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地质灾害避险线路图

地质灾害避险线路图

发布时间: 2021-03-02 07:52:00

中国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怎么编

地质灾害危险区,其易损性=1。
②地质灾害危险区外,无毁,其易损性=0。
③覆盖全区。

Ⅱ 地质灾害分布图属于哪种地图

地质灾害分布图,
属于专业地图。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

Ⅲ 地质灾害斜坡、倾倒在地图上用什么表示,请给出图例。如若给出完整的国标符号库,更加感激不尽。

地图上表示地形起伏不是用等高线么?你说的是剖面图?

Ⅳ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一、划分原则和方法

(一)划分原则

1.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的方法,结合深圳市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和分布规律,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综合比拟,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综合划定易发区。

2.超前预测原则

综合考虑对深圳市城市规划的新城区及其周围重要经济产业带和重要工程设施,适当外延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

3.分别对待原则

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城市开发区与城市生态保护区分别对待的原则。

(二)划分方法

1)以“深圳市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为基础,在对地质灾害点及其隐患点全面核实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并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2007~2020年)及今后的建设态势对易发区进行调整。

2)深圳市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独立性。斜坡类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不稳定性斜坡等分布于低山、丘陵、台地等坡脚地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分布于河谷平原、山间盆地覆盖层下可溶岩分布等地段,因此可按类型单独划分。

3)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主要依据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岩土体组成特征、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差异进行划分。在地质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考虑人类工程活动态势,对深圳市城市规划的新城区、重要交通干线两侧适当提高易发等级;将限制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并列为城市生态控制范围内的大部分区段适当降低易发等级;对处于平原地带的已建成区和无人类工程活动的山地大部分区段划分为不易发区。

4)岩溶塌陷易发程度分区是在收集岩溶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历史岩溶塌陷的发育情况、岩溶发育强度、上覆土层的特征和隐伏构造特征等的差异进行划分。

5)海水入侵为面状缓变性地质灾害,本书不对此灾种进行易发区划分。

二、易发区划分

深圳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易发区和不易发区。易发区分为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岩溶塌陷易发区2个大区,其中,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区按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A1-1至A1-9)9个、中易发区(A2-1至A2-12)12个,低易发区(A3-1至A3-14)14个;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按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B1-1至B1-4)4个,中易发区(B2-1至B2-9)9个。不易发区仅划分斜坡类地质灾害不易发区(A4-1至A4-32)32个(图2-4-70)。

(一)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区(A)

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区在深圳各区广泛分布,地形地貌为低山、丘陵和台地等,包括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亦是深圳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总面积1244.19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3.71%,根据易发程度划分为高、中、低3个亚区。该区中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面积达738.90km2,占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的59.39%。

1.斜坡类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

斜坡类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周边适宜开展工程建设的坡脚地段和人类工程建设活跃的台地地区。包括石岩-龙华、观澜-平湖、布吉-坂田、福田和罗湖区的北侧、盐田海岸山地的坡脚地带、横岗-坪山-坑梓、五联-坪西及南澳等地段。总面积328.9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6.84%,其中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面积158.33km2,占斜坡类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总面积的48.13%。

该区内发育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608处,其中崩塌144处,滑坡104处,不稳定斜坡360处,地质灾害威胁人口16235人,潜在经济损失861925万元。

2.斜坡类地质灾害中易发区(A2)

斜坡类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的周边坡麓和低台地地区等,目前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相对较弱,引发的地质灾害较少。主要分布于光明-松岗、铁岗及西丽水库、平湖-观澜-龙华-布吉、龙岗黄阁、龙岗-坪地、坪山-坑梓、葵冲及坝光、大鹏、龙岗南澳的东冲-西冲等地段,总面积505.10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5.87%,其中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面积189.72km2,占斜坡类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总面积的37.56%。

该区发育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251处,其中崩塌84处,滑坡28处,不稳定斜坡139处,威胁人口6289人,潜在经济损失364032万元。

3.斜坡类地质灾害低易发区(A3)

斜坡类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小的丘陵和低山地区。主要分布于松岗-公明-光明以北山区,羌下-迳口水库-吊神山的山区、玉律-红坳水库-观澜林场丘陵山区、阿婆髻-凤凰山-鹤洲的丘陵山区、铁岗水库-西丽水库-梅林水库一带山区、羊台山、鸡公头山、梧山区、梅沙尖-马峦山-排牙山区、西湖村-盲塘坳丘陵区、清林径-白石塘水库一带丘陵山区、七娘山区。该区地形地貌利于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育,但因该区处于生态控制区,人类工程活动受到限制,目前地质灾害不发育,未来工程建设活动规模及范围都较小,因此,将其划分为斜坡类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该区总面积410.1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1.00%,其中位于生态控制线范围的面积390.84km2,占斜坡类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总面积的95.29%。

该区发育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32处,其中崩塌10处,滑坡6处,不稳定斜坡16处,威胁人口302人,潜在经济损失13799万元。

(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B)

深圳市岩溶塌陷受可溶岩分布及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主要分布于龙岗区的荷坳-龙岗中心区、坪地、坪山-石井、坑梓、葵涌、横岗西坑及山仔吓地区,地形地貌均为隐伏岩溶谷地,岩溶塌陷易发区总面积48.2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43%,已发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28处。按其易发程度分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

1.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高易发区(B1)

该区为隐伏岩溶强发育区,有的地段曾发生过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荷坳至龙岗中心城区、坑梓、坪山石井咸水湖、葵涌等地,面积17.59km2,已发生的岩溶塌陷大多位于该区。

2.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

该区岩溶较发育,在强烈的自然和人类工程活动作用下可能引发岩溶塌陷,部分地段曾在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作用下引发塌陷。主要分布于横岗西坑-山仔吓、龙岗赤石岗-底下田、坪地、杭梓,坪山碧岭-汤坑、坪山新屋吓、坪山井子下及新曲、葵涌等地,面积30.64km2

(三)斜坡类地质灾害不易发区(A 4)

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仅划分斜坡类地质灾害不易发区,该区位于深圳市的滨海平原、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低台地及没有人类工程活动的低山和高丘陵地带,主要分布于松岗-公明河谷平原区、沙井-西乡-南头-白石洲、铁岗水库、香蜜湖-黄贝岭、沙头角-盐田港、大梅沙、马峦山-红花岭、未木岭-吊神山-排牙山,王母圩、七娘山-带。共分32个亚区,面积661.17 km 2,占全市总面积的33.86%,其中位于生态控制线范围的面积224.71km2,占斜坡类地质灾害不易发区总面积的33.99%。

在滨海平原、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低台地地区以及海滩地带,由于地势平坦,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发育,因此将其划分为斜坡类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东部低山地区-般由坚硬块状花岗岩、坚硬-较坚硬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综合体、坚硬层状砂岩综合体组成,山势陡峻,人迹罕至,植被发育,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发育,同时这些地区均为生态控制区,今后进行工程建设的可能性小,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因此,也将其划入斜坡类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但若进行风景区或其他建设,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图2-4-70 深圳市地质易发程度分区图

深圳地质

该区已查明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其中崩塌6处,不稳定斜坡4处,灾害点密度0.02处/km2,受威胁人口118人,潜在经济损失14991万元。

Ⅳ 什么是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根据已圈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政府部门填制的简易卡片,统称为“明专白卡”。将地质灾害的属基本信息、诱发因素、危害人员及财产,预警和撤离方式,以及政府责任人等,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详细解释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内容。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Ⅵ 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的填写方法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地质灾害的应急避险避免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就是指主动的躲避与被动式的撤离。对于处于危险区的工程及人员,所采用的方法是:预防、躲避、撤离、治理,这四个环节每一个都含有很大的防灾减灾的机会。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折叠编辑本段防治知识折叠发生前兆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折叠应急避险避免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就是指主动的躲避与被动式的撤离。对于处于危险区的工程及人员,所采用的方法是:预防、躲避、撤离、治理,这四个环节每一个都含有很大的防灾减灾的机会。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折叠基本方法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折叠简易监测方法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借助于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1、一般常用监测方法:(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2)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方法除了采用埋桩法、贴片法和灾害前兆观查等简单方法外,还可以借助简易、快捷、实用、易于掌握的位移、地声、雨量等群测群防预警装置和简单的声、光、电警报信号发生装置,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临灾的快速反应能力。2、监测次数和时间旱季每15天监测一次。雨季(4—9月)每5天监测一次(如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如每天1次或多次,甚至昼夜安排专人监测。

Ⅶ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风险评估与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关系密切。土地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官员在土地利用决策时需要风险评估的结果;投资商在购买土地和土地开发时也要考虑灾害风险的影响;建设项目场点的选择、建筑物的类型和材料以及购买保险时更要考虑灾害风险的因素。

如果决策者在对灾害风险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灾害易发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作出决策,那么,这样的决策肯定不可能使土地利用得到可持续发展。在对泥石流易发地区土地利用作出决策时,地方官员应该知道,有多少人可能受到泥石流的危害?有多少房屋可能遭到泥石流的冲毁?有多少基础设施可能遭到泥石流的破坏?他们也应该懂得,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反过来也会影响泥石流的自然过程,这种影响是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还是抑制了泥石流的发生?这些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能够提供可用于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决策基础。风险评估不仅可以应用于将来的土地利用规划,而且可以为现存的土地利用再发展评估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滑坡灾害风险区划就是根据以上计算得出的区域滑坡风险度划分不同风险等级区域单元的方法,为滑坡地区的风险投资、区域开发和灾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像其他自然灾害风险区划一样,滑坡灾害风险区划的一般原则为:相似性原则、区域完整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

地质灾害危险度(H)和易损度(V)是自变量,风险度(R)是因变量,因此,风险度数值及其分级是由危险度和易损度的数值和分级决定的。一旦危险度和易损度的分级确定下来,风险度分级也就相应地确定下来了。危险度和易损度均采用目前处理数值分级的简单而常用的方法——布拉德福定律中的区域分析方法,即将一定范围内的数值作等分划分,在0~1范围内等分为0~0.2,0.2~0.4,0.4~0.6,0.6~0.8,0.8~1这5个等分数值区域。根据式(1)生成风险度的5个等级:0.00<R<0.04,极低风险区;0.04<R<0.16,低风险;0.16<R<0.36,中等风险;0.36<R<0.64,高风险;0.64<R<1.00,极高风险(图5-5)。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实际管理意义见表5-1和表5-2。

图5-5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级(分区)

表5-1 定性风险水平的管理含义

(据澳大利亚岩土工程协会,2000)

表5-2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管理意义

Ⅷ “6·”湖北宣恩县高罗乡干沟滑坡

1 引言

2011年开工建设的恩黔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做好沿线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对保护沿线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和保障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6月6日,宣恩县高罗乡黄家河村5组干沟(在建恩来高速K54+340m处右侧)出现山体滑坡险情,国土部门立即组织紧急避险。2013年6月7日16时40分,该山体滑坡,损毁在建高速公路高架桥预制T梁2块,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成功避让87人,避免财产损失近500万元。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地质环境条件

干沟滑坡原始地形为一与高速公路线路小角度相交的山脊,滑坡左侧为一自然冲沟,滑坡周边出露志留系下统罗惹坪组黄绿、青灰色夹紫红色砂质页岩,岩层与坡面大角度相交,地下水主要包括表层孔隙水和裂隙水。

2.2 滑坡基本特征

干沟滑坡长约130m,宽约70m,平均厚度6m,体积约5.46万m3,为一小型滑坡。滑坡体主要由残坡积碎石土组成,局部黏土充填,结构松散。滑坡体顺岩层接触面呈阶梯式滑移,冲击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路面堆放的T梁处并堆积,滑坡后缘形成高约5~7m的陡坎。

2.3 滑坡成因分析

滑坡区内砂质页岩抗风化能力差,坡面松散,易蠕滑。在建恩来高速公路于滑坡前缘切挖,揭穿了岩层层面,致使前缘临空高度超过20m,为斜坡失稳提供了有利条件。2013年6月6日,当地突降暴雨,暴雨和工程活动共同诱发滑坡。

图1 滑坡全貌

图5 发放“两卡”

3.2 险情预警

2013年6月6日上午,当地突降暴雨,降雨量达229mm,县气象局、国土资源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三级预警。巡查组发现滑坡后缘裂缝增加5条,最大张开度达1.0m。县国土资源局接到险情报告后,迅速安排10人值守轮班监测,与乡政府、施工单位共同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变形监测与应急处置。6日下午,变形进一步加剧,在建高速公路内侧坡面不时有松散土体滚落,岩层缝隙中见多处出水点,水质混浊,后缘均见明显变形加剧迹象,滑动面整体贯通、整体失稳的可能性很大。经指挥部协商,并报县人民政府,于6月6日15时启动地质灾害四级预警。

4 地质灾害避险安置

4.1 先期处置

险情危急,为防患于未然,指挥部对人员进行了分工,并明确了各自职责,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准备就绪,随时待命,并做好施救和各项后勤保障准备工作。

4.2 避险撤离

2013年6月6日16时,应急指挥部鸣锣为号,迅速组织受威胁居民及施工人员按预定路线撤离危险区,仅28分钟就避险撤离完成。

4.3 临时安置

按预定方案,指挥部将撤离出来的人员安置到2号T型梁场的安全区内,应急救援队迅速撘建了帐篷,湖北路桥公司后勤部负责落实了食宿等事宜。

4.4 应急治理

为了消除灾害隐患,高速公路施工单位于6月14日组织挖掘机1台,对滑坡中后部部分堆积层进行了清理,沿高速公路内侧构建了挡土墙,并对滑坡左侧冲沟进行了疏通。通过应急处置后,地质灾害隐患基本消除,指挥部安排3人继续进行变形监测。6月18日,监测显示变形趋于稳定,避险撤离的居民返回居住,高速公路同时恢复施工。

5 经验与启示

5.1 成功避险的原因分析

通过紧急避让等措施,本次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成功避让78人,经济损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次成功应急避险的主要原因:一是对重要工程尽早介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加强督办;二是日常巡查工作开展扎实,对突出易发重点地段全面掌握;三是监测预警反应快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到实处;四是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及时,排险处置有效。

5.2 今后仍需改进的问题

重点工程对山区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山区进行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有明显的改变,破坏地层结构,易引发地质灾害。宣恩县地质条件复杂,且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在工程建设领域如何防范和避免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潜在威胁,降低地质灾害可能带来损失,给国土部门的管理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切实提高防灾避灾能力。进一步处理好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的施工进行统筹管理、专业指导,从源头上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

Ⅸ 下面两张地质灾害风险评判图(表),你认为那张是对的

左图不来是概率,不是风自险,是错的。
①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危险等级是根据地质灾害险情大小来判定的。
②险情计算公式:
地质灾害危险区内:
受威胁人数=∑人易损系数×计算单元人口密度值×计算单元面积;
受威胁财产=∑物易损系数×计算单元财产密度值×计算单元面积。
易损系数=承灾体损毁率=易损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包含了地质灾害易损性,它们是包容关系,非独立变量。
③图表中查出的风险性,其实质是地质灾害危险性。
右图是概率,是风险牲,是对的。
地质灾害风险性是指地质灾害发生不同险情(危险等级)的概率。

Ⅹ 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流程图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