水能资源的平均开发程度(22%)。但当人们津津乐道中国西部水资源的能源价值时,却忽视了中国西部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综合环境价值,更忽视了四川乃至中国西部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在单一经济价值取向的思维方式下,只盯着水力能源开发带来的局部经济利益,而对不适当的开发带来的环境效益损失和长期的社会、经济效益损失却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

近年来,一场西部地区各流域水电开发权的争夺战在各大电力、投资等利益集团之间愈演愈烈,被称为“跑马圈水”运动。在水电资源不可再生,开发一个少一个,如果不搭上这趟车,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的心理驱使下,对中国西部各流域水力资源的抢占瓜分已到了被称为“最后一公里”的境地。在这样一种强势的利益驱动下,当一个个水电项目要论证、要上马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始森林和濒危生物保存栖息地等等,都要被迫作出让步,此时,一切关于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话题都显得那样软弱和苍白无力,国家关于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资源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失掉了它应有的严肃性。

四川和中国西部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主要位于著名的横断山区。这些地区有以下共同特点:该区地处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环境极不稳定的高山峡谷区,其表现为强烈地震活动带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该区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天然原始林分布区和生物多样性表现最突出的地区,是许多国家保护的珍稀和濒危生物物种的存留地;该区我国自然景观资源最为丰富和最集中的区域,是中国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包括许多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例如目前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区;该区既是长江以及澜沧江、怒江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区,也是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极易受破坏、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的生态敏感区。因此,在这一区域进行水电开发建设,进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与论证,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且,这一区域并不是具备水能资源开发潜力的所有地段都能进行水电项目建设。

然而,目前的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以及所反映的整个开发建设思路,采取的基本上都是一种竭泽而渔、釜底抽薪、全流域无节制地进行梯级开发的方式,世界遗产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功能区等国家明令保护的区域不断遭到蚕食和侵占。例如,金沙江上就已规划了十四巨型水电站,装机都在百万千瓦以上,其中“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最著名的虎跳峡景观区将要建成特大型控制水库。在对能源基地、水电大省的宏伟目标津津乐道的同时,对水电开发对生态系统和综合环境可能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却完全未被提及。这不禁使人想起当年对天然林的滥砍滥伐,也曾因“木头财政”造成了地方经济的一时繁荣,然而短暂的、局部的经济利益,带来的却是对长期的、整体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损害,国家不得不拿出比当年砍伐森林所获价值多得多的钱,来进行天然林的保护与恢复。而实际情况是,经过人工努力,植被和森林的覆盖率可以恢复提高,但被破坏的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却很难再造,它所带来的综合性损害是不可逆转的。不适当的水电建设对西部环境的破坏,较之森林采伐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种破坏一旦形成将更难以恢复。

西部地区的水电建设产生的负面效应主要有以下方面:

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水坝的建设以及一些配套建设项目(例如大型料场的开山取石、引水涵洞及大型基坑的开挖以及弃渣的堆放等)的实施,将造成更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例如,一方面横断山区多数都是地震高烈度区,水坝的危险系数加大。另一方面即使水坝本身、坝基和坝址所处地质环境在安全标准内,一旦库区或上游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这是横断山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大规模工程建设和水库蓄水一般会加剧和诱发此类灾害),也会因水库溢水造成巨大灾难;

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水电建设配套的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将改变和影响西部地区已日益缩小的原始生态区和生态系统,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和野生生物物种的生存,加剧生物物种的灭绝(例如:主干河流上密集的梯级水坝,将完全阻断大量珍稀鱼类的和水生生物的生活走廊,破坏其生境;贡嘎山南坡水坝的修建,将使牛羚、马鹿等珍稀动物的高山湖滨栖息活动地丧失以及大面积珍稀树种原始林的淹毁)。如果从上、下游全流域考虑,一系列梯级大坝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严重影响还很难估计;

大坝的修建、人工湖泊的形成、大量工程建筑设施的出现,将淹没或损毁作为西部地区优势旅游资源的众多的自然奇观和人文珍迹,例如上文提到的许多事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节省投资并取得事半功倍的工程效果,现在许多水电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把目标瞄向了西部地区众多的风光优美的天然高山湖泊,它们要利用天然湖泊已经形成的蓄水,在湖泊前端加筑水坝提高水位,并开凿引水隧道,使这些湖泊变成调节水库,正如上面提到的贡嘎山区的人中海和木格措,而毫不顾惜不可再生的本应造福当代后世的宝贵风景资源毁于一旦。这不禁使人们深感忧虑,不知横断山区众多的天然湖泊景观资源将在何时被斩尽杀绝;

受自然条件约束,主要河流的河谷地带都是西部地区尤其是横断山区的村镇、人口、耕地的集中区和最富庶的农业区,也是少数民族文化景观资源的富集地带。水电建设中大量高水坝的兴建,将造成大量的村镇、耕地淹没和移民。仅以正在修建的瀑布沟电站为例,库区淹没涉及四川雅安汉源、石棉和凉山州甘洛三个县,共21个乡(镇),包括汉源附近大渡河河谷地带最富庶的农业区,动态移民约10至15万,如果这些移民就地后靠安置,将给库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❾ 修建水电站会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诱发地震 山体滑坡 影响鱼类繁殖等

❿ 拟建水电站影响区范围内能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吗

拟建水电站影响区范围内可以进行地质灾害治理,但是需要根据拟建水电站版的基本情况,权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级别,增加相对应的治理措施类型等。

建设水电站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建设水电站势必要利用水的落差,这样就需要修建水坝,以便人为的拥有和控制落差,然而修建了水坝之后上游的水位就会提高,两岸很多地方就会永久性的被淹没,原来很多无水的溶洞或者地下空洞会注满水,改变了原有的地压力平衡;对下游而言,裸露河床增加,原来的沿岸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也改变了原有的地压力平衡。地压力平衡的的改变,触动地壳,导致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会改变地质板块的平衡,诱发地震的发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