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机构设置
❶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怎么样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和任务是承担全国地质环境回监测答网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承担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信息化建设与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国土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家国土资源调查规划,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国土资源部为正部级;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副部级,副局长为正局级,下属各单位正职应该是标配副局级。因此,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其正职应该为副局级,副职为正处级。下属各单位部门正职为副处级。
❷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是什么级别的单位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和任务是承担全版国地质环境监测权网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承担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信息化建设与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国土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家国土资源调查规划,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国土资源部为正部级;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副部级,副局长为正局级,下属各单位正职应该是标配副局级。因此,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其正职应该为副局级,副职为正处级。下属各单位部门正职为副处级。
❸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院领导
张 连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专副院长
田廷山属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院长(常务副主任)、党委委员
殷跃平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总工程师)
黄学斌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院长、党委委员
刘传正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张作辰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院长、党委委员
郝爱兵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院长、党委委员
马淑玉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院长、党委委员
❹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的人员机构设置
该所现有人员458人,其中在职职工265人,离退休人员193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专程院属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6人。在职科研人员中高级研究人员85人,中级研究人员59人,初级研究人员67人。 该所设有9个专业研究室、4个科研保障中心、1个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部、1个地热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矿泉水及环境监测中心、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环境地质研究中心设在所内。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均设在所内。
❺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的下属机构
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主任:万军伟(教授),副主任:郭会荣(副教授)、马传明(副教授), 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1952年创立于原北京地质学院,下设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教研室,1960年一分为二,分别成立水文地质教研室和工程地质教研室,70年随北京地院迁至武汉成立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后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两个教研室,1999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探矿工程学院两院合并成立工程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更名为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2003年以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为主体成立环境学院,原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一分为三,成立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验中心。水文系负责水文学及水资源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
经过50几年年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目前在编人员21人,教授5人,其中博导3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外聘院士2名。本系培养的毕业生已遍及祖国各地,成为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中坚力量,有3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还有一些中青年学者已在国际水文地质界崭露头角。
近年来,本系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西部研究重点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各1项、并每年获1-2项面上或青年基金资助,此外还参加了多项863、973计划项目,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2-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二、三等奖二十多项。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并有四十余篇论文进入三大检索。
目前,本学科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地下水-地质灾害过程模拟、裂隙水偏流理论、岩溶管道-裂隙-孔隙三重介质线性-非线性水流耦合模拟、滨海承压含水层海底边界的确定、地下水混合井抽水试验确定分层水文地质参数、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及土层固结与地下水流的耦合、深层地下热水压力场和温度场模拟、地下水系统理论及地下水资源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包气带土壤水分和盐分迁移机制、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土地修复和土壤改造、水-岩作用机理、矿床成矿的古水文地质、沉积盆地水文地质、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地下水污染控制及劣质高氟水改造、同位素测试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面向21世纪,系将立足于已有的地下水文学特色和优势基础上,通过师资队伍和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在地下水文学方向上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拟在线性-非线性地下水动力学耦合模型及其模拟方法、低渗透性岩层的采(排)水理论和技术、地下水渗流场与岩土体应力场的耦合数值模拟、滨海地区地下水开采-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的数值模拟和防治技术、土壤水资源利用技术、西部地下水合理开发与生态重建、西南岩溶石山区以水为纽带的岩-土-植被-大气界面物质能量交换过程、高分辨率同位素测试技术等学科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展开研究。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义连(教授),副主任:罗朝晖(副教授)、鲍建国(教授)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前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环境工程教研室,成立于2003年8月,是一个以地下水为特色、函盖土壤、大气和生物的综合性环境人才培养基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是湖北省最早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拥有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废物地质处置与环境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兼职),教授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7名,讲师6名。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0余人,研究生90余人,已授博士学位57余人,已授硕士学位130余人。我系与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俄罗斯等国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互访、项目合作关系。
本系设地下水污染与控制、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环境监测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及管理、环境生态等研究方向。目前正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1项,科研经费五百四十多万元,其中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863项目1项;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1项、国家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1项,横向合作项目多项。1995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出版教材、专著11部,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有11篇被SCI收录,27篇被SCI收录,16篇被ISTP收录。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拚搏进去的创新精神,面向21世纪,我系以培养高水平的环境工程人才为己任,把我系建设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具地学特色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摇篮,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工程建设基地为目标。
热忱欢迎有志于我国环境事业的国内外学子来我系深造!热忱欢迎有志于我国环境教育事业的国内外学者加盟。
❻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机构设置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机构可以分为四类:
(一)技术业务部门
1、综合研究室
2、地版质权灾害调查监测室
3、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心
4、地下水资源环境调查监测室(地下水模型中心)
5、环境地质评价室
6、矿山环境与国土整治评价室
7、信息室
8、三峡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
9、编辑部
10、科技情报资料中心(图书档案室)
(二)管理部门
1、办公室
2、人事处(离退休干部处)
3、财务处(设备管理处)
4、科技外事与项目管理处
5、党群办公室
6、经营管理处
(三)后勤经营部门
1、国土资源环境咨询评估中心
2、国土资源西峰寺培训中心
3、中元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4、服务中心(物业中心、水文招待所)
5、门诊部
(四)挂靠单位
1、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地质环境记者站
2、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
3、中国地质学会徐霞客研究会
4、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
5、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学会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
6、中国矿产联合会饮用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
❼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机构简介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成立于1974年,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专业地质调版查与公共服务并重的权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自组建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指挥部、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五个重要时期的历史演变。30多年来,我院承担了一百多项国家和部级科技攻关项目,提交了近千份勘查、科研报告和专著,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开发保护中合理开展利用地下水资源、监测和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等做出了突出贡献。自1999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2000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以来,该院在三个文明建设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成果、新的成效。
❽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❾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业务关系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成立以来,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版不断密切与国土资源部权直属事业单位、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协作,加强对省级地质环境监测部门的业务指导、协调技术服务,增强与有关部门的业务往来。
❿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的组织机构
区域水文地质研究室
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室
污染水文地质研究室
微生物环境工程研究室
生态环境研究室
环境过程研究室
信息工程研究室
国土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开放实验室
地质灾害与环境研究室
地热研究中心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部
国土部地下矿泉水及环境监测中心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信息中心
水文地质环境野外试验观测网管理中心
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水化学分析实验室
水化学分析实验室主要进行水中无机成分的分析,配备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三台,离子色谱仪两台,原子荧光光谱仪一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一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水化学分析实验室拥有不同型号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共三台,分别是日立Z-5000型、日立180-80型、WFX-IE3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为火焰光度、无火焰光度(石墨炉)两部分,火焰光度分析又分为原子发射分光广度分析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是基于从光源发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波,通过样品的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其吸光度与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基于火焰将试液转变成原子蒸汽、随后原子热激至“激发态”,当这些受激原子返回到“基态”时,就会发射出可由仪器检测出的光,其发射强度与试液中待测元素成正比。
无火焰(石墨炉)分光光度法可测定元素Pb、Ag、Mo、V等36种元素,其检测限一般小于1.0μg/L,且具有很好地重现性。
火焰分光光度法可测定K、Na、Li、Sr、Zn等34种元素。
离子色谱仪
实验室拥有两台高性能离子色谱分别是Dionex ICS-1500、及ICS-2500,能够很好的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
离子色谱〔IC〕是色谱技术的一个分支,是属于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同其它色谱类仪器一样离子色谱也分为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等几个部分,所不同的是离子色谱还有一个独特的部分,那就是抑制器的抑制过程,通过抑制器使背景电导降低从而使待测离子得到更好的检测。
离子色谱主要用来分析极性和部分弱极性的化合物,对常规的7种阴离子(F-、Cl- 、Br-、 NO2- 、NO3-、SO42 -、PO43- ),6种常见的阳离子(Li+、Na+、NH4+、K+、Mg2+、Ca2+)分析时间小于10min,加配不同的检测器,离子色谱还能用于检测重金属、过度金属及胺类及有机酸、胺类、糖类等有机物质。
离子色谱方法快速、方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浓度为ug/L~mg/L,最低可达10-12g/L,另外离子色谱在对元素不同价态的分析及在线浓缩富集和基体消除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地质、农业、医学、电力、食品、饮料等领域。
原子荧光光谱仪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基态原子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态原子在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中心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型号为XGY1012,性能良好,能检测As、Te、Sb、Hg、Se、Ge等元素,检出限较低,以As为例,检出限小于0.10μg/L。
稳定同位素实验室
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始建于1982 年,目前拥有MAT-253 型气体同位素质谱仪一台,有氢、碳、氮、氧和硫5 种元素稳定同位素分析样品制备系统,具有对天然水中D 和18O、碳酸盐中13C 和18O、硝酸盐中15N 和18O、硫酸盐中34S、硫化物中34S、有机物中13C 和15N 进行分析的能力。主要服务于水文科学、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的组成部分,面向国内外同行开放,为相关研究项目、课题提供技术支撑。自1986 年以来,多次开展国内外同类实验室合作交流,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全球大气降水监测中国站点测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