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图书馆王淑玲

中国地质图书馆王淑玲

发布时间: 2021-03-03 08:56:35

㈠ 以“三光荣”精神为出发点 探讨地矿行业的廉政文化建设

马微

中国地质图书馆 北京 100083)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廉政建设是其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廉政建设也呈现出了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特点。在廉政建设的过程中,地矿行业应当以“三光荣”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地矿行业整体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对当前地矿行业“三光荣”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探寻“三光荣”精神如何在其廉政建设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关键词 地矿行业 “三光荣”精神 廉政建设

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制度性腐败。但我国又是一个封建统治长达经历了2000余年之久的国家,创造并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国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其封建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在我国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封建主义的等级观念、“皇权至上”的官本位思想、任人唯亲的封建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封建思想遗毒不会立即消失,还会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变革。在新旧体制交错过程中,一些新的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人们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但与之相应的制度规范和防范机制总是被动和滞后的,常常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政治系统调控机制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给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的不规则竞争,也成为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增强了人们的交换观念、物质利益观念。一些党员干部迷信崇拜金钱,把享乐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贪污挪用公款、索贿受贿、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最终掉进了腐败黑洞不能自拔。近年来,从诸多媒体报道可见各级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对党和国家构成了巨大危害。当前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面临严峻形势,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是公共资源配置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也是腐败易发高发的领域。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地矿行业也面临着众多的新问题,同时也对自身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如何才能有效地推进廉政建设?如何才能探索到新时期地矿行业廉政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而在解答这些关键问题的过程中,作为“地质之魂”的“三光荣”精神给了我们方向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指导,以此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矿行业的顺利进行。

1 “三光荣”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作为地矿行业的核心,“三光荣”精神是地矿人在长期的艰苦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成为地矿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主人翁”精神。地矿行业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在发扬地质队伍优良传统、促进地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地矿行业文化建设进步的过程中,“三光荣”精神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 地矿行业 “三光荣”精神的提出

在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地矿行业的“三光荣”精神被正式提出。“三光荣”精神的提出不仅仅为地质系统总结了在以往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结晶,同时也为地勘系统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1991年初,江泽民同志又把“三光荣”精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并对其进行了“光荣在于奉献”的总结。江泽民同志为当时的地矿行业及其工作者做出了“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要求,并成为该行业工作者们建功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动力以及力量源泉。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内,“三光荣”精神依然是当今做好地质找矿工作的“地质之魂”和“三大法宝”,并实现地矿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2 地矿行业 “三光荣”精神的基本内涵

“三光荣”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等,其旨在打造一支具有特别战斗力的地质英雄队伍,并能够创造功勋卓著的历史特点,以此来实现“地质之魂”。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是地质勘探队伍的第一光荣,其基本的精神实质在于“奉献”。由于找矿工作通常都处于野外,而且流动分散,其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是十分艰苦的,因此,整个地矿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将自身对于事业的追求、目标和理想置于地质找矿工作的落实当中来。在此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牺牲一些关于对文化、物质、娱乐甚至是家人、家庭等方面的满足。以“献身精神”作为地矿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将成为地矿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以艰苦奋斗为荣”精神是“三光荣”精神的核心,以“弘扬创业精神”为地矿行业工作者们弘扬创业精神的实质性要求。“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要求地质工作者正视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严肃认真地对待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一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充分发扬自身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以艰苦奋斗为荣”精神的内涵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艰苦奋斗包括在物质生活上的要有“三光荣”的精神,即要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约勤俭、艰苦朴素。其次,主要指的是要有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第三,是指要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奋发向上,实践自身的进取精神。第四,在品格风貌上要有高尚情操、先人后己、廉洁奉公。“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在我国地质事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克服了地矿行业发展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也打造了一批能够吃苦、能够奉献和忍耐的地矿队伍。

属于第三光荣的“以找矿立功为荣”,是“三光荣”精神当中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各个地质单位应当以“找矿立功”为奋斗目标,并成为整个地矿行业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矿产资源。地质找矿工作的根本是为了取得地质找矿成果,这是由地质找矿工作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的,只有地质工作者能够以“多找矿、找好矿”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和神圣使命,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地质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

2 “三光荣”精神在地矿行业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是我国新历史时期更好地推进地矿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地质队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社会也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因而,“三光荣”精神在整个地矿行业的廉政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2.1 “三光荣”精神在地矿行业及其廉政建设中的困境

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的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厚,尤其是享受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充足的物质文化条件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对于具有艰苦环境的地质地矿行业的选择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这造成了地矿行业的择业困难。“三光荣”精神所推崇的择业理念和职业精神也正在被逐渐地遗忘和淡化。由于“工作苦”、“待遇偏低”等工作特征,人们对于地质行业的热情有所降低,甚至在有些岗位还出现了贪污、腐败等现象。

2.2 “三光荣”精神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弘扬“三光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推进地矿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它在巩固地质队伍团结奋斗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共同的思想基础。

2.2.1 建立廉政激励机制

倡导“三光荣”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日常管理中所体现的主流价值是地矿行业建立廉政激励机制的重要方式。“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将成为建立以“三光荣”精神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廉政建设工作中的强大合力。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三光荣”精神纳入我国精神文明创建、党建以及整个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形成全行业上下的激励机制,共同追求“三光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2.2 建立典型的带动作用

弘扬“三光荣”精神离不开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同时,要保证地矿行业的廉政建设也与先进典型的事例及其精神密不可分。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发挥地矿行业内的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学习和实践“三光荣”精神,加强党员干部先进性建设,注重发挥老典型的精神感染作用。以此来增强地矿行业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自觉做到为党分忧、为民奉献、为国尽责。同时,良好的时代典型的带动作用将让广大地矿员工作者有了学习的榜样,从先进典型中汲取力量,并能够见贤思齐,赶超目标等。

3 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廉政制度建设

目前,土地整治领域正成为国土资源领域腐败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在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等环节容易发生权钱交易,“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有蜕变为“民怨工程”或“腐败工程”的风险。为进一步把土地整治这一利国惠民的好事做好,加强土地整治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3.1 加强制度贯彻落实机制的建设

针对目前有些制度执行难的现象,国土资源系统在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的进程中,要着力加强制度的运行机制建设,建立贯彻落实制度的责任制,完善以自查自纠、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及其运作程序和规范,真正把制度要求转化为自律要求,把外在的制约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真正推动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3.2 建立制度运行反馈评价机制

反馈评价机制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极为重要,它在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延伸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进一步补充、完善制度的主要依据,是检验制度能否适应时代要求和掌握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途径。建立制度运行情况的反馈评价机制,需要通过专项调查研究、民意测验、座谈以及对反腐倡廉综合信息的归纳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度本身的缺陷,适时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推出新的更趋完善的制度。

3.3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

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是推进国土资源系统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径。要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法规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群众讨论论证、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和评议权。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督效力。通过E-mail、短信平台、举报电话等现代信息技术,调动了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能全方位、高效能地提高监督力度和效果。

3.4 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

推行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考核制度。对落实目标责任、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勤政廉政、评先入党干部人事工作纪律、重大事项申报、个人礼品登记等方面全面加强对每个干部年度考核,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督促干部廉洁自律。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定期听取单位责任人的汇报,查看责任目标完成的资料和实绩,召开群众评议会议,对单位和责任人分别做出廉政评价,并归入个人廉政档案,作为业绩评定、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提高规章制度护廉的效能。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内的廉政建设工作当中,应当总结、提炼、传承、弘扬“三光荣”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增强地质勘查队伍的主体责任感和整体凝聚力。当前国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我们应始终要把“三光荣”精神与土地、矿业市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完善土地有形市场,使土地、矿业市场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健康发展道路,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吴光.廉政的内涵与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J].浙江社会科学,2006(03)

张文驹.探矿企业制度建设中的经济与法理关系[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1):4~13

㈡ 开展专题情报研究与咨询服务

专题情报调研是专业图书馆、专业信息机构的重要服务领域,也是专业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优势所在。专业图书馆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情报需求,开展情报调研和咨询工作,充分满足母体机构和行业、产业的情报研究需求。2009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按照科研和决策信息需求,重点深化了战略决策情报研究、学科化信息服务,持续提升科技信息保障服务能力。组织情报人员参加中国科学院面向2050科技发展战略路线图研究工作;组织撰写《中国与美日德法英五国科技的比较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科学评价与减排政策》等报告,提供国家主管部门决策参考;组织编写《国际科技竞争力报告》、《科学结构地图(2009)》、《主要国家和国立科研机构实行的创新政策与新举措》、《应对金融危机的科技政策与措施》、《主要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规划动向》、《中国科学院专利分析报告2008》、《材料领域技术发展趋势报告》等,支持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科研决策和管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围绕企业新建扩建项目、产品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探索等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规律、市场规律、行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式、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2009年,围绕技术咨询和信息咨询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到科技部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钢铁工业节能技术筛选与评估”,实现了信息咨询业务纵向课题的重大突破;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外原材料工业发展趋势和竞争力分析”、“国外原材料工业兼并重组研究报告”两个课题;承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发达国家钢铁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研究”和“热轧扁平材产业链建设——世界钢铁产业链建设探究”、中国金属学会的“世界钢铁工业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三个课题。2009年,中国地质图书馆根据各单位科研和项目工作需求,开展较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承担了“地质力学文献分析与发展趋势专题研究”、“国外典型成矿区带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全球矿产资料信息检索与编译”、“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国内外资料检索与综合研究”、“世界海洋矿产资源文献调研分析”、“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态势文献调研分析与综合研究”等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组织编写《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0)》,积极承担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相关工作,服务医学科技创新,扩大院校影响。开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舆情监测系统和卫生政策研究知识服务平台,初步完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门户建设,编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舆情简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动态》,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信息支持,服务卫生决策。

㈢ 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作为地大16级研究生,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其实地大有很多地标性建筑,在你看来习以为常,然而你在别的学校却会发现没有,至于这其中是否隐藏着别的含义?那就要等你来学校亲自去探索了!相信他们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首先就是地质工作者的石刻雕像,他们少部分你能够在学校明显的地方发现,但大部分都在隐藏的角落才能发现!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质包,腰跨罗盘,头顶蓝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从他面前出发走向祖国各地,他是学校最具标志性的风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里已经站立了近30年。走进他,你会想要知道,他是谁?又经历过怎样的历史变迁?而这个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谁呢?想要知道吗?那就加入我们地大这个大家庭,自己探索获得答案不是更加有趣吗?

㈣ 中国地质图书馆的历任馆长

姓名任职时间赵志新1917—1921李学清1917—1922卢祖荫1922钱声骏1923—1937许德佑回1938张鸣韶1938—1941王珏答1942—1943高振西1943曾鼎乾1944—1945钱声骏1946—1955张煦南1956—1958严庄1956—1961邓戈明1964—1982武宁生1983—1990李裕伟(代馆长)1990—1997王家枢1997—1999蔡克勤1999—2003段怡春2003—(表格资料来源: )

㈤ 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陈杰

(中国地质图书馆 北京 100083)

摘要 目前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但是部分干部职工缺乏崇高的政治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此,地质调查事业单位应提高认识,把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地质调查事业的重要位置;联系实际,切实加强地质调查队伍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实践,培育地质调查队伍的“三光荣”精神和优良传统;创新载体,增强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地质工作者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地质调查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 问题 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使命。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健康、高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基础的能源矿产与日俱增,稳定的能源矿产供应,需要有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的地质调查队伍。因此,做好新时期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

在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地质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面临艰巨性与困难性的双重挑战,网络技术媒体传播的崛起与职工价值观念的转变都促使地质调查事业单位在发展事业的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也予以高度重视。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达到“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素质上提高,观念上更新”的新需求,就必须紧紧结合实际,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反思当前地质调查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地质调查事业的深入推进。本文就当前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地质调查事业单位做好发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

1 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地质调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总体上是好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

1.1 重业务,轻思想,认识上不去

在当前地质调查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之时,不少职工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化。认为地质找矿业务技能是硬的,物质激励是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软的,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性认识有欠缺,在思想观念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工作任务,轻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少数领导同志也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的,可有可无,业务工作是务实的,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出成绩。因此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业务发展上,无暇顾及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1.2 主业意识不强,职责不清

部分党的干部未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主力军的作用,并认为,单位行政干部是“一岗双责”,既抓业务工作又抓队伍建设,那么行政干部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模糊,摆位不正,在工作中表现为抓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不够,把自己等同于一般干部,忽视了自己的职责。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安于现状,存在老好人思想,导致工作处于被动局面。有的干部对职工思想未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职工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敢抓,不敢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怕得罪人。

1.3 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够,流于形式

现在是信息社会,人们时刻都处在大量信息包围之下,而一些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未能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同步,往往还停留在开会学习、简单说教、读报、写体会、提口号等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中,缺乏创新、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措施。甚至有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重视行政手段和经济措施,而轻视正面疏导和以点带面的现象,工作仅仅落实在字面上、口头上、墙板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和检查,对干部职工没有新鲜感,缺乏吸引力,没有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1.4 职工思想变化大,部分存在消极态度和思想顾虑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地质调查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的工作环境、生活水准、居住条件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这都得益于地质调查事业的大力改革。然而,与物质生活相对应的,则是部分职工思想也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大多数职工对各项改革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也有少数职工对改革信心不足,或持消极态度,或存在一些不够端正的思想认识和情绪。

1.5 对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够重视

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战斗力强的职工队伍是实现单位跨越发展的基础,缺乏良好政治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创造不出好成绩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隐形的,其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才能显现,所以,一些单位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配备和投入显得不积极、不重视。

1.6 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距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对现代政治、经济、科技等知识的了解,对单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向职工群众做出合理的解释,工作队伍的构成需更新充实。

1.7 难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其功效不在一朝一夕,而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因此难以进行量化考核。

2 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梳理分析,主要归于以下几方面。

2.1 思想重视不够

主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做党群部门的务虚工作,行政部门不大过问。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不能形成党政合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也就不会着力锻造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不会形成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从而大大削弱了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2 方式方法缺少创新

长期以来,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都停留在一种程式化的状态。所谓思想政治工作仅指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这种学习内容上缺乏系统性、联系实际不足;形式上以灌输为主,缺乏创新;更主要的是缺乏过程的督查,学习的实效性得不到保证。

2.3 考核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一些单位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强业务建设上,在对职工的考评上,只注重项目研究和科研成果;在引进人才时,把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当做聘用的主要条件,对其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不去关注或仅作参考。特别是许多单位重奖科研人才机制和措施的出台,更使得地质工作者一心只做学问,只重视业务、科研的发展,而普遍存在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

2.4 社会环境的影响

地质调查队伍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方式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现实社会中流行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使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利益,较少考虑到集体和社会的要求。激烈的竞争,讲究投入和回报的市场原则,使他们对可以量化的带来实惠的项目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职称等级等孜孜以求,而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等相对淡化。

2.5 理想信念不坚定

不能把“三光荣”精神当做工作的信条,缺乏真正对地质调查事业的感情和热爱,这就决定了一些人很难在地质调查工作中找到乐趣,很难形成为地质调查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勇气和决心,也就不能把地质调查工作,当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当有工作条件相对较好,待遇较高,相对稳定的机会出现时,他们就会想着离开。特别是对于认识能力正处于急剧上升与变化阶段的年轻职工,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职业心理特点之时,同事的言行和信仰会直接影响他们。在当前大多数人利益至上的思维影响下,他们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追求,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偏差。

2.6 人文关怀不够

大部分单位党、政、工、团组织齐全,但由于工作点多、面广,一部分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性、细致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很多工作只是开会、传达,停留在口头上,工作的开展也是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思想工作的重点向特殊群体倾斜,一般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被疏忽,他们的困难和苦闷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排泄,积少成多,会形成对单位的一种情绪,一种不满,不会形成对单位一种浓浓的感情。

2.7 体制机制不适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随之而来。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也相应凸显。然而,有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3 加强地质调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地质调查队伍,大力弘扬新时期地质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基础,并发挥其政治优势,才能进一步推动事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3.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建设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从党委工作制度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机制,扎实推进,确保落实。通过制定总体规划,确定方针目标,部署重大任务,建章立制等形式,加强宏观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通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经验体会、碰到的具体困难、采取的对策措施等,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助共进。二是健全工作责任制。即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机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责任到人,并建立经常性的分析制度,健全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使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真正落实到实处。三是建立思想教育机制。即由导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典型示范教育、科技文化教育等单向教育构成向复合教育构成转变,实现思想由滞后向超前转变,变事后教育为事前教育,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把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

3.2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保障措施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一是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二是加大政治工作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岗位交流。积极做好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甚至是不同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三是要从岗位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有潜质、基础较好、与政治工作相关的专业或热爱政治工作的人才,到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锻炼成长,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向“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发展,激励年轻人在思想政治工作岗位成才。四是要正确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绩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绩效很难评价也很少评价。在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按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业绩大小及技能高低获取报酬的分配机制,这将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带来极好的推动作用。

3.3 创新方式方法,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在运用好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站、微博、微信、QQ群、短信等新手段,把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融入进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真正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法纪教育警示人;用传统美德感召人;用先进英模启迪人;用关心关爱温暖人;用开展活动引导人;用单位文化陶冶人;用竞争机制激励人。

3.4 有效利用载体,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在方式方法上创新,更要在活动载体上有所突破。在综合运用互联网、宣传栏、报刊等宣传媒体,努力营造思想工作良好氛围的基础上。一是利用各种会议为载体,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增强职工队伍的主人翁意识,在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利用事务公开为载体,事务公开不仅是单位深化改革,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也是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动力之源。应该将职工普遍关心的岗位竞聘、岗位遴选、人事聘用、项目招投标、发展党员,奖金发放等工作实行全公开,可以消除职工的疑虑,化解不必要的矛盾,而且还能增强职工对党委班子和单位的认知度、忠诚度。三是以推进科学化管理为载体,升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管理应当是科学、规范管理,而不是人管人的管理,一切应当按制度要求办事。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强化管理入手,用制度引导职工规范言行举止,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考核,配合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才能不断提高综合效力。

3.5 与时俱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引导

一是坚持用党的重要思想武装职工头脑,坚持用先进理论教育引导职工,使职工能够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单位的发展建设之中。二是弘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优良传统,有目的地组织职工学习地质调查事业的光荣历史、引导职工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弘扬正气,坚持正确导向。营造健康向上的行业与单位风气,从而影响职工的思想观念,要关怀人们的精神家园,给人们以生活、工作的信心和力量。四是要对那些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人物进行大力宣传,使广大职工对先进人物和光辉榜样,有真实的认识和感受,从而激发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3.6 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实现中心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渗透、结合、作用于职工的生活、学习,直至单位的业务建设、项目研究、决策管理等全方位、全过程。一是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上重视关心、业务上悉心培养、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结合起来,解决好关系到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居乐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热爱本职工作,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全身心投入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地质调查和找矿突破为中心任务,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正确有效地解决事业发展中的矛盾。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只有依靠广大职工,服务广大职工,才能受到大家欢迎。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制度约束人。

3.7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及时调整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握工作的主动性。一是要大张旗鼓、始终不渝地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对单位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诸多问题进行宣讲,增强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二是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到现场、入人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将单位发展的思路、政策、办法、措施向职工交底,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三是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做职工思想工作的过程中,时时处处要做到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常做换位思考,保证思想工作到人、入心。四是要掌握个性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对症下药。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的个体千差万别,一定要采取不同方法,真诚交流,不回避问题和矛盾。

参考文献

蔡庆忠.浅议做好当前地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及措施.改革与开放,2011年5月刊

㈥ 浅议新时期“三光荣”精神在地质图书馆工作中的体现

陈晶

(中国地质图书馆 北京 100083)

摘要 “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人长期艰苦实践的结晶,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三光荣”对于发扬地质队伍优良传统,推动地勘文化建设,促进地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拥有97年历史的中国地质图书馆在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光荣”精神更是渗透到图书馆的每一个发展脚步中。本文结合新时期地质图书馆工作的特点,简要分析“三光荣”精神在各个环节中的体现。

关键词 “三光荣”精神 地质图书馆

“三光荣”是在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它既是地质系统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结晶,又为地勘系统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1991年初,江泽民同志又把“三光荣”高度概括为“光荣在于奉献”并为地质工作者题词:“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200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要求继承和发扬“三光荣”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地质工作中再创辉煌。“三光荣”精神是地质行业永恒的精神追求。

“三光荣”精神作为地质文化的核心,从人生观、行为模式和价值追求三方面展现了地质人的崇高境界。如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趋多元化,地质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此,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指出:“‘三光荣’精神是我们最大的文化建设,要加以总结、提炼、传承、弘扬,要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

在工作中总结、提炼、传承、弘扬,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三光荣”精神一直是地质图书馆人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的一项工作准则。

1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其精神实质是奉献,它要求地质找矿工作者热爱地质找矿事业,献身地质找矿工作。

虽然远离地质找矿第一线,远离找矿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但是地质图书馆人一直以自己的事业为荣,秉承着“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馆训,始终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图书馆人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在地调院、环境监测总站、国土督察局、地学院校以及大型矿业公司等都留下了图书馆人的身影,宣讲资源与服务、培训数据库使用技巧以、调研需求以及赠送专题服务成果等内容不仅为一线的地勘单位科研人员送去了前沿的技术信息,更为科研人员开通了一条自我提升的知识通道。我们不仅服务地质科研一线人员,我们还服务地质科研管理层与决策层以及广大的地学师生。每当面对读者如饥似渴的眼神、每当听到读者由衷的赞叹、每当送走一个个不远万里来我馆查找资料的读者,我们地质图书馆人是骄傲的,是自豪的,我们的字典里也许缺少新发现矿点、新增储量等这样的字眼,但我们有读者满意的微笑,有科研人员真诚的道谢,有国家地质工作不可或缺的职责,我们以献身地质图书事业为荣。

2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艰苦奋斗为荣,其实质是弘扬创业精神。艰苦奋斗有以下内涵:一是指物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增收节支、反对铺张浪费;二是指在劳动态度上要吃苦耐劳,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三是指在进取精神上要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四是指在品格风貌上要有高尚情操、廉洁奉公、先人后己。

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对图书馆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各单位科研、生产工作任务不断增加,科研项目涉及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对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数量逐年增大、对文献信息的科技含量的要求逐年增高、对文献服务的形式和种类的要求也不断增多。

“以艰苦奋斗为荣”要求地质图书馆人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从传统的文献资源管理和文献服务快速向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转化,提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学科化、专业化开发的能力。这就要求地质图书馆人充分发扬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吃苦耐劳、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另一方面提升自己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的要求;要求图书馆人进一步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调研服务过程中不畏条件的艰辛,真正深入到地质工作的一线,深入到有需求的科研人员当中,并在走出去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服务过程中能过提供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在服务过程中能耐心地解答科研人员的问题,回来后能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并能第一时间解决科研人员日常的学科咨询问题;要求图书馆人有攻坚破难的信心和毅力,有加班加点的无怨无悔,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攻坚阶段齐心协力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3 以找矿立功为荣

以找矿立功为荣是“三光荣”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是奋斗目标,地质找矿工作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地质找矿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地质资料。因此,多找矿、找好矿,是地勘单位的神圣使命和主要任务,是衡量对地勘工作贡献大小的主要尺度。

图书馆人虽然远离找矿一线,但是我们的工作可以为国家的地质找矿事业提供坚强的保障。近年来图书馆努力融入国家地质工作主流程,始终坚持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线和根本宗旨。随着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图书馆人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和信息,随着数字化、学科馆员、情报研究和成果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我们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页岩气、非常规能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三稀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矿产综合利用、铀矿地质、深部找矿、物化探新技术、航空遥感、地质环境监测、国土规划等几十个课题的开展不仅为找矿一线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进展情况说明及数据,为科研人员的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撑的同时,更为他们节省了很多的精力与时间。境外地质矿产图件的服务更为全国多家地调院、煤田地质局及核工业单位提供了境外矿产勘查的第一手资料。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申报项目与奖励提供了支撑,使科研人员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实现找矿的目标。

目前,图书馆的服务已从过去单一地到馆服务形式扩大到网络服务、VPN服务、学科服务、专题服务、科技查新、情报研究,项目合作、成果管理、支撑服务及主动推送服务等;服务范围从部局直属单位扩展到全国的地勘行业部门;服务内容从单一的浅层次向多层次全方位知识服务推进。有效地保障了科研人员的需求。

4 结语

总之,在科技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三光荣”精神依然是地质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三大法宝”,是地质图书馆给人无私奉献、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大力弘扬“三光荣”精神(卷首语)[J].浙江国土资源,2011,(9)

张先余.弘扬“三光荣”精神 塑造地勘队伍核心价值理念[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7)

㈦ 国内图书档案管理服务现状及其对地质资料服务的借鉴意义

王黔驹1刘固望2茹湘兰1袁慧香1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图书档案馆藏机构基本情况和服务现状,结合我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服务力量,增设服务部门;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方法,提升地质资料服务效率;加强地质资料服务宣传力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等三方面建议。

关键词图书档案地质资料服务

1 前言

当前,面对社会各界对地质资料需求日益增长,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不断增加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手段,但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仍面临着如何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问题。考虑到图书档案与地质资料在管理和服务上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为了借鉴图书馆和档案馆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好的经验,本文重点分析总结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清华大学档案馆等不同类型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情况。

2 图书档案馆藏机构基本情况

2.1 馆藏概况

图书档案馆藏机构因其职能定位及覆盖范围不同,馆藏内容和数量存在差别。如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容量2500多万册,现馆藏珍品特藏260多万册,古籍善本32.5万册,中、外期刊125多万册,博士论文近12万种,音频资源4万多张,视频资源10万余张;中国地质图书馆主要馆藏与地学有关的文献、古籍等,目前近现代地质学启蒙时期以来近200年的国内外地学文献已达60万卷(册),世界各国地质图件1万余套;北京市档案馆现有馆藏190万卷(册),排架长度一万多米,有纸质、录音、录像、影片、照片等各种载体,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经济、军事、文化、农业、工业、外交、科技、教育、宗教等诸多方面。

从调研可知,国家图书馆等综合型图书馆馆藏资料品种齐全、涉及广泛,而中国地质图书馆等专业型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比较专一,具有专业特色。全国各级档案馆藏机构根据档案所属辖区进行分级统一管理,各级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大,综合性档案馆种类较丰富。

2.2 机构设置

图书档案馆藏机构的内部机构设置完备,一般根据需求设置部门,能满足管理和服务等工作需要。面对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综合图书馆、档案馆,部门设置上较全,涉及方方面面,部门也比较多,设立了特色部门,对一些服务部门进行细分。例如,首都图书馆共有20个部门,除管理部门以外还有宣传策划部、合作协调中心、会议展览中心等特色部门,日常借阅服务也细分为典藏借阅中心和少儿综合借阅中心等不同服务部门。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仅是学校内的一个部门,主要针对高校和科研单位服务,机构设置上也相对比较简单,如清华大学档案馆就仅有5个部门。

2.3 信息化建设

当前,无论是图书界还是档案界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国家图书馆信息化不仅在读者借还图书和目录查询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同时国家图书馆新增加了网络在线浏览、手机阅读、网络图书资源目录查询、数据库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手段,充分利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来提高图书服务质量和效率。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门户网站的建立,逐步加强档案数字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3 图书档案馆藏机构服务情况

3.1 服务制度

目前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各项服务制度健全、规定明确,包括入馆须知、阅览室介绍、办理借阅证、借阅须知、复印收费标准等方面。有些大学的图书馆有一些特殊性的规定,如存包柜使用须知、图书馆自习区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

3.2 服务对象及方式

图书档案馆藏机构受其馆藏图书、档案的数量和特点的影响,服务群体也有所不同。综合型图书馆、档案馆服务面广,重点为社会大众,科研机构及政府;专业型图书馆、档案馆则重点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司及政府服务;高等院校的图书馆、档案馆主要是服务在校学生与教职工。

现阶段,图书馆和档案馆服务方式主要包括查阅、咨询、外借和网络服务。考虑图书保密性较弱,档案保密性较强的特性,图书馆大量提供外借和网络服务,包括在馆外借、阅览,在线浏览、下载、查询等方式;档案馆主要提供在馆的咨询、查阅、缩微胶片阅览,对不涉密的档案提供在线电子阅览、档案出版物阅览等方式服务,一般不提供外借服务。

3.3 特色服务

图书馆服务内容除了图书借阅、在线浏览等基本服务以外,很多图书馆还有自己独有的服务。如国家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提供了讲座、咨询、展览等服务,国家图书馆除提供掌上国图、网上读书、手机阅读等特色服务外,还有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国家数字图书馆基层资源服务、数字电视服务等17种服务;中国地质图书馆提供了科技查新、为专家服务及定题服务;各大学图书馆有SCI咨询中心、报刊服务电子学位论文提交等。档案馆除了公共的咨询、查询和复印外,通过档案展览和出版物为社会公众提供特色服务。图书档案馆藏机构十分重视对外宣传服务,或是举办学术系列讲座、学术会议,如“文津讲坛”、“中国典籍与文化”、“教育家讲坛”等众多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或是组织培训和展览,扩大图书及档案公众影响,挖掘潜在用户,提高服务水平。

4 几点建议

4.1 加强服务力量,增设服务部门

从内部机构设置中可以看出,图书档案馆藏机构十分重视服务工作,设立了如宣传策划部、少儿综合借阅中心等特色宣传服务部门。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人员严重不足,在全国33个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中,有22个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专职从事地质资料的正式职工人数在5人以下,因此很多单位没有单独设立服务部门,单独设立的也至多一个,如全国地质资料馆设立了资料服务室。为了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议馆藏机构加强服务力量(人员),增设服务部门,如馆藏机构可根据用户需求及服务工作环节现状,设立资料借阅服务部门、资料数据加工服务部门、咨询编研部门、资料宣传策划部门。

4.2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方法,提升地质资料服务效率

国家图书馆通过掌上国图、网上读书、手机阅读等方式拓宽了图书受众面,达到了常规服务不可想象的效果。目前,我国新形成的地质资料都有电子文档,正在对馆藏纸介质资料加快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和相关数据库建设。因此,只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集聚、挖掘与共享服务新技术、新方法,很快就能实现掌上资料馆和手机阅读、浏览地质资料的电子文档,扩大地质资料服务群体,提升地质资料服务效率。

4.3 加强地质资料服务宣传力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图书馆和档案馆在宣传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举办公益性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对外提供社会教育、培训和大型展览等。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需打破常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宣传和服务,制作系列宣传产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提升地质资料馆社会知名度,影响地质资料潜在用户群体,同时建立客户服务体系并利用座谈、上门调研等多种渠道来收集用户需求信息,积极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

㈧ 信息情报室

由《矿床地质》编辑部、资料室和图书室组成。《矿床地质》面向全国,宣传矿产资源研究成果;图书室面向全院,收集借阅有关矿产的图书期刊;资料室面向全所,收集借阅矿产资源研究所形成的科研成果,服务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1.《矿床地质》编辑部

《矿床地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和《Peферативный 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矿床地质》排在第5~21名之间。

有关《矿床地质》重要数据统计表

2.图书室

现有科技藏书4万余册,科技期刊百余种,对中国地质科学院职工开放。每月借阅量达百余册。科技期刊包括《中国科学》、《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American Mineralogist》、《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nation》、《Mineralium Deposita》等SCI收录的期刊。为了方便矿产资源研究所职工更加广泛阅读国内外地质科技书籍,矿产资源研究所图书室现已经与中国地质图书馆联网,只需登陆http://www.cgl.org.cn/、http://cnki.cgl.org.cn/kns55/brief/result.aspx或http://cnki.cgl.org.cn/kns55/等,便可下载阅读中国地质图书馆提供的各类相关书籍。

3.资料室

成立于1964年,是矿产资源研究所建所以来形成的原始资料、研究生论文和全国各地收集的地质资料储存借阅室。现有资料包括各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地形图等。按照专业分类,包括物化探、区域地质普查与勘探、成岩成矿实验包裹体、地质力学、海洋地质、数学地质、地球化学、岩矿测试、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气候环境地质、同位素地质、矿物学、矿床学、岩石学资料等。该资料室按地区及上述专业建立了检索卡片,供科研人员查寻之用。

2007—2009年,矿产资源研究所曾经对其成果资料进行过一次全面清理。目前,共有矿产资源研究所形成的原始资料659套、成果报告1160套。这些资料包括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973”、国家“863”、科技支撑等各类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项目所形成的各种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

资料室保存资料数量统计表

㈨ 百年沧桑话馆藏——《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珍本图录》编撰始末

陈俊岚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图书馆经过数十年南下北上,西迁东回的战乱时期,公元2011年迎来建馆95周年,更迎来中国地质事业的蓬勃发展。馆藏也由建馆时藏书仅4000余册,发展到目前的纸介质印本70余万册,囊括了近代地质学启蒙时期以来约200年间的国内外宝贵地学文献;世界各国地质图件一万余套。正是几代地质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日积月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倦追求,使得地质图书馆书海浩瀚,犹如地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瑰宝。

一、编撰《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珍本图录》的背景及经过

2003年,由张尔平主编的《鸿印雪泥》一书出版,将地质图书馆90年的藏书印章辑录成册,首次揭开了地质图书馆发展历程的面纱。然而有关地质图书馆近百年珍贵文献的研究却是一个空白。为融地质图书馆藏书之精粹,展我国地学文化之宏博,填补近百年来地质图书馆珍贵文献研究的空白,2011年中国地质图书馆顾晓华馆长设立馆长研究基金,“编撰〈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珍本图录〉”的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获得立项,拟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地质图书馆珍贵文献汇集成册,呈现于世人面前。

第一步,课题组制定了科学的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工作思路。课题组在参考国内图书馆界对特藏文献界定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征求专家学者对界定地学珍贵文献标准的意见。通过对馆藏纸本文献进行排查摸底,核定馆藏珍本文献的种册数,最终确定入选《图录》的目录。

第二步,通过上网、到国家图书馆、西安交大图书馆等地查阅资料,对入选珍本图录的百种文献的历史背景、专业学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进行探考,完成文献的属性描述工作。

第三步,征求专家意见,对属性描述文字进行修改和完善。在馆内召开专家研讨会,对图录的相关内容和编辑文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修缮。

二、《图录》的基本情况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最终共筛选出中外文图书106种、中外文期刊13种、地质图件9幅入选图录,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编辑成册。

1.界定地学珍本文献的标准

我国近代地质事业是在地质学会成立,有了专门的地质研究部门和教育机构以后,才有了卓越的发展。这些地质事业起步阶段的地学文献对中国的地质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和卓越的贡献,承载了地质前辈的丰功伟绩和地质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因此我们在界定标准的时候参考了以下几个原则:时间界定的原则、有重要学术价值原则、以手稿待印本为主的原则、以装帧精美特殊材质为主的原则。

中国地质图书馆珍本文献的标准:1949年以前的文献(以民国期间出版物为代表)为本馆的特藏文献,1937年以前的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文献、近代著名地质学家的著作(以地质学家的手稿、待印本、抄写本为代表)、装帧精美,特殊材质(宣纸线装及特殊印刷,以1912年以前外译本为代表)的文献界定为本馆的珍本文献。

2.入选图录的文献情况

本书分为图书篇、期刊篇和图件篇三个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的精华。入选《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珍本图录》的文献既有我国地质事业泰斗章鸿钊、翁文灏、黄汲清、谢家荣、杨遵仪等先生的大作,也有极其珍贵的地质图件、图片,以及早期译自国外的地学专著,刊本有宣纸线装、宣纸铅印、油印本,以及世人难得一见的珍贵手稿。装帧有卷轴装、折装、线装、精装及简装等形式。文献涵盖了中国学者翻译国外地质著作、外国学者到中国进行地质考察、国人自己进行地质调查及地质研究发展的重要阶段,内容包括近代地质事业的发展、地质考察、游记、矿物矿产及博物馆学等方面的专著。每件作品都凝聚地质前辈的汗水和心血(有关文献请见图1至图5)。

内附32张彭县铜矿局(图5)矿景、采矿、冶炼及人们劳作的真实情景,是了解彭县铜矿局历史的非常珍贵的史料。

3.珍本文献的属性描述

以《井矿工程》一书为例,聘请专业摄影师为文献进行拍照,并配以文字介绍(图6)。

该书属矿学类。主要介绍了造自涌水井及奴而敦造自涌井的方法;开地取矿之法、今凿转动之法、凿孔常遇难事、孔内补管为衬、开石之器具、白而格斯脱落所设开石之器具、马太与布拉特两人所设凿孔之器;用火药拉开土石之法、平路与火药膛得光之法、开裂土石所用之别种药料等内容。附图140幅。

在属性描述中我们对重要项别作了说明和介绍:

书名项,包括书籍的卷数、期数;

著者项,包括出版时间、出版地点、出版者、版本类别;

稽核项,包括册数、函数、图、表等;

图1 《工商部试办地质调查说明书》(丁文江撰,1913年成文)

图2 章鸿钊先生手稿(宣纸线装)与张印堂先生科考报告(手写、实地拍摄照片)

附注项,为以上各个事项的补充与说明,包括所附的附录材料;如题签、藏章,刻印流传及关于这本书的特殊说明等;

提要项,向读者提供书籍的内容概要和评介知识,需概括地介绍本书内容大意、著者生平事迹、著作经过以及版刻流传情况等。

序及前言,承蒙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为本书作序,馆长顾晓华撰写前言。

三、编辑《图录》的目的及意义

顾晓华馆长在前言中对编撰本书的目的及意义进行了介绍。

图3 《地质研究所师弟修业记》(章鸿钊、翁文灏合撰,1916年)

图4 《南浔铁路规划图》本馆珍藏的唯一的缣帛手绘铁路图

分3卷,总长27.7m,1906年完。2000年经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认定该图对我国早期铁路建造史、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展示与弘扬

入选图录的文献是在数十万册图书中遴选出来的,每件作品都凝聚了我国地质前辈的心血,见证了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坎坷而又光辉的历程,弘扬了地质工作者“三光荣”的地质精神。

图5 《彭县铜矿局写真》(1909年,照片写真集)

图6 《井矿工程》

[英]白尔捺辑,[英]傅兰雅口译,赵元益笔述,曹钟秀绘图,光绪五年(1879)江南制造总局编译。本书共二册三卷,宣纸线装本

2.追思与缅怀

中国地质图书馆从“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到成为亚洲最大的地学专业图书馆,它的建立与发展凝聚了几代图书馆人的呕心沥血。透过这些作品,让人感念地质先辈的聪明才智和为国家身先士卒的爱国情操。

3.希望与勉励

希望这本书能够让读者走进地质图书馆,走进中国近代地质发展史,阅读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地质前辈的丰硕地学理论,对那些为了中国地质事业的繁荣发展而作出贡献的地质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地质图书馆也愿意迎接改革发展的挑战,建设现代化数字图书馆,为地质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问题和不足

1)由于课题组成员缺乏对珍本文献知识及早期地质学理论发展的系统认识,尤其对部分文献版本的鉴定上存在困难,因此在珍本的界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我馆大部分特藏文献(尤以民国正式出版文献)损毁严重,又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得这些文献的使用受到严重影响,建议加大对馆藏文献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3)在对馆藏纸本文献摸底中发现,很多珍贵的早期地学文献我馆并没有收藏。在我馆收集的文献中,部分出现缺少附图或者有图无书的情况。例如,周树人的《中国矿产志》有书无图,闻齐、赵志新的《徐霞客游记附图》有图无书,等等,严重影响了文献的完整性和价值评价的界定。对这些文献的收集工作是保证我馆地学文献系统完整性的工作之一,也恳请各位专家为我馆的文献采访工作提供线索和帮助。

4)在馆藏珍本文献中有很多文献为未出版的手稿,其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学术价值的参考文献非常少,使得研究工作遇到不少障碍,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时间进行调研,也希望得到专家的帮助。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