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院士

发布时间: 2021-03-04 01:39:30

⑴ 科学家需要为“预测地震失败”负法律责任吗

压根就没办法预测 需要负什么责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内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容究员滕吉文称,地震预报存在三大困难:
一是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迄今最深的钻井是前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钻井,达12公里,和地球平均半径6370公里相比还是“皮毛”,还是解决不了直接对震源进行观测的问题。
学界对地震的描述还停留在李四光给下的定性表述“当地下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但是并没有量的表述。也就是说,并不知道能量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引发地震。地震的临界点是聚集多少能量,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也没有理论支撑,地震科学家们把这种现状形象地比喻为还处于对地球了解的婴儿时期。而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看来,地震发生机理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无法钻入地底下一查究竟,正如上天易入地难。
二是大地震的非频发性。迄今对大地震之前的前兆现象的研究仍然处于对各个震例进行总结研究阶段,缺乏建立地震发生的理论所必需的切实可靠的经验规律。
三是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地震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兆出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能与地震震源区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地震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复杂性密切相关。

⑵ 滕吉文的简介

滕吉文,男,1934年3月14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共党员,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07月毕业于 东北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1962年12月毕业于 原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所,获副博士学位。1999年10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部院士。滕吉文院士曾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学院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工作。曾担任过国家305攻关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动力大地测量开放实验室、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地矿部应用地球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和中国石油总公司重点实验室(物理模拟)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IGCP267中国组成员(三维地球物理),中国地震学会岩石圈深部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地球物理教学委会主任。滕吉文院士参加工作至今,四十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岩石圈物理与地球动力学的第一线,为地球物理学这一边缘和前缘学科的发展积极努力。多年来的刻苦研究与深化、积累与建设、发现与创新使其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曾主持了青藏高原、攀西构造带、华北及陆缘、华南地区、西北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等多项国家和院(部)级重大与重点研究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并均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和得到国内外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他与同仁们携手合作为我国岩石圈物理与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集野外观测、资料处理、分析解释和方法研究于一体,开展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信息的高层次综合研究。在小角度近垂直深反射、人工源地震宽角反射与折射等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理论与方法、中国典型地质构造区岩石圈物理与大陆动力学、造山带和油气盆地的深部构造背景、大陆伸展与裂谷作用、地震“孕育”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复杂介质与结构中地震波动理论与数字仿真等领域内开展了系列有创新性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科研成果,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80余篇,已出版专著九部

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资怎么样

在这复里能了解到单位详细内部的制待遇、发展情况,这个概率是有的,但很低很低,如果是找工作建议直接投递简历面试和招聘人员了解。或条件允许到单位附近转转,看周边有什么人,比如小店、保安什么的聊聊,有希望能了解到一些,不定能遇到单位员工,这些信息比较客观真实。说了一点自己的看法。不一定适合你。

⑷ 为什么现在科学家都研制不出地震的到来

日本已经放弃放弃地震预报幻想回到防灾现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地震预报很难做到。地震预报之难其实来源于人们对地震缺乏了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称,地震预报存在三大困难:
一是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迄今最深的钻井是前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钻井,达12公里,和地球平均半径6370公里相比还是“皮毛”,还是解决不了直接对震源进行观测的问题。
学界对地震的描述还停留在李四光给下的定性表述“当地下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但是并没有量的表述。也就是说,并不知道能量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引发地震。地震的临界点是聚集多少能量,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也没有理论支撑,地震科学家们把这种现状形象地比喻为还处于对地球了解的婴儿时期。而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看来,地震发生机理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无法钻入地底下一查究竟,正如上天易入地难。
二是大地震的非频发性。迄今对大地震之前的前兆现象的研究仍然处于对各个震例进行总结研究阶段,缺乏建立地震发生的理论所必需的切实可靠的经验规律。
三是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地震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兆出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能与地震震源区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地震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复杂性密切相关。

⑸ 中国专家有没有能力测出地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称,地震预报存在三大困难:

一是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迄今最深的钻井是前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钻井,达12公里,和地球平均半径6370公里相比还是“皮毛”,还是解决不了直接对震源进行观测的问题。
学界对地震的描述还停留在李四光给下的定性表述“当地下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但是并没有量的表述。也就是说,并不知道能量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引发地震。地震的临界点是聚集多少能量,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也没有理论支撑,地震科学家们把这种现状形象地比喻为还处于对地球了解的婴儿时期。而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看来,地震发生机理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无法钻入地底下一查究竟,正如上天易入地难。
二是大地震的非频发性。迄今对大地震之前的前兆现象的研究仍然处于对各个震例进行总结研究阶段,缺乏建立地震发生的理论所必需的切实可靠的经验规律。
三是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地震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兆出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能与地震震源区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地震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复杂性密切相关。

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些民间的研究,有预测成功的案例,

⑹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
195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于南京,侯德封任所长。同年迁往北京。
1960年,分出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1966年,分出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1978年,分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85年,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建立。
1990年,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建立。
1997年,地质环境系统研究中心建立;矿产资源研究中心建立;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边坡岩土工程力学联合研究中心建立。
1999年,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28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前身)成立。
1950年,中国科学院对前中央研究院24个单位接管,其中气象、地磁、地震等部分合并建成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九章任所长。
1954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迁往北京。
1959年,通过兰州分所的方案,莅年建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分所。
1966年,分建成为5个研究所,即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安、后归属七机部),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昆明地球物理分所。
1972年,国家地震局成立,地球物理所被划归国家地震局建制,并脱离中国科学院。
1978年,重新组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88年,成立WDC-D地球物理数据中心。
1994年,组建现代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1994年,成立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JICA)。
1999年,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99年,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
1999年,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
2003年,刘东生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将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的电离层研究室整体调整到所。
2004年,整合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2005年,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主任为朱日祥院士。
2007年,朱日祥院士为第二任所长。

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机构领导

历任所长来姓名任期源赵九章1950-1968陈宗基1977-1989刘光鼎1989-1993徐文耀1993-1998侯德封1951-1980张文佑1980-1984孙枢1984-1987王思敬1987-1995刘嘉麒1995-1999丁仲礼1999-2007资料来源:

⑻ 我想问问: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有什么区别

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是两个不同的单位.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其中的一个部门.

⑼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怎么样

你是要考研还是去那里工作?
考研的话,相对高校比较公平,因为回中国科学院大学也答刚开始招本科生没几年,相对来说生源还是缺不少的,对于外校考进来的基本上属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另外,有条件的话,提前联系想报考的老师,这样对你面试时比较有利。
待遇的话,相比高校是很高的,基本上生活不愁。相比较中科院其他所,算中等水平。
这里大师云集,光院士就二十多,如果想搞科研的话,氛围算挺好的。
想进来工作的话,要求很高,没有最低要求,择优录取,一般至少SCI+国基。以后发展前景不错

⑽ 张宏福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宏福,1962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山阳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地幔地球化学学科组组长,岩石圈演化实验室主任。
1981年 毕业于山阳县县中。
1985年 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获本科学士学位。
1988年 毕业于原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获理硕士学位。
1998年 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 Holloway 学院地质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8~1991年 西北大学地质学,助教
1992~1994年 西北大学地质学,讲师
1995年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 Holloway 学院地质系,访问学者
1998~2001年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2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创新基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有博士后3人,博士生2人和硕士生2人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及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地幔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化学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岩石学报》编委
《Geochemical Journal》编委
北京市朝阳区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英国伦敦大学Martin A. Menzies教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amont研究所Steven L. Goldstern教授
香港大学孙敏教授
日本冈山大学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心Eizo Nakamura教授
法国国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中心Etienne Deloule教授 中国东部岩石圈的减薄过程及其动力学
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时空演化规律
华北东、西部岩石圈的差异演化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反应 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排名第二)
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1年获英国伦敦大学论文发表奖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