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地区工程地质
⑴ 平原地层区(Ⅱ)
3.4.2.1 黄河平原地层亚区(Ⅱ1)
该区由黄河堆积物组成,厚度较大,物质颗粒较粗,系黄河多次改道泛滥的结果。长垣、兰考以西地区砂体呈片状大面积分布,分选较好,多以中细砂、粉细砂为主。总的来说,可分上、下两段。下段砂层较上段细而薄,且上段中钙质结核含量高,个别隆起区如太康隆起、内黄隆起等下段地层顶部残留有薄层灰褐色古土壤。本阶的颜色以黄为主,多呈现灰黄、土黄、褐黄等色,个别地段微显棕色。黄土状亚砂土、泥质粉砂是本区堆积物的独特岩性。东部商丘、夏邑、永城一带的东西向带状洼地沉积较薄,物质颗粒较细,多以亚砂土、亚黏土、淤泥质层堆积为主(图3.34)。
反映这一地区地层特征的代表性剖面是太康县基 11孔,故建组命名为太康组(Qp3t)。
该孔位于太康县城北姬阁村,太康组(Qp3t)埋深9.8~49.6m,系黄河冲积物,二元结构明显。黄土状土发育,分散钙质含量高,砂层富集。上段主要为灰黄色具锈染的亚砂土、轻亚砂土、亚黏土与中细砂、粉细砂互层,含较多小钙核。下段色调稍重,以暗灰、浅黄棕、浅褐黄色为主夹浅黄、灰黄色的亚砂土、亚黏土与中粗砂互层,局部含小砾石。顶部部分地段可见古土壤层(图3.35)。
图3.32 罗山五一农场渠边地质剖面素描图
图3.32中各地层情况如下:
萨拉乌苏阶上段:出露地表。
④ 亚黏土:棕褐色,黄土状,具少量灰绿、锈染,呈蠕虫状,有少量铁锰结核,钙质含量高。厚2.3m。
③ 亚砂土:黄棕色,夹古土壤层,内有薄层中细砂透镜体,多虫孔根孔,具团粒结构,手搓易碎。0.2m。
沉积间断面
萨拉乌苏阶下段:
② 亚黏土:浅棕黄、褐黄色,黄土状,具灰绿染及少量小铁锰核,钙质含量高,局部为白色斑块,硬度大,风化易碎。厚3.0m。
① 亚砂土、亚黏土互层:黑褐色,含淤泥质,色调深浅不一,微显红色,有植物根孔。出露厚度0.4m。
不整合面
下伏地层:潢川组(Qp1h)。
太康组中孢粉丰富,⑥层中见140粒,主要为松(10.5%)、云杉(10.7%)、蔷薇(1.4%)、嵩(52.5%)、藜(2.8%)、禾本科(4.2%)、菊科(4.9%)、苋(0.7%)、车前子科(0.7%)、香蒲(9.8%)、中华卷柏(2.8%)、水龙骨科(3.5%)、卷柏(2.1%)、鲜盖蕨科(1.4%)。②层中见少量松、菊科、水龙骨等。
建立太康组Qp3t的依据:
1)宏观标志差异明显。太康组Qp3t为浅灰黄色轻亚砂土夹淤泥层,而下伏地层开封组为浅棕黄、褐黄色亚砂土夹灰黄色粉细砂层。
图3.33 卫辉市甘庄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3.33中各地层情况如下:
⑤ 钙质胶结砾岩层:胶结甚好,砾石直径1~5cm,为灰岩,磨圆度一般。厚0.8m。
④ 亚砂土:姜黄色,富含钙质结核,松散,局部含有小砂粒,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1.0m。
③ 古土壤层:褐灰黄色,略显红。具钙质网纹和虫孔、根孔,团粒结构。厚0.2m。
② 灰黄色亚砂土:块状,含老地层团块,钙质结核较多,呈层状。厚1.5m。
① 亚黏土:褐红色,含钙质网膜及铁锰染,顶部有0.2m风化壳。出露厚度>1.5m。
图3.34 永城市新桥钻孔太康组(Qp3t)地层柱状图
图3.35 太康县基11孔太康组(Qp3t)地层柱状图
2)古地磁测年界线明确。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太康组地层底界相当于布容正向时的布莱克亚时底界之下,年龄约0.15Ma。
3)古生物化石时代清楚。⑥层中见有螺类化石Planorbarius sp.(卷扁螺,未定种)、Galba sp.(土蜗,未定种),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为萨拉乌苏期产物。
4)⑥层中14C测年结果为18170±204 a。
5)氧化物、全盐量测定界线清晰。氧化物、全盐量测定结果表明,太康组均为小值,顶、底板界线清晰。
3.4.2.2 淮河平原地层亚区(Ⅱ2)
该区除正阳岗、上蔡岗外,萨拉乌苏阶地层发育,成因类型较复杂。其中,冲积物呈条带状分布于沙颍河、汝河、瑧头河两侧;沼泽堆积物呈片状分布。本阶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分布于商水以南、新蔡以西的项城至沈丘等地,岩性以黏土为主;下段遍布全区,以砂性土为主,砂层很少,即便是河床相为主的堆积也很少见砂层(图3.36)。
图3.36 周水2孔新蔡组(Qp3x)地层柱状图
但在该区北部与Ⅱ1亚区交界地带,由于受黄河、淮河交互沉积的影响,下段堆积了一些较粗的细粉砂及亚砂土,以灰黄、棕黄色为主,钙质含量高,多淋溶淀积层。上段以黄灰、深灰、灰黑色的黏土、亚黏土为主,钙质含量较低,多虫孔、根孔。
该区代表性剖面,位于新蔡县城水利局施工队院内,钻孔编号为基18孔。该孔测试资料较完整,区域上可比性较强,故拟建新蔡组(Qp3x)。该组孔内埋深 3.00~54.08m处。
新蔡组在淮河以南地区出露地表,淮河以北地区均被全新统覆盖。主要以浅湖沼泽堆积为主,冲积、冲洪积次之。按其堆积物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以灰黑色为主,淤泥质含量高,FeO含量高达2%,Fe3+/Fe2+比值<7%;下段以黄色为主,主要为亚砂土、亚黏土,FeO含量低,一般<0.5%。新蔡组岩性特征详见图3.37。
建立新蔡组(Qp3x)的依据:
1962年,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根据洪汝河道开挖工程发现的纳马象、扁角、赤鹿、麋鹿、斑鹿、鼹鼠科、野驴、野马、猪等化石,将分布广泛的黑灰色亚黏土与灰黄色亚黏土互层、带有黏土及砂的透镜体的地层曾定为“新蔡组”,厚度可达130m,因受当时条件限制,对该组的建立依据不足,与实际出入较大。
从上述区域岩性分布特征来看,新蔡组沉积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堆积物颜色。垂向上,堆积物颜色总的来说上段多以灰、灰黄、褐黄色为主,呈现出还原环境的沉积特点;下段多以黄、棕黄为主,具有较多的铁锰染、钙核和淋溶淀积层,显示出较好的氧化条件和较强的水交替作用。平面上,南、北亦有不同,Ⅱ2亚区以灰、灰黄、褐黄色为主;而Ⅱ1亚区则以黄色为主。
图3.37 新蔡县基18孔新蔡组(Qp3x)地层柱状图
沉积物的粒度。平面上,Ⅱ1亚区沉积物粒度较Ⅱ2亚区粗;垂向上,Ⅱ1亚区上部沉积物粒度较下部粗,Ⅱ2亚区下部较上部粗。反映出物质由西向东搬运,黄河水动力条件比淮河水动力条件强的状况。
1985年,河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一队、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根据上述沉积物特征,结合钻孔测试资料提出如下新蔡组建立的依据:
1)宏观岩性特征差异明显。新建新蔡组为浅黄色、浅棕黄色亚砂土、亚黏土互层夹薄层泥质粉砂,含淤泥质;而下伏地层周口店组为棕黄、黄棕色亚黏土、亚砂土互层,具较多淋溶淀积层及铁锰结核;上覆地层项城组为浅灰、灰黑色亚黏土,具团粒结构。3套地层之间为沉积间断接触,界线清楚,宏观岩性特征差异明显。
2)古地磁测量界线清楚。新建新蔡组底界相当于布容正向时布莱克亚时底界之下,年龄约0.15Ma(图3.38、图3.39)。
3)新的新蔡组⑨层中14C测年结果为17009±147a。
河南平原萨拉乌苏阶底界的埋深:Ⅰ区大部分<10m;Ⅱ1亚区较深,多为40~80m之间,开封坳陷中心部位可达100m,商丘一带略浅,多在20~50m间。Ⅱ2亚区在10~40m之间,新蔡附近可达50m(图3.40)。
萨拉乌苏阶的厚度:Ⅰ区<10m,Ⅱ区20~40m,开封坳陷最厚达60m(图3.40、图3.41)。其中,下段厚度Ⅰ区只有几米,大别山前<5m,Ⅱ1亚区为10~30m,Ⅱ2亚区5~20m(图3.42)。
该阶上段底界埋深、厚度,除Ⅰ区有大面积缺失外,其余分布规律与下段大体相似。Ⅱ1亚区底界埋深20~70m,Ⅱ2亚区10~30m(图3.43)。沉积厚度,除Ⅰ区大面积未接受沉积外,余者均<5m,太行山前<10m;Ⅱ1亚区10~30m,Ⅱ2亚区10~20m(图3.44)。萨拉乌苏阶地层剖面对比情况见图3.45。
⑵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的地质勘查工程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地球科学、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冶金、有色、建材、宝玉石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勘查、国土资源、旅游资源等领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资源勘查与评价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地质学、结晶学及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矿相学与矿床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查学、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学
实习实践: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建有普通地质学与构造、矿物、晶体光学、岩石、矿床与矿相、遥感与地学信息处理等实验室。建有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基地、北京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并在新疆、黑龙江河北、内蒙等地建有多处生产实习基地。
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1)地质认识实习:第一学年,时间2周。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内容:华北地区地层、三大类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的初步观察与描述。
2)教学实习:第二学年,时间4周。地点:北京市周口店地区。在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相关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野外教学实习。内容:剖面测制、地层划分对比、地质填图等野外地质研究方法训练。
3)生产实习:第三学年,时间6周,地点将围绕所选项目(题目),以生产实习基地为依托,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查的方法技能训练。内容包括野外踏勘、地质剖面、地质填图、异常评价、矿区勘查、矿区评价等野外生产科研实际工作训练;并围绕所选项目(题目),进行生产设计编写的系统训练。
4)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第四学年,时间12周。地点将围绕所选项目(题目),以生产实习基地为依托,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查的方法技能训练。内容包括野外踏勘、地质剖面、地质填图、异常评价、矿区勘查、矿区评价等野外生产科研实际工作训练。并为毕业论文(设计)收集实际材料。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文献查阅,国外相关专业研究论文的翻译,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沿问题的了解等。后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编写,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省市国土资源局、地质调查局、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院(所),武警黄金指挥部,以及冶金、有色、核工业、煤炭、石油、建材、盐业等行业的地质勘查部门、民营矿业公司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工作。也可报考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领域研究生。
⑶ 我已经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系录取,请问地质系主要都是学什么的呢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
本科?研究生?本科刚开始都是上些教育部规定的大类课程,中间参杂一些专业基础课,大类的比如语文、英语、思修体育之类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那些的。专业基础课程比如是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等等。然后到了大二下到大四,主要就是学习专业主干课程,比如岩石学,矿床学,第四系,遥感,地化地物之类的。当然,中间还有些小学期,这个是地大的特色,如大一暑假是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大二的是周口店地质基础实习,大三的地质生产实习,是和你的毕业论文相关的。
大概是这些了,地质学科在大学学习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工作后就不一定了,主要从事工作有矿产勘查,岩矿鉴定等,一般都在事业单位。待遇各个省市都有比较大的区别。基本选择都是回自己生源所在地。当然,你也可以选去其他地方,这个看个人选择的了。
恩,顺祝学业顺利。
⑷ 地表岩溶分布
(一)地表溶岩特征
1.在时间上分布
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阶段性、继承性和新生性的发育特征。中国以南方地区(表2-1),特别是桂林地区发育最佳。晚古生代末期的构造运动成陆之后,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岩溶作用,每个时期都有岩溶形成。以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及第四纪为主要发育期。
表2-1 中国南方主要岩溶省(区)喀斯特化阶段划分对比
除前印支期的岩溶,尚不知确切地质年代外。印支期已发现22 处,多数属晚三叠世形成的,规模小。燕山期350 多处岩溶,形成于晚白垩世的有344 处,分布广,规模较大。喜马拉雅期仅有几处主要形成于第四纪,但出露地表者,规模较小。
在不同岩溶发育期,在时空上岩系呈连续叠复发育者为继承性,反之,为新生性。因此,大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岩溶是新生性,以致全区广泛分布各时期的岩溶;局部地方,岩溶在不同时期呈连续或间断性沉积-堆积,如太平岩顶部、大埠断陷谷、茅茅头大岩洞,朝阳铁山洞等地,都有两期以上的岩溶叠复出现。这是不同时期同一地段的地壳长期或阶段性下降的结果。
2.在空间上分布
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并具方向性和等间距特点。以桂林地区为代表叙述如下:
分布特征:在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区的岩溶,经改造后常残留在洼地的某些部位、峰间垭口或构成峰体的某些部分,甚至组成峰体(图2-1)。
区内已发现381处岩溶(表2-2)。这些岩溶的分布高程,主要集中在250~350m,其次在400~500m和150m上下的平原面附近,高程500m以上者,分散零星,规模小。
表2-4 岩溶洞穴分类表
2.渗流带洞穴
渗流带洞穴是探查和研究较多的一种洞穴类型,是由渗流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所形成,基本上不存在早期的潜水阶段。这类洞穴主要分布于岩溶高地和斜坡带中,表现为规模较小的落水洞,垂直深度一般不足百米,通道常为崩坍岩块或黏土所堵塞,人不易进入。它们的共同特点:①通道简单,往往单一通道;②通道多是沿张开节理竖向或斜向发育;③横断面形状高而狭;④纵断面比降大,主要由连续下降的竖井状通道所组成,通道向一个方向倾斜,没有与总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斜坡;⑤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不发育,尤其滴石类石钟乳少见。
3.地下水位洞穴
是在接近或位于地下水位处由溶蚀和侵蚀作用所造成。它最基本的特点就在于,其生成和地下水位有关。主洞穴通道基本平行于等压面,一般是向地方性侵蚀基准面的地表干流和缓倾斜。这一地带位于潜流带的最上部,具备最有利于溶蚀的各种条件。一般说来,此带中的水经常是在压力下流动并受到节理、裂隙等地质因素的控制,所以水流流路往往是追踪水位差,即沿最短的水文径流动,而不是沿着通向泉口的最短路径流动。有的研究者,如Waltham(1981),试图将地下水位洞穴和浅潜流带洞穴分开。但要真正将两者予以区分,在理论上和实际上还存在许多困难,我们现今将它们统称为地下水位洞穴。
地下水位洞穴以热带岩溶峰林平原最为发育,主要表现为峰林平原中的脚洞、地下河洞穴和伏流洞穴。另外,将峰丛山区的地下河和伏流也归入此类,因为它们往往和地方性地下水位十分接近,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有联系又互相依赖,地下河力图在地下水位附近形成,而一旦形成之后,对当地地下水位又起控制作用。
峰丛中现有仍在继续发育中的地下河洞穴的典型代表是兴坪罗田大岩伏流洞穴和冠岩地下河洞穴。罗田大岩现已成为干洞属于早期地下河洞穴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共同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地下河集水面积大,洞穴规模大;②洞穴的主支流形态分明,大小相差很大,主洞穴通道单一,断面形状和大小变化不大;③通道的弯曲度较小。
(四)岩溶内沉积或堆积
在岩溶分布的广大地区,地下岩溶洞穴、孔隙极其发育,其中广泛发育洞穴沉积或堆积物。这类由洞穴沉积-堆积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石系列),称之为岩溶内沉积建造。根据内沉积-堆积物的物质组分及其形成分析,可将岩溶内沉积分为4大亚类,即流水机械沉积,重力崩塌堆积,化学沉积,生物堆积及文化层。
1.流水机械沉积
在岩溶作用过程中,由流水作用将地表、地下的黏土、砾石或岩块、碎屑等物质搬运到地下岩溶空间中经沉积-堆积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建造。按其组分可分为4类。
1)砂砾石类沉积
在岩溶洞穴中经流水作用,洞穴底部普遍沉积砂砾石(岩)建造,为典型的岩溶地下河沉积。其砾石具有一定的磨圆度,砾径5~20cm,大者50~100cm。成分以邻近的碳酸盐岩为主;其次为外源的砂岩、粉砂岩或硅质岩等。砾间填隙物为碎屑、钙泥质、粉砂泥等。
2)土类沉积
在岩溶洞穴的地下河道、洞穴底部的积水泄或地下湖中,普遍可见亚砂土、亚黏土或黏土等沉积物。亚砂土、亚黏土层沉积主要在地下河道的砂砾石层之上。古岩溶地下河沉积的亚砂土、亚黏土物质,多含钙泥质,经胶结成岩作用成为钙质砂-粉砂岩、砂质页(黏土)岩建造。
3)钙(碎、晶)屑沉积
指由岩溶地下水携带的碳酸盐岩灰泥、岩屑、白云石(岩)晶(碎)屑、石英砂粒、铁泥质等沉积物,搬运到水动力极弱或静态的岩溶地下湖盆或溶潭中沉积,经固结成岩而形成岩溶钙屑灰岩、砂屑灰岩或含砾钙屑灰岩,具微细纹层或水平层理构造。
4)溶蚀残余物质堆积
碳酸盐岩洞穴围岩在溶蚀作用过程中,碳酸钙溶于水被带走,而不溶残余物SiO2和泥质,则在岩溶洞穴的低洼地带或积水泄中充填-堆(残)积,溶蚀残积黏土主要为(红色)黏性大类。
2.重力崩(坍)塌堆积
岩溶洞穴在发育过程中,均伴随有崩(坍)塌作用,因此崩(坍)塌堆积物广泛发育于各时期形成的洞穴中。洞穴崩(坍)塌堆积物由大小不等的碳酸盐岩碎石块以及石笋、石柱或钟乳石等倒塌或脱落块(体)组成,块石呈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棱角明显,大小混杂堆积,形成架空构造,无分选和磨圆,未经水流搬动。
3.化学淀(沉)积
岩溶洞穴被抬升,脱离地下水面而处于包气带之后,在渗流水的作用下,广泛形成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如石笋、钟乳石、流石坝等沉积物。按其形成时渗流水的运动方式、沉积(堆积)作用特点,可相应分为重力水化学沉积和非重力水化学沉积。
1)重力水化学沉积
包括滴水沉积的钟乳石、鹅管、石笋、石柱等滴石类;流水(化学)沉积的石幔或石幕、石旗、石盾、(流)石瀑布、流石坝、石梯田、钙板等次生化学沉积;飞溅水在石柱和石笋上沉淀的棕榈片以及石磨菇、石花瓣和叶片等沉积物;池水沉积的方解石晶花、晶霜、小边石、穴珠或钙板等沉积物。
2)非重力水化学沉积
包括次生毛细水在洞壁或石笋和钟乳石等表面形成的石花、石枝、石葡萄和石毛等淀(沉)积物;凝结水在洞壁上形成卷曲石和“爆米花”小石球或枝的次生化学沉积。
4.生物堆积及文化层
某些岩溶洞穴曾经是远古人类或古动物活动、居住的场所,所以在洞穴中往往保存有古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以及古人类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的堆积。如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的猿人头骨化石及灰烬层堆积。此外,还有石器、生物化石。
⑸ 北京房山区地质情况
北京市房山区总面积2019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75.4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西潞街道境内。邮编:102488。代码:110111。区号:010。
房山位于北纬39°30′~39°55′,东经115°25′~116°15′,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东部和南部为沃野平原。主要山脉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占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最高峰是百花山的百草畔,海拔2035米;最低处是东南部立教洼,海拔为26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3条,拒马河、大石河回旋曲折,永定河、小清河穿境而过。
房山约占地2019平方公里,人口83万。房山区位优势突出,位于北京西南,是进出北京的西南大门。区政府所在地良乡是首都四个中心卫星城之一,距市中心20公里,距北京西客站15分钟车程,距天津塘沽港120公里。
房山人文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地热资源丰富,是京郊著名的“建材之乡”、“建筑之乡”、“煤炭之乡”、“林果之乡”和“旅游胜地”。
房山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大约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就在周口店龙骨山一带渔猎谋生,与大自然抗争,写下了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灿烂的篇章。房山因此便以“龙的故乡”饮誉华夏。
房山文化璀璨,全区包括北京猿人遗址、西周燕都遗址、云居寺等在内的559处文化古迹,犹如一粒粒明珠,散落在这块古老而迷人的土地上。灿若星河的文化古迹,构成了房山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文化长廊。
房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乐毅,到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从元代的大艺术家高克恭,到民国时期的文人邱雪樵,一代代的文人志士,在房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美诗篇。
丰富精彩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全区302处历史文化古迹中,有世界文化遗址1处、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6处、市级15处、区级47处。
区内驰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誉;西周燕都遗址(琉璃河镇)印证了北京建城具有3000多年历史,称为“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云居寺,因藏有14278块石刻大藏经而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遗址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寝。
区内古塔林立,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唐塔”占全国现存总数的三分之一。
灵奇秀美的地质地貌资源。 房山被地质学界誉为“洞穴王国”。境内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目前已开放的洞穴有被誉为“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华北的地下迷宫”银狐洞、“北京的人间仙境”仙栖洞、“地下艺术殿堂”云水洞等。石花洞景区被评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房山又被中国地质界称为华北地区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大峡谷。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称的十渡山水既有南方之风韵,又有北国之雄奇,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原始次生林,也是全国20家重点示范森林公园之一, 占地5300余亩。这里林木茂盛,景色清幽,久负“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名。
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百花山,云海茫茫,森林无际,展示着诱人的自然风光。
储量丰富的矿产、地热资源 。全区有储量4.5亿立方米的大理石,储量100多亿立方米的石灰石,储量2000万吨的石英石、白云石,储量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原煤总储量达21亿吨,为“京西煤仓”之一。
“国宝”汉白玉储量和质量全国第一,储量约80万立方米,是我国唯一被国际市场认定的大理石品种。
良乡卫星城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水温高达摄氏70度,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
丰富精彩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全区302处历史文化古迹中,有世界文化遗址1处、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6处、市级15处、区级47处。
区内驰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誉;西周燕都遗址(琉璃河镇)印证了北京建城具有3000多年历史,称为“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云居寺,因藏有14278块石刻大藏经而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遗址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寝。
区内古塔林立,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唐塔”占全国现存总数的三分之一。
灵奇秀美的地质地貌资源。 房山被地质学界誉为“洞穴王国”。境内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目前已开放的洞穴有被誉为“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华北的地下迷宫”银狐洞、“北京的人间仙境”仙栖洞、“地下艺术殿堂”云水洞等。石花洞景区被评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房山又被中国地质界称为华北地区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大峡谷。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称的十渡山水既有南方之风韵,又有北国之雄奇,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原始次生林,也是全国20家重点示范森林公园之一, 占地5300余亩。这里林木茂盛,景色清幽,久负“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名。
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百花山,云海茫茫,森林无际,展示着诱人的自然风光。
储量丰富的矿产、地热资源 。全区有储量4.5亿立方米的大理石,储量100多亿立方米的石灰石,储量2000万吨的石英石、白云石,储量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原煤总储量达21亿吨,为“京西煤仓”之一。
“国宝”汉白玉储量和质量全国第一,储量约80万立方米,是我国唯一被国际市场认定的大理石品种。
良乡卫星城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水温高达摄氏70度,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
区内贯通京广、京原两条铁路干线及四条铁路支线,有大小客货站24个;贯通京石高速路、107、108国道等公路干线,区、乡、村公路总长1800多公里,公路覆盖密度每平方公里1公里,居全国区县之首。公共交通方便迅捷,公交车917、646、952、616、971、321等直达市中心;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六环贯穿良乡卫星城。
全区建有功能齐全的政府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区内各乡镇、各单位均已纳入该网络系统,可联通宽带信息网络并能通过该平台建立小型局域网。有线光缆总长524公里,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全区。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1.2万门,其中ISDN交换设备总容量2960端口,开通ADSL方式宽带交换点13个。共有电讯局所66个。
发达的供电网络 。区内共有110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变电站10座,输电线路343.804千米,覆盖全区。
完善的城镇供气网络 。已经建设完成9条中压天然气输气管线,中心城镇可实现燃气家家入户。区内输气管线建设纳入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工程。
完善的城市供排水系统 。有日供水4万吨的自来水厂2座,可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需要;大型污水处理厂已经建完成。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房山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纬39°30′——39°55′,东经115°25′——116°15′,是首都北京的西南门户。东北与丰台区相邻,东与大兴县以一水相隔,南和西面与河北省诼州市、涞水县相连,北与门头沟区以百花山为界。全区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区政府东移良乡后,其所在地距市区22公里。房山地形复杂多变。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约占全区总面积三分之二。
房山区主要山脉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占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
大房山
大房山位于房山区西北部,是太行山余脉。旧日多称“古大房”。大房山,古碑云:“出燕奥室”,或谓其形如扦俎,故曰大房。因相近还有小房山,故称大以别。绵亘数 10里,支峰10余处,其中有老龙窝、烟筒尖、黄山、将军坨、栗子城、谷积山、正阳山、半壁山、大寨山、马鞍山。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房山(今上方山)、石经山。
大安山
大安山地处房山区与门头沟区的接壤地带,是太行山分支。支峰有百花山、白草畔,山中有一块开阔平坦、四面环山之地,即素称的“北大梁”。最高峰是百花山的百草畔,海拔2035米;最低处是东南部立教洼,海拔为26米。
房山区辖9个街道、3个地区、11个镇、6个乡:城关街道、新镇街道、向阳街道、东风街道、迎风街道、星城街道、拱辰街道、西潞街道、良乡地区、周口店地区、琉璃河地区、阎村镇、窦店镇、石楼镇、长阳镇、河北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青龙湖镇、韩村河镇、霞云岭乡、南窖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史家营乡、蒲洼乡。
1986年,撤销房山县、燕山区,设立房山区,以燕山区和房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房山区的行政区域。1997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将房山区人民政府驻地迁至良乡。
1999年辖15镇、1地区办事处、6个乡,463个村:良乡镇、周口店镇、城关镇、琉璃河镇、燕山地区、十渡镇、大石窝镇、长阳镇、青龙湖镇、阎村镇、窦店镇、河北镇、长沟镇、韩村河镇、张坊镇、石楼镇、佛子庄乡、大安山乡、霞云岭乡、史家营乡、蒲洼乡、南窖乡。
2000年,房山区总人口814367人,各乡镇(街道)人口: 城关街道 80746 新镇街道 9794 粟园街道 3578 向阳街道 12397 东风街道 25786 迎风街道 33406 星城街道 21960 良乡镇 93486 周口店镇 39877 琉璃河镇 37936 闫村镇 30679 交道镇 20280 窦店镇 25046 石楼镇 29468 长阳镇 28081 坨里镇 22276 河北镇 25267 长沟镇 25452 南尚乐镇 37919 张坊镇 21043 十渡镇 12072 韩村河镇 16122 青龙湖镇 21771 官道镇 17459 东南召镇 15844 岳各庄镇 22901 葫芦垡乡 9457 窑上乡 9056 霞云岭乡 10316 南窖乡 5922 佛子庄乡 13895 大安山乡 12843 史家营乡 17978 蒲洼乡 425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房山区辖7个街道、3个地区、11个镇、6个乡:城关街道、新镇街道、栗园街道、向阳街道、东风街道、迎风街道、星城街道;良乡地区、周口店地区、琉璃河地区;闫村镇、窦店镇、石楼镇、长阳镇、河北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青龙湖镇、韩村河镇;霞云岭乡、南窖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史家营乡、蒲洼乡。
2005年初,房山区辖6个街道(城关街道、东风街道、向阳街道、迎风街道、新镇街道、星城街道)、3个地区(良乡地区、琉璃河地区、周口店地区)、11个镇(长阳镇、阎村镇、窦店镇、韩村河镇、石楼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青龙湖镇、河北镇)、6个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史家营乡、南窖乡、霞云岭乡、蒲洼乡)。
城关街道 辖20个社区、22个村委会(万宁桥社区、城北社区、北里社区、北街社区、永安西里社区、南里社区、南城社区、农林路社区、南沿里社区、新东关社区、大石河社区、矿机社区、管道局社区、化工四厂社区、城东社区、永乐园社区、永兴达社区、兴房东里社区、福兴家园社区、府东里社区、顾册村、北市村、东坟村、定府辛庄村、东瓜地村、田各庄村、瓜市村、马各庄村、饶乐府村、丁家洼村、羊头岗村、八十亩地村、前朱各庄村、后朱各庄村、洪寺村、塔湾村、迎风坡村、东街村、南街村、南关村、西街村、北关村)。
新镇街道 辖2个社区(东平街社区、原新街社区)。
向阳街道 辖5个社区(向阳里社区、向阳岗山社区、向阳迎风一里社区、向阳凤凰里社区、栗园社区)。
东风街道 辖8个社区(东风南里社区、东风东里社区、东风北里社区、羊耳峪北里社区、东风木头岭社区、东风东流水社区、羊耳峪里一社区、羊耳峪里二社区)、燕山工业区。
迎风街道 辖11个社区(高家坡社区、迎风四里社区、迎风五里社区、杏花西里社区、宏塔社区、杏花东里社区、迎风六里社区、燕房路社区、燕东路南五区社区、迎风西里社区、杰辉苑社区)。
星城街道 辖7个社区(星城第一社区、星城第二社区、星城第三社区、星城第四社区、星城第五社区、星城第六社区、星城第七社区)。
良乡地区 辖27个社区、40个村委会(良乡一街社区、良乡三街社区、拱辰大街社区、宜春里社区、梅花庄社区、夏庄社区、西路东里社区、北关东路社区、行宫园社区、长虹社区、昊天小区社区、月华东里社区、北潞园社区、苏庄一里社区、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社区、北京送变电公司社区、北京电力建设公司社区、西潞园社区、飞机场社区、良乡一街第二社区、文化路社区、罗府街社区、良乡三街第二社区、拱辰北大街社区、苏庄二里社区、西路大街社区、西北关社区、良乡二街村、良乡四街村、良乡五街村、良乡南关村、良乡东关村、良乡后店村、良乡吴店村、黄辛庄村、鱼儿沟村、詹庄村、安庄村、固村、太平庄村、南上岗村、东阎村、苏庄村、大南关村、纸房村、常庄村、徐庄村、梨村、于管营村、东羊庄村、梅花庄村、南刘庄村、西石羊村、后石羊村、东石羊村、张谢村、江村、候庄村、下禅房村、刘丈村、南庄子村、邢家坞村、官道村、小营村、鲁村、黑古台村、富庄村)、良乡工业开发区、良乡高教园区。
周口店地区 辖5个社区、24个村委会(周口店社区、长沟峪煤矿社区、金巢公司社区、红光机械厂社区、鑫山矿社区、南韩继村、瓦井村、新街村、大韩继村、辛庄村、周口村、云丰寺村、周口店村、娄子水村、拴马庄村、黄院村、龙宝峪村、黄山店村、黄云寺村、良各庄村、西庄村、车厂村、涞沥水村、泗马沟村、北下寺村、葫芦棚村、长流水村、山口村、官地村)。
琉璃河地区 辖4个社区、47个村委会(二街社区、窗纱厂社区、琉璃河水泥厂社区、建材工业学校社区、二街村、三街村、李庄村、白庄村、扬户屯村、周庄村、福兴村、平各庄村、北洛村、南洛村、古庄村、祖村、北章村、兴礼村、庄头村、立教村、董家林村、刘李店村、洄城村、黄土坡村、东南召村、西南召村、东南吕村、西南吕村、保兴庄村、路村、南白村、北白村、八间房村、薛庄村、石村、常舍村、西地村、务滋村、赵营村、任营村、万里村、肖场村、窑上村、大陶村、小陶村、官庄村、贾河村、鲍庄村、辛立庄村、五间房村、韩营村)。
阎村镇 辖3个社区、22个村委会(南梨园粮库社区、消防器材厂社区、桥梁厂社区、大紫草坞村、小紫草坞村、前沿村、后沿村、张庄村、公主坟村、北坊村、南坊村、吴庄村、焦庄村、大董村、小董村、西坟村、开古庄村、南梨园村、二合庄村、大十三里村、小十三里村、后十三里村、肖庄村、元武屯村、炒米店村)。
窦店镇 辖2个社区、30个村委会(亚新特种建材公司社区、金鑫苑社区、窦店村、白草洼村、芦村、板桥村、西安庄村、田园村、瓦窑头村、苏村、于庄村、下坡店村、七里店村、望楚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后街村、小高舍村、大高舍村、丁各庄村、刘平庄村、袁庄村、六股道村、普安屯村、兴隆庄村、辛庄户村、两间房村、前柳村、陈家房村、北柳村、河口村)。
石楼镇 辖1个社区、12个村委会(铁路社区社区、吉羊村、二站村、石楼村、双孝村、支楼村、杨驸马庄村、襄驸马庄村、大次洛村、坨头村、双柳树村、梨园店村、夏村)。
长阳镇 辖3个社区、40个村委会(长阳农场社区、长龙苑社区、碧桂园社区、长阳一村、长阳二村、篱笆房一村、篱笆房二村、黄管屯村、哑巴河村、小西庄村、辛爪地村、南广阳城村、北广阳城村、水碾屯一村、水碾屯二村、军留庄村、张家场村、牛家场村、保和庄村、杨庄子村、长营村、马场村、高岭村、稻田一村、稻田二村、稻田三村、稻田四村、稻田五村、高佃一村、高佃二村、高佃三村、高佃四村、大宁村、温庄子村、独义村、朱家岗村、阎仙垡村、葫芦垡村、夏场村、佛满村、赵庄村、公议庄村、西场村)。
河北镇 辖2个社区、19个村委会(房山矿社区、黄土坡军工路社区、磁家务村、万佛堂村、北半壁店村、北黄土坡村、三福村、河东村、东庄子村、檀木港村、三十亩地村、东港村、李各庄村、河北村、河南村、北辛庄村、南道村、杏园村、口儿村、他窖村、南车营村)。
长沟镇 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西厢苑社区、南正村、北正村、双磨村、南良各庄村、北良各庄村、东良各庄村、东长沟村、西长沟村、太和庄村、沿村、坟庄村、东甘池村、南甘池村、北甘池村、西甘池村、六间房村、三座庵村、黄元井村)。
大石窝镇 辖24个村委会(王家磨村、蔡庄村、下滩村、郑家磨村、土堤村、镇江营村、塔照村、南尚乐村、北尚乐村、南河村、惠南庄村、广润庄村、南辛庄村、石窝村、半壁店村、独树村、岩上村、下营村、高庄村、前石门村、后石门村、下庄村、三岔村、水头村)。
张坊镇 辖15个村委会(大峪沟村、北白岱村、蔡家口村、东关上村、三河庄村、瓦沟村、千河口村、穆家口村、广禄庄村、南白岱村、西白岱村、史各庄村、张坊村、片上村、下寺村)。
十渡镇 辖21个村委会(平峪村、北石门村、西石门村、前头港村、西河村、西庄村、九渡村、八渡村、十渡村、马安村、卧龙村、六合村、东太平村、西太平村、新村、西关上村、六渡村、七渡村、五合村、栗园厂村、王老铺村)。
青龙湖镇 辖2个社区、32个村委会(京煤集团化工厂社区、北京昊煜京强水泥厂社区、晓幼营村、西石府村、常乐寺村、北四位村、南四位村、焦各庄村、小苑上村、青龙头村、崇各庄村、豆各庄村、庙耳岗村、崇辛庄村、芦上坟村、大苑村、北刘庄村、大马村、小马村、果各庄村、西庄户村、岗上村、坨里村、上万村、北车营村、辛开口村、漫水河村、南观村、口头村、沙窝村、大苑上村、马家沟村、下水峪村、石梯村)。
韩村河镇 辖1个社区、27个村委会(韩村河大自然新城社区、东营村、赵各庄村、西营村、小次洛村、韩村河村、西东村、曹章村、七贤村、潘家庄村、郑庄村、崇义村、五侯村、岳各庄村、尤家坟村、东南章村、西南章村、龙门口村、二龙岗村、皇后台村、天开村、东周各庄村、西周各庄村、上中院村、下中院村、孤山口村、圣水峪村、罗家峪村)。
霞云岭乡 辖15个村委会(堂上村、大地港村、四马台村、龙门台村、庄户台村、王家台村、石板台村、四合村、霞云岭村、三流水村、大草岭村、上石堡村、北直河村、下石堡村、银水村)。
南窖乡 辖8个村委会(花港村、中窑村、大西沟村、水峪村、南窑村、北安村、南安村、三合村)。
佛子庄乡 辖18个村委会(陈家台村、东班各庄村、西班各庄村、陈家坟村、北峪村、黑龙关村、佛子庄村、红煤厂村、北窑村、下英水村、中英水村、上英水村、西安村、查儿村、长操村、山川村、贾峪口村、石板房村)。
大安山乡 辖1个社区、8个村委会(大安山煤矿社区、大安山村、西苑村、寺尚村、赵亩地村、宝地洼村、瞧煤涧村、中山村、上水峪村)。
史家营乡 辖12个村委会(鸳鸯水村、柳林水村、杨林水村、青林台村、秋林铺村、莲花庵村、曹家房村、史家营村、大村涧村、西岳台村、青土涧村、金鸡台村)。
蒲洼乡 辖8个村委会(鱼斗泉村、芦子水村、东村、宝水村、蒲洼村、富合村、森水村、议合村)。
⑹ 周口店 地质实习基地的住宿条件怎么样
8个人 卫生抄间 好像没有 得走一段路 去一个厕所上 还凑合能上,我去年毕业的 呵呵
周口店实习很重要 希望你好好的把握住,记得多注意地层 层,组 段,还有填图 一定要学习好,像我现在,做的图海, 工程平面图,水文地质图,采掘图,井上下对比图,岩层对比图,综合柱状图,,,,等等等,好多都忘了 都是在工作中慢慢才熟悉起来的,你在哪里能接触个图件比较少 希望你大三实习把握好 我,作为一个前辈对你的提醒吧!
⑺ 实习一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一、实习目的
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和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方法。
二、实习要求
掌握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以及水平岩层的编制原理并作地质剖面图。
三、实习内容
(一) 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
正式出版的地质图应该包含 4 部分的内容: 地质图(主图) 、比例尺、图例及地质剖面图(图1) 。有些正式出版的地质图和正式报告中也常附上综合地层柱状图。
1. 地质图(主图)
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的地质体 (如地层、岩体、地质构造单元、矿床等) 和地质现象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上 (地形图上) ,反映出该地区各地质体和地质的形态、产状、规模、时代及其分布和相互关系的一种图件。除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的普通地质图外,还有按工作性质和任务要求测绘内容不同的专门地质图,如构造地质图、矿产图、矿区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和第四纪地质图等。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包括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 。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一般采用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或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小,地名小不为众人所知或同名多时,则在地名上要写上所属的省 (区) 、市或县名,如 《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四川省江油县马角坝地质图》。图名一般位于图幅上端正中。
2. 比例尺
比例尺又称缩尺,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注于图框外上方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图1 地质图格式
3. 图例
图例是一张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类型的地质图各有其表示地质内容的图例。普通地质图的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图例通常是放在图框外的右边或下边,也可放在图框内足够安排图的空白处。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一般按地层、岩石和构造的顺序排列,并在它们前面写上 “图例”二字。
地层图例的安排是从上到下由新到老; 如放在图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从新到老排列。图例都画成大小适当的长方形格子排成整齐的行列,长方形格子长宽比为 3∶2 (一般长为 1. 2 cm,宽为 0. 8 cm) 。方格内的颜色和符号与地质图上同层位的颜色和符号相同,并在方格外适当位置注明地层时代和主要岩性。已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要按其时代排列在地质图例相应位置上。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老排列,时代未定的岩体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符号的图例放在地层、岩石图例之后,一般排列顺序是: 地质界线、褶皱轴迹(只在构造图中才有) 、断层、节理以及层理、劈理、片理、流线、流面和线理产状要素,除断层线用红色线外,其余都用黑色线。地层界线、断层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图例与图内一样,应有所区别。
凡图内表示出的地层、岩石、构造及其他地质符号应无遗漏地有图例,图内没有就不能列入图例。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标注在地质图上。
在小比例尺图上要画上经纬度以表明其地理位置。如果地质图是地形图国际地图分幅中的一幅,则应与该地形图一样用其图名和分幅图号。
4. 地质剖面图
正规地质图常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构造的剖面图。剖面图也有一定的规定格式。
剖面图如单独绘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通常是以剖面所在地区地名及所经过的主要地名 (如山峰、河流、城镇和居民点) 作为图名,如 《周口店 (指图幅所在地区) 官邸-大砾岩山地质剖面图》。如果是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只以剖面标号表示,如 I-I'地质剖面图或 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用一条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 I-I'、A-A'等。有时为了避免细线切割主图的地质内容,只在图上画出细线的两端。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如剖面图附在地质图的下方,可不再注明水平比例尺,但垂直比例尺应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垂直比例尺下边可以选比本区最低点更低的某一标高 (可选至 0 以下) 水平线作基线,然后以基线为起点在竖直线上注明高程数。如剖面图垂直比例尺放大,则应注明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必须注明剖面方向 (用方位角表示) 。剖面所经过的山岭、河流、城镇等地名应标注在剖面上相应位置。为醒目美观,最好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剖面图的放置一般南端在右边,北端在左边,东右、西左,南西和北西在左边,北东和南东端在右边。
剖面图与地质图所用的地层符号、色谱应该一致。如剖面图与地质图在一幅图上,则地层图例可以省去。
剖面图内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应该根据该处地层厚度、层序、构造特征适当推断绘出,但不宜推断过深,一般只推断离剖面线上最低点往下 1 cm。
5. 地层柱状图
正式的地质图或地质报告中常附有工作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图。地层柱状图可以附在地质图的左边,也可以绘成单独一幅图。比例尺可根据反映地层详细程度的要求和地层总厚度而定。图名书写于图的上方,一般标为 《× × 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按工作区所有出露地层的新老叠置关系恢复成水平状态切出的一个具代表性的柱子。在柱子中表示出各地层单位或层位的厚度、时代及地层系统和接触关系等。一般只绘地层 (包括喷出岩) ,不绘侵入体。有时也将侵入体按其时代与围岩接触关系绘在柱状图里。用岩石花纹表示的地层岩性柱子的宽度,可根据所绘柱状图的长度而定,使之宽窄适度,美观大方,一般以 2~4 cm 为宜。
(二)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读地质图首先要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从图名和图幅代号、经纬度,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 从比例尺可以了解图上线段的长度和面积大小,并可反映地质体大小及详略程度; 图幅编绘出版年月和资料来源,便于查明工作区研究史。
熟悉图例是读图的基础。首先要熟悉图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读图例时,最好与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层时代顺序和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整合与不整合) 。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在比例尺较大 (如大于 1∶5000)的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点。在中小比例尺 (1∶10000~1∶50000) 地质图上,一般无等高线,可根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地形的特点。
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地区各方面的地质情况。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和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分析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 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及其先后顺序; 岩浆岩体产状和原生、次生构造以及变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有关各种构造形态的具体分析方法,将在下面实习中分别介绍和练习。
图2 水平岩层出露特征
图3 水平岩层地质图读图练习(等高线单位为 m)
(三)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是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在沟谷处界线呈 “尖牙”状,其尖端指向上游; 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呈封闭的曲线 (图2B) 。在岩层未发生倒转的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岩层厚度大者,露头宽度就宽 (图2A) ; 当厚度相同时,坡度陡处,露头宽度窄; 在陡崖处,水平岩层顶、底界线投影重合成一线,造成地质图上岩层发生 “尖灭”的假象。
四、作业
在图3 中,图区西北部已经给出一些岩层露头,可以看出岩层为水平岩层,并且其出露界线与等高线平行。填出图区全部的地质界线,并画一条 A-B 的地质剖面图。计算每个不同岩层的厚度。
⑻ 从地质文化角度推进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
吕金波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北京 102206)
摘要 北京是世上罕见的具有山区、平原和盆地的城市,两大山脉(燕山和太行山)交汇之地,两大古代人类工程(长城和大运河)交汇之地。目前,北京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6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建议将温榆河—大运河沿线作为未来北京发展的中心线。
关键词 地质文化 世界城市 长城与大运河交汇 温榆河—大运河规划中心线 北京
北京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6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元大都和明北京对世界的影响深远,这些都与北京的地学背景有关系。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与世界地质公园分布见图1。
图1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地与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图
北京位于北纬40°,东经116°附近,是世界上少有的燕山与太行山两大山脉交汇之地,少有的长城与大运河两大古代人类工程交汇之地,少有的具有盆地、山地和平原的城市,少有的具有铁矿、煤矿和地热的城市。最高峰门头沟区东灵山,海拔2303m,最低通州区柴厂屯,海拔8m,高差达2295m。西山产煤,北山产铁,盆地和平原产地热。最明显的地学特征为维理士描述的山前“北京湾”,“北京湾”东南口为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形成的北京平原,永定河从西山流出,潮白河从北山流出,中间的温榆河由西北部山区分水岭内水系汇集而成。
1 对地质文化概念的理解
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以非洲乍得的托麦人Toumai为例)最多有700万年的历史,人类文明仅有5000年的历史,人类史与地球史相比约等于零,太短了。所以人类文化必须纳入到地球这本大书中去解读,解读地质大书与人类文化的关系称为地质文化。
地质文化研究的是地质与文化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地质现象对人心理产生美的作用。美是人类特有的感觉,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裸露的历史远比穿衣的历史长得多,出现了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裸体艺术,人类对自身器官的欣赏由来已久,文学作品几乎是人类自画像的描述,地质景观的拟人化是地质文化研究的对象。人类进入文明后,达到了孔子所说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喜欢高山大川是对男性美欣赏的结果,喜欢江河湖海是对女性审美的结果,喜欢植被是古人类对毛发欣赏的物化,喜欢洞穴是对人类最早家园的依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对高山流水和谐美感的赞誉。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对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歌颂。
以地质为基础、以文化为目标、以美学为对象,推进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是地质文化学科建设在北京的具体体现。
建议成立地质文化研究会,宣传46亿年地球史对5000年人类史的作用,从现代地质学角度弘扬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如《山海经》、《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从地质学角度开启对四大名著的研究(如黛玉为炭质页岩,桃源结义在拒马河洪积扇溢出带涿州,水帘洞为岩溶洞穴、花石纲为经岩溶作用的石灰岩运输);凸显名山大川的地质科学内容(泰山为太古宙变质岩,黄山为燕山期花岗岩,峨眉山为玄武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公园(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桂林岩溶)。
2 北京是中国地质文化的摇篮
北京是中国地质文化的摇篮,诞生了“震旦系”和“燕山运动”等中国特有的地质学术语,培养了两位总理(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成就了影响青年毛泽东的地质学家杨钟健,竖起了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李四光,走出了众多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质文化影响了共和国的缔造者。1921年9月29日,时年28岁的毛泽东同志给住在北京三眼井胡同的杨钟健写信,申请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杨钟健研究过马兰黄土,对周口店猿人遗址沉积物(①—⑩层)进行过划分,时为“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
共和国缔造者指导了中国地质工作的方向。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出访苏联,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并题词:“开发矿业”。
3 长城与大运河两大古代人类线性工程在北京交汇
长城长约6000千米,按照纬向展布于中国北方的山脉中,是世界上最长的墙。京杭大运河长约1794千米,按照经向展布于中国东部的平原上,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两大工程一纬一经交汇于北京,体现了刚柔相济之美,增添了北京世界城市的内容。
3.1 长城
长城沿着纬向,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000千米,横跨中国北方7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墙,体现了阳刚之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2 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沿着经向展布于中国东部2市4省,全长约1794千米,有2500多年的历史,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是世界上最长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体现的是阴柔之美。虽然大运河尚未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掩盖不了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
北运河上游称温榆河水系,即发源于十三陵盆地的东沙河、关沟的北沙河、寨口的南沙河和玉泉山的清河。地质上处于潮白河洪积扇与永定河洪积扇的交汇处,两个洪积扇的溢出带水源丰富,成就了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是大运河的起点。
4 北京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
2006年9月17日,在英国北爱尔兰首府Belfast召开的第2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房山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使北京成为全球第一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与门头沟、石景山、海淀和昌平等山区并称为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1867年,美国学者Pumpelly R.发表了第一篇有关中国地质的论文[1],1882年德国学者Richthofen F.V.提出了“震旦系”地层名称[2]。1918年瑞典人J.G.Andersson发现了周口店园区,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洞穴碎屑堆积物中发现了第一颗完整北京猿人头盖骨。
地质公园北部大石河流域有百花山-白草畔园区、圣莲山园区和石花洞园区。大石河源头的堂上村诞生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大石河北岸煤层之上为侏罗纪火山岩构成的亚高山草甸景观百花山-白草畔园区,大石河北岸煤层之下为北方罕见的小型岩溶盆地景观——圣莲山园区。石花洞园区发育岩溶洞穴群,洞层最多(8层),裂隙渗透水沉积的石盾最多(200多个),为世界之最;毛细渗透水沉积的石毛(银狐)稀有,滴水沉积的石笋叠置关系和微层理明显,流水沉积的石旗美丽,池水沉积的月奶石发育好,有被钙华掩盖的唐代题字,有《水经注》中记载的孔水洞[3]。
地质公园南部拒马河流域有白石山园区、野三坡园区、十渡园区和云居寺-上方山园区。拒马河源头的白石山园区发育大理岩峰丛地貌,野三坡园区发育岩溶峡谷地貌,十渡园区发育华北地区最为典型的房山地貌(新近纪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的组合形态)[4]。石门花岗岩体的热力变质作用,烤白了高庄的汉白玉大理岩,成为紫禁城、明清皇陵和皇家园林的唯一石料区;烤白了云居寺-上方山园区所在的云带山,故有云水洞、云居寺之名[5]。
5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地质背景
目前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和明十三陵。挖掘这些遗产的旅游地学背景,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有深远的意义。
5.1 长城(北京段)
长城北京段东起金山岭、中过慕田峪、西至八达岭,地质构造托起了长城,体现了阳刚之美,使得长城(北京段)沿线最为壮观。
登上金山岭,你会发现长城内外无论山岭,还是河流,都是东西走向。长城脚下的沉积岩层,长城南侧的火山岩和古北口侵入岩体,也都是东西向延长的,这是因为本区为印支东西向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慕田峪长城呈西北—东南走向,1.5亿年前形成的长圆闪长岩体使得东南长城低缓。越过16号敌台后,12.2亿年前形成的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使得长城脚下岩石变得陡峭,直上牛犄角,高差达500米。
八达岭海拔1015米,地质背景为花岗杂岩,岩石上的长城最为雄伟。八达岭地区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包括侵入体120个,出露面积540.45平方千米。在八达岭城关拐角处的岩壁上,一条基性岩脉沿山而下,恰似一条青龙,故名“青龙桥”。
长城沿着纬向,随着火成岩体上下起伏,达到了自然与人类工程完美统一的效果。
5.2 故宫
故宫是北京城区的中心,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紫禁城的名称借天空的紫微星坛而来,体现了天子居中的思想。故宫西靠中南海,南临通惠河,是在元大都高梁河之阳修建的,地质上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中部。
5.3 周口店 “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园区,体现了人类最早的家园,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洞穴,沿着马家沟组灰岩走向发育,裴文中和贾兰坡各发现3颗猿人头盖骨。周口店猿人的发现结束了自19世纪末荷兰军医E.Dubois发现爪哇猿人以来,猿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确立了猿人在人类演化史中的地位。
5.4 颐和园
颐和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占地2.9平方千米,其中湖泊面积约占3/4,体现了刚柔相济的湖光山色,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万寿山的造景岩石为坚硬的红庙岭组砂岩,是在距今2.4亿年前的二叠纪形成的,形成了万寿山的山色。
昆明湖底部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石灰岩含水层,遇到万寿山二叠纪红庙岭组砂岩的阻隔,极易形成泉水,形成了昆明湖的湖光。
1996年12月28日,昆明湖进行了240年以来的第一次清淤,通过取样研究获知,昆明湖水起始于3500年前,3000年前稳定成湖,水生植物开始繁衍,公元1750年前属于天然湖泊。1750年对湖区进行开挖,形成了今日的景观,湖水的面积和深度增加了1倍,湖区从此变为人工湖[6]。
5.5 天坛
天坛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北京城东南,地质上处于永定河洪积扇的溢出带,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减缓,水源丰沛,溢出地表,所以在天坛的东面形成了龙潭湖,北面形成老舍描写的《龙须沟》,西面建设天桥。湿地般的地质环境为建造天人合一的天坛创造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
5.6 十三陵
明清皇家陵寝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营建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死观。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按照地灵兽说,十三陵后靠为玄武,盆地南面的红泥沟龙虎台(中更新世黄土)为朱雀,西面的卧虎山为白虎,东面的龙山为青龙。东面的龙山为元古宇龙山组的命名地,形成了突出的龙脊。1934年,张文佑在龙山东坡的石灰岩中发现了三叶虫化石,把这套灰岩作为寒武系的底部,建立了华北显生宙的第一套地层“昌平组”[7]。西面的卧虎山岩石为元古宇雾迷山组白云岩,含有大量的硅质条带,白云岩风化后显出白色条带,看起来很像虎皮纹。
6 古代北京曾为世界城市的证据
古代北京曾为世界城市的证据有三,即,马可波罗描述的元大都,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华文化,哥伦布首次西航时曾携带致中国北京大汗的国书。
6.1 马可波罗描述的元大都
《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把元大都称为汗八里(Kanbalu,突厥、蒙古语,帝城)。书中对元大都的宫殿、园林、城市、商业、人口、纸币、石炭、天文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使得元大都成为东西方历史中最为辉煌的世界城市[8]。
6.2 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华文化
明朝的永乐皇帝定都并命名了“北京”。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一共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最远达非洲东海岸。
定都并命名“北京”的永乐皇帝和航海家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期的开拓者,郑和船队纵横西洋,加强了明初中国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说明当时的北京对亚洲和非洲的影响巨大。
6.3 哥伦布首次西航时曾携带致中国北京大汗的国书
哥伦布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中国。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先后4次远航(1492—1504)到达了美洲大陆,误认为到达印度,形成了“印第安人”的错称。
现藏西班牙巴塞罗那阿拉贡王室档案馆内的拉丁文手稿,包括1492年签发的通行证(Salvoconctos)和王室介绍公函(La Carta de comendaticia)2个文件。通行证书写:“我等现派遣哥伦布率快帆艇三艘,取海路驶向诸印度地域……”。王室介绍公函书写:“自我等某些臣民及其它来自贵国之人士得知……”的下文,正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中国的话,是哥伦布反复向西班牙王室宣传“大汗契丹”的情况,因此,王室介绍公函就是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所说的致中国大汗的“国书”。
根据年代考证,笔者认为,这位中国大汗就是明朝弘治皇帝朱祐樘,即葬在明十三陵泰陵的明孝宗,说明北京在明朝中期对欧洲影响巨大。
7 温榆河—大运河为未来发展中心的建议
构成北京发展的地学要素为“北京湾”和“温榆河—大运河”。北京从古至今一直沿着南北中轴线建设,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应该以地学为背景,实现科学发展观。未来若以温榆河—大运河为发展中心,一方面可以保护西部古都风貌,发展东部新型经济区;另一方面依托华北大平原,将环渤海经济区连为一体。向西可以连接欧亚大陆,向东沟通环太平洋诸多国家,将北京建设成为发展空间广阔的世界城市。
参考文献
[1] Raphael Pumpelly.Geological researches in China,Mongolia and Japan[J].1867
[2] Richthofen Ferdinand von.China[M].Berlin:Verlag von Dietrich Reimer.1882
[3] 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197
[4] 吕金波等.北京西山岩溶洞系的形成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J].地质通报2010,29(4):502~509
[5] 吕金波.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色[J].城市地质2007,2(3):26~30
[6] 黄成彦等.颐和园昆明湖3500 余年沉积物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7] 张文佑.中国北部震旦纪与寒武纪地层之分界问题[J].国立北京研究院院务报1935,6(2)
[8]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M].北京:外文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⑼ 北京周口店对地质工作者的意义
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山地区
北京西山地区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最先开始,研究最详的地质调查区域。
“……北京西山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展得最早,研究程度高且成果颇丰。”
—— 摘自《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本区的地质工作自1914年始,是我国我国第一个地质启蒙教育野外实践训练班的实习地。1929年裴文中于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中国猿人头盖骨化石,自此对北京猿人的研究展开,而周口店地区的详细地质调查也展开。
“周口店及其邻区得天独厚、势得天成。她不仅因其为“北京猿人遗址”(“北京猿人”在
不同文献中曾被称为“中国猿人”、“中国猿人北京种”、“北京人”等)而闻名于世,且具有
丰富的科学研究和地学教育资源。该区地学研究史已逾百年,研究历史之久、涉面之广、程
度之深、成果之丰在国内实属罕见。野外地学教育史亦近百年,早在1914 年作为我国第一个
地质启蒙野外实践训练场所以及中国地质大学( 原北京地质学院)1954 年正式创建野外实习
基地以来,长期接纳10 余所大专院校师生进行野外地质实习;许多科研、生产单位在此培养
学员和干部;一些外国地质代表团、留学生亦来基地观摩访问或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因此,
这里被誉为地质工程师和地球科学家的摇篮。”
—— 摘自《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
周口店地区区内地质现象繁多且典型,也继承了华北地区较为简单的地质构造。构造简单居多也有复杂构造;岩石则三大岩都有,而老地层经历过很多区域构造活动,故有区域变质岩,也有岩浆活动(房山岩体),故有岩浆岩和接触变质岩,偶有动力变质岩;地层为标准的华北地层,自太古宙到新生代,地层繁多且大多叠覆正常。故这些典型的现象适合地质工作的初学者认知和学习。
“正因为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使其不仅保存有不同阶段较为完整
的地质事件记录,而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类型齐全、典型直观且颇具意义的各种地质构造现
象,共同组合呈现出一幅复杂的地质构造图景(图0-4)。”
—— 摘自《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
周口店地区是每一个地质工作者学习的圣地,在此每个人才真正的了解了地质工作。五次到周口店实践过的温总理也曾为周口店题字“摇篮”
⑽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区域地质调查及成果
刘 松
陈宝国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摘 要: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 ( 1916 ~ 1950,简称地调所) 在新中国成立前总领和规划全国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中国的地质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地调所进行了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地质人才的培养方面,为新中国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地质学者。本文从地调所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介绍了其区调概况、在地质理论方面及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地质调查所 区域地质调查 地质学 科学技术史
一、地调所成立背景及发展沿革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 ( 其前身是 1912 年初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矿政司地质科)由民国北京政府工商部矿政司于 1913 年 9 月设立,因专业人才缺乏,1916 年 7 月才真正开始了全面的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该所先后由北京政府农商部,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实业部、经济部直辖。1950 年全国地质科学机构进行了调整重组,地质调查所之名从此成为历史。
二、地质调查所区域地质调查概况
1. 准备时期 ( 1913 ~ 1915)
1913 ~ 1915 年,这段时期可称为中国早期区域地质调查的准备时期。由于缺少地质调查人员,这一时期的地质调查主要是丁文江、翁文灏、章鸿钊等几位奠基人及其地质研究所学员进行的野外调查。此期间简单区域地质调查情况见表 1。
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在中国刚刚起步,学科分化不细,受经费紧张、技术落后、地质人才缺乏等条件限制,地质调查所没有条件开展系统的、大规模的地质调查与研究。因此,地质调查所开展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勘探矿产资源和积累地质资料。
表 1 1913 ~1915 年区域地质调查简表
2. 草创时期 ( 1916 ~ 1927)
1916 ~ 1927 年是地质调查所区域地质调查的创业阶段。这一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地质调查所几经改制,勉强维持,地质资料一片空白,此时期野外地质调查规模很小,每年有 2 ~5 个地质调查队在野外工作,每个调查队由 2 ~3 名地质学者组成。野外调查队一般是由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带领一两位年轻的学者,或是几位年轻学者组成调查队到各调查区域调查地质矿产情况。其调查任务主要是应工商部、省实业厅及一些煤矿公司的要求来进行。其调查区域和内容大多在华北、华南和东北各地考察矿产资源和地震灾害情况,且以煤田地质调查为主。主要区域地质调查见表 2。
表 2 1916 ~1927 年区域地质调查简表
3. 大发展时期 ( 1928 ~ 1945)
1928 ~ 1945 年是中国早期地质调查的大发展阶段。
进入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地质调查所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研究和调查能力最强的地质调查机构。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技术上都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进入30 年代后,地质调查所经济情况开始好转,不但政府的拨款增加,基金会和社会的资助明显增多。同时随着地质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进入地质学领域,涌现出一批新的地质学家,如李春昱、孙健初、王曰伦、尹赞勋、赵亚曾、田奇隽、计森荣、潘钟祥、杨钟健、谢家荣、王竹泉、裴文中、贾兰坡、李善邦、侯光炯、马溶之等。他们为促进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35 年地调所迁到南京,所内环境优美,学术氛围良好,组织机构完善,科技人员不断充实加强,各学科涌现的权威专家和周口店 “北京人”的发掘,为地调所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随着人才储备和科研能力的增强,这一时期地调所小规模的区域地质调查明显增多,同时也开始组织大规模的野外考察活动。如翁文灏、黄汲清、朱森、李春昱、杨曾威调查热河北票附近地质构造 ( 1928) ; 赵亚曾、侯德封、李春昱调查开平盆地及其附近地质( 1928) ; 王竹泉、黄汲清调查热河阜新煤田地质 ( 1928) ; 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区地质调查 ( 1929 ~1931) ; 赵亚曾、侯德封、李春昱调查开平盆地及其附近地质 ( 1929) ; 谭锡畴、李春昱调查四川地质 ( 1929 ~ 1931) ; 王竹泉、潘钟祥调查陕北石油地质 ( 1932 ~1933) ; 孙健初调查绥远及察哈尔西南地质 ( 1930 ~ 1933) ; 黄汲清、王曰伦领导的南岭地区地质调查 ( 1936 ~1937) ; 叶连俊、关士聪1940 ~1941 年到甘肃西秦岭进行的地质矿产调查; 1941 年程裕淇等在西康开展区域地质调查; 1942 ~1943 年黄汲清、杨钟健、程裕淇、周宗浚等到甘肃、新疆进行油田调查等。这些比较重要的野外地质调查成为当时区域地质调查发展的标志。
此期间地质调查所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地质调查———西南地质大调查和南岭地区地质调查。这两次调查称之为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次野外考察。1929 年,由丁文江领导的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地质考察工作,几乎动用了所中的全部骨干力量、配置了良好的野外考察设备。历时一年的野外考察成果丰富,考察队采集了大量地质标本,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43 年建立西北分所后,由王曰伦领导有计划地开展西北地质矿产的调查。首先开始甘肃省比例尺 1∶ 20 万的地质填图,同时路兆洽、陈梦熊进行了靖远、景泰地区的煤田调查; 毕庆昌、何春荪等进行了陇东地区的煤田调查; 1945 年,组织了以王曰伦为队长的祁连山地质矿产考察队,主要有李树勋、黄劭显、陈梦熊、刘增乾等,自西宁经门源、俄博等地进入河西走廊,成为我国第一个横跨祁连山的地质调查队。
当时外有战争的困扰,内有所长的数度更换,经费紧张,生活艰苦,野外治安险恶,要冒着生命危险去考察。在这种情况下,地质调查所的学者们仍励精图治,积极组织野外调查。调查主要局限于西南、西北各省,地质调查工作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表明地质学者的爱国主义笃诚与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发展地质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停顿时期 ( 1946 ~ 1950)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地质调查所迁回南京。这时北平分所恢复了工作,接收中国台湾地质调查所,设立了长春办事处,地调所又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刘东生、楚旭春、姜达权、李广源、张咸恭、沈永和、周慕林、刘秉俊、章元龙、沈其韩、朱福湘、程伯容、张瑞锡等在这一时期入所。因内战爆发,经费困难,野外地质调查几乎陷于停顿,不得已转入以室内研究为主。这一时期所中学者只做了为数不多的小规模野外调查,主要对北京和西北地区进行了局部的地质考察,主要的区域地质调查有: 1946 年 4 ~ 11 月刘增乾、张尔道、刘乃隆、乔作栻调查酒泉、张掖、高台间祁连山、合黎山地质矿产 ( 与玉门油矿合作) ; 1946 年 12 月黄劭显、乔作栻测绘甘肃成县黑峪乡银洞湾重晶石矿区地形地质图; 1947 年 4 月至 1948 年 2 月乔作栻、靳毓贵、王瑗负责开采银洞湾重晶石矿,并调查矿区外围地质 ( 与玉门油矿合作) ; 1948 年 5 ~11 月王曰伦、乔作栻、靳毓贵、王瑗调查青海东北部地质矿产。
三、地调所在地质制图及地质理论方面取得成果
从 1913 年成立到 1950 年结束的近 40 年间,地质调查所在地质学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重要成果。
( 一) 地质图的绘制
1. 分区地质填图
分省或分区地质图多见于地质调查报告中,是全国地质总图填制的基础,尤其是中比例尺 ( 1∶ 20 万、1∶ 25 万) 地质图的覆盖程度与工作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总体水平的标志,具有重要的地位。
1913 年底由丁文江与梭尔格绘制的 《1∶ 10 万井陉煤田地质图》、《正太铁路沿线部分地质图》,是中国人进行系统的地质填图的开端。在大比例尺地质图绘制方面有特殊意义。
中国测制第一幅详细地质图件是 1∶ 10 万北京西山地质图,附在 1920 年出版的由叶良辅主编的 《北京西山地质志》中。
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详尽、准确,而且采用了科学的绘图程序的地质图,是由丁文江率领地质调查队填绘的 1∶ 20 万地质图。还有王竹泉的 1∶ 10 万大青山全区地质图; 正太铁路沿线地质图 ( 王曰伦,1∶ 40 万) ; 胶济铁路沿线地质图 ( 谭锡畴,1∶ 10 万) ; 浙江西部十一县地质图 ( 赵亚曾、刘季辰,1∶ 50 万) ,等等。
2. 全国地质总图绘制———1∶ 100 万与 1∶ 300 万地质图
编制大区域小比例尺地质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大比例尺地质图是绘制小比例尺地质图的基础。地质调查所始终把绘制 1∶ 100 万地质图作为主要的工作,并制订计划实施。
但由于地质资料缺乏、人员少、技术落后等各种原因,1∶ 100 万地质图的编制十分缓慢。1924 年谭锡畴主编完成了 《北京—济南幅地质图》; 1926 年王竹泉等编制完成了《太原—榆林幅地质图》; 1928 年李捷等编制完成了 《南京—开封幅地质图》。
为了加快制图进度,1936 年,专门成立了由翁文灏、黄汲清负责的中国地质图编撰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编制 1∶ 100 万小比例尺的地质图。因战争的爆发制图工作不得不中断。
1945 年春,地质调查所继续 1936 年制定的地质图绘制计划。利用长期积累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资料,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先后有朱夏、王超翔、秦鼐、姚瑞开、陈梦熊、楚旭春、宫景光、曾鼎乾等人参加制图工作。
经过数十年不懈的努力,地质调查所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完成了 1∶ 100 万的区域地质图和 1∶ 300 万的中国地质总图的编绘,这不仅填补了国际地质学界的空白,而且为以后的研究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更为 1949 年以后大面积地质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 二) 矿产资源勘探
中国近代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矿产资源的调查,也是中国地质学者开始最早、投入最多的一项研究工作,因此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多。地质调查所在煤、铁、石油以及其他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重视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勘测。仅在 1916 ~1921 年,这 5 年间所发现的铁矿就有 1 万 t 之多。地质调查所对所有北方的重要煤田做了科学的调查研究,第一次对中国煤铁储量做出了比较可靠的估计。据统计,仅经地质调查所调查过的煤田就有 200 余处,其中新发现的有10 多处,1949 年以前全国开采的煤矿中,有 80% ~ 90% 都是经地质调查所的学者调查勘定的。其中既有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翁文灏、谢家荣等人的矿产地质理论研究成果,更有对玉门油田及白云鄂博、攀枝花、淮南煤田等许多重要矿藏的发现。特别是在 40 年代初期,地质调查所的学者通过对西北部进行的多次石油地质调查,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论。在铁矿资源调查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发现有六七处铁矿。地质调查所 1923 年印行的翁文灏的 《中国铁矿志》,反映了对中国铁矿生成年代和开采利用情况的综合性调查研究成果。所中先后 7 次编印了 《中国矿业纪要》,对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铅、锌和汞,贵州的汞、锑均有专题报告,详述了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的储量、地理分布以及矿业情况,是中国近代第一套详细系统的矿产资源分布资料。此外,在云南昆明、昆阳、呈贡等地发现丰富的磷矿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其意义不只是找到一个大型的磷矿床,而是为此后在其他地区沿着同样的地层层位———寒武系下部寻找磷矿,提供了一条线索。
( 三) 地层、古生物及古人类学研究
在地层研究方面,由于古生物学的发展,中国古生界各系地层的存在及其在中国东部的大致分布得到确认,在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划分和对比。1920 年叶良辅发表 《北京西山地质志》,建立了北京西山的地层系统; 1924 年刘季辰发表 《江苏地质志》与 《浙江西部之地质》,建立了江苏与浙江两省的地层系统; 1931 年赵亚曾、黄汲清合著 《秦岭山及四川之地质》,建立了秦岭及大巴山的地层系统; 高平、徐克勤所著《江西西部地质志》,谭锡畴、李春昱所著 《四川西康地质志》,及叶连俊、关士聪的 《甘肃中南部地质志》,多对该区的地层、古生物进行了深入研究。
由于丁文江等人的重视,地质调查所从 20 世纪 20 年代即开始了古生物学研究。为了弥补古生物学研究的不足,1920 年地质调查所邀请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葛利普( A. W. Grabau,1870 ~1946) 来华领导古生物及地层研究。丁文江请他担任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并兼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实践证明这种智力引进的方式是十分有效的。不仅加强了与西方学者的合作,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古生物学者。古生物学研究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十多年的时间里发展很快,尤其是杨钟健、孙云铸等人的脊椎与无脊椎古动物学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并在短期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裴文中、贾兰坡等古人类学的研究更是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周口店 “北京人”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成为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被誉为中国科学界获得的第一枚世界金牌, “北京人”的研究 “划地成方,记石具数,搜罗鸿博,记载精详,其工作之精细,为世界所少见,故其记录之成绩,殆可为世人研究之模范。”
“北京人”的发现使 “现在国际科学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中国地质调查所工作的重要。”
( 四) 造山运动与大地构造理论
章鸿钊、翁文灏、丁文江都十分重视造山运动的研究,完成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1926 年,翁文灏先生分析研究了当时所知的中外地质学者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成果,对中国东部、盘山以东的华北地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和构造运动时代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其中他所创立的 “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纠正了李希霍芬等人的错误之处,“是对中国地质学的重大贡献,其影响是深远的”。燕山运动的发现是 20 世纪中国和太平洋区域地质学的重大成果,它使 “环太平洋构造”这个全球概念,获得了完整而现实的内涵。“燕山运动”一词为国际地质学界接受和认可,至今沿用。1929 年,丁文江在 《中国造山运动》一文中首次引进 “造山旋回”概念。1936 年章鸿钊提出震旦运动,并发表 《中生代晚期地壳运动之动向与动力之探讨并震旦方向之新认识》的论文,把构造作用与地质动力联系起来。
黄汲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 1945 年发表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采用地槽 -地台说,对中国大地构造特征进行初步总结,提出多旋回构造理论,并编绘了一系列大地构造 - 古地理图。他的这一理论,在有关中国地质构造领域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 五) 土壤调查与研究
地质调查所自 1930 年开始接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委托,从事中国土壤调查与研究,并成立了土壤研究室。在此之前, “就现代土壤科学来说,在我国不论是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专业人才都还是空白”。
所里从美国聘请了潘德顿 ( R. L. Pendleton) 和梭颇 ( J. Thorp) 等土壤学家来华协助土壤调查工作。先后在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广西、广东及江西等省展开展了我国近代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壤资源分布调查,发表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出版了《土壤季刊》、 《土壤专报》和 《土壤特刊》等杂志,发表了大量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为中国早期的土壤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仅 《土壤专报》上就刊出了 2000 多个土系和 18 个土类的分类系统,同时还编制了土壤图上百幅、采集土壤标本上万个、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上百篇。在此基础上,1935 年,梭颇编制了 1∶ 750 万的 《中国土壤概图》,1936 年他编写的 《中国土壤地理》 一书集中反映了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的成绩。对很多土壤科学问题,作了有创建性和开拓性的研究,且培养造就出中国第一代土壤学家,为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六) 地震考察与研究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质调查所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1920 年,翁文灏关于甘肃地震的地质调查与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将断层与地震灾害联系起来,开辟了地震地质研究的方向。在考察与研究地震的同时,还向社会普及地震知识,1929 年翁文灏出版了《地震》一书。该所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地震考察工作,并建立了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地震研究室──鹫峰地震台。作为当时东亚唯一的地震观测机构,其成立之初就备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四、地调所在地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地质调查所在中国地质学界,乃至中国学术界的声望,使它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地质人才,堪称是中国地质学界高层次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人才是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与那些具体的科研成果相媲美,甚至价值和影响远超过这些成果的是,地质调查所不仅聚集了当时中国地质学界最杰出专家的绝大部分,还不断地培养造就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中国地质学四大奠基人中,除李四光外,其余三人均是地质调查所的创办者。被当时中国学术界誉为地质学界 “领袖人才”的谢家荣、王竹泉、叶良辅、李捷、谭锡畴、朱庭祜、李学清等人,是地质调查所自己培养的学者,并长期在地质调查所工作。
我们还可以从所中人员的社会任职和获得的学术荣誉上见到其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
1949 年以前,中国地质学会 25 届会长中有 18 任曾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如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谢家荣、叶良辅、杨钟健、尹赞勋、孙云铸、黄汲清、李春昱等。在1948 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中,地质学领域有 6 人,其中有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谢家荣 4 人正在或曾在地质调查所工作过。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地质调查所工作过的科研人员当中,就有 49 人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地质调查所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培养了基本的研究队伍。
五、结束语
中国早期较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基本上是由地质调查所完成的。地质调查所不但组织了几百次的地质考察、绘制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图、出版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区域地质专著和矿产资源的考察报告,还开拓了许多地质科学的基础工作。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区域地质调查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代表着当时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水平。但在区调发展史上其工作仍是开创时期,为新中国的区调工作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地质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其在人才培养、科学工作管理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不仅对地质学,对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都很有意义。相信其区域地质调查历程,也是其他成功的科学曾经经历的,对其他科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 考 文 献
[1]李星学 . 难忘的中央地质调查所 . 见: 程裕淇、陈梦熊主编 .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 ( 1916 ~ 1950) 的历史回顾: 历史评述与主要贡献 .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6,182 ~183
[2] 李庆逵 . 前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的工作回顾 . 见: 程裕淇、陈梦熊主编 .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 ( 1916 ~1950) 的历史回顾: 历史评述与主要贡献 .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6,151 ~153
[3] 丁文江 . 我所知道的翁讠永霓 . 独立评论,97 号,1934
[4] 黄汲清 . 一百万分之一中国地质图出版了 . 科学通报,1951,2 ( 5)
[5] 翁文灏序 . 中央地质调查所概况———二十五周年纪念,1941
[6]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二十五周年纪念记略 . 地质论评,1942,6 ( 1 ~3) : 87 ~98
[7] 翁文灏 . 抗战时期几种地质工作的商榷 . 地质论评,1940,5 ( 4) : 271 ~276
[8] 丁文江 . 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 . 申报,1935 年 12 月 6 日
[9] 章鸿钊 . 中华地质调查私议 . 地学杂志,1912 ( 1,3,4)
[10] 章鸿钊 . 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 . 上海: 商务印书馆,1936
[11] 孙圭荣 . 地质科学史纲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12]《中国区域地质志》丛书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3] 程裕淇 .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 .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