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共产党员周坚鑫先进事迹
1. 新疆高寒深切割地区铁矿
我国重点金属成矿区带中有个成矿带分布在新疆地区。北部是阿尔泰成矿带,包括阿尔泰山区和准噶尔北缘及西北缘一带,属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和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区;已划分8个重点成矿远景区,力争成为我国重要铜、镍、铅、锌和黄金基地;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铜、铁、铬、金等矿种49种,大中型矿近100处,只铁矿一种就达2亿t。中部是天山成矿带,位于中亚腹地,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8个成矿远景区;已发现各类矿种136种,主要有铜、镍、金等金属矿,而铁矿被列为主攻矿种之一。南部是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位于古亚洲成矿域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重叠处,包括11个Ⅳ级成矿远景区;主攻铜、铅锌、铁、钨等矿,只铁矿一种其预期新增资源储量为4亿t。
这一广大区域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野外工作条件制约着物化探方法技术有效运用。这里有2个不利条件和1个有利条件:①海拔高(3500~6000m)、高差大(千米以上),地质构造复杂、高寒区、地形切割强烈,地面物化探方法无法进行;②根据现有规范规定,“航磁飞行高度一般不大于线距的一半”,可见该类地区为1∶5万航磁禁区;③地质成矿条件十分优越,区域航磁异常明显,寻找大中型金属矿具备良好前提,备受国内主管部门和找矿人的高度重视。当前,新疆的深部找矿正从区域展开转向条件较合适,但仍属高寒山区的中低山地区(西天山、昆仑-阿尔金等)进行综合找矿。
在这种情况下,新疆地矿局和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有关专家在大量典型矿床模型磁测正演模拟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矿床开展了不同飞行高度的对比飞行。结果显示,在较高飞行高度条件下异常重现性较好。在当前航空磁测仪器精度、补偿技术、定位精度极大提高的基础上,高寒山区1∶5万高精度航磁将提供重要的信息。从2007~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投资,选择西天山阿吾拉勒、喀喇昆仑、西昆仑、阿尔金—祁曼塔格等不同地貌景观、不同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物理条件区开展了1∶5万航磁测量,累计完成面积110000km2,获得了丰富的异常信息,区域异常得到有效分解,在多个项目中实现了“当年飞行、当年查证、当年见矿”的找矿成果。
一、典型矿床对比试验
分别选择西天山查岗诺尔大型以上火山沉积型铁矿、祁漫塔格迪木那里克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蟠龙峰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点开展了不同高度的对比飞行测量。结果显示(图2-3-1),在小于800m飞行高度条件下,航磁对于一定埋深大中型磁性矿产和磁性地质体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
(一)查岗诺尔铁矿
查岗诺尔铁矿位于西天山西段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带中,含矿岩为石炭系一套火山碎屑岩建造。矿区地表圈定11个铁矿体,铁矿层底部常见铜矿化。FeI主矿体长2835m,厚41~120m,控制最大斜深320m,全铁品位30%~35%,属海相火山岩型沉积矿床。
在查岗诺尔铁矿进行了400m(可控最低飞行高度)、600m(安全飞行高度)、800m、1000m、1200m、1500m6个不同高度的试飞,剖面方位接近矿体走向(图2-3-1)。结果显示不同飞行高度异常区背景平稳,局部异常明显,具有南西正、北东负的特点,具体指标见表2-3-1。异常强度随航高逐渐降低,其中从地表到400m高度衰减最快,从大于10000nT衰减至950nT,而从400m到800m仅衰减42%;从400m到800m零值点宽度从3500m增加至3750m、半极值点宽度从1150m增加至1500m。结合其他地区定量模拟结果,对于大型及以上铁矿,飞行高度800~1000m、顶面埋深400m条件下具有可分辨的磁异常。
表2-3-1 查岗诺尔铁矿不同高度试验曲线对比表
续表
图2-3-1 查岗诺尔铁矿不同飞行高度航磁对比曲线
(二)迪木那里克铁矿
迪木那里克铁矿位于西昆仑地区、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南缘活动带祁曼塔格复合沟弧带,主要出露地层为中—上奥陶统滩涧山群,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及少量火山岩,是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含矿岩系。地表圈出37个矿体,Fe36、Fe37为主要矿体。其中Fe37号矿体已控制长度2200m,宽度6~100m,累计视厚度18.5~59m,品位全铁含量25.3%~39.18%,主矿体控制斜深90~450m。
地面磁异常发育,为北西—南东走向,长约4000m,宽约100~500m,最高强度10000nT以上。在该矿区垂直矿体走向进行了500m、700m、900m、1200m四个不同高度的试验(图2-3-2)。局部异常清晰,背景稳定,为以正磁异常为主体的正负伴生异常。500m飞行高度时强度为210nT,逐渐降低为170nT、120nT、100nT,异常宽度没有随飞行高度加大而明显增加。
(三)蟠龙峰铁多金属矿
蟠龙峰铁多金属矿床位于迪木那里克铁矿东南,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白沙河组,岩性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角闪片岩夹石英岩及大理岩,其原岩为泥砂质沉积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蟠龙峰铁矿含矿带共分为西段、中段、北段、东北段、伊阡巴达段等5个铁矿化带(段),其中西段铁矿化带(即试验区)近东西长460m,宽30~120m,主要分布在二长花岗岩与大理岩、片麻岩的外接触带中。规模属于矿点。
1∶2.5万地面磁测在蟠龙峰铁矿区圈出零星局部异常共8个。局部磁异常反映为曲线尖锐、窄而变化大,连续性差,规模一般在100m以内,强度最高达10000nT以上。磁异常与铁矿及矽卡岩化有关。经400m、650m、800m3个不同高度的对比飞行,400m高度异常清晰,3个叠加异常特征明显,最高强度180nT;650m、800m异常形态相似,属于叠加程度高的低缓异常,可以识别(图2-3-3)。该异常与含矿地质体及接触交代的矿化蚀变带有关。
二、方法技术运用
(一)主要技术措施与异常分解
新疆高山区1∶5万航磁工作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采用安Ⅱ飞机大致随地形起伏的方式飞行,配备HC-2000光泵磁力仪、SC1软补偿及收录仪一体机、GG24双星座GPS导航仪、BG3.0高度计等观测系统。针对地形地貌特点和成矿有利部位对飞行方案(尤其是飞行方向)进行优化,线距500m,采样率10次/s,磁测总精度优于±3.0nT,定位精度优于10m。
图2-3-2 迪木那里克铁矿不同飞行高度航磁对比曲线
飞行高度是制约高寒山区1∶5万航磁推广的主要因素。在结合工作区地貌因素和根据飞机安全飞行高度的试验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专门软件在数字地形图上进行飞行高度设计的技术措施。4个测区平均飞行高度639~756m,最高飞行高度超过1200m,其中低于800m的测点比例为74%~86%。航磁成果显示,背景磁场干净,区域磁场特征明显,局部异常分解较好,已知铁矿及中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等引起的局部异常清晰,对1∶100万航磁异常进行了细致分解,异常与已知磁性地质体空间对应性好。各测区地貌条件与飞行高度、异常分解能力见表2-3-2。
表2-3-2 4个航磁勘查区异常分解结果表
(二)应用成果简介
1.阿吾拉勒铁矿成矿带
工作区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式可布台铁矿东—备战铁矿一带,20世纪70~80年代发现了查岗诺尔、备战等铁矿床 ( 点) ,但尚未成为新疆主攻铁矿带。进入 21 世纪,经初步普详查结果,查岗诺尔、智博冰川、备战铁矿均在大型以上,松湖铁矿在中型以上,属火山岩型。全区共选编航磁异常 474 处,其中新编号异常占 96. 2% ( 456 处) 。通过综合分析解释,其中有 10 处异常由已知查岗诺尔、智博冰川、备战、松湖等铁矿 ( 点) 引起,异常幅值大、梯度陡,并且吻合很好,显示良好的找矿前景。经异常查证新发现了敦德、尼新塔格、松湖南等中型以上远景的铁矿。至此该成矿带现已是新疆铁矿资源量最大的成矿带。
其中,查岗诺尔局部异常明显,为高磁背景中的尖峰异常,走向近东西向,剖面曲线对称,异 常 长 度 1. 6km,宽 度 1. 3km、强 度1215nT。高磁背景场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此局部异常则与已知查岗诺尔铁矿对应良好( 图 2 -3 -4) 。
2. 赞坎 - 苏巴什铁矿成矿带
工作区位于喀喇昆仑,是 21 世纪随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矿产评价,航磁发现和发展的、具有突出找矿前景的重要铁矿带,现有赞坎、老并、叶里克中型以上远景的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全区筛选航磁局部异常 373 处,其中新编航磁异常 362 处。其中 8 处异常由赞坎、老并等已知磁铁矿引起,赞坎东、叶里克、塔瞎尔等 6 处异常经过地面初步查证由磁铁矿引起。该区航磁成果进一步奠定了赞坎 - 苏巴什沉积变质型铁矿带的重要地位。
其中,赞坎铁矿位于塔什库尔干地块,出露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 ( Pt1B ) 中 深 变 质 岩 系( 图 2 - 3 - 5c) ,也是铁矿的赋矿岩系。区内圈定 3 个铁矿化层、18 个矿体,其中 M1 矿体长度3600m,控制斜深 200 ~ 400m,单工程内矿体厚度 4. 28m,平均品位 TFe29. 5% ,属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在航磁 ΔT 剖面平面图上 ( 图 2 -3 -5a) ,该处反映为 2 个尖峰状强磁异常; 在航磁 ΔT 等值线平面图上 ( 图 2 -3 -5b) ,反映为两个长轴为北西西走向的椭圆形异常,北侧有明显的负值伴生( 图 2 - 3 - 5b) 。其中新 C - 2008 - 1258 号异常极大值点位于海拔 4250m 的山谷中,飞行高度 900m,异常强度为 615nT; 新 C -2008 -1259 号异常极大值点位于海拔 4980m 的山顶,飞行高度低于 400m,异常强度达 1444nT。在赞坎铁矿上异常明显,同时该结果显示在已控制的铁矿东部尚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经 2008 年查证发现了新的矿体。
图 2 -3 -3 盘龙峰铁矿不同飞行高度航磁对比曲线
三、结论与建议
1) 1∶ 5 万航磁在高寒深切割山区较大飞行高度条件下采用现有方法技术有效,性价比高,成本上航磁是同比例尺地面磁法的 40% ~ 65%,且航磁受地形干扰小、测点密度高 ( 航磁点距相当于10 ~ 15m,地面磁测一般在 100m 或以上) ,资料完整、系统。建议将平均飞行高度小于 800 ~ 1000m的中高山区 1∶ 5 万航磁作为国家基础地质填图的组成部分,统一部署,分期实施。当前首先从高磁场区、变化磁场区及重要成矿带 ( 如新疆西天山地区、昆仑 - 阿尔金地区) 开始,逐步推广。
图 2 -3 -4 查岗诺尔铁矿航磁异常综合图
图 2 -3 -5 赞坎磁铁矿综合平面图
2) 航磁异常筛选和查证是深化航磁异常认识的关键过程,采用地质、磁法、化探和其他针对性强的有效方法组合是取得找矿突破的关键。航空物探与地面物探、物探与地质结合和加大查证工作量是深化异常、开发异常的不二法宝。
3) 为了保证取得独特的地质效果,需要对飞行区进行前期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对重要找矿靶区采用特殊的飞行方案 ( 如多剖面套飞或斜交飞行) 以达到降低飞行高度突出异常的目的。为此,在技术设计中专门要求经费预算中需要增加特别飞行费用。
4) 鉴于在较高飞行高度条件下所获得的磁场异常强度变低、范围略有加大,异常识别难度加大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建立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异常识别准则,研发中高山区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尤其突出向下延拓、弱异常提取等软件,并注意单线异常的识别和提取、处理技术的研制。
5) 鉴于高山区飞行以高原、高山及山腰为重点测区,对山谷、部分低山区兼顾不够 ( 一般低于25% ) 特殊情况,应设法补充地面磁法工作量。
6) 由于磁测连续测量信息量大,投资增加不多,现已有可进行连续定位与测量的地面设备 ( 如G - 858 高精度质子磁力仪) ,建议在勘查技术规范中和商业性地质勘查中倡导地面磁法连续测量,在限定测线密度的前提下吸收航磁成功经验,淡化不同比例尺的点距概念,扩大磁测信息量,提高磁法应用地质效果。
致谢: 新疆高寒山区 1∶ 5 万航磁勘查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助理田建荣、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董连慧的支持,国土资源部高级咨询中心专家孙文珂、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王平和总工程师熊盛青、中国地质调查局贺颢处长在技术上给予了具体的帮助,勘查区项目组负责人郑广如、周道卿、宋燕兵及新疆物探小分队成员等付出了极大的劳动,共同的努力推动了新疆高寒山区 1∶ 5 万航磁勘查持续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找矿成果。在此仅对前期成果从方法技术层面进行简要总结,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陈毓川,刘德权,唐延龄,等 . 2008. 中国天山矿产及成矿体系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DZ / T 0142—1994. 航空磁测规范 [S]
孙文珂,孙焕振,刘士毅,等 . 2002. 中国矿床发现史 ( 物探化探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熊盛青,周伏洪,姚正煦,等 . 2001.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调查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张良臣,刘德权,王有标,等 . 2006. 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庄道泽,孟贵祥,陈蜀燕 . 2004. 成矿带 1∶ 5 万激发极化法普查的初步尝试 [J]. 地质通报,22 ( 7) : 707—708
( 本节供稿人: 庄道泽 周坚鑫 兰 险)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到底怎么样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于2002年7月日正式成立。加挂“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牌子。负责管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
发展研究中心隶属于国土资源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局级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方向、发展战略、境外地质工作规划和部署研究,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和服务,承担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接受上级委托,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有关重大专项进行技术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现有职工20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人,副高级职称47人;博士45人,硕士68人;离退休职工100人。现设处室25个(不含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其中综合管理处室5个,业务处室17个,其他处室3个。
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等重要文件的研究
起草工作。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撑工作,为部、局机关提供了大量情报资料。编辑《中国地质》和《地质通报》,为地勘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交流平台。建
设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地质工作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研发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国家地质空间数据网格服务系统、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
统等;先后牵头完成了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数十个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建设工作;牵头完成一批地质信息化标准的编制;建设并维护地调局的
网络系统和网站,对地质调查信息化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承担地质资料接收与保管工作,努力实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支撑完成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
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获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专项提供卓有成效的业务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2002年~2008年连续7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
明单位”,2009年获“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2004年建成部“合格职工之家”,2006年成功创建部“先进职工之家”。
2005年至今连续7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0~2011年继续保持“首都文明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
在王新军看来,他现在这个“官”,是全中国最不好当的官——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王新军说“不管你愿不愿意,人们就会拿你跟焦裕禄比。”,“不怕老百姓说‘焦书记好’,就怕老百姓说‘还是焦书记好’。”
王新军跑遍了兰考一百多个贫困村。他心里很急。守着“焦裕禄精神”,兰考发展了四十多年还是贫困县,还有10万贫困人口。他不想让兰考“被别人平均着进入小康”,他要带着83万兰考人昂首挺胸地摆脱贫困。
跟老乡谈养鸭、组织驻村工作队、做计划、写材料……能多做一件实事就多做一件,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王新军的时间就这样被占得干干净净。
父亲等不到他,兰考却等到了。与普通党员比起来,身为领导干部的党员肩上的担子更重。说起来似乎不合人之常情,但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不得不被工作挤掉个人生活,付出超乎常人的代价。
(3)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共产党员周坚鑫先进事迹扩展阅读
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
1、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2、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
3、带头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4、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新闻-永远扎根于人民中间——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4. 李春的主要成就
1994年获地质矿产部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1995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9年任中国建专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第六属届委员。
199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任青岛市土木工程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0年获青岛市百千万人才第三层次人选。
2001年获青岛市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2001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
2001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2年任海洋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心第二届专家委员会成员。
2002年荣获第一批国土资源部“创新人才工程”百人计划资助。
5.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领导简介
温 宁
局长,党委副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现为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
马申达
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曾获“地矿部优秀工程勘察院院长”、“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院院长”、“省劳动模范”、“国土资源优秀管理干部”等荣誉称号。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杜林坚
副局长,党委成员,工程师。
严兴华
副局长,党委委员,经济研究员。曾获国土资源部先进会计工作者荣誉称号,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国土资源部财务、预算、审计专家。张光学
副局长,党委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第九届全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广东省直机关十大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现为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李国胜
副局长,党委委员,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曾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党务工作者、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杨胜雄
局总工程师,党委委员,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土资源部“百名人才计划”首批入选人员,曾荣获中国大洋协会、国家海洋局“大洋工作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的主要领导
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的主要领导如下:
(一)姜大明,男,汉族,1953年3月生,山东荣成人,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哲学学士。现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二)库热西·买合苏提,男,维吾尔族,1960年3月生,新疆皮山人,1977年1月参加工作,198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
(三)汪民,男,汉族,1956年11月生,河北磁县人。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4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四)王世元,男,汉族,1955年12月生,内蒙古通辽人,管理学硕士,土地估价师。1974年6月参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五)赵凤桐,男,汉族,辽宁辽阳人,1954年12月生,1973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毕业,工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
(六)张德霖,男,汉族,1958年12月生,山东荣成人,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专职)。
(七)钟自然,男,汉族,安徽桐城人,1962年8月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现任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
(八)王宏,男,汉族,1963年5月生,山东青岛人,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国海警局政委。
(九)严之尧,男,汉族,1958年1月生,海南文昌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专职副总督察,总规划师。
(十)王广华,男,汉族,1963年1月生,河南荥阳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现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十一)曹卫星,现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7. 宣传工作
一、概况
2012年,学校宣传工作主要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两部门承担。党委宣传部是负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职能部门,编制3人。新闻中心是负责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辅助部门,编制10人,在编6人。
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完成了60周年校庆、纪念建党90周年、喜迎十八大、迎接第十次党代会、党建专项评估等重要任务。
二、校庆宣传
1.筹建校史馆。2011年6月,学校决定在60周年校庆之际,筹建校史馆新馆。宣传部牵头,地学发展研究中心、档案馆、离退休处等部门参与筹建。明确了校史馆“存史、资政、研究、育人”的定位,以及“一馆、一展、一队伍”的建设目标。完成了前期调研、史料征集、文稿起草、展览设计、展厅布置、讲解团队招募等工作,并于校庆前夕揭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整体氛围营造。一是通过公开征集,在20余件作品中遴选了校庆徽标(LOGO),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校庆核心图形,形成了校庆标识系统(VI),成为校庆形象识别的基础系统。二是通过公开征集、重点约稿,拟定校庆宣传口号。三是完成了校庆日校园氛围营造设计手册,完成了签到台、接待站、围挡、道旗、彩飘等校园户外布置、装饰等。四是举办了温家宝题写校名揭牌仪式,完成了主楼、体育场、校门等学校主要标牌更换。五是完成校庆大会、校庆文艺晚会视频制作及同步直播。完成校庆大会“室外大屏”、“居民区入户”现场同步直播,完成校庆文艺晚会“综合教学楼”、“居民区入户”现场同步直播。制作大会部分直播视频,拍摄晚会暖场部分视频(教职工校庆祝福),分别在校庆大会和校庆晚会上播放。
3.校庆宣传展示。丰富宣传形式,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学校文化,全方位展示学校形象。一是印制中英文画册,内容涵盖了地大概况、发展历史、领导关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校园文化、党的引领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制作校庆电视宣传片《地学摇篮 甲子华章》。三是校庆专题网站。采用全新网页设计理念建设校庆专题网站,设置“校庆新闻”、“通知公告”、“地学摇篮”、“甲子华章”、“祝福地大”等多个栏目,全面报道校庆进展。四是推出新浪校庆官方微博及新华社手机报。在新浪网上开设了校庆官方认证微博,刊发微博400余条。粉丝数达3100余人。通过新华社手机报发布学校校庆信息。
4.校庆新闻报道。突出重点,树立品牌意识,集中宣传报道建校60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是校内宣传报道。完成校庆各项活动新闻采写及摄影摄像工作。共撰稿件近20余万字,拍摄图片5000余张及大量视频资料。保证了校庆新闻图片的提供和影像资料的留存。新闻网开辟校庆专栏“迎校庆”、“喜迎校庆 多彩校园”,全面及时报道校庆相关活动。“特别转载”栏目转载和刊发优秀校友事迹,共计400余条。宣传栏推出“党和国家领导人贺信”、“校庆大会等活动报道”、“中国地质大学组建25周年座谈会”、“欢迎校友回家”、“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等版面近200个。出版中国地质大学报校庆专刊及专版等20余个版面。二是校庆外宣工作。全面推进完成发布校庆公告、校庆外宣报道,建设校庆专题网站及校庆官方微博、校庆大会新华网直播等多项工作。累计组织接待60余家媒体近百名记者对校庆大会及校庆系列活动进行采访和报道。完成新闻报道100余篇(其中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刊发报道50余篇),10余个版面整体宣传(通版报道1次,整版报道3次、半版7次)。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教育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发布了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一号、二号公告;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刊发学校60周年庆祝大会报道。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刊发学校60年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中国国土资源报》全方位展开宣传,采用专版、校庆专栏、专稿等形式,加大报道力度,突出宣传重点。在《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围绕学校科研成果展开深度宣传。在《北京教育》杂志封底刊发学校校庆形象宣传。与知名网站合作,建设新华网校庆专题网站并实现校庆大会网络图文直播。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作进行校训展播。
三、理论武装
1.明确思路。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围绕形势热点和重要精神,坚持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带动全校理论学习,引导各级干部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努力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上来。努力把党的政策、学校的决策内化为师生爱国爱校兴校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2.突出重点。一是以学习宣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两会精神为重点,为党的十八大和校庆6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把握总理回母校视察良机,组织各二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进一步理清了思路、转变了观念,广大教职工表示要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工作,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早日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三是重点学习宣传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各级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质,认真落实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各项任务。四是以迎接北京市党建与思想政治评估检查为契机,大力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常态调研机制,及时了解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关注问题,做好政治引导,努力将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上来。五是十八大召开时,组织师生全过程认真收看大会,并就大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舆情调研,全校上下形成了关注十八大、热议十八大的良好氛围。大会结束后及时举办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会,邀请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博士生导师高新民教授做题为《学习十八大精神,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的报告。起草了《关于在全校范围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与迎接校第十次党代会结合起来,切实通过培训、征文、发放学习材料、组织参观等多途径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参与“首都百万师生微党课”。开展“师生微言微语十八大”微博大赛,并积极发表评论,全校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热潮,各单位师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党委宣传部被市教工委评为“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先进单位”。
3.做好服务。以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着力做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服务工作。全年围绕学习专题组织形势与政策报告会两次,共编发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参考共5期2000余册,购买理论学习光盘40余盘,发放《政府工作报告单行本》、《十八大报告单行本》、《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国共产党党章》等30多种理论书籍,合计5000余册,内容涵盖了中央精神、重要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要活动的讲话等。坚持“向校领导和二级党组织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全年共推荐10余种图书。党委宣传部积极做好“两报两刊”的订阅和发行工作,提出“两报两刊”是党的舆论宣传主要阵地,也是推动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倡导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读报、学报、评报,以此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院骨干教师理论研究水平较高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支持和鼓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教师依托理论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全年两级中心组学习做到理论学习有考勤、有笔记、有心得,各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及时性都有所加强。
四、师德建设
继续坚持师德建设的“四结合”工作方法,即师德建设与教师队伍相结合,与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建设相结合,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积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评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健全师德师风的考评、问题报告和投诉制度。2012年工作的重点将师德建设与科学道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利用教师培训、教师节等活动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倡导教师们严格自律,戒浮躁浮夸。通过校报、新闻网、电视台、宣传橱窗等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北京市教育先锋、北京市教育先锋教书育人标兵、北京市教学名师的先进事迹和教育经验,在全校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五、文化建设
1.组织温家宝总理题写校名揭牌仪式。为纪念学校建校60周年,著名校友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了校名。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2012年6月18日温家宝总理题写校名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校名的正式启用,标志着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的校名,将作为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固化下来,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
2.弘扬北京精神。举办“北京精神”系列宣讲会,围绕“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主题,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和宣讲活动,解读“北京精神”内涵和意义。通过座谈会、党团日活动、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师生进行专题学习,学习面覆盖到全校师生。坚持不断丰富和创新“北京精神”学习载体,编写“北京精神”小册子等一批宣传材料,充分利用校园电视、校园网、校园广播、地新社、阅报栏、《地大青年》(报纸)、校园橱窗、阅报栏等阵地,大力宣传“北京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修订VIS。以完成教育部校训、校徽、校歌征集工作为契机开展大学理念系统的设计工作,总结概括了地大精神的征求意见稿,完成了学校视觉识别系统(VIS)的修订工作。
4.承办“世界地球日”“资源·文化”专家论坛。为纪念第43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学校共同主办“资源·文化”专家论坛,党委宣传部具体承办。2012年4月20日国务院参事、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常江,学校教授、能源实验中心主任张金川应邀做了专题报告。
六、精神文明建设
认真落实北京市海淀区和学院路街道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动员广大学生及教职员工参与2012年度“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评选活动。积极响应海淀区“小事大爱”征文活动,努力发动广大师生踊跃投稿,把征文活动作为弘扬“北京精神”的重要工作,先后征集汇总上报近40篇稿件。积极参加海淀区文明委高校系统精神文明座谈等关于创建首都文明区的交流研讨,结合实际,为创建文明区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大力宣传海淀区创建首都文明区的有关公告、标语、工作进度安排、阶段性工作和效果,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在校园内营造创建文明区的良好环境氛围。
七、思政研究
积极申报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组织学校教师申报2011~2012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参加了市教工委组织的思想政治教师赴井冈山培训活动。认真组织2012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新增人选的评选及推荐工作。继续做好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的推荐和组织协调工作,全年共组织21位教师参加12期培训。
八、普法宣传
全年以“学习宪法,献礼校庆”为主线,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2世界地球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一系列主题日活动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通过有奖法律题目问答、法律问题现场咨询等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同时积极与海淀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海淀区学院路街道、海淀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共同举办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学生法律素养和道德责任感,活动效果良好。
九、队伍及平台建设
1.舆情监测及时有效。充分认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形势,建立舆情分析研判和引导机制,新闻宣传信息报送工作,坚持做好学期开学和重大事件前后的舆情调研工作,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全年共上报舆情信息7篇,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舆情分析,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妥善处理校庆60周年、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等重大事件的舆情应对工作。
2.新媒体应对有所突破。积极应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开通校庆60周年官方微博、学校官方微博、开展“师生微言微语十八大”微博大赛,积极参与“首都百万师生微党课”,几大微博的关注度在逐日提高,微博已经成为学校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做好《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建设工作。
3.队伍素质有所提高。积极组织宣传干部参加首都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专题培训,努力提升宣传队伍专业素质。建立网络辅导员、评论员、管理员队伍,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引导,营造和谐的网络氛围。
4.牢牢把握舆论阵地。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传授有纪律、公开宣传有要求,加强校内宣传阵地、课堂教学,讲座论坛、学术交流等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全年共审批、备案哲学社会科学讲座10余次。全年在学校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共悬挂横幅20余条。
8. 地质调查研究院工作
2012年新开、续作地调局项目65个,经费9660万元。加上其他地调课题,共计100余项,总经费逾1.3亿。
一、组织完成学校承担地调项目2012年设计编制、信息采集审核和2013年项目论证工作,全年的统计报表、审计检查、工作报告等工作均进展顺利,其中上年度学校统计报表、财务决算报表均被评为“优秀”。在完成学校地调项目设计审查工作的同时,受地调局委托,地调院负责组织了学校2012年两个计划项目的设计评审。
二、推进项目进度。2012年完成14个项目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及14个项目成果地质资料汇交;4个地调项目完成野外验收(优秀2个);13个项目成果评审(其中优秀5个);12个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验收,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1个,内蒙古国土厅项目1个,全部通过验收。值得一提的是,解决了一个遗留多年的西藏项目成果提交及经费使用情况验收,预计2013年年初完成该遗留项目的资料汇交工作。
三、在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中,学校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中有9幅图获奖,其中1幅图荣获特别荣誉奖,2幅荣获二等奖,6幅荣获三等奖。学校共有8名教师荣获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本年度7月初,完成了学校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及GB/T28001-2001安全管理体系的年检工作,并顺利完成质量管理体系的野外现场评审工作。
五、为加强地调项目管理,完善制度建设。2012年6月,配合上级保密检查工作,制订了学校地质调查项目《测绘资料及涉密地质资料保密管理办法》、《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重要项目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保密检查工作;2012年9月底制订了《地质调查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修改稿,已经上校务会讨论通过)。
六、在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同时,地调院也不断发挥人才及技术优势,积极服务于社会。3月27日~4月1日以及12月11日~17日组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院士为主要成员的调研组前往云南文山州及麻栗坡县开展交流及考察,并汇报了学校在麻栗坡钨业集团开展的科学研究成果,并提出下一步协同创新、合作研究的安排。9月及11月分别开展了北京市国土局及地调局组织的地质勘查管理质量培训。
七、根据国土资源部与武警黄金部队部部共建的要求,学校委派1名教授作为派驻武警黄金部队的指导专家,并承担武警黄金部队地质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10月23日~12月8日,地调院积极参与组织开展了武警黄金部队百名区矿调技术骨干培训工作,聘请近30名学术水平高、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分别开展了室内教学、野外实习和地质填图比武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联创齐争”培训任务,受到了武警黄金指挥部领导和广大学员的好评。
9. 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管理办法及其借鉴意义
王海华
(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
摘要出版物凝聚了地调机构工作成果的精华,是地调机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地调局出版物及其管理方法,借鉴其严谨、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管理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出版物成果管理
出版物凝聚了地调机构工作成果的精华,是地调机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推广地学知识、政府决策制定、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时,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奋斗目标。目前,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是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的领跑者,本文从USGS成果出版物的管理角度,剖析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出版物管理方面提供一点参考。
1 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
USGS是美国内政部唯一的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他的主要任务是管理、研究国家水资源、能源、生物、矿产资源;及时为国家提供可靠的地球科学信息;减少自然灾害导致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USGS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出版物为桥梁,向社会输送其高质量的地球科学研究成果,基本满足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需求。
USGS出版物既包括快速出版的非正式报告、高度严谨的专业论文、科学报告,也有面向大众的科普宣传读物;载体形式既有印刷版、也有光盘和网络在线版。出版物按出版频率分为出版系列、期刊和特例三类。
表1是USGS现在仍在发行的出版物。序号1-10是不定期出版的系列,每个系列没有具体的学科专业方向,但根据读者对象与出版目的不同,分为科学与技术信息类、宣传教育类。科学与技术信息类又根据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地域性、数据与方法分为若干系列,如Professional Paper与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同属科学与技术信息,但前者刊载内容的科学和地理范围就比后者宽泛;又如Data Series主要刊载基本数据集、数据库、多媒体;而Techniques and Methods则刊载关于科学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编制程序的技术或方法。总之,这些系列的内容几乎囊括了USGS与地学相关的全部工作。序号11-20是定期出版的期刊,均由专门部门完成,不是对外征稿型出版物。如序号11-15全部是USGS矿产信息团队的日常工作成果。该类各系列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如单独的水资源统计报告、震中的初步确定。序号21是独立于前面系列和期刊外的出版物,这类出版物非常少,应属特例,因为USGS鼓励且要求职员尽可能地把工作成果发表在系列之内。
表1 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
2 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管理特点
2.1 完善的制度保障
依法管理、按制度、按程序管理是USGS管理出版物的一大特色。USGS对地调成果的出版管理可以追溯到该单位成立之初。USGS信息产品出版发行的方法和标准在其手册和若干规章制度中都有体现。其中,对各类型出版物出版的过程作了全面且详细的规定,包括编制产品出版计划、产品创意至出版全过程的经费预算、产品内容及形式的同行评议、审批和发布、产品的作者、荣誉和致谢、产品中有版权资料的使用规定、产品的发行、销售、存档等。
2.2 目标明确、规划清晰
出版物是地调局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媒介,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USGS根据读者对科学的需求程度,定义了核心专家、非核心专家、普通大众和USGS职员4种读者对象类型。核心专家是指USGS内部和外部的地球科学家。外部科学家代表其他州和国家的科学机构,非政府的科学研究组织,国际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和工业界的科学家。USGS科学家是面向这一类型读者的出版物的主要作者;非核心专家是指管理者和那些知识渊博、但不是最重要的地球科学家,他们经常是一些政策的决策者。这一类型读者通常代表的是国会、其他州和国家的政府部门、立法部门及一些非政府组织,该类型读者需要综合过的技术信息。这类出版物的作者通常是由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普通大众,包括教师、学生、新闻媒体、自然爱好者及任何喜欢研究地球科学的人。该类作品通常使用大众语言编写,插图清晰。这类出版物通常由科学家和作家、编辑、设计者一起准备编写。
确定了读者对象,USGS又依据出版科学与技术信息还是科普读物等不同目的,将出版物划分为11个系列,并且为每一系列制定了严格的出版规划(表2)。
表2 Professional Paper的出版规划
表2是USGS出版物Professional Paper系列的出版规划。该表从读者对象、出版目的、内容、出版频率、载体形式、编辑评审、审批、发行、销售及存档等20个方面对系列作出了要求和相关规定。根据此表,可以清晰地看出USGS对出版物严格的定义和规划。
2.3 全程支持服务
在整个出版活动中,USGS采取了地区分部、学科分部、对外交流宣传推广部等多层次协调管理体系和出版编辑全过程支持服务。各级管理主体负责信息产品生命周期中相关内容的工作。出版编辑在USGS出版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与USGS总部和各地区的报告专家一起工作,帮助他们怎样使构思获得批准,怎样设计指南,怎样发行,以确保产品对读者对象产生最大影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效益。此外,还编写了专门的《对美国地质调查报告作者的建议》,这份在1909年即已问世,已经修订到第七版的建议书旨在为USGS出版的地质报告和地图等提供写作指南,其特色是详细地说明了地质图的准备与出版,以及地名、地层名称和各类地质专业(矿物、岩石、古生物)术语的使用等内容。
2.4 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出版物管理中的应用
USGS为能够快速高质量的出版科研成果,非常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出版物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出版物载体形式出现多样化,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等等,应有尽有。出版物管理方式现代化,USGS设计有专门的管理工具Visual Identity System(VIS)系统,该系统包括USGS标识、沟通平台、产品设计模版、产品规范、印刷版式及颜色模版等多个管理工具;此外设计了专门的正式报告编码系统,对所有出版物按序列统一编码,便于查询、检索、利用和存档。
2.5 强调视觉风格一致,提升USGS的影响力
USGS鼓励职员出版其科学调查成果和科学发现,以不断提升该局的科学声望。为此,USGS要求所有科学、情报、宣传及标识产品,如印刷及电子出版物、网页、展览品、报告幻灯片,甚至商务卡片、教育资料及交通工具和设备都必须使用VIS系统,以统一风格,并专设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强调规范、统一的使用机构标识和一致的版面风格,不仅使USGS的形象突出,引起了公众的重视,加深了公众对USGS的印象,同时也保护了知识产权,扩大了USGS的影响。
3 借鉴意义
USGS对出版物实施的全面规划与管理,不仅保证了出版物的质量,更重要的是高效、公平、系统地向社会各界提供了地质调查成果,由此提升了该局在国内外的声望。相比之下,我国地调局出版工作还处于单兵作战、分散甚至重复的状态,出版物内容编审、版面设计、营销等活动仍然依靠各直属单位自己负责,在局系统内没有统一规划、形成体系,没有形成出版物的品牌效应。当前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不能统一管理公开出版的地调成果,实时掌握局系统工作人员学术成果出版动态;更重要的是不能推出持久的、科学的、有影响的产品来宣传和提升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声望与地位。
地调成果出版物是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科研水平与社会化服务的能力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地质成果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立足我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的现状,借鉴USGS管理出版物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3.1 建立局系统出版物统一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成果出版物可以分为局内部出版物和公开出版物两类,后者包括局直属单位主办的期刊,以及局属科研工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著。根据我国新闻出版管理的实际情况,如果对局属期刊做大规模、大范围、深度的调整有很大难度,我们不妨先从管理那些无序出版物(专著、论文集等)和内部出版物着手调整:
(1)根据决策者、专业读者、投资者和普通大众等可能的读者类型、出版物内容等因素设计若干系列,如:科学论文系列、科普系列、地图系列、数据系列、快报系列、地调局书目通报系列等。以上系列都应制定具体的要求、规范标识、风格(颜色版式等)、内容范围、出版频率、载体形式、编辑评审、审批、发行、销售及存档等问题。
(2)建立统一编码系统和文献数据库系统,集中管理成果。统一编码系统负责给所有计划内部或公开出版的文章、专著分配一个唯一的编码;文献数据库根据编码信息负责收录所有出版物信息,建立地调局自己的科研成果文献库。这样,通过统一编码和建立数据库,就可以把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所有出版物统一到一个平台上,进行全面管理。
通过出版物统一管理体系,实现对局系统出版物的全面管理;实现对出版物的动态监控;为对各单位、科研项目、科学家进行评估提供依据;集成地调局的科研成果信息,建立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成果文献数据库。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向社会提供服务,向世界展示我国地质调查局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
3.2 建立相关工作制度
建立局系统出版物统一管理体系涉及局和所属的各个单位,环节多,琐事多,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负责,为保障出版物管理工作的顺畅,防止工作出现分散、重复,必须制定翔实可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工作各环节有章可依、有序开展。制度和流程的内容应该包括统一管理体系的主要工作环节和责任部门、工作的基本程序、资金预算及使用等。
3.3 使用现代技术手段为管理提供支持
依托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开发统一管理体系平台,为管理工作创造便捷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平台由出版物设计系统、统一编码系统、科技成果文献数据库制作和发布系统构成。不同系统支持管理工作的不同环节,比如出版物设计系统主要帮助计划出版文献的作者根据出版目的,选择读者类型,进而确定载体形式、发行范围等一系列问题;而统一编码系统则负责根据出版物选择的出版渠道,发放编码;数据库不仅要负责建库和维护工作,还要定时或根据需要提供科研成果的统计信息。
参考文献
htp://www.usgs.gov/pubprod/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
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396/List-1.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10.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工资怎么样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于2002年7月18日正式成立。加挂“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牌子。负责管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
发展研究中心隶属于国土资源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局级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方向、发展战略、境外地质工作规划和部署研究,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和服务,承担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接受上级委托,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有关重大专项进行技术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现有职工20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人,副高级职称47人;博士45人,硕士68人;离退休职工100人。现设处室25个(不含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其中综合管理处室5个,业务处室17个,其他处室3个。
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等重要文件的研究
起草工作。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撑工作,为部、局机关提供了大量情报资料。编辑《中国地质》和《地质通报》,为地勘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交流平台。建
设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地质工作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研发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国家地质空间数据网格服务系统、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
统等;先后牵头完成了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数十个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建设工作;牵头完成一批地质信息化标准的编制;建设并维护地调局的
网络系统和网站,对地质调查信息化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承担地质资料接收与保管工作,努力实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支撑完成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
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获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专项提供卓有成效的业务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2002年~2008年连续7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
明单位”,2009年获“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2004年建成部“合格职工之家”,2006年成功创建部“先进职工之家”。
2005年至今连续7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0~2011年继续保持“首都文明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