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地质灾害新闻
⑴ “8·”贵州黔南州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滑坡
1滑坡概况
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南东方向,距岩下乡距离约5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7ཧ″,北纬26°23ཇ″,海拔1180m。2011年8月18日,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发生1处滑坡,长约300m、宽约150m、厚度5~15m,平均厚度约10m,体积为45万m3,属中型滑坡,威胁上街组3户施工房屋、施工人员、旧谷线110KV-036号高压输电线铁塔、S309公路及过往行人、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主要由于村民房屋傍山切坡而建,切坡后未采取防护措施,8月中旬以来,该区域连续数天遭受暴雨侵袭,导致滑坡发生。由于预警预报及时准确,应急反应迅速,组织得力,措施到位,40名群众成功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基础环境背景
2.1地形地貌
滑坡区地处贵州高原南部、以河谷盆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区内地形起伏较大,海拔最高1502.5m,最低1142.6m,最大相对高差359.9m,坡度为30°~50°。
2.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岩溶地貌发育,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Q)残坡积含砂质黏土、亚黏土;泥盆系上统尧梭组(D3y)白云岩,上部含泥质,顶部为灰岩;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D3w)白云岩夹少量灰岩;泥盆系中统独山组(D2d)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夹页岩;泥盆系中统上帮寨组(D2b)中至厚层石英砂岩。
2.3 水文地质
根据滑坡区及邻近区域出露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动力条件分析,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纯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类。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主要通过岩溶补给地下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主要为渗透补给,并排泄于冲沟或地形切割的低凹地带。
2.4 气象水文
滑坡区属典型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多云雾、温差不大、气候温和的气候特点。平均气温15℃,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3~28.3℃,平均温差15.1~17.3℃。降雨量多年平均值为1217.5mm,年最高1411.7mm,年最低1158.3mm。滑坡区最主要地表水系为谷堤河,由北东至南西径流,位于该滑坡点南面约100m处,其它地表水系多为季节性溪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2.5 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体附近有3户民房正在施工建房,前缘不合理切方,形成高陡边坡,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岩土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引起山体开裂,导致暴雨后山体滑坡。
图 5 1∶5 万滑坡地形地质图
3. 2 应急避险
接到险情报告后,贵定县国土资源局、岩下乡人民政府相关领导立即赶往现场,要求受滑坡威胁的上街组 3 户房屋立即停止施工,并紧急疏散附近村民,进行妥善安置。并划定危险区,区内设立防护栏和警示牌,以防人畜误入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8 月18 日滑坡发生,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 8 月 19 日中午赶到贵定县,会同贵定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对灾害点进行应急排查,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4 经验与启示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
汛期之初,黔南州政府针对一次强降雨天气,组织各部门连续召开紧急防汛会议,要求各部门及时做好防汛防灾工作。贵定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 “四个到位”制度,为滑坡灾害应急避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国土资源部门及相关部门扎实工作,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
一是防灾责任落实到基层。汛期前,贵定县国土资源局将各隐患点防灾责任落实到人,逐层签订责任状,形成群测群防体系。二是防灾基础工作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坚决执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发现险情,快速反应。三是预警预报及时准确。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预报准确,监测员预警准确是这次成功避险的重要保证。
(3)动员群众主动防灾,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根本。
一是做好防灾知识宣传。3 ~5 月期间,贵定县在黔南州开展十二县市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巡回宣传培训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图片、播放宣传片、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使防灾知识得到广泛普及。二是做好应急避险演练。灾前贵定县国土资源部门在附近乡镇组织了一次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提高了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对这次成功避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基础资料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褚宏亮)
⑵ 贵州省地质灾害特点及其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杨胜元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贵阳,550000)
摘要本文分析研究了贵州省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特点,总结了省内7个典型地质灾害的示范治理效果,针对当前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国土资源部与贵州省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方针与政策,探讨了在贵州省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对策意见。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点防治对策贵州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依存于地质环境,是人类最基本的栖息场所。“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呼唤。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问题。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贵州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履行职责,选择几起典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示范治理,发挥了职能部门的重大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但是由于贵州省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现状,汛期强降雨和各种工程活动仍然是导致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防治的对策措施已成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1贵州地质灾害的特点
1.1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和人为活动,使地质灾害频发而灾种齐全
贵州省位于国内外最大的西南连片岩溶石山地区的中心地带,多为峰丛河谷洼地,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由于水土流失,石漠化面积已达3.25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45%。雨量充沛、植被稀少、软硬相间的地层出露以及人多地少的省情,使得全省地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各类地质灾害频发,常见的6类地质灾害都有发现。仅据至2002年完成的27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结果,全省掌握了1.2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圈定重要隐患点4400多处,初步统计受威胁人数在38万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150余起(其中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重大级以上灾害14起),造成291人死亡,451人受伤,经济损失7.5亿元。
1.2河谷深切的斜坡地形,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
由于境内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类型为主。通过对1993年以来发生的345处地质灾害的统计和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分别占70%、11%和10%。近几年来崩塌和泥石流发生比例还有上升趋势,通过对近5年来发生的140余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滑坡仍然占主导地位,约60%,而崩塌占20%,泥石流占13%。此三种灾害往往相伴而生,使危害和影响范围加大,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如乌江上游的大方县城滑坡,中游地段的思南、沿河县城滑坡,石阡县城的滑坡泥石流,印江县城的岩口特大滑坡、杉树小学滑坡与县城二小滑坡,赤水市大同滑坡等等,灾情均十分严重,损失特别巨大。
1.3四季分明,雨量集中的气候特征,使得主汛期的强降雨成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贵州省气候温和多雨,在雨季民间常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一般4~8月是雨季,但主汛期多在6~7月,此时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约占总数的70%,重大级、特大级地质灾害往往集中在这段时期。1999年6月27~30日,我省黔北、黔中和黔东普降暴雨,11个县市发生地质灾害22起;2000年6月6~8日黔北、黔南又普降暴雨,8个县市诱发地质灾害10起,连续两年近乎在同一时段发生的灾害占了当年总数的40%。2003年6月25日,黔北习水县连降暴雨4小时,致县城及24个乡镇成灾,诱发山洪泥石流,冲毁电厂、公路、大坝和民房,使5人死亡,20人失踪。
1.4人多地少,经济落后的省情,使愈演愈烈的工程活动逐渐成为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因
贵州省城市化水平和农村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1亩,毁林开荒、采石、采砂、采煤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动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地质灾害频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各年间由于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占当年地质灾害总数的15%~35%,但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提高。2001年全省是个干旱年,全年仍然发生有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事件19起,死亡63人,其中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5起,死亡39人,占62%,而因自然因素导致的虽然有11起,但只死亡11人,仅占18%。可见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不容忽视。我们注意到,现实中发生的很多地质灾害都或多或少的能见到人为活动的影子。1996年9月18日发生在印江县的岩口特大型滑坡就是常年采石形成高陡临空面而诱发的,由于地处印江河上游,倾刻间180万m3的岩土滑入印江河形成堰塞湖,淹没1镇4村1830户民居,3000亩农田,导致2人失踪,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若堰塞湖一旦溃决,将威胁县城和下游沿江5.4万民众的生命安全,估算可能达到的经济损失约24亿元。
2典型地质灾害的示范治理效果
2.1思南县城白虎岩滑坡治理
该滑坡位于乌江岸边斜坡地带,由于乌江水位频繁变动及强降雨影响,于1996年6月开始蠕动变形成灾,为中层堆积层滑坡。滑坡纵长104m,前缘宽172m,平均厚度10m,滑体约20万m3,滑床层位为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泥岩。采用抗滑桩+护坡+截排水方案,由国家、地方共同投入资金417万元(含勘察15万元),于2000年、2002年分两期进行治理,使刚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的自来水厂、10余家企事业单位得以平安。第一期工程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优秀工程。
2.2印江县岩口滑坡残留体与危岩体治理
该滑坡位于印江河上游4.1km,由于长年挖山采石及连降暴雨,形成222.2万m3的基岩切层滑坡。其中180万m3的岩土滑入河中形成高51.4m,纵长420m的堆石坝,回水10km,水深10m,堰塞水库库容达6250万m3。在纵长434m,高差155m的滑床上,堆积了42.2万m3的残留体;在滑床右侧壁陡崖上残留了2.41万m3危岩体,高于滑床80~140m。滑体由三叠系下统玉龙山组灰岩构成,滑床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灰岩,滑带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泥页岩,厚8~10m。由水利防汛部门采用坝体两侧打永久性导流隧洞泄水并加固坝体,国土资源部门采用危岩体爆破清除+残留体抗滑桩与截排水治理措施,两相配合,取得极其明显的效果。不仅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而且治理遗迹已成为印江人民的游览之地。斜坡上的危岩体爆破和残留体二级支挡与截排水工程共耗资340万元,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投入。
2.3赤水市大同滑坡治理
赤水市大同镇位于赤水河支流大同河岸边斜坡上,是贵州省有名的古镇之一。由于强降雨于1998年6月24日诱发滑坡,阻断赤水—四川叙永的省际公路,毁房62间,致21户484人无家可归,毁坏水厂、饮料厂各1座,破坏了水、电、通讯等生命线工程,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该滑坡分浅、中、深3层滑体,总方量138万m3,基底为侏罗系中下统砂岩。于1998年10~12月由地方自筹20万元对浅层滑坡实施了挡土墙治理工程,次年5月至1999年6月对中层滑坡实施了抗滑桩+挡土墙+截排水+生物治理工程,采用地方出资、国家补贴办法,投入资金374万元(含勘察40万元),已使浅、中层滑坡稳定。通过监测,深层滑坡也已处于相对稳定之中。该滑坡的治理,抑制了灾害的进一步扩展,使下游8km的赤水市区以及赤天化厂、华一造纸厂等国家大型企业免除了安全隐患,避免经济损失14亿元以上。
2.4石阡县城区滑坡治理
由东门坡滑坡群和城南温泉滑坡两部分组成。东门坡正对城区,由5个滑体组成,宽540m,长250m,厚4.8~10.5m,总方量120万m3,滑床为志留系中统秀山组泥岩。城南温泉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在其上方出现宽280m,长170m,厚6~12m,规模32万m3的滑坡。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险情,毁坏县人民医院、县党校、烟厂、茶厂等建筑。1996年7月灾情进一步扩大,直接威胁县委、县政府及民族中学等61个企事业单位1161户5276人近6亿元财产的安全。由部投入70万元进行勘察,设计采用抗滑桩+挡土墙+截排水方案分期进行综合治理,需投入资金997万元。于2000年4月—2001年6月由省、市、县政府投入134万元实施了第一期工程治理,有效抑制了县委后山滑坡的变形。
2.5盘县松河乡朝阳崩塌、地裂缝治理
由于长年采煤,1995年在上覆地层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泥砂岩中开始出现山体开裂,2000年雨季地裂缝增多,2001年5月明显增大变宽,有三处出现较大规模的崩塌,残余的危岩体单体达7万~10万m3,使32户126人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并使大片土地荒芜。危岩体一旦下坠,可能形成滑坡,继而演变成泥石流,将威胁下游80户3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002年由部投资30万元对危岩体进行了爆破清除。但要消除全部隐患尚需进行综合治理。
2.6印江县杉树小学滑坡治理
2001年5月,由于降雨诱发,小学内出现两个相邻的滑坡,长42~50m,宽38~85m,厚2.23m,体积0.35万~1万m3,为浅层松散堆积层滑坡,地层为志留系中统秀山组泥岩。直接威胁学校和前缘居民69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经采用抗滑桩+挡土墙+截排水治理措施,于2001年~2002年由部共投入60万元,使隐患得以根除。
2.7习水县隆兴镇交通村立坡滑坡群2号滑坡治理
1999年7月,由于强降雨,交通村发生由4个单体滑坡组成的滑坡群,其中范围和危害最大的为2号滑坡,宽700m,纵长600m,体积约110万m3,为大型浅层松散层滑坡,滑床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砂岩、泥页岩。该滑坡直接威胁滑坡体上49户211人以及周围90户35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对赤水河航运将造成一定影响。2001年由部投入30万元进行勘察,2002年由省政府投入30万元对2号滑坡采取了地表截排水应急工程治理,初步遏制了滑坡的扩展。
对以上7个项目实施勘察示范治理,共投入资金1475万元,其中部出资700万元,省内自筹745万元。
3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贵州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易发,危害性大,除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和监测预警预报外,很多应该治理的却无力投入治理。从贵州省对几起典型地质灾害治理的效果来看,其产生的示范带动效应是非常显著的,但一般都是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的结果。通过治理的实践,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地质环境状况掌握不够,地质灾害的底数摸得不准,难以预测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和何时容易发生。虽然进行过1∶50万环境地质调查,但比例尺显得太小。现在开展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是件好事,但推进速度较慢。加之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地(市)级分站由于体制问题使职能难以到位,信息不能集中,综合分析研究不够,也是造成工作被动的重要原因。
(2)对地质灾害的防治知识和防治原则宣传普及不够,基层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缺乏判断能力,防治分寸把握不准。无论是否为地质灾害,随意夸大、一味向上伸手的现象时有发生。
(3)对地质灾害治理缺乏统一规划,且专业队伍和政府部门的结合不好,技术与经济脱节,既便做过规划,但没有得到上级政府的批准,使规划不能落实,难以实施。实际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应急”状况。
(4)对地质灾害治理没有规定稳定的资金渠道,治理经费难以落实。虽然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缺乏硬性规定,实际很难到位。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向上申请补助,实在万不得以时,挤出一点资金,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办法,地方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项目管理体制不顺,没有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于现实工作中受权力因素的影响,以至项目下达后,搞“拉郎配”、重新进行项目二次分配等,使项目法人只能被动管理甚至无法管理的情况是经常存在的。项目重新下达给谁、资金多少、进度如何、质量怎样?项目法人是很难知道的。由此带来的财务决算、资料汇总等系列问题也随之而生。这与现行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不相符合,也与项目法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不相匹配。
(6)与地质灾害治理相关的规程、规范不配套,缺乏严格的技术、操作与经济依据。地质灾害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关系到国计民生,目前状况是与其地位极不相称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只能参照建筑、公路、铁路、水利等行业和部门的标准、定额执行,应该说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4落实地质灾害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2003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上明确指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从过去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况,向有组织、专门化、主动性的状况转变。我们要刻意解决好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地质环境的关系,深入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从机制、体制、法制上解决问题,用制度来规范治理工作。一方面,地质灾害从客观上讲有其不可避免性,但力图减少和竭力遏制是有可能性的;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的认识和研究,采取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防范治理措施,使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针对贵州省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提出以下落实和加强地质灾害治理的对策措施,供参考。
(1)强化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技术作用,深入开展全省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全省基础资料和信息,在加强“三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与气象部门联手,探索出一条适合省情的汛期气象预警新路子,真正使总站成为新时期覆盖全省、反应迅速的高科技、有权威性的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中心。鉴于目前各省总站归属不一,体制及基础条件不一,开展工作的程度也不一样,建议部环境司、中国地调局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加强对总站的领导及工作部署,在调查研究取得一手资料后,对总站存在的问题做出进一步明确,不能因为队伍属地化就疏于管理,各行其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总站成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省内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业务技术支撑。
(2)加强对地质灾害多发区民众和基层工作人员的知识普及与业务培训,让他们认识地质灾害,懂得地质灾害的一般防范措施、治理规则及程序。实践证明,宣传与培训与否,在灾情出现时显示出的处置能力大不一样。
(3)把对地质灾害的治理规划抓好抓实,既要有专业队伍的主动参与,又要有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编制出切合本地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全面规划,经过专家论证和政府批准颁布实施。要根据国家制定的防治原则和上级编制的治理规划,在空间上、时段上、措施上以及管理做到重点突出,相互衔接,允许根据情况变化作出调整,但一定要任务明确,措施与责任清晰,便于操作和落实。
(4)要疏通和建立稳定的地质灾害治理资金渠道并逐步使治理资金多元化,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组织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建立一定数量的地质灾害防治基金或专项治理基金,以确保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治理和完成规划部署的治理任务。同时,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强制性和鼓励性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获得更多资金。还要广开其他渠道,如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山环境恢复费、土地整理费中争取能够使用一些,包括社会赞助等,以利于多方面筹积资金。目前,在资金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应继续开展典型地质灾害的示范治理,发挥出国家与地方两方面积极性,对使用鼓励政策投资治理项目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项目成果和投资者,政府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彰,使这一政策深入人心。
(5)要坚决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有依法全权管理项目的权利,同时有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义务。原则上公益性工作应该委派给地方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力量不足的可以通过与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协作完成,政府部门对项目实施程序管理和成果的检查验收,从繁琐的项目管理中解放出来,履行其宏观调控与管理的职能。这样对全省地质灾害的归口管理,提供为编制本行业规程、规范的第一手资料,提高本部门地质灾害的研究水平和质量大有好处,政府管理与事业支撑也相得益彰。
⑶ 国庆期间发生的地理事件
海南抄提升暴雨应急响应级别 或引发新一轮山洪
2010年10月05日10:30海南气象局我要评论(0) 字号:T|T
海南气象局讯 10月4日23时40分,根据海南省气象局应急预案规定,省气象局决定立即将暴雨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应急响应,要求全省各市县气象局和省局各单位全部进入暴雨Ⅱ级应急响应状态,并严格按照《暴雨应急响应手册》,全程跟踪暴雨动态,做好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工作。
据悉,9月30日夜间以来,影响我省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已持续了4天。其中,10月3日至4日,我省普降暴雨以上降水,本岛北部、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预计,此次强降水过程将持续至5日夜间。由于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有可能在东南部和中部山区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省气象局提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做好防范准备。
⑷ 2018最新地理新闻
1月22日:
1.皖江城市带,城市产业转移规划受国务院批复
2.新疆阿勒泰紧急调用直升机就被大雪围困的病人和牧民
3.中国国际救援人员在海地有序开展工作
1月23日:
受强冷空气影响,渤海、黄海北部海冰冰情进一步加重,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障海上航运安全.今天,海军冰情调查队搭乘“海冰721号”破冰船从秦皇岛港启航,赴渤海、黄海北部海域,展开冰情调查和海上突发性抢险救援行动.
1月24日:
1.23日,7名阿勒泰拜克托别村村民在风雪中被困.得知消息后,新疆军区某陆航旅立即出动直升机展开救援.经过一整天连续三次飞行搜救,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近日发表致歉声明说,该机构2007年发表的一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有关“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年完全消融”的表述存在错误.
1月25日:
1.环保部今天公布2010年污染减排目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09年再削减40万吨和20万吨.2009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态势.
2.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达750亿元:国家测绘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包括卫星定位与导航、航空航天遥感、测绘与制图业在内的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达750亿元,一些地理信息技术与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1月26日:
1.新疆阿勒泰:首列火车满载救灾物资运到灾区今天,满载灾区百姓急需的救灾物资的第一趟列车到达阿勒泰福海火车站.这是铁路部门为了能及时缓解当地灾区物资运输紧张情况而提前启动的运输计划.
2.云南采取多种措施抗旱保生产:由于去年9月下旬以来没有有效降水,目前云南省将近80%的地区出现严重干旱,260多万人、11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1月27日:
1.成灌快速铁路正线轨道全线铺通:四川灾后重建的重大工程项目----成都至都江堰的成灌快速铁路昨天完成正线轨道铺设,预计5月1日正式运行.铁路全长72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
2.我国海平面处于近30年最高位:国家海洋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近30年来,我国海平面年平均递增2.6毫米.这一数据为沿海地区制定发展规划、应对海洋灾害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3.海冰721号破冰船成功营救被困货轮今天上午,正在辽东湾执行冰情调查和破冰救援任务的中国海军海冰721船接到被封冻在营口海域的“文峰6号”求助,随即紧急前往营救,采取破冰引航的方法将被困货船成功解救.
1月28日:
1.三江源:5年生态保护收效明显:我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5年来,生态退化趋势明显缓解,出境水量大幅增加,“中华水塔”功能初步恢复.
2.我国中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郑西高铁成功试运行:我国中西部首条高速铁路,全长505公里的郑西高铁今天成功试运行.国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从西安站至郑州站,用时1小时48分,最高时速达352公里.
1月29日:
1.水资源统一调度 连续十年黄河不断流:黄河自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以来,流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连续10年不断流.据中国水科院和清华大学测算,10年不断流给供水区增加了3500多亿元的GDP和3700多万吨粮食产量.
2. 中外科学家首次发现带毛恐龙存在证据:中国、英国和爱尔兰三国科学家日前联合从1.3亿年前的恐龙化石中,发现了仍存于现在鸟类羽毛中的两种黑色素体,这一发现为带毛恐龙的存在提供了决定性证据.
1月30日:
1. 广西百色乐业天坑群出现“云海奇光”:连续多日降雨的广西百色乐业天坑群日前天气突然放晴,出现翻涌壮阔的云海景观.在阳光照射下,天坑浓雾中出现一个圆形光盘,外围镶嵌着七色光环,呈现光芒四射的壮观景象.
1月31日:
1.1月31日凌晨5时36分,四川遂宁市市辖区、重庆市潼南县交界处发生5.0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15人受伤.
2.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出现零下50.1℃罕见低温天气: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今天出现零下50.1℃的罕见超低温天气,为大兴安岭地区69年来气温最低值.针对这次大范围降温,黑龙江各地积极应对,做好供气、供暖工作,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
2月1日:
1.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大雨巨浪侵袭:受热带气旋和季风影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近日接连出现大风暴雨天气.黄金海岸、阳光海岸等度假胜地浪高超过一米八,部分船只被损毁.大雨导致昆士兰州北部主要公路交通中断,部分城镇处于爆发洪灾的临界点.
2. 蒙古国遭受雪灾 我国提供救援物资今日启运:中国援助蒙古国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今天从石家庄机场启运,这批物资包括便携式发电机、食品和御寒棉被等,由3架空军运输机6个架次送往蒙古国,另有500吨大米将于近日通过铁路运输方式交付蒙方.入冬以来,蒙古国遭遇30年罕见大雪和低温天气袭击.
2月2日:
1. 上海世博会将设气象连动预警.
2. 山西1月份煤炭产量预计同比增长85%.
2月3日:
1.连降暴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高度戒备:由于连续两天暴雨倾盆,2号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的官方统计,但有居民拍摄到了有人被洪水冲走的录像.暴风雨使得多所学校和多条公路被迫关闭,上万居民用电中断.气象部门提醒当地居民最好不要外出.
2.波兰面临近30年来最大雪后水灾威胁:波兰水文地质专家2日警告说,入冬以来波兰遭遇多年未遇的大雪加寒流天气,造成积雪难以及时融化,随着气候转暖,冰雪融化,波兰全国范围内将面临自1979年以来最大的雪后水灾威胁.
2月4日:
1.松褐天牛威胁黄山松 黄山紧急清理枯死松树近7万株:黄山近期全面清理枯死松树69530株,并投资近亿元,从里向外设置3道防线,防治松褐天牛,保护黄山松的生态安全.
2.进入冬季以来,云南、广西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目前当地正全力抗旱救灾.
3.日本硫磺岛附近海底火山喷发:日本硫磺岛近海的一座海底火山3号喷发,导致海面发生大规模海水喷溅,大量浓烟喷涌而出,高度达到约100米.气象专家表示,这次海底火山喷发可能形成新的火山岛.硫磺岛附近的海底火山上次喷发是在2005年.
4. 北京将从河北调水3亿吨 海水可能成饮用水源:2010年市水务工作会议召开.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透露,今年本市将修订现有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新办法有望于年内出台实施,其中针对恶意拖欠水费的用户,新办法将明确给予罚款的处理.此外,对偷水、拖欠水费、浪费用水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执法,将在媒体上曝光.另据透露,今年本市启动海水淡化的前期研究工作,海水将有望成为北京市的饮用水源.
2月5日:
1. 辽东湾海冰范围增至92海里:今天辽东湾海冰浮冰外缘线增至92海里,创今年海冰范围之最.专家提醒,相关部门应加强防范,关注后续发布的海冰预警信息.
2月6日:
1. 贵州黔南:万亩梅花盛开:近日,地处贵州黔南的荔波县万亩梅花争相盛开,花香四溢.这里素有十里梅海、万亩梅林之称,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野生梅林.
2. 美国中大西洋地区遭遇罕见强暴风雪:美国包括首都华盛顿在内的中大西洋地区5号遭遇罕见强暴风雪,美国国家气象局预计华盛顿地区降雪量可能创下百年来最高水平,达到76厘米.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政府下令进入紧急状态.华盛顿地区3个机场取消了5号晚至6号起降的航班,大部分开往华盛顿南部的客运列车停运.
3. 墨西哥暴雨肆虐 至少15人死亡:墨西哥本周以来暴雨肆虐,在过去四天里,一些地区的降雨量超过正常值的八倍.在受灾严重的米却肯州和瓜纳华托州,洪水冲毁河堤,造成包括5名儿童在内的15人死亡,高速公路被封,因暴雨引发的洪水让数以千计的家庭受灾.
4.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冥王星正在变红:最近,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哈勃望远镜提供的相关图像发现,冥王星正在变红.冥王星大气中含有很多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甲烷,在太阳风及其他因素作用下,氢原子逃逸,冥王星表面含碳丰富的区域便呈暗红色,但专家认为,如此剧烈、快速的变化,目前还很难解释原因.
2月7日:
1.包西铁路延安新宝塔山隧道贯通:包西铁路延安新宝塔山隧道昨天顺利贯通.新宝塔山隧道位于延安市区,全长2166米,是包西铁路地质最复杂的隧道之一.包西铁路开通运营后,将以煤炭运输为主、客货兼顾.
2.百年难遇暴风雪“冻结”华盛顿:一场近百年罕见的暴风雪从当地时间5号下午起席卷美国中大西洋地区,覆盖范围包括弗吉尼亚州至新泽西州南部,首都华盛顿一带雪情最为严重.
3.北极变暖速度快于预期:一个由来自27个国家的37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国际研究项目,日前发布研究结论公报说,北极变暖的速度要快于科学家此前预期.照此速度,北极将在2013年至2030年出现夏季无冰现象,比此前预期的2050年大大提前.
4.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旅游区的山顶公园上出现海市蜃楼奇观,云雾缭绕的山顶上出现了沧海楼的影子,朦朦胧胧的影子被光环环抱着,时隐时现,每次出现约3到4秒钟,随后自然消失.
2月8日:
1.青海柴达木盆地现冬日地气蒸腾景观:因地下水增多,地域广阔,青海柴达木盆地北边的党金山口附近,近日出现了地气蒸腾景观,远处的雪山被旺盛的地气虚化为白色的帐幕,时隐时现.
2.暴风雪席卷罗马尼亚近半国土:在今年连续多场大雪后,暴风雪近日再次席卷罗马尼亚近半国土,其中首都布加勒斯特及周边9个县受灾严重,处于大风暴雪橙色警报状态,所有学校周一停课.全国130条县级公路关闭,所有国家公路禁止卡车通行,许多列车晚点甚至被临时取消.恶劣天气还导致汽车连环相撞等恶性交通事故.
3.巴西:推广生态农垦可促进亚马孙雨林保护:巴西政府目前在亚马孙雨林中推广的实验农场有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样板,促进雨林生态保护. 以往,砍树、烧荒、种草和放牧的破坏性牧垦成为公认的最大雨林杀手.而这些实验农场采用作物轮种方法,新模式不仅可以延长土地使用时间,还可提高土地生产效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有助于减少乱砍滥伐.
4.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增加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量
芬兰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土壤中被循环利用的有机碳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在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的情况下,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也将随之增加,并远远超过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研究人员建议,有关机构在预测气候变化结果及寻求应对政策时应更细致地考虑这一因素.
2月9日:
1.蒙古国遭遇30年罕见雪灾:牧民损失惨重蒙古国日前遭遇30年来罕见雪灾.据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统计,极端恶劣天气已造成全国近200万头牲畜死亡,牧民可能因此会总共损失300万到400万头牲畜.目前,灾区牲畜饲料储备不足,虽然包括饲料在内的各种救灾物资正在紧急运往灾区,但由于牧区几乎都是土路,被雪覆盖后,运送物资的车队平均每小时只能行进20多公里.蒙古国政府预计,受灾牧民至少需要600万美元援助
2.“失落的文明”现身巴西亚马孙丛林:巴西考古学家近日通过研究一些由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发现,巴西亚马孙丛林中曾存在过一个未知的文明.
2月10日:
1. 阿富汗连日雪崩 死亡人数升至157人:由于连日大雪,位于阿富汗北部帕尔万省的萨朗山口,从8号开始发生多次雪崩,目前已造成至少157人死亡,约400人受伤.救援队伍今天早晨从雪崩现场救出6人.由于还有大量人员被困,预计死亡人数还将进一步上升.
2月11日:
1.天公作美 “及时雪”暂缓冬奥无雪危机: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在即,10号一场“及时雪”让冬奥主赛场塞普里斯山面临的无雪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不过,由于降雪不够充分,组委会从别处调雪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2.珍稀陨石有望透露宇宙起源新信息:在法国,一块曾险些被当成垃圾扔掉的石头最近被专家鉴定为已有45亿年历史的珍稀陨石,它有望帮助科学家发现一些关于宇宙起源的新信息.这块陨石重1.3公斤,是一位法国旧货商人2001年在非洲购买的.
2月12日:
1.庐山、张家界等景区出现雾凇:受雨雾和冷空气影响,江西庐山和湖南张家界这两天分别出现了美丽的雾凇景观,处处“玉树琼枝”,迎风摇摆中透出清新雅致、美不胜收的雪景.
2.湖南:凤凰春早梅花开:“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正值腊月时节,湖南凤凰古城中的梅花纷纷提前绽放,由于当地近期气温持续偏高,导致梅花花期提早了半个月.
3.突降暴雨 墨尔本大范围交通瘫痪:澳大利亚墨尔本市11号晚高峰时段突降暴雨并引发洪水.大水冲毁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大范围交通瘫痪,很多人被困在路上.政府救援部门共接到700多个求救电话.到今天早晨,仍有1500户家庭没有恢复电力供应.
2月13日:
1. 新疆西部、西藏东部、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大部、山西南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大部、江汉大部、湖南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安徽南部局地有大雪;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江西东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中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贵州中部的局部地区有冻雨.
2月14日:
1.春节期间 南方多雨雪受冷空气影响,从昨晚开始,上海、安徽,江苏、浙江、湖北、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明显的降雨或降雪天气.除夕之夜,瑞雪适时光临了上海、南京,飞舞的雪花和绽放的礼花将夜空点缀得分外绚烂.但随着积雪变厚,环卫工人清扫爆竹屑的难度大大增加.根据江苏省气象局今天凌晨发布的暴雪蓝色预警,未来三天,南京仍将以雨雪天气为主.在此次冷空气过程中,安徽省共有70多个县市出现了积雪,安庆、蚌埠等地的轮渡交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月15日:
1.敦煌新发现重要文物点24处:敦煌市在日前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重要文物点24处,其中包括极有价值的3处汉代烽燧和1处汉唐古墓群,出土了一批简牍、丝绸等物件.
2.南方降雪减弱 北方大风降温:继除夕夜"飞雪拜年"后,今天飞扬的雪花依然在南方部分地区停留,增加了喜庆的年味儿.不过,降雪也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影响.浙江北部、江苏苏北和淮河以南地区,普遍出现积雪,安徽、贵州部分道路出现结冰情况.目前,这些地区正在协调各方力量,疏通结冰道路.受雨雪天气影响,部分公路和民航客流转向铁路,湖北和苏皖地区的铁路客流预计增长10%.据中央气象台监测,目前,南方降雪趋势开始减弱,北方部分地区出现4--5级大风,气温随之下降了4--6摄氏度.
2月16日:
1.黄渤海海冰冰情呈缓解趋势: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今天16时发布的海冰警报显示,辽东湾浮冰最大外缘线为98海里,较昨天缩短2海里;黄海北部,渤海湾和莱州湾浮冰最大外缘线比昨天缩短了6到7海里.据预测未来5天,黄渤海海冰冰情将呈减缓趋势.
2.连日暴雨导致意大利南部发生百余起泥石流:连日暴雨导致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亚区发生100多起泥石流.在小镇马耶拉托,15号,200多户居民因泥石流紧急撤离,虽然无人受伤,但多处房屋被泥石流吞没.
3.巴西“清洁海滩运动”还自然洁净本色:为改变垃圾众多的现状,巴西里约热内卢地方政府日前在著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建起“垃圾数量公示牌”,希望对游客起到警示作用.里约热内卢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巴西政府希望通过海滩“清洁运动”,让更多民众养成对环境的自觉维护意识,打造清洁的市容市貌.
2月17日:
1.新疆:塔河油田发现一亿吨稀油油藏:春节期间,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河油田发现了一个1亿吨级的稀油油藏,为塔河油田2015年实现年产原油1000万吨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辽宁兴建全球最大沼气发电项目:全球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日前在辽宁法库县动工兴建.项目计划利用当地奶牛业产生的粪便,建设17个沼气发电工程,年产沼气3亿立方米,年发电总量6亿千瓦时.
3.节后春运高峰来临 铁路客流逐步升温.
4.海地地震破坏程度超印度洋海啸:美洲开发银行16号发表报告,认定海地地震的破坏程度远超2004年印度洋海啸,可能是现代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一次自然灾害.报告估计,包括重建费用在内,与海地地震相关的经济损失介于80亿至140亿美元之间.海地官员估计,地震造成至少21万7千人遇难.
5.预测显示今年日本樱花季较往年提早一周:日本气象厅今年首次将预测樱花花期的工作委派给民营的气象机构.根据三家民营气象机构15日提供的预测数据,今年日本各地樱花的开放时间要比往年提早一周左右.
2月18日:
1.广深港高速铁路首段轨道板铺设完工:春节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广深港高速铁路广州南站屏山涌段轨道板铺设完工,为广深港高铁广州至深圳段年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
2.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官兵,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在世界极度贫水地区--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打出第一口可直接饮用的水井.
3.中俄交界今天发生6.5级地震: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今天上午9时13分,在我国与俄罗斯交界靠近吉林省珲春市的地方发生6.5级地震,目前没有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此次地震震源较深,地震专家表示不会造成较大破坏性影响.
4. 张家界疑似虎照可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猫.
2月19日:
1.新疆:“闹海风”袭击吉木乃:2月17日晚,新疆阿勒泰通往吉木乃的229省道上,20多辆汽车、121名群众遭遇“闹海风”袭击,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官兵紧急前往救援,奋战13小时将受困群众全部成功救出.闹海风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之一,是大风经峡谷挤压形成的回流性强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天气.
2.四川双流机场遭遇今年首场大雾:四川成都双流机场今天遭遇新年首场大雾,造成机场关闭4个多小时,113个进出港航班延误,上万名旅客受影响,下午4点后航班逐渐恢复正常.
3.香格里拉:干旱六月后迎来第一场瑞雪:遭遇60年未遇的重大干旱的云南香格里拉昨天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当地森林火险指数和旱情得到了降低和缓解的同时,还给香格里拉带来美不胜收的皑皑雪景.
2月20日:
1.江西开展新春万人植树活动: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江西南昌数万干部群众种下了银杏、桂花等树木共一百万株,以实际行动共建“森林城乡、花园南昌”.江西新春植树活动已连续开展了9年,共植树7200多万株.
2.暴风雨侵袭葡萄牙马德拉岛.
3.节后返程高峰来临 各地力保安全有序:春节长假结束,公路、铁路、航运迎来客流高峰,各地采取措施,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南下广东的旅客中,主要是来自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务工人员,以每趟列车载客2000人计算,高峰时期,广州火车站每小时到达客流人数超过3万人,广州站设置了7条通道检验回程车票,同时警方也加派人手确保站场治安
⑸ 近段时间发生的地理事件
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
背景材料: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其中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
请用地理知识具体解释一下西南地区干旱产生原因和详细应对措施
一.原因
1. 四川方面:当前气候变暖是大背景,在此前提下,比较容易产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而四川处于我国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等多种季风环流影响的交叉过度地带,受多种季风影响,气候复杂。
四川干旱的原因有:
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影响。我省和西南其他省份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季积雪偏少,高原热力条件好,导致印缅低槽弱,南亚季风弱,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上空的水汽不充沛,加之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偏东偏北,造成我省及西南地区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此影响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我省的边缘“溜”了过去。加上秦岭的关系,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那座山,依然无法对盆地造成影响。即使有时候冷空气进入盆地,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但形成降雨的第二个条件“水汽”如果不丰富,依然无法形成较好的降水。
2. 西南五省现在已经发生干旱,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带有降雨的云层,在几个月内很少经过这里,就形成了干旱,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国家用大型直升飞机,调运鼓风机吹动强降雨雪云层,到干旱地区抗旱救灾,我通过细心研究和发现,造成灾害的强降雨雪是绝对可以改变控制的。抗旱保全苗也是可行的。
一.冷暖空气很难交汇、气温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水汽蒸发量大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郑江平介绍说,西南气象干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持续时间长。2009年9月中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已持续5个月。在这次干旱中,云南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84天,贵州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50天,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多;广西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32天,为历史第二多;四川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25天,为历史第七多。
影响范围广、程度重。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2010年1月,云南省达到重旱以上级别气象干旱的县数百分比一度达到85%,3月,贵州省重旱县数百分比也达到了81%。
灾害影响重。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气象干旱已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干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趋势已成定局。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哪些因素导致西南气象干旱如此严重?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上空的气压场持续偏强,其南侧的印缅槽活动长时间明显偏弱,使得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印度洋暖湿水汽输送特别弱。同时,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很难渗透到云贵高原腹地。这就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冷暖空气很难交汇,降水持续偏少。2009年9月以来,云南等西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偏早,再加上秋季后气温又长期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造成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二.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难以准确预测长时间的干旱、洪涝
气候预测是气象部门的业务之一。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气象部门有可能提前较长时间作出预测,使社会各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吗?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工程师任福民坦率地表示,“受制于科技的发展水平,我们对持续时间这么长的这次干旱,没能作出准确预测。”
人们对气象部门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比较熟悉。实际上,我国气象部门从1958年就开始了一年以内的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工作。 任福民认为,气候预测比天气预报的难度更大。天气变化取决于大气的运动,大气的上游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天气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下游就会发生相应的天气。这就类似于河流上下游的污染问题,上游被污染了,下游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污染,比较容易作出预计。 “气候问题不一样,预测的时间比较长,影响气候的原因,我们在现有的大气状况中是找不到的,或者说信号非常弱。”任福民说,作气候预测需要找大气以外的信号,比如说冰雪状况,甚至要到地球以外寻找相关信号,比如说太阳活动。虽然国内外从事气候方面的学者都在积极研究,但目前对这些信号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很有限。
目前,气候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以数学物理为基础的气候预测数值模式(简称气候模式)预测。它是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求解,模拟气候系统演变,得出预测结论。气候模式预测是现代气候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另一种是统计方法,即找到某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总结规律,作出预测。
我国气候预测采用的是气候模式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任福民说,我国气候预测模式2005年投入业务运行,预报手段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前,发达国家有这项技术的不超过10个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是第一个。
“然而,当前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离公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任福民说,气候预测的要素一般是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偏多还是偏少,气温偏高还是偏低。但对西南地区干旱这种极端的气象灾害,对长时间的干旱、洪涝,难以准确预测。
对1998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气象部门当年4月份就做出了准确预测。但这样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于新文说,“气候预测确实是巨大的挑战,气象部门一直在努力。由于准确性还不高,气候预测一般情况下不会像天气预报一样向社会公布,只作为有关领导和部门决策的参考。”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 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表示,这次西南旱灾,“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 “真正的干旱从去年八九月份就已经开始了。云南全省平均有80多天、最长的有170多天持续干旱少雨,是这次干旱的重灾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告诉《了望》新闻周刊。据专家介绍,这次干旱持续了近200天,时间非常长,历史上超过200天的干旱非常少。“现在来看,就是1998年秋冬至1999年春季在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出现的干旱过程有210多天,这是历史上最长的。当然,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大旱也有较长的接近200天的持续干旱,但如果单从范围来讲,前面提到的两次影响范围可能更大。”
据统计,自然灾害中的70%是气象灾害,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2%~3%。而我国是世界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十分严重。
在任福民看来,“从所有的气象灾害统计来看,干旱在我们国家的气象灾害中损失是最重的。每年干旱的损失往往大于洪涝灾害的损失。”
三.大气环流是“元凶”
张培群认为,“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造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他向本刊记者解释说,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的。但去年以来降水很少,这是因为印(度)-缅(甸)槽活动很弱,对水汽输送不利;另外,从去年秋冬季开始,青藏高原上的大气环流开始出现明显异常,高原地区形成顽强的冷高压气团,气压场偏强,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暖湿气流,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到达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偏少,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
在张培群看来,造成西南地区旱情的直接原因还有雨季期间的水分亏缺。他以云南为例解释说,云南每年大致可以分为旱、湿两季,从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因为青藏高原冷高气压盘踞,都会导致降水减少,这几个月被称作云南的干季。湿季是每年的5月到10月,这期间的雨水很多,而去年8月份后降水就逐渐停了,相当于雨季提前结束了,之后的九、十月份,云南的温度又比常年偏高,降水量一直偏少(跟历史同期比较,云南、贵州都是历史最少的)。而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很难再补上水。
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云南、贵州一带从2000年初到现在,一直处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气候背景下,最近这几年也不同程度出现一定的旱情。而干旱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降水持续偏少,二是气温偏高。气象部门统计显示,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云南、贵州平均降水量分别只有173毫米和175毫米),从去年9月至今,西南地区降水量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到今年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而云南整个冬季以来的平均气温,达到了自195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雨季降水少、存水少,温度高,必然造成蒸发量大,土壤失墒严重,加之今年干季缺水明显,直接导致了这次严重旱灾。”张培群分析说。
四.“天灾”还是“人祸”
对西南干旱的成因存在各种猜测、说法,有人说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是“人祸”导致严重“天灾”;有人说这是密集的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加剧了旱情……一时众说纷纭。 接受《了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给出了一个几近相同的答案:今年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旱灾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大自然的自身调整而非“人祸”所致。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爱丁堡公爵保护奖”获得者陈宜瑜告诉本刊记者,西南地区发生的旱情是正常的、是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水灾、旱灾的发生都是正常的,因为地球总是在变的。气候异常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区域的环境和整个大环境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相关的,像美国雪灾、欧洲雪灾都非常厉害。今年是整个全球气候异常,很突出,中国的旱灾也是全球气候异常表现的一部分。”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研究员也认为,西南旱灾是大自然的调整过程,只是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这一调整的难度,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大。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地理学家和环境学家孙鸿烈院士向本刊记者表示,他更倾向于西南旱灾是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是气候变化的判断。“西南旱灾是大气环流问题,不是环境、生态问题。当然,干旱之后,肯定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很多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农业、水资源等已产生可识别的影响。比如我国2008年初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直接原因不一定是气候变化引起的,但也没有证据证明这种极端气候事件与气候变化无关。气候变化可能会加重这种非常态变化,会引起更多更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对本刊记者说。
针对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发生的说法,张培群解释说,气候变暖是气候的长期变化,而西南旱情是一个相对时间尺度较短的事件。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候异常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但是二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气象专家指出,气候变化通常是由两方面形成的:一方面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这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有明确阐述;另一方面,气候系统本身的自然变化也会导致气候变化。
五.脆弱的水利设施
陈宜瑜表示,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人力所不能阻止的,但防灾减灾是可以努力做到的。“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自身的抗灾害能力,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是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
长期从事自然资源和环境研究的孙鸿烈告诉本刊记者,西南地区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比如云南,在全国水资源总量排名第三),但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设施脆弱;另外,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状况。
二.措施
首先要说明强降雨雪云层的形成过程,所有降雨雪都是由于海洋和陆地蒸发的水气及大气空间所固有水分形成的。含有大量能形成降雨雪的云层,在热高压气流或冷空气的作用下,运行到一定的地方达到饱和就开始下落,形成降雨雪区域(即便是干旱地区)。所有降雨雪都是因为路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及温度、地表湿度而形成降雨雪,如果经过的地区较干燥,就会把云层底部变成水蒸汽托起云层继续随风而动,如果所经过地区尚未饱和或不具备降雨雪条件,其降雨雪云层就会寻找适合降雨雪的地区降雨雪。如果某个地区经常没有途径降雨雪的云层,就会形成干旱。
掌握了降雨雪的原因,我们要控制强降雨雪就绝对不难。卫星云图告诉我们云层所在后,把握时机用大型直升飞机,调运鼓风机借助自然风向将云层吹到干旱地区,在施以补助措施解决干旱也就不成为问题了。其费用要比抗洪抢险、抗暴风雪救灾,抗旱保全苗节省许多许多。对此调云工程如按我所说的思路去做,出现损失我愿承担一部分费用,也希望一切有识之士能够大力支持。更希望党中央国务院能高度重视,不要以为国际没有先例就忽视这项工程的进展。事实上只要是做一次小规模的试验,用五六架次的飞机进行上中下立体吹动云层,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使用空军教练飞行还可以一举双得。强降雨的季节即将来临,我们要抓紧试验力争避免大的灾害发生。
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一直为干暖空气控制,温度异常偏高,影响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南支槽活动较弱,北方冷空气主要从偏东路径南下,很少能渗透到云南高原腹地,导致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偏少,云南地区发生秋冬连旱。”肖子牛表示,“而这些与去年6月赤道中太平洋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有一定的关系,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南海、中南半岛到西印度洋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以及云南地区的暖湿气团活动,导致降水偏少。”
导致西南五省市干旱的人为因素
大旱之时,救急当然是首先要做的。但从长远治本来看,我认为还要重新检点我们对西部的认识,那里是生态脆弱地区,能不能像目前一些地区那样盲目大开发?
西南大旱,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为此着急。我想到的是,天灾如同人体的重大疾病,疾病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得上的,一定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本地生态系统的改变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
大力开发西部,曾是各级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西部的矿产在挖掘,西部的河流在开发,西部的原生态林变成了桉树林、橡胶林,西部的荒原变成了城镇。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但是西部生态的脆弱,西部物种的珍惜,以往西部人与自然是如果相处的?在挖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我们认真地研究过西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西南大旱原因当然还有待全面去分析,不过,从已透露的信息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人祸的蛛丝马迹,在抗旱的同时,这些因素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根据有关有资料,云南橡胶林集中的西双版纳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有雾日减少了30天,现在更减少了60天,说明当地湿润度下降,区域性气候出现变化。而现在,云南橡胶林面积达300万亩,桉树林的规划面积更达到3000万亩,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改造是不是造成大旱的一个诱因?
此外,这些年,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密集上马,一座水电站,就会对河流的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金沙江上游现在有“一库八级”电站在修建中和将要修建,上游对江水的蓄积,不仅让下游的河道干枯,也会使地下水位降低。而西南水电开发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几十个三峡大坝的水平,如此巨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将造成怎样的生态影响,它是否也是大旱的一个原因?
其实,且不说水电站对生态的改变,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已明显成为旱情加剧的一大原因,最近贵州大旱就暴露出这样的一个案例:2009年上半年,水城县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电站有雾龙河电站和加克电站。正在加紧施工的有顺场电站、何家寨电站、金狮子电站、乌图河二级电站、猴场电站等6个电站。水资源成了电站老板和产权人控制的砝码。农民灌溉用水必须看水电站老板的脸色。水电站的快速建成,加剧了当地民众与水电站产权人的水源争夺。
再有就是江河的污染。我曾到这次大旱的重灾区珠江上游采访,那里的江水简直就是黑色的,当地居民从河水中捞起淤泥晒干后可当煤炭用,称为“河煤”。这次大旱之时有记者驱车在贵州沿途采访,发现由于采煤业污染,当地许多河流放眼望去,绵延数十公里的水面上一片“漆黑”。一些当地“职业捞煤”队的农民,挥舞着长长的水瓢,将河中的淤泥捞起,等到风干了,这是可以卖钱贴补家用的。大旱之中,一滴水都弥足珍贵,可与此同时,大片大片水源因为污染无法饮用,这难道不值得警醒吗?
大旱之时,救急当然是首先要做的。但从长远治本来看,我认为还要重新检点我们对西部的认识,那里是生态脆弱地区,能不能像目前一些地区那样盲目大开发?种树、断河、污染再继续下去,明天和后天还会怎么样呢
高考模拟 1.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参考答案】
(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2.目前我国石漠化正在以每年2 500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其治理难度甚至超过沙漠化,并日益成为制约西南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顽疾。据遥感资料,贵州喀斯特地区目前石漠化面积已达5万平方公里,在1975年 ~ 1998年间平均每年扩大1800平方公里。广西石漠化面积已达4.7万平方公里,加上云南省,我国平均每年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并不比沙漠化的扩张速度慢。
读某区域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曲线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从统计曲线的相关角度,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1)石漠化面积 人口环境容量 生物多样性 (2)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3)上升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多。
3.2010年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读下图和资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答:
(1)2010年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是 。
(2)此次旱灾严重,试分析此次旱灾的成因?
(3)旱灾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4)此次旱灾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应怎么做才能在以后避免或减少类似的灾情?
参考答案:(1)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
(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只是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少;气温较往年偏高,蒸发旺盛;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多为石灰岩分布区,容易渗水,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储藏条件差。
社会经济原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人们习惯靠天吃水,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
(3)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歉收、减产、绝收严重;春耕困难;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粮茶菜花)上涨;人畜饮水困难。
(4)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北京市海淀区2010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文综) 自2009年秋季至今,我国西南地区遭遇旱灾,局部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据图3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特旱地区分布在云、贵、川三省
B.该区域旱情严重程度由南向北递减
C.此次旱灾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伏旱
D.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是导致旱灾的原因
5.中国气象局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4.D 5.C
6.(广东韶关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试)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
材料一 珠江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省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3月10日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8%,干旱区土壤处于严重缺墒状况。目前干旱仍在持续发展,并已经演变为秋、冬、春连旱。据预测,全省大部自3月16日至4月15日间仍将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趋势。从目前趋势分析,雨季到来以前全省干旱解除的可能性不大,云南极有可能出现秋、冬、春和初夏连旱的局面。截至1月30日,云南全省作物受旱面积1755万亩,有385万人、20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城市供水主水源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城区供水困难,昆明、曲靖、香格里拉等地近日连续发生山火……
(1)试比较红水河段和珠江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异同点。(10分)
(2)除了干旱外,试列举红水河段和珠江河段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8分)
(3)据报道,蔗糖、云南特产药材、普洱茶和深圳等地的花市价格上涨。试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
(4)本次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将对珠三角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6.共27分
(1)相同点:气候均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自然植被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水量均丰富。(3分)
不同点:红水河段——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土壤相对贫瘠。(4分)
珠江河段——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3分)
(2)8分
红水河段 珠江河段
主要自然灾害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
主要环境问题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 (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严重
(3)该地区是我国甘蔗、云南特产药材、普洱茶和花卉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旱情持续,致使这些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市场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价格上涨(3分)
(4)河流径流量减少,导致各种供水紧张,航运受影响,珠江口可能出现咸潮;河流径流量减少,水电站发电减少,影响西电东送,从而导致珠三角地区能源紧张(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⑹ 080715 汶川县的地质灾害为什么这么严重
汶川县城将异地重建 专家称环境已不适宜人居 本报讯(记者徐一龙)汶川大地震中,汶川县城的绝大部分建筑物并未倒塌,人员伤亡也不惨重,但次生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汶川县城的“生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驻阿坝州组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尹稚的报告指出,“汶川县城已不具备适宜人居的环境”。目前,阿坝州已向四川省递交报告,考虑将县城整体搬迁。 这份名为《专家组强烈请求紧急疏散异地转移安置汶川县城及部分理县、茂县山区乡镇受灾群众的建议报告》由尹稚教授执笔。报告建议,汶川县城已经不具备原址重建的空间面积和环境容量,应考虑异地重建。目前,此报告已送交四川省委、省政府并抄送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昨天,汶川县县长廖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县里非常重视专家的这份报告。“专家说汶川已经是活着的死城了。”廖敏表示,阿坝州也已经向四川省委、省政府紧急送交报告,申请择址另建新汶川。 一名驻守在汶川县城的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新址还没确定,一种说法是,可能在成都 与阿坝州的郊区寻找一块地方。 据了解,汶川全县共有人口8万余人,其中县城3万余人。目前,在新址尚未确定的情况下,汶川县城也已着手将县城的绝大部分居民和附近城镇的近5万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这一安全地带被选在从汶川到绵池213国道20余公里的两侧。汶川县县长廖敏介绍说,这一地带在地震发生后就安置了部分居民,在得到专家报告后,县里加快了这一长廊的安置点建设。 汶川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确认,5万居民将在6月底临时安置到这一安全的长廊地带。汶川新址一旦确定,即将启动移民工程。 县城或重回孤岛 报告指出,汶川县地震前原有地质灾害点160处,震后截至6月2日的统计已发现新增地质灾害点3590处,其中79处新增点已对县城形成压迫和包围之势,并随余震和降雨而日渐恶化,严重威胁到县城已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和全部的对外交通线安全。 报告指出,目前雨季已至,次生地质灾害一旦诱发成灾,汶川县将重回孤岛状态。 居民安置地点缺乏 报告指出,目前汶川县城内,绝大部分房屋已成危房,只剩下十多处理论上可用的房屋,但由于被危房包围,也并不安全。同时,县城内极少数可避免次生灾害影响的土地上也遍布危房,短时间内无法拆除。报告认为,目前汶川县较为安全的集中安置点有两处,一处位于雁门乡,可安置2057户,另一处位于七盘沟,可安置1200户,距县城分别为3.5公里和4公里。地质调查队徒步调查证实,七盘沟安置点上游还有5处小型堰塞湖存在,如不排除险情,也无法使用。 至于镇乡一级,现在仅绵镇尚有239亩耕地可用于安置,但也受到山体滑坡和洪水上涨的双重威胁,留足安全间距后仅能安置2958户,其余各乡镇已无任何安全之地可用。 地质灾害也让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遭到重创汶川县原有耕地106500亩,地震导致灭失土地42000亩,严重损毁48000亩,仅存1万多亩耕地。如果将居民就地安置,其生存基础已经丧失,吃饭和饮水都将面临严重困难。 建议汶川建新县城 专家组同时发现,特大规模的山体崩塌使县城的两江六岸尽成裸岩、裸土,构成连绵不断的巨大沙尘源。每个晴日,午后河谷风溯江而上,整个谷地下起草坡上达雁门均处在沙尘暴笼罩之中,属重度污染,这些天经历的最低能见度只有不足百米。所有地质、生态、岩土工程、工程地质专家的共同意见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危害。汶川县城已不具备适合人居住的环境。 专家建议,汶川县境内受灾群众应该迅速转移到汶川与都江堰接壤的平原地带。 报告建议,汶川县城已经不具备原址重建的空间面积和环境容量,汶川应考虑异地重建。 相关新闻 汶川7万人因地质灾害再次大转移 据央视报道刚刚安顿下来的汶川县由于受到新的地质灾害的影响,全县7万多人昨天开始大转移。 目前,汶川已进入雨季,下雨对地震中所有脆弱的山体无疑是雪上加霜,整个汶川县受灾群众正在进行紧急大转移。昨天下午4点左右,受灾群众从山上赶到安置点,他们一到安置点就住进了帐篷。到昨晚为止,从汶川受灾地区到安置点的群众达到1500多人。由于下雨,转移速度缓慢,预计今天将达到2000人左右。
⑺ 贵州黔南一菜地塌陷现几十米深坑,专家调查后说了什么
在贵州省黔南一农村地区,地处村庄后面村民的菜地中间突然塌陷,露出了一出深坑,附近的村民往其中扔石块来探测深度,竟然发现深不见底,久久未听见石块落地的声音。对此不少当地居民表示或许底下就是一处古墓,由于地表浅层土壤的松动,地表水的枯竭,于是才展现了出来,或许就是一处瑰宝。
至于是不是长期抽水导致地下水层减少引起的地表坍塌,进而撞击溶洞造成的深坑,还有待专业人士的考古发现,或许这才是它的原貌,只因藤蔓将洞口封住了,时间一长,表面与普通地表并无区别。当地地质灾害防控中心的专家来到现场勘查,并称此次下陷属于自然的溶岩塌陷。
⑻ 贵州八月份天气地质灾害多吗
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云专南、广西相接属壤,是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辖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
贵州是首个国家级大数据集聚发展示范区,以贵阳、遵义、贵安新区、为中心建设大数据基地。
⑼ 关于地理的新闻2018
1月22日:
1.皖江城市带,城市产业转移规划受国务院批复
2.新疆阿勒泰紧急调用直升机就被大雪围困的病人和牧民
3.中国国际救援人员在海地有序开展工作
1月23日:
受强冷空气影响,渤海、黄海北部海冰冰情进一步加重,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障海上航运安全.今天,海军冰情调查队搭乘“海冰721号”破冰船从秦皇岛港启航,赴渤海、黄海北部海域,展开冰情调查和海上突发性抢险救援行动.
1月24日:
1.23日,7名阿勒泰拜克托别村村民在风雪中被困.得知消息后,新疆军区某陆航旅立即出动直升机展开救援.经过一整天连续三次飞行搜救,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近日发表致歉声明说,该机构2007年发表的一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有关“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年完全消融”的表述存在错误.
1月25日:
1.环保部今天公布2010年污染减排目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09年再削减40万吨和20万吨.2009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态势.
2.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达750亿元:国家测绘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包括卫星定位与导航、航空航天遥感、测绘与制图业在内的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达750亿元,一些地理信息技术与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1月26日:
1.新疆阿勒泰:首列火车满载救灾物资运到灾区今天,满载灾区百姓急需的救灾物资的第一趟列车到达阿勒泰福海火车站.这是铁路部门为了能及时缓解当地灾区物资运输紧张情况而提前启动的运输计划.
2.云南采取多种措施抗旱保生产:由于去年9月下旬以来没有有效降水,目前云南省将近80%的地区出现严重干旱,260多万人、11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1月27日:
1.成灌快速铁路正线轨道全线铺通:四川灾后重建的重大工程项目----成都至都江堰的成灌快速铁路昨天完成正线轨道铺设,预计5月1日正式运行.铁路全长72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
2.我国海平面处于近30年最高位:国家海洋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近30年来,我国海平面年平均递增2.6毫米.这一数据为沿海地区制定发展规划、应对海洋灾害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3.海冰721号破冰船成功营救被困货轮今天上午,正在辽东湾执行冰情调查和破冰救援任务的中国海军海冰721船接到被封冻在营口海域的“文峰6号”求助,随即紧急前往营救,采取破冰引航的方法将被困货船成功解救.
1月28日:
1.三江源:5年生态保护收效明显:我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5年来,生态退化趋势明显缓解,出境水量大幅增加,“中华水塔”功能初步恢复.
2.我国中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郑西高铁成功试运行:我国中西部首条高速铁路,全长505公里的郑西高铁今天成功试运行.国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从西安站至郑州站,用时1小时48分,最高时速达352公里.
1月29日:
1.水资源统一调度 连续十年黄河不断流:黄河自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以来,流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连续10年不断流.据中国水科院和清华大学测算,10年不断流给供水区增加了3500多亿元的GDP和3700多万吨粮食产量.
2. 中外科学家首次发现带毛恐龙存在证据:中国、英国和爱尔兰三国科学家日前联合从1.3亿年前的恐龙化石中,发现了仍存于现在鸟类羽毛中的两种黑色素体,这一发现为带毛恐龙的存在提供了决定性证据.
1月30日:
1. 广西百色乐业天坑群出现“云海奇光”:连续多日降雨的广西百色乐业天坑群日前天气突然放晴,出现翻涌壮阔的云海景观.在阳光照射下,天坑浓雾中出现一个圆形光盘,外围镶嵌着七色光环,呈现光芒四射的壮观景象.
1月31日:
1.1月31日凌晨5时36分,四川遂宁市市辖区、重庆市潼南县交界处发生5.0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15人受伤.
2.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出现零下50.1℃罕见低温天气: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今天出现零下50.1℃的罕见超低温天气,为大兴安岭地区69年来气温最低值.针对这次大范围降温,黑龙江各地积极应对,做好供气、供暖工作,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
2月1日:
1.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大雨巨浪侵袭:受热带气旋和季风影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近日接连出现大风暴雨天气.黄金海岸、阳光海岸等度假胜地浪高超过一米八,部分船只被损毁.大雨导致昆士兰州北部主要公路交通中断,部分城镇处于爆发洪灾的临界点.
2. 蒙古国遭受雪灾 我国提供救援物资今日启运:中国援助蒙古国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今天从石家庄机场启运,这批物资包括便携式发电机、食品和御寒棉被等,由3架空军运输机6个架次送往蒙古国,另有500吨大米将于近日通过铁路运输方式交付蒙方.入冬以来,蒙古国遭遇30年罕见大雪和低温天气袭击.
2月2日:
1. 上海世博会将设气象连动预警.
2. 山西1月份煤炭产量预计同比增长85%.
2月3日:
1.连降暴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高度戒备:由于连续两天暴雨倾盆,2号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的官方统计,但有居民拍摄到了有人被洪水冲走的录像.暴风雨使得多所学校和多条公路被迫关闭,上万居民用电中断.气象部门提醒当地居民最好不要外出.
2.波兰面临近30年来最大雪后水灾威胁:波兰水文地质专家2日警告说,入冬以来波兰遭遇多年未遇的大雪加寒流天气,造成积雪难以及时融化,随着气候转暖,冰雪融化,波兰全国范围内将面临自1979年以来最大的雪后水灾威胁.
2月4日:
1.松褐天牛威胁黄山松 黄山紧急清理枯死松树近7万株:黄山近期全面清理枯死松树69530株,并投资近亿元,从里向外设置3道防线,防治松褐天牛,保护黄山松的生态安全.
2.进入冬季以来,云南、广西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目前当地正全力抗旱救灾.
3.日本硫磺岛附近海底火山喷发:日本硫磺岛近海的一座海底火山3号喷发,导致海面发生大规模海水喷溅,大量浓烟喷涌而出,高度达到约100米.气象专家表示,这次海底火山喷发可能形成新的火山岛.硫磺岛附近的海底火山上次喷发是在2005年.
4. 北京将从河北调水3亿吨 海水可能成饮用水源:2010年市水务工作会议召开.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透露,今年本市将修订现有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新办法有望于年内出台实施,其中针对恶意拖欠水费的用户,新办法将明确给予罚款的处理.此外,对偷水、拖欠水费、浪费用水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执法,将在媒体上曝光.另据透露,今年本市启动海水淡化的前期研究工作,海水将有望成为北京市的饮用水源.
2月5日:
1. 辽东湾海冰范围增至92海里:今天辽东湾海冰浮冰外缘线增至92海里,创今年海冰范围之最.专家提醒,相关部门应加强防范,关注后续发布的海冰预警信息.
2月6日:
1. 贵州黔南:万亩梅花盛开:近日,地处贵州黔南的荔波县万亩梅花争相盛开,花香四溢.这里素有十里梅海、万亩梅林之称,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野生梅林.
2. 美国中大西洋地区遭遇罕见强暴风雪:美国包括首都华盛顿在内的中大西洋地区5号遭遇罕见强暴风雪,美国国家气象局预计华盛顿地区降雪量可能创下百年来最高水平,达到76厘米.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政府下令进入紧急状态.华盛顿地区3个机场取消了5号晚至6号起降的航班,大部分开往华盛顿南部的客运列车停运.
3. 墨西哥暴雨肆虐 至少15人死亡:墨西哥本周以来暴雨肆虐,在过去四天里,一些地区的降雨量超过正常值的八倍.在受灾严重的米却肯州和瓜纳华托州,洪水冲毁河堤,造成包括5名儿童在内的15人死亡,高速公路被封,因暴雨引发的洪水让数以千计的家庭受灾.
4.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冥王星正在变红:最近,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哈勃望远镜提供的相关图像发现,冥王星正在变红.冥王星大气中含有很多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甲烷,在太阳风及其他因素作用下,氢原子逃逸,冥王星表面含碳丰富的区域便呈暗红色,但专家认为,如此剧烈、快速的变化,目前还很难解释原因.
2月7日:
1.包西铁路延安新宝塔山隧道贯通:包西铁路延安新宝塔山隧道昨天顺利贯通.新宝塔山隧道位于延安市区,全长2166米,是包西铁路地质最复杂的隧道之一.包西铁路开通运营后,将以煤炭运输为主、客货兼顾.
2.百年难遇暴风雪“冻结”华盛顿:一场近百年罕见的暴风雪从当地时间5号下午起席卷美国中大西洋地区,覆盖范围包括弗吉尼亚州至新泽西州南部,首都华盛顿一带雪情最为严重.
3.北极变暖速度快于预期:一个由来自27个国家的37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国际研究项目,日前发布研究结论公报说,北极变暖的速度要快于科学家此前预期.照此速度,北极将在2013年至2030年出现夏季无冰现象,比此前预期的2050年大大提前.
4.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旅游区的山顶公园上出现海市蜃楼奇观,云雾缭绕的山顶上出现了沧海楼的影子,朦朦胧胧的影子被光环环抱着,时隐时现,每次出现约3到4秒钟,随后自然消失.
2月8日:
1.青海柴达木盆地现冬日地气蒸腾景观:因地下水增多,地域广阔,青海柴达木盆地北边的党金山口附近,近日出现了地气蒸腾景观,远处的雪山被旺盛的地气虚化为白色的帐幕,时隐时现.
2.暴风雪席卷罗马尼亚近半国土:在今年连续多场大雪后,暴风雪近日再次席卷罗马尼亚近半国土,其中首都布加勒斯特及周边9个县受灾严重,处于大风暴雪橙色警报状态,所有学校周一停课.全国130条县级公路关闭,所有国家公路禁止卡车通行,许多列车晚点甚至被临时取消.恶劣天气还导致汽车连环相撞等恶性交通事故.
3.巴西:推广生态农垦可促进亚马孙雨林保护:巴西政府目前在亚马孙雨林中推广的实验农场有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样板,促进雨林生态保护. 以往,砍树、烧荒、种草和放牧的破坏性牧垦成为公认的最大雨林杀手.而这些实验农场采用作物轮种方法,新模式不仅可以延长土地使用时间,还可提高土地生产效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有助于减少乱砍滥伐.
4.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增加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量
芬兰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土壤中被循环利用的有机碳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在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的情况下,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也将随之增加,并远远超过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研究人员建议,有关机构在预测气候变化结果及寻求应对政策时应更细致地考虑这一因素.
2月9日:
1.蒙古国遭遇30年罕见雪灾:牧民损失惨重蒙古国日前遭遇30年来罕见雪灾.据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统计,极端恶劣天气已造成全国近200万头牲畜死亡,牧民可能因此会总共损失300万到400万头牲畜.目前,灾区牲畜饲料储备不足,虽然包括饲料在内的各种救灾物资正在紧急运往灾区,但由于牧区几乎都是土路,被雪覆盖后,运送物资的车队平均每小时只能行进20多公里.蒙古国政府预计,受灾牧民至少需要600万美元援助
2.“失落的文明”现身巴西亚马孙丛林:巴西考古学家近日通过研究一些由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发现,巴西亚马孙丛林中曾存在过一个未知的文明.
2月10日:
1. 阿富汗连日雪崩 死亡人数升至157人:由于连日大雪,位于阿富汗北部帕尔万省的萨朗山口,从8号开始发生多次雪崩,目前已造成至少157人死亡,约400人受伤.救援队伍今天早晨从雪崩现场救出6人.由于还有大量人员被困,预计死亡人数还将进一步上升.
2月11日:
1.天公作美 “及时雪”暂缓冬奥无雪危机: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在即,10号一场“及时雪”让冬奥主赛场塞普里斯山面临的无雪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不过,由于降雪不够充分,组委会从别处调雪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2.珍稀陨石有望透露宇宙起源新信息:在法国,一块曾险些被当成垃圾扔掉的石头最近被专家鉴定为已有45亿年历史的珍稀陨石,它有望帮助科学家发现一些关于宇宙起源的新信息.这块陨石重1.3公斤,是一位法国旧货商人2001年在非洲购买的.
2月12日:
1.庐山、张家界等景区出现雾凇:受雨雾和冷空气影响,江西庐山和湖南张家界这两天分别出现了美丽的雾凇景观,处处“玉树琼枝”,迎风摇摆中透出清新雅致、美不胜收的雪景.
2.湖南:凤凰春早梅花开:“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正值腊月时节,湖南凤凰古城中的梅花纷纷提前绽放,由于当地近期气温持续偏高,导致梅花花期提早了半个月.
3.突降暴雨 墨尔本大范围交通瘫痪:澳大利亚墨尔本市11号晚高峰时段突降暴雨并引发洪水.大水冲毁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大范围交通瘫痪,很多人被困在路上.政府救援部门共接到700多个求救电话.到今天早晨,仍有1500户家庭没有恢复电力供应.
2月13日:
1. 新疆西部、西藏东部、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大部、山西南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大部、江汉大部、湖南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安徽南部局地有大雪;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江西东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中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贵州中部的局部地区有冻雨.
2月14日:
1.春节期间 南方多雨雪受冷空气影响,从昨晚开始,上海、安徽,江苏、浙江、湖北、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明显的降雨或降雪天气.除夕之夜,瑞雪适时光临了上海、南京,飞舞的雪花和绽放的礼花将夜空点缀得分外绚烂.但随着积雪变厚,环卫工人清扫爆竹屑的难度大大增加.根据江苏省气象局今天凌晨发布的暴雪蓝色预警,未来三天,南京仍将以雨雪天气为主.在此次冷空气过程中,安徽省共有70多个县市出现了积雪,安庆、蚌埠等地的轮渡交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月15日:
1.敦煌新发现重要文物点24处:敦煌市在日前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重要文物点24处,其中包括极有价值的3处汉代烽燧和1处汉唐古墓群,出土了一批简牍、丝绸等物件.
2.南方降雪减弱 北方大风降温:继除夕夜"飞雪拜年"后,今天飞扬的雪花依然在南方部分地区停留,增加了喜庆的年味儿.不过,降雪也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影响.浙江北部、江苏苏北和淮河以南地区,普遍出现积雪,安徽、贵州部分道路出现结冰情况.目前,这些地区正在协调各方力量,疏通结冰道路.受雨雪天气影响,部分公路和民航客流转向铁路,湖北和苏皖地区的铁路客流预计增长10%.据中央气象台监测,目前,南方降雪趋势开始减弱,北方部分地区出现4--5级大风,气温随之下降了4--6摄氏度.
2月16日:
1.黄渤海海冰冰情呈缓解趋势: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今天16时发布的海冰警报显示,辽东湾浮冰最大外缘线为98海里,较昨天缩短2海里;黄海北部,渤海湾和莱州湾浮冰最大外缘线比昨天缩短了6到7海里.据预测未来5天,黄渤海海冰冰情将呈减缓趋势.
2.连日暴雨导致意大利南部发生百余起泥石流:连日暴雨导致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亚区发生100多起泥石流.在小镇马耶拉托,15号,200多户居民因泥石流紧急撤离,虽然无人受伤,但多处房屋被泥石流吞没.
3.巴西“清洁海滩运动”还自然洁净本色:为改变垃圾众多的现状,巴西里约热内卢地方政府日前在著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建起“垃圾数量公示牌”,希望对游客起到警示作用.里约热内卢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巴西政府希望通过海滩“清洁运动”,让更多民众养成对环境的自觉维护意识,打造清洁的市容市貌.
2月17日:
1.新疆:塔河油田发现一亿吨稀油油藏:春节期间,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河油田发现了一个1亿吨级的稀油油藏,为塔河油田2015年实现年产原油1000万吨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辽宁兴建全球最大沼气发电项目:全球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日前在辽宁法库县动工兴建.项目计划利用当地奶牛业产生的粪便,建设17个沼气发电工程,年产沼气3亿立方米,年发电总量6亿千瓦时.
3.节后春运高峰来临 铁路客流逐步升温.
4.海地地震破坏程度超印度洋海啸:美洲开发银行16号发表报告,认定海地地震的破坏程度远超2004年印度洋海啸,可能是现代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一次自然灾害.报告估计,包括重建费用在内,与海地地震相关的经济损失介于80亿至140亿美元之间.海地官员估计,地震造成至少21万7千人遇难.
5.预测显示今年日本樱花季较往年提早一周:日本气象厅今年首次将预测樱花花期的工作委派给民营的气象机构.根据三家民营气象机构15日提供的预测数据,今年日本各地樱花的开放时间要比往年提早一周左右.
2月18日:
1.广深港高速铁路首段轨道板铺设完工:春节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广深港高速铁路广州南站屏山涌段轨道板铺设完工,为广深港高铁广州至深圳段年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
2.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官兵,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在世界极度贫水地区--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打出第一口可直接饮用的水井.
3.中俄交界今天发生6.5级地震: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今天上午9时13分,在我国与俄罗斯交界靠近吉林省珲春市的地方发生6.5级地震,目前没有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此次地震震源较深,地震专家表示不会造成较大破坏性影响.
4. 张家界疑似虎照可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猫.
2月19日:
1.新疆:“闹海风”袭击吉木乃:2月17日晚,新疆阿勒泰通往吉木乃的229省道上,20多辆汽车、121名群众遭遇“闹海风”袭击,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官兵紧急前往救援,奋战13小时将受困群众全部成功救出.闹海风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之一,是大风经峡谷挤压形成的回流性强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天气.
2.四川双流机场遭遇今年首场大雾:四川成都双流机场今天遭遇新年首场大雾,造成机场关闭4个多小时,113个进出港航班延误,上万名旅客受影响,下午4点后航班逐渐恢复正常.
3.香格里拉:干旱六月后迎来第一场瑞雪:遭遇60年未遇的重大干旱的云南香格里拉昨天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当地森林火险指数和旱情得到了降低和缓解的同时,还给香格里拉带来美不胜收的皑皑雪景.
2月20日:
1.江西开展新春万人植树活动: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江西南昌数万干部群众种下了银杏、桂花等树木共一百万株,以实际行动共建“森林城乡、花园南昌”.江西新春植树活动已连续开展了9年,共植树7200多万株.
2.暴风雨侵袭葡萄牙马德拉岛.
3.节后返程高峰来临 各地力保安全有序:春节长假结束,公路、铁路、航运迎来客流高峰,各地采取措施,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南下广东的旅客中,主要是来自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务工人员,以每趟列车载客2000人计算,高峰时期,广州火车站每小时到达客流人数超过3万人,广州站设置了7条通道检验回程车票,同时警方也加派人手确保站场治安.
⑽ 最近有没有发生地质灾害
刚刚发生的。
108国道发生山体滑坡 公路部门提前发现未伤亡
新浪新闻2016年8月23日 11:33
原标题:108国道发生山体滑坡 公路部门提前发现未造成伤亡
新京报快讯(记者郭超)8月21日9时许,108国道K120+600(蒲洼乡宝儿水村)处路侧发生山体滑坡,滑坡土方量相当于200辆满载大货车。由于公路部门提前两天发现迹象并采取断路措施,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未形成严重交通拥堵。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获悉,2016年8月19日上午11时,市交通委路政局房山公路分局巡视人员发现108国道K120+600(蒲洼乡宝儿水村)处路侧山体出现滑坡迹象,并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房山公路分局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报告,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
8月20日,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房山公路分局约请相关专家对现场进行勘察分析,认为短时间内发生大方量山体滑坡风险巨大。当天16时30分,经上级部门同意,对该处滑坡点采取了断路措施。
8月21日9时许,滑坡体突然发生局部滑塌,方量约4000立方米,相当于200辆满载大货车的体积,造成道路全幅阻断。观测显示,滑坡体顶部裂缝已由1.5米发展至5米,碎石不断滚落,整体滑塌的险情不断加大。
8月22日,北京市交通委组织北京市防汛办、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房山区政府现场勘查,初步确定采用削方、卸载、支护、锚固综合治理的处置方案。目前公路部门正在全力清理现场,确保尽快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