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协议
⑴ 地质灾害评估合同要交印花税吗税率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1988)财税字第255号)第十条规定版,印花税只对税目税率权表中列举的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征税。 因此,根据您提供的合同名称,不属于印花税的征税范围。但是否缴纳印花税需要根据合同具体内容确认,无法通过合同名称进行判断,建议您持合同到办税服务厅进行确认或直接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详细咨询。
根据《国家税务局关于对技术合同征收印花税问题的通知》((1989)国税地字第34号)规定,至于一般的法律、法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咨询不属于技术咨询,其所立合同不贴印花。技术服务合同是当事人一方委托另一方就解决有关特定技术问题,如为改进产品结构、改良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安全操作、提高经济效益等,提出实施方案,进行实施指导所订立的技术合同。以常规手段或者为生产经营目的进行一般加工、修理、修缮、广告、印刷、测绘、标准化测试以及勘察、设计等所书立的合同,不属于技术服务合同。
所以我理解,评估合同不属于技术合同,更不属于加工承揽、勘察设计合同,因此,不用缴纳印花税。
⑵ 如果出让地块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怎样在合同中告知
如果你确认出让地块曾有过地质灾害,
那么应在合同中注明:
“乙方明确表示已经了解了甲方告知的此地块曾出现过地质灾害事宜”
由于地质灾害在目前科技水平上还不能明确预先警示,
所以只能告知已经出现过的地质灾害,
⑶ 日本地质灾害管理体制简介与启示
李闽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三河,101149)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日本地质灾害管理体制的概况以及地质灾害管理的组织结构,日本地质灾害防灾规划,日本地质灾害灾后重建政策。在总结了日本地质灾害管理体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地质灾害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管理体制启示
1日本地质灾害管理体制概况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一方面由于日本处于亚洲大陆的太平洋边缘的接触带上,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双重影响,日本几乎每年都遭受台风、暴雨的袭击,并遭受由此引发的各种规模的洪水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另一方面,日本又位于世界两大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地震和火山爆发时有发生。为了减轻各种自然灾害,日本政府及相关事业团体和机关都各自制定了许多防灾防御和相关法律来预防和减轻灾害。日本的灾害防御体制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积极的探索,在总结以往灾害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了许多相应的防御措施,并在实际防灾减灾的活动中进行了反复修改和补充,从而形成如今一套较为完善的集灾害预防、灾害紧急响应、灾后重建为一体的综合性防灾减灾体制。
日本最初的防灾体制,是以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防灾要求制定的适合本部门的灾害对策和防灾规划为主的防灾体系。这种防灾规划一般只限于本部门或本行业,一方面,在灾害预防上,由于各自的责任不十分明确,各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相关的灾害预防事业也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相互间的防灾规划出现重复或相互推托的现象;另一方面,在灾害发生,进行紧急救灾抢险时,各部门大多各自为阵,使得灾害情报不能迅速传递和汇集,同时又缺乏统一指挥,各种应急救灾措施无法很好地实施,直接影响到救灾抢险的顺利展开。所以,实际防灾减灾的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年仍然会因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日本政府开始对原有的灾害防御体制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灾害防御体制。于1961年11月颁布实施灾害防御基本法。灾害防御基本法是日本灾害预防、灾害紧急对应和灾害后重建的根本大法。
日本的灾害防御基本法颁布后,政府根据灾害基本法的要求,设置了中央防灾会议作为国家防灾管理方面最高的权力机构,由中央防灾会议制定了防灾基本规划作为全国的灾害防御基本规划,各地方政府和相关政府机关则按照防灾基本规划的要求通过对本地区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各自相应的地区防灾规划和防灾业务规划。中央政府在确保防灾预算的前提下,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团体按照制定好的防灾规划积极开展治山、治水、水土保护等各种灾害防治工作。从此,日本建立了以中央防灾会议制定的防灾基本规划为指导纲要,各地方政府的地区防灾规划为横向规划,各指定机关和公共事业团体制定的防灾业务规划为纵向规划,贯穿各地区、涉及各领域的综合性的灾害防御体制。通过这一整套防灾体制的实施,日本的防灾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预防、灾害急救以及灾后重建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2日本地质灾害管理的组织结构
在灾害防御基本法中,对国家、地方政府、公共团体有关涉及灾害对应组织以及各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有明确的规定。依据灾害防御基本法,日本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了完整的灾害防御体系。该体系具体表现为,中央建立了中央防灾会议体制,由中央防灾会议制定全国防灾基本规划,并指导和推动地方政府的防灾体系的建立;地方政府依据灾害防御基本法的规定,成立地方政府防灾会议,由地方政府防灾会议根据防灾基本规划和中央防灾会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的防灾规划,并推动防灾规划的实施;灾害发生时,灾区地方政府设立灾害对策本部,统一指挥和调度防灾救灾工作。中央政府则根据灾害规模的大小,决定是否成立非常灾害对策本部或紧急灾害对策本部,由中央政府负责整个防灾救灾工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2.1中央防灾会议
中央防灾会议是日本防灾方面最高的行政权力机构,由内阁总理大臣(日本首相)担任中央防灾会议的会长。中央防灾会议主要负责制定国家的防灾政策,组织制定防灾基本规划并积极推进防灾基本规划的实施,同时负责协调各中央政府部门之间、中央政府机关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公共机关之间有关防灾方面的关系,协助地方政府和各行政机关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地区防灾规划和防灾业务规划。
2.2地方防灾会议
日本的地方防灾会议指都道府县防灾会议和次一级的市街村防灾会议。根据灾害防御基本法。在都道府县政府以及市、街、村的地方政府分别设置都道府县防灾会议和市街村防灾会议。地方防灾会议是地方政府的附属机关,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咨询机关,必须按照中央防灾会议制定的防灾基本规划的内容大纲,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地区防灾规划,并积极推进地区防灾规划的实施,如所在地区有非常灾害发生时,地方防灾会议负责制定紧急救灾措施方案,并积极推动紧急措施计划的实施;都道府县防灾会议负责每年对地区防灾规划进行讨论和审议,如果认为有必要修改时,负责对地区防灾规划的修改,并审查该规划是否与其他法律条文相抵触等等。同样,市街村防灾会议则负责制定市街村防灾规划,并审查是否与防灾基本规划、都道府县防灾规划以及防灾业务规划在内容上相抵触。地方防灾会议由会长和委员组成,会长由各地方行政长官担任,委员会由会长任命的本地区相关的行政机关和公共机关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
2.3地方防灾会议的协议会
日本各级政府都根据灾害防御基本法的要求以及防灾基本规划的内容,制定了各自的地区防灾规划和防灾业务规划。但是,灾害的发生往往并不会局限于一个行政区内,当已发生的灾害或预测到可能要发生的灾害波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时,为了更好地有效地进行相应的防灾救灾工作,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地方防灾会议的协议会,由地方防灾会议的协议会负责制定跨行政区域的“指定地区防灾规划”,积极推动该指定地区防灾规划的实施。在灾害发生时,地方防灾会议的协议会负责灾害情报的收集和调查,制定灾害应急规划和推动灾后修复、复兴事业的实施。
另外,当重大灾害发生时,认为依靠都道府县—级政府机关已经不能充分地进行灾害应急响应,而必须从国家方面进行综合快速有效地推进灾害应急对策的实施时,根据需要,并依照灾害防御基本法,内阁总理大臣可以临时在总理府设立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同时,为了加强灾区跟非常灾害对策本部之间的联络,确立灾害应急对策推进体制。
3日本地质灾害防灾规划
地质灾害防治事业,需要长期的庞大的财政支出,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地质灾害的防治事业,每年在这方面的财政预算达20%左右。为了更好地实施有关水土保护事业,日本各相关的行政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制定了治山、治水事业5年计划、海岸事业5年计划、陡坡崩塌对策事业5年计划、下水道改造5年计划、土地改良长期计划等各种水土保护事业的5年计划,并推行其顺利实施。到现在为止,治山事业已经完成了8个5年计划,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从1997年开始到2003年的7年计划;治水事业也从1960年开始,现在正在进行的也是从1997年到2003年的7年计划;海岸事业的5年计划始于1970年,到1995年共完成5个5年计划;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从1996年到2002年的7年计划;陡坡崩塌对策事业的5年计划开始于1983年,到今年为止也将完成4个5年计划。这些规划的内容包括防止山体崩塌和水土流失的治山事业;河道改造事业;建设能调洪蓄水机能的水库,减少洪水灾害;防止土砂的流失和泥石流的治砂事业;滑坡灾害的防止和减轻的滑坡对策事业;陡壁崩塌防止对策事业;海岸侵蚀防止的海岸事业;下水道事业;农地、农业设施的防灾事业;地面沉降对策事业,包括地下水的回灌、水位的保持,以控制地面沉降。
4日本地质灾害的灾后重建政策
4.1灾后修复事业
被损坏的公共土木设施、文教设施、农林水产业设施等国家、集体公共设施的修复由国家负责直接实施,或通过国家的重建补助费进行修复事业,以确保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重建和复兴,提高原有设施的防灾性能。
1985年发生长野县地附山的滑坡,是因为第三纪的凝灰岩层风化形成滑动面引起的巨大滑坡。滑坡体长700m,宽500m,厚达60m、土方量达360万m3,滑坡体阻断了山腰下的收费公路,并毁坏了山麓下的部分民房,致使26人丧生。此后,长野县有关部门进行了灾后重建和滑坡体的治理工程。使得该地区不仅得到了恢复和重建,对整个滑坡体也进行防治加固,彻底改良了该区的地质条件,使其成为一个非常完全的住宅小区。而发生于新泻县的滑坡,滑坡体并不大,但造成5栋房屋毁坏,10人死亡,4人受伤的大灾害。新泻县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经费,对滑坡场地进行了彻底治理,使该地区成了相对安全舒适的小区。
4.2灾害集资
对遭受灾害的农林渔业者、中小企业经营者、低收入者,国家给予了优惠的贷款政策,用于他们的灾后重建。
4.3灾害补偿及灾害保险
国家对于受灾的农林水产业者的灾害损失,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偿,另外,建立了完备的地震保险制度,灾民可以事先加入地震保险,在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再保险公司根据投保户的受灾程度给予理赔。
4.4税的减免
国家制定了有关灾民所得税的政策和制度,根据受灾程度的轻重,给予灾民所得税必要的减免或全部免除。对灾民的子女就学等给予学费减免和适当补助。
4.5地方税及地方债务
国家对于灾区的地方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支付特别上缴税,或允许发行地方债。
4.6巨大灾害的指定
对于被确认为巨大灾害,在灾害的修复重建时,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特殊政策。日本建立了巨大灾害确认体系。
4.7复兴规划的支援
4.8生活重建的支援
为了确保灾区民众在灾后尽快恢复生活和投入生产,同时,又不过分增加政府财政负担,日本政府建立了灾民生活重建支援体制,由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提供灾害补助金,作为灾民生活重建支援基金,并由成立的都道府县会负责基金的管理和运作,当任何地方发生灾害时,根据需要,受灾的市街村政府通过所在的都道府县政府向灾民生活重建支援基金管理会馆提出补助申请,基金会将按照相关政策制度,用基金运作的收入或国家灾害补助金,对灾区民众给与生活补助,图1为日本灾民生产重建支援体制。
图1灾民生活重建支援体制
5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地质灾害管理体制特点:
(1)综合性。其灾害管理机构是一个综合防灾救灾机构,对灾害实施综合管理。
(2)一元化领导。有一个权威机构负责防灾救灾的组织和协调指挥。
(3)权力与资金的相对集中。权威机构被赋与更广泛的权力和具有可靠的资金保障。
(4)分级管理。各国均根据灾害的规模、发展可能性、社会影响程度等把灾害划分为等级,并以此限定哪一等级的灾害由哪一级别的指挥体系来实施抗灾救灾。
(5)重视灾害的预防。开展全民防灾教育,并设有研究部门对灾害进行立法、规划、规范、危险性分析、预防预测、应急预案、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的研究。
(6)灾害抗救过程协调一体化。采用矩阵组织模式,设立协调员将有关灾害抗救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行协调行动,发挥整体合力作用。
(7)有一个常设的防灾救灾机构。如防灾中心,拥有先进的通信设备,丰富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系统,并在中心设有有关灾害抗救部门的席位。
对我国地质灾害管理的几点启示:
(1)逐步建立一个一元化领导的城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建立一个有权威性机构负责防灾救灾的组织进行协调和管理,使统一组织的灾害管理工作一体化。
(2)加强地质灾害管理工作的法制建设。强化和完善依法治灾的管理和法制建设,明确各级政府以及主要灾害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使灾害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3)实行灾害管理分级分工管理制度。建立国家、省、市、县4级地质灾害管理体制,建立社会和全民参与机制。
(4)增加防灾救灾的科研投入。加大防治地质灾害科研的力度,营造防灾救灾的科研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储备和共享机制。
参考文献
[1]滕五晓等编著.日本灾害对策体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文艺等.国外城市灾害管理的对比研究.当代建设,2001(5).
⑷ 地质灾害治理是否需要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
.林地办理
如矿山用地选址地为林地,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建设工程,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发给使用林地许可证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首先,应请相关有资质林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相关地类、林种等后,进行林勘报告的编制工作。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由有资质林业规划设计单位作出使用林地查验报告,按报件要求组织上报工作。
其次,经林业部门批准的林地,林业部门发放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取得后向国土部门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建设用地报批批复后,林业部门发放林木采伐证件。
2.建设项目用地审查
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查,主要是由于市、县级人民政府来完成,包括土地征收报批情况、农用地转用情况及相关资料,国土资源局审查意见,土地权属情况汇总、土地地类汇总等、初步设计的设计批准文件、建设用地情况说明等。在审查时,对于地质灾害易发生区,需要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并且做相关的备案说明,并且附有批复和审核文件。
另外,矿山建设单位要提供拟建项目占地的勘测定界图和勘测定界报告书,并与土地部门签定一个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及说明,具体要由政府出面,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去执行,在“组卷”完毕后,会在5日内由相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后,并且还要由同级人民政府进行严格审核。
最后,批复下发后,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即开始组织实施,10日内进行公告,然后进行被征地单位的权利登记,进行补偿。征收土地行为完成后,土地变为了国有建设用地。这时,才涉及到你向当地政府申请用地。对于工业用地,若没有两个以上的用地单位同时竞争,矿山用地目前地方政府一般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将土地出让给具体的用地单位,并与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按照合同约定缴纳完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登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明确具体的土地用途和年限,这时,就可以拿到土地的使用权。
⑸ 有没有关于地质灾害如何赔偿的法律规定
对于地质灾害如果赔偿,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如果是自然灾害,则不内存在赔偿,当地政府容或上级政府会对损失和重建给予适的的救济与补助;如果是人为引发,则按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以过错推定、责任承担的原则进行赔偿。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仅有是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法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
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同是否要交税
必须交,一定要交
⑺ 求一地质勘查单位同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具体内容与格式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XX市社会公益事业、区域经济建设中的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促进XX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XX市人民政府与XX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省地矿局)经友好协商,同意在XX市地质资源开发和地质技术服务领域中加强合作,并就有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双方在XX市优势矿产资源勘查中加强合作。双方利用现有的地质成果资料,合作开展XXX—XXX、XXX—XXX、XXXXXXX等成矿带钨锡金锑铁锰铅锌多金属和XXX盆地煤、石膏、水泥灰岩等非金属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展老矿山深边部资源勘查,争取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和新发现。
二、双方在XX市地热资源和水资源勘查中加强合作。在收集已有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能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XX—XX深大断裂XX段地热和浅层地温能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及开发工作,利用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点开展XX市岩溶石山缺水地区水资源调查与勘查,力争发现可供开发的地热能和水资源。
三、双方在旅游地质资源、优势土地资源调查与开发中加强合作。加大对XX市岩溶、高山台地、峡谷地貌等旅游地质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为XX市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创造条件。积极推进XX市多目标区域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调查,重点对XX市富含营养有益元素的优质土地资源和宜农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为XX市农业生产布局、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
四、双方在地质灾害和土地污染防治中加强合作。在XX市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勘查、治理、防治与应急处理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重金属污染土地生态修复工程等方面,省地矿局积极提供地质技术服务。
五、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合作。XX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县(市、区)政府支持省地矿局在本所管辖区域内进行地质勘查项目的矿权登记,并在办理上提供便利条件;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矿业权、土地、林地、防火、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为合作项目创造良好的野外施工环境;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支持,多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搭建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对合作项目投入。省地矿局为合作提供现有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并给予优惠,配合XX各级政府和矿山企业争取国家、省地勘基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用于合作项目。
六、合作期间,项目承担单位对所获得的资料及最终成果负有保密义务,合作形成的地质资料由双方共享,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汇交和提供给社会利用。合作形成的地质成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由双方商定处置意见;实行市场化运作的项目,按照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七、成立由双方有关人员参加的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合作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具体合作工作的落实、实施,由XX市国土资源局和省地矿局指定的技术单位XXXXXXXXXXXXXXX承办。资源勘查和技术服务的具体项目由双方另行签订协议。
八、本协议合作周期为2010年至2015年。双方在合作期间不断积累经验,为今后长期合作机制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
九、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协议双方签署后正式生效。协议壹式捌份各执肆份,具有同等效力。
XX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XX市人民政府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二〇一〇年 月 日 二〇一〇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