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不是工程地质学
A.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
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实在地表或地壳浅部的一定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地质环境专必然要对属建筑物的施工和建筑物建成以后的正常使用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建筑物的修建又必然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反作用。为了使所修建的建筑物能够正常地发挥预期的效益又造价低廉,而且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良后果,在修建建筑物之前,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地质环境,预测和评价可能产生的,与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有关的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而充分的地质依据。工程地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情况下可能出现何种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如何,取决于建筑物特点和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学就是研究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学科
B. 工程地质学与地质学的关系是什么
一、专业不同
1、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
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地质工程专业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
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
二、主修课程不同
1、地质学专业
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
2、地质工程专业
《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制图》、《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语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工程设计》、《基础工程》等。
三、就业方向不同
1、地质学专业
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可在高等院校从事地质科学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向国家资源能源勘探、开发与环保、城市建设、城市交通、港口、水利水电建设、国防和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2、地质工程专业
毕业后可在国土资源、工矿企业、工程设计院、资源勘查与评价,环境评价,城市与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开发、科研与管理工作。
C. 工程地质学研究三大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的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便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专门学科。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所谓工程地质条件是:工程地质环境各个要素的总和。包括:(1)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2)地形地貌条件(3)地质结构与地应力(4)水文地质条件(5)物理地质现象(6)天然建筑材料地质工程GeologicalEngineering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目前,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本工程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油气及固体矿产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培养目标地质工程领域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开发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了解地质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地质工程有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与地质工程领域有关的专业文献和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中有关问题。领域范围地质工程领域适用的行业包括: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地质工程领域覆盖的范围包括:地质调查技术和方法与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区域矿产基地及矿产远景区预测与评价,矿区与矿床的勘探、开发与评价,地质工程领域建设、勘查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地质勘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过程及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地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及新方法、新技术的设计、开发、应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行业的工程管理。
D. 活动构造与工程环境评价方向的研究生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工作就业分别有什么什么发展前景
我不是地质专业的,但是也多少有点关系。
我的专业是环境工程,这两个方向大回概就是我们的环境影响答评价放下和环境科学方向的意思。评价方向的,多注重实际应用,对地质进行是否适合进行工程建设,有什么要求这样的一种判断;另外那个听起来就是科研方向的,更注重理论。至于工作就业嘛,其实现在工作多半都是一样的,只要是一个大专业里的,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就业形势。
E. 谁能更我解释一下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 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可概括为4个方面:
①研究建设地区和建筑场地中岩体、土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性质,控制这些性质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在自然条件和工程作用下这些性质的变化趋向;
②分析和预测建设地区和建筑场地范围内在自然条件下和工程建筑活动中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诱发地震、地基沉陷、人工边坡和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和破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塌陷,及其发生的条件、过程、规模和机制,评价它们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
③研究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有效措施。
④研究工程地质条件的区域分布特征和规律,预测其在自然条件下和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由于各类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间范围内的环境不同,因而可能发生和必须研究的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往往各有侧重。据此,工程地质学又常分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道路工程地质学、采矿工程地质学、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学等。
F. 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监测技术的任务和作用
9.1.1 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的内容
人类生存在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环境监测的对象就是组成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各个部分或局部,监测的内容是监视和检测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种有害物质和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9.1.1.1 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监测的对象
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系统中,任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失调或破坏。由于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当外界变化较小时,环境系统能自动调节恢复平衡。通常把环境所具有的自动调节和恢复系统动态平衡的能力称为自净能力(self-purification ability)。环境的自净能力不仅与进入环境的有害物的量有关,还与环境的容量有关。环境容量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使环境因素的变化超过了环境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恢复能力时,环境系统恢复不到原来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超过部分即构成了对环境系统的污染(或危害)。环境学中把产生(或排放)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有害物质和因素的发生源称为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每一种对环境产生污染(或危害)的物质或因素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测的对象是岩石圈浅表层地质环境,监测的内容是监视和检测导致地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天然污染源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污染源的变化趋势及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监测的内容,以其监测的介质(或环境要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介质污染监测(pollution monitoring of enviromental media):包括对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质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振动、放射性等物理污染的监测。
(2)地质灾害监测(monitoring of geological calamity):包括对火山、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球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造成的地质灾害的监测。
(3)岩土工程环境监测(enviromental monitoring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包括对地基变形、地面沉陷、边坡变形、围岩变形、坝体安全、诱发地震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效应的监测。
在上述各对象的监测中,都包括有许多项目。例如,水质污染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两类:一类是反映水质污染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类是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镍等。此外还有水体流速、流量的测定等。在实际工作中因人力、物力、技术条件及环境条件等限制不可能对所涉及的项目全部监测,须根据监测的意图、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监测项目进行必要的筛选,从中挑选最关键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实施监测。
9.1.1.2 环境监测的类型
9.1.1.2.1 监视性监测(general monitoring)
又称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是按一定的要求和计划,定时、定点地测定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分析污染物超标程度和频率,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变化趋势。这是一项经常性的监测工作,使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可及时掌握环境要素的受害现状和变化趋势,以便随时调整控制措施和实施治理方案。
9.1.1.2.2 特定目的性监测(special monitoring)
又称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是为完成某项特种任务而进行的专门监测。有如下方面。
(1)事故监测:在危害环境事件发生后进行现场追踪监测,测定危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防止事态发展提供监测依据。此外,通过监测可发现事故的苗子,预报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这种监测对查清事故的原因、控制事故的发展及善后处理起着重要作用。如核电站泄漏事故引起放射性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事故等突发性危害的监测等均属此类。
(2)仲裁监测:是为解决执行环境法规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和纠纷,而向管理部门或司法部门提供仲裁意见的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为检查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情况而进行的监测,以及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等。
9.1.1.2.3 研究性监测(scientific monitoring)
又称科研监测,属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监测,是探索危害环境的因子和因素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规律,研究危害环境事件对人体和自然环境的危害性质及影响程度,研究如何提高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的水平,以及对某个环境工程或建设项目的开发预评进行综合性研究等。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起重要作用,占有主要地位。随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环境管理中科学化、定量化的要求将更为严格,从而将更加依赖环境监测。
9.1.2 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技术的任务和作用
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技术是实施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任务的手段和保证。随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迅速发展,仪器分析、计算机控制等现代化手段在环境监测中已广泛应用。环境监测技术从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单一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流动监测及卫星遥感监测等。监测的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监测的过程从间断性监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各种连续监测系统相继问世。地理信息系统(GIS)、大地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的3S技术用于区域性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1.2.1 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技术的任务
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技术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监视和检测,导致地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发生的自然地质作用或人类工程活动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治理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地质环境的监测技术不仅仅是各种测试技术,还包括布点技术、采样技术、数理技术和综合评价技术等,所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面宽,需要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地质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此外,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时还必须考虑社会性问题。据统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恶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在我国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灾害损失的35%,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及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55%。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类灾害已造成千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事故的善后处理和整治费用高达数十亿元。而由此给社会带来的间接损失,则更无法估量。近十年来,直接由工程建设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处理费用达数千万至上亿元的有近十起。随着进一步的开发,必将带来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灾害与环境问题。正确评价和监测地质环境的恶化、及时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严格控制和规范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以提高地质环境的质量,减轻灾害对人类的威胁,从而保持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不断提高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技术水平,已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而是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需要,更是维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9.1.2.2 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技术的作用
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技术有如下主要作用:
(1)地质环境质量信息的获取必须依靠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技术。及时、准确的环境质量信息是确定环境管理目标,进行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信息的获取必须依靠监测技术,否则难以实现科学的目标管理。
(2)强化环境管理和保护制度的贯彻执行必须依靠监测技术。因为没有监视和督察,制度和措施将流于形式。
(3)评价和检验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效果必须依靠监测技术,否则难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4)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监测技术工作在防范地质灾害、避免工程事故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G.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类的工抄程建筑活动袭实在地表或地壳浅部的一定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地质环境必然要对建筑物的施工和建筑物建成以后的正常使用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建筑物的修建又必然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反作用。为了使所修建的建筑物能够正常地发挥预期的效益又造价低廉,而且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良后果,在修建建筑物之前,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地质环境,预测和评价可能产生的,与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有关的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而充分的地质依据。工程地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情况下可能出现何种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如何,取决于建筑物特点和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学就是研究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学科
H. 环境工程技术可以上地质行业吗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公务员、研究所、事业单位、环评机构,或者是一些大企业的环保相关部门。
一、环境咨询类
工作性质:环境咨询服务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咨询、环境监理、环境管理体系与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环境技术评估、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清洁生产审计与培训、环境信息服务等。
二、工程设计类(环境工程和给排水专业)
工作性质:该领域主要业务是各种环境工程项目(污水处理、垃圾填埋、气体净化之类)的设计和配套设备的安装、施工等。
工作单位:环保公司/设计院,是目前环境类学生最广泛的去处。早期,环保公司多比较小,干三四年就能成挑大梁的人物,但因为公司规模小,管理又不正规,收入普遍低。
今后发展:所以寻找一家有实力有前景的环保公司在其中不断提升将是职业归宿的重点,若遇到创业的机会,再好好把握。
注册环保工程师的考证将是促使该行业正规化并提升该类职业收入的一个转折。
1.环境评价
环评的上岗证书是做环评的个人资质,参加工作后一年就可以考。 高级的就是注册环评师,环评注册工程师是国家对于做环评工作从业人员的资质的一种认定,本科毕业5年才能考,考试比较难,有4门,过了就有注册证书,通过率才10%左右。而且现在做环评的单位都必须要有一定人数的环评注册工程师,才能做环评。
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EHS管理体系。
I. 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兴起与进展
传统的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而作为设计施工的定性依据。但现代人类工程活动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导致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产生许多负效应,这给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工程建设作用于环境地质条件所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和预测。这种作用不仅是单向的,通常还是双向的。就是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关系。在1980年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就发表了工程地质学家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宣言,从此以后,环境工程地质学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所以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兴起是比较晚的。对于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地位虽然还有不同的看法,如有的认为这是工程地质学的新发展的学科分支,也有的认为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方向。但毋庸置疑,对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重要性和研究内容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
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王思敬归纳为5个方面:宏观环境、地质灾害、岩土地质、水文地质、次生地质。它们通过对工程地区的区域稳定性、深部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山体稳定性和围岩稳定性而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规划、选址、设计、施工和运行。而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系统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工程荷载、岩土开挖、水流、水体调节和工程热力作用进行的。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系统在相互作用中的物质交换、能量交流,主要体现为加载、卸载、渗流和热流等四大作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可以有正负两方面。重大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诸如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地下塌陷、滑坡崩塌、占用农田土地资源、泥石流、尾矿坝的稳定性及其环境问题;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引起水库诱发地震的评价和预测;公路、城市建设的环境地质工程质量等。因此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核心应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协调。为此建立了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不确定性数学方法,选择或建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地质环境的敏感性进行评价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J. 工程地质学的未来
人类在跨入21世纪后,将随着工程设施的兴建和对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工程地质学的期望也更多、更高,工程地质学科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国际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
从世界范围看,工程地质研究继续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发展中国家的各类工程建设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着,各种不同复杂程度的地质环境将向工程地质学家们提出许多研究课题,也要求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和改进。
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影响工程地质学发展的重要概念。工程地质学家要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保护(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在内)作为义不容辞的己任,尤其是重大工程环境影响问题需要切切实实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由于岩石圈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各层圈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它们又具有全球观念,所以势必促使工程地质学家们从全球演化的角度来研究工程地质特征的多样性以及各层圈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进行全球性的工程地质研究和对比。
作为地学分支的工程地质学与工程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的其它分支学科关系密切,所以工程地质学与各相关学科必须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以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此外,工程地质学必将融入现代数理化、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及材料科学等更多的新鲜知识,以保证在未来的信息世界里工程地质学的适应性。
二、我国工程地质学未来的任务和发展趋势
在21世纪的上半叶,根据我国的发展战略,将大大提高综合国力,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了保持较快的稳步发展速度,在能源、交通、现代城市化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将要有更大、更快的发展。同时,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重视环境保护,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治。我国的工程地质学将会担负起新的更为艰巨的任务,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在今后50年内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开发西部地区是关键一环。最近,已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进军号。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自然资源丰富。我国西南以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大渡河等西南目标水能资源的开发将提上日程,在规划的近20座大水电站中,大多具有数百至上千万千瓦装机容量,其中有的工程已在兴建之中。该地区正处于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挤压区,剧烈的构造活动世所罕见。工程的兴建将会出现区域地壳稳定、山体稳定以及高陡边坡稳定等一系列前所未见的工程地质问题。辽阔的西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水资源匮乏,成为大开发的瓶颈,所以位于青藏高原的西线南水北调工程势必要上马,将要兴建一批深埋长大输水隧洞,它们要穿越大活动构造断裂带,高地应力和碎裂岩体导致的围岩稳定性又是前所未遇的一大工程地质难题。交通工程是西部地区大开发中居于首位的基本建设事业。已有若干条正在规划设计或兴建的连接东西部的铁路干线,将穿越东部丘陵山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形梯度带以及秦岭山地。进藏的青藏和滇藏铁路则位于高原永冻层和活动构造带上,工程十分艰巨。它们地形陡峻,构造复杂,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均十分活跃,工程地质学家也可大展身手。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地质和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灾种多、强度大、复发频繁,往往遭致严重后果。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土地荒漠化等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预测预报以及防治对策的措施,又给工程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可以这样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会带动我国工程地质学的理论水平和勘察技术方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的核电站、高速铁(公)路、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等工程建设,虽起步较晚,但进展迅猛,在21世纪上半叶将要大力发展。核电站主要兴建于东部沿海地区,已建成的有大亚湾和秦山两座。由于核电装置的特殊性,选址时区域稳定性评价是关键的工程地质问题。此外,高放射核废料地质处置工作又给工程地质学家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课题。首先在东部地区兴建京沪、京广等高速铁路干线,纵贯南北,将跨越长江、黄河,有的还要越海,解决其地基、桥基及海底隧道等工程难题已经提上日程。横贯东西的塔里木—上海输气管线工程已经规划,其投资仅次于三峡工程。线路将通过众多的大地貌和大地构造单元,工程地质选线也将实施。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21世纪要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和防治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此领域内工程地质学家将担负更多的以前不熟悉的任务。我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地质工作将更为加强。为了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住宅工程、地下和轻轨铁道、高架道路等各项市政建设以及生活和工业废物的地质处置工程等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都将需要工程地质学家有更新的思路和技术去解决。
我国工程地质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现代地球科学的分支。当前我国工程地质界在创新开拓中思路活跃,年青的工程地质学家正茁壮成长,能在新世纪担负起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的重任,发展工程地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