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工程地质评价结果

工程地质评价结果

发布时间: 2021-03-02 08:48:28

A. 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方法——以丽江-香格里拉段为例

一、概述

随着滇藏铁路工程的分段实施,丽江-香格里拉段的规划设计已纳入日程。但是,由于该段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虽然经过多轮论证,线路仍难最后确定。按照初期规划(图13-1),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共有3个走向方案可以比选:①丽江-长松坪-虎跳峡上峡口-香格里拉方案(西线方案);②丽江-大具-白水台-小中甸-香格里拉方案(组合方案);③丽江-大具-白水台-天生桥-香格里拉方案(东线方案)。初步分析认为,西线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可以作为推荐方案,该方案需要新建铁路隧道34座,总长87130 m,占该段线路总长的54.4%,最长的隧道是位于丽江西北的玉峰寺隧道,全长10970 m;需要新建铁路大桥39座(10253 m),涵洞182座(4547 m),桥涵占线路总长的9.2%。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使得该方案仍存在许多问题,且工程建设难度大。

为了更好地指导该段铁路选线,我们在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基于GIS技术的层次分析法引入到丽江-香格里拉段铁路规划区的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地形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地壳稳定性、微地貌类型(地形与铁路设计高程高差)、人类工程活动、降水量、距离沟谷距离等因素,充分利用GIS技术处理海量数据信息的优势,采用层次分析法模型,进行丽江-香格里拉段铁路规划区的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可以很好的指导该段线路比选和优化。

二、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数学家SattyT.L.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可以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实行数量化,为选出最优决策提供依据(图13-2)。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不少研究者开始将GIS技术与AHP方法相结合,大大提高了传统的AHP方法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效果(Harris et al.,2000;刘振军,2001;彭省临等,2005)。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充分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类和空间分析功能,在评价指标数据采集、处理和自动成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对工程地质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更细致的逐次分析,而且在计算过程中不受计算单元数量的限制,因而评价结果更直观、更便于应用。

图13-1 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线路方案示意图

图13-2 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技术路线图

基于GIS层次分析法的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评价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区、研究对象及研究目标,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进行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所需要的数据,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质量指标等。

(2)将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在MapGIS 6.7软件平台上进行数字化、格式转换、投影转换、分层及属性编码等,建立研究区、研究对象的空间数据库。

(3)根据研究目标的特征,分析影响目标的因素,建立目标的层次指标模型和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由专家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并进行层次单排序、求解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从而获得各指标因素值,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分析因子。

(4)采用ArcGIS 9.2软件平台,对评价区域进行栅格化,每一个栅格作为模型评价的一个运算单元,并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规则进行栅格化处理。再采用图形叠加的模型评价方式,将参与评价的各个因素权值分配到不同的栅格上。将各个因素进行图形叠加,对属性值进行代数运算,再将叠加后的栅格数据化,生成新的图形,并形成最终评价结果。

(5)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评价的数学模型:

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式中:B——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aj——权重,Nj——指数。

(6)通过分析计算获得的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结合野外实际调查结果验证,对不同区域的铁路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综合分区评价。

B. 建设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6.4.1 评价因子的选取

建设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建设功能区划和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之一。对环胶州湾城市建设工程来说,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因子主要有5个方面(第一层)的22项(第二层)评价因子:环境地质条件对城市建设的适宜程度,包括地貌、植被分布、地下水质量等;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建设的适宜程度,包括断裂活动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软土顶板埋深、软土厚度等;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程度,包括崩塌、滑坡、海(咸)水入侵、海岸侵淤、土壤污染、土壤盐碱化等;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合理开发利用程度,包括水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等;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在重大建设项目及其类型、主要交通干线、港口码头等的发达程度。部分地质环境因子见城市建设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布图(图6.3)。

C.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节理的发育方向, 节理的发育程度, 节理的性质。

D. 工程地质评价

1、工程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3、预测工程对既有建筑的影响,工程建设产生的地质环境变化,以及地质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
4、提出各类建筑物工程措施建议意见;
5、预测施工、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法。

E. .勘察报告对场地的工程地质评价如何

看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抗震规范、地基规范、黄土规范等。这个题目太大了。

F. 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

一、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组建和操作的基本原则,采用分层递阶方法,可将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总体目标层、约束层(一级指标层)、评价指标层(二级指标层)和对象层(评价对象层)4个层次(图13-9)。

(1)总体目标层 目标层是系统分析的最高层,用以表达铁路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在本次分析中,确定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是总目标。

(2)约束层 按照影响铁路工程建设的逻辑关系,分列地形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潜在震源区、活动断裂发育状况、微地貌类型(地形与铁路设计高程高差)、人类工程活动、降水量(主要考虑垂直降水差别)等方面的因素,分别考虑其对总目标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构成约束层。

(3)评价指标层 在约束层的基础上,对其中各种因素具体细分,如地形坡度分别为<15°、15°~25°、25°~35°、35°~45°和>45°等5个指标层,斜坡结构分为顺向坡、反向坡、横向坡和平坡4个指标层等,一共有32个指标层,这些指标层的权值在上述约束层权重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划分。

(4)对象层 这是系统分析的最底层,在本次研究中,把工程地质条件分区作为对象层。

二、影响因素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在专家打分法的基础上,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重要性分值。具体而言,就是对影响铁路工程建设的因素和指标,征询专家的意见,并由专家给出分值,然后对这些分值进行均化处理,构造相关判断矩阵,求解得到影响因素和指标的权重。专家打分法在地质领域应用很广,主要是通过专家对评价指标权重赋分,对于每一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各位专家打分的均值,对有异议的指标权重可进行多轮反馈,最后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出来。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给在该领域或者该地区具有一定研究背景和研究经验的专家发出调查问卷,最终选出了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计算,计算出各评价影响因素和指标的重要性分值的均值,为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过程采用,表13-3为在汇总分析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建立的因素判断比较矩阵。

图13-9 滇藏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分区评价层次分析模型图

表13-3 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因素比较矩阵

经过计算,λmax=10.369,CI=0.0410,RI=1.49,CR=0.0275<0.1,符合一致性判据,各影响因素权重分配见表13-4。

表13-4 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因素权重分配表

从权重分配表中可以看出,活动断裂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权重最高,其次是工程地质岩组,这3个因素是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基础,是影响铁路工程选址和建设的先决条件;地形坡度和斜坡结构是影响区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重要条件,所以权重也较高;微地貌类型、人类工程活动和降水量的权值差异不大。以上分析表明,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的影响因素权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在各影响因素权值确定的基础上,对各评价指标层进行权重划分和赋值(表13-5)。其中,活动断裂指标又按照铁路与活动断裂间的远近程度进行了距离分析,不同距离范围的权值见表13-6,数值的大小表示其对铁路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程度,数值越大,表示该因素越不利于铁路工程建设。

三、评价计算和结果分析

1.计算过程

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的空间信息再分类(Reclassify)功能,按照评价指标权重对各个栅格文件的不同属性类别进行赋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rcGIS中的栅格值(Value)只能取整数值,而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来的权重为小数型数据,因而在计算过程中将权重放大1×104倍,在栅格叠加运算后将计算结果栅格文件再乘以1×10-4,从而求得各个栅格单元的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值。

采用ArcGIS软件的栅格计算(Raster Calculator)功能,对经过空间信息再分类(Reclassify)处理的10个栅格文件BD_slope、Rock_GRID、Str_GRID、Geohazard_GRID、Earthquake_GRID、Fracture_GRID,Elevation_GRID、Engineering_GRID、Rain_GRID、Distance to River进行各栅格权重值的求和运算,获得每个栅格的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值。

表13-5 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表

表13-6 丽江-香格里拉段活动断裂与铁路距离因素的权重赋值

根据计算结果,区内各栅格的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值分布在0.054~0.303之间(图13-10),最大值为0.3029,指数值集中分布在0.08~0.23之间,平均值为0.15,标准差为0.034,变异系数为0.227,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值分布的平稳性较好,反映了工程地质条件在区域上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递变性。

图13-10 评价区工程地质条件指数值分布图

2.结果分析

综合考虑计算结果、野外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确定了用于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分区的指数阀值,将评价区工程地质条件分为较好、中等、较差和差4级(表13-7),并在ArcGIS软件平台自动生成工程地质条件区划栅格图,经过局部平滑和噪音处理,获得丽江-香格里拉段铁路规划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计算成果图(图13-11)。现将各分区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如下:

表13-7 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工程地质条件等级划分标准

(1)工程地质条件差 该类分区主要分布于玉龙雪山东麓文笔水库-丽江市西侧-玉湖-玉龙雪山-大具-哈巴雪山(古鲁巴)-俄迪条带状区域内,在香格里拉县城附近及仁河-龙蟠一带也有小面积分布。影响本类区域的最主要因素是活动断裂,突出表现为与强活动断裂距离较近,特别是在1 km范围内影响较大,如玉龙雪山东麓和哈巴雪山中部地区;在多条断裂相交或近于相交的地区工程地质条件亦较差,如丽江市县城至文笔水库一带处于多条中等—强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在该区域内工程地质条件差;地质灾害发育地带、软弱松散第四系土石类、顺向坡及斜坡坡度大于45°的地带一般也位于工程地质条件差的区域。该类分区约占评价区总面积的6.52%。

(2)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该类分区主要分布在工程地质条件差区域的外围,其一方面受活动断裂的影响,多位于距活动断裂1~5 k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虽然部分区域距强活动断裂小于1 km,如玉湖和古鲁巴附近,但由于地形较平坦或斜坡平缓,工程地质岩组和斜坡结构好,远离沟谷影响,因而工程地质条件属较差级。此外,在仁和以西的虎跳峡镇至哈巴雪山之间的顺向坡发育地带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这些地区斜坡结构因素起主导作用。该类分区约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2.24%。

(3)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该类分区多呈点状和块状分布,在丽江市团山地区、拉市海一带、月亮坪-俄迪一带、小中甸镇-碧古-阿热一带以及那帕海地区分布较多。该类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多位于中等活动断裂和弱活动断裂的影响范围内,距离沟谷水系近,地质灾害较发育,地形坡度小、斜坡结构一般。该类分区约占评估区总面积的32.41%。

(4)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该类分区主要分布在4个地带,即:虎跳峡镇一带、团山-文化村一带、安南地区和阿热北部区域,在研究区其他区域仅零星分布。该类地区远离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不发育,工程地质岩组以较坚硬中厚层状砂板岩、玄武岩岩组和坚硬块状碳酸盐岩岩组为主,地形坡度一般小于15°,斜坡结构好,以横向坡、反向坡和平坡为主。该类分区约占评价区总面积的28.83%。

G. 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5.4.1 区域稳定性分区

海口地区区域稳定性分为二级。其中一级分区主要依据构造稳定性划定,划分为两个区,基本上以马袅-铺前断裂为界,以南为次稳定区,以北为不稳定区;二级分区主要考虑岩土体稳定性和地面稳定性划分为4个地段(见图5.1、表5.4)。

图5.1 海口地区环境工程地质图

表5.4 海口市城市调查区区域稳定性分区表

5.4.1.1 文明村、府城薜村、灵山、道殿村次稳定区(A)

(1)火山岩台地稳定地段(A1):①岩土体稳定性:该地段为火山岩台地,岩性为褐红色粘土(玄武岩残坡积土),局部(美楠村一带)玄武岩裸露。土体呈可塑—硬塑状,承载力特征值230~660kPa,岩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53.8~184.4MPa,软化系数0.1~0.84。岩体稳定性较好。②地面稳定性:本区除局部红土较厚和台地坡度较陡的地段出现有冲沟、水土流失较严重外,就整个火山岩台地来说,地形起伏不大,水系不发育,地面稳定性较好。

(2)海积三级阶地较稳定地段(A2):①土体稳定性:以可塑—硬塑含砾粘土、粉质粘土为主,承载力特征值180~660kPa,稳定性一般。②地面稳定性:该地段地形波状起伏,冲沟发育,地表遭受侵蚀切割,常引起崩塌,水土流失严重,地面稳定性差。

5.4.1.2 长流、秀英、海口、桂林洋不稳定区(B)

(1)长流-秀英海积阶地基本不稳定地段(B1):①土体稳定性:主要为可塑状粉土、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140~270kPa,稳定性一般;局部分布膨胀土,膨胀土膨胀率2.1%,收缩率3.0%,自由膨胀率43%,具有湿胀干缩特征,常对建筑物造成破坏,土体稳定性差;沿海一带为沙堤沙地和淤泥,土体结构松散,具流变性、触变性,稳定性很差。金牛岭一带为玄武岩,稳定性相对较好。②地面稳定性:本地段为沿海地带,地势低平,常受洪潮侵袭,地下水埋深小,局部地段地下水对混凝土具腐蚀性,地面稳定性较差。

(2)海口、桂林洋三角洲平原不稳定地段(B2):①土体稳定性:主要为含砂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膨胀土。含砂粉质粘土为可塑状,承载力特征值50~240kPa;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有高压缩性、流变性和触变性,强度低;膨胀土膨胀率8.57%~13.07%,自由膨胀率43%~57%,具有湿胀干缩特征,常对建筑造成破坏;沿海是海湾、海滩沉积,松散状。土体稳定性差。②地面稳定性:该地段地形低平,易受台风、洪潮侵害,土体具流变性,常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挤出,南渡江沿岸,由于河流侵蚀,常出现崩塌,而沿海出现海岸淤积。地下水埋深浅,局部地下水对混凝土具侵蚀性。地面稳定性差。

海口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区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工作,以地质调查为基础,尽可能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了本区的构造、岩土体和地面稳定性,对海南岛东北部进行初步的稳定性评价和分区。基本上以马袅-铺前断裂为界,南部稳定性较好,北部稳定性差。海南岛东北部设防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因此,对重大工程建筑要考虑其稳定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震设计。

5.4.2 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在区域稳定性分区的基础上,以地貌条件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物理地质现象、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并考虑地域上的连续性,对海南岛东北部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共划分为5个区8个亚区(见图5.1)。

5.4.2.1 新海-府城海风积平原沉积土区(I)

(1)新海海风积沙堤沙地松散砂类地基土亚区(Ⅰ1):主要分布于新海林场一带沿海,呈堤状,为海相堆积,后经风力改造加高而成,顶部常见草丛、沙丘、沙垄等。岩性以细砂、中砂或含砾中砂为主,局部为含砾粗砂,松散—稍密状,宜作一般小型工民建筑地基,但由于其浅层土层松散,侧压力大,边岸、基坑易崩塌,另外,本区台风作用强烈,常使沙丘迁移造成工程设施的破坏或掩埋。

(2)荣山海积一级阶地淤泥地基土亚区(Ⅰ2):分布于荣山—博养一带,地形低平,上部为含贝壳砂、淤泥或中粗砂、粉土,下部为含砾粗砂、砾砂及粉土等。顶板埋深0~4.05m,一般小于2m,具流动性、高压缩性。本区地基土软弱,承载力低,并易受洪、潮侵袭,不宜做工民建筑场地。

(3)秀英-府城海积三级阶地粘性地基土亚区(I3):分布于区内火山台地与海积一级阶地之间,地基土以更新统粉土、粉质粘土和上新统粘土为主,力学强度较高,地形平缓,外动力地质现象较少,适合各种工民建筑和道路工程。但局部陡坡地带有冲沟、崩塌等现象发生,在此地带的工程建设应注意边坡的稳定性。另外,本区地震烈度为Ⅷ度,工程建筑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4)府城海积阶地中等膨胀地基土亚区(Ⅰ4):分布于储城东沿阶地边缘,局部受河流侵蚀切割成残丘地形,岩性以杂色粘土为主,上部覆盖层多为人工填土或北海组含砾粉土。具中等膨胀性,由于具有湿胀干缩的特征,建筑物常被破坏。如海南干部疗养所地处孤丘上,建筑物以秀英组(Q p1x)杂色粘土为天然地基,造成平房、水池等建筑物开裂。

(5)浮陵水三级阶地中等膨胀地基土亚区(I5):分布于三级阶地后缘白水塘南一带,岩性以杂色粘土为主,上部覆盖层多为北海组(Qp2 b)褐红色粉质粘土、粉土等,覆盖层厚度小于2m,局部因众多砖瓦厂开采已出露地基。本层土具有中等膨胀性,湿胀干缩常使建筑物造成破坏,工程建筑施工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5.4.2.2 海口-桂林洋、河口三角洲堆积平原沉积土区(Ⅱ)

沿东部海岸和南渡江河岸分布,为全新统地层,地基土力学强度一般较低。

(1)玉沙村海滩阶地淤泥地基土亚区(Ⅱ1):分布于海口玉沙村—海甸岛一带,上部覆盖层一般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粉土、中细砂等,岩性为灰黑色淤泥,呈流塑—软塑状。

本区地势低平,易受台风洪潮侵蚀,浅部地基土软弱,淤泥具高压缩性、流变性、触变性和不均匀性,常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挤出、基坑滑移等,对工程建筑不利。

(2)新埠岛-铁桥三角洲平原、河流阶地夹淤泥质地基土亚区(Ⅱ2):分布于南渡江两岸及河口一带,呈向海凸出的扇形,地形平坦,微向海倾,区内出露的为全新统沉积层,岩性和土层结构复杂。

区内地基土强度一般,但隐伏有淤泥质粉质粘土,因此工程建设时应查明其分布和埋藏条件,采取防范措施。另外,本区南渡江沿岸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常发生崩塌,且本区地势较低,易受洪涝、潮害和台风侵袭,对工程不利。

(3)桂林洋海湾一级阶地淤泥质地基土亚区(Ⅱ3):分布于桂林洋农场以北,地基土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埋藏较浅,一般0.80~1.25m,具高压缩性,强度低,不宜做天然地基。

本区地势低平,易受风暴潮侵袭,对工程建筑不利。本区地震烈度为Ⅷ度,邻区发生过7.5级的强震,地基土有触变性,工程建筑应特别注重防震措施,以策安全。

5.4.2.3 长流海积三级阶地粘性地基土区(Ⅲ)

分布于长流附近,被后期熔岩所包围,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地基土强度一般,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适宜各种工民建筑和道路工程,但地震烈度为Ⅷ度,应设防。

5.4.2.4 道殿村海积三级阶地粘性土地基土区(Ⅳ)

分布于桂林洋农场北道殿村一带,地形平坦,地基土强度一般,适宜一般工民建筑,但由于地势低平,易受风暴潮等影响,且地震烈度较高(Ⅷ度),应采取防范措施。

5.4.2.5 火山岩台地残坡积地基土区(Ⅴ)

分布于长流文明村、府城薜村及灵山等地,美楠村一带为玄武岩裸露区,但由于分布范围较小,未进行分区而归并于本区。残坡积土岩性为褐红色粘土,局部含铁豆砂,下部为玄武岩。区内岩土力学强度较高,地形平缓,适宜各类工民建筑场地,但由于残坡积土孔隙比大,具高压缩性,厚度变化大,土层中常见球状风化玄武岩块,易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所以兴建工程应查明其厚度变化,采取防范措施。

H.  区域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4.3.1区域稳定性分析

黄河三角洲是在基底构造甚为破碎、济阳凹陷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上发育形成的。由于区内东北部位于北西向的燕山——渤海地震带及北东向的沂沫断裂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因而与新构造运动有关的构造地震异常活跃。据山东省地震局1985年10月布设的东营—垦利、陈家庄—河口的现代形变及牛庄—新刁口的两次a径迹测量结果,埕子口断裂、孤北断裂、陈南断裂、胜北断裂和东营断裂的现代活动都有显示,说明区内的区域稳定性较差。区内新生代以来的断裂活动表现为具有继承性脉动活动的特点。尤其是5号桩,桩西至海港一带位于上述两条活动断裂地震带的交汇复合部位,新生代以来断陷幅度最大,历史上曾发生过3次7~7.5级地震,区域稳定性差。根据以上的地震预测,影响烈度一般都在Ⅶ度以上,5号桩一带为Ⅷ度。根据我国建筑规范规定,一切建筑物都应设防加固,以保安全。

区内饱和砂土、饱和粉土具有液化的宏观条件。在历史地震发生时,曾有喷水冒砂、地面裂缝等现象发生。其液化程度受以下因素影响:土的颗粒特征、密度、渗透性、结构、压密状态、上覆土层、地下水位埋深、排水条件、应力历史、地震强度和地震持续时间等。

由于黄河三角洲地质体物质组成主要是粉砂,且孔隙度较高,加之形成期堆积速率快,造成地质体中含水量高。随着时间推移,在上覆沉积物挤压下,孔隙中水逐渐被挤压,造成地质体压缩,导致地面下沉。根据1988年在黄河海港地区实测,该地区压实下沉速率可达6cm/a,因此由于地面下沉所引起的海面相对上升则更加剧了海岸侵蚀。

另外,近几十年来的人为活动加剧了本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如:建筑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土体压缩,地下水、石油、卤水的开采所引起的含水层、储油层压缩等。

由此可见,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颇多,本节将对直接影响东营市经济发展和规划的地表下25m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性质的区域性变化等进行深入研究。

4.3.2土体的工程地质分类及工程地质特征

区内小清河以北为黄河三角洲平原,小清河以南多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基岩埋深在数百米以下,表层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鉴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地基持力层一般均在15m以上,一般中高层建筑物持力层一般在25m以上的特点,下面仅以0~25m的土体为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图4-6)。

图4-6地表土体类型示意图

1.土体的岩性与结构特征

(1)土体岩性分类

区内0~25m深度内的地层多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其沉积环境受黄河和海洋交互或共同影响,形成了以细颗粒为主的地层。所表现出的岩性以粉土最为广泛,其次为粉质粘土、粉砂、粘土,局部有细砂,其主要岩性特征见表4-6。

表4-6黄河三角洲0~25m地层岩性分类及主要特征表

(2)土体结构特点

区内土体结构无单层结构,多为多层结构,(多层结构是指一定深度内由3层或3层以上的地层构成),这也是区内的沉积环境所决定的,该区濒临渤海,是河流的最下游段,河道游荡较频繁,古地貌特点反复变化,携带泥、砂的水动力特点也随之变化,因此,区内一般无巨厚的单层岩性沉积。

2.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该区地面下25m的沉积物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

)物,岩性以土黄—灰黄色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古河道带有粉砂、细砂分布,湖沼相沉积的灰黑色淤泥、淤泥质土比较少见。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

(2)古黄河三角洲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该区地面下25m的沉积物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海积、湖沼相沉积(

),上部多以土黄色—褐黄色粉土、粉质粘土为主,古河道带有粉砂分布;中部多有灰黑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分布;局部有粉砂分布,下部以土黄色粉土、粉砂为主。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在水平和垂向上均有较大的变化,局部有小片的软土和高盐渍土分布。

(3)现代黄河三角洲平原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该区地面下25m的沉积物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海积物(

),上部多以土黄—灰黄色粉土、粉质粘土;中部为灰黑色粉质粘土或淤泥质土,具腥味;下部多为浅灰色粉砂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在水平和垂向上均有较大的变化,软土分布面积较大,盐渍土呈片状分布,为弱—中等盐渍土。

3.地表下0~25m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

(1)古黄河三角洲区的物理力学性质总体上好于现代黄河三角洲,这正是由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成陆时间晚于古黄河三角洲,其自重固结的程度差于前者。

(2)无论是古黄河三角洲区还是现代黄河三角洲区各类岩性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显示出一个较明显的规律,即从地表向下随深度的增加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以较好—较差—好发生变化。一般较差的深度段在5~10m和10~15m。这一变化规律也与区内的沉积环境相吻合,力学指标较差的深度段为1855年黄河改道以前沉积的冲湖积、冲海积相为主的地层。

4.3.3天然地基承载力、饱和砂土液化及软土与盐渍土

1.天然地基承载力

黄河三角洲地区基土承载力在不同位置、不同层位均有较大变化,从小于80kPa到大于300kPa。天然地基承载力指自地表算起的第一层或第二层基土(当第一层厚度小于3m,且第二层基土承载力高于第一层时,取第二层承载力数据)的承载力。区内天然地基承载力可分为4个等级(表4-7),其分布与变化规律与地貌单元有较密切的相关关系(图4-7)。

(1)承载力低区(fk<80kPa)的分布

① 呈条带状分布于现代黄河三角洲工程地质区内。如利津县虎滩乡西南—河口区义和镇南部、河口东南孤河水库—渤海农场总场北以及现代黄河入海口北侧等地,以上各地带多为1855年以后成陆,且位于滨海低地或洼地内,排水条件差,自重固结程度低。

表4-7天然地基承载力分区特征表

② 呈小片状分布于古黄河三角洲平原区。如东营区胜利乡南部,利津县王庄乡南部等。

(2)承载力较低区(80≤fk<100kPa)的分布

① 沿海岸线分布,宽度不一。

② 沿黄河泛流主流带边缘、前缘和洼地展布。如利津县大赵乡—虎滩—罗镇—河口区一带、集贤乡—渤海农场总场、孤北水库北部、利津前刘乡—东营区西城,以及东营区龙居乡—西范乡一带。

(3)承载力中等区(100≤fk<120kPa)的分布

① 分布于决口扇的顶部及缓平坡地区。如利津县南宋—北宋—明集,东营区龙居乡—油郭乡—六户镇—广饶县丁庄乡以及胜坨乡—高盖乡等地。

② 分布于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附近。如宁海乡—汀河乡、宁海乡—傅窝乡一带。

③ 分布于现代黄河三角洲北部、东部。如河口区新户—刁口乡、孤东水库—五号桩、垦利县建林乡—孤东水库、建林—西宋乡。

(4)承载力较高区(fk>120kPa)的分布

① 分布于古黄河三角洲的南部。如牛庄—陈官—小清河一带。

② 分布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洪积平原区。

③ 零星分布于近代黄河三角洲平原区的地势较高处。

2.饱和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是指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松散的饱和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但饱和砂土的孔隙全部为水充填,因此,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将导致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少,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得像液体一样的状态,即通常所说有砂土液化现象。

区内的饱和砂土、饱和粉土具有液化的宏观条件,在历史地震发生时,曾有喷水冒砂、地面裂缝等现象发生。其液化程度受以下因素影响:土的颗粒特征、密度、渗透性、结构、压密状态、上覆土层、地下水位埋深、排水条件、应力历史、地震强度和地震持续时间等。

液化判别就是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他工程地质条件,对土层在地震过程中发生液化的可能性的判别。国家标准《建筑基础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规定了饱和砂土、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方法,在对区内饱和砂土、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时,即依照了前述规范提供的方法,在液化势宏观判定的基础上,采用了原位测试资料——标准贯入试验进行了液化临界值和液化指数的计算。根据液化指数对地基液化等级的划分见表4-8。区内液化砂土的分布规律见图4-8。

(1)严重液化区

① 分布于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向北向东呈扇形展布的黄河泛流主流带的中上游部位,主要在陈庄镇—六合乡、虎滩乡—义和镇一带。

图4-7天然地基承载力分区示意图

表4-8地基液化等级表

② 零星分布于废弃河道带和决口扇,如下述地带:东营区永安乡—广北水库一线,呈条带状分布,为废弃河道带;利津县店子乡—前刘乡,呈片状分布,为决口扇的中部;东营区史口乡附近、东营区六户镇西侧、河口区新户乡东北等地。

该区内的饱和粉土、饱和粉砂颗粒均匀,粘粒含量低,沉积厚度较大,形成年代新,固结程度差,因此是最易发生液化的地区。

(2)中等液化区

① 分布于较大的决口扇及决口扇前缘坡地地带,利津县城东—明集乡—大赵乡、东营区胜利乡—董集乡—油郭乡一带。

② 分布于黄河泛流主流带或其边缘地带。宁海乡—垦利县城;陈庄镇—傅窝乡;渤海农场总场东—建林乡—新安乡;义和水库南—河口区。

③ 在滨海低地带内有零星片状分布,五号桩及以东地区;刁口码头东北—孤北水库北部;新户乡以西及以北的近海地带。该区一般位于严重液化区的外围及决口扇顶部位或零星分布于小规模的黄河主流带,饱和粉土、粉砂的粘粒含量较低,固结程度较差,因此是较易发生液化的地区。

(3)轻微液化区

① 分布于古黄河三角洲泛滥平原及决口扇边缘,如下述地带:利津县南宋乡—北宋乡;东营区龙居乡—广饶县陈官乡—丁庄乡。

② 分布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的非黄河泛流主流带区,如下述地带:利津县王庄乡—垦利县胜坨乡;利津县集贤乡—垦利县城东部;河口区太平乡—义和水库。

该区粉土、粉砂的沉积厚度较小,粘粒含量较高,因此液化程度较轻。

(4)非液化区

① 分布于工作区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洪积平原,该区地下水位埋藏深,水位以下的饱和粉土,粉砂密实程度较好,因此不易液化。

② 分布于沿海地带的滨海低地,该区除河口相沉积外,地层粘粒含量较高或以粘性土为主,因此不易液化。

3.软土与盐渍土

(1)软土

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粘性土、粉土等。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处渤海之滨,具有软土的沉积环境,钻探资料亦证明,区内呈片状分布着软土。

① 软土的划分标准

本次划分软土时采用如下方法: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并且厚度大于0.50m,将其确定为软土:承载力标准值fk<80kPa;标贯锤击数N63.5≤2;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c<0.5MPa;流塑状态。

② 软土的空间分布

软土主要分布于区内的东北部滨海地带、河口—刁口码头一带。利津县罗镇—黄河故道西、垦利县下镇乡东部,另外在利津县明集乡—广南水库一线呈不连续片状、碟状分布。

③ 软土的成因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区内的软土具有两种成因:①烂泥湾相沉积:在历次河口的两侧,沉积的以细粒成分为主的土层,一直处于饱和状态,排水固结过程进展缓慢,所以土的力学性质很差。颜色以灰褐色为主,流塑态,土质细腻,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夹粉土和粘土薄层。②滨海湖沼相沉积:颜色以灰—灰黑色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具腥臭味,为淤泥或淤泥质土。

图4-8地基砂土液化分区示意图

表4-9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从表4-9中可以看出:区内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特点,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对建筑物极为不利。因此,在工程建设规划时,应尽量避开有软土分布的地区。在无法避开软土的建筑物,应对区内的软土有足够的重视,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对于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可采取粉喷桩法进行处理,对于高层重型建筑物应采取深基础,如沉管灌注桩等,以避开软土的不利影响(图4-9)。

(2)盐渍土

当土中的易溶盐含量大于0.5%,且具有吸湿、松胀等特性的土称为盐渍土。区内的盐渍土为滨海盐渍土,按含盐性质则大部分属氯盐渍土,局部为硫酸盐渍土,盐渍土按含盐量可分为弱盐渍土(0.5%~1%),中盐渍土(1%~5%)、强盐渍土(5%~8%)和超盐渍土(>8%),区内的盐渍土主要为弱盐渍土,局部地段有中盐渍土(见图4-10)。

4.3.4工程地基适宜性评价

工程建筑地基适宜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达到评价结果清晰简洁、合理反映出区内建筑适宜性等级的目的,选用了专家聚类法(亦称总分法)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为:首先拟定评价因子,对各评价因子量化、分级并给定各级别的标准分,其次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计算各勘测点单项因子分值和总分值,再按各点的总分值进行分区。最终的评价结果见表4-10、4-11、4-12、4-13。

图4-9软土分布示意图

图4-10盐碱土分布示意图

表4-10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适宜性评价方案(评价深度10m)

① 沉降因子

式中:Mi——土层i的厚度;Zi——土层i的埋深;eli——土层i的天然孔隙比。

② D——山前冲洪积平原;D——古黄河三角洲平原;D——现代黄河三角洲平原。

表4-11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适宜性评价分区说明表

表4-12高层重型建筑物地基适宜性评价方案(评价深度25~30m)

表4-13高层重型建筑物地基适宜性评价分区说明表

一般建筑、高层建筑物地基适应性评价分区见图4-11、4-12。

图4-11一般建筑物地基适宜性评价分区示意图

图4-12高层建筑物地基适宜性评价分区示意图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