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预防地质灾害教案
㈠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防洪防雷防泥石流防地质灾害教育
逃生自救方法
㈡ 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内容可包括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的种类、防治、预报、报告制度,如何安全选择村民住宅用地防范地质灾害,在雨季如何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灾害发生时如何处置及应急救灾等内容。各地可按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公开进行专题学习和培训活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张贴宣传画等效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抢险救灾能力。
2、建立气象预报预警制度。
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与强降雨有关。建立气象预报预警制度,主要起警示作用,提醒被预警区的人员在下雨的时候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其作用类似于雨天提醒大家带把伞。为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强化地质灾害监测,开展实际降雨量监测,一旦发现实际降雨量将要达到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值,立即通知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居民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避让,减少损失。
3、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群测群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也是实践证明的、现阶段我国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必须动员民间力量,也就是发动群众搞好群测群防,及时发现灾情,及时上报灾情,及时处理灾情。群测群防如同在地灾危险区增加了成千上万个“灾害预警器”,有利于地灾防治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有利于提高防灾减灾效率和效果。要着手建立灾害预防体系,逐级落实责任,明确遇到什么情况要上报、报到哪儿。遇到紧急情况,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比如敲锣打鼓或高声呐喊,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4、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不少地质灾害由降雨诱发,为此由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因此,根据降雨气象预报,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可以对那些主要由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由于气象部门的监测点多集中在市区和平原,在山区的监测点相对少。而地质灾害多发在山区,建立地质部门自己的降雨监测点迫在眉睫。
5、加强地质灾害工程实践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措旌,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②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㈢ 地质灾害如何防范
要想防范地质灾害,就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地提高防范意识,在灾害来临的时候及时撤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要轻易在危险地带停留,并且各地方要做好防治能力监测工作,进行主动防范。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主要指的是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产生威胁、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密切相关的联系。一般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震、火山等。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在发生泥石流、塌方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在危险的地方停留,一旦发现险情,应及时向地方相关部门报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
㈣ 谁有“防震救灾”主题班会教案
防震救灾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六年级六班
【班会目的】
1、掌握地震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2、关爱生命,快乐学习生活每一天。
【班会准备】
1、学习防震救灾应用小知识
2、防震救灾知识竞赛试题
3、抗震救灾英雄故事
【主持人】商瑜刘亚杰满译文
【记录人】肖雅琦
【时间】2009.5.11
【班会过程】
一、学习地震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后整理答案,并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掌握)
1、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2、学生在学校如何避震?
地震到来时,如果正在教室上课的,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如果正在操场或室外的,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当在室外上课。
3、家庭如何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4、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5、户外如何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6、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7、专家建议,应该有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适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专家建议,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8、震后如何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二、小组之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满译文)
(方法:必答和抢答;每一小组整理共同完成一份知识竞赛试题)
附题目: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一、判断题
1、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一点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越大,也就是距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造成的破坏越大。
3、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政府统一发布制度。
4、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5、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6、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8.9级地震。
7、地震三要素分别是:发震时刻、地点、震级。
8、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要就近靠在高大建筑、电杆旁、水塔下。
9、在2004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防震减灾工作三大战略要求。
10、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就可能发生了。这时候应该立即离开房屋,采取紧急防御措施,选择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安置下来。
二、单项选择题
11、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______级。
A、≤2.9 B、3~4.5 C、4.6~5.9 D、≥6
12、震级相差一级,能量释放相差______倍。
A、10 B、30 C、80 D、100
13、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90%属于_______类型。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14、建筑物的地基应选在_______地方。
A、旧沙滩上 B、基岩完整且稳定的地方 C、活动断裂带上 D、古河道上
15、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______的一种表现形式。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D、森林过度采伐
16、对地震时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_______。
A、蒙上眼睛,慢慢进食,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B、尽快拖出来进食 C、尽快拖出来输氧
D、拖出来自由活动
17、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用湿布捂住口鼻_______逃离。
A、沿逆风方向尽快 B、沿顺风方向尽快 C、不择方向尽快 D、原地不动待救
18、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 D、洪水灾害
19、楼房避震应该_______。
A、跳楼 B、躲在窗下 C、用忱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 D、乘电梯下楼
20、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_______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A、布 B、折成三折八层打湿后的毛巾 C、纸 D、手
21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_______。
A、中国地震局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地震预报专家 D、省地震局
22、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性措施包括_______。
A、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B、制定防震减灾规划 C、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
D、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23、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________。
A、窗口旁 B、课桌边 C、过道上 D、楼道内
24、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________。
A、头部 B、腹部 C、胸部 D、手臂
25、在公共场所避震,不要慌乱, ________。
A、暂时躲在大型超市的货架下,待震后撤离现场 B、暂时躲在影剧院和体育馆的排椅、商场的的立柱和墙角处,,待地震过后有秩序地撤离现场 C、尽快靠近栅栏,翻越栅栏逃生 D、拼命冲到门口逃生
26、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______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A、玻璃 B、结实 C、漂亮 D、鲜艳
27、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_______ 。
A、跳车 B、要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C、站在原地拉紧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D、坐在原位不动,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28、在户外避震应就近选择_______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堡坎下 B、开阔地 C、广告牌下 D、建筑物旁
29、震后救人的原则是______。
㈤ 小学生地质灾害防范从哪几个方面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专主管部门报告。其属他部门或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当地人民政府。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关于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摘自:http://www.pzhgt.gov.cn/ShowArticleContent.asp?InfoId=1665
㈥ 防地质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教案
一、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教材中主要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教材对这四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成灾原因;二讲灾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地震”一段介绍了震级,“火山”一段介绍了火山的类型;三讲危害,这是教材的重点内容。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授课时教师首先可由199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防治地质灾害”引入新课,并指出地质灾害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地质灾害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它的挑战,应使学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师介绍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时,可指导学生读图4.53,图4.55,图4.58,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图4.54,图4.56,图4.57,使学生对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形成直观印象。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如地震和火山的分类),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另外,还要联系初中所学知识加以理解。
二、在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节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教材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第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第二方面说明了一次地质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生成的关联性,第三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
讲述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时,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学生运用动态的、联系的观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教师可举例说明地质灾害三个方面的关联性。例如,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灾害中,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从而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讲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可随即安排学生做课后活动第1~2题,以达到巩固和反馈的目的。
三、教材最后讲述地质灾害的防御。教材中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其核心为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减轻灾害的基本途径。在防灾、抗灾、减灾的诸多领域中,首先需要对地球系统的整体性有更多的认识,寻找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其灾害间的相互联系,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具体的工程措施的设计和实施,也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也是灾害管理的重要方面。
“地质灾害的防御”内容比较简单,可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可补充地震前兆、地震防御措施等有关知识,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另外,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关键是树立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报的观念,以求防灾、减灾、免灾。
㈦ 教案地质灾害小班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影响物体在坡面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
2、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合作设计和实验,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纸板、小车、纸、毛巾、长条木板积木);
2、记录表A、B,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从日常生活导入。
提问: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滑滑梯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教师出示不同坡度的两个滑滑梯斜坡,将同样的两辆小车放在滑滑梯上。
提问:哪边会跑得更快?
2、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
提问:怎样制作记录表,把实验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引导幼儿使用图示法)
二、幼儿合作操作,师观察指导。
1、幼儿自由组队,3~4人一组,进行斜坡搭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幼儿合作探究相同小车在不同斜坡高度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分享实验结果。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能让小车赢呢?
小结:原来斜坡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陡,小车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4、幼儿继续探究相同小车在不同光滑度的坡面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记录。
5、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提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小结: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斜面的光滑度有关,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快,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