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秦岭隧道围岩工程地质条件

秦岭隧道围岩工程地质条件

发布时间: 2021-03-03 16:21:10

㈠ 秦岭一号隧道有多长

秦岭隧道:目前,中国铁路、公路有过七次穿越秦岭的经历:第一次是50 年代宝成铁路盘山越过秦岭;第二次是修建西康铁路秦岭隧道;第三次是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隧道;第四次是包茂高速(西康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第五次是西汉高速(京昆高速)公路秦岭隧道群,第六次是在建的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第七次是在建的西成高速铁路秦岭山区隧道群。

秦岭隧道曾是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位于西(安)(安)康铁路青岔车站和营盘车站之间,由两座基本平行的单线隧道组成,两线间距为30米,其中Ⅰ线隧道全长18460米。

卫星拍摄的秦岭隧道位置图Ⅰ、 Ⅱ线隧道纵坡基本相同,由西安端进洞后约14.7公里范围为11‰上坡,然后以3.2公里、3‰的下坡出洞。隧道最大埋深约1600米,埋深超过1000 米地段长约3.8公里。秦岭隧道穿越地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经多种手段测试,施工时有高地应力、岩爆、地垫、断裂带涌水、围岩失稳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秦岭隧道Ⅰ、Ⅱ线均为单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全部采用支承块式整体道床,超长无缝线路。Ⅰ线(左线)隧道使用2台8.8米敞开式掘进机(TBM)由隧道两端相向施工。

秦岭隧道地质复杂、工程巨大,在设计、施工、运营安全和维修管理方面都有许多技术难关,且Ⅰ线隧道采用掘进机施工,在我国铁路隧道施工尚属首次,为此有六类24项部重点科研项目立项研究,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秦岭特长隧道的修建,使我国隧道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隧道1995年1月18 日正式开工,1999年9月6日全部贯通,2000年8月18日西康铁路开通运营。

㈡ 修建隧道常遇到哪些工程地质问题

隧道工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高地应力岩爆、围岩大变形、岩溶涌突水、有害气体等。
采纳哦

㈢ 关于秦岭终南山隧道的资料

秦岭终南山隧道
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目前排名世界总长度第二的公路隧道,15分钟就可穿越秦岭。

秦岭终南山隧道位于我国西部大通道内蒙古阿荣旗至广西北海国道上西安至柞水段,在青岔至营盘间穿越秦岭,隧道进口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石砭峪乡青岔村,出口位于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小峪街村,全长18.4公里,道路等级按高速公路,上下行双洞双车道设计,安全等级一级。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60至80公里,隧道横断面高5米、宽10.5米,双车道各宽3.75米。上、下行线两条隧道间每750米设紧急停车带一处,停车带有效长度30米,全长40米;每500米设行车横通道一处,横通道净宽4.5米,净高5.97米;每250米设人行横通道一处,断面净宽2米,净高2.5米。隧道内路面为水泥砼路面。隧道衬砌除进出口II类围岩地段及悬挂风机地段采用模筑衬砌外,洞身其余地段结合地质条件设计为复合式衬砌。隧道运营通风设三竖井分段纵向式通风。监控系统包括:交通监视和控制系统、安全系统、通讯系统、设备管理、收费、计算机控制、中央控制室七个监控系统。防火系统做到检测、报警的迅速、可靠,一般设置易识别的手动与自动相结合的多通道报警系统,通过消防设施、避难设施等进行消防救援。

终南山隧道2001年1月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设计工期为67个月,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秦岭终南山隧道重大工程是“十五”期间陕西交通三大标志性工程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长隧”的秦岭隧道横穿秦岭山脉,断层、涌水、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频发,其中列入铁道部科研攻关项目的就有6大类、24个。隧道是沟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陕西省规划的“米”字形公路网主骨架西康公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是西安至安康高等级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与已建成的我国第一长隧道——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并行。

这一隧道是国家规划的包头-西安-重庆-北海、银川-西安-武汉两条公路西部大通道共用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是沟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隧道建成后,将使西安至柞水的公路里程缩短60公里,行车时间缩短2.5小时。

2001年,隧道试验段开始施工,2002年初全面开工,2004年12月13日——全线贯通,。工程开工后,参建单位仅用34个月就完成了36.04公里的主洞掘进任务,平均月掘进1060米。在山岭公路隧道中,其工程规模、主洞长度、主洞埋深、分段通风长度、竖井深度及直径均列全国第一位。为了打通秦岭隧道,中铁十八局集团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TBM隧道掘进机,指挥部先后输送近30名技术骨干到法国、德国、瑞典、挪威等国家学习。他们成立QC科技攻关小组,积极奖励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成绩突出的个人,累计奖励资金达5万多元。为确保隧道掘进精度,隧道洞内外控制测量全部采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统,贯通精度高程误差为1毫米,中线误差为12毫米,测量精度被专家称为“世界先进水平”。

秦岭隧道施工先后6次创造高产纪录、最高月掘进509米,达到了国内外特长隧道施工的新水平,相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等3项大奖和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

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有限责任公司为建设单位;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承担设计,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参加;该工程由铁一局、铁五局、铁十二局、铁十八局进行施工;由重庆中宇监理咨询公司、西安方舟监理咨询公司、山西省交通工程监理总公司进行工程监理。由铁十二局创造了钻爆法单口月掘进429.5米的国内纪录。隧道掘进的线位控制,光面爆破效果等工序的质量等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是一座世界级的超长隧道,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目前最长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难度大,建设周期长。在设计、施工、通风、监控、防灾、防排水、运营管理等方面正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以确保隧道的建设和科学的运营管理。它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水平的提高。

该隧道的建成必将是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㈣ 隧道工程地质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1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岩质隧道应着重查明岩层层理、片理、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组合形式,断层、褶皱的性质、产状、宽度及破碎程度;土质隧道应着重查明土的成因类型、结构、物质成分、密实程度等。傍山隧道,当外侧洞壁较薄时,应预测偏压带来的各种危害。
2查明隧道是否通过煤层、膨胀性地层及有害矿体等。对含有这些地层的地段,应预测地层膨胀对洞身的影响,并对有害气体或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作出评价。
3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对隧道通过的影响,特别是对洞口位置及边坡、
仰坡的影响,提出工程措施意见。
4查明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情况,分析隧道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判明地下水的类型、水质及补给来源,预测地下水的侵蚀性和洞身分段涌水量。在岩溶地区,应分析涌水及填充物是否有突然涌出的危险。
并充分估计隧道开挖引起地表塌陷及地表水漏失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意见。
5对于深埋隧道,应做隧道地温升温预测。对岩层坚硬、致密、性脆、构造应力集中的地段,应考虑发生岩爆的可能性。
6综合分析岩性、构造、地下水等有关地质测绘、勘探、测试成果,分段确定隧道围岩级别。
7在隧道洞口需要接长明洞的地段,应查明明洞基底的工程地质条件。
8查明横洞、平行导航、斜井、竖井等的工程地质条件。

㈤ 秦岭隧道的第二次

秦岭隧道曾是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位于西(安)(安)康铁路青岔车站和营盘车站之间,由两座基本平行的单线隧道组成,两线间距为30米,其中Ⅰ线隧道全长18460米;Ⅱ线隧道全长18456米。隧道通过地区岩性主要为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含绿色矿物混合花岗岩;洞身穿过13条断层,其中大的断层有 F、F、F等区域断层。隧道北洞口高程约870米,南洞口高程约1025米,隧道两端高差约155米。卫星拍摄的秦岭隧道位置图Ⅰ、 Ⅱ线隧道纵坡基本相同,由西安端进洞后约14.7公里范围为11‰上坡,然后以3.2公里、3‰的下坡出洞。隧道最大埋深约1600米,埋深超过1000 米地段长约3.8公里。秦岭隧道穿越地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经多种手段测试,施工时有高地应力、岩爆、地垫、断裂带涌水、围岩失稳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秦岭隧道Ⅰ、Ⅱ线均为单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全部采用支承块式整体道床,超长无缝线路。Ⅰ线(左线)隧道使用2台8.8米敞开式掘进机(TBM)由隧道两端相向施工。Ⅱ线隧道(右线),采用新奥法施工,初期支护为锚喷,二次支护为马蹄型带仰拱的模筑混凝土复合衬砌。Ⅱ线平行导坑于1995年元月18日开工,平导单口平均月进度为200~250米,平导比Ⅰ线隧道提前10个月贯通。秦岭隧道地质复杂、工程巨大,在设计、施工、运营安全和维修管理方面都有许多技术难关,且Ⅰ线隧道采用掘进机施工,在我国铁路隧道施工尚属首次,为此有六类24项部重点科研项目立项研究,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秦岭特长隧道的修建,使我国隧道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隧道1995年1月18 日正式开工,1999年9月6日全部贯通,2000年8月18日西康铁路开通运营。

㈥ 隧道围岩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概况划分与超前支护为什么不在同一直线,其中存在过渡段,过渡段归前还是后

举例说明:如Ⅳ级围抄岩向Ⅴ级围岩施工,则过渡段按Ⅴ级支护。如Ⅴ级围岩向Ⅳ级围岩施工,则过渡段也按Ⅴ级支护。一般过渡段施工按过渡段较弱的围岩支护。不在同一直线,因为围岩不可能像图纸上说的由上一级围岩直接变到下一级围岩。

㈦ 隧道围岩等级与分类的关系。比如说 V级围岩=V类围岩 还是V级围岩=二类围岩

老规范将隧道围岩分成六类,分别是Ⅵ、Ⅴ、Ⅳ、Ⅲ、Ⅱ、Ⅰ,数字越大的围岩性质越好。新规范将隧道围岩分成六级,分别是Ⅰ、Ⅱ、Ⅲ、Ⅳ、Ⅴ、Ⅵ,数字越小的围岩性质越好。所以老规范中的海类围岩就是新规范中的Ⅱ级围岩,老规范中的Ⅱ类围岩就是新规范中的Ⅴ级围岩了。

隧道围岩一般共分为6级,一级围岩最好,基本上是整块坚硬的石头;六级围岩最差,基本上是碎散的松软土体。

Ⅰ类:岩石新鲜完整、构造影响轻微、节理裂隙不发育或稍发育, 闭合且延伸不长,无 或很少软弱结构面、断层带宽<0.1米, 与洞向近正交、 岩体呈整体或块状砌体结构。

Ⅱ类:岩石新鲜或微风化,受构海影响一般。节理裂隙稍发育或发育。有少量软弱结构面、层间结合差。断层破碎带宽<0.5米、与洞向斜交或正交、岩体呈块状砌体或层状砌体结构 。

Ⅲ类:岩石微风化或弱风化,受地质构造影响裂隙发育、部分张开充泥。软弱结构面分布较多、断层破碎带<1米,与洞线斜交或平行、岩石呈碎石状镶嵌结构。

Ⅳ类:与III类同。断裂及软弱结构面较多,断层破碎带<2米,与洞平行,岩体呈碎石状镶嵌结构,局部呈碎石状压碎结构 。

Ⅴ类:散体:砂层滑坡堆积及碎、卵、砾质土。

(7)秦岭隧道围岩工程地质条件扩展阅读

工程地质学中把重分布应力影响范围内的岩体称为围岩。绝大部分为6r(r为洞室半径 )。[1]

一、地质学名词,相对于某种地壳物质周围的岩石。常见的有岩浆的围岩和矿体的围岩。煤层围岩指的是煤层周围一定范围内,对煤层的稳定有影响的岩(土)体。

二、在岩石地下工程中,由于受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体。

围岩是洞室四周围绕的岩石,这个洞室可以是人工开凿的(例如各种隧道、地下仓库等等),也可以是天然形成的(例如山洞、溶洞等等)。

工程性质

围岩的工程性质,—般包括三个方面: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而对围岩稳定性最有影响的则是力学性质,即围岩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性能。围岩既可以是岩体、也可以是土体。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构造形变和次生蜕变而形成的地质体。它被许许多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

工程地质学中将这些地质界面称之为结构面或不连续面,将这些块体称之为结构体,并将岩体看作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地质体。

所以,岩体的力学性质性质主要取决于岩体的结构特征、结构体岩石的特征以及结构面的特性。

环境因素尤其是地下水和地温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影响也很大。在众多的因素中,哪个起主导作用需视具体条件而定。

㈧ 矿体及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

总的来说,矿物资源有三大类

(1)气体矿物资源——天然气;

(2)液体矿物资源——石油、地下水;

(3)固体矿物资源——煤炭、各类金属矿物等。

这里讨论的重点是与固体矿物资源开发有关的矿山地质工程问题,故对气体和液体矿物资源开发的地质工程工作有关的问题暂且不论,但不等于这类矿产开发时没有问题,实际上,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地下水开发引起地面沉降;石油开采中注水驱油进行强化开采中出现大量井损事故等。这些事故如果事先进行适量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采取适当措施,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

就固体矿体来说,其矿床地质构造,从工程地质角度来看,可分为三大类

(1)层状矿床:煤、磷等矿床,埋藏于层状沉积岩体内;

(2)层控矿床:铜、铁、镍等,以似层状产状埋藏于变质岩或岩浆岩、火山岩等块状岩体内;

(3)脉状矿床:铅、锌、钨等脉状矿体侵入到各类岩体内。

各类矿床与其成矿条件相伴随的有其自己的工程地质条件规律。地质工程工作者掌握了这些特点后会对所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举例如下。

1.煤矿

煤矿是典型的层状矿床。主要为陆相、海陆交互相(湖相、沼泽相、冲积相等)。从成煤时代上来说,从石炭纪到第三纪都有;

第一石炭—二叠成煤期主要为滨海及海陆交互相及湖相建造。其建造特点是粘土岩、砂岩、页岩、砾岩互层存在,有的地区还存在有石灰岩。岩相比较稳定,除因构造断裂破坏外,相变不大,其主要的地质工程问题为:

(1)软岩:特别是铝土页岩,不仅软,而且易风化、膨胀,巷道变形极为常见;

(2)地应力:由于地应力比较高,随着采深加大,冲击地压及巷道收敛变形极为显著;

(3)地下水:这些煤矿下部一般直接与奥陶纪石灰岩接触。中国奥陶纪石灰岩中喀斯特比较发育,地下水比较丰富,即俗称奥灰水。煤炭开采中由于底板隔水层薄、断层切割、陷落柱连通等原因,极易引起突水,这些问题在华北地区极为常见。

第二个成煤期为侏罗及白垩纪,主要为内陆盆地相碎屑岩建造。随着构造作用强度不同,有的平缓展布,岩体结构完整;有的褶皱剧烈,层间错动发育,构成板裂结构岩体。水平地应力一般大于垂直地应力,距主要含水层奥陶纪石灰岩较远,突水威胁不大。而白垩纪砂砾岩常构成坚硬难冒顶板,成为采煤过程中的难题。

第三纪煤炭在我国分布也是相当广泛,东北、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及台湾都有分布。它们主要为内陆湖相沉积,岩性为粘土岩、砂岩及砾岩互层产出。在构造作用下,层间错动极发育,多具板裂结构特征。因埋藏较浅,成岩作用很低,极易风化和在地下水作用下极易泥化,强度软化系数很低。

2.菱铁矿

菱铁矿分布极为广泛,从地质时代上来说,除新生代外,从古生代到太古宙都有分布。从建造上看,主要为沉积的和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碳酸岩建造及火山—沉积岩系和陆相碎屑—泥质岩—有机岩建造。从成因来说,大体可分为沉积型、火山—沉积型、沉积—热液改造型、变质沉积型和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由此决定了这类矿体大部分呈层状和层控结构特征,矿床与围岩整合产出,局限于含矿围岩中顺层延伸,与围岩同步褶皱和错断,少部分与热液活动有关的呈脉状、束状和透镜体状。这类矿床在沉积—改造和变质过程中,由于后期热液活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规则矿体,交切原生沉积层状矿体和围岩层(片)理发育,甚至某些呈矿巢、矿瘤和不规则矿体。层状及层控矿床构成的矿山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煤炭矿山工程地质问题比较类似;脉状、束状、透镜体状等不规则矿体的矿床尽管具有热液作用特征,但近矿体围岩蚀变很弱或没有蚀变,矿体与围岩呈硬接触。除由采矿形成架空结构使岩体恶化外,原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还是比较好的。

3.与火山岩有关的铁矿

对地质工程来说,我们最关心的是矿体形状与围岩接触和蚀变关系,前者控制着矿山工程特征;后者对矿山工程稳定性影响极大。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这类铁矿体约有80%为层状或似层状与围岩整合产出,少部分为透镜体状,穿插于裂隙中的脉状,围岩有的破碎,有的完整,大部分围岩遭受蚀变,也有的无蚀变现象;围岩蚀变作用主要为矽卡岩、绢云母化、黑云母化、高岭土化,一般强度低,它们构成的接触带为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夹层,岩体易产生失稳现象;另外还有硅化、方柱石化、钠长石化,岩体有强化作用,但范围不大。蚀变带厚度一般不大,约为数米至数十米,它们构成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岩组。

4.围岩蚀变

在金属矿山工程地质研究中,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色金属及与火山岩有关的黑色金属矿床绝大部分都伴有围岩蚀变作用,实际上,这是岩浆活动的伴生产物。早期形成的岩石在气化—热液作用下,两者之间产生新的化学平衡发生的一系列旧物质为新物质所代替的交代作用。围岩蚀变是多种多样的,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①围岩成分;②气化—热液成分和浓度、酸碱度;③温度;④压力。由于形成条件所决定,常见的围岩蚀变方式和类型有两种:

(1)气化高温热液蚀变: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白云母化、电气石化、黑云母化、方柱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黝帘石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霞石化、霓石化、萤石化等。

(2)中低温热液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石髓化、绢英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白云石化、粘土化、赤铁矿化、蛇纹石化、钠黝帘石化、泡沸石化、石膏化等。

上列蚀变产物下划有“

”者,对岩体都具有强度弱化作用,由它们构成的蚀变带大部分都属于软弱接触带或软弱结构面,这在研究矿山地质工程,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工程时应当注意的,如矽卡岩化,其形成温度约为900~200℃,压力约为数十兆帕,其形成环境约距地表数百米至两公里深度范围内。这一范围内的岩石易遭受破坏。蚀变范围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少数情况下可伸展至1~2km。一般来说,这一带的岩石强度比较低。

上述有限资料表明,在研究矿山工程地质条件时必须认真研究矿床形成给地质体带来的特殊条件和对地质体改造形成的特殊条件。

㈨ 穿越秦岭的几条大的隧道工程有哪些

秦岭隧道:目前,中国铁路、公路有过次穿越秦岭的经历:第一次是50 年代宝成铁路盘山越过秦岭;第二次是修建西康铁路秦岭隧道;第三次是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隧道;第四次是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第五次是西汉高速公路秦岭隧道群。第六次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第七次是西成客运专线已正式动工兴建
第一次:宝成铁路:全线隧道304座,延长84公里,大、中、小桥1,001座,延长28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17%。全线最长的是新会龙场隧道,长4245米.铁路建成后,由于坡度大、隧道多,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第一期工程宝鸡至凤州段91公里电气化于1961年完成,1975年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次:秦岭隧道曾是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位于西(安)(安)康铁路青岔车站和营盘车站之间,由两座基本平行的单线隧道组成,两线间距为30米,其中Ⅰ线隧道全长18460米;Ⅱ线隧道全长18456米。隧道通过地区岩性主要为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含绿色矿物混合花岗岩;洞身穿过13条断层,其中大的断层有 F、F、F等区域断层。隧道北洞口高程约870米,南洞口高程约1025米,隧道两端高差约155米。卫星拍摄的秦岭隧道位置图Ⅰ、 Ⅱ线隧道纵坡基本相同,由西安端进洞后约14.7公里范围为11‰上坡,然后以3.2公里、3‰的下坡出洞。隧道最大埋深约1600米,埋深超过1000 米地段长约3.8公里。秦岭隧道穿越地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经多种手段测试,施工时有高地应力、岩爆、地垫、断裂带涌水、围岩失稳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秦岭隧道Ⅰ、Ⅱ线均为单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全部采用支承块式整体道床,超长无缝线路。Ⅰ线(左线)隧道

秦岭隧道
使用2台8.8米敞开式掘进机(TBM)由隧道两端相向施工。Ⅱ线隧道(右线),采用新奥法施工,初期支护为锚喷,二次支护为马蹄型带仰拱的模筑混凝土复合衬砌。Ⅱ线平行导坑于1995年元月18日开工,平导单口平均月进度为200~250米,平导比Ⅰ线隧道提前10个月贯通。
秦岭隧道地质复杂、工程巨大,在设计、施工、运营安全和维修管理方面都有许多技术难关,且Ⅰ线隧道采用掘进机施工,在我国铁路隧道施工尚属首次,为此有六类24项部重点科研项目立项研究,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秦岭特长隧道的修建,使我国隧道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隧道1995年1月18 日正式开工,1999年9月6日全部贯通,2000年8月18日西康铁路开通运营。
第三次东秦岭隧道全长12668米,是国家重点工程西安南京铁路的头号重点工程。总工期48个月,于2007年1月正式开通。
第四次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西康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长18020米,双洞,共四车道,2007年1月20日正式通车。为我国第一,世界第二长公路隧道,2007年9月30日通车。
第五次
西汉高速公路秦岭隧道群,西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5京昆高速,在陕西境内的一段,以隧道群形式穿越秦岭,其中秦岭一号隧道6144米、秦岭二号隧道6125米、秦岭三号隧道4930米。
第六次
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隧道长28236米,为我国第二长铁路隧道(含在建),仅次于在建的新关角隧道,隧道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为双洞单线隧道,由中国隧道集团及中铁十八局采用两台TBM和钻爆法施工。西秦岭隧道于2008年8月开工,是兰渝铁路先期开工工程,工期约5年。
第七次
西成客运专线已正式动工兴建,这是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据悉西成高铁将以隧道群的方式穿越秦岭。其穿越秦岭山区地段线路总长135公里,隧道里程高达127公里,桥隧比高达94%。10公里以上特长隧道共有6座,其中设计最长的天华山双线隧道,长达15.9公里。
西成铁路秦岭山区隧道群首次采用25‰的大坡度(国内目前在建客专最大坡度为20‰),且大坡道持续段落长达46公里,这在国内拟建的山区高标准现代化铁路建设中属首次尝试。由于山区持续大坡道对动车的牵引制动、牵引供电、运营安全、运营能力等有着重要影响,需攻克诸多关键技术难题。
中空锚杆先后应用于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西汉高速公路秦岭隧道群,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西成客运专线等大型的隧道中,为各隧道进行超前支护,和围岩支护,让隧道安全性大大提升,让我们的出行有了良好的保障。

㈩ 做隧道毕业设计,已有地形图,所需的围岩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从哪获取啊

指导老师不会给吗?,我是铁道毕业设计的,老师有一些资料会给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