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预防地质灾害的手抄报图片

预防地质灾害的手抄报图片

发布时间: 2021-03-02 16:15:21

『壹』 防灾减灾手抄报图片

这个我感到不错

『贰』 预防地震手抄报图片

一、 地震的基本常识
什么是地震
地震一般指地壳的天然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等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性的5级以上的地震约1000次,而7级以上有可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十几次。
二、怎样救助被埋压人员?
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救助被埋压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救援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5)对于埋压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6)对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7)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三、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首先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其次要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第三要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第四,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第五,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第六,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 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
在工作间 应迅速关掉电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机器、设备、办公家俱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岛”内避震,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自救与互救
自救:它要求被埋压人
(1)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相信能脱离险地。
(2)不能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求援。
(3)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4)想方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互救: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外援抢救队伍应当首先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是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5)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6)对于埋压废虚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7)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8)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地震到来前的准备:
1) 在家储备一些饮用水和罐头食品,使你能多维持一些天。为达饮用和煮食之目的,建议每人每天以一加仑(合4.546升)的水计。因为断电电冰箱内的食品很快变质,所以,很需要预备罐头和干食品。准备诸如轻便炉子和可携带的烤肉架则便于应急煮东西食用。
2) 常备几个手电筒和备用电池,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也可在你的床边放一个手电筒。
3) 在适当的位置备一个或多个灭火器,把浇灌用的软管套好在水龙头上(如水压够,可立即用于扑灭火灾)。
4) 在家和你长期呆的其他地方学习怎样关闭煤气、 电闸、水。在煤气阀门附近备一把规格合适的板手。
5) 随身备好最基本急救用品, 并掌握急救的程序(严重的灾害之后,各家医院将挤得水泄不通,医务人员则忙于抢救更严重的伤员)。最好能备有你和你在一处的其他人所需的足够特效药品。
6) 在你的电话机旁写下救护队、 救火队和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7) 把那些可能会翻倒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书架及一些重的家具固定在墙上。
8) 用一条或几条带捆住热水器和煤气炉, 同时牢固地缚在墙上,使物体支座固定在地板上。
9) 把易燃的液体和毒品等危险品存放在不会倾倒或砸开的安全地方。
10) 你的床绝不能安放在大玻璃窗附近。
11) 确保你的家庭成员同事和有关其他人都知道地震期间和地震后该做些什么。
12) 如果你有小孩在学校读书,要告诉他们,要是在校碰到发生地震该做些什么(在你没到校接他们之前,一般情况最好留在学校)。
13) 在你工作的地方,备一壶水,以防地震发生后,你必须步行或骑自行车返家的远途中用。
14) 你居住或工作的地区,如果是属于疏散区,那么,你应该与家里人、邻居、同事们制订出一个疏散方案。若你所在的住地必须疏散,则全家须到所在政府在防震预案中指定集中的地点。
15) 为防患于未然,若一旦发生地震,便于人员疏散和援救人员的出入,保证一切通道通行无阻,故在工作地点或学校的日常规章中,要制订避免物体、单车、小汽车等阻塞走廊、门口、通道的规则。
16) 备一些合用的胶合板`塑料布, 用于挡盖被损坏的窗及其他空隙。

在公共场所 如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候车室、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等物)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在有毒气的化工厂区域内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跑,以免中毒。
谨以此献给坚强的中国:
当风雪阻断道路,我们彼此温暖;
但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利剑;
当圣火遭遇阻挠;我们万众一心;
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抵御;
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痛定思痛;
当地震撕裂大地;我们众志成城。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长期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从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迄今为至,人们对地震还没能完全认识,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这也是地震对人类产生重大损害的原因之一。
纵然地震的预报存在一定难度,但多年来,人们发现,许多动物在地震来临之前会有一些反常表现,如:冬蛇出洞、鸡飞狗跳、老鼠搬家等等怪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地震前强烈声、光、电、磁、热的作用,以及人体感觉不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而动物却能感觉到,于是出现异常活动,这些信息会给人们一些提示。
其实,大多数地震属于中小地震,只会引起房屋的晃动,一般不会造成房屋倒塌,也不必惊惶失措。而较强烈的地震才会造成房屋的破坏甚至倒塌,但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惊惶并不能帮你脱离险境,应该充分利用这短短十几分钟,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 1、如果你住的是平方,应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房间,或者是躲到桌子、凳子、床铺等下面。千万不要跳楼,待强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的发生。
◆ 2、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在发生地震时,更忌慌乱,否则会由于挤压、踩踏伤人。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强震过后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有序地撤离。
◆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 4、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 5、地震中的伤员大多是窒息、挤压性骨折、失血性休克,所以现场急救很重要,应迅速清理呼吸道,心肺复苏,四肢骨折者近心端结扎止血,骨盆及脊柱骨折者应立即将伤者平移至平板担架上,迅速送往医院。

『叁』 预防地震,珍爱生命手抄报资料和图片怎么做

『肆』 提高灾害防治能力的手抄报怎么画

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手抄报图片,灾害是危害我们幸福生活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是灾害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是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的,那么可以把如何预防自然灾害作为主要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宣传培训等防治工作,变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为积极主动的减灾防灾,使自然灾害防与治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总体要求,将防治任务纳入工程开发建设计划。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同工程建设、村镇建设、山区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结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

(3)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重点抓好易发区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近期主要安排严重威胁工程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点的勘查与治理。做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局部防治与区域环境治理相结合。

(4)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原则。坚持群众监测与专业监测相结合,应用新理论研究自然灾害,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监测和治理自然灾害,建立适应工程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体系。

(5)坚持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加大自然灾害防治投入力度,按照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其他自然灾害确需治理的,由政府或业主出资的原则,进行自然灾害的治理工作。

『伍』 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

我也画了,感觉用黑白颜色画的比较好,不要画太喜悦的
我这边有关于防震减灾的资料
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4.动物出现异常到发震时间有多长?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防震减灾宣传
带,火球,片状光,带状光,柱状光,球状光,星殒如雨,大风大雨,灰尘遮天蔽日,怪风大作,阴雨连绵,雷电不止,冰雹大雪,变化骤然,闷热燥热、气温异常、气温严寒、气压突降、黑气如雾、月色尘晦,灰尘满天,雾气腾腾,地裂气升,臭气难闻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异常现象一般在震前几秒钟、几分钟至几天多为出现。发现这种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备,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震前地下水异常
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这是我国震区群众对历次震前地下水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 怎样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 地下水在震前几年就有趋势性的变化,临震前几天至几小时发生突然变化,速度加快,幅度加大。在空间上,震前由外围逐渐向震中集中,而震后由震中向外围扩散。我们掌握了这些一般的异常变化现象,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每天定时对井水进行观测,抓住明显的、特殊的变化,就能为地震预报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地震监测预报
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
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张衡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
平时的准备工作
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1)家庭的安全措施 ·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 ·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 ·饮用水; ·食品、婴儿奶粉; ·急救医药品; ·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现金、贵重品;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 ·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 ·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 ·家庭成员的分工; ·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 ·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 ·用火器具等的检查; ·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 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 ·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以下是如何避震

抓住时机,科学避震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
(1)在家中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 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 ·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 ——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牢固的家俱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住平房的朋友: 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2)在学校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正在上课时: ——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去后,听从服务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俱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 ·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注重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5)在野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郊外旅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 ——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避开以下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库坍塌而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 ·避开以下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6)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在室内: ——遇到火灾。千万别乱跑,更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进;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在室外: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要特别保护好头部;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地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对策为避免地震产生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地震突然发生时,一切在岗人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 (1)紧急拉下电闸,切断电源; (2)一切高温高压装置立即停止加温加压,采取降压排气措施; (3)扑灭炉火,关闭燃料炉门; (4)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互相隔离; (5)迅速关闭存放毒气、细菌的容器或阀门,防止泄露; (6)操作机器者要做好安全停车事宜; (7)正在行驶中的火车、汽车等应迅速紧急刹车; (8)对于一些不能中断的生产和科研部门,在岗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地震是可以预防的
目前,我国对于地震的预防大体上分为预测和预防两个方面。预测是通过观测仪器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报,从而达到减轻震灾的目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预防,因为人和财产的伤亡损失主要是在建筑物内造成的,所以,加强房屋抗震的工作十分重要。 加强房屋的抗震工作,在基本建设的投资上可能增加一些,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是有利的,特别是某些大城市、大工矿、交通干线、电力枢纽、国际工程等政治、经济中心,在确定地震危险区之后,更应该严格按照防震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做到有备无患。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世界地震之最
·最大的地震是智利的8.9级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 ·最深的地震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以东,震级6.9级,震源深度720公里。 ·地震基本烈度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全国的地震烈度都在九度以上。 ·地震最少的大国是巴西。 ·各国学者公认的对人类有实际意义的预报是1975年中国对海城7.2级地震的预报。 ·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的7.2级地震,损失1000亿美元。 ·世界上最早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记录了公元132年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
我国地震之最
·烈度最高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12度。 ·我国最大的地震为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和1950年发生在西藏察隅的两次特大地震,震级均为8.5级。 ·死亡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华县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余,不知名者复不数计”。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人民币。 ·我国发生地震最多的省份是台湾省。 ·我国是板块内部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死亡人数占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人数的60%。 ·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北京鹫峰地震台,于1930年开始记录。 ·我国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69年4月10日发生在吉林省珲春的地震,深度达555公里。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我国历史上发生8级以上地震共计17次。 ·我国共划分为23个地震带。 ·世界上有两个特大的地震带,即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全世界99%的地震发生在这两个地震带上。 ·我国有300多个城市,其中一半位于基本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20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70%位于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 ·世界上死亡5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17次,其中有7次发生在我国。一次性死亡20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4次,全都在中国,一次在宁夏,还有一次在四川。

『陆』 地震防护的手抄报

地震时的预防和自救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长期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从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迄今为至,人们对地震还没能完全认识,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这也是地震对人类产生重大损害的原因之一。

纵然地震的预报存在一定难度,但多年来,人们发现,许多动物在地震来临之前会有一些反常表现,如:冬蛇出洞、鸡飞狗跳、老鼠搬家等等怪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地震前强烈声、光、电、磁、热的作用,以及人体感觉不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而动物却能感觉到,于是出现异常活动,这些信息会给人们一些提示。

其实,大多数地震属于中小地震,只会引起房屋的晃动,一般不会造成房屋倒塌,也不必惊惶失措。而较强烈的地震才会造成房屋的破坏甚至倒塌,但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惊惶并不能帮你脱离险境,应该充分利用这短短十几分钟,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 1、如果你住的是平方,应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房间,或者是躲到桌子、凳子、床铺等下面。千万不要跳楼,待强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的发生。

◆ 2、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在发生地震时,更忌慌乱,否则会由于挤压、踩踏伤人。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强震过后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有序地撤离。

◆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 4、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 5、地震中的伤员大多是窒息、挤压性骨折、失血性休克,所以现场急救很重要,应迅速清理呼吸道,心肺复苏,四肢骨折者近心端结扎止血,骨盆及脊柱骨折者应立即将伤者平移至平板担架上,迅速送往医院。

『柒』 防震减灾的手抄报 越详细越好,最好有图片

我也画了,感觉用黑白颜色画的比较好,不要画太喜悦的
我这边有关于防震减灾的资料
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4.动物出现异常到发震时间有多长?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防震减灾宣传
带,火球,片状光,带状光,柱状光,球状光,星殒如雨,大风大雨,灰尘遮天蔽日,怪风大作,阴雨连绵,雷电不止,冰雹大雪,变化骤然,闷热燥热、气温异常、气温严寒、气压突降、黑气如雾、月色尘晦,灰尘满天,雾气腾腾,地裂气升,臭气难闻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异常现象一般在震前几秒钟、几分钟至几天多为出现。发现这种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备,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震前地下水异常
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这是我国震区群众对历次震前地下水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 怎样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 地下水在震前几年就有趋势性的变化,临震前几天至几小时发生突然变化,速度加快,幅度加大。在空间上,震前由外围逐渐向震中集中,而震后由震中向外围扩散。我们掌握了这些一般的异常变化现象,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每天定时对井水进行观测,抓住明显的、特殊的变化,就能为地震预报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地震监测预报
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
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张衡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
平时的准备工作
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1)家庭的安全措施 ·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 ·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 ·饮用水; ·食品、婴儿奶粉; ·急救医药品; ·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现金、贵重品;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 ·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 ·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 ·家庭成员的分工; ·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 ·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 ·用火器具等的检查; ·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 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 ·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以下是如何避震

抓住时机,科学避震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
(1)在家中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 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 ·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 ——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牢固的家俱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住平房的朋友: 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2)在学校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正在上课时: ——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去后,听从服务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俱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 ·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注重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5)在野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郊外旅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 ——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避开以下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库坍塌而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 ·避开以下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6)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在室内: ——遇到火灾。千万别乱跑,更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进;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在室外: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要特别保护好头部;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地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对策为避免地震产生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地震突然发生时,一切在岗人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 (1)紧急拉下电闸,切断电源; (2)一切高温高压装置立即停止加温加压,采取降压排气措施; (3)扑灭炉火,关闭燃料炉门; (4)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互相隔离; (5)迅速关闭存放毒气、细菌的容器或阀门,防止泄露; (6)操作机器者要做好安全停车事宜; (7)正在行驶中的火车、汽车等应迅速紧急刹车; (8)对于一些不能中断的生产和科研部门,在岗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地震是可以预防的
目前,我国对于地震的预防大体上分为预测和预防两个方面。预测是通过观测仪器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报,从而达到减轻震灾的目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预防,因为人和财产的伤亡损失主要是在建筑物内造成的,所以,加强房屋抗震的工作十分重要。 加强房屋的抗震工作,在基本建设的投资上可能增加一些,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是有利的,特别是某些大城市、大工矿、交通干线、电力枢纽、国际工程等政治、经济中心,在确定地震危险区之后,更应该严格按照防震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做到有备无患。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世界地震之最
·最大的地震是智利的8.9级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 ·最深的地震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以东,震级6.9级,震源深度720公里。 ·地震基本烈度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全国的地震烈度都在九度以上。 ·地震最少的大国是巴西。 ·各国学者公认的对人类有实际意义的预报是1975年中国对海城7.2级地震的预报。 ·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的7.2级地震,损失1000亿美元。 ·世界上最早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记录了公元132年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
我国地震之最
·烈度最高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12度。 ·我国最大的地震为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和1950年发生在西藏察隅的两次特大地震,震级均为8.5级。 ·死亡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华县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余,不知名者复不数计”。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人民币。 ·我国发生地震最多的省份是台湾省。 ·我国是板块内部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死亡人数占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人数的60%。 ·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北京鹫峰地震台,于1930年开始记录。 ·我国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69年4月10日发生在吉林省珲春的地震,深度达555公里。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我国历史上发生8级以上地震共计17次。 ·我国共划分为23个地震带。 ·世界上有两个特大的地震带,即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全世界99%的地震发生在这两个地震带上。 ·我国有300多个城市,其中一半位于基本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20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70%位于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 ·世界上死亡5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17次,其中有7次发生在我国。一次性死亡20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4次,全都在中国,一次在宁夏,还有一次在四川。

『捌』 珍爱生命,远离地质灾害手抄报图片大全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六种内类型,其中崩塌、滑坡容、泥石流是目前所有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中最多的三种。上述六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征如下:
崩塌是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跃)。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
滑坡是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玖』 珍惜生命安全防地质灾害手抄报

今天,我看了《珍惜生命安全,防范幼地质灾害》,它让我懂得了很多的求生知识,还让我懂得了珍惜生命,里面讲了几种安全知识,有自然灾害:如地震,交通安全、有游泳安全、居家安全、防火安全还有很多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保证我们走到哪里都很安全,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事故:如溺水,失火,交通事故等等,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哈哈,猜不出来吧?答案是:这时我们应该要冷静地处理事情,不要慌张,平时要多看一些关于求生的书籍,并进行实地演练。
安全教育第一课里面讲了:在学校地震时要跑到操场,不能躲在教学楼旁边,如果教学楼操场太远,应该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家里地震时,应该尽快找到三角形的小空间,假如没有找到,就拿枕头等软的东西放在头顶上。游泳安全:如果有人掉下河里,如果旁边有木棍,就去救他(她),假如没有,就应该去找身边的人帮助。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仔细地想一想:它安全吗?做了以后会有什么后果呢?交通安全:高高兴兴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这是爸爸妈妈每一天的希望,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交通安全事件占的人数最多,所以我们应该要很重视这一点,让交通安全的事故减少,甚至消失。所以我们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不违反交通规则。
我看了《珍惜生命安全,防范幼地质灾害》,让我明白了人在自然界中是多么脆弱,让我学会保护自己,了解很多安全常识。我们应该要珍惜生命,安全第一,生命只有一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多出点力,加油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