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微盘下载
A.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怎么分析
工程地质条件分抄析:
工程袭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不同地区进行具体分析:
1、对工程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分析、评价。
2、对工程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在评价场地自然条件的同时,还应预测工程与场地的相互影响及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
3、为设计提供地质参数。
4、根据场地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工程措施意见。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因此根据分析地点具体特征根据以上要素进行分析。
B.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介绍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可作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中等专业学校相应专业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C. 请问一下,在哪儿能买到王家鼎版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弟感激涕零!
楼主你好,网络上确实没有找到王家鼎教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一书。但提供你一个王教授的博客,如果急需的话,看能否与王家鼎教授本人取得联系。
D.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陈南祥主编第五版答案
你试试当当网,卓越亚马逊,还有京东商城
E.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课件在哪里下载
到北京工程学院网站有
F.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岩溶揭示
在齐岳山背斜地段施工中,共揭示6个规模较大的岩溶,如表10-24。
(2)岩溶发育特征
对齐岳山背斜地段所揭示的6个岩溶进行分析,具有以下6个特征。
表10-24 齐岳山隧道溶洞统计表
1)高频率发育。如图10-78,在齐岳背斜DK361+597~DK362+277长680m区段内,共发育6个规模较大的岩溶,平均岩溶间距不到300m,岩溶发育频度极高,因此,在这种岩溶高发地段,为规避施工风险,采取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十分必须的。
图10-78 齐岳山隧道岩溶分布图
2)水压力不高。对施工所揭示的6 个岩溶进行水压力测试,水压力值最大不超过0.3MPa,现场实际测试结论与体会与前期勘察设计阶段认为存在高水压力的推断难以吻合。对于齐岳山隧道不存在高水压力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齐岳山隧道存在四级夷平面:第一级夷平面高程1700~1800m,第二级夷平面高程1500~1600m,第三级夷平面高程1300~1400m,第四级夷平面高程1100~1200m,背斜西翼岩溶水主要由第二级夷平面向第四级夷平面过渡,由夷平面高程差来看,可能会存在3~4MPa的高水压力。但在隧道附近发育着规模极大的大鱼泉(标高1115 m)、小鱼泉(标高1112 m)和朝阳洞(标高1143 m),附近三个规模较大的岩溶洞穴与隧道进口(标高1126 m)高程相比,位于隧道上、下15~20m范围,因而,泉点与洞穴将袭夺地层中的岩溶水,造成隧道内揭示岩溶水压力值不高,水压力值约为0.3MPa,这与洞穴高差相吻合。
3)水量贫富不均。在施工中所揭示的6 个岩溶中,PDK361 +870、DK362 +060、PDK362+144三个岩溶涌水量高达2000m3/h,而另外3个岩溶水量不大,小于100m3/h。富水的三个岩溶位于T1d地层,以及T1d与T1j、P2c的交界面,这能否成为背斜地层岩溶富水特征值得深入研究。
4)充填介质复杂多样。由背斜所揭示的6个岩溶来看,充填介质有水、淤泥、粘土和块石土四种,没有空腔型干溶洞存在。
5)岩溶赋存于断层和完整灰岩的交界面。所揭示的6 个岩溶中,PDK361 +597 和DK361+614溶洞位于F3 断层,其余的四个溶洞均位于完整灰岩交界面,由此来看,断层处和完整灰岩交界面是溶洞多发区,这在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中应予以加强。勘察阶段,认为在背斜核部F5、F6处岩溶极其发育,但在实际施工中却未发现。笔者认为,造成背斜核部岩溶不发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P2w隔水层的限制所致。
6)以管道型和溶槽型发育,未发育大型溶洞。施工中所揭示的6 个岩溶中,除DK362+060为溶槽型外,其余5个均为管道型,未揭示大型溶洞。根据这一特征,在背斜地段,遇到溶洞后,为解决工期问题,采取绕越方案会十分有效。
(3)岩溶分类
根据岩溶特征,可将施工中所揭示的6个岩溶进行分类,如图10-79。
图10-79 齐岳山隧道岩溶分类
G.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现在地质类的毕业生是照单全收-
但是对女生不是很看好--
但是如果没有男生的时候用人单位会考虑女生的--
五年以后按现在情况看应该就业问题不大--
但是就业面相对狭窄--
而且应该来说比较艰苦-
H.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遥感
遥感地质在工程地质应用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对重要的水坝、隧道、电站、运河、桥梁、码头以及军事工程设施所在地段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的遥感调查。其中地表及隐伏活动断裂等构造是主要对象。通过遥感分析来帮助对工区的工程稳定性的评价。图12-2是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路线解译图。工程中另一个应用是铁路、运河等重大工程沿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图12-3是三峡水库建设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此外有象岩溶地区和矿山采空地区的地面塌陷调查及与工程地质有关的地下水害调查等。可见,工程地质遥感工作,实际上就是新构造、灾害地质等遥感解译分析资料的应用。
图12-3 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县环境地质遥感解译图
图12-4 根据陆地卫星资料作出的地下水流向示意图
地下水的存在会引起土壤表面及植被的温度或辐射强度两种变化。土壤中水份增加,热传导增加,热容量变化,水份的蒸发造成地面降温,故白天在热红外图像上呈现冷异常(色调变暗)。浅层地下水的缺失会引起上部植被的生态变化。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方面的应用有:①对岩性、构造和各种地貌形态的含水特点、含水性好坏分析。如对古河道的遥感解译,在我国华北、天津市等地都有成功经验。岩溶水文地质研究,崔承禹等人(1985)对广西漓江桂林、阳朔地段利用夜航成像的热红外图像,查明地下水流出地面再流入漓江,对地下河的排泄地段,对河流的补给,泉水的出露等。②直接或间接探测泉水及浅层地下水。我国李承尊(1985)对大连地区岸边的泉水遥感解译,美国在夏威夷群岛海岸边对地下淡水流入海中位置的确定。③对一些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如A.G.Bobba等人(1992)用冬夏两个时相陆地卫星数字处理图像来检测补给区及溢出区的地下潜流及潜水的流向图(图12-4)。利用遥感资料来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孙仲安等人(1990)用SAR图像来分析京西煤田地区水文地质,分别对平原地区及基岩地区的遥感地质应用进行评价。《遥感原理和工程地质解译》一书(卓宝熙等,1982),对各种类型地下水(如孔隙、裂隙水等)的解译标志有较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